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相似又相异_浅析苏州与威尼斯水城的特色
苏州与威尼斯的城市形态

苏州与威尼斯的城市形态学院:建筑学院专业:建筑学5班姓名:吴彬恺学号:20102422 摘要:城市是有史以来人类社会最伟大的产物,它标志着人类从此走向了更加文明与成熟的社会。
自古以来,城市都承载了太多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
中西方的古代城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各自独立发展,展现出了在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所呈现的迥异面貌。
苏州与威尼斯这两座中西方的代表性城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折射出了支持她们不断向前发展的文明底蕴。
本文以苏州与威尼斯这两座城市的的基本形态,加以多层次、多角度的描述,旨在发掘出这两座城市的设计与方法。
城市作为人类能够创造出的最伟大,最复杂的产物,承载了更多深层次的人类文明成果。
这些成果不但反渗透于人类活动中,更指导了城市的建设过程。
这个过程造就了两个东西方伟大城市在其城市的轴线,路网,分区,建筑,景观,色彩等方面无一不透露出这种奇特的差别。
城市形态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局形式、城市用地外部的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布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方面。
无论哪一座城市都是在它所属的特定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孕育并发展起来的,而城市又将它产生的所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进行整合并呈现出来。
归根到底,一个城市的风貌,正是由数不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历史特点所组成。
不同的城市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所经历的文化历史过程也各异,进而形成了迥异的城市风貌,使每一座城市都显现出独一无二的城市个性。
“水城”是苏州与威尼斯共有的名字,它们都有自己博大而深厚的历史,然而各自相互不同的经济体制、政治背景与文化走向带给了两座城市独特的城市风貌,人们致力于挖掘这种差异,并从中得到更多,进而从中汲取营养,应用于现代城市和建筑的设计之中。
一、苏州苏州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的东南方,西接太湖,北靠长江,东朝大海。
地势多丘陵、湖泊。
城内水道纵横、湖泊遍布、土地肥美、雨水丰沛、粮产也颇高,是古今中外著名的鱼米之乡。
苏州的水乡风光有何独特之处

苏州的水乡风光有何独特之处苏州,这座古老而迷人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水乡风光闻名于世。
那悠悠的河道、古朴的桥梁、枕水而居的人家,共同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画卷。
苏州的水乡风光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能让无数人为之倾倒、流连忘返呢?首先,苏州水乡的河道是其独特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河道纵横交错,犹如城市的血脉,流淌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与一般城市的河道不同,苏州的河道宽窄适度,既不显得过于狭窄局促,也不过于宽阔空旷。
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倒映着岸边的绿树红花、白墙黑瓦。
有的河道宁静平和,水面如镜,只有小船划过才泛起微微的涟漪;有的河道则热闹非凡,商船往来,桨声欸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河道两岸的驳岸也是别具特色。
这些驳岸大多用石头砌成,历经岁月的洗礼,石头的表面已变得圆润光滑,长满了青苔。
驳岸上还常常种有垂柳、桃树等树木,春天桃花盛开,柳丝摇曳,与河水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而在一些较为狭窄的河道边,还能看到居民们在自家门口搭建的水埠头,妇女们在那里洗衣洗菜,谈论着家长里短,充满了浓浓的生活韵味。
其次,苏州水乡的桥梁更是一大亮点。
苏州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桥梁数量众多,形式各异。
有小巧玲珑的石板桥,有气势恢宏的石拱桥,还有造型别致的廊桥。
这些桥梁不仅是交通的纽带,更是艺术的杰作。
石板桥简单质朴,几块石板横卧在河上,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但却有一种古朴的美。
石拱桥则大多造型优美,弧度圆润,桥身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是狮子滚绣球,有的是龙凤呈祥,展现了高超的石雕工艺。
廊桥则将桥梁与亭廊相结合,既可以遮阳避雨,又可以供人休憩观景,实用与美观兼具。
走在苏州的水乡,你会发现每一座桥梁都有它的名字和故事。
比如宝带桥,它是中国现存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犹如一条长龙卧于水面之上。
还有枫桥,因为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而闻名于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让枫桥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向往之地。
世界遗产--威尼斯

