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验收规范

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验收规范
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验收规范

ICS 33.160.99

M 7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扩声系统验收条件 (2)

5 扩声系统验收组织与职责 (3)

6 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的检测 (3)

7 扩声系统施工验收 (4)

8 扩声系统技术验收 (8)

9 资料审查 (10)

10 扩声系统验收结论与整改 (11)

前言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规范由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参加起草单位: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声学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设施建设和标准办公室、北京华体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广广播电视工程安装公司、北京天创奥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大华堂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郑典勇、徐文学、崔广中、刘芳、隋春立、周建辉、王峥、陈建华、陈怀民、骆学聪、王季卿、沈勇、林杰、张飞碧、马军、王世全、孟子厚、陆宏瑶、李国琪、朱峰、齐琪、徐文海、虎良勇、邹玉环、雷宁秋、任红雷、王连生、沈启清、张焱。

GB/T ××××—××××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验收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扩声系统工程质量验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厅堂、体育场馆相对固定安装的扩声系统工程质量验收,其他装有固定安装扩声系统的场所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4959-××××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T ××××-××××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听音评价方法

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JGJ/T 131-2000 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厅堂 auditorium

以观演和会议为主要使用功能的建筑,包括剧场、音乐厅、歌剧院、多用途厅堂、会议厅等。3.2

体育场馆 gymnasium and stadium

主要供体育竞赛和其他活动使用的室内外场所。

3.3

扩声系统 sound reinforcement system

由扩声设备和声场组成。主要包括:声源和它周围的环境,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传声器,放大电信号并对信号加工处理的设备、传输线,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扬声器和听众区的声学环境。3.4

最大声压级 maximum sound pressure level

扩声系统完成调试后,在听众区内各测量点产生的稳态最大声压级的平均值。最大声压级可以用规定峰值因数测试信号的有效值声压级、峰值声压级或准峰值声压级表示。

3.5

最高可用增益状态maximum available gain

扩声系统在声反馈自激临界状态时的增益减去6dB时的增益。

3.6

传输频率特性transmission frequency response

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听众区内各测量点稳态声压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系统传声器处声压或扩声设备输入端电压的幅频响应。

3.7

传声增益 transmission gain

扩声系统在最高可用增益状态时,听众区内各测量点稳态声压级平均值与扩声系统传声器处稳态声压级的差值。

注:单位为分贝(dB)。

3.8

GB/T ××××—××××

声场不均匀度sound distribution

听众区内各测量点的稳态声压级的最大差值。

注:单位为分贝(dB)。

3.9

系统总噪声级system total noise level

扩声系统达最高可用增益,听众区内各测量点由扩声系统所产生的各频带的噪声声压级(扣除环境噪声影响)平均值,以NR曲线评价。

3.10

总噪声级total noise level

扩声系统达最高可用增益,无有用声信号输入时,听众区内各测量点噪声声压级的平均值。以NR 曲线评价。

3.11

语言传输指数speech transmission index(STI)

一个物理量,且表示与可懂度有关的语言传输质量。

由调制转移函数(MTF)导出的评价语言可懂度的客观参量。从MTF到STI的最主要概念是,将调制指数的作用以表观信噪比来解释,采用加权平均求出平均表观信噪比,经归一化后导出语言传输指数。

3.12

房间声学语言传输指数room acoustics speech transmission index(RASTI)

语言传输指数法(STI法)在某些条件下的一种简化形式,用来测定不使用扩声系统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直接通话时与可懂度有关的语言传输质量。RASTI计入了噪声干扰和时域失真(回声、混响)的影响。

3.13

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speech transmission index for public address systems(STIPA)语言传输指数法(STI法)在某些条件下的一种简化形式,适用于评价包括扩声系统的房间声学的语言传输质量。它受包括扩声系统的房间声学失真的影响。

3.14

听音评价listening evaluation

听音试验 listening test

通过听觉判断扩声系统的音质状况。

4 扩声系统验收条件

4.1 竣工要求

4.1.1 扩声系统按设计任务书(或工程合同书)的规定内容全部建成,经试运行达到设计使用要求,并为建设单位认可,视为竣工。少数非主要项目未按规定全部建成,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协商,对遗留问题有明确处理方案,经试运行基本达到设计使用要求,并为建设单位认可后,也可以视为竣工。

