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灸的制作操作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1.刮痧技术2.拔罐技术3.麦粒灸技术4.隔物灸技术5.悬灸技术6.蜡疗技术7.穴位敷贴技术8.中药泡洗技术9.中药冷敷技术10.中药湿热敷技术11.中药涂药技术12.中药熏蒸技术13.中药热熨敷技术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15.穴位注射技术16.耳穴贴压技术17.经穴推拿技术18.中药灌肠技术刮痧技术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

3.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1.刮痧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痧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3.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

4.刮痧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内不宜洗冷水澡。

5.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刮痧板(牛角类、砭石类等刮痧类板或匙),介质(刮痧油、清水、润肤乳等),毛巾、卷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4.用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

5.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痧板。

麦粒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麦粒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麦粒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环境温度、主要症状、既往
史、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
向、艾绒过敏史或哮喘病史 及是否妊娠。患者体质及施
灸处皮肤情况
麦粒状艾柱、油膏或凡士林、 弯盘、消毒棉球、无菌敷料、 镊子、胶布、线香、打火机 或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
浴巾、一次性垫布、屏风
用油膏或凡士林涂于施灸部 位
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患 者有无不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窗通风
告知 整理
施灸后注意保暖,饮食清淡
治疗时间,部位,患者皮肤 情况
核对医嘱 评估 告知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皮肤准备
施灸 观察及询问
患者临床症状、既往史及施 灸方法及穴位
麦粒灸的作用、简单的操作 方法及局部感觉,取得患者 合作,嘱患者排空二便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充分 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将艾柱置于施灸部位,点燃 艾粒
协助患者着衣,取舒适卧位, 整理床单位,处理用物,开

麦粒灸

麦粒灸

二、常见疾病的麦粒灸治疗技术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 本病是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以成簇水疮没身体一侧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 为特征的皮肤病。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清热除湿,活血解毒,通络止痛。 【选穴】 主穴:阿是穴(蛇眼、蛇尾)、支沟、阳陵泉。 配穴:肝经郁火配期门、行间、足窍阴;脾经湿热配阴陵泉、三阴交、内庭;身热加大椎、至阳、合谷; 病变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加风池、听会、太阳、攒竹、外关、合谷。 【操作】 在最初发的疱疹部位确定两处阿是穴施灸,俗称“蛇眼”穴,在疱疹延伸尾端,确定两处阿是穴,俗称 “蛇尾”穴。治疗过程中,如果“蛇尾”部位继续出现新的红色小疹,可在这些疹点上增加选穴施灸。 制作中等硬丸样艾炷。患者感觉灼痛可嘱其数数,或用指压法减痛,当患者感到灼痛十分明显时,即用 镊子将残余艾炷夹去。按照先“眼”后“尾”的顺序施灸。每次选用3~4穴,每穴施灸3~9壮。如四 肢远端穴、头面部穴可灸3壮,躯体及四肢肌肉丰厚部位穴位可灸7壮,疼痛严重部位施灸7~9壮,疼 痛较轻部位施灸3~5壮。急性期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周。后遗症期每周施灸2~3次,连续治疗1~ 2个月。
(三)哮病(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 气管炎)


本病因宿痰内伏于肺,常由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致气滞痰阻,气道挛 急、狭窄而发病。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可按照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利气定喘。发作期攻邪祛痰利气以治标;缓解期补肺、健脾、益肾以治本。 【选穴】 主穴: 发作期:肺俞、膻中、大椎、天突、定喘。 缓解期:肺俞、膻中、大椎、脾俞、肾俞。 伏灸穴:①肺俞、大椎、风门、定喘;②脾俞、心俞、膻中、足三里;③肾俞、膏盲、气 海、关元。 配穴:寒饮伏肺配风门、孔最;痰热遏肺配合谷、曲池。 【操作】 每次选用3~4穴,先灸背部腧穴,再灸腹部及四肢部腧穴。发作期用中等硬丸样艾炷,每 次每穴灸7~9壮,每日施灸1~2次,10次为1疗程;缓解期用半粒米软丸样艾粒,每穴灸 5~7壮,隔日或隔2日1次,15~20次为1疗程。第1个月隔日1次,第2、3个月隔2天1次, 可将穴位分为2~3组,交替使用,坚持灸3~6个月。 伏灸法在夏季三伏天进行施灸。分别于初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施灸,共灸3次。也可从 初伏开始,每隔2~3天灸1次,共灸10次。初伏取第1组穴,中伏取第2组穴,末伏取第3组 穴。每年1次,连续治疗3年。

