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专题练习(带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X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n 2n-2H XO ,则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3n-12H XB .12-3n H XC .3n-4H XD .4-3n H X2.某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可用作酿造酵母的培养剂、强化剂、膨松剂、发酵助剂。

已知X 、Y 、Z 、W 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且位于不同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 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Y 分别与X 、Z 、W 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化合物B .单质的氧化性:Z Y X >>C .Z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硫酸D .X 与Z 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沸点比X 与Y 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沸点高3.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 ,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A .X+2B .X+4C .X+8D .X+104.判断下列元素既不属于主族元素又不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是( )A .钾B .氧C .镧D .氯5.已知:A 、B 两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 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B 元素的阴离子半径;C 和B 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 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A 元素的原子半径。

A 、B 、C 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A .A >B >C B .B >A >C C .C >A >BD .A >C >B6.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下列四个演示金属钾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中最好的是( )A .B .C .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 .NaCl 溶于水,在通电条件下电离成Na +和Cl -C .2Na O 和22Na O 由相同种类的元素组成,互为同素异形体D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碱金属单质的熔点、沸点依次降低8.现有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 22s 22p 63s 23p 4;②1s 22s 22p 63s 23p 3;③1s 22s 22p 5。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专题练习(带答案).doc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专题练习(带答案).doc

新思维学校VIP 资料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其中第一、二、三周期叫做短周期,四至六周期叫做长周期,第七周期由于没有排满叫做不完全周期。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2.除第 1 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 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 1 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 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 的稀有气体结束。

短周期(第1、 2、3 周期)周期: 7 个(共七个横行)长周期(第4、 5、6 周期)周期表不完全周期(第7 周期)主族 7 个:Ⅰ A- ⅦA族: 16 个(共 18 个纵行)副族7 个: IB- ⅦB第Ⅷ族 1 个( 3 个纵行)零族( 1 个)稀有气体元素口诀:三长、三短、一不完全;七主七副一零一Ⅷ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1. 原子结构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点燃点燃O24Li + 2Li 2O 2Na + O2 Na2O22 Na + 2H O = 2NaOH + H ↑2K +2H O =2KOH+H↑2 2 2 2通式:2R+2H2O = 2ROH+H2↑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 1 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 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高一化学(必修二)《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二)《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二)《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由水溶液的酸性:HCl >HF ,不能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 >FB .人们可以在周期表的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腐蚀、耐高温的合金材料C .原子半径随着周期序数的增加而增加D .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X 2-和Y 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离子半径:X 2->Y 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SO 2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故SO 2有漂白性B .NO 2与水反应生成HNO 3,故NO 2是酸性氧化物C .H 2SiO 3的酸性弱于H 2CO 3,故非金属性C 强于SiD .CaCO 3难溶于水,故CO 2能与CaCl 2溶液反应 3.下列关于物质应用错误的是 A .3NaHCO 用作烘焙糕点膨松剂 B .2SO 用作食品添加剂 C .34Fe O 用作磁性材料D .Si 做光导纤维4.下列关于硅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硅酸是一种很弱的酸 B .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C .硅酸不稳定,加热脱水会生成二氧化硅D .硅酸可以由可溶性硅酸盐与盐酸反应制得 5.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 .用铁罐车贮存浓硫酸、浓硝酸、浓盐酸B .高纯度的硅可用于制作计算机的芯片和太阳能电池C .碳酸氢钠可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也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D .金属镁常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氧化镁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6.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a X m+、b Y n+、c Z n-和d R m-( a 、b 、c 、d 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m>n ,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①元素的原子序数:a>b>c>d ②a-b=m+n ③元素非金属性:Z R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X Y > A .只有③B .①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B.元素周期表共有9个周期和18个族C.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D.第IA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弱8.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核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B.P、S、Cl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C.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Na<Al<Si<ClD.Na、Mg、Al的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9.短周期元素 A、B、C、D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 与C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

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章节练习题(附答案)

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章节练习题(附答案)

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章节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碱金属、卤素结构和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密度依次增大②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③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加热时生成氧化物R 2O④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t 与比化合最容易⑤根据HF 、HCl 、HBr 、HI 的稳定性逐渐减弱的事实,推出F 、Cl 、Br 、I 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的规律⑥碱金属都应保存在煤油中⑦卤素按F 、Cl 、Br 、I 的顺序其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随着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起主要作用⑧碳酸铯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A.全部正确B.⑦⑧C.①③⑤⑥⑦D.①③⑦⑧2.我国稀土资源丰富。

下列有关稀土元素14462Sm 与15062Sm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4462Sm 与15062Sm 互为同位素 B. 14462Sm 与15062Sm 的质量数相同C. 14462Sm 与15062Sm 是同一种核素 D. 14462Sm 与15062Sm 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3.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形成的离子可表示为X b 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b n a -含有的中子数为a+bB.X b n a -含有的电子数为a-nC.X 原子的质量数为a+b+nD.一个X 原子的质量约为23g 6.0210b ⨯ 4.张青莲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

