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灸的灸量调控

合集下载

坚持艾灸这个穴位,可以解决90%的疾病!(麦粒灸)

坚持艾灸这个穴位,可以解决90%的疾病!(麦粒灸)

坚持艾灸这个穴位,可以解决90%的疾病!(麦粒灸)把艾绒放在掌心,搓成小麦粒大的灸柱;用棉签蘸着酒精、水或者凡士林涂在足三里穴位上;用火机把香点燃,然后把小艾柱点着,燃烧到有痛感了赶紧把它按压。

连做5次,做完一条腿再同样方法换另一条;如果用来治病,一天操作一次,一次也不过5分钟左右;如果是用来保健,一周操作两三次即可。

在中国古代,女人生完孩子坐月子时,能够每天吃上一只老母鸡,那绝对是最好的滋补,因为老母鸡富含了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

不过,在几千年对疾病的摸索与治疗的过程中,广大人民和医者发现,按揉足三里,跟吃老母鸡有相同的功效,而且还不上火。

因此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

足三里究竟因何魅力,赢得如此美誉呢?1、减肥足三里是胃经最主要的大补穴之一。

而且是个极其聪明的智能穴。

如果你吃得太多,胃肠不消化。

或吃得不够,胃肠营养来源不足。

每天上午7—9点,胃经经气最旺时,按揉两条腿的足三里各15分钟左右。

可以帮助胃肠蠕动,排出身体的毒素和过剩的营养。

促进胃的动力,让有用的营养更好的被吸收。

如此一来,营养被吸收转化成气血,滋养身体。

没用的废物,被代谢出体外,保证我们做个里外都“干净”的窈窕女人。

2、祛斑、祛痘、止脱发我们可以看图中胃经的走向。

足阳明胃经的路线途经头、脸部胸腹部、腿部。

可以说是从头到脚。

胃经是多气多血的经脉。

如果每晚9点,三焦经经气最旺时,按揉左右腿的足三里各20分钟。

能促进气血的循环,让胃经畅通无阻。

胃经是采纳气血和排毒的要道胃经畅通了,它所主管的头发也就有了光泽和弹性,有了气血的营养,也就不容易脱落和变白了。

面部气血畅通,色斑和痘痘能被循环的气血排除体外,无暇的女人多美啊。

3、补气血,不上火如果天天炖老母鸡吃,里面再加点补气血的当归和党参,任谁都会上火的,而且现在老母鸡还挺贵的呢。

可是若在每天中午9—11点,脾经经气最旺之时,按揉左右腿的足三里各20分钟。

能起到跟吃中药炖老母鸡一样的大补效果,还不上火,不花钱。

麦粒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麦粒灸技术

麦粒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麦粒灸技术

麦粒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麦粒灸技术麦粒灸是将艾绒搓成如麦粒样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皮肤上施灸防治疾病的一种技术。

其特点是所需艾绒很少,烟雾小,刺激量可大可小,灼热、灼痛感穿透性明显。

应用范围很广,尤其对风寒湿痹、寒痰喘咳、以及脏腑虚寒、元阳虚损引起的各种病症疗效较好。

一、灸材与基本操作方法(一)艾绒及其他施灸材料麦粒灸选用柔细如棉的艾绒,一般选用黄色精制艾绒,其艾火温和,艾绒纤维易于按压或搓捻成大小、松紧不同光滑的麦粒状艾炷。

麦粒灸操作还需要中药油膏或凡士林,其作用在帮助艾粒粘附于皮肤,也可刮取新鲜蒜汁作粘附材料,线香用于暗火点燃艾炷顶端,镊子用于适时移除烧剩残艾。

(二)麦粒艾炷制作麦粒灸所用艾炷是用子粒状的麦类作比喻,艾炷多成长圆形或卵圆形,也可将艾炷底部压平成半粒米样。

麦粒形艾炷可分大、中、小3种。

大麦粒形艾炷,炷如一颗完整麦粒。

取6mg艾绒,制作炷高约5mm,腹径3mm的艾炷;中等麦粒形艾炷,炷如大半个麦粒,取4mg艾绒,制作炷高4mm,腹径2.5mm的艾炷;小麦粒形艾炷,炷如半粒米,取2mg艾绒,制作炷高3mm,腹径2mm的艾炷。

根据艾炷的松紧分为“硬丸”、“中等硬丸”和“软丸”。

用右手拇、示指反复均匀地搓捻艾绒,纤维缠绕较紧,含绒量较多,燃烧时间较长,温度较高,被称为“硬丸”。

拽取少量艾绒,略加按压成形,由于纤维未经搓捻缠绕,因此所制作的艾炷比较松散,含绒量较少,燃烧时间短,温度稍低,被称为“软丸”。

松紧程度介于二者之间的是“中等硬丸”。

当病情危重,需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大刺激量,多用硬丸样艾炷,或用超常规壮数的软丸艾炷。