麦粒灸操作流程

麦粒灸操作流程

麦粒灸操作流程
首先,进行准备工作。

在进行麦粒灸前,需要准备好麦粒灸工具和艾草,确保环境安全整洁,避免有易燃物品在附近,以免发生火灾事故。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一些清水和消毒酒精,以备不时之需。

接下来是穴位选择。

根据个人需要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麦粒灸。

一般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气海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症状进行选择。

在选择穴位时,需要注意穴位的准确位置,避免出现错误的灸治效果。

然后是燃灸过程。

将艾草点燃后,用夹子夹住麦粒灸工具,然后将燃烧的艾草放置在选定的穴位上,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烫伤皮肤。

在燃灸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火候和时间,一般每个穴位燃灸10-15分钟左右即可。

最后是注意事项。

在进行麦粒灸时,需要注意避免风力过大的环境,以免艾草燃烧不稳定或者引起火灾。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通风,避免烟雾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在燃灸后,需要注意保持穴位的清洁,避免感染和皮肤损伤。

总的来说,麦粒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对穴位进行刺激,可以起到调理身体、缓解症状的作用。

在进行麦粒灸时,需要注意准备工作、穴位选择、燃灸过程和注意事项,保证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希望大家在使用麦粒灸时,能够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操作,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018年度中医护理学技术18项操纵步骤及评分标准规定

2018年度中医护理学技术18项操纵步骤及评分标准规定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XXX医院护理部目录1.刮痧技术 (2)2.拔罐技术 (4)3.麦粒灸技术 (6)4.隔物灸技术 (8)5.悬灸技术 (10)6.蜡疗技术 (12)7.穴位敷贴技术 (14)8.中药泡洗技术 (16)9.中药冷敷技术 (18)10.中药湿热敷技术 (20)11.中药涂药技术 (22)12.中药熏蒸技术 (24)13.中药热熨敷技术 (26)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 (28)15.穴位注射技术 (30)16.耳穴贴压技术 (32)17.经穴推拿技术 (34)18.中药灌肠技术 (36)一、刮痧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2018年3月制定刮痧技术操作流程图二、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2、操作时间为5分钟。

从取罐开始计时至最后一个罐吸附住结束。

每超时10秒扣1分。

3、根据病情选3个主穴,双侧穴位,算作一个。

监考老师 考核时间 年 月 日2014年8月修订拔罐技术操作流程图三、麦粒灸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监考老师考核时间年月日2018年3月制定麦粒灸技术操作流程图四、隔物灸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2、操作时间为5分钟,从取姜片开始计时至艾灰全部倒入储物缸结束。

