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翻译技巧
浅析英汉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四、结论
总之,英汉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广告翻译过程中,译者 需要充分理解源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义,以找到最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还 需要深入了解目标文化,灵活应对文化差异,注重运用目标文化的元素和符号, 以增强广告的宣传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广告的跨文化交流和传播。
参考内容
1、深入了解目标文化
在广告翻译中,译者需要对目标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这不仅包括对目标语言 的掌握,还包括对目标文化背景、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的了解。只有深入了解目标 文化,才能更好地把握目标读者的需求和心理,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广告翻 译策略。
2、灵活应对文化差异
在广告翻译中,面对英汉两国的文化差异,译者需要灵活应对。一方面,要 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并接纳不同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灵 活调整翻译策略,以更好地适应目标文化的需求。例如,在翻译含有动物形象的 广告时,需要考虑目标文化中对动物的喜好和禁忌,以确保广告的宣传效果。
四、结论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广告翻译中的英汉文化差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在 广告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两种文化的差异,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灵活采用不 同的翻译方法,注重品牌的打造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告翻译更加准确、 流畅,从而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未来,随着全球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广告翻译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 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以便在广告翻译中更好地应对各 种情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和机器翻译等新兴技术也将为广告翻译提供更 多的可能性和帮助。让我们期待广告翻译在未来的表现将更加出色,为全球的商 业交流和文化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3、价值观差异
英汉两国的价值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英国文化强调个体主义和自由,而中 国文化更注重群体和社会。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往往会影响广告中的说服策略和表 达方式。例如,西方广告往往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自由,而中国广告则更注重家 庭、社会和国家等因素。因此,在广告翻译中,需要充分考虑目标文化的价值观, 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说服策略。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语翻译的影响及相应措施

结论Βιβλιοθήκη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汉英翻译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提高翻译质量,我们需要在 深入了解两种文化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以尽可能减少文化差异带 来的隔阂。译者还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翻译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读者提供准确、流畅且富有文化特色的汉英翻译作品。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汉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给英汉翻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次演示将探讨中西方语 言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旨在帮助译者更好地处理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提高英汉翻译的质量。
结论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和文化内涵三个 方面。这些差异给英汉翻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也为英汉翻译带来了更多的 意义和价值。通过深入了解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译者可以更好地处理翻译 中的难点和挑战,提高英汉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中西方 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总之,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创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使广告创意能够在 中西方市场中有效地实现其传播效果,我们需要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并适当地调整我们的广告创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定出符合目标市场口味 的广告创意,从而实现广告传播的效果。