浅析苏州与威尼斯水城的特点她“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享有“水上都市”“百岛城”的美誉。
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她就好像是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
她就是美丽的水上城市--威尼斯。
在人类辉煌的建筑史上,意大利威尼斯以其奇特的水街泽巷、宏伟建筑以及旖旎的海景著称于世。
从14世纪始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工业萌芽,威尼斯作为地中海东西方中介贸易的商业城市,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加之不断的文化交流,博采诸国文化精华,这座创制梦幻般的城市直到今日仍以奇异的水域魅力吸引着全球游人的目光。
而在威尼斯遥远的东方,也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水城--苏州。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的苏州被誉为“人间天堂”,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她已历经2500多个沧桑岁月。
然城址和总体格局始覆未变,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极为罕见。
目前是中国唯一要全面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
两个水城在悠长的岁月中,于东西各方同放异彩,为人类的城市建设各绘出了绝妙惊奇的图画。
细细琢磨,有趣的是她们的历史地理、城市规划、人文艺术等都有许多令人咋舌的相似之处,但又各具特色。
好比意大利的蒙娜丽莎与中国春秋时代的美女西施,同为绝代佳人却又不尽相同。
下面略谈两城相似与相异之处。
历史地理威尼斯位于意大利北部亚得里利海边的海岛上,初建于6世纪。
10世纪开始发展,14世纪前后,这里已经发展成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誉为整个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业贸易旅游于一身的水上都市;14~15世纪为威尼斯全盛时期,成为意大利最强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国”、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
由于其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又偏距海岛上可避陆地战乱,有和平安定的环境,故许多商人用敛集的钱财在此大量建造府邸、教堂及为他们服务的公共建筑,留传至今的许多著名建筑物皆是此时建造的。
苏州建城比威尼斯早1000多年,建于春秋时期,为吴国的首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苏教版八(上)4—6单元课内阅读分析

苏教版八(上)4—6单元课内阅读(一)阅读《阿里山纪行》的4—7节,回答文后问题。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
它叫姊妹潭,传说曾有两姊妹一起在此投水殉情而亡。
这潭犹如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臵的水墨画。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评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
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是禅的世界。
偶有人声也是静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
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
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
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
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
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①潭水清澈;②林区的宁静;③山间的青苔路;④无边无际的森林。
(2)选段第1节引用“姊妹潭”的传说,其作用是交代水潭得名由来。
第三句的“明镜”和“水墨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以“明镜”来比喻潭水的“清澈透亮”,以“水墨画”比喻水木相映的美景。
(3)选段第2节描绘的阿里山林区有什么特点?请用一个双音节词加以概括:宁静;作者写“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对表现以上特点有何作用?这里写若有若无的声音,反衬了林区环境的宁静,会使人感觉更加宁静。
(4)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
苏州历史水街区的特色浅探