每超时10秒扣1分。

3、根据病情选3个主穴,双侧穴位,算作一个。

监考老师 考核时间 年 月 日2014年8月修订隔物灸技术操作流程图五、悬灸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2017年10制定悬灸技术操作流程图六、蜡疗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2018年3月制定蜡疗技术操作流程图七、穴位贴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操作时间成绩监考老师签名:考核时间 年 月 日2018年3月制定穴位敷贴技术操作流程图八、中药泡洗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年月日监考人2018年3月制定中药泡洗技术操作流程图九、中药冷敷技术操作流程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者签名:年月日2018年3月制定中药冷敷技术操作流程图十、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者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2018年3月制定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图_十一、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者签名: 考核时间:年 月 日2018年3月 制定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图十二、中药熏蒸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时间 年 月 日 考核者签名: 2018年3月制定中药熏蒸技术操作流程十三、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考核时间年月日监考人2018年3月制定中药热熨敷技术流程图十四、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年月日考核者签名:2018年3月制定中药离子导入操作流程图十五、穴位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监考老师考核时间年月日2018年3月制定穴位注射操作流程图十六、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注:1、操作时间为1分钟,从消毒皮肤开始计时至压豆完成结束。

麦粒灸技术(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麦粒灸技术(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麦粒灸技术(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目录
一、适用范围 (2)
二、评估 (2)
三、告知 (2)
四、物品准备 (2)
五、基本操作方法 (2)
六、注意事项 (3)
附: (4)
麦粒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4)
麦粒灸是将艾绒搓成如麦粒样大小,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通过其温经散寒、扶助阳气、消瘀散结作用,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寒性疾病引起的症状,如肺痨所致的咳嗽、咳血;慢性腹泻所致的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脾胃虚弱所致的纳差,呕吐;尪痹所致的晨僵、小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是否妊娠。

3.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

4.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

5.施灸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
1.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2.施灸过程中不宜随便改变体位以免烫伤。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泡。

4.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

四、物品准备
艾粒、油膏或凡士林、弯盘、消毒棉球、无菌敷料、镊子、胶布、线香、打火机或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一次性垫布、屏风。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艾灸法的应用(1)

艾灸法的应用(1)
2 施灸顺序: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 先阳经后阴经。
(二)艾灸禁忌及注意事项
1 禁忌症 (1)禁灸病症: (2)禁灸部位: 2 注意事项 (1)施术严肃认真,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对患者
说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若需瘢痕灸,须 事先征得统一。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 (2)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证施灸,取穴宜少而精, 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切勿乱灸暴灸。 (3)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4)注意安全防火,防止烧烫伤。
2 促进新陈代谢 拔罐可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血
流加快,血流量增加,调节微循环,加速局部组织 的氧供与营养物质供给、体内废物与毒素的排出, 提高新陈代谢水平与组织细胞的活动。皮肤内汗腺 与皮脂腺有分泌与排泄的功能。拔罐的负压作用可 使汗腺与皮脂腺功能增强,协助与加强肾脏排泄体 内新陈代谢的废物,同时也可使皮肤表层衰老细胞 脱落,负压使皮肤表面产生微气泡溢出,排出组织 血液的“废气”,也加强了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以 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除,加强了新陈代谢。 同时血液成分改变,体内酶、内分泌等也随之变化, 均可直接或间接的促进新陈代谢。
1.促进血液循环
拔罐的物理刺激,致局部肌肤充血毛细血管 扩张,血液循环加强,通过神经—内分泌调 节血管舒缩功能与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 部血液供应,从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还能 使淋巴循环加强,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活跃。 拔罐刺激还可通过神经机制加强血管收缩与 舒张功能,增加血管壁的弹性,能促进血液 循环,改善全身营养状况。还可加速静脉血 回流,降低大脑循环阻力,减少心脏负担, 调节肌肉与内脏血流量,增强内脏的活力。
(三)温盒灸法
用特制的盒形木制灸具,内装艾卷固 定在一个部位施灸的方法。
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灸治,尤其适用于 腰、背、臀、腹部等处。

临床实用艾灸疗法操作及应用比较

临床实用艾灸疗法操作及应用比较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0年12月第35卷第12期CJTCMR December2020, Vo丨.35, No.12•6395 ••研究报告•临床实用艾灸疗法操作及应用比较杨瑜\潘路平、岳艳王正元2C绍兴市中医院,绍兴312000;2新昌市中医院,绍兴312500)摘要:艾灸疗法作为针灸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的防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杨兆民教授主编的《刺法灸法学》对于艾灸疗法的分类,笔者选取B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艾灸方法:麦粒灸、隔药饼灸、热敏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归纳总结并加以比较,以期在临床中可以更好地选择运用。