1991年,他准确测得In 的原子量为114.818,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新的标准值。

这是原子量表中首次采用我国测定的原子量值。

已知In 的原子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In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In 在反应中容易失电子B.In 为长周期元素C.In 为过渡元素D.In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碱5.下列关于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由上到下性质发生递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②单质的颜色加深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④单质的沸点升高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6.氟、氯、溴、碘四种元素,它们的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B.单质的熔点、沸点依次升高C.Cl2可从KI溶液中置换出I2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氯、溴、碘元素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7.下列关于第ⅠA族和第ⅦA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第ⅠA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②第ⅠA族元素都能形成+1价的离子③第Ⅶ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为+7④第ⅦA族元素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8.“玉兔”号月球车用23894Pu作为热源材料。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练习题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练习题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练习题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是按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族C.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或等于4D.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2.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I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第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A.HFB.H3O+C.NaHD.H2O 23.现在两种短周期元素,A、B其原子序数分别为a、b,若a+8=b,则下列有关A、B的说法中正确的()A.A和B一定在同主族B.A和B一定在同周期C.若A和B 在相邻周期,则A、B一定同主族D.A、B可能既不同周期,又不同主族4.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IIA族,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不可能处在()A.第Ⅲ A族B.第ⅠA族C.镧系元素D.第Ⅲ B族5.某周期第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第Ⅳ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只能是x+2B.可能是x+8或x+16C.可能是x+13D.可能是x+2或x+12或x+266.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知原子的①质子数、②核电荷数、③核外电子数、④粒子所带的电荷数,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⑤③C.①②③D.②③④7.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A.6B.12C.26D.308.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16个族,就是有16个纵行B.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为第Ⅷ族C.金属元素的种类多于非金属D.第n周期第n主族的元素均为金属9.两种短周期的元素X和Y,可组成化合物XY。

当Y的原子序数为m时,X的原3子序数可能是①m-4,②m+4,③m+8,④m-2,⑤m+6,其中正确的组合是()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⑤D.①②③④⑤10.俄罗斯科学家用含20个质子的钙的一种原子轰击含95个质子的镅原子,结果4次成功合成4个第115号元素的原子。

高中化学 必修二 元素周期表 专题练习(带答案)

高中化学 必修二 元素周期表 专题练习(带答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其中第一、二、三周期叫做短周期,四至六周期叫做长周期,第七周期由于没有排满叫做不完全周期。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2.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稀有气体结束。

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长周期(第4、5、6周期) 周期表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口诀:三长、三短、一不完全;七主七副一零一Ⅷ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1. 原子结构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4Li + O 2 2Li 2O 2Na + O 2 Na 2O 2 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通式: 2R + 2 H 2O = 2 ROH + H 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Cs ),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 到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点燃 点燃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延展性。

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练习题(附答案)

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练习题(附答案)

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练习题一、单选题 1.13C-NMR (核磁共振)、15N-NMR 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uthrich 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13C 与15N 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 与C 60互为同位素C.15N 与14N 互为同位素D.15N 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2.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Y 是至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 在周期表中处于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的位置,W 的单质广泛用作半导体材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Y 、X 、W 、Z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W 、Z 、Y 、XC.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Z 、W 、X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X 、Y 、W 3.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 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B.单质沸点的高低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4.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 A.Na +B.Mg 2+C.O 2-D.F -5.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 、b 、c 、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 和c 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 -和d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 、b 、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6.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 、Y 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

-W 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金属单质Z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练习题22(附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练习题22(附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练习题一、填空题1.最新报道,我国科学家通过与多个国家进行科技合作,成功研发出铯(Cs)原子喷泉钟,使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的精度从30万年不差1秒提高到600万年不差1秒,标志着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已知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ⅠA族,根据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下列内容:1.铯的原子核外共有__________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铯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

2.铯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________色气体,同时使紫色石蕊试液显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3.预测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__________(填“弱”或“强”)。

2.据报道,德国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给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带来重大突破。

已知铷是37号元素。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铷(R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族。

2.关于铷的结构和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①与水反应比钠剧烈②它的原子半径比钠小③它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CO2④它的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和镁相同⑤它是还原剂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④D.①③⑤3.现有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50g,当它与足量水反应时,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L,这种碱金属可能是( )A.LiB.NaC.KD.Cs3.用AZX表示原子。

1.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__________。

2.A nX+共有x个电子,则该阳离子的中子数N=__________。

3.A nX-共有x个电子,则该阴离子的中子数N=__________。

4.一个12162C O分子中的中子数N=__________。

5.A2-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则n g A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其中第一、二、三周期叫做短周期,四至六周期叫做长周期,第七周期由于没有排满叫做不完全周期。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2.除第 1 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 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 1 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 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 的稀有气体结束。

