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灸在临床中的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麦粒灸

二、常见疾病的麦粒灸治疗技术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 本病是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以成簇水疮没身体一侧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 为特征的皮肤病。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清热除湿,活血解毒,通络止痛。 【选穴】 主穴:阿是穴(蛇眼、蛇尾)、支沟、阳陵泉。 配穴:肝经郁火配期门、行间、足窍阴;脾经湿热配阴陵泉、三阴交、内庭;身热加大椎、至阳、合谷; 病变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加风池、听会、太阳、攒竹、外关、合谷。 【操作】 在最初发的疱疹部位确定两处阿是穴施灸,俗称“蛇眼”穴,在疱疹延伸尾端,确定两处阿是穴,俗称 “蛇尾”穴。治疗过程中,如果“蛇尾”部位继续出现新的红色小疹,可在这些疹点上增加选穴施灸。 制作中等硬丸样艾炷。患者感觉灼痛可嘱其数数,或用指压法减痛,当患者感到灼痛十分明显时,即用 镊子将残余艾炷夹去。按照先“眼”后“尾”的顺序施灸。每次选用3~4穴,每穴施灸3~9壮。如四 肢远端穴、头面部穴可灸3壮,躯体及四肢肌肉丰厚部位穴位可灸7壮,疼痛严重部位施灸7~9壮,疼 痛较轻部位施灸3~5壮。急性期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周。后遗症期每周施灸2~3次,连续治疗1~ 2个月。
(三)哮病(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 气管炎)
本病因宿痰内伏于肺,常由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致气滞痰阻,气道挛 急、狭窄而发病。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可按照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利气定喘。发作期攻邪祛痰利气以治标;缓解期补肺、健脾、益肾以治本。 【选穴】 主穴: 发作期:肺俞、膻中、大椎、天突、定喘。 缓解期:肺俞、膻中、大椎、脾俞、肾俞。 伏灸穴:①肺俞、大椎、风门、定喘;②脾俞、心俞、膻中、足三里;③肾俞、膏盲、气 海、关元。 配穴:寒饮伏肺配风门、孔最;痰热遏肺配合谷、曲池。 【操作】 每次选用3~4穴,先灸背部腧穴,再灸腹部及四肢部腧穴。发作期用中等硬丸样艾炷,每 次每穴灸7~9壮,每日施灸1~2次,10次为1疗程;缓解期用半粒米软丸样艾粒,每穴灸 5~7壮,隔日或隔2日1次,15~20次为1疗程。第1个月隔日1次,第2、3个月隔2天1次, 可将穴位分为2~3组,交替使用,坚持灸3~6个月。 伏灸法在夏季三伏天进行施灸。分别于初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施灸,共灸3次。也可从 初伏开始,每隔2~3天灸1次,共灸10次。初伏取第1组穴,中伏取第2组穴,末伏取第3组 穴。每年1次,连续治疗3年。
中医适宜技术-艾灸ppt课件

四、艾灸常用穴位引见
引见穴位之前,先阐明一下中 医中"寸"的取法 一、拇指同身寸:是以大拇指 指骨关节之横纹宽度作为1寸 量取穴位的方法。其方法是令 患者将拇指翘伸,余四指握紧, 以拇指指骨关节宽度为1寸;
二、一夫法:又称横指 同身寸。其方法是令 患者将2~5指并拢, 以中指中节近端横纹 为规范,四指横度为 3寸。
疗程,尤其是瘢痕灸,一定要获 得患者的赞同与协作。瘢痕灸后, 部分要坚持清洁,必要时要贴敷 料,每天换药1次,直至结痂。 施灸前,将所选穴位用温水或酒 精棉球擦洗干净,灸后坚持部分 温度,防止受凉,影响疗效。 除瘢痕灸外,要防止灼伤皮肤、 尤其幼儿患者。如有起泡时,消 毒后,挑破水泡,再涂上龙胆紫。
〔二〕灸的忌讳 1 禁灸病症: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
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 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 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 疾病、皮肤痈疽疔疖并有发热 者,均不宜运用艾灸疗法。
2 禁灸部位: 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
〔三〕其他本卷须知 灸前要与患者讲清灸治的方法及
脱肛、疝气、小便不利、尿闭、遗精、 阳痿、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止、 糖尿病、眩晕。
四、艾灸常用穴位引见
中脘〔脐上4寸〕、下脘〔脐上2寸〕、神阙 〔脐窝中点〕、气海〔脐下1.5寸〕、关元 〔脐下3寸〕
四、艾灸常用穴位引见
合谷穴 位置:第一、二掌骨之间,约位于
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 痛、耳聋、咽喉肿痛、失喑、口眼 歪斜、痄腮、臂痛、半身不遂、发 热恶寒、咳喘、胃痛、腹痛、便秘、 小儿惊风、瘾疹、疟疾。