病情平缓,只需常规壮数,可用中等硬丸样艾炷,或用软丸样艾炷。

(三)选穴特点1.全身大多数穴位都可施以麦粒灸。

2.较多选用背腰、脘腹和下肢等肌肉较厚部位穴位。

3.选穴宜少而精,每次2~4穴为宜。

4.局部与远部选穴相结合5.定位要准确,以免修正定位造成更多、更大的灸痕。

6.分布颜面、血管部位的穴位不可采用化脓瘢痕灸。

麦粒灸在临床中的应用

麦粒灸在临床中的应用

• 晋.葛洪、鲍姑《肘后备急方》:全书93类 病证,有30多类采用灸法。 • 到了清代,《神灸经纶》、《针灸逢源》、 《医宗金鉴》等论著中都记载了大量保健 灸法的内容。 • 承淡安:“伟哉艾灸之力,诚非其他药石 所能及”“灸的效力比针效持久而强”
• 保健灸法传到日本以后非常盛行。 • 日本《云锦随笔》载:“德川幕府时代, 有人问当时最年长者万兵卫的长生之术, 他回答到,祖传每月月初八天连续灸足三 里,始终不渝,仅此而已,其本人174岁, 其妻173岁,其子153岁,其孙105岁。” • 近代日本更是掀起了“国民灸三里”运动, “小儿身柱灸”运动。
b.癜痕灸:又称化脓灸。用小艾炷,亦有用 中艾炷(如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 在穴位上施灸,使局部组织烫伤,产生无菌 性炎症的灸法。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免疫 力,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炎、 发育障碍等疾病及体质虚弱者的日常保健。
操作方法: 施灸前,患者要注意取舒适的体位(一 般四肢及胸腹部取仰卧位,背部取坐位或俯 卧位,因灸治要安放艾炷且治疗时间较长, 故患者的体位对取穴和施灸关系至为重要) ,先在施术部位上涂以少量万花油(也可用 凡士林或大蒜液),以增加粘附性和刺激作 用,然后放置艾炷(艾炷要求做到紧实)。
(三)针灸能包治百病 针灸也不是万能的,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年 轻的治疗方法,它还有很多不足! 对于针灸的 原理的挖掘还不够充分,无法以科学直观的手 段再现针灸的原理。这不能不说是个比较大的 遗憾。而且针灸治疗疗程比较特殊,成阶段性 变化,往往会需要患者做长期持续的治疗。
所以大家也不要对针灸过于迷信,要根 据患者的自身条件和病情来决定治疗的时间 及手段。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麦粒灸 在临床中的用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徐丽华

麦粒灸的灸量调控_王欣君

麦粒灸的灸量调控_王欣君

文章编号:1005-0957(2013)06-0426-04 ・“973计划”专栏・ 麦粒灸的灸量调控王欣君,王玲玲,张建斌(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29)【摘要】 总结了古今麦粒灸灸量调控的临床经验。

结果表明,临床可以通过大小、松紧艾粒的制作,以及施灸时对艾粒烧灼程度的掌控,造成艾火烧灼的强弱、缓急的不同刺激,从而达到适应防治急慢性病症、改善不同病理的需求。

【关键词】 灸法;麦粒灸;灸量【中图分类号】 R245.8 【文献标志码】 A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3.06.426Quantity Regulation in Grain Moxibustion WANG Xin-jun, WANG Ling-ling, ZHANG Jian-bin. The Second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regulating the moxa quantity during grain moxibustion i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wer and speed of moxa burning can be modulated by the size and tightness of moxa and burning condition during moxibustion, which can be appli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mands, such as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s, and improving various pathological situations.[Key words]Moxibustion; Grain moxibustion; Moxibustion quantity灸法是用艾火热力给人体腧穴以温热性刺激,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麦粒灸治疗胰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案

