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启动区(绿道)策划丶规划与设计(规划协会)
【管理资料】江宁美丽乡村汇编

方案具有可操作性,与十二 五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 用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充分 衔接,近期能够快速见成效, 远期能够持续推进。
江宁的经验可以被其它地区 学习复制。
001
美丽乡村 美丽中国 江宁示范区规划
Beautiful countryside & Beautiful Chinese design of jiangning Demonstration area
[ 南京城市战略的要求 ]
南京市提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城乡统筹发展是重要的实施路径,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是战略目标能否实 现的关键。
在国家与城市的战略要求下,南京市提出打造“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示范区的战略设想,本次规划是其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项目要求
要在总结国内美丽乡村建设 经验的基础上,与众不同, 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
美丽乡村 美丽中国 江宁示范区规划
Beautiful countryside & Beautiful Chinese design of jiangning Demonstration area
滨江新城
2.2 人口概况
截止2010年底,横溪街道7.64万人, 谷里街道5.74万人,江宁街道8.88万 人。
美丽乡村 美丽中国 江宁示范区规划
Beautiful countryside & Beautiful Chinese design of jiangning Demonstration area
005
2.6 现状景观资源
山水格局
江宁区南北低山丘陵对中部有明显倾斜,地势南北高而中 间低,形同“马鞍”形。
研究区属宁芜低山丘陵地貌,地势中部高,东、西部低, 境内丘陵、山区、冲田、岗地相互交错,地形复杂。
基于生态美学的乡村特色景观生态规_省略_京江宁_美丽乡村_示范区规划为例_李辉

良好的视觉体验。 2)特色景点——显景点 将规划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整体考虑,突出重点发展景
点,归纳为“美丽乡村”的“十六景”,重点进行景观改 造。
3)特色村 以26个特色村为龙头,通过塑造“一村一品”,打 造丰富的乡村景观体验。 (2)对策二:提亮一线,梳理两网,构建特色风貌 基本框架 1)道路林网 主要对规划区宁安城际铁路、宁丹高速公路、绕越高 速公路和溧马高速公路进行绿化。在道路或铁路红线范围 以外两侧各100米进行景观生态廊道建设,树种选择以乡 土并具有季相变化的色叶树种为宜,并做到速生、慢生相 结合,结合周边观景景观需求,自然错落,疏密有致,经 过2~3年时间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廊道。 2)农田林网 农田林网由纵横交错的林带组成,主林带应垂直于主 害风方向,副林带垂直主林带。主、副林带形成的网格, 呈长方形或方形。在大面积的农田上,营造许多纵横交织 的林带,形成很多林网,起到全面的防护作用。 3)水系林网 实施项目有河道和湖泊生态涵养林带建设工程。结合 河道整治和湿地保护,对规划区河流和湖泊重要水系实施 绿化工程。 4)中央生态廊道建设 重点美化牛首——云台山生态廊道林相林貌,营造生 态风景林以及乡土特色森林景观,兼顾生态和景观功能, 形成优美的山林背景。山坡地结合特色林果规划营造特 色茶园,以自然生长茶树、野生景观为对照,营造多种树 形,并安排在毗邻地块,构成鲜明对比的景观效果。 (3)对策三:深度挖掘乡土景观资源,策划农业类 旅游项目 1)农业观光,特色加工,大力增加农业附加值 通过延伸现有单一的农业产业链条,科学引导农业与 加工业、服务业、旅游业互动形成体验农业、观光农业、 休闲农业等附加值高的项目,打造若干休闲旅游农业园。 按照“现代都市农业园区”的发展要求,以技术创新为抓 手,依靠现代农业孵化效应,重点扶持观光农业、生态农 业以及加工农业,构筑农业发展新格局。 2)整合土地资源,营造特色的农业景观,集约化发 展。 农业景观最能体现乡村的季节性、空间性特色。采用 大面积的油菜地、麦地、向日葵等给人强烈感受的农业要 素塑造乡村农业景观。在绿色的农田中设计不同色彩的花 境网络或者不同颜色的作物在保证生态和谐的基础上进行 组合,创造一定的构图,给人以视觉享受。另外结合农田 建设迷宫,增加游憩性和趣味性。
美丽乡村示范区水库项目策划

依托石塘竹海景区,山水相 依,自然资源优渥
乡 村
旅
游
开
发
分
析
高端定位,偏小众市场,客源缩水,主题缺乏精神核心
银杏湖运动休闲度假区 依托银杏湖的自然山水,用不同季节的植物搭配,形 成四季不断的大地景观。 配套高尔夫球会,提供高端运动休闲场所 主体客群偏向喜爱运动的高端商务人士
项
目
汤山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
路
击,同时也利用了鱼儿自身的生理感应,设计出了很多通过声、
亚
光、色诱引鱼儿攻击的奇形怪状的路亚,这一点也成为路亚玩家 DIY路亚时的乐趣之一。
服
务
路亚钓没有鱼漂和钓坠的概念,并不是把路亚投进水中静待鱼儿 上钩,而是要通过钓手操控秆子给予水中路亚不同的牵引与拖曳
站
力道,使其在水中呈现种种类似逃窜、挣扎、痉挛等形态进而吸
品牌空心化、同质化严重、缺乏独特性、产业链断裂、无主题性定位
石塘人家 、世凹桃源、朱门农家、汤山郄坊、东山香樟园,是 江宁区乡村旅游中面对中低端大众市场的主要代表。
景点景观缺乏独有的差异化,同时没有深入地挖掘当地文化, 或没有指导性及明确性的适配主题定位,导致了品牌建设的空 心化,无法持续性地吸引受众以及及时调整适应市场的需求。
牧场+书屋的创造性融合颠覆了传统的乡村田园书屋模式,以差异化的特质为后续的 话题营销及品牌推广注入崭新的元素。
+
书屋分为露天区域与室内区域,更能够
牧
与自然相互融合,同时迎合了不同客群 的喜好。在收获书本身的知识故事以外,
场
收获了更多对自然的惊喜与感受。
书
屋
惊喜收获
牧场+书屋