非化脓灸
2 间接灸
又称为隔物灸、间隔灸、间接灸。是 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垫某些药物而施 灸的一种方法。具有艾灸与药物的双 重作用。
临床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ppt课件

• 中药热熨敷是将中药加热后装入布袋,在 人体局部或一定穴位上移动,利用温热之 力使药性通过体表透入经络、血脉,从而 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 瘀消肿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 适用范围
• 1.隔姜灸:适用于缓解因寒凉所致的呕吐、腹泻、腹痛、肢体麻木酸 痛、痿软无力等症状。
• 2.隔蒜灸:适用于缓解急性化脓性疾病所致肌肤浅表部位的红、肿、 热、痛,如:疖、痈等症状。
• 3.隔盐灸:适用于缓解急性虚寒性腹痛、腰酸、吐泻、小便不利等症 状。
• 4.隔附子饼灸:适用于缓解各种虚寒性疾病所致的腰膝冷痛、指端麻 木、下腹疼痛及疮疡久溃不敛等症状。
2020/11/13
16
2020/11/13
17
中药泡洗技术
• 中药泡洗技术是借助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 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 肤,达到活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 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 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发热、失眠、便秘、 皮肤感染及中风恢复期的手足肿胀等症状。
2020/11/13
• 适用范围:适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寒性疾
病引起的症状,如肺痨所致的咳嗽、咳血;
慢性腹泻所致的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
脾胃虚弱所致的纳差,呕吐;尪痹所致的
2020晨/11/1僵3 、小关节疼痛等症状。
8
2020/11/13
9
隔物灸技术
• 隔物灸也称间接灸、间隔灸,是利用药物等材料将艾柱和穴位皮肤间 隔开,借间隔物的药力和艾柱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治疗虚寒性 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2020/11/13
10
2020/11/13
11
悬灸技术
• 悬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条悬于选定的穴位或 病痛部位之上,通过艾的温热和药力作用 刺激穴位或病痛部位,达到温经散寒、扶 阳固脱、消瘀散结、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 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麦粒灸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_蔡玉梅

针灸临床杂志 2008 年第 24 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
蔡玉梅1, 郑继范1, 黄文燕2
( 11 上海控江医院, 上海 200093; 21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海 200080)
关键词: 麦粒灸; 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 综述
中图分类号: R245. 8
文献标识码: A
虚、防病、保健的目的。( 4) 针所不为者: 如麦粒 灸治疗 寻常疣。 5 灵枢# 官能6 指出:/ 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05 医学入门6 也 有/ 药 之不入, 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0的论述。
近年来虽然经过临床和作用机理方面 的深入研究, 麦粒 灸 的有效性不 容置疑, 但有些 问题 仍有待 于进 一步探 讨和 研究。 如临床方面多是单纯的经验总结性文章, 仅有少 数设立对照 组 的研究; 麦粒灸作用机 理的 研究 多停留 在动 物实验 研究, 而 临 床研究较少; 麦粒灸 取穴 的多少、麦 粒的 大小、壮数 的数 量、补 泻等即麦粒灸刺激量问题; 单纯的热刺 激能否代 替艾叶的麦 粒 灸; 不同灸法的疗效差异及优先等等都 是以后研 究应注意的 因 素。这样才能使麦粒灸的治疗更加规范, 针对性更强。
文章编号: 1005- 0779( 2008) 09- 0061- 02