基本内容
在跨文化交流中,汉英翻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之 间的差异,翻译过程中经常面临诸多挑战。本次演示将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对 汉英翻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此外,中西方在审美倾向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西方文化崇尚简洁、大胆、前 卫的设计风格,而中国文化则更喜欢细腻、含蓄、传统的设计风格。因此,在 制定广告创意时,我们需要考虑目标市场的审美倾向,以制定出符合他们口味 的广告创意。
翻译广告英语的一些技巧

翻译广告英语的一些技巧
在跨国营销和广告推广过程中,翻译广告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这是因为英语广告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与中国有很大的差异。
不仅需要翻译的准确性,还要注意文化上的恰当性和商业效果。
以下是一些翻译广告英语的技巧,有助于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1. 准确性
准确翻译是翻译广告英语的首要原则。
广告词汇和句式需要在不失原意的情况下进行翻译。
一些品牌名称或者标语,可以进行音译或者意译。
但必须注意,这种翻译方法要符合国家和地区对名称或标语的命名规则。
2. 吸引力
英文广告常常使用较为抽象、有感染力的语言,因此译者应该注重吸引读者目光的能力,选择一些有言简意赅而又突出优点、有特色的词汇和短语。
3. 简洁性
广告语言应该简短明了,同时又能容纳丰富的信息。
翻译时除了要对英语广告的简练性进行保留,还需要根据中文文化习惯特点进行缩减或增加,使其更符合中文读者对广告的接受习惯。
4. 文化适应性
相比于翻译普通文学、技术类的书籍,广告广泛地涉及到文化方面,因此翻译要注重广告的文化适应性。
可采取文化导入、文化趋同、文化趋异等翻译技巧,使广告文本更符合当地文化的传统和特点,提高广告的接受度和效果。
5. 音韵美
英语广告的音质和韵律有时比单纯的文字意义更具说服力。
故在翻译广告英语时,有必要保持原有英文广告的韵味,比如押韵、借音、或者调整词序。
6. 口感适应性
有时候广告涉及到饮食类,因此翻译要注重口感适应性。
比如,翻译肉类广告时,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对。
英语广告双关语的理解和翻译技巧

五、结论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在保留原文意象和风 格的确保受众能够正确理解广告的含义。通过直译、意译和套用成语等技巧, 我们可以有效地翻译双关语,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在翻译过程中,还要注意 文化差异、语境和信达雅等因素,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通过对英语 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广告的语言特点和文 化背景,为广告创意和传播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2、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将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根据其内在含义进行翻译的方法。这种翻译 方法侧重于广告信息的传达和受众的理解,可能会牺牲部分原文的风格和意象。 例如,英语广告“Light as a breeze, gentle as a cloud.”中的“light” 和“gentle”是双关语,可以意译为“轻盈如微风,舒适如云朵”。这个翻 译虽然没有保留原文的所有意象,但仍然成功地传达了产品的特点和优点。
2、把握节奏和韵律
英语广告双关语通常具有押韵和节奏感,让人在短时间内记住并传播。在理解 双关语时,需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和音韵的协调。例如,一则卖汽车的广告中说: “Go for a spin with our top-down technology.”这里的双关在于 “top-down”既表示汽车的高科技配置,又表示乘车兜风的感觉,同时具有 节奏感和押韵。
3、套用成语法
套用成语法是指在翻译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时,借用目标语言中的成语或俗语 进行翻译的方法。这种翻译方法既保留了原广告的意象和风格,又能够借助目 标语言的文化元素增强广告的传播效果。例如,英语广告“Tide is in, dirt is out.”中的“tide”和“dirt”是双关语,可以套用成语“一潮平 一潮起”进行翻译。这个翻译既传达了产品去污的效果好,又借助了成语的力 量让广告更加深入人心。
广告翻译的基本策略

广告翻译的基本策略一、本文概述广告翻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它要求翻译者不仅精通语言,还要对广告行业的特殊需求和文化背景有深入的理解。
本文旨在探讨广告翻译的基本策略,通过解析广告翻译的特点和难点,提出有效的翻译方法,以期帮助翻译者更好地完成广告文本的跨文化传播。
本文将首先概述广告翻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然后分析广告翻译中常见的挑战,包括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和广告创意的传达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如何运用翻译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包括直译与意译的结合、文化适应和创意再现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成功的广告翻译需要在保持原广告精髓的注重目标受众的文化习惯和审美需求,以实现广告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品牌形象的塑造。
