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基勘察

40~50
50~80
50~80
10~20
20~30
30~40
40~50
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要求
详细勘察阶段的勘察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按建筑物 或建筑群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 参数,当场地地下水位有可能上升至地基压缩层的深度以 内时,宜提供饱和状态下的强度和变形参数;②对地基做 出分析评价,并对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环境的 防治等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③对深基坑应提供坑壁稳定 性和抽、降水等所需的计算参数,并分析对邻近建筑物的 影响;④ 对桩基工程的桩型、桩的长度和桩端持力层深度 提出合理建议,并提供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及单桩竖向承 载力的预估值;⑤提出施工和监测的建议。
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要求 Nhomakorabea3、详细勘察阶段应进行下列工作:①详细查明地基土层
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确定场地湿陷类型、地基湿陷等 级的平面分布和承载力;②勘探点的布置,应根据总平面 和建筑物类别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 勘探点的间距按表9.6确定;③在单独的甲、乙类建筑场地 内,勘探点不应少于4个;④采取不扰动土样和原位测试 的勘探点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2/3,其中采取不扰动土 样的勘探点不宜少于1/2;⑤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地基压 缩层的深度,并应下表的规定或穿透湿陷性黄土层。
砂井和砂巷等
湿陷性黄土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的 一般规定
3、取样。采取不扰动土样,必须保持其天然的湿度、密 度和结构,并应符合Ⅰ级土样质量的要求。在探井中取样, 竖向间距宜为1m,土样直径不宜小于120mm;在钻孔中取 样,应严格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 2004)附录D的要求执行。取土勘探点中,应有足够数量的 探井,其数量应为取土勘探点总数的1/3~1/2,并不宜少 于3个。探井的深度宜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勘探点使用完 毕后,应立即用原土分层回填夯实,并不应小于该场地天 然黄土的密度。 4、对黄土工程性质的评价,宜采用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 成果相结合的方法。 5、对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或变化趋势不利的地段,应 从初步勘察阶段开始进行地下水位动态的长期观测。
湿陷性评价方法

地基土的湿陷性评价
根据土工试验结果,第(2)层黄土状粉土、第(2-1)层粉质粘土及第(3)层粉质粘土大部分土样湿陷系数δs≥0.015,湿陷土样的湿陷系数δs主要介于0.017~0.054,湿陷性轻微~中等。
根据土工试验结果, 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4.4.4条,计算地基土的自重湿陷量△zs<70mm。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4.4.3条判定:该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
具体计算详见表3。
为评价场区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4.4.5条,计算起始深度自基础底面(-2.5m)起算,经对湿陷系数δs≥0.015的土样进行计算得场地地基土的总湿陷量
△s=28.50~187.40mm,均小于300mm。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表4.4.7,可判定该地区湿陷性等级为I级(轻微)。
具体计算详见表4。
表3 湿陷性类型评价表
表4 湿陷性等级评价表。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Code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collapsible loess regions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25—2004,自2004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4.1.1、4.1.7、5.7.2、6.1.1、8.1.1、8.1.5、8.2.1、8.3.1(1)、8.3.2(1)、8.4.5、8.5.5、9.1.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 25—90同时废止。
2004年3月1日前言1 总则1.0.1 为确保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包括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地基处理、施工、使用与维护。
1.0.3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设,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物产生危害。
1.0.4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工程,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略)3 基本规定3.0.1 拟建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并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表3.0.1 建筑物分类1当建筑物各单元的重要性不同时,可根据各单元的重要性划分为不同类别。
甲、乙、丙、丁四类建筑的划分,可结合本规范附录E确定。
3.0.2 防止或减小建筑物地基浸水湿陷的设计措施,可分为下列三种:1 地基处理措施消除地基的全部或部分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或将基础设置在非湿陷性黄土层上。
2 防水措施1)基本防水措施:在建筑物布置、场地排水、屋面排水、地面防水、散水、排水沟、管道敷设、管道材料和接口等方面,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或生产、生活用水的渗漏。
湿陷性黄土地基素土挤密桩处理试验研究