灸法具有温经通 络、行气活 血、祛湿 逐寒、消肿 散结、回 阳 救逆的作用, 并 有安全、简 便、高效、无副 作用 等优点。 临床 上 可治疗各科疾病。5 神灸经纶6 曰:/ 夫灸取 于火, 以火性热而 至 速, 体柔而用刚, 能消阴翳, 走而不守, 善入 脏腑, 取艾之辛香 作 炷, 能通十二经入三阴, 理气血, 以治 百病。0 麦粒 灸具有热力 深 透、患者易于接受、疗 效显著 的特 点。近年 来国 内学者 运用 现 代方法和技术对这一传统 而简 便的灸 法进 行了 深入的 探讨 和 研究, 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将近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 下。
蔡玉梅1, 郑继范1, 黄文燕2
( 11 上海控江医院, 上海 200093; 21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海 200080)
关键词: 麦粒灸; 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 综述
中图分类号: R245. 8
文献标识码: A
虚、防病、保健的目的。( 4) 针所不为者: 如麦粒 灸治疗 寻常疣。 5 灵枢# 官能6 指出:/ 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05 医学入门6 也 有/ 药 之不入, 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0的论述。
近年来虽然经过临床和作用机理方面 的深入研究, 麦粒 灸 的有效性不 容置疑, 但有些 问题 仍有待 于进 一步探 讨和 研究。 如临床方面多是单纯的经验总结性文章, 仅有少 数设立对照 组 的研究; 麦粒灸作用机 理的 研究 多停留 在动 物实验 研究, 而 临 床研究较少; 麦粒灸 取穴 的多少、麦 粒的 大小、壮数 的数 量、补 泻等即麦粒灸刺激量问题; 单纯的热刺 激能否代 替艾叶的麦 粒 灸; 不同灸法的疗效差异及优先等等都 是以后研 究应注意的 因 素。这样才能使麦粒灸的治疗更加规范, 针对性更强。
文章编号: 1005- 0779( 2008) 09- 0061- 02
灸法具有温经通 络、行气活 血、祛湿 逐寒、消肿 散结、回 阳 救逆的作用, 并 有安全、简 便、高效、无副 作用 等优点。 临床 上 可治疗各科疾病。5 神灸经纶6 曰:/ 夫灸取 于火, 以火性热而 至 速, 体柔而用刚, 能消阴翳, 走而不守, 善入 脏腑, 取艾之辛香 作 炷, 能通十二经入三阴, 理气血, 以治 百病。0 麦粒 灸具有热力 深 透、患者易于接受、疗 效显著 的特 点。近年 来国 内学者 运用 现 代方法和技术对这一传统 而简 便的灸 法进 行了 深入的 探讨 和 研究, 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将近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 下。
针灸理疗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ppt课件

.
11
针刀疗法
(二)针刀疗法 简介:针刀疗法是遵循《黄帝内经》关于 “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 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 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的古训, 结合现代局部解剖和层次解剖知识,采用 各种带刃针具进行刺激.切割.分离等的临床 操作。本疗法科达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止痛除痹的治疗目的。
.
12
主要用于下述疾病的治疗:
1.各种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 2.部分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腰 椎间盘突出.膨出.骨性关节炎等。 3.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慢性积累性损伤.肌紧 张.损伤后遗症。 4.部分脊柱相关性内脏疾病。 基本操作方法:定位.消毒.麻醉.进针.松解. 出针。
.
13
刃针疗法
疼痛 1.临床最常见的症状 2.是诸多疾病的症状 3.直接关系着人们的 生活质量 4.解除疼痛是临床治 疗中不可忽视的一个 方面 5.寻找病因.病因学治 疗更重要
.
7
颈肩腰腿痛的临床分类
一. 颈 痛 1.颈部软组织损伤 2.颈肩肌颈背肌筋膜炎 3.落枕 4.颈椎病 5.颈椎关节紊乱症 6.前斜角肌综合征
.
15
热敏灸疗法
(四)热敏灸疗法 简介: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
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 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非热觉等 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 和消敏灸量,从而明显提高了艾灸疗效的 一种新疗法。它是与传统悬灸疗法一样,
具有温经三寒.抚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 健的作用,常用于寒湿痹痛,脏腑虚寒, 阳气虚脱,气虚下陷,经络瘀阻等证。
.
