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超市销售分析报表资料
超市门店销售分析数据大全

分析的一些基本指标1、增长率=(本期-上期)/上期2、毛利率=(销售额-销售成本)/销售额*100%3、毛利率=销售额*毛利率=销售额-销售成本4、销售占比:某单品或某类商品的销售额占本类或本店的销售额的比例5、毛利贡献率=销售占比*毛利率6、平均库存=(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7、周转率=本期销售数量/本期平均库存*100%8、周转次数=本期销售额/本期平均库存9、周转天数=30/月周转次=平地均库存/日均销售10、交叉率=毛利率*周转率=(毛利率/销售额)*(销售额/平均库存)* 1、翻查历史销售数据。
以月、日、时段这三个为条件查询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对比历史数据,将销售占比高的时间段筛选出来,再做更细致的分析。
例如以时段为条件:08:00 6% 09:00 8% 10:00 8% 11:00 5%12:00 4% 13:00 2% 14:00 3% 15:00 1%16:00 2% 17:00 2% 18:00 3% 17:00 3%19:00 6% 20:00 15% 21:00 20% 22:00 10%从时段报表可以看出,超市的销售高峰在20:00-22:00 占了全天45%的营业额,接下来可以看再类别销售报表,这高峰期食品和非食的销量和营业额各占多少。
通过分析,你就可以大致确定你所面对的消费群体,并针对消费群体做出相应的促销计划。
2、至少每周一次市调,目标是商圈内的竞争对手,观察其畅销品的价位,以及新品引进情况。
3、优化商品组织结构,将30天内不动销的商品清场出场,引进同类的畅销商品进行替换。
4、快讯结束后,对比促销前、促销中、促销后的营业额是否有增长,若是负增长,马上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综合毛利率管理1. 范例一:商品类别销售额占比毛利率毛利率贡献率毛利额贡献度●惊爆商品 15%× 3.00%= 0.45% 3.98% ●促销商品 15%×7.00%= 1.05% 9.29% ●正常商品* 70%×14.00%= 9.80% 86.73%总计100%×11.30%=11.30%100.00%含店内促销商品评语:促销占比较大(15%+15%),促销力度很大,较能吸引来客数,且毛利率控制得宜。
2023年某超市经营数据分析教材

顾客消费偏好分析
Analysis of customer consumption preferences
数据挖掘
去年超市总销售额为500万美元,同比增长8%。 202年12月的月销售额达到550万美元,较11月增长10%。 顾客平均购买额为30美元。 在12月中,20%的销售额来自食品类别,15%来自日用品类别,其余的来自其他商品类别。 在销售额最高的十个商品中,5个是食品类别商品,3个是日用品类别商品,2个是家居用品类别商品。 顾客购物行为分析: 顾客平均购买频率为10天一次。 顾客购买的最常见商品是牛奶和面包,占总销售额的15%。 在超市购物的顾客中,60%是女性,40%是男性。 顾客最常购买的支付方式是信用卡,占总销售额的40%。 顾客最常光顾的时间段为下午4点至晚上8点。
分享人-沉默之丽
感谢聆听 Thank You!