关键词:艾灸疗法;麦粒灸;隔药饼灸;热敏灸;温针灸基金资助:绍兴市卫生计生科技计划青年科技项目(N〇.2017Q N0I9),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科研基金项目(1\〇.2〇1928128),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项0(1^〇.国中医药人教函〔2〇丨9〕36号)Comparison of clinical practical moxibustion therapy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YANG Yu1,PAN Lu-ping1,YUE Yan2,WANG Zheng-yuan2('Shaox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 d i c i n e,S h a o x i n g 312000,C h i n a;2X i n c h a n g Conutry Hospital ofT C M,S h a o x i n g 312500,C h i n a )A bstract! A s an important part of acupuncture a n d m o x i b u s t i o n therapy,m o x i b u s t i o n therapy plays an importantrole in the prevention a n d treatment of diseases.A c c o r d i n 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 f m o x i b u s t i o n therapy in the Subject o f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echnique edited b y professor Y A N G Z h a o-m i n,the author selected several c o m m o n l y usedclinical m o x i b u s t i o n m e t h o d s,including m o x i b u s t i o n with seed-sized m o x a c o n e,herb cake-separated m o x i b u s t i o n,heat-sensitive m o x i b u s t i o n, w a r m needle m o x i b u s t i o n,a n d etc.. M o x i b u s t i o n with seed-sized m o x a c o n e, high efficiency, highstimulation.H e r b cake-separated m o x i b u s t i o n,synergistic m e d i c i n e c a k e,a c u p u n c t u r e point,m o x i b u s t i o n three curativeeffects,m i l d fire p o w e r,w i d e range of effects.Heat-sensitive m o x i b u s t i o n,m o x a h a n g i n g m o x i b u s t i o n o n heat-sensitivepoint,the a m o u n t of sensitive elimination sufficient,targeted.W a r m needle m o x i b u s t i o n,a c u p u n c t u r e plus m o x i b u s t i o n,the heat c o n d u c t i o n is d e e p e r a n d c a n penetrate to the lesion.In addition,there are w a r m m o x i b u s t i o n tool m o x i b u s t i o n,s i m p l e oper a t i o n.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a n d c o m p a r i s o n of the a b o v e m o x i b u s t i o n are e x p e c t e d to m a k e better selection a n dapplication in clinic.K e y W o r d s I M o x i b u s t i o n therapy;Moxibustion with seed-sized m o x a c o n e;H e r b cake-separated m o x i b u s t i o n;H e a t- sensitive m o xibustion;W a r m needle moxibustionFunding. Y o u t h P r o g r a m of S h a oxing Health a n d Family Planning Scienc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FVoject(N〇.2017Q N019), R e s e a r c h F u n d Project o f Z h e j i a n g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Pla n of 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N〇.2019Z B 128),National Training P r o g r a m for K e y Talent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T e c h n o l o g y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N o.[2019]36)灸法历史源远流长,古人在用火的生活实践中发现温热刺激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并逐渐运用,历经沿革,形成了多种施灸形式和手法,并逐渐把“艾”列为较好的艾灸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粒灸的制作、操作及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周大夫周大夫当前离线
注册时间2011-10-31最后登录2012-3-11阅读权限100积分455精华1帖子79 版主
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鲜花(13) 鸡蛋(0) 电梯直达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20:16: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黄迪君教授麦粒灸的制作、操作及临床应用
罗荣金荣疆韩哲林指导: 黄迪君
(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四川 610075)
[ 摘要] 从艾绒制备、麦粒灸的操作、操作注意事项、麦粒灸适应证及临床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黄迪君教授麦粒灸的操作技法及其临床应用,为临床推广应用麦粒灸疗法提供参考。