10
常用针灸疗法
(一)火针疗法,是一种特制的针具, 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的手法刺入到人体 腧穴或患处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 常用于 颈.肩.腰腿.关节痛.以及带状疱疹.湿疹等临 床常见病. 刺法:分为经穴刺法.痛点刺法. 密刺法.围刺法.散刺法. 痛点刺法即点刺法,根据临床症状.辩证归 经,在经络上选择一定的穴位.或在病灶部 位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
麦粒灸在临床中的应用

• 晋.葛洪、鲍姑《肘后备急方》:全书93类 病证,有30多类采用灸法。 • 到了清代,《神灸经纶》、《针灸逢源》、 《医宗金鉴》等论著中都记载了大量保健 灸法的内容。 • 承淡安:“伟哉艾灸之力,诚非其他药石 所能及”“灸的效力比针效持久而强”
• 保健灸法传到日本以后非常盛行。 • 日本《云锦随笔》载:“德川幕府时代, 有人问当时最年长者万兵卫的长生之术, 他回答到,祖传每月月初八天连续灸足三 里,始终不渝,仅此而已,其本人174岁, 其妻173岁,其子153岁,其孙105岁。” • 近代日本更是掀起了“国民灸三里”运动, “小儿身柱灸”运动。
b.癜痕灸:又称化脓灸。用小艾炷,亦有用 中艾炷(如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 在穴位上施灸,使局部组织烫伤,产生无菌 性炎症的灸法。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免疫 力,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炎、 发育障碍等疾病及体质虚弱者的日常保健。
操作方法: 施灸前,患者要注意取舒适的体位(一 般四肢及胸腹部取仰卧位,背部取坐位或俯 卧位,因灸治要安放艾炷且治疗时间较长, 故患者的体位对取穴和施灸关系至为重要) ,先在施术部位上涂以少量万花油(也可用 凡士林或大蒜液),以增加粘附性和刺激作 用,然后放置艾炷(艾炷要求做到紧实)。
(三)针灸能包治百病 针灸也不是万能的,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年 轻的治疗方法,它还有很多不足! 对于针灸的 原理的挖掘还不够充分,无法以科学直观的手 段再现针灸的原理。这不能不说是个比较大的 遗憾。而且针灸治疗疗程比较特殊,成阶段性 变化,往往会需要患者做长期持续的治疗。
所以大家也不要对针灸过于迷信,要根 据患者的自身条件和病情来决定治疗的时间 及手段。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麦粒灸 在临床中的用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徐丽华
麦粒灸技术(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麦粒灸技术(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目录
一、适用范围 (2)
二、评估 (2)
三、告知 (2)
四、物品准备 (2)
五、基本操作方法 (2)
六、注意事项 (3)
附: (4)
麦粒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4)
麦粒灸是将艾绒搓成如麦粒样大小,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通过其温经散寒、扶助阳气、消瘀散结作用,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寒性疾病引起的症状,如肺痨所致的咳嗽、咳血;慢性腹泻所致的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脾胃虚弱所致的纳差,呕吐;尪痹所致的晨僵、小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是否妊娠。
3.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
4.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
5.施灸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
1.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2.施灸过程中不宜随便改变体位以免烫伤。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泡。
4.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
四、物品准备
艾粒、油膏或凡士林、弯盘、消毒棉球、无菌敷料、镊子、胶布、线香、打火机或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一次性垫布、屏风。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临床常用中医护理技术ppt课件

14
15
中药泡洗技术 • 中药泡洗技术是借助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
达到活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 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发热、失眠、便秘、皮肤感染及中风恢复期的手足肿胀等症状。
16
17
中药冷敷技术 • 中药冷敷技术是将中药洗剂、散剂、酊剂冷敷于患处,通过中药透皮吸收,同时应用
6
7
隔物灸技术
• 隔物灸也称间接灸、间隔灸,是利用药物等材料将艾柱和穴位皮肤间隔开,借间隔物 的药力和艾柱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治疗虚寒性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 技术范畴。
• 适用范围 • 1.隔姜灸:适用于缓解因寒凉所致的呕吐、腹泻、腹痛、肢体麻木酸痛、痿软无力等症
状。 • 2.隔蒜灸:适用于缓解急性化脓性疾病所致肌肤浅表部位的红、肿、热、痛,如:疖、
痈等症状。 • 3.隔盐灸:适用于缓解急性虚寒性腹痛、腰酸、吐泻、小便不利等症状。 • 4.隔附子饼灸:适用于缓解各种虚寒性疾病所致的腰膝冷痛、指端麻木、下腹疼痛及疮
疡久溃不敛等症状。
8
9
悬灸技术 • 悬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条悬于选定的穴位或病痛部位之上,通过艾的温热和药力作用刺
激穴位或病痛部位,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寒型疾病及寒湿所致的疼痛,如胃脘痛、腰背酸痛、四 肢凉痛、月经寒痛等;中气不足所致的急性腹痛、吐泻、四肢不温等症状。
10
11
蜡疗技术 • 蜡疗技术是将加热熔解的蜡制成蜡块、蜡垫、蜡束等形状敷贴于患处,或将患部浸入
熔解后的蜡液中,利用加热熔解的蜡作为热导体,使患处局部组织受热,从而达到活 血化瘀、温通经络、祛湿除寒的一种操作方法。 •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疼痛症状;创伤后期治疗,如软组织挫伤范 围较大者、关节扭伤、骨折复位后等;非感染性炎症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如关节强 直、挛缩等症状。