州历史街区的特点因此就显得至关重要。 对苏州历史水街区 的形态特点进行研究将为保护和发展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及历 史街区提供重要的依据, 但这只是最表层的第一步, 更深入的 研究只有在得到大家的关注后才能产生, 这也是本文研究的 目的所在。
140
2008 年第
5期
安徽文学
穿以竹竿、 木棍, 很有韵味。 水埠是水陆交通的口岸, 又是 接踵、 川流不息的热闹景象。 而小巷则弯曲多变, 安静、 封闭。 栏, 巷是居民出入的小道, 直接与宅相连, 又都与街相接。 许多大 宅门前有照壁, 与大门相对, 构成一个开放的空间场地, 住宅 的出入口与巷渗透溶和到一起了。 小巷似乎常常被纳入为私 人空间的一部分, 这是苏州水街区中私密性, 公共性空间呈模 糊界面的典型。这种模糊使得街区带有很强的开敞和包容 性, 使居住在这里的人和远道而来的客都产生一种亲切的被 接纳感。小巷在与街道的交汇处设有门洞甚至过街楼, 也有 些以台阶给人们一种提示, 表示其空间的开始与结束, 使小巷 显示出内向的特性。还有些小巷设卷门, 除了引导和分隔空 间的作用外, 大多有对景的作用, 一般以塔、 庙宇、 桥、 老树、 街 景等为对景对象。 巷口常常有小广场: 一棵老树, 一座小桥或 者是一口井就是一个小型广场。 广场的宽敞和小巷的狭窄形 成了对比, 这一收一放使整个空间既有自然的过度, 又有鲜明 苏州水街区引人注目的节点, 多是妇女的活动领域, 清晨的洗 刷、 上午的备餐、 洗衣, 姑嫂大娘们, 聚集在水埠上, “家家 可谓 踏级入水, 河埠捣衣声脆” 。第五, 独特的色彩也是苏州水街 区意象的来源之一。 苏州水街区运用了白、 黑江南民居的 灰、 传统色调, 和谐统一而又独特。粉白的墙面, 黛色的瓦屋面, 灰黄色花岗石路面、 桥梁、 河岸等, 构成水巷素净淡雅的色彩 基调。 配以栗色门窗、 绿色树木、 青青河流、 蔚蓝天空, 既丰富 有对比, 又十分和谐统一, 充满生活气息。整个水街区的色 调, 始终追求着不以金玉显富, 力求淡雅素秀示洁的审美境 界。 三、 结语 苏州历史水街区与以水文化为灵魂的吴文化相辅相成, 互相渲染, 融为一体, 成为苏州文明的载体, 代表了苏州历史
大连威尼斯水城观后感

大连威尼斯水城观后感朋友们!我去了大连的威尼斯水城,那可真是个超级有趣的地方,就像把意大利威尼斯直接搬到了大连似的。
一到那儿,我就被那一排排欧式风格的建筑给震住了。
那些建筑就像是从童话里走出来的一样,白色的墙、红色的顶,在蓝天的映衬下特别好看,就好像一群优雅的欧洲绅士和淑女站在那儿迎接我。
我当时就想,这是在大连还是一不小心穿越到欧洲了呀?然后就是那运河啦。
水清澈得能看到河底的石头和水草,河面上一艘艘贡多拉船划过,就像在水上漫步的精灵。
我坐上船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个贵族一样,虽然兜里的钱没多少,但这范儿必须得有!船夫还挺有意思的,一边划船一边给我们讲着周围建筑的小故事,虽然他的大连口音时不时地跑出来捣乱,但是却别有一番风味,让这个原本充满异域风情的地方又多了点儿大连的豪爽。
沿着运河的两岸,有好多小店。
这里面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的,从精美的小饰品到特色的小吃,啥都有。
我逛的时候就像一只掉进米缸的老鼠,眼睛都看不过来。
那些小饰品一个个精致得不像话,我在一个店里试了好几个耳环,差点就挑花眼了。
还有小吃,那味道香得呀,勾得我肚子里的馋虫直叫。
我买了个冰淇淋,一边走一边吃,那感觉就像拥有了全世界最美好的东西。
不过呢,这里也有一点小小的“不和谐”。
人太多啦!感觉大家都听说了这个好地方,都跑来凑热闹。
走在路上有时候得像个小泥鳅一样挤来挤去的。
但是呢,这也说明了这个地方受欢迎呀。
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操着不同的口音,却都在这个大连的威尼斯水城里面享受着美好时光。
总的来说,大连威尼斯水城就是一个既充满异域风情又有着大连独特魅力的地方。
在这里,你可以假装自己在欧洲度假,也可以感受大连的热情。
我觉得不管是谁,来这儿逛一逛,都会被它的美所吸引,然后像我一样,带着满满的回忆和一肚子的美食,心满意足地离开。
我已经在想下次什么时候再去玩啦!。
世界水城、西方威尼斯对东方苏州的建筑启示意义

