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推荐名著《世说新语》导读与精要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精讲精练

《世说新语》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一、基础知识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朝代人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2、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雪骤. _____ 撒. _____盐差可拟. _____柳絮. _____ 尊君在不. _____3、解释加点的字:①期.行②尊君在不.③相委而去.④下车引.之⑤尊君.⑥家君.4、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B、太丘舍去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C、下车引之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D、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5、翻译句子。
⑴与儿女讲论文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部编七上语文《《世说新语》二则》课件(附同步练习及答案)

相比。
不如,不及。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乘风。因,趁、乘。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即指谢道韫,东晋有名 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 称。无奕,指谢安长兄 谢奕,字无奕。
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 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 人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 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 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 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大笑了起来。(谢道韫)是 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朋 友没有到,陈太丘丢下友人离开了,他离开以后,他的朋友才 到。陈元方这年七岁,在家门外嬉戏。客人问他:“你的父亲 在吗?”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 已经离开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相约同 行,丢下我走了。”
文体知识
志人小说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
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志人小
说是在品藻(即品评)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它有
以下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
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
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
6、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 否失礼?
①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 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 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2022年部编版语文《世说新语》同步练习二则(课后习题)

08《世说新语》二则(课后习题)一、朗读课文,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
【解析】让学生感受文言的精粹和简练,并在疏通文意、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内容,练习表达能力。
注意,讲述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译,讲述时应让学生合上书本。
要力求讲得生动有趣。
【答案】略。
二、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解析】提示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不做简单判断。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培养他们对生活细微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升他们品味语言的独特的审美能力。
【答案】从课文中谢安“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倾向于“柳絮因风起”的说法。
学生可以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也可以认为“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漫舞的样子。
“撒盐空中”的比喻,也许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三、《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解析】引导学生结合故事理解古人所说“方正”的含义,把握陈元方这一人物的特点。
【答案】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
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
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诚信”理念。
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解析】积累文言词语。
部编教材推荐名著《世说新语》导读与精要练习

部编教材推荐名著《世说新语》导读与精要练习作者简介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豫州刺史、荆州刺史等官职。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小说》10卷, 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
刘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
他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刘义庆组织他们编成《世说新语》一书。
他们根据前人的著作,广泛收集材料,再由刘义庆加以润色整饰,编纂成书。
因此,《世说新语》虽是一部采辑旧书之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
作品概述《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体小说,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3卷。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世说新语》上卷“德行”“言语”“政事”“文学”4门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
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名著阅读《世说新语》专题训练(含答案)

名著阅读《世说新语》专题训练1.《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时期的(人名),其体裁是小说。
2.《世说新语》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篇。
3.“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1)“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2)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4)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挪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
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⑤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
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半日,谢去。
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云:“已去。
”然后复坐。
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
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
”蓝田云:“汝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世说新语》练习-九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自主阅读推荐名著

《世说新语》1. 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人__________(公元403—444年)编撰的一部__________小说集,主要记载__________________二百多年间__________的琐闻轶事。
全书记事____________余则。
按内容分类编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十六门。
每一门表现士族名流思想和生活的一个侧面,各门综合,便显现出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其时社会的政治、历史、道德、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某些特征。
2. 此书自问世以来,颇得文人雅士爱赏,添为案头必备之书。
据说宋朝大诗人__________酷爱此书,离它一步不得。
时隔一千五百余年,此书读来令人砰然心动处,我以为还是其字里行间流溢出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我觉得魏晋人物的这种情致本身也是一种诗意。
一言以蔽之,这本书并不是以曲折情节取胜,而是充满了__________。
试举一例: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任诞》53)这则小故事,寥寥几十字,传神地勾画出了晋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唯美生活典型。
书中,像这类传达时人意趣的小故事比比皆是。
____________,显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阮裕焚车”、“刘公荣饮酒”、“管宁与华歆共园中锄菜”,折射出了魏晋人对金钱、朋友等方面的价值取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席有一张够用即可,何必贪恋许多?正如爱好收集木屐的阮遥集所说,即使我们爱、贪、恋,人生这一遭我们究竟能拥有多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拥有再多又有何用?为物喜悲,究竟是满足了我们还是拖累了我们?在这种新的价值观的影响下,不少人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说新语》-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之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考点速记+习题演练(原卷版)