15
中药泡洗技术 • 中药泡洗技术是借助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
达到活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 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发热、失眠、便秘、皮肤感染及中风恢复期的手足肿胀等症状。
16
17
中药冷敷技术 • 中药冷敷技术是将中药洗剂、散剂、酊剂冷敷于患处,通过中药透皮吸收,同时应用
6
7
隔物灸技术
• 隔物灸也称间接灸、间隔灸,是利用药物等材料将艾柱和穴位皮肤间隔开,借间隔物 的药力和艾柱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治疗虚寒性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 技术范畴。
• 适用范围 • 1.隔姜灸:适用于缓解因寒凉所致的呕吐、腹泻、腹痛、肢体麻木酸痛、痿软无力等症
状。 • 2.隔蒜灸:适用于缓解急性化脓性疾病所致肌肤浅表部位的红、肿、热、痛,如:疖、
痈等症状。 • 3.隔盐灸:适用于缓解急性虚寒性腹痛、腰酸、吐泻、小便不利等症状。 • 4.隔附子饼灸:适用于缓解各种虚寒性疾病所致的腰膝冷痛、指端麻木、下腹疼痛及疮
疡久溃不敛等症状。
8
9
悬灸技术 • 悬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条悬于选定的穴位或病痛部位之上,通过艾的温热和药力作用刺
激穴位或病痛部位,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寒型疾病及寒湿所致的疼痛,如胃脘痛、腰背酸痛、四 肢凉痛、月经寒痛等;中气不足所致的急性腹痛、吐泻、四肢不温等症状。
10
11
蜡疗技术 • 蜡疗技术是将加热熔解的蜡制成蜡块、蜡垫、蜡束等形状敷贴于患处,或将患部浸入
熔解后的蜡液中,利用加热熔解的蜡作为热导体,使患处局部组织受热,从而达到活 血化瘀、温通经络、祛湿除寒的一种操作方法。 •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疼痛症状;创伤后期治疗,如软组织挫伤范 围较大者、关节扭伤、骨折复位后等;非感染性炎症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如关节强 直、挛缩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承淡安:“伟哉艾灸之力,诚非其他药石 所能及”“灸的效力比针效持久而强”
-
13
• 保健灸法传到日本以后非常盛行。
• 日本《云锦随笔》载:“德川幕府时代, 有人问当时最年长者万兵卫的长生之术, 他回答到,祖传每月月初八天连续灸足三 里,始终不渝,仅此而已,其本人174岁, 其妻173岁,其子153岁,其孙105岁。”
徐丽华,女,主任中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 大学针灸系,任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 针灸学会灸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 学会耳穴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针灸学会疼痛及 抑郁相关病症专业委员会常委。从事针灸临床工作 20余年,曾在广东省中医院、江西省中医院、南 京鼓楼医院、韩国首尔大学等地进修学习,师从广 东省针灸学会会长符文彬教授多年。擅长运用多种 针法、灸法治疗面瘫、小儿脑瘫、月经失调、肥胖 症、失眠及各类痛证、中风等。
-
15
1.温经散寒:《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
“脏寒生满病,其治以艾冉。”可见艾灸有
温经散寒的功能。吴亦鼎《神灸经纶》:
“夫灸取于火,必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
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
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
以治百病”,很好地概括了灸法治病的特性
及效果。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经脉、经络
-
19
5.益气升阳:治疗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 挺、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
-
20
6.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灵枢·刺节真邪》 记载:“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 弗能取之。”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 则行,气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畅通,营 卫调和,故淤血自散。所以临床上常用于治 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期、瘰疬、瘿瘤 等。
轻的治疗方法,它还有很多不足! 对于针灸的 原理的挖掘还不够充分,无法以科学直观的手 段再现针灸的原理。这不能不说是个比较大的 遗憾。而且针灸治疗疗程比较特殊,成阶段性 变化,往往会需要患者做长期持续的治疗。
-
8
所以大家也不要对针灸过于迷信,要根 据患者的自身条件和病情来决定治疗的时 间及手段。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
9
一、概述
-
10
• 自古医圣明贤都很重视灸法
• 《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 唐.孙思邈:“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 良医也。”
• 宋.窦材《扁鹊心书》云:…保命之法 ,灼 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
11
• 明.李梴《医学入门》:“医之治病用灸, 如做饭需薪。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凡寒热虚实皆可灸之。”
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
痛、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
-
16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治疗风寒外袭的表 证,如外感风寒的鼻塞流涕、头痛项强及脾 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等。
-
17
-
18
