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的复习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咏史怀古诗”单元。
主要章节包括《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等,详细内容涵盖对古人事迹、历史事件的缅怀、感慨以及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发展脉络,掌握鉴赏方法。
2. 通过学习咏史怀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家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技巧,培养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代文化氛围,引入咏史怀古诗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此类诗歌的特点。
3. 精讲课文:详细讲解《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等诗篇,分析其意境、情感及写作技巧。
4.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历史故事,尝试创作咏史怀古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咏史怀古诗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2. 咏史怀古诗的发展脉络3. 《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解析4. 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咏史怀古”为题,创作一首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深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的创作尝试。
3. 例题讲解中历年高考咏史怀古诗试题的分析。
4. 作业设计中咏史怀古诗的创作要求。
一、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咏史怀古诗是古代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古迹的描写和感慨,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四单元《咏史怀古诗》。
该单元收录了多首咏史怀古诗,包括《滕王阁序》、《乌江亭》、《过零丁洋》等。
这些诗作均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气概、忠诚节义等方面的感慨和思考。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3. 引导学生从诗作中汲取历史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难点:分析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白板、教学PPT。
学具:学生教材、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以一段生动的历史情景引入,例如播放《乌江亭》历史背景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解释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如历史背景的运用、英雄人物的赞颂等。
2. 分析教材中《滕王阁序》等诗作,讲解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作。
三、例题讲解(10分钟)以《过零丁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诗作中的历史背景、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的学习,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随堂练习(10分钟)提供一些类似的咏史怀古诗作品,让学生自主鉴赏,并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教材中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从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采用关键词、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记忆诗作内容。
作业设计:1. 阅读教材中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分析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进行鉴赏。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咏史怀古诗”单元。
主要针对教材的第三章“咏史怀古诗”,详细内容包括《赤壁怀古》、《乌江项籍墓》、《荆轲刺秦王》等名篇的深入解读与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的历史感悟和家国情怀。
2.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咏史怀古诗的意象、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情感态度。
3. 课文解析:详细解读《赤壁怀古》、《乌江项籍墓》、《荆轲刺秦王》等名篇,分析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4. 例题讲解:针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题,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完成一首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2. 《赤壁怀古》、《乌江项籍墓》、《荆轲刺秦王》的意象、表现手法3.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分析其意象、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 答案示例:诗歌:《乌江项籍墓》意象:乌江、古墓、荒草、夕阳等。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抒情等。
作用: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事业的感慨,展现了咏史怀古诗的家国情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咏史怀古诗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诗歌的选择与解读。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学案-通用

咏史怀古诗复习学案祖因举学习目标:1.了解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掌握怀古咏史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学习重点:掌握此类诗歌鉴赏的步骤及常用方法学习难点:体会古代诗歌的意蕴美,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教学过程导入: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这一类诗歌该如何解读。
一.典型例题.(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分)()“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分)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赏析]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
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分)()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二.课堂训练.(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分)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常见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提高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品读、自读、探究、归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积累写作素材,学生齐背优美句段。
《狂放不羁酒中仙--李白.》《屈原-----不朽的行者》二.解读咏史怀古诗由辛弃疾名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总括咏史怀古诗特点。
学生先回答,教师作适当补充。
1. 概念:凡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都可以称做咏史怀古诗。
代表人物:刘禹锡、杜牧等。
怀古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咏怀”等。
2. 常见地名:金陵、姑苏(吴宫)、汴京、马嵬、赤壁、乌衣巷、华清宫、幽州台等。
3. 常见思想感情: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昔盛今衰感慨盛衰无常;类比对比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物是人非的惆怅,沧海桑田的感慨)4. 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借景抒情,借古讽今三.立足文本温故而知新归纳课内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感慨壮志难酬对比2.《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抒发爱国情怀(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用典(五个典故:孙仲谋、寄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佛狸祠、廉颇)3.《越中览古》李白写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凉表达盛衰无常感慨鲜明的对比4.《蜀相》杜甫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借景抒情四.技巧点拨鉴赏咏史诗四步曲:1.懂:即写什么?弄清史实:何地、何人、何事。
2.审:即审明题目要求。
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
(体悟感情、分析技巧)3.书:即书写答案。
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

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语文必修4教材,具体章节为“咏史怀古诗”。
详细内容包括《登鹳雀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赤壁怀古》三首诗。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歌,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在咏史怀古方面的艺术成就,感受古代文化底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三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背景及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咏史怀古方面的表现手法。
2. 教学重点:三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背景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咏史怀古诗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三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背景及艺术特色,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3.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咏史怀古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进行课堂互动。
6.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咏史怀古诗2. 板书内容:(1)三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背景及艺术特色(2)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登鹳雀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赤壁怀古》的情感表达。
(2)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写一篇鉴赏文章。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诗歌创作,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诗歌鉴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024年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

2024年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语文必修4教材,主题为“咏史怀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咏荆轲》、《赤壁怀古》、《乌江渔者》、《蜀相》四首诗歌。
通过分析诗人的生平背景、创作风格及诗歌内容,使学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历史感悟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掌握诗歌的基本情感倾向。
2. 分析诗人的艺术手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增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诗人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重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代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 诗歌欣赏:(1)咏荆轲:分析荆轲刺秦王的英勇事迹,体会诗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2)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回顾,感悟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3)乌江渔者:讲述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感受诗人对英雄末路的感慨。
(4)蜀相:介绍诸葛亮的事迹,理解诗人对贤臣的赞美和怀念。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分析诗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兴、对仗、用典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人的手法,创作一首咏史怀古诗。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四首:《咏荆轲》、《赤壁怀古》、《乌江渔者》、《蜀相》2. 诗人:生平简介、创作风格3. 诗歌主题:英雄、历史、家国情怀4. 艺术手法:比兴、对仗、用典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模仿教材中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创作一首新诗。
2. 答案示例:(1)题目:《乌江怀古》(2)答案:乌江之水清且深,英雄末路何堪寻。
项羽豪情今已矣,空留江水照人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知识和审美技巧。
2024年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

