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1.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解决措施。
深居内陆,降水少,多大风。
植被覆盖率低。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开发新能源,合理调配水资源,实施计划生育。
2.西北地区气象、地质灾害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寒潮: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山地地形阻挡,冷空气集聚。
纬度高,气温低。
地震: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解决措施。
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黄土土质疏松。
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不合理的开矿。
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基本农田,抽水、引水灌溉。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地膜覆盖。
4.黄土高原地区气象、地质灾害干旱、寒潮:同西北地区。
暴雨、洪涝、滑坡和泥石流: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植被覆盖率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5.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原因,解决措施。
地下水水位高;冬春季节降水少,多风蒸发量大;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解决措施:培育良种;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改变灌溉方式。
6.黄河中下游地区气象、地质灾害干旱、寒潮:原因同上,寒潮再加上地势低平。
7.东北地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山区,地势起伏大,毁林开荒导致植被覆盖率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过度放牧。
解决措施: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发展圈养养殖。
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山地背风坡、山间丘陵地带。
这些地方降水少。
滥砍滥伐、过度放牧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
解决措施同上。
8.东北地区气象、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洪涝、寒潮。
洪涝产生的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塞河道,导致排水不畅;湿地的蓄洪能力下降。
寒潮产生的原因:同西北地区。
9.长江中下游地区酸雨危害、水土流失。
酸雨产生的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足;地表河流湖泊众多,空气中水汽充足。
高中地理知识:中国西北荒漠化的原因

高中地理知识:中国西北荒漠化的原因土地荒漠化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可以说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结果。
因此,我们在研究西部土地荒漠化原因的时候,必须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入手。
从自然方面来看,中国西部存在着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条件。
中国西部是我国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所在地,在高原与高原和高原与盆地的结合部,地形地貌十分复杂,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据竺可桢先生研究,历史时期中国气候大致可分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温暖期气候温热,水草增加;寒冷期气候干凉,风力强劲。
在由暖到寒或由寒到暖的过渡阶段,气候振荡,灾害频繁,往往对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
尽管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无论是干旱的西北地区,还是多水的西南地区,都曾因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而发生过土壤退化的事。
西北地区深处内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沙漠较多。
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大部分地方及新疆北部的一些地方年降水量在100毫米至700毫米之间,而内蒙古西部和新疆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均在100毫米以下,有些地方年降水量甚至不足20毫米。
由于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加之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所以一年中湿度差别较大,容易出现水灾、旱灾和风灾。
历史时期西北地区此类灾害屡见不鲜。
如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关中连年大旱,百姓流亡殆尽,出现“人相食”的悲剧。
再如1983年4月27日,沙暴吹袭陕北,顿时天地昏黑,伸手不见五指。
在野外耕牧的农民来不及躲避,或迷路失足,或为狂风卷起,或被沙尘窒息,死伤者多达数十人。
水灾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就意味着地力下降,开始向荒漠化的方向发展。
旱灾的后果是造成土壤水和地下水大量蒸发。
而土壤水、地下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在降水量极少的西北干旱地区,土壤的含水量主要靠地下水毛管供给。
当地下水位下降,毛管上升水不能达到地表或植物根系层时,植被开始衰退,覆盖度降底,受到沙化的潜在威胁。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对本区的影响很小;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印度洋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西北荒漠化

5、控制人口增长 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生 态系统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利 于 防 治 荒 漠 化
治理措施:
人口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资源问题:合理利用土地、草场、水资源 以及能源,退耕还林、还草等 生态建设: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 建设、沙障工程等。
试一试:将下面选项填入框图内相应位置,使其正确反映地理 事物的内在联系。
土地沙漠化
一、西北荒漠化的概况
二、西北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 (1)气候干旱 (2)多大风 (3)生态脆弱 (4)植被覆盖率低 (5)河流稀少 (6)土质疏松
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植被覆盖率低
植被蒸腾作用减弱, 空气湿度减少
下渗减弱,径流加强, 蒸发加强
降水减少, 蒸发加强 地面变干燥
2.人为原因的表现
据统计,在西 北地区荒漠化 土地面积中, 人类活动不当 引起的占90% 以上。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记者“你为什么放 羊?”答“赚钱 呗。”“赚钱干什 么?”“娶老 婆。”“娶老婆干 什么?”“生 娃。”“生娃干什 么?”“放羊。”
放羊娃 的故事
(3)过度开垦
二、西北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2、人为原因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三、西北荒漠化的危害
1、土地退化、草场沙化,沙尘暴盛行。
2、生态环境的恶化
四、荒漠化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绿 洲 地 区 缺 水 源 地 区 外围沙漠边缘 封沙育草 营 强 失 去 固 沙 作 用 水 循 环 减 弱 侵蚀 搬运
F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地形 位置
西北 地区
山脉和盆地 相间分布
湿润气流 难进入
干旱
山岭重重 阻隔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西部
东部
降水 少
以下 200mm以上
多
海陆位置 距海远
近
载畜量 小
大
自然景观 沙漠、戈壁 荒漠草原、草原
干旱地区
干旱和极端干 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
沙漠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一方面增加 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截 流水分,提 高沙层含水 量,有利于 固沙植被生 存。
设置沙障——草方格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 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
严重破 坏草场
过度樵采
加速荒 漠化
樵采天 然植被
破坏固 沙植物
过 短期的经 度 济利益
放
超载
牧
放牧
草场载蓄 量降低
土地 沙化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过程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
结构破坏
过度开垦
• 1、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 2、绿洲地区
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 人口和农业规模
次生盐渍化
灌溉不当
蒸发旺盛
⑤控制人口
5.我国治理沙漠成功的措施和经验
高中地理 最基础系列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考点3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的发展。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来源。
(3)多大风天气(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2.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具体如下表所示: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一般说来,沙暴是就地起沙(扬沙),它携带的沙物质搬运的距离不远,而尘暴(浮尘)却能在高空中飘移几千千米,甚至更远。
一位法国的地质学家曾在欧洲阿尔卑斯山的积雪中发现了来自中国的这些“不速之客".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多于其他地区。
为何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增多?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西北部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人口素质较低,是根本原因.(2)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开垦,滥挖药材,草场遭到破坏,荒漠化不断加重和扩大是造成沙尘暴的地表原因.(3)气候异常,北方持续干旱,气温又普遍偏高,是造成沙尘暴的天气原因。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