[ 主题词] 雀啄灸;灸用材料
艾灸疗法作为针灸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疾病的防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显著的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益气固脱、防病保健作用对多种虚证、寒证、痰证、瘀证有很好的疗效。

麦粒灸,属于艾灸疗法中小艾炷灸的范围, 是用小如麦粒大小的艾炷在穴位上施灸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黄迪君教授多年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相当丰富的针灸临床经验, 尤其擅长运用以麦粒灸为核心的综合疗法治疗疑难病症,疗效颇佳,现将其麦粒灸的制法及临床操作方法详述如下。

艾绒制备
麦粒灸所用艾绒应为精绒,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获得。

艾条艾绒
将清艾条( 纯艾,无其他成分) 或药艾条拆散, 因艾条所用艾绒为粗绒, 须将其中的艾叶梗和粉尘颗粒反复仔细地挑除, 所得的艾绒即可为麦粒灸所用。

但此种艾绒
较为粗糙,成团性不好,不是做麦粒灸的理想材料。

如果无法获得精绒,可作为临时代用品。

自制艾绒
自制艾绒即自己采集生长良好、叶片肥厚的艾叶,在阳光下曝晒1 小时后,用木棒杵、手搓或药碾碾等方式将艾叶弄碎、弄细, 即为粗绒, 可作艾条制作之用。

再将粗绒除梗后再晒、再杵、再搓碾除梗后即成精绒。

精绒制成后, 艾绒柔软, 成团性好,没有任何细颗粒, 是进行麦粒灸的上好之品。

特别是在不发达的地方,此法是获得精绒的很好方式。

购买精绒
在市面上购买已经制备好的精绒, 这种艾绒制作精细,质地柔软均匀, 价格便宜, 可省却自制艾绒的繁琐,而且麦粒灸本身比较省材料,一袋精绒可用较长时间。

条件许可, 建议采用。

不管用哪种方式都尽可能让艾绒精细柔软一些,以便于麦粒灸艾炷的制作。

艾绒的后期制备
精绒准备好之后, 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需将艾绒进行后期加工,即酒醉和加芳香药物。

艾绒酒醉
将艾绒平铺于塑料纸或玻璃板上, 厚约 1 ~2 cm,用牙刷或毛笔蘸 75%酒精或白酒, 轻轻洒于艾绒上,见艾
绒表层微润即可,不可太多。

洒完后将艾绒用塑料袋包好,反复揉匀,再放于玻璃或陶瓷罐中,旋紧盖子密封或加蜡密闭1 周备用。

加芳香走窜药
在临用前将酒醉好的艾绒取出少许, 不要太多,用多少取多少,加少许麝香粉或丁桂散(丁香、肉桂末)或冰片粉(冰片与艾绒的比例为1 [1]100) ,以加强艾绒的芳香走窜作用。

注意不要加太多,否则,不但浪费药物,还会影响艾绒的成团性,使艾炷制作难度加大。

麦粒灸的其他辅助用品
( 1)无齿小镊:镊子在麦粒灸中的作用主要有2个,一是将小艾炷固定于穴位上;二
是将正在燃烧的艾炷移去。

在操作过程中, 为了避免艾绒粘着在镊子上而影响操作,必须使用无齿镊。

( 2) 垃圾缸: 准备一个小缸子, 将移去的未燃尽的艾炷弃于其中, 不要乱丢,以防引起火灾。

( 3)火源:准备一盏酒精灯或者一根蜡烛, 点燃备用。

( 4)棉球:准备一块棉球,饱蘸水备用。

麦粒灸的操作
将艾绒少许置于左手食、中指之间,用拇、食、中三指将艾绒揉匀,形成适当大
小的艾团,然后将艾团置于拇、食二指之间,大拇指向前, 用力将艾团搓紧,艾团即成纺锤形,如麦粒大。