世界水城、西方威尼斯对东方苏州的建筑启示意义作者:徐沛瑶来源:《中文信息》2019年第01期摘要:在人类文明史上,园林艺术是一种优秀的文化象征,不仅因为它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它对现代园林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园林艺术同样也开始了它的创新。
吸收西方国家发展经验对于现代园林设计和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结合园林艺术的优秀文化,实现园林现代化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世界水城、西方威尼斯东方苏州建筑启示意义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1-0-01人类文明重要遗产之一就是园林艺术,现当代社会飞速发展,现代园林设计和发展同样也要发展和创新,因此可以借鉴世界水域、东方威尼斯设计的优秀经验,当然也要适当吸收和引进西方现代园林发展的模式,将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发展的越来越好,走向国际化,使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水城、东方威尼斯艺术更好地发展,更好的走向世界。
世界水域、东方威尼斯设计的现代意义对现代园林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世界水域、东方威尼斯与东方苏州简介1.世界水城、东方威尼斯世界水城、东方威尼斯都是较大规模产生,而产生的基本原因都是某一大家族所需,在其家族的私家领域中建设发展起来。
这一现象与当时所处的社会状况密不可分,当时处于一种封闭的社会状况,世界水域、东方威尼斯慢慢的发展走向成熟,而现在是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这就是导致现代园林建设很少能够达到世界水域、东方威尼斯意蕴的主要原因。
2.东方苏州东方苏州建设是将自然表现的手法与传统建筑手法相结合,突出展现的是自然的、原生态的表现力,注重营造一种舒适的氛围让人身心愉悦。
但由于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表现出具有原生态的建筑,越来越少人能够感受到自然。
随着西方园林设计概念的引进推广,现代人慢慢倾向于西方园林形式的设计。
在东方苏州建筑设计中,最普遍的就是由假山假石和木质结构所组成的。
二、世界水城、西方威尼斯对东方苏州的建筑启示1.千年水域形成与演化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一些人的生活充满沉重的气氛,让工作也陷入了焦虑的境遇。
浅析苏州及威尼斯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之差异

浅析苏州及威尼斯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之差异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苏州及威尼斯的城市色彩表现以及形成原因,提炼出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要素。
强调城市色彩景观设计应根于当地历史文化,仔细研究地理气候、受众需求,挖掘地域特色,再而结合色彩对人产生的感官反应,展现出不同地域的各式文化生活。
关键词: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地域性;苏州;威尼斯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200-02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促使部分城市千遍一色,居民对城市的心理归属感逐渐丧失。
色彩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改善城市色彩景观是加强城市地域特色建设任务最快捷的方式之一,其不仅可以快速的改善城市风貌、解决“色彩问题”,且较为形象的展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影响着外来者对该城市的最直观感受。
正因如此,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逐渐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但目前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主要落实在一些大型城市,但中小型城市鲜有关注,普遍缺乏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观念。
加强中小型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地域特色成为建设全面建设的焦点。
继而,希望通过对探寻苏州及威尼斯城市色彩景观的差异表现及形成原因,提炼出一些对其他中小型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有益的理论依据。
一、苏州与威尼斯的色彩表现苏州和威尼斯这两座“东西方水城”,正因有着独特的城市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黑白苏州以中间色黑、白、灰、为主色调结合植被绿色,主、辅色之间有一定对比,新旧建筑对比强烈,风格较统一,基本延续了原有的色彩特征,稳重、缓和的地域色彩。
城市色彩与苏州自然景观色彩搭配运用较为协调,主体色调一致,呈现一派和谐之象。
美中不足,新区的色彩规划设计缺乏独特性,色彩杂糅。
威尼斯的城市色彩在色调上以暖色为主,城市中冷色系的建筑较少,在公共商业设施上选择补色(紫红色、蓝绿色)。
整体而言,威尼斯城市色彩丰富而不凌乱,是城市色彩中极具魅力的经典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