2023/8/8
logo/company
The Beauty of Silence 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M
热门商品
1. 销售排行榜
列出超市各个部门或商品类别的销售排行榜,根据销售额或销售数量进行排序,以显示最受顾客欢 迎的商品。
2. 趋势分析
通过对比前几个月或去年同期的销售数据,分析热门商品的销售趋势,了解其受欢迎程度的变化, 以便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
3. 顾客反馈
收集、整理和分析顾客对热门商品的反馈和评价,如通过店内调查、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的顾客意 见,并结合销售数据来评估商品的质量和满意度。
2. 顾客购买偏好分析
根据销售数据分析,某超市的顾客购买行为中,低价位商品占比最高,占总销售额的40%;中价位商品占比为30%; 高价位商品占比为30%。此外,尽管低价位商品占比高,但个别高价位商品的净利润贡献较大,例如同一高价位商品 的利润可相当于两件低价位商品的利润总和。通过这一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顾客的购买力以及超市销售策略的有效 性。
超市销售分析报告模板

超市销售分析报告模板1. 引言超市销售分析是对超市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超市销售情况、掌握销售趋势和制定相关经营策略的过程。
本报告将根据超市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从各个方面对超市的销售情况进行评估,为超市经营者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
2. 数据收集与整理超市销售数据的收集是分析的重要基础,本次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为超市销售系统。
我们收集了过去一年内的销售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清洗和整理。
清洗过程包括数据去重、数据格式转换、缺失数据处理等,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销售总体情况分析在本节中,我们将分析超市销售的总体情况,包括销售额、销售量、销售渠道等。
3.1 销售额分析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超市的销售额在过去一年内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具体来说,从去年的200万元增长到今年的300万元,增长率达到50%。
3.2 销售量分析销售量是超市销售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超市的销售量在过去一年内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具体来说,从去年的10000件增长到今年的15000件,增长率达到50%。
3.3 销售渠道分析超市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
经过数据统计,我们发现线上渠道的销售额和销售量均有明显增长,线下渠道的销售额和销售量也有一定增长,但增长幅度较线上渠道较小。
4. 销售品类分析超市销售的品类种类繁多,我们将对各个品类的销售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哪些品类是超市的销售重点。
4.1 食品品类分析食品是超市销售的主要品类之一,我们对食品品类的销售情况进行了分析。
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食品品类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40%,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30%,是超市销售的主要贡献者。
4.2 家电品类分析家电品类是超市销售的另一个重要品类,我们对家电品类的销售情况进行了分析。
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家电品类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30%,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20%,在超市销售中有一定的份额。
4.3 日用品品类分析日用品品类是超市销售中的常规品类,我们对日用品品类的销售情况进行了分析。
超市报表分析报告

超市报表分析报告1. 引言超市作为一种常见的零售商业模式,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
为了更好地了解超市经营状况,优化运营策略,报表分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报告将针对超市的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的解读和建议。
2. 数据概述超市的报表数据包含了多个维度和指标,如销售额、利润、销售量、库存等。
下面是对超市报表数据的一些概述:2.1 销售额销售额是超市的核心指标之一,反映了超市销售商品的总金额。
通过对销售额的分析,可以了解超市的经营情况和销售趋势。
2.2 利润利润是超市实际盈利的指标,可以通过销售额减去成本来计算得出。
利润率则反映了超市的盈利能力。
通过对利润的分析,可以评估超市经营的效益。
2.3 销售量销售量是指超市销售商品的总数量。