由茶农指导的采茶活动,在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引导游 客采摘。采摘回来的新鲜茶青,将由茶农以传统手法进 行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并筛、烘干等多道工艺加工。 为游客提供体验专业采茶的平台,学习拣茶,观摩烘焙 茶叶及农家自制茶叶工序,切身感受茶文化。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目录第1章目标定位篇 (1)1.1.项目背景............................................................................................................................. 1 1.2.总体要求..................................................................................................................................1 1.3. 发展条件分析................................................................................................................................................................ ................................................................................................................. 3 1.4. 主要问题................................................................................................................................. 8 1.5规划思路. (8)1.6. 规划定位与目标................................................................................................................................................................ .......................................................................................... 9 第2章策略与规划篇. (10)2.1. 总体结构...................................................................................................................“一廊”.............................................................................................“两线”.................................................................................................................“两区”...............................................................................................................“多主题”.......................................................................................................................... 10 2.2. 生态环境建设策略——葆山理水,夯实美丽乡村生态本底.................................................................................................................... 14 2.3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礼佛牛首,寻梦江宁,打造xxx都市圈外围旅游热点............................................................................................................................ 20 2.4. 现代农业振兴策略.. (25)2.5.聚落整合提升策略——............................................ 30 2.6.特色风貌营造策略——.. (34)2.7.综合交通策略——完善路网,增加特色,打造独具一格的美丽乡村交通体系 (38)................................................................................... 39 2.8. 历史文化振兴规划.. (41) (41).......................................................................................... 41 2.9. 用地布局规划................................................................................................................................................................ ........................................................................................................... 43 第3章行动篇 (47)3.1.行动计划................................................................................................................................47 47景观塑造工程................................................................................................................................................................ ..................................................................................................................................................................49 3.2. 