4.1.2 由施工单位统一出具工程竣工报告。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对照设计文件安装的主要设备以及完成的工程质量自我评估。

4.2 试运行

4.2.1 扩声系统宜试运行一个月,并按表1的要求做好试运行记录。

GB/T ××××—××××

4.2.2 试运行的范围应包括工程合同规定的内容。

4.2.3 试运行报告的内容包括:试运行起止日期,试运行过程是否正常;故障产生的日期、次数,原因和排除状况;系统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综合评述等。

影剧院扩声系统设计方案-系统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3.系统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3.1扩声系统设计指标 本设计方案是集流行剧院扩声系统的标准和要求为一体来设计的。我们综合吸取了当前国内各种剧院音响系统的特点而设计制作,都具备了很好的先进性、实用性、高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我们经过缜密思维、精心设计,制作出了此套科学、严谨、完美的系统方案。其中,方案中扩声系统的主要设备以Soundbullet(声必力)专业音响设备为主,其它相关配套设备均选用了稳定可靠的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工程完工后,本影剧院将达到国内外一流专业标准! 根据剧院的声学环境、节目类型及音源动态要求和使用功能,以语言为主的扩声系统设计指标如下,达到并部分超过“语言兼音乐扩声一级”标准。具体设计指标整理如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数字技术在音频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声信号的记录与重放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音质的好坏不仅与设备有关,还与声学环境和人耳的听觉特性有关,在同样设备的条件下后者显得更为重要。 所以,在扩声系统设计中: ?以听众厅实际建声条件为基础 ?紧密围绕“音质、方向感、响度与传声增益、稳定性”四项要素相对应的技术要求

进行优化设计 在设计本系统的过程中要达到以下设计目标: 1、整个观众席有均匀的声压级,减少“声阴影区”。 2、有稳定音响系统频率响应。 3、尽量提高清晰度和可懂度。 4、音响效果得到真实的再现。 5、视听一致性(声像一致性)。 6、控制声反馈增加声场传声增益。 3.2设计依据 依据现有的国家标准、规范、并参照国际上通用的规范进行。基本技术依据的概念,在此为参照和等同。(包括特性参数要求标准、特性参数测量方法,规范标准、电气设计规范,安全要求等) ?业主对该场地的使用功能 ?甲方提供的装修图纸 (1)、《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1-2006 (2)、《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4959-95 (3)、《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 GB/T14197-93 (4)、《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先配接值》 GB/T14947-94 (5)、《声系统设备一般术语解释和计算方法》 GB12060-89 (6)、《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 GB/T14476-93 (7)、《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GBJ76-84 (8)、《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 15485 (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8-96 (1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2000 (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92 (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9-96

酒吧音频系统配置设计方案

酒吧音频系统配置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况: 现代酒吧都极为注重震撼的音响效果,优质的音响器材作为酒吧的硬件设施中的组成部分,是整个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环节,秉着前卫、专业、高档、优质的选材和设计思路,我公司设计人员对此进行了精心设计,以供业主评审。 二、设计内容: 业主的酒吧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酒吧的右侧为慢摇吧区域,左侧为静吧和VIP区域。对此,我们分别做了相应的分析和设计。 三、音响系统设计依据: 1)GYJ25-86《厅堂扩声系统特性指标》 2)GB4959-9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3)GB/T14197-93《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 4)GB/T14947-94《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 5)GB12060-89《声系统设备一般术语解释和计算方法》 6)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四、音响系统设计说明: 1.所选方案高于舞厅音乐扩声系统的二级标准: 1)最大声压级(空场稳态准峰值声压级,dB):128~4000Hz,平均声压级≥102 dB 2)传输频率特性:以125~40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在此频带内允许+/-4dB 3)传声增益:125~4000Hz的平均值≥-8dB 4)声场不均匀度:1000Hz和4000Hz≤8dB 以上为方案设计确保指标,实际设计留有余量,均高于上述技术指标, 即按扩声系统一级标准设计: 1)大声压级(空场稳态准峰值声压级,dB):128~4000Hz,平均声压级≥105dB 2)传输频率特性:以125~40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在此频带内允许+/-4dB 3)传声增益:125~4000Hz的平均值≥-8dB 4)声场不均匀度:1000Hz和4000Hz≤8dB 2.左侧慢摇吧区域的音响系统设计: 为了达到设计要求的指标,整个扩声系统分为3个部分,即主扩声部分、辅