《世说新语》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习题演练一、作者简介刘义庆: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小说》10卷, 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刘孝标:刘孝标对《世说新语》加注。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5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
齐永明4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
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
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
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
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龚斌《世说新语校释》、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世说新语》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zhēn)》《贤媛(yuán)》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_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答案

西翼两个指导案例_西翼两个阅读答案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义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预习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抓住文中的具体词语和句子,通过联系生活来想象。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仔细研究,独立思考,时间30分钟完成;规范写作,用双色笔;团队合作代理,和答案。
Ⅰ.教材助读一、走进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二、了解背景《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第三,主题诠释这两个故事都写古代聪明年轻的故事。
合唱团雪是晋代著名文学家庭或一个家庭的故事,他的照片。
在一个家庭聚会,谢韬积累显示,只有徐。
“陈Taiqiu和朋友期”是汉劳思名人在7岁的时候,他父亲的朋友说话的故事。
两个故事是中国古典语言,但语言是简单的,和在家庭生活和家庭,相对容易一些学生学习。
四、整体感知1.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讲述的都是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2.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教材推荐名著《世说新语》导读与精要练习作者简介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豫州刺史、荆州刺史等官职。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小说》10卷, 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
刘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
他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刘义庆组织他们编成《世说新语》一书。
他们根据前人的著作,广泛收集材料,再由刘义庆加以润色整饰,编纂成书。
因此,《世说新语》虽是一部采辑旧书之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
作品概述《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体小说,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3卷。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世说新语》上卷“德行”“言语”“政事”“文学”4门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
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说新语》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片段欣赏(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赏析】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褒扬了管宁的淡泊名利。
(二)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世说新语·俭啬》)【赏析】《世说新语》善于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这里仅用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的贪婪吝啬的本性,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三)豫章太守顾劭,是雍之子。
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
外启信至,而无儿书。
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世说新语·雅量》)【赏析】“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等句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了顾雍的隐忍、豁达个性。
(四)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
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世说新语·雅量》)【赏析】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貌闲意说”,镇静从容,孙绰等人却“色并遽”“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若安的“雅量”。
(五)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世说新语·忿狷》)【赏析】“刺”“掷”“蹍”“啮”“吐”等词绘声绘色地描写王蓝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漫画式的夸张,表现了他性急的性格。
(六)何次道往丞相许,丞相以麈尾指坐呼何共坐,曰:“来,来,此是君坐。
”(《世说新语·赏誉》)【赏析】“以麈尾指坐”“来,来,此是君从!”运用富于个性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生动地刻画出王导对何充(何次道)的器重。
精要练习(一)吴郡陈遗,家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铛(chēnɡ):平底浅锅。
②贮录:储存,收存。
③遗(wèi):给予。
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⑤未展:来不及。
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母好食.铛底焦饭()⑵袁府君即日便征.()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3.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
(二)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减:不足。
③大将军:王敦。
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⑤孰:熟。
⑥从:纵。
1.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2分)⑴屏.人论事()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2.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3.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三)林道人①诣谢公②。
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选自《世说新语》)【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
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
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
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
⑤信:传信的人。
⑥朝士:朝廷官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东阳时始.总角()(2)再遣.信令还()(3)而太傅留之.()(4)谢公语.同坐曰()2.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四)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
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乗小舟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因.起彷徨()(2)尝.暂寄人空宅住()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3.“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样的理想和追求?(3分)(五)陈仲举言为士①则,行为世范。
登车揽辔②,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③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④。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⑤,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士:读书人。
②登车揽辔(pèi):坐上车子,拿起缰绳。
这里指走马上任。
③徐孺子:是当时的名士、隐士。
④廨(xiè):官署,衙门。
⑤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
商容是商纣时的大夫,当时被认为是贤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为.豫章太守()(2)席不暇.暖()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3.文中陈仲举“行为世范”的具体表现是。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从陈仲举的言行看出,他是一个的人。
(六)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2.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
(限断四处)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
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七)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于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荷.天下重名()(2)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
3.在儿子眼中,“陈太丘”是怎样的人?(八)(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
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
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
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
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
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选自《郁离子·僰人舞猴》)【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