考核体系及实施办法................................................................................................................................................................ ...................................................................................................... 51 3.3. 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办法................................................................................................................................................................ .............................................................................................................................................. 54 第4章标准与指引篇 (55)4.1. 旅游大道沿线景观设计指引................................................................................................................................................................ ...................................................................................................................................................................... .................... 56 4.2. 美丽绿道建设指引................................................................................................................................................................ .. (61)“美丽乡村”绿道选线依据 (61)..................................................................................... 61 4.3. 村庄风貌指引与提升................................................................................................................................................................ ........................... 68 4.4.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72)前言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南京美丽乡村江宁示范区规划设计 探寻大都市近郊地区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

南京美丽乡村江宁示范区规划设计探寻大都市近郊地区美丽
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
刘晋文
【期刊名称】《中华建设》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自安吉提出创建"美丽乡村"以来,全国形成一股建设美丽乡村热潮。
江宁近年来也逐渐对乡村发展开始重视,2012年成功打造了"五朵金花"精品村,形成了一定影响力。
但江宁村庄数量众多,大规模借鉴又易造成同质化恶性竞争;同时精品村打造的模式政府投入巨大,难以形成规模推广。
【总页数】3页(P117-119)
【作者】刘晋文
【作者单位】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乡村绿道规划建设带动乡村的复兴与发展r——以南京美丽乡村江宁西部示范段(绿道)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J], 颜五一;江后梅
2.基于"四可"画境的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江宁区铜山端自然村为例[J], 洪飞翔;张如梦;张磊
3.南京市高淳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思考——探索大都市近郊地区美丽乡村可持续发
展路径 [J], 李娜
4.基于生态美学的乡村特色景观生态规划探讨——以南京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为例 [J], 李辉;杨莹
5.都市美丽乡村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巡礼江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市江宁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体措施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针对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提出的重大部署,而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打造一个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富有文化内涵的宜居、富民、和谐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与每个农业工作者有关,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
关于如何使乡村建设回归真实且具有魅力,笔者认为应从制定美丽乡村中长期规划、明确职责、体现职能、把握发展机遇与挑战及建立健全扶持政策等方面入手,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起步于2007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以打造区城化、特色化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扩大乡村试点、扩大创建内容、扩大村民共享,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现将江宁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措施总结如下[1-2]。