麦粒灸治疗胰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案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24,V o l .32N o .35 小结寒性凝滞,易使气血津液凝结㊁经脉阻滞不通㊂正因为有一身阳气的温煦推动,所以全身气血津液才会畅行不息,周而复始㊂一旦阴寒之邪侵犯,损伤阳气,则会出现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㊂此外,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㊂不管是外感寒邪,还是阴寒内盛,都会使血液凝涩而运行不畅,不通则痛㊂正如‘医林改错㊃积块“言: 血受寒则凝结成块㊂ 寒凝则血瘀,继而不通则痛㊂笔者认为,P D 多发生于青少年时期,且以寒凝血瘀证为主㊂由于当今社会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各种数码产品层出不穷,餐饮业的飞速发展,熬夜㊁过食生冷㊁穿衣单薄㊁生活压力过大等成为痛经的主要元凶㊂因此,在服用祛瘀温经汤治疗期间,还应嘱咐患者忌食生冷之物,注意保暖尤以少腹部为主,适当运动,学会调节情绪,缓解生活压力带来的焦虑及抑郁情绪㊂总之,从防止脾胃虚寒与外感寒邪积聚胞宫入手,运用温经通脉㊁化瘀止痛与调畅情志之法防治痛经,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㊂参考文献[1]F O X M C ,K L I P P I N GC ,N G U Y E N A M ,e t a l .A p h a s e 2b m u l t i c e n t e r ,r a n d o m i z e d ,d o u b l e -b l i n d ,p l a c e b o -c o n t r o l l e d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t oe v a l u a t et h ee f f i c a c y a n ds a f e t y o fv a g i n a l r i n g sc o n t a i n i n g n o m e g e s t r o la c e t a t e o r e t o n o ge s t r e la n d 17β-e s t r a d i o l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f w o m e n w i t h p r i m a r y d y s m e n o r r h e a [J ].C o n t r a c e p t i o n ,2019,99(2):125-130.[2]I T A N IR ,S O U B R AL ,K A R O U TS ,e t a l .P r i m a r y d y s m e n o r r h e a :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g y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u p d a t e s [J ].K o r e a nJ F a m M e d ,2022,43(2):101-108.[3]金莹,郭红燕,贺豪杰,等.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非手术识别方法探讨[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3):201-204.[4]P R O C T O R M ,F A R Q UHA RC .D i a g n o s i s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o f d ys m e n o r r h o e a [J ].B M J ,2006,332(7550):1134-1138.[5]李家琦.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3):47-49.[6]孟迎迎.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分布的现代文献研究及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分布的临床研究[D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7]杜雅斌,闫文双,赵翠萍,等.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现代文献研究[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0):76-79.[8]潘兆兰,童娟娟,郑兰,等.基于循证医学的中医治疗痛经文献研究[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8):1094-1096.[9]胡万福,李玲,华玉玲,等.‘伤寒卒病论“中细辛使用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18):9-10,13.[10]聂安政,赵雪睿,朱春胜,等.细辛用药沿革与合理用药思考[J ].中草药,2018,49(23):5719-5723.[11]周蓉蓉,张理云.细辛在经方中应用配伍规律探析[J ].河南中医,2021,41(2):196-200.[12]王巧琳,孙龙飞,赵明芬,等.清肺排毒汤在新冠肺炎气阴两虚证患者恢复期治疗中的应用[J ].中医学报,2021,36(5):910-914.[13]王月,陈立,郑玲,等.清肺排毒汤联合常规治疗对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中成药,2021,43(3):656-659.[14]邵建柱,郭杏林,宋斌,等.从 方阵 角度探讨 清肺排毒汤 组方思路[J ].吉林中医药,2021,41(3):301-303.[15]聂安政,茹庆国,付智慧.细辛水煎液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21,38(7):40-42.(收稿日期:2022-10-04)[编辑:周荣荣]җ基金项目:河南省2023年科技发展计划科技攻关项目(232102310455):高银丹,E -m a i l :772035708@q q.c o m 第一作者:张恒,E -m a i l :z j z yz h h @126.c o m 麦粒灸治疗胰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案җ张恒1高银丹2(1.河南省职工医院,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郑州450004)ʌ摘要ɔ 该文分享1则采用麦粒灸治疗胰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的病案,通过麦粒灸激活机体的防御机制,调节紊乱㊁低下的免疫功能,达到调气和血㊁扶正固本㊁调理阴阳的作用,从而缓解癌因性疲乏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㊂ʌ关键词ɔ 癌因性疲乏;虚劳;气虚血瘀;胰腺癌术后;麦粒灸中图分类号:R 249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323癌因性疲乏是由于癌症及相关治疗导致患者产生77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2月第32卷第3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F e b.2024,V o l.32N o.3的一系列主观感受㊂癌因性疲乏病因不明确,主要与癌症或癌症治疗㊁癌症并发症(如感染㊁营养不良㊁慢性疼痛㊁睡眠紊乱㊁免疫力低)及心理社会因素等相关,并常伴有功能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躯体疲乏㊁情感疲乏及认知疲乏等㊂研究预测,数十年后全球每年癌症新发病例数可增加至2400万例[1]㊂随着医学的进步,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逐步提高[2]㊂癌因性疲乏有发展迅速㊁持续时间长㊁病情程度重等特点[3-4]㊂降低患者癌因性疲乏水平,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5]㊂因此,临床对癌因性疲乏的早期干预治疗非常重要㊂目前西医对癌因性疲乏的治疗有加强体力活动㊁增加营养㊁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等,但效果一般㊂中医认为,癌因性疲乏属于 虚劳 范畴,并以‘素问㊃示从容论“ 肝虚㊁肾虚㊁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 等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论治[6]㊂治疗时中医内治㊁外治相结合,采用中药汤剂口服㊁穴位贴敷㊁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法,获得较好疗效[7]㊂麦粒灸在提高免疫力㊁缓解疲乏等症状方面有优势㊂现将应用麦粒灸治疗胰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案1则介绍如下㊂1验案举隅患者,女,48岁,2022年5月10日初诊㊂主诉:全身乏力困重1个月㊂患者3个月前因左上腹疼痛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就诊,全腹部C