干旱松散强风的环境特 征下,物理风化和风力成 为塑造地貌的主要外力, 长期的外力风化、侵蚀、 搬运,形成了今日西北地 区广袤的荒漠
2、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来自于人口激增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由于人类活动不 当,对土地资源、 水资源的过度使用 和不合理利用
具体的人为 原因
据统计,在西 北地区荒漠化 土地面积中, 人类活动不当 引起的占90% 以上。
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 主要来源。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 挖67平方米沙蒿作为烧柴。在内蒙古东部库伦 旗北部的额勒顺乡,1000多户居民每年需要的 薪柴相当于破坏近100平方千米的灌木林。
鄂陵湖边退化的草场
防治措施: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
生物 措施
绿洲外围的 沙漠边缘 前沿地带
绿洲内部 (防护林网)
工程 措施
缺水源地区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现有林地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已荒漠化的地方 作为防护林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 开源 解决能源 的途径 节流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推广省柴灶
荒 漠 化 的 防 治
以 西 北 地 区 为 例
定义: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 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 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退化 它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 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结在 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大 兴 安 岭 以 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新疆、宁夏和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嘿,大家好哇!今天咱来聊聊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有一回啊,我去西北地区旅游。
那地方,一眼望去,好多地方都是黄黄的一片。
“哎呀,这咋都是沙子呢。
”我就开始琢磨,这西北地区咋就荒漠化这么严重呢。
咱先说说这气候原因哈。
西北地区那气候可干燥了。
我在那儿的时候,感觉嘴唇都要干裂了。
“哇,这也太干了吧。
”降水量少得可怜,一年到头也下不了几场雨。
没有足够的雨水,那些植物可就不好活了。
没有了植物的保护,土地就容易被风沙侵蚀,慢慢就变成沙漠了。
还有这风啊,也特别大。
我有一次出去,那风刮得呼呼的,感觉自己都要被吹跑了。
“哎呀,这风也太大了。
”大风一来,就把地上的沙子都吹起来了。
那些本来就不牢固的土地,被风这么一吹,就更容易变成沙漠了。
再说说这地形。
西北地区有很多高原和盆地。
那些地方地势高,气候更加寒冷干燥。
“哇,这地方可真冷。
”而且水流也不容易流到这些地方,土地得不到足够的水分,也容易荒
漠化。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片原本是草原的地方,现在都变成了沙地。
“哎呀,这变化也太大了吧。
”听当地人说,就是因为气候越来越干燥,风又大,再加上过度放牧,这片草原就慢慢变成沙漠了。
总之啊,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就是气候干燥、风大、地形不利。
“哎呀,这可真是个大问题。
”我们得想办法保护好西北地区的环境,不然以后这沙漠可越来越多了。
“哎呀,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这个问题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荒漠化的基础和潜在原因):
1、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盛。
2、地面多沙质沉积物,风沙剱害严重。
3、地表径流少,河流欠发育。
4、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护。
5、气候异常。
二、人为原因(荒漠化的主导因素):
1、过度放牧
2、过度樵采
3、过度开垦
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我国是荒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荒漠化的防治问题倍受关注。
针对不同地区的荒漠化在治理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探究: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不同,防治的措施也不同。
治理在干旱条件下形成的荒漠,植树种草的效果是不明显的,因缺乏水源,植物难以成活。
必须依靠设置人工沙障,如埋入草方格来固定沙层;要防止沙丘流动,也要注意防止绿洲的盲目扩大,以防止水资源更短缺。
在半干旱地区的荒漠草原地带,经济活动要有利于草本植被的保护,还要在有水源的地方植树种草,迫使沙漠退缩。
对于半湿润的地带,甚至湿润地带的荒漠化现象要加强林木保护,提高土地肥力等,防止土地退化,沙化。
所以防治土地沙漠化要因地制宜。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
然植被;建立风沙防护林体系。
干旱区绿洲防护林体系:一是绿洲外围的封沙育草固沙带,二是骨干防护林带,三是绿洲内部农田林网及其他有关林种。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对于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
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
对已经
造成荒漠化的地方,应该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改变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形成新的替代能源,促进能源结构的改善。
同时,又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
这对农牧区的植被保护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5、控制人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