二、广告翻译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广告翻译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翻译后的广告能够保持原广告的风格、信息准确性和吸引力。
以下是一些广告翻译的基本原则:保持风格一致性:广告翻译应尽可能保持原广告的风格和语气,这包括使用相似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语调。
这有助于保持广告的独特性和品牌形象。
信息准确性:翻译过程中必须确保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包括产品名称、功能、价格、促销活动等。
任何信息的误译或遗漏都可能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误解或不信任。
语言简洁明了:广告翻译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这有助于确保广告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
考虑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和消费习惯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翻译广告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以确保广告在目标市场中具有吸引力和相关性。
保持视觉美感:除了文字内容外,广告的视觉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翻译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原广告的视觉风格和美感,包括颜色、字体、布局等。
符合法律法规:在翻译广告时,必须遵守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包括广告法、商标法等。
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翻译都可能导致法律纠纷或品牌形象的损害。
遵循这些基本原则,我们可以确保广告翻译的质量,使其能够有效地传达品牌信息和吸引目标市场的消费者。
翻译研究:论英汉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策略分析

翻译研究/翻译研究:论英汉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策略分析论英汉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策略分析 引言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使得各大企业在不断提升自身品牌质量的同时还要在产品的服务、产品的销售形式及创新的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进。
作为商品之间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产品的宣传是各大名牌商品需要进行拓展的重要环节。
我国自加入WTO之后,如何有效的将品牌广告的内容与国外的文化以及风俗传统进行结合成为我国各大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这不仅要有较为精心细致的策划同时还要适应市场的实时发挥,这点需要从翻译的角度来对广告的内容进行艺术化、程序化处理。
成功的广告翻译及广告商标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果不能有效的合理的进行广告翻译处理,不仅会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也极有可能给国家形象带来损害。
一、英汉广告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作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活动,翻译在各大国际市场交流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不同。
这和英汉民族在对待事物的处理问题上以及观察事物的视角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些不同是可以反映在对待同一个广告的翻译上面存在的差异。
著名的美国翻译家比尔波特曾说过,翻译是一种针对语言的修行,它是从一种文化视角到另一种文化视角的最自然和直白的修养。
这充分体现了翻译对于个人和民族来说都是在文化制约的程度来进行体现的。
熟练而又恰到好处的运用英语和汉语的习俗往往是一次成功翻译的关键。
广告翻译和其他翻译不同的地方在于它针对的人群比较广,这也是翻译所在的困难之处。
所以说广告翻译一定要从里到外,从大到小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要对语言、语境有一个细致的把握。
对于英汉广告的翻译主要从以下几个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1.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
价值观念是体现不同国度对待事情处理的态度、方向和行为的核心内容。
与西方不同的是我国的文化价值趋向多呈现出内向型,在对待事物的处理方面多偏重于自觉能力以及道德价值观念。
浅析商标翻译的文化差异与翻译技巧

目录
01 一、商标翻译中的文 化差异
03 参考内容
02 二、商标翻译的技巧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商标翻译在商业交流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商标不仅 代表着公司的形象,还承载着其产品或服务的独特信息。因此,商标翻译的准 确性和吸引力对于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本次演 示中,我们将探讨商标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技巧。