T检查示胰腺体尾部占位病变,确诊为胰腺恶性肿瘤,2022年2月22日于河南省肿瘤医院行胰腺癌脾脏及肝脏部分切除术㊂2022年4月11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常规使用化疗药物(具体药物不详)后,患者出现头晕,全身无力,消瘦,小腿沉困㊁酸胀无力,腹胀腹泻,严重时伴恶心呕吐等症状㊂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无药物过敏史㊂为求中医进一步治疗,至河南省职工医院中医科就诊㊂刻下症:患者精神萎靡,面色暗沉,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腹胀腹泻,自汗盗汗,纳少,眠差,健忘,舌质暗红㊁有瘀斑,苔白腻,脉细弱无力㊂实验室免疫组化检查:细胞角蛋白(C K8/18㊁C K19㊁C K7)阳性;k i-67蛋白抗体(30%+)㊂西医诊断:胰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㊂中医诊断:虚劳,气虚血瘀证㊂治法:激发正气,补气活血,调理脏腑㊂给予麦粒灸治疗[8]㊂施灸前物品准备:艾绒㊁一次性棉签㊁碘伏㊁镊子㊁凡士林㊁一次性纱布㊁打火机㊁线香㊁弯盘㊂麦粒灸艾炷制备:选用细腻柔软土黄色纯艾绒,用拇指㊁食指捻搓成麦粒大小的圆锥体小艾炷(平均质量约3m g,高约3mm,腹径约3mm)㊂治疗室环境明亮干净,温度适宜㊂患者准备:医者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嘱其适当饮水,饭后0.5h排空大小便㊂操作方法:嘱患者取俯卧位,双侧肺俞㊁心俞㊁肝俞㊁脾俞㊁肾俞㊁膈俞常规消毒,同时用治疗巾遮盖未操作部位,以防患者受凉,按照艾灸操作顺序[8],先在肺俞处涂少许凡士林,然后将艾炷放于肺俞,用提前备好的线香点燃艾炷尖部,待灸炷燃烧约2/3㊁患者感到灼痛难忍时,医者手持镊子,将未燃尽的艾炷迅速移去,并放置于弯盘,此为1壮,时间2~3s㊂按照上述操作方法,继续灸第2壮,每穴灸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状为佳,其余穴位操作同肺俞㊂俯卧位腧穴施灸结束,采用一次性纱布轻微擦拭施灸部位艾灰㊂嘱患者换为仰卧位,气海㊁关元㊁中脘㊁双侧天枢㊁双侧足三里常规消毒,其余操作方法同肺俞㊂艾灸过程中,医者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并嘱患者集中注意施灸处感受㊂每日艾灸1次,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㊂艾灸1个疗程后,患者自觉纳可,眠可,腹胀腹泻明显减轻;艾灸2个疗程后,患者自觉全身无力㊁自汗盗汗症状明显减轻;艾灸3个疗程后,患者自觉形如常人㊂嘱患者避风寒,调饮食,畅心情,适当锻炼,同时继续治疗㊂按语:癌因性疲乏是由各种抗癌治疗(手术㊁放疗㊁化疗等)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损伤机体正气,造成机体脏腑㊁气血㊁阴阳虚损所致㊂本病属于 虚劳 范畴,虚劳的基本病机为五脏受损,气血阴阳亏虚,心㊁肝㊁脾㊁肾虚损是其致病的重要因素㊂本案患者为中年女性,病后失于调理,脏气由虚致损,发为虚劳㊂正气虚弱,主要责之于五脏,故麦粒灸取五脏俞配合膈俞,以达益气固肺㊁补心健脾㊁滋肾柔肝㊁养血安神之效[9]㊂‘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载: 五脏俞奇穴,即肺俞㊁心俞㊁肝俞㊁脾俞㊁肾俞五俞穴㊂按肺㊁心㊁肝㊁脾㊁肾俞之次序,各灸五十壮,周而复始,病愈为度㊂ 膈俞为血会,艾灸膈俞可起到疏通气血㊁升清降浊的作用㊂‘针灸大成“载: 五脏结热,吐血不已,取五脏俞穴,并血会治之㊂ 本案所选穴位取自足太阳膀胱经㊁足阳明胃经及任脉,其中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背部属阳,麦粒灸五脏俞加膈俞可温补脏腑阳气;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87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2月第32卷第3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24,V o l .32N o .3血之经,中医认为 得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脾胃论“强调人体元气 非胃气不能滋之 ,故选用胃经募穴中脘及天枢㊁足三里以提升胃气,缓解患者腹胀腹泻症状;任脉为阴脉之海,选用气海㊁关元,可调补先天之气,平衡阴阳㊂诸穴配伍,治疗癌因性疲乏及其伴随症状疗效较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㊂2 讨论癌因性疲乏在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接受放化疗及生物治疗的患者更易出现乏力相关症状㊂癌因性疲乏主要与肿瘤本身㊁肿瘤相关治疗㊁并发症㊁社会心理因素等相关㊂中医认为,癌因性疲乏患者以正虚邪恋㊁治疗损伤㊁情志失调为主,治疗本病时以补益与攻邪的平衡和患者身心平衡为原则[10]㊂对于疲乏较重者以补益为主,不可采用攻伐之法;对于疲乏较轻者,可补益㊁攻伐相结合;对于情绪郁闷㊁身心不平衡者,首先以调神为主,并从专业角度采用专业方法进行疏导调理㊂中医治疗癌因性疲乏主要包括内外治疗两种,其中内治法主要采用中药汤剂㊂李斐然等[11]治疗肺癌时,以扶正祛邪㊁固护脾胃为指导,采用培土生金法自拟泰中济肺方(党参㊁白术㊁茯苓㊁陈皮㊁麦冬㊁百合)改善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㊂张莹莹等[12]采用六君子汤治疗宫颈癌化疗术后患者,明显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㊂外治法主要为中药注射㊁针灸推拿㊁导引功法㊁灸法等㊂张慧等[13]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患者的认知㊁情感㊁躯体和行为疲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㊂卢璐等[14]利用雷火灸火力猛㊁渗透力强,以及燃烧时药物成分可随热量经皮肤㊁经络渗透至深部组织细胞和体内循环的特点,改善气虚型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㊂研究显示,推拿可有效缓解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有较好的安全性,且该法不仅能缓解患者的主观疲劳,还能调节患者心理状态[15]㊂八段锦作为中医传统保健功法之一,对癌因性疲乏有缓解作用,还可改善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和睡眠质量[16]㊂麦粒灸能升高肿瘤患者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总数,双向调节血小板数量,改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17-18]㊂麦粒灸治疗肿瘤患者疲乏症状不仅可通过刺激皮肤,激发人体的修复功能,还可通过炎性反应激发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19]㊂目前灸法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通过调节T 细胞㊁B 细胞㊁巨噬细胞等发挥作用;在分子免疫学水平,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发挥作用;通过调节相关激素及神经递质,或调控蛋白表达发挥治疗作用[20]㊂灸法可有效缓解癌因性疲乏症状[21]㊂与其他灸法比较,麦粒灸在改善疲劳方面的疗效更为显著[22]㊂谢壁元[23]采用麦粒灸治疗肺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㊂张敏[24]采用麦粒灸治疗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在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的同时,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力㊂总之,麦粒灸具有操作简便㊁安全,时间短,灸量适宜,定位准确,热力渗透强,在相同时间内对穴位的刺激频率更高,更易激发经气,患者可自由变换体位等优势,更加适合肿瘤患者㊂本案以明显的临床效果证实麦粒灸缓解癌因性疲乏的疗效是肯定的㊂虽然麦粒灸治疗癌因性疲乏疗效确切,但是对于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继续探索,而且对于不同部位㊁不同组织的肿瘤,以及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乏,在取穴方面是否有差异,疗效是否存在差异等,还需临床试验进行探索㊂参考文献[1]A A C R .C a n c e r p r o g r e s sr e p o r t2017[E B /O L ].P h i l a d e l ph i a :A m e r i c a nA s s o c i a t i o nf o rC a n c e rR e s e a r c h ,2017(2018-07-26)[2022-11-01].h t t p ://w w w .c a n c e r p r o g r e s s r e p o r t .o r g .