2024年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语文必修4》的第三章,主题为“咏史怀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登幽州台歌》、《赤壁怀古》、《乌江渔者》三首诗。
通过分析诗中的历史背景、意境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领悟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历史感悟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
重点:分析三首诗的历史背景、意境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与咏史怀古相关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三首诗的历史背景、意境和表现手法。
a. 《登幽州台歌》:介绍诗人陈子昂的生平,分析诗中的怀古之情。
b. 《赤壁怀古》:讲解苏轼的文学成就,解读诗中的历史感悟。
c. 《乌江渔者》:阐述诗人张志和的创作背景,探讨渔者形象的象征意义。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并解读另一首咏史怀古诗。
5. 互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2. 内容:a. 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b. 三首诗的历史背景、意境、表现手法c. 例题解析d.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滕王阁序》中的咏史怀古元素。
2. 答案要点:a. 历史背景: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背景。
b. 意境: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色,抒发怀古之情。
c. 表现手法:运用典故、对比等手法,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咏史怀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史怀古诗的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2、感受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其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难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迁移训练。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内咏史怀古诗,归纳其特点
(一)、导入: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这一类诗歌该如何解读。
(二)、课本中咏史怀古诗读背
《念奴娇赤壁怀古》《登幽州台歌》《过华清宫》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
(三)、复习课本中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见下表)
典”(又叫“语典”)两类。
用事典指引用过去的事情,起一种类比、引发的作用,使所要表达的思想生动形象,易为读者所理解。
这也就是平常人们常说的“借古说今”手法,往往言彼而意此。
用辞典指的是引用前人的话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它往往使文章显得典雅、婉转。
从“用典”的方式上看,主要有“明用”和“暗用”两种。
“明用”要指出引用的故事、话语的出处,让读的人知道这个典故与谁人有关,这句话是哪个讲的。
“暗用”则只管引用故事与语录,并不写出与谁有关、是谁讲的。
可见,“暗用”典故比“明用”典故灵活一些、隐蔽一些,但读者如果对典故涉及的有关内容不大熟悉,就可能莫名其妙,弄不懂作者的意思。
(四)、归纳咏史怀古诗的含义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二、了解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
(一)“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二)“咏史”和“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咏史是动因,言志抒怀是最终的旨归。
(三)“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一般先怀古,即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然后再伤今,即由凭吊古人引发对当下的时代社会或作者自我生存状况的感慨和思考。
三、解题指导
(一)、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历史人物和典故
何地何人何事
(二)、透过史实,揣摩诗人所吟咏之情
缅怀前贤表达敬仰
昔盛今衰感慨盛衰无常
类比对比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
抒发爱国情怀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四、迁移练习(另附材料)
【注意】:
1、解读诗歌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歌。
2、解读诗歌要善于运用试题中的有效信息。
(作者、朝代、注释)
【小结】
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总会留下一些让历代诗人竞相歌咏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其实不仅是诗歌,我们在高中阶段也学过许多古代散文借咏史抒发感慨。
《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伶官传序》(引导学生回顾文章中作者抒发感慨的议论性句子)
在解读这一类型的诗文时,我们一定要学会抓住其固有的特点来展开阅读,这样就相对容易了。
【课后作业】另附资料
《咏史怀古诗》课后反思
经过一周的紧张准备,公开课如期结束了。
从课的质量上说这一堂课不算成功;但从备课过程以及评课过程中又受益匪浅。
设计这堂课的原则是不打乱本学期的总体复习计划。
这段时间正在复习一至五册课本的内容,主要是古诗文部分的复习。
所以这堂课的教学思路是课内复习到课外拓展,即在课内同类型诗词复习的基础上总结这类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特点;然后拓展一道高考题,展示这一类型题目的一般考法,并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之后迁移两道同类型题目当堂演练。
但这堂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几点失败之处。
首先,教学目标没有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是让学生从这类诗词中感受到古人那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但是由于教学环节的详略处理不当导致时间的仓促,使得学生的情感体悟没有到位;其次在课内知识复习这个环节,没有处理好时间的合理分配。
课内共有五首诗词,对五首都平均用力,导致时间上略显紧张,重点内容也没有突出。
如果以其中的一首为范例,详细讲解,总结特点,在用其余四首家加以印证,这样既能突出重点又可以节约时间;另外,由于基本功不够扎实,有一点内容讲解错误。
在复习杜牧的《过华清宫》是,学生在分析艺术手法使讲到讽喻,我否定了学生的看法。
这种失误是很不应该的。
这堂课暴露了平时教学中存在的却没有意识到的缺点。
当然,通过这次备课,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教案先后修改了四次才定稿,每一遍修改都是对教学流程的重新审阅,对课堂反
映重新进行预设,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层次,并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因此我对今后该如何备课,如何备复习课有很大启发。
在这里,还要感谢来听课的专家和本校的各位同仁提出的宝贵意见。
2008年12月22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