湿陷性黄土地基素土挤密桩处理试验研究摘要:为消除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性,采用素土挤密桩进行处理,为了验证设计指标及施工参数,对不同桩间距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推翻了原设计指标,同时也表明一定桩径的情况下,桩间距对地基处理效果影响非常大。
关键词:湿陷性、素土挤密桩、桩距1 工程概况尚希庄水库位于朔州市怀仁县新家园乡尚希庄村南约800m,位于石头河(大峪河灌区东干渠)的左侧,与吴家窑镇移民新村之间的距离约260m,库址紧邻引黄北干输水线路。
水库为半挖半填型,坝轴线总长3992.6m,碾压均质土坝,采用复合土工膜全库盆防渗。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属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和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等级为Ⅰ-Ⅳ级,湿陷性土分布厚度一般为5m-10m。
为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招标设计对地基采用素土挤密桩进行处理,素土挤密桩桩长为5-10m,桩径为400mm;呈正三角形布桩。
我项目部于2009年7月3日至2009年7月29日对进行了试桩区地基处理及效果检测。
2挤密桩情况根据湿陷地层深度及大坝宽度,挤密桩处理深度大致在4.7-10m范围,布桩孔距为 1.2m及 1.4m两种,梅花型(正三角型)布桩,坝基处理宽度在56.51-108.1m,总延米数为103万m,根据试桩建议部分桩孔距的变化,工程数量还会有所调整。
3试桩情况3.1 试验方案试验分为四个区:Ⅰ级非自重湿陷区,素土挤密桩桩长为5m,桩径为400mm;桩距1.4m(设计建议1.4m),呈正三角形布桩。
Ⅱ级非自重湿陷区,素土挤密桩桩长为7m,桩径为400mm;桩距1.4m(设计建议1.4m),呈正三角形布桩。
Ⅱ级自重湿陷区,素土挤密桩桩长为7m,桩径为400mm;桩距1.2m(设计建议1.4m),呈正三角形布桩。
Ⅲ级自重湿陷区。
素土挤密桩桩长为10m,桩径为400mm;桩距1.2m(设计建议1.2m),呈正三角形布桩。
每区按夯填设备(夹干锤、吊线锤)、填土厚度(10cm、20cm、40cm、50cm)与夯填次数(1击、2击、4击、5击、6击)组合成9个小组,每组9孔,共324孔。
湿陷性黄土区管道施工

钢管、铸铁管做砼垫层,塑料管做砂垫层。 II、III级湿陷性:做防漏沟检漏井,柔性接口 。暖气沟安防漏沟要求做。 2、室外管道 (1)钢管、铸铁管做砼垫层,塑料管做砂垫 层。防护范围室外4米。 (2)距离建筑物4米,不满足按室内要求做 。
4
湿陷性黄土区管道施工理性能 遇水塌落,体积缩小,强度降低。 1.2 分类分级 自重湿陷性,非自重湿陷性。 I级,II级,II级。 非自重湿陷性含I级、II级。 自重湿陷性含II级、III级。
2
2、管道施工
2.1 执行规范 GB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2.2 工程做法 2.2.1 地基处理 换土,灰土,结构加强,防水。 2.2.2 管道敷设 1、室内 I级湿陷性,打灰土、做垫层,柔性接口。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意见 经多次讨论和修改 最后由陕西
省计划委员会组织审查定稿
本次修订的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系统总结了我国湿
陷性黄土地区四十多年来 特别是近十年来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建
设经验 并充分反映了实施原规范以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建设
经验
原规范经修订后 以下简称本规范 分为总则 术语和符号
行 原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
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年月日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
号文下达的任务 由陕西省建筑
科学研究设计院会同有关勘察 设计 科研和高校等 个单位组
成修订组 对现行国家标准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以下简称原规范 进行了全面修订 在修订期间 广泛
划分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 采用现场试验的实测
值和室内试验的计算值相结合的方法 在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和
湿陷量的计算值分别引入修正系数 值和 值后 其计算值和实
测值的差异显著缩小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湿陷性评价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Hale Waihona Puke 本规范取消了原规范在地基计算中规定的承载力的基本
值 标准值和设计值以及附录十 黄土的承载力表
研究时 对分区范围内黄土的厚度 湿陷性质 湿陷类型和分布
情况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和认识
在本规范附录 中 增加了检验或测定垫层 强夯和挤 密等方法处 理 地 基 的 承 载 力 及 有 关 变 形 参 数 的 静 载 荷 试 验 要 点
原规范通过全面修订 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更加系统和完 善 符合我国国情和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特点 体现了我国现行的 建设政策和技术政策 本规范实施后对全面指导我国湿陷性黄土 地区的建设 确保工程质量 防止和减少地基湿陷事故 都将产 生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排水管道设计

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排水管道设计作者:郑琳来源:《砖瓦世界·下半月》2019年第09期摘要:湿陷性黄土在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广泛分布,因其遇水易沉陷,在这些地区进行给排水管道设计安装时,应充分考虑湿陷性黄土的影响,尽量减小直至消除湿陷性对给排水管道和建筑物的危害。
本文针对一工程实例来介绍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排水管道安装设计。
关键词:建筑物分类;管道的安装;管道基础;管道材质及接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使用维护湿陷性黄土是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
管道在此地敷设时,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管道外壁受力分布不均匀,导致悬空敷设,产生拉断等现象对管道和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在这个地区进行给排水管道设计安装时,应充分考虑湿陷性黄土的影响,尽量减小直至消除湿陷性对给排水管道和建筑物的危害。
本文针对太原长风东街某住宅小区的室内外给排水工程,介绍了建筑物分类,管道的安装,管道基础,管道材质及接口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使用维护。
项目地址位于太原市长风东街北侧、东风路东侧。
根据该场地地质报告,本项目的地基土可分为2层,上层为湿陷性粉土;下层为粉质粘土。
本场地为Ⅱ级(中等)自重湿陷性场地。
本小区拟建建筑物主要为别墅及建筑高度不大于54m的二类高层住宅,均含有地下室。
一、建筑物分类《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3.0.1条规定,由于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局限性,建筑物应根据种类、使用功能、地基是否可能受水浸湿、对使用期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限制的要求严格程度,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凡是划分为甲类建筑的,地基要求严格,不允许预留沉降范围。
因场地湿陷性为Ⅱ级自重,埋地管道与建筑物之间的防护距离,别墅为5m,二类高层为6~7m。
根据规范规定,防护距离自建筑物外墙轴线算起。
二、管道的安装本工程室内地面(±0.000)以上的管线系统按常规设计。
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排水管道设计