[2]张敏璐,吴春晓,龚杨明,等.上海人群肺癌生存率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2017,27(5):326-333.[3]田利,王芬,薛嵋,等.肿瘤科医护人员对癌因性疲乏管理认知的质性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6):2756-2758.[4]晁敏,梁丰,孙涛,等.不同强度抗阻训练对老年癌症生存者癌因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8):777-781.[5]丁金霞,王婷,王维利,等.化疗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命质量的研究[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5):462-465.[6]熊家青,李逵,吴泳蓉,等.癌因性疲乏中医辨证治疗概述[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2):986-989.[7]胡梦奕,叶循雯,周文伟.癌因性疲乏及其治疗相关研究进展[J ].新中医,2020,52(16):21-26.[8]王晓彤,王欣欣,董闯,等.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㊃麦粒灸[J ].康复学报,2022,32(2):100-105.97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2月第32卷第3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F e b.2024,V o l.32N o.3[9]李冠豪,何思途,黄学贵,等.精灸五脏俞治疗气虚阳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研究,2021,34(5): 642-645.[10]胡磊颢,林丽珠.以 平衡之道 论治癌因性疲乏[J].中医杂志,2020,61(8):724-726.[11]李斐然,张伟.从培土生金法论治肺癌癌因性疲乏[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52-55.[12]张莹莹,靳莉莉,崔婷.六君子汤对宫颈癌辅助放化疗患者免疫功能㊁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7):1721-1723.[13]张慧,黄华,范万里.参麦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与顺铂对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 25(10):1172-1174.[14]卢璐,李薇晗,郭小川,等.雷火灸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气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J].针刺研究,2018,43(2): 110-113.[15]WA N G K,Q IS,L A IH Z,e t a l.C l i n i c a lm a s s a g e t h e r a p yf o r p a t i e n t sw i t h c a n c e r-r e l a t e d f a t ig u e p r o t o c o l o f 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M e d i c i n e(B a l t i m o r e),2018,97(49):e13440.[16]L U Y,Q U H Q,C H E N F Y,e ta l.E f f e c to fB a d u a n j i n Q i g o n g e x e r c i s eo nc a n c e r-r e l a t e df a t i g u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u n d e r g o i n g c h e m o t h e r a p y:a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d t r i a l[J].O n c o lRe sT r e a t,2019,42(9):431-439.[17]王丽丽,王韶华,宋庆江,等.麦粒灸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18): 73-75.[18]陈静,邹艳.麦粒灸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3):463-464. [19]吴雨,王玉娟,李明,等.灸法治疗肿瘤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20,45(1):83-87.[20]付铃,徐天舒.灸法对肿瘤相关免疫机制影响的研究述评[J].中医学报,2014,29(3):319-322.[21]余婷,刘杰,杨兵,等.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12): 4175-4184.[22]王玉娟,刘莹露,徐天舒.不同灸法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比较[J].中医学报,2018,33(6):946-949.[23]谢壁元.麦粒灸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相关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24]张敏.麦粒灸对乳腺癌化疗所致癌因性疲乏及血液学改变干预作用的临床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收稿日期:2022-11-07)[编辑:郝利珍]җ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211310);广东省中医药局 十三五 中医重点㊁特色专科建设项目:正骨专科(粤中医函 2019 472号)通信作者:张立志,E-m a i l:602217474@q q.c o m第一作者:李振杰,E-m a i l:742677071@q q.c o m(扫一扫查看文中图片)浮针治疗合并多种脊髓畸形的特殊型脊柱侧凸验案җ谭超贤,李盛琳,李伟赣,张立志(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广东广州510140)ʌ摘要ɔ脊柱侧凸是一种三维脊柱的畸形改变,可引起胸廓畸形㊁骨盆畸形及周围肌肉韧带的异常,临床表现以疼痛㊁神经症状㊁体态异常为主㊂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占大部分,但有少数青少年脊柱侧凸是由先天发育异常或脊髓畸形引起的,该类脊柱侧凸属于难治性疾病,往往需要外科手术干预,鲜有保守治疗特殊型脊柱侧凸的报道㊂该文介绍应用浮针治疗特殊型脊柱侧凸验案1则,通过浮针扫散和再灌注,松解患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减轻患者疼痛和缓解神经卡压的效果㊂ʌ关键词ɔ脊髓畸形;脊柱侧凸;痹证;浮针;背部皮肤病变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D O I:10.19621/j.c n k i.11-3555/r.2024.0324脊柱侧凸是一种三维脊柱的畸形改变,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正中线,向侧方形成一个或多个节段弯曲,多伴有脊柱椎体的旋转和矢状面的前后凸变化,同时也可能引起肋骨畸形发育㊁骨盆侧倾旋转及周围肌肉韧带的异常[1]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 d o l e s c e n t i d i o p a t h i c s c o l i o s i s,A I S)约占脊柱侧凸的85%,A I S是指在青少年发育阶段出现非先天疾病所致的原因不明的脊柱侧凸,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A I S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早期筛查在预防和保守治疗A I S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3]㊂在A I S筛查中发现,有08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2月第32卷第3期。