1精心规划,统筹兼顾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涌现出“金花村”“银花村”以及许多正在打造的田园乡村。
围绕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本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充分挖掘农业增产增收的潜力,全面规划、分布实施、整体推进。
1.1规划实施区域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结合各街道美丽乡村整改状况,初步形成东部以汤山、湖熟为核心的集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示范区;中部以秣陵、禄口为核心的都市农业、精品化设施农业建设区;西部以谷里、横溪为核心的集生物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示范区。
1.2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农业主管部门紧紧围绕高效设施农业工作目标,因地制宜、筛选优势、注重特色,规划出高标准农田(主要分布在湖熟、淳化、江宁、禄口等街道)、标准化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湖熟、汤山、谷里、禄口等街道)和经济林果等建设项目。
推进高效设施农业系列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有着紧密联系,其结合点是提升乡村经济效益,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3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等是近几年新崛起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使有限的土地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获得了更高的附加值。
南京美丽乡村江宁示范区规划

朱门人家
年接待量超过10万 人次的旅游点有7处
雁南飞观光园
资源单体
游客量 旅游收入
1 石塘人家
60万 200万
2 雁南飞观光园 30万 210万
3 六顺生态农艺园 26万 180万
4 银杏湖度假区 15万 4500万
5 甘泉湖度假区 10万 50万
6 前石塘村
10万 80万
7 千盛农庄
10万 300万
总体思路
特色之四—突出城乡差异的美丽乡村风貌
挖掘与保护历史遗迹,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强化乡土材料、乡土工法、乡土形式和乡土植被,避免城市 化景观的入侵,增强美丽乡村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
特色之五—多管齐下,整合资源的协调机制
整合国土、林业、农业、水利等多部门的政策、规划和资金,在空间和时序上统筹安排,有序推动。
东:宁丹路和横溪边界 西:宁马高速 北:绕越高速 南:省界
总面积约430平方公里
4个街道51个社区; 656个自然村; 人口约15万
滨江新城
谷里街道
江宁街道
绕越高速
秣陵街道
空港新城
宁 丹 高 速
街道名称
人口(万) 社区(个) 自然村(个)
横溪街道(规划区)
5.25
18
236
横溪街道
谷里街道(规划区) 3.25
南山湖度假区
石塘人家 七仙山大观园
17
1
资源评价
数量众多,布局分散,沿牛首-云台廊道集聚
小结
1. 生态本底较好,但缺乏有效的保护,存 在破坏的威胁
2. 景观格局完整,但乡村特色景观有逐渐 被城市化趋势
3. 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挖掘
18
1
南京市江宁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体措施

南京市江宁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体措施作者:戴东军李小清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3期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得到整体推进。
本文从精心规划、统筹兼顾,政策扶持、落实到位,剖析问题、明确挑战,推陈出新、制订措施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南京市江宁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措施;江苏南京;江宁区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294-02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针对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提出的重大部署,而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打造一个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富有文化内涵的宜居、富民、和谐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与每个农业工作者有关,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
关于如何使乡村建设回归真实且具有魅力,笔者认为应从制定美丽乡村中长期规划、明确职责、体现职能、把握发展机遇与挑战及建立健全扶持政策等方面入手,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起步于2007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以打造区城化、特色化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扩大乡村试点、扩大创建内容、扩大村民共享,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现将江宁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措施总结如下[1-2]。