2、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在社会价值观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西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被广泛推 崇,而在中国,集体主义和社会和谐更受重视。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在商标翻译 中也有所体现。例如,“维维豆奶”在中国是传统营养食品的代表,但在西方 可能被理解为“大豆奶”,因为在西方没有“豆奶”这个概念。
3、语言习惯的差异
一、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1、文化背景的差异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都有其独特性,这反映在商标翻译中。例如,在中 国,“福”字代表着吉祥、幸福,而在西方,它可能被理解为好运或者幸运。 同样,“龙”在中国是权威和力量的象征,但在西方,它常常被视为邪恶的象 征。
因此,在翻译商标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
1、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其文化和语言习惯也大不相同。在英语中, 商标名称可能更注重简洁、醒目和易于记忆,而在汉语中,商标名称可能更注 重寓意和修辞。例如,“Coca-Cola”在中文中被翻译为“可口可乐”,既保 留了其音译的特点,又赋予了新的寓意,象征着快乐和可口的饮料。
1、尊重原文,保持音译
在翻译商标时,应尽量保持原文的音译特点。这不仅有助于保持品牌的独特性 和辨识度,也可以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例如,“Nike”在中文中被翻 译为“耐克”,既保留了其音译的特点,又寓意着产品具有高质量和耐用的特 性。
广告翻译常见问题研究及翻译策略

广告翻译常见问题研究及翻译策略广告的说明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运用是否得当。
本文从中西文化差异以及英语广告翻译常见的问题等方面归纳出了广告翻译的几种策略。
标签:广告广告翻译文化广告是一门说服的艺术,能使观众产生强烈购买欲望的广告就是成功的广告。
随着中国对外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加入WTO,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外国产品也大量涌入中国。
各个国家为了争夺国际市场,竞相推销本国产品,其中一个重要的促销手段就是利用广告将本国的产品和企业的声誉向国际推介。
因此,中外企业都面临着商务广告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即广告翻译的问题。
一、文化与广告翻译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化之一,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体系。
从性质上分,中国文化属于人文文化,西方文化属于科学文化。
在心理文化方面,人文文化重人论、轻器物,价值取向以道德为本位。
重综合、轻分析。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人与自然看成浑然一体。
而科学文化重物质、轻人论,价值取向以功利为本位。
重分析、轻综合。
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自然的索取。
而中西文化的差异会影响广告信息的获得。
广告中的商品介绍最重要的是传递信息,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面对同一产品介绍,应该得到完全相同的信息,这就要求译者透过产品的表象,抓住其本质,保证产品形象与信息准确传递。
例如:某机场的候机大厅有一条英汉对照的公益广告标语:“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吸烟请到吸烟区。
”“For your and others health, the passengers who smoke, please go to the smoking area.”这条标语是想告诉大家候机室不准吸烟,如要吸烟,请到吸烟区。
标语的用意中国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但从它的汉式英译结构分析,英译汉的意思便成了“为了健康欢迎候机乘客吸烟。
”因为机场特意为吸烟者安排了吸烟的场所。
这哪里还有禁止吸烟的提示,简直就是纵容乘客吸烟。
广告翻译需要一个共有的语用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取向的差异
价值取向的差异源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人注重群体,强调 群体观念,而西方则崇尚个人主义,个性的张扬。因此,在中 国的广告用于中多推崇“用了都说好”“男女老少皆宜”等从 众性语句。英语广告中却常用“YOU”针对个人的口吻对消费 者进行说服,使其感到被尊重,产生消费欲望。天津出租汽车 公司的广告语“接天下客,送万里情”被译为了“Ready to meet you from all over the world”。这样的译法在西方国家 能大大缩短消费者与广告商之间的距离。若将“客”
Main Menu
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Hale Waihona Puke rd音译法音译法就是根据原文发音和译文 发音的相似性进行翻译的方法, 以加深受众的印象。例如“Puma” 意思是“美洲狮”,但此品牌没 有根据其意进行翻译,原因就在 于中国大众对美洲狮没有概念, 其形象模糊。当将此品牌音译为 “彪马”之后,以“马”的形象 将品牌展现在中国受众面前,更 加突出了它作为运动品牌的特性。
rd
音译、意译相结合
音译、意译相结合其实是一种巧译,是 有意识地改变品牌的文化内涵,转换其 原有的文化信息,以新的表达方式,以 新的寓意来达到文化推销的目的。此种 翻译手法运用于广告翻译时最为成功、 众所周知的经典案例是香港品牌“金利 来”的翻译。“Goldlion”的翻译结合了 意译与音译,其中“gold”被意译为“金、 利”,“lion”被音译为“来”,象征着 财源滚滚而来,更能迎合中国受众的心 理,创造了一种巧妙的结合契机。
rd
再创造性翻译
再创造性翻译意指已经脱离翻译范畴重新创 造。再创造性翻译虽然在中英两种文字字面 意思上很少有相似之处,但却能被认可在中 英两个版本的广告中指代同一种商品,这是 一种“意会”。例如,天津的“狗不理”包 子被再创造性地译为“Go Believe”。这不仅 在发音上与“狗不理”契合,而且足以让英 美受众产生值得信赖的美好感觉。这种找准 了中西文化切入点的“意会”,可以避免本 土文化失语。再创造性翻译就是寻找中西文 化的结合点,达到两种文化的交融。