麦粒灸的临床特点及适宜病症

麦粒灸的临床特点及适宜病症
灼痛的强弱完全可以通过移除艾火的速度来控制。操作轻度麦粒灸可手持镊子静候在燃烧的艾粒旁,当艾粒烧剩 2/5 1/5、患者呼“烫”时,即刻用镊子拣除剩余艾火,再继续施灸下l壮。对于已经有麦粒灸治疗经验,尤其穴位上已 有疤痕的患者,可以让艾粒烧得更透,待出现明显灼痛再拣除艾火,甚至可以让艾粒着肤烧完。临床上麦粒灸的烧灼程 度应该循序渐进,随着患者提高耐受性而逐渐增加强度,患者首次接受麦粒灸,尤其操作最初数壮时,当病人~呼 “烫”,就应尽可能快速利落地夹除残炷艾火,不要让患者忍受艾火的灼痛,使患者很快适应麦粒灸的特殊刺激形式。 以后的操作就需要静观患者一动一颦,当患者已经耐受则可适当减慢移走艾火的肘间,使患人进一步出现“如针刺状” 的穿透感。因此适时地掌握移走艾火的速度和节奏,是施行麦粒灸的关键手法之一。移走速度过快,患者的灸感不明显, 疗效就会受到影响:反之,移走艾火的速度过慢,又可能使皮肤烫伤,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因此,移走艾火速度或 节奏的掌握,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对于针灸医生却需要悉心专注地“以意为之”,其意义与毫针施行手法讲究“治神” 要求,将“得气”调整到适宜状态有异曲同工的意义。 1.2麦粒灸的持续炎症效应
麦粒灸除了在施灸时短暂的灼痛,还表现为施灸结束后局部产生持续的炎症甚至化脓。轻度麦粒灸仅有极其短暂 的灼痛,伴有灼痛穿透深部以及畅快感觉,这些感觉一般在施灸数小时后都会消失。但如果增强施灸强度、增加旌灸壮 数,施灸局部的组织就会变性坏死,宏观上可以见到组织变暗。麦粒灸的无菌性炎症会持续数天,随着频频施灸甚至持 续数周、数月。促使麦粒灸发炎化脓的主要措施,首先要将艾粒搓得紧实,施灸时可逐渐增加艾粒的人小。适当增加施 灸壮数,每壮都要烧尽为止。与一般烫伤不同,麦粒灸灸后7~15 d才开始化脓,形成灸疮,化脓由焦痂的边缘开始向中 央扩展。黑痂在停止施灸15~25 d后才会脱落。脓水多者可每隔1~2 d更换消毒敷料。发炎化脓程度不足。可采用多 次施灸、外贴灸疮膏、注意灸后调养等措施来促进化脓、增加脓量以提高疗效。

麦粒灸的灸量调控

麦粒灸的灸量调控

麦粒灸的灸量调控
王欣君;王玲玲;张建斌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2013(032)006
【摘要】总结了古今麦粒灸灸量调控的临床经验.结果表明,临床可以通过大小、松紧艾粒的制作,以及施灸时对艾粒烧灼程度的掌控,造成艾火烧灼的强弱、缓急的不同刺激,从而达到适应防治急慢性病症、改善不同病理的需求.
【总页数】4页(P426-429)
【作者】王欣君;王玲玲;张建斌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8
【相关文献】
1.麦粒灸调控IL-17对实验性RA大鼠血清TNF-a、IL-1b含量影响的研究 [J], 高梓珊;甘君学;郭江燕;傅淑平
2.基于数据挖掘热敏灸治疗颈椎病灸感、灸位、灸量与灸效关系文献研究 [J], 谢秀俊;朱希法;陈日新
3.小议临床施灸之灸量、灸感、灸效及其相互关系 [J], 白玉宏;白玉盛
4.不同灸量麦粒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JAK1、STAT3的影响 [J], 粟胜勇;
李妮娜;覃忠亮;赵骏;陈霞;邱菊;黄云龙
5.温和灸不同灸量对治疗血脂异常最佳灸量研究 [J], 丁凤;王婧吉;储浩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米粒灸治疗经验

米粒灸治疗经验

米粒灸治疗经验
米粒灸是一种艾灸疗法,通过将艾绒捏成米粒大小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以下是关于米粒灸治疗经验的分享:
1. 选穴:根据症状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施灸。

例如,足三里穴是一个常用的保健穴位,灸之可以调和脾胃、补中益气;而关元穴则是保健要穴,灸之可暖身、散寒。

2. 准备工具:米粒灸需要准备的工具包括艾绒、打火机、纸巾等。

其中,艾绒的品质很重要,建议选用质地柔软、纯净的艾绒。

3. 操作步骤:
将所选穴位处的皮肤清洁干净,保持干燥。

取适量艾绒,捏成米粒大小,然后放置在穴位上。

用打火机点燃艾绒,火焰不要太大,以免烫伤皮肤。

当艾绒燃烧至接近皮肤时,用纸巾轻轻拍打穴位周围的皮肤,使热量逐渐扩散。

待艾绒完全燃烧完毕后,用纸巾清理干净穴位处的灰烬。

4. 注意事项:
米粒灸虽然较为温和,但仍需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初次尝试时,建议选择较小的艾绒,逐渐适应后再增加灸量。

施灸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尘过多导致呼吸道不适。

对于皮肤敏感或患有皮肤病的人,建议谨慎使用米粒灸,或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5. 治疗效果:米粒灸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防病保健等作用。