通过对销售量的分析,可以了解超市不同商品的销售情况,进而调整进货策略和促销活动。
2.4 库存库存是指超市当前拥有的商品数量。
通过对库存的分析,可以避免库存积压和断货情况,合理安排进货和补货。
3. 报表分析3.1 销售额分析通过对销售额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超市的销售情况和销售趋势。
可以对销售额按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如按时间、地区、商品类别等,以便更好地优化销售策略。
3.2 利润分析利润是超市盈利的指标,通过对利润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超市的盈利情况和盈利能力。
可以对利润率进行分析,找出利润率较低的商品或类别,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利润率。
3.3 销售量分析通过对销售量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超市不同商品的销售情况,从而调整进货策略和促销活动。
可以针对销售量较低的商品采取一些措施,如减少库存、降低价格或调整宣传策略,以促进销售。
3.4 库存分析库存管理是超市运营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库存的分析,我们可以避免库存积压和断货情况,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资金占用。
可以根据库存量进行分类,设置合理的库存警戒线,及时补货或调整进货策略。
4. 结论与建议通过对超市报表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针对销售额较低的时间段、地区或商品类别,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推出促销活动,提高销售额。
超市销售数据分析报告

超市销售数据分析报告1.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超市销售数据,为超市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对销售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销售趋势和消费者购买行为,为超市提供提升销售和服务质量的指导。
2.数据来源和方法本次数据分析使用的数据来源于超市的销售系统,包括销售额、销售量、销售时间等信息。
我们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统计和筛选:销售额统计:计算每个产品的总销售额,并按照销售额高低进行排名。
销售量统计:计算每个产品的总销售量,并按照销售量高低进行排名。
销售时间分析:分析销售额和销售量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发现销售的活跃时段。
3.销售额分析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我们得出以下关于销售额的分析结果:产品A以总销售额最高的地位居于首位,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30%。
产品B和产品C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销售额占比分别为20%和15%。
产品D和产品E的销售额相对较低,分别占总销售额的10%和5%。
其他产品的销售额比例较小,占比在5%以下。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超市可以重点关注产品A、B和C,进一步提升它们的销售额,从而增加整体销售额。
4.销售量分析经过销售量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关于销售量的分析结果:产品B以总销售量最高的地位居于首位,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25%。
产品A和产品C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销售量占比分别为20%和15%。
产品D和产品E的销售量相对较低,分别占总销售量的10%和5%。
其他产品的销售量比例较小,占比在5%以下。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超市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B、A和C的销售量,通过促销活动、产品陈列等方式吸引更多顾客购买。
5.销售时间分析通过对销售时间的分析,我们发现以下销售活跃时段:周末(星期六和星期日)是销售的高峰时段,销售额和销售量明显上升。
晚上(18:00 - 20:00)也是销售的活跃时段,顾客购买力较强。
平日的白天销售相对较低,超市可以考虑通过促销活动吸引更多的顾客。
6.总结通过对超市销售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产品A、B和C的销售额和销售量相对较高,并且周末和晚上是销售的活跃时段。
超市数据分析报告

超市数据分析报告
超市数据分析报告
1. 超市整体销售情况分析:
- 分析超市的销售额、销售量、销售额增长率等指标,了解超市整体销售情况。
- 通过对超市销售额的时间序列分析,识别销售季节性和销售趋势。
- 对不同产品类别的销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销售贡献度和增长潜力。
2. 客户行为分析:
- 通过超市销售数据,分析客户的购买行为和购买偏好。
- 根据客户购买频率、购买金额等指标,将客户分成不同群体,了解不同群体的购买特点。