广告翻译中的 文化差异和翻译技巧
作者:张瑾佳 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 来源:《新闻界》2011年第一期 PRESS CIRCLES 2011(1)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Nida,E: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 华英,马永堂:《英文广告阅读》 【 M 】 ,北京:经济管 理出版社,2005年,第307页。 • 欧阳敏,马艳:《林德福:跨文化背景下的商业广告翻译技》 【 11 】 ,《商业时代》,2009年第29期。 • 章爱民:《商务英语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 【Ⅱ】,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字直译为“guests”则显得生分,
有距离感。
2nd menu
文化背景的差异
每种语言都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 涵。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造成中西方 对事物描述方法的差异。这在广告翻译中 有着较大影响。例如“zephyr”的翻译。 这个单词的字面意思是“西风”。基于特 定的地理文化背景,英国的“西风”是带 来温暖的风,其意是美好的。但在中国, 困于类似“穷得喝西北风”的说法,“西 风”已毫无温暖之意,而变成了寒风。 由此“zephyr”商标来到中国后被改 译为“和风”
灵活运用翻译手法,直译意译适时结合
广告翻译常用的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套译法、音 译法。何时采用何种翻译方法需要结合商品的自身特 点,受众特征以及相应的文化背景,有时还需要将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灵活地结合起来使用。如,前文 说到的“金利来”(goldlion)就是运用直译和意译 相结合的很好的例子。
2nd menu
关于广告翻译的方法
直译法 意译法 套译法 音译法 音译、意译相结合
Main Menu
直译法
直译法就是在表达原文意思的时候,使译文的表达 形式和句法结构尽量同原文保持一致,做到 “神”“形”兼备。这种翻译手法主要用于原文和 目标语之间具有文化共性的情况,它能让人产生相 应的联想。例如,我们常用羽毛来形容物体轻巧, 同样在英语中“feather(羽毛)”也有此意。“飞适维” 眼镜广告中就用了这样的比喻:Featherwater: light as a feather。由于中英文中都有“轻如鸿毛” 一说,此处广告完全可以直译。
rd
小组总结
文章思路清晰,论述观点有条理,对应的分析 详略得当,总体合理。
不足
在文章的每个观点后面,作者所列举的例子基本上只有一 个(除了“民俗差异”的观点有两个),说服力稍显单薄;
White Feather的例子跟审美观并没关系,所以 放在“审美观差异”里并不恰当;如果放在“文 化背景差异”的论点后面,则会显得更合理、更 具说服力。
内容提要
广告翻译中的中西方差异
关于广告翻译的方法
关于广告翻译的建议
广告翻译中的中西方差异
思维模式的差异 价值取向的差异 文化背景的差异 民俗的差异 审美观差异
Main Menu
思维模式的差异
英语广告语言受其思维模式影响,往往言 简意赅。如,麦斯威尔咖啡的广告词 “Good to the last drop”传到中国时最 好的翻译当然并非逐字翻译的“好到最后 一滴”。这样直白的广告语太生硬,缺乏 意境,无法植根中国人的脑海。但是经过 中式表达方法的修饰,译为“滴滴香浓, 意犹未尽”。却将咖啡的余香、无穷的回 味融合在一起,让大家在品味广告词的同 此,勾起了品一品这款咖啡的欲望。
rd
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通过对原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和消 化,将原文的表层结构打破和重组,然后转 化为译文自然流畅的表层结构。意译常利用 更为符合当地消费者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吸 引受众。例如我国的“玉兔”商标,若直译 为“Jade Rabbit”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玉做的 兔子,且与其“月宫玉兔”的典故毫无联系, 也使得翻译完全失真。这时,需要对典故进 行引用,将“玉兔”译为“Moon Rabbit”, 以意译的方式,更为准确地表达 品牌的寓意。
rd
套译法
套译法就是借用目标语中的谚语、诗歌、习语、 名言佳旬、成语典故等进行翻译的方法,以提 升广告的亲和力和表达力。有一则轮胎广告是 “He laughs best who runs longest”,它被 译为“谁跑得最久,谁笑得最好”。此广告语 的翻译就套用了英语中很常用的一条习语“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用runs longest替换 laughs last,既体现了该品牌轮 胎耐用的特点,又亲切温馨,易于接受,宣传 效果明显。
rd
关于广告翻译的建议
了解商品的受众特点 灵活运用翻译手法、直译意译适时结合 再创造性翻译
Main Menu
了解商品的受众特点
广告翻译中了解商品的自身特点重要,了解其受 众特点更为重要 ,结合当地文化背景,考虑当 地受众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审美观,作出恰 到好处的翻译,是广告翻译的关键。例如众所周 知的可口可乐翻译,“coca—cola”中“coca” 与“cola”本是两种香料的名称,商品名称很准确 的描述了商品的主要原料和特点。可能美国广告 受众是知道这两种香料的口感的,他们能很快联 想到在饮用这种饮料之后的感觉。可是,这些香 料在中国不为人所知,大家也就无法想象这种饮 品的特点。因此将其译为“可口可乐”, 一下就表现出了口感和给受众带来的回味。 rd
2nd menu
民俗差异
在广告翻译时民俗也应得到 相应的重视。 例如,狗在西方被看作人类 的朋友,像子女一样的家庭 成员。到了中国,狗却没有 这样的地位。自然就出现了 英语“lucky dog(幸运儿)” 和汉语中的“狐朋狗友”这 样的褒贬差异。
2nd menu
审美观差异
各地域受地理环境、经济发 展影响,审美情趣也有所不同。 广告翻译要尊重当地大众文化、 审美水平和视角。例如,曾经 上海的“白翎”钢笔由于被译 为“White Feather”,在英国 无人问津,因为“白色的羽毛” 在英语中象征的是胆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