根据不同的症状和穴位选择,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感冒、咳嗽、胃痛、痛经等。

同时,米粒灸还可以用于日常保健,如提高免疫力、缓解疲劳等。

总之,米粒灸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米粒灸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师或针灸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5-0957(2013)06-0426-04 ·“973计划”专栏·麦粒灸的灸量调控王欣君,王玲玲,张建斌(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29)【摘要】总结了古今麦粒灸灸量调控的临床经验。

结果表明,临床可以通过大小、松紧艾粒的制作,以及施灸时对艾粒烧灼程度的掌控,造成艾火烧灼的强弱、缓急的不同刺激,从而达到适应防治急慢性病症、改善不同病理的需求。

【关键词】灸法;麦粒灸;灸量【中图分类号】 R245.8 【文献标志码】 A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3.06.426Quantity Regulation in Grain Moxibustion WANG Xin-jun, WANG Ling-ling, ZHANG Jian-bin. The Second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regulating the moxa quantity during grain moxibustion i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wer and speed of moxa burning can be modulated by the size and tightness of moxa and burning condition during moxibustion, which can be appli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mands, such as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s, and improving various pathological situations.[Key words]Moxibustion; Grain moxibustion; Moxibustion quantity灸法是用艾火热力给人体腧穴以温热性刺激,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麦粒灸属于灸法中艾炷直接灸最经典的方法,数千年来麦粒灸有效地用于防治各种急慢性病症,然而有关麦粒灸艾粒的制作,包括它的大小形状、松紧程度,至今在行业内部并没有统一标准,古今文献也缺少明确记载。

不同的灸法无非给施灸局部皮肤造成温、热、灼、痛等不同感觉,麦粒灸的刺激特点在于艾粒即将燃尽时出现的刹那间灼痛,以及灼伤肌肤产生的持续性炎症。

麦粒灸既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大的刺激量,快速改变机体某种病理变化,以达到治疗急性病症的效果;麦粒灸又可能以较小的刺激量,通过长期施灸,谋求积累性效应,以发挥保健防病、治疗慢性病优势。

麦粒灸治疗急慢性病症所制作的艾粒、所采用的施灸技术各有不同,其艾粒有大有小、艾绒搓捻有紧有松;移除残艾速度有快有慢;施灸壮数有多有少,由此造成适宜的刺激,以适应机体不同病理状态改善的需要,成就了麦粒灸广泛适应证的临床优势。

1 麦粒灸是个大家族1.1 麦粒灸艾粒大小是相对的麦粒灸是用麦粒大小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烧灼,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古人虽然常用麦粒来描述艾粒大小,但并没有对艾粒大小和松紧作明确的规定,因而麦粒灸艾粒大小和松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成书于两晋、南北朝期间的《小品方》,曾对“灸不三分,是谓徒寃”有过不同见解,认为感受寒邪不甚的南方人,治疗时艾粒可缩减到二分以下,甚至一分半。

唐宋时代针灸著作,如《千金要方》、《扁鹊心书》都强调艾粒的大小要根据患者年龄和体形,“以意商量”。

大者或如莲子(《扁鹊心书》)、苍耳子(《扁鹊心书》),小者如雀屎大(《千金要方》)、麦粒子大(《扁鹊心书》)。

撰于唐代的《黄帝明堂灸经》一书,所用直接灸的艾炷,除少数明确为“半枣核大”、“炷如雀屎大”,多数标明炷如“小麦”大,全书计有43处。

可见,古代着肤直接灸的艾粒大小并没有一个定数,人们根据临床习惯,借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比喻,如竹筯头、钗头、黄豆、绿豆、椒粒、雀屎、鼠粪、粞(碎米)等,由于中华民族有上万年的农耕文明,人们尤其常用麦粒形状来比喻施灸艾粒。

从施灸技术而言,这些大小不一的艾粒都是直接置于皮肤,点燃后采取烧灼皮肤,因此它们都属于着肤直接灸灼的范围。

1.2 艾条熏法也可产生麦粒着肤灸感觉“灸灼”是灸法关键技术之一,古代“灸法”原本指用艾火直接烧灼,古代所总结的灸法量效经验和规律,主要来自麦粒着肤灸的操作实践。

现代临床广泛运用的“艾条悬灸”,严格地讲,应该归属古代的“熏法”,而非“灸法”,黄龙祥教授在其专著《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也将艾条灸置于“火熏法”的范围[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52290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GJ02)作者简介:王欣君(1977 - ),男,副教授,博士通信作者:王玲玲(1949 - ),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由于艾条熏法也以艾火的温度作为刺激源,只要理解灸灼的本质特性,艾条悬灸同样可以制造出与麦粒灸相似的瞬间灼烫感,甚至也可以使施灸处形成“灸疮”。

由于熏法与灸法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在熏法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技术,如加粗艾条,或将艾火短暂地靠近皮肤,同样会产生与直接灸相似的刹那间灼痛感觉。

近十多年在临床广泛使用的雷火灸法,在艾绒中混合药物,配制成较粗的艾条,将艾条灸的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多种技术与穴位局部按压、按揉等手法相结合,不但具有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灸疗面广的特点,还使患者产生了似针非针的感觉,可以取得比普通艾条灸明显的临床疗效[2-3]。