- 分析客户的购买路径和转化率,优化超市的销售布局和促销策略。
3. 商品管理分析:
- 对超市的商品进行ABC分析,识别出销售额最高的核心商品和销售额较低的非核心商品。
- 分析核心商品的库存周转率和销售趋势,优化库存管理和补货策略。
- 对于非核心商品,分析其销售状况和市场需求,考虑是否调整采购策略或下架。
4. 促销活动效果分析:
- 分析超市的促销活动对销售额和销售量的影响。
- 对比不同促销活动的销售效果,评估促销活动的投资回报率。
- 根据促销活动的分析结果,优化超市的促销策略,提高促
销活动的效果。
5. 竞争对手分析:
- 对超市的竞争对手进行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定位、产品、价格等情况。
- 通过与竞争对手的销售表现和市场份额进行对比,评估超
市的市场竞争力。
- 根据竞争对手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提升超市
的竞争力。
以上是超市数据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超市销售、客户行为、商品管理、促销活动和竞争对手等方面的分析,可以为超市提供有针对性的经营决策和优化方案。
胖东来超市财务分析报告

市场地位和竞争环境
市场占有率
根据XXXX年数据,胖东来 超市在所在区域的市场份 额达到XX%,处于行业领 先地位。
竞争对手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其他大 型连锁超市和本地小型超 市,如华润万家、家乐福等。
竞争策略
胖东来超市通过提供优质 的商品和服务、加强供应 链管理、降低成本等方式 提升竞争力。
03
财务报表分析
利润表分析
01
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
通过分析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变动情况,可以了解超市的盈利能力和
成本控制能力。若营业收入稳定增长且营业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则超市
盈利能力较强。
02
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这些费用的控制对超
市的盈利能力有重要影响。若期间费用合理且占比逐渐降低,则说明超
胖东来超市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 理范围内,表明公司具有稳健的偿 债能力。
财务预算制定方法及依据
增量预算法
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 间内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 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预算计划。
零基预算法
从零开始审视每一项支出,根据 公司战略目标和实际需求重新分 配资源,确保预算更加合理有效。
滚动预算法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了超市在扩大经营规模、更新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情况。若投 资活动现金流量合理且与超市的发展战略相匹配,则有利于超市长期发展。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了超市在筹集资金方面的能力和策略。若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稳定且筹资成本较低,则说明超市在资金筹措方面表现稳健。
市在费用控制方面表现良好。
03
净利润
净利润是反映超市最终盈利成果的重要指标。若净利润稳定增长且利润
超市销售分析报表格模板

商品周转率
1、什么是周转率
所谓周转率即是指商品从入库到售出所经过的时间和效率。衡量商品周转水平的最主要指标是: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
2、计算方法
周转次数指一年中,库存(配送中心和店铺)能够周转几次,计算公式为:
周转次数=销售额/平今年库存额
平均库存=(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
周转天数表示库存周转一次所需的天数,计算公式为:
⑷ 用销售金额来计算,这种方法便于周转资金的安排。
⑸ 用利益和成本计算,这种方法以总销售额为分子,用手头平均库存额为分母,且用成本(原价)计算,使用此方法,商品周转率较大,这是由于销售额里面多包含了应得利润部分金额的缘故。
商品周转率的方法算式
1、商品周转率数量法:商品周转率=商品出库综合/平均库存数
●来客数:门店每天的实际交易次数,客流量:每天进入门店的人数
部门支持率:部门来客数÷全店来客数
品类支持率:品类来客数÷部门来客数
●单品支持率:单品购买数÷(全店来客数×购买此单品的顾客数)
●客单价门店每次交易所发生的平均金额,销售额÷来客数
●评效:超市每平米产生的销售金额,总销售额÷实际经营总面积
实际经营面积计算方法:总经营面积×(陈列设备)落地面积占比
四、提高毛利率