左手捏住艾团, 露出大部分;右手用无齿镊尖端紧紧夹住艾团露出部分根部,横向用力扯下,即形成圆锥形艾炷。

将扯下的艾炷尖端置于火焰上点燃, 再用右手中指在棉球上蘸水后涂擦于穴位皮肤,使皮肤上沾上少许水后,迅速将燃烧着的艾炷用镊子按压于穴位上, 艾炷即能稳稳地粘附于穴位皮肤上, 即使晃动肢体也不易掉落。

待患者觉局部温热感明显时, 用镊子取下未燃尽的艾炷,置于垃
圾缸中。

麦粒灸操作注意事项
( 1)艾炷要紧: 艾炷不能松散,松散的艾炷一是不易粘于皮肤上,容易掉落,发生意外; 二是燃烧快,热力不易渗透入皮肤。

相反, 搓得紧的艾炷燃烧缓慢,热力可徐徐透入穴位深部,治疗效果明显。

( 2)关于粘附材料: 将艾炷粘附于皮肤上,习惯上多用蒜泥、凡士林等,但操作繁琐, 且用凡士林作麦粒灸的粘附材料,会弄脏局部皮肤,而用水作粘附剂, 不但局部清洁,且粘附效果很好。

( 3)将艾炷粘于皮肤上时镊子要用力平压, 以确保艾炷稳稳地粘于皮肤上,如果艾炷掉落, 容易引起意外。

( 4)关于移除艾炷的时机:在施灸时,患者先会感到温和的热力渗透到穴位深处, 再后会感到烫、甚至痛。

即使患者感到痛,也不一定会起泡。

如果给患者轻的偏补的刺激, 当患者有温热感时即可移去艾炷; 如要加大刺激量,可以待患者呼痛时数 1、 2、3,再准确无误地移去艾炷。

( 5)麦粒灸的壮数:一般 2、 3 壮, 多则5~ 7 壮。


粒灸多以多穴治疗, 重视整体治疗效果,故每穴并不重灸,但总的刺激量较大, 故效果也好。

( 6) 患
者的密切配合:在施灸的过程中, 患者的治神很重要,意义
有三:一是意守病所,加强疗效; 二是及时反馈艾灸感觉,以便医生控制刺激量;三是患者在施灸过程中要精神集中,切不可随意移动肢体,如果因移动肢体而医生不能及时将艾炷取下,易烫伤局部皮肤, 特别是初次接受麦粒灸治疗或在头面部施灸时更
要注意。

如果医生在情急时不能拿镊子去除艾炷,可以用手拈除,但动作要快,以防
烫伤。

麦粒灸的适应证
麦粒灸临床主要适用于虚、寒、痰、瘀等证。

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落枕、肩周炎、面瘫、失眠、痿证、阳萎、头痛、痛经、月经不调、胃下垂、子宫脱垂、遗尿等症。

麦粒灸的临床应用特点
麦粒灸属艾炷灸范畴,与普通灸法相比有如下优点。

( 1)节省材料:麦粒灸艾炷小, 制作艾炷所需用的艾绒少,节省原料; ( 2) 定位准确:因艾炷小, 施灸时作用部位
小而精确, 有利于提高疗效; ( 3)灸疗效率高:因麦粒灸艾炷小, 每一壮燃烧需时少,可以在较少时间内施灸多次,增大刺激量; ( 4) 作用深透:制作合格的艾炷燃烧缓慢, 作用徐缓而深透,临床疗效好; ( 5)易于在头面和四肢远端施灸: 麦粒灸因
艾炷小,可以在全身各处施灸,特别是在普通艾炷不适合或不能操作的头面部和四肢远端, 必要时甚至可以在眼睑痉挛的眼睑局部施灸。

另外, 麦粒灸用水作为粘附剂, 使艾炷很容易粘附于皮肤, 不容易掉落,也增加了其适用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