短周期(第1、2、3 周期)周期:7 个(共七个横行)长周期(第4、5、6 周期)周期表不完全周期(第7 周期)主族7 个:ⅠA-ⅦA族:16 个(共18 个纵行)副族7 个:IB- ⅦB第Ⅷ族 1 个(3 个纵行)零族(1 个)稀有气体元素口诀:三长、三短、一不完全;七主七副一零一Ⅷ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1. 原子结构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点燃点燃4Li + O 2 2Li 2O 2Na + O 2 Na 2O22 Na + 2H 2O = 2NaOH + H2↑2K + 2H 2O =2KOH + H2↑通式:2R + 2 H 2 O =2 ROH + H 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 1 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 到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延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1)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2)熔点、沸点逐渐降低3)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卤族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 2 到I2)(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2 +H2 =2 HXF2、Cl 2、Br2、I 2卤素单质与H2 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4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2NaBr +Cl 2 =2NaCl + Br 2 氧化性:Cl 2>Br 2 ;还原性:Cl --<Br2NaI +Cl 2 =2NaCl + I 2 氧化性:Cl 2>I 2 ;还原性:Cl -<I --2NaI +Br 2 =2NaBr + I 2 氧化性:Br 2>I 2 ;还原性:Br-<I-<I结论:F2、Cl 2、Br2、I 2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强调】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它们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相似性和递变性。

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可以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H2 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失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元素性质反映原子结构。

同主族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三.核素(一)原子的构成: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质子中子1 个电子带 1 个单位 1 个质子带 1 个单位电性和电量不显电性负电荷正电荷-31 1.673 ×10-27 1.675 ×10-27 质量/kg 9.109 ×101/1836 (电子与质子1.007 1.008质量之比)相对质量结论:(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 的具体的X 原子。

(二)核素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讨论】1)1H、2H分别表示什么?2)以上三种原子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异同?3)1H、2H和3H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呢?为什么?它们是什么关系呢?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设问】除氢元素外,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如何理解概念?1)两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2)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3)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置的意思。

.【小结】同位素的两个特性:1.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虽然核内中子数不同(或说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即同位同化性)2.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我们平常所说的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

.1.唐山质检] 据新闻网报道:科学家首次合成第117 号元素,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十大科学发现。

假如第117 号元素符号暂时定为Up,下列关于293 294117Up 和117U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293117Up和294117Up 是两种元素 B.293117Up和294117Up 互为同位素C. 293117Up和294117Up 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 D.293117Up和294117Up 质量数相同、电子数不同2.有5 种单核粒子,它们分别是40 40 4019 、18 、19 +4020、2 +41、20 ( “”内元素符号未写出) ,则它们所属元素的种类有( B )A.2 种B.3 种C.4 种D.5 种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除0 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 种元素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4.在化学试卷的开始处总有“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项,如H:1 C:12 Cl :35.5 S:32 Cu:64 等。

请问这些数值准确的说应该是( D )A.某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某种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C.某种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D .某种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5.天津检测] 短周期元素X、Y 的原子序数相差7,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C )A.X和Y 可能处于同一周期 B .X和Y 可能处于相邻周期C.X和Y 可能处于同一主族 D .X和Y 可能处于相邻主族6.[ 西安质检]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7.洛阳质检] 所谓“稀土元素”是指镧系元素及第五周期ⅢB族的钇( 39Y),它们被称为“工业味精”。

它们在军工生产、高科技领域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稀土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它们的原子核外均有 5 个电子层B.它们的原子最外层均含有 3 个电子C.它们均是金属元素D.76Y、76Y、80Y 中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m-m-8.[ 延安质检] 假设R元素无同位素,元素R原子的质量数为A,R 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W g R离子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C )A.(A-x+m) mol B .(A-x-m) mol C. W(A-x+m) mol D.AW(A -x-m) molA9.核电荷数小于18 的某元素X,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a,最外层电子数为(2a+1) 。

下列有关元素X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元素X 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a 2-1)B.元素X 的原子半径一定小于钠的原子半径C.由元素X 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能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2D.元素X 形成的简单离子,各电子层的电子数均达到2n 个(n 表示电子层数)10.[ ·山东实验中学诊断性测试] 第三周期元素X,它的原子核外最外层实现8 个电子稳定结构所需电.B.X元素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一定为H2XC.X的单质一定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D.X元素在常温下稳定存在的氧化物一定能与烧碱反应11.[ ·衡水中学]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B、C、D位于同一周期,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既是A原子内层电子数的 3 倍又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3 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元素A、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B.元素 B 能与A 的最高价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C.元素 B 和D能形成BD2 型的共价化合物D.D的单质有毒,且有漂白性12.根据X、Y、Z、W四种常见元素的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信息 1 上述四种元素电子层数≤3,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2。

(1) 根据信息1,X 一定不是_AD____(填序号) 。

A.氢B.碳 C .氧D.硫信息 2 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均能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种氧化物中,有两种能溶于稀硫酸,三种能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

(2) 这四种元素中是否有一种是铝元素___是___( 填“是”或“否”) 。

信息 3 向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3) 生成的白色沉淀物的化学式为__ Mg(OH)2 _。

信息 4 向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