1 精心规划,统筹兼顾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涌现出“金花村”“银花村”以及许多正在打造的田园乡村。
围绕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本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充分挖掘农业增产增收的潜力,全面规划、分布实施、整体推进。
1.1 规划实施区域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结合各街道美丽乡村整改状况,初步形成东部以汤山、湖熟为核心的集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示范区;中部以秣陵、禄口为核心的都市农业、精品化设施农业建设区;西部以谷里、横溪为核心的集生物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示范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政府
领导 牵头
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
区交通建设 为主 集团 负责
江宁美丽乡村建设开发总公司
联合 相关部局、 协商 园区、街道
负责
规划、旅游、农业、水利、国土、建设、 环保等部门全程给于专业配合指导
公共建设部分 及景区开发
社区街道的 专项建设
项目组指派实战建设经验丰富的规 划师全程服务跟踪建设实施,及时 调整优化方案,答疑解惑
6
5
红庙驿站、大塘金驿站 和晏湖驿站三个驿站的 位置,分别设为健身步 道线路的起点和终点。
7
8
节点景观: 梁家互通节点景观 正方大道与银杏湖大道路 口节点景观 战备水库边节点景观
2.3深化落实“人本尺度”的规划与设计手法
游客
根据游客行为疲劳期设计驿站与自行车停靠点:
1、驿站的间距设置为4-6公里。
标段B05-B06
1
标段B05-B06
1
2
2
4 5
3
3
景观环境规划引导图
6 7 总平指引: 1 大堤驿站 2 冯村茶园 3 百亩油菜花田(向日葵、 芝麻) 4 庙岗村 5 梳理水道 6 直山驿站 7 直山村 8 直山水库 9 汤铜路入口
编号 1
耕作休憩设施 利用庙岗村现有建筑改造一处驿站
2
3
8
在百亩油菜花田和采摘园间新建一 处驿站
2.4尊重乡村主体模式探索 2.4实施管理:从政府主导建设走向建立多部门分工协作的任务分解机制
3
成果评价与实施效果
3.1直接促成政府相关文件决议的出台
3.2规划在地方迅速得以推进并取得成效
建成绿道
3.2规划在地方迅速得以推进并取得成效
生活
生产对接时代需求
原生态生产的稀缺性 生产与旅游融合高附加值 泛农业发展的机遇之路
生活引领新型方式
寻梦逝去的质朴乡村 萃取乡土悠闲浪漫因子 乡土与城市的时代拼贴
田地回归田园
村庄回归村落
人情回归乡土
农村
农业
主要类型:
生态型区域绿道: 主要沿城镇外围的自然河流,小溪,海岸及山脊 线设立,通过对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创建,连接和管理,来维育珠三 角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保障生物多样性。(生态学、生物学) 郊野型区域绿道:主要依托城镇建成区周边的开敞绿地,水体, 海岸和田野设立,包括登山道,栈道,慢行休闲道的形式,旨在为人们 提供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绿色休闲空间。(广域绿地空间) 都市型区域绿道:主要集中在城镇建成区,依托人文景区,公园 广场和城镇道路两侧的绿地设立,为人们慢跑,散步等提供场所。(城
最小干扰乡村环境
最大保护乡土特色 效果
2.2全新的乡村绿道“5I”规划框架体系的建构
• 根植于乡土特色的标识系统与休憩驿站设计
• 道路标识牌 ①作用:对道路交叉口、景点、景区、特色村庄、服务设施等进行空间指引,便于游客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②构成要素:项目名称与符号、方向、距离、位置。 ③传递方式:指示牌、导游图。 ④设计原则:指示牌统一颜色、字体、符号形式,造型和尺度体现艺术和特色;导游图统一形式。 ⑤建设指引:导游图在风景路分岔口,风景路出入口等线路转换点100米设置标志,地点预告类指路标识不宜超过5公里。
立面图
效果图 平面图
侧立面图
蜜蜂主题停车场指示牌
立面图
平面图
蜜蜂主题停车场指示牌:
使用可爱的蜜蜂元 素,打造活泼生动的主 题标识系统。采用造型 树干,六边形木板,蜂 蜜陶罐,麻绳等元素进 行设计。
侧立面图
效果图
蜜蜂主题警示牌
立面图
蜜蜂主题警示 牌: 使用可爱 的蜜蜂元素, 打造活泼生动 的主题标识系 统。采用造型 树干,六边形 木板等元素进 行设计。
效果
清理与保护: • 自然群落林地、生态敏感区最大限度保留; • 保护农林水利农业基本要素的发展格局。 SITE 梳理与整合: • 梳理景观层次与特征; • 整合破碎的环境斑块、梳理系统要素。 优化与创意: • 优化周边景观要素、有节制的嵌入创意设计。 现状 目标 在尊重原生态乡土风貌的基础上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与居住环境
联结城乡
系的良性互动提
供场所支持
全新的乡村绿道“5I”规划框架体系的建构
摆脱原有的规划思维方式
思维方法
理念 策划
内容体系
基于“5I”设施规 划设计的系统架构
策划以特色农业 为载体的新型绿 色经济
多专业综合
AI 农业基础设施 MI 市政基础设施 EI 生态基础设施
规划
农业、水利、林 业、土地要素整 合与优化
正立面 图
侧立面 图
平面图
正立面 图
侧立面 图
平面图
实地效果
材料选择
•
基于视觉感知与农民生产生活便利的村庄建设指引
2.2全新的乡村绿道“5I”规划框架体系的建构
• 门户景观节点详细设计 • 绿色经济策划(旅游+产业+景观)
•
乡土化、类型化的绿化种植选择
2.3深化落实“人本尺度”的规划与设计手法
游客
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启动区(绿道) 策划丶规划与设计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6.09
2013年开始对接规划设计
汇报提纲
1、规划背景
2、规划创新与特色
3、成果评价与实施效果
1
规划背景
1.1项目缘起与概况
•
《南京美丽乡村江宁示范区规划》的 建设启动区:
初步打造35平方公里启动示范段
•
农民
市慢行系统构建)
1.2思考与分析
分析现状的基础条件
片区发展孤立 系统结构脆弱 环境效益低下
乡土资源
从多方面寻 求绿道与美 丽乡村的契 合点
经济林果 农艺作物 经济
文化
美丽生活 典范 社会
复合型 生态廊道 旅游 服务设施 交通 骑行慢道
实现乡村在生 产、生活、旅 游、片区发展 等方面的多重 提升
心
垂钓中心
紫云英花海
悠然竹居
果乐园
汇报完毕,谢谢!