报表可以有效地提高毛利率。如果一周的毛利率低于预计指标,就可以对各部门的毛利率和销售构成比进行人为调整。例如:一周的整体毛利率为13%,低于预计毛利率15%,而其中休闲食品的销售构成为13.7%,但是毛利率为11%,为了提高总体毛利率,就可以增加休闲食品的品种和数量及展示的排面,以促进销售,提高这一部门的销售构成比,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毛利率的目的。有效提高毛利率的方法为:⑴提高高毛利商品部门的构成比。应当注意的是:a毛利率虽高,可能季节性商品(如雨季到来,雨伞销售增加)较多;b毛利率虽高,但是易成为损耗高的商品;⑵降低低毛利率部门的构成比;⑶提升高销售构成比部门的毛利率;⑷若有构成比相同的部门,应发展高毛利率的商品。但是不能完全绝对为了提高综合毛利率,而使销售构成比下降。要对不同个性、特性、用途的商品进行有效的组合,能够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使综合毛利有所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市销售分析报表商品周转率1、什么是周转率所谓周转率即是指商品从入库到售出所经过的时间和效率。
衡量商品周转水平的最主要指标是: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2、计算方法周转次数指一年中,库存(配送中心和店铺)能够周转几次,计算公式为:周转次数=销售额/平今年库存额平均库存=(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周转天数表示库存周转一次所需的天数,计算公式为:周转天数=365天/周转次数3、商品周转率的不同表示法由于使用周转率的各不相同,可按下列各种方法,来斟酌变更分子的销售额和分母的平均库存额。
⑴用销售来计算,这种方法便于采用售价盘存法的单位。
⑵用成本来计算,这种方法便于观察销售库存额及销售成本的比率。
⑶用销售量来计算,这种方法用于订立有关商品的变动。
⑷用销售金额来计算,这种方法便于周转资金的安排。
⑸用利益和成本计算,这种方法以总销售额为分子,用手头平均库存额为分母,且用成本(原价)计算,使用此方法,商品周转率较大,这是由于销售额里面多包含了应得利润部分金额的缘故。
商品周转率的方法算式1、商品周转率数量法:商品周转率=商品出库综合/平均库存数2、商品周转率金额法:商品周转率=全年纯销售额(销售价)/平均库存额(购进价)商品周转率=总进价额/平均库存商品(购进价)商品周转率=销售总额/改为销售价的平均库存额3、商品周转周期(天)商品周转周期=(平均库存额/纯销售额)×365主管人员或负债具体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这5个公式来计算不同种类、不同尺寸、不同色彩(颜色)、不同厂商或批发商的商品周转率,调查“销路较好”和“销路欠佳”的伤心,一次来改善商品管理并增加利润。
提高商品周转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核心是两个内容。
一个是有效的商品评价体系,如进行2/8分析或/ABC分析,进行商品的汰换,剔除滞销品;采用商品贡献率比较法(商品贡献率=销售占比×毛利率)衡量商品的重要程度;通过品类管理技术的应用来改善商品结构,加强库存管理等。
另一个是提高供应链的速度,包括建立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效率;努力实现快速反馈,加快衔接速度;加强物流配送能力,提高周转效率。
周转加快直接关系到资金的使用效率的提高,同事库存减少,费用降低。
●交叉比率交叉比率=毛利率×周转率交叉比率通常以每季为计算周期,交叉及周转率,其比率低的优先淘汰商品,交叉比率数值愈大愈好,因它同时兼顾商品的毛利率数值愈大,表示毛利率高且周转又快。
更直观的分析在一个周期内各SKU的毛利贡献评级。
超市销售数据分析五大方面超市的周报即每周汇总,统计各个部门销售数据的报表,其中包括各部门的销售额、毛利、毛利率、日比、周比、同期比、销售占比、日平均销售额、通路费用、各项数据指标、达成率及行动计划,面对这样的一份报表,如何能在这些繁琐的数据中,合理的得出对门店日常经营管理的各项措施和办法是至关重要的,报表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销售额分析:首先可以从每日的销售额在本周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率,看出一周中销售是好的时间段在哪几天,这样有助于安排门店员工的工作与休息,但是也须在分析报表的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日子,如节假日、突发性的集团购买、发工资日(主要是在大型厂矿机关的门店,销售主要来自于此)。
大部分在周五、六、日三天的销售要高于其他时段,故应该在繁忙时段到来前,备足商品,并减少员工休假,以增加服务人员等举措。
二、毛利率分析:从毛利率可以看出超市每日的毛利率和各部门毛利率的高低。
现在大型卖场的综合毛利率在13-18%,标准超市的毛利率在16-20%,便利店的毛利率可能会在22%左右。
其实综合毛利率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节假日的到来而随之提升。
一般来说,节假日时,高毛利的商品会有较大提高,从而对门店的有一定的补充,这样就有助于超市的管理人员合理补货和安排利润计划。
三、贡献毛利率分析:部门的贡献毛利率由高到低的排列可以看出,一般排列为:文具、塑料五金、针织品、休闲食品、日化、烟酒、肉食、副食品、粮油。
管理者由此可以逐步调整单品价位和普通商品与利润商品的结构,促使其在综合毛利贡献率上减少差距。
对于贡献毛利率较高的部门应加大要货的力度,对于贡献毛利率较低的商品部门应加大调整力度,了解目标顾客群的消费需求。
例如:肉食品会因夏季的到来而销售下滑,就应通过增加夏季的畅销品来转移定位。
某一部门可能会因利润商品的断货,而使整个部门的贡献毛利率下滑(有时即使是销售额不变,但是利润率却下滑很多),这就要求超市根据自身的情况,重视利润商品的库存,合理提出要货需求单以便配送中心配送。
四、提高毛利率报表可以有效地提高毛利率。
如果一周的毛利率低于预计指标,就可以对各部门的毛利率和销售构成比进行人为调整。
例如:一周的整体毛利率为13%,低于预计毛利率15%,而其中休闲食品的销售构成为13.7%,但是毛利率为11%,为了提高总体毛利率,就可以增加休闲食品的品种和数量及展示的排面,以促进销售,提高这一部门的销售构成比,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毛利率的目的。