2019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排水管道设计郑琳山西省晋设拓凡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摘要:湿陷性黄土在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广泛分布,因其遇水易沉陷,在这些地区进行给排水管道设计安装时,应充分考虑湿陷性黄土的影响,尽量减小直至消除湿陷性对给排水管道和建筑物的危害。
本文针对一工程实例来介绍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排水管道安装设计。
关键词:建筑物分类;管道的安装;管道基础;管道材质及接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使用维护湿陷性黄土是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
管道在此地敷设时,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管道外壁受力分布不均匀,导致悬空敷设,产生拉断等现象对管道和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在这个地区进行给排水管道设计安装时,应充分考虑湿陷性黄土的影响,尽量减小直至消除湿陷性对给排水管道和建筑物的危害。
本文针对太原长风东街某住宅小区的室内外给排水工程,介绍了建筑物分类,管道的安装,管道基础,管道材质及接口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使用维护。
项目地址位于太原市长风东街北侧、东风路东侧。
根据该场地地质报告,本项目的地基土可分为2层,上层为湿陷性粉土;下层为粉质粘土。
本场地为Ⅱ级(中等)自重湿陷性场地。
本小区拟建建筑物主要为别墅及建筑高度不大于54m的二类高层住宅,均含有地下室。
一、建筑物分类《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3.0.1条规定,由于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局限性,建筑物应根据种类、使用功能、地基是否可能受水浸湿、对使用期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限制的要求严格程度,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凡是划分为甲类建筑的,地基要求严格,不允许预留沉降范围。
因场地湿陷性为Ⅱ级自重,埋地管道与建筑物之间的防护距离,别墅为5m,二类高层为6~7m。
根据规范规定,防护距离自建筑物外墙轴线算起。
二、管道的安装本工程室内地面(±0.000)以上的管线系统按常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制性条文汇编目录第一篇施工质量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1 地基基础 (1)《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7)《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 (8)《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9)《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 (2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2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2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6)《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739-2011 (27)《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 (2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2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31)《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2011 (3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1)《载体桩设计规程》——JGJ135-2007 (32)《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 (32)2 主体结构 (33)《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78-2008 (33)《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2005 (3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3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35)《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3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204-2002(2011版) (36)《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38)《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12 (4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42)《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2010 (42)《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591-2010 (4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50618-2011 (43)《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28-2010 (44)《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2011 (45)《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 (45)《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24-2014 (4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6)《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2006 (4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49)《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 (50)《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5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50)《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 (50)《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 (50)《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5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 (5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 (5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 (53)《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JGJ96-2011 (5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54)《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69-2009 (54)《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规程》——JGJ195-2010 (54)《纤维石膏空心大板复合墙体结构技术规程》——JGJ217-2010 (55)《冰雪景观建筑技术规程》——JGJ247-2011 (55)《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2011 (57)《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规程》——JGJT253-2011 (57)3 屋面工程 (58)《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5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58)《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 (60)4 装饰装修 (6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6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6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62)《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 (65)《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76-2010 (65)《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103-2008 (65)《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2008 (66)《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214-2010 (66)《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237-2011 (66)5 建筑安装 (67)《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 (67)《建筑防腐蚀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4-2010 (71)《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71)《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7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7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76)《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 (77)《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 (78)《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 (78)《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 (79)《矿物绝缘电缆敷设技术规程》——JGJ232-2011 (81)《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CJJ12-2013 (81)《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143-2010 (82)6 智能建筑与建筑节能 (8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83)《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84)《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2009版) (84)《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404-2007 (8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85)《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2009 (89)《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 (89)《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GB50787-2012 (89)《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90)《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176-2009 (91)《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203-2010 (91)《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255-2012 (91)第二篇施工安全 (93)《安全帽》——GB2811-2007 (9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9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95)《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 (10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106)《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 (10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0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0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11)《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2010 (111)《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 (11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13)《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 (114)《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 (11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116)《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4-2008 (119)《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12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124)《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125)《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83-2009 (125)《建筑施工作业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184-2009 (125)《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127)《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128)《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 (13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 (130)《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54-2011 (130)《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 (131)《安全色》——GB2893-2008 (131)《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131)第三篇设计规范 (13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 (132)《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134)《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45-95(2005版)即将更新 (14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5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5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61)《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16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16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66)《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169)《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 (17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17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 (174)《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77)《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 (179)《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179)《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 (179)第四篇建筑设备 (180)《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2005 (18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 (180)《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2004 (180)《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2012 (180)《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 (181)《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2008 (181)《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94-2009 (181)《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2006 (183)《建筑排水金属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27-2009 (184)《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CJJ138-2010 (184)《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2010 (184)《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CJJ145-2010 (184)第一篇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5.0.8 经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或重要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严禁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