4.回阳固脱:《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 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灸 第一。”《伤寒杂病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云:“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 可见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 以扶助虚脱之阳气。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 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 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泻、痰饮等。
-
21
7.防病保健:“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
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
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
• 明.龚居中《痰火点雪》:“灸法去病之 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 无往不宜”
•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九
• 《医说》说:“若要安,丹田、三里常 不干”。
-
12
• 晋.葛洪、鲍姑《肘后备急方》:全书93类 病证,有30多类采用灸法。
• 到了清代,《神灸经纶》、《针灸逢源》、 《医宗金鉴》等论著中都记载了大量保健 灸法的内容。
疗方法就广义来说都是有限。而针灸虽然历史 悠久但系统科学的研究近几十年国内外才逐渐 兴起,才是刚刚起步,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还 不够科学全面,因此以往针灸主要用于各种痛 症的治疗及一些内科疾病的辅助治疗。
-
6
大家(包括有些中医)就产生了这样的看法,
针灸只能用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但据最近几十
年的研究发现针灸的治疗是非常广泛的,除了
• 近代日本更是掀起了“国民灸三里”运动, “小儿身柱灸”运动。
-
14
• (一)灸法的作用
• 疏通经络: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 作用。 “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 导之,灸以温暖之。”(《灵枢官针》)
• 扶正祛邪: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通过经穴配伍和不同手法或方法来完成。
• 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
3
题外话
对中医针灸认识的几个误区。
当今普通大众(包括许多医界同仁)对针 灸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正确认识,进而普 遍对针灸不够重视。其实大家之所以对针灸 不够重视其原因还是由于对针灸知识了解的 不够多、不够详尽造成的。
-
4
(一)针灸是辅助疗法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在临床上决定使用哪
种疗法或是决定哪种是主要疗法还是辅助疗法
是由患者的身患疾病的种类、病情、病史、身
体状况、医院现有条件以及病人需要等综合因
素来决定的,而不是由疗法本身来决定的,同
样的疾病,由于个体、病情及条件的不同,治
疗的方法就会大不相同。因此不单是针灸,其
他治疗手段也是一样,不能片面的认为哪种治
疗方法有效哪种治疗方法效果不好或是无效。
-
5
(二)针灸能治疗的疾病很有限 这种看法也是不正确的,无论是哪种治
骨关节疾病以外,针灸对各种现代医学中的血
管、神经类疾病、糖尿病、慢性胃肠疾病、肾
病、内分泌及部分皮肤疾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
果,对于肿瘤、五官疾病的治疗乃至于助产都
有一定的效果和作用。而且不高,是
公认的绿色治疗手段!
-
7
(三)针灸能包治百病 针灸也不是万能的,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年
-
1
麦粒灸 在临床中的应用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徐丽华
-
2
• 中医是传统医学,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不可取代的 优势。针灸,是中医药的组成部分,起源 要早于中药方剂,无毒无副作用,是目前 理想的治疗和养生方法。灸法作为针灸疗 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行内人士 的重视,受到人们的追捧。
-
13
• 保健灸法传到日本以后非常盛行。
• 日本《云锦随笔》载:“德川幕府时代, 有人问当时最年长者万兵卫的长生之术, 他回答到,祖传每月月初八天连续灸足三 里,始终不渝,仅此而已,其本人174岁, 其妻173岁,其子153岁,其孙105岁。”
徐丽华,女,主任中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 大学针灸系,任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 针灸学会灸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 学会耳穴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针灸学会疼痛及 抑郁相关病症专业委员会常委。从事针灸临床工作 20余年,曾在广东省中医院、江西省中医院、南 京鼓楼医院、韩国首尔大学等地进修学习,师从广 东省针灸学会会长符文彬教授多年。擅长运用多种 针法、灸法治疗面瘫、小儿脑瘫、月经失调、肥胖 症、失眠及各类痛证、中风等。
-
15
1.温经散寒:《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
“脏寒生满病,其治以艾冉。”可见艾灸有
温经散寒的功能。吴亦鼎《神灸经纶》:
“夫灸取于火,必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
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
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
以治百病”,很好地概括了灸法治病的特性
及效果。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经脉、经络
-
19
5.益气升阳:治疗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 挺、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
-
20