临床所见,艾条灸只要加粗艾条,及时掸除艾灰,增加艾火靠近皮肤的时间,延长艾条施灸时间,同样能促使施灸局部出现持续炎症状态。

总之,人们在临床巧妙地采用一定的技术,利用艾绒易于燃烧、易于搓捻成形、温度可控等优点,形成了多种多样艾粒或艾条灸法,共同组成了灸法大家族,不同的灸法只是采用不同的技术,在适宜的部位制造了温、热、灼、痛、炎症等不同程度的刺激,以适应临床的不同需求,所有灸法的核心技术都在于短暂灼痛和持续炎症,这正是前人所总结的“灸贵在灼”和“疮发患瘥”的经验。

2 灸量构成的要素及调控技术2.1 灸量概念及构成要素古人曾借助烹饪的“生”、“熟”来形象地描述麦粒灸不同的烧灼程度。

未经烧煮或烧煮未熟透的食物谓“生”,食物烧煮时间较久,到了能够吃的程度谓之“熟”。

作为灸法用语,麦粒灸的“生”法,指火力较温和、壮数较少;麦粒灸的“熟”法,指烧灼火力旺盛、烧灼程度深重、施灸壮数较多。

进一步细分,“熟”又有大熟和小熟之分,表明烧灼程度的“生熟”、壮数的“多少”依然是个相对的概念。

孙思邈曾在《千金要方》总结麦粒灸的生熟之法:“灸之生熟,亦宜撙而节之,法当随病迁变,大法外气务生,内气务熟,其余随宜耳。

”指出病位浅表、病情较轻者宜用生灸之法,病位较深、病情较重者宜用熟灸之法。

灸量则是讲究量化分析的现代人在研究灸法效应时,借用了现代药物学中药量这一名词而提出的概念,有学者提出灸量应基于疗效[4-5]。

艾灸,无论艾炷直接灸,还是艾条悬灸,给机体的刺激,主要是温热性刺激,包括灼热、灼痛。

麦粒灸的灸量,主要由烧灼强度与壮数两个要素构成。

“壮数”作为灸量重要构成因素,古今文献的记载比较清楚。

至于艾粒烧灼程度,又受到艾粒大小、松紧,以及是否采用助燃法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艾粒大小,尚可通过文献加以理解,因为古代文献大多采用生活中的事物来说明。

至于艾粒的松紧程度,仅见近代承淡安先生在《灸科学》中有比较清楚的说明。

2.2 艾粒制作见大小由于麦粒本身就有大小之分,操作者对麦粒形艾粒大小的掌握,在临床也往往各有所异。

现代临床艾粒大、中、小的区分逐渐规范和标准,大麦粒形艾炷,炷如一颗完整麦粒,取6 mg艾绒,制作炷高约5 mm,腹径3 mm的艾炷;中等麦粒形艾炷,炷如大半个麦粒,取4 mg艾绒,制作炷高4 mm,腹径2.5 mm的艾炷;小麦粒形艾炷,炷如半粒米,取2 mg艾绒,制作炷高3 mm,腹径2 mm的艾炷。

当治疗需要较弱灼痛,可以采用半粒米样的小艾粒,当治疗需要较大刺激强度,可以制作大麦粒形艾粒或中等麦粒形艾粒。

若治疗需要较强刺激,但患者又比较敏感,可将艾粒由小而渐次增大,使患者逐渐适应艾火灼痛,同时通过押手在施灸穴位四周按压,减轻灼痛。

临床运用麦粒灸所制作的艾粒,其大小应该因人而宜、因病而变、因穴而异。

古人所以强调艾粒大小“以意商量”,是因为机体对艾火刺激有敏感与迟钝的不同,病情有简单与复杂的区别,施灸皮肉也有丰厚与浅薄的差异,“以意商量”的最终目的在于使患者得到适宜的灼痛灸感,进而获得病理良性改善、临床症状消除的满意结局。

2.3 吹火助燃别缓急以口吹气使艾火在氧气助燃条件下能够燃烧得更旺,以便在极短时间内很快达到足够的刺激强度,这一方法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说明。

指出正气虚用艾灸补法时,不用吹其火,让艾火慢慢燃烧以待自灭。

用艾火泻邪之时,可以迅速吹旺艾火,吹火的同时还可用手护拥施灸穴位四周,使艾火温度更加集中而强烈。

这一方法在后世文献中较少见到,但《内经》所表达的意图比较清楚:缓火与急火各有不同的临床之效,施灸技巧可以使艾火有缓急强弱之分。

这一原则和技巧对后世灸法的应用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明麦粒灸急火适用于正邪抗争的急性病症,麦粒灸缓火适用于病程迁延的慢性病症。

2.4 艾绒搓捻辨松紧中国针灸在海外传播过程中,明清以后,日本对中国灸法富有临床创新内容。

在施灸形式方面,改进了“着肤灸”化脓有瘢痕的问题,妥善地掌握“着肤灸”的“生熟”程度,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透热灸”法,不仅成为临床上的医疗手段,还在遍及日本的“灸疗馆”,在保健防病方面广泛运用[6-7]。

现代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将艾炷灸刺激分为强刺激、中刺激和弱刺激三等,强、中、弱刺激除了包含艾炷大小和多少因素外,制作艾粒的艾绒还含有松紧不同意义,搓捻紧实的是硬丸,为强刺激,搓捻成中等硬丸的属中刺激,艾粒松软而不坚实者为弱刺激[8]。

将艾粒搓捻的程度用硬丸和软丸作标准来区别,在临床十分实用。

反复搓捻的艾粒纤维缠绕较紧,含绒量多,燃烧时间长;直接拽取小撮艾绒按压成粒,并不搓捻,这种软丸含绒量少、燃烧时间短。

病势危重、症状明显、体质较强患者,可用硬丸样艾粒,以求顿挫病势。

对初次接受麦粒灸患者,刺激也可从弱到强,使患者逐渐适应艾火灼痛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