现场草图及实景控制设计
一 大门入口
黄锈石铺地
主题驿站
3.2规划在地方迅速得以推进并取得成效
主题驿站
村庄主入口
石头上微型蜜蜂图案
秘密花园入口设计
蜜蜂主题导览地图牌
蜜蜂主题导览地图牌: 使用可爱的蜜蜂 元素,打造活泼生动 的主题标识系统。采 用木板,造型树干, 六边形木板,麻绳等 元素进行设计。
规划任务:
道路两侧100-300米范围内区域详细 规划设计
1.2思考与分析
乡村的特征 主要功能:链接与整合
《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实施 意见》发布。明确提出了“编制省立公园——珠江三角洲绿道建设规划”
生态
生态回归田园风情
生产
的任务要求,将把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高密度 住宅区内的开敞空间联系起来,构建珠三角绿道网。
标识
3.2规划在地方迅速得以推进并取得成效
对接现场
主题驿站
晏湖驿站
大塘金驿站
高山水库驿站
竹园里驿站
3.2规划在地方迅速得以推进并取得成效
沿线村庄 环境整治
3.2规划在地方迅速得以推进并取得成效
特色乡村产业
3.2规划在地方迅速得以推进并取得成效
特色乡村产业
黄龙岘茶产业
西湖村花卉产业
谷里花卉谷
大塘金薰衣草花卉产业 红楼乡村文化产业
2、大的驿站占地七八亩,小的一两亩,可以提供汽车临时停靠、
自行车租赁、简单餐饮等配套服务。 3、自行车停靠点设置原则:根据人的体能,间距设置宜为2公里; 位置宜选在地势平坦及绿道景观较好的地方。 4、步道每隔1公里处设立行程提示和健康常识标识牌。
注:
2.3深化落实“人本尺度”的规划与设计手法
农民
生产劳作
在汤铜路与联二线入口交界处设置 一处自行车租赁点
9
规划设计平面图
2.3深化落实“人本尺度”的规划与设计手法
农民
便民设施
绿道沿线原有建筑
王家村原有建筑
绿道改造驿站
王家村改造驿站
2.3深化落实“人本尺度”的规划与设计手法
一般出行者 对于绿道沿线村庄改造方式引入“视觉感知”的概
念
2.4尊重乡村主体、有效对接基层的实施模式探索
效果图
侧立面图
3.2规划在地方迅速得以推进并取得成效
摄影基地与全民健身活动基地
沿线绿化
3.3项目示范性和美誉度高,获得媒体与同行关注
3.2规划在地方迅速得以推进并取得成效
后续建设跟踪
项目背景
后续建设跟踪
大塘金驿站
已建成旅游大道环线及部分支线 已建成绿道沿线驿站
2016年启动南延线建设工程
规划平面图
后续建设跟踪
园区次入口 跑马牧场
农业生产
瓜果蔬菜大棚采
摘
流水花溪 农夫庄园 周末鲜鲜市 集 悠游水荡 彩林野钓 林果采摘园 园区入口 七仙福田 停车场 油菜花海 (春) 泛舟服务中 备用储水 油菜花海 风车灌溉 叠水漂移 观景塔 溪田水荡 花田露营 溪田泛舟 欢乐农园
空中廊道
观景塔 综合服务中 心 游船中心 乡食体验中 心 电瓶车停靠中 心 停车场 服务点(渔乐园) 服务点(茶乐园) 茶乐园 园区入口
生态
湖塘水岸
教育 花木研习
2
规划创新与特色
在规划对象上从单纯线性绿道拓展为功能复合型廊道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复合廊道”规划
规划理念
从线性生态绿道走向 区域美丽生活典范区
突破绿道的廊道性
突出绿道的经济性
统筹绿道的复合性
追求绿道的品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