有效提高毛利率的方法为:⑴提高高毛利商品部门的构成比。
应当注意的是:a 毛利率虽高,可能季节性商品(如雨季到来,雨伞销售增加)较多; b 毛利率虽高,但是易成为损耗高的商品;⑵降低低毛利率部门的构成比;⑶提升高销售构成比部门的毛利率;⑷若有构成比相同的部门,应发展高毛利率的商品。
但是不能完全绝对为了提高综合毛利率,而使销售构成比下降。
要对不同个性、特性、用途的商品进行有效的组合,能够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使综合毛利有所增长。
五、经营指标:超市情况设定经营指标及达成率,以决定商品的库存。
各部门商品的库存是否适当,库存是否能有效发挥效率等,这种商品成绩判定的指标握们谓之交叉比率。
商品的交叉比率越高,就表示越有效率,交叉比率最少也要确保在200,如果为100,是指得到与商品投入资本相同数额的毛利,如果将风险负担、滞销商品及损耗计算在内的话,就谈不上效益了。
各部门的目标交叉比率先由公司总部统一设定,然后各门店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设定各部门的目标销售额,计算其应有的库存量。
计算方法:假设有一部门销售目标a为154万元,销售占比b 为15.7%,交叉比率c为133%,目标毛利率d为15%,那么贡献毛利率为e=b×d=15.7%×15%=2.355%,目标周转率f=c/d=133/15=8.87次,目标库存g=a/f=154/8.87=17.36万元。
周报表作为过去时间段的报表,通过分析我们应大胆而有预见性的预测,以使我们的超市周报起到真正成为经营决策及行动计划的来源,使超市的每一项决策都脚踏实地,真正做到数据化、科学化,周销售数据分析决定超市行动计划成功的关键。
超市销售数据分析与实用报表管理第一节超市经营管理决策依据——数据化管理超市的核心管理技术是数据化管理,一品一码单品进销存核算,对超市电脑管理,一品一码的有效分析,成为超市管理决策的核心,是采购和门店管理的重要环节。
数据是怎样抽取出来的呢?——数据的采集,报表是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
1、信息系统权限查询2、电脑中心提供正确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看得懂报表所表达的信息。
●数据化管理数据是怎样抽取出来的呢?数据的分类1、直接数据=商品进、销、存等实际数据。
2、间接数据=客流量、客单价、来客数、周转率、毛利率、营业外收入、销售排行榜、费用成本、单品适销率等。
●数据化管理营运部门重点查询及分析的报表⑴日销售报表⑵月销售报表⑶销售明细报表⑷未销售商品报表⑸商品排行榜——前、后50名销售报表⑹商品大中小类别排行榜⑺贡献率报表:类同单品销售排行榜,但增加了百分比⑻变价报表:对应变化商品,检查是否已更换便签和POP。
⑼缺货/补货报表⑽收货/退货/调拨报表⑾ 14天无销售报告⑿库存大于60天⒀负库存报告⒁单品进销存报表等重点分析门店A类C类商品、销售前50名后50名及连续4周无销售的商品,并采取相应措施。
●数据化管理采购部门需查询和分析的报表⑴供应商变动报表:新增、终止交易的供应商和单品促销。
⑵按主供应商汇总每天的销售金额。
⑶单品进销存⑷含应付款的供应商进销存报表。
⑸结算汇总报表⑹日销售报表⑺月销售报表,促销商品销售报表。
⑻销售明细报表⑼未销售商品报表:标准时段积压商品库存的清单。
⑽商品排行榜——前、后50名单品销售报表。
⑾商品大中小类别排行榜⑿贡献率报表⒀缺货报告:包含即将缺货的单品报表⒁一个月无销售单品报告⒂负库存单品报告●数据与分析第二节超市经营决策办法——数据分析1、销售分析2、促销分析3、适销率分析4、毛利分析、盈亏平衡分析5、预算管理6、交叉比率分析7、周转率分析●对分析指标的说明一——门店经营的各项数据要求销售指标:销售额=销售量×商品单价=来客数×客单价毛利:毛利润=总销售额-总成本=销售额×销售平均毛利率补充概念: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不随销售量增加或减少而变动的费用。
如:折旧费、租赁费、管理费、员工基本工资等,变动成本随销量的增加或减少而成正比例变动的费用。
如促销费、商品损耗、运输费、税费、奖金、客服包装费等。
毛利率:①理论毛利率:理论销售毛利÷售价×100%②成本毛利率:毛利÷进价×100%③销售毛利率:毛利÷售价×100%●对分析指标的说明二周转率是反映存货周转率速度的比率,有两种方法表示:①周转次数=累计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平均存货=(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②周转天数:365天(年)/季度/月÷周转次数(大于1)交叉比率=商品周转次数×毛利率●适销率:动销品种数÷总库存品种数,检验商品适销、滞销情况●来客数:门店每天的实际交易次数,客流量:每天进入门店的人数部门支持率:部门来客数÷全店来客数品类支持率:品类来客数÷部门来客数●单品支持率:单品购买数÷(全店来客数×购买此单品的顾客数)●客单价门店每次交易所发生的平均金额,销售额÷来客数●评效:超市每平米产生的销售金额,总销售额÷实际经营总面积实际经营面积计算方法:总经营面积×(陈列设备)落地面积占比●根据月销售额、日销售额报表综合分析业绩指标一月二月三月四月●类别商品的销售业绩饮料冷冻冷藏● 销售分析影响销售额的因素:商品采购的优选、制定合理的价格带,促销虽然是提升“客单价”和“来客数”的关键环节,但是“客单价”和“来客数”却能能直接影响门店的销售额。
灵活运用数据分析是促进有效采购商品,优化商品陈列组合,最终实现经营绩效,即如何通过对“客流量”,“来客数”,“客单价”等对比“销售额”数据曲线,在商品各小类销售量中的升降关系,分析其与商品采购优化、商品陈列组合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