6.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灵枢·刺节真邪》 记载:“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 弗能取之。”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 则行,气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畅通,营 卫调和,故淤血自散。所以临床上常用于治 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期、瘰疬、瘿瘤 等。
轻的治疗方法,它还有很多不足! 对于针灸的 原理的挖掘还不够充分,无法以科学直观的手 段再现针灸的原理。这不能不说是个比较大的 遗憾。而且针灸治疗疗程比较特殊,成阶段性 变化,往往会需要患者做长期持续的治疗。
-
8
所以大家也不要对针灸过于迷信,要根 据患者的自身条件和病情来决定治疗的时 间及手段。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
9
一、概述
-
10
• 自古医圣明贤都很重视灸法
• 《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 唐.孙思邈:“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 良医也。”
• 宋.窦材《扁鹊心书》云:…保命之法 ,灼 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
11
• 明.李梴《医学入门》:“医之治病用灸, 如做饭需薪。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凡寒热虚实皆可灸之。”
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
痛、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
-
16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治疗风寒外袭的表 证,如外感风寒的鼻塞流涕、头痛项强及脾 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等。
-
17
-
18
4.回阳固脱:《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 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灸 第一。”《伤寒杂病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云:“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 可见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 以扶助虚脱之阳气。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 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 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泻、痰饮等。
-
21
7.防病保健:“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
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
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
• 明.龚居中《痰火点雪》:“灸法去病之 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 无往不宜”
•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九
• 《医说》说:“若要安,丹田、三里常 不干”。
-
12
• 晋.葛洪、鲍姑《肘后备急方》:全书93类 病证,有30多类采用灸法。
• 到了清代,《神灸经纶》、《针灸逢源》、 《医宗金鉴》等论著中都记载了大量保健 灸法的内容。
疗方法就广义来说都是有限。而针灸虽然历史 悠久但系统科学的研究近几十年国内外才逐渐 兴起,才是刚刚起步,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还 不够科学全面,因此以往针灸主要用于各种痛 症的治疗及一些内科疾病的辅助治疗。
-
6
大家(包括有些中医)就产生了这样的看法,
针灸只能用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但据最近几十
年的研究发现针灸的治疗是非常广泛的,除了
• 近代日本更是掀起了“国民灸三里”运动, “小儿身柱灸”运动。
-
14
• (一)灸法的作用
• 疏通经络: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 作用。 “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 导之,灸以温暖之。”(《灵枢官针》)
• 扶正祛邪: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通过经穴配伍和不同手法或方法来完成。
• 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
3
题外话
对中医针灸认识的几个误区。
当今普通大众(包括许多医界同仁)对针 灸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正确认识,进而普 遍对针灸不够重视。其实大家之所以对针灸 不够重视其原因还是由于对针灸知识了解的 不够多、不够详尽造成的。
-
4
(一)针灸是辅助疗法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在临床上决定使用哪
种疗法或是决定哪种是主要疗法还是辅助疗法
是由患者的身患疾病的种类、病情、病史、身
体状况、医院现有条件以及病人需要等综合因
素来决定的,而不是由疗法本身来决定的,同
样的疾病,由于个体、病情及条件的不同,治
疗的方法就会大不相同。因此不单是针灸,其
他治疗手段也是一样,不能片面的认为哪种治
疗方法有效哪种治疗方法效果不好或是无效。
-
5
(二)针灸能治疗的疾病很有限 这种看法也是不正确的,无论是哪种治
骨关节疾病以外,针灸对各种现代医学中的血
管、神经类疾病、糖尿病、慢性胃肠疾病、肾
病、内分泌及部分皮肤疾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
果,对于肿瘤、五官疾病的治疗乃至于助产都
有一定的效果和作用。而且不高,是
公认的绿色治疗手段!
-
7
(三)针灸能包治百病 针灸也不是万能的,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年
-
1
麦粒灸 在临床中的应用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徐丽华
-
2
• 中医是传统医学,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不可取代的 优势。针灸,是中医药的组成部分,起源 要早于中药方剂,无毒无副作用,是目前 理想的治疗和养生方法。灸法作为针灸疗 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行内人士 的重视,受到人们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