平方会议室扩声系统方案方案

多功能会议室扩声系统设计方案

第一章.总体概念 我们此次的设计是根据现代会议室及多功能厅所提出来有关系统的声光像系统具体应用需求,结合我们以往同类项目的工作经验,依据现有的国家标准、规范,并参照国际上通用规范进行的。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按以下的思路进行设计: 突出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系统特点 数字化的高集成度可控制能力 多功能的应用性 极易伸张的扩展性 完善的售后服务保证体系 根据一般会议室及多功能厅的功能要求及甲方的具体要求,我们制

定如下设计方案。 第二章.会议室扩声系统 一、多功能会议室音响系统 1.设计依据 我们此次的设计是根据现代先进的多功能厅的音响系统具体应用需求,结合我们以往同类项目的工作经验,依据现有的国家标准、规范,并参照国际上通用规范进行的。 1.1设计思路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系统今后的使用方式及使用功能后,重点侧重于语言清晰度、传声增益,以及多种功能应用的灵活转换和方便的操作性等方面。此外,还要充分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可靠性及扩展性。该多功能厅系统可满足如下使用功能: ●会议; ●报告会、学术交流; ●教学、培训;。 1.2 参照以下文件资料: ●以甲方提供的《技术要求》和《场地图纸》为依据; ●《多功能厅建筑设计规范》GB57-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4959-1995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 ●《EASE计算机声场模拟软件》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14197-93;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GB/T14476-93;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 ●《建筑厅堂音质设计》SJ2112-8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GB50258-96 ●《电气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69-92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安全防范工作程序与要求》GAT75-94 1.3 声学特性指标 我们在设计系统所达到的声学指标时,根据多功能厅使用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家扩声标准——GYJ25-86《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的扩声系统语言兼音乐扩声一级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声学指标: ●最大声压级:100~6300Hz内平均值不小于95dB; ●传输频率特性:以100~63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在此范围 内允许+/- 4dB,50Hz-10000Hz允许+4~-8dB; ●传声增益:125Hz~6300Hz大于或等于-8dB; ●声场不均匀度:100HZ;小于或等于10DB;1000、6300HZ;小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1 总则 1.0.1 为规范厅堂(剧场和多用途礼堂等)扩声系统设计,保证厅堂的观众厅及舞台(主席台)等有关场所听音良好、使用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厅堂相对固定安装的扩声系统设计,不包括电影还音系统(即B环)。 1.0.3 本规范制定了各类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观众厅的扩声系统特性指标。 1.0.4 扩声系统设计必须与土建各工种设计同步进行,并出具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1.0.5 设计单位应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并应完成扩声系统的调试,听音指标达到本规范的要求。 1.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O.1 扩声系统 sound reinforcement system,public address system 扩声系统包括设备和声场。主要过程为: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处理、传输,再转换为声信号还原于所服务的声场环境;主要设备包括:传声器、音源设备、调音台、信号处理器、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系统。 2.0.2 扩声控制室 sound control room 操作控制扩声系统设备的技术用房,简称声控室。 2.0.3 功放机房 power amplifier room 放置扩声系统功率放大器的技术用房。 2.0.4 最大声压级 maximum sound pressure level 扩声系统完成调试后,在厅堂内务测量点可能的最大峰值声压级的平均值 。以峰值因数(1.8~2.2)限制的额定通带粉红噪声为信号源,其最大峰值 声压级为RMS声压级的长期平均值加上峰值因数的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

小剧场音响工程设计方案2016年-LAX

小剧场音响工程 LAX设计方案 一、音响扩声系统 1、系统概述 本小剧场是举行各种会议、学术报告及各种文艺表演的重要场所。其音响系统必须满足各种类型的会议、表演演出及影院放映等扩声需要。设计该系统需要注意语言扩声时的声音清晰度问题和文艺演出时的音质的柔和度、丰满度和平顺度等问题。由于环境噪声较小,声压级的大小不是主要问题,但声压的均匀度和声像的一致性问题显得比较重要。 本扩声系统主要针对该小剧场进行设计,根据甲方要求及实际使用需要,结合建筑风格及装修环境,对系统作精心研究,结合现代扩声系统的技术和潮流,提供科学的设计方案。2、系统设计依据及准则 2.1、设计依据 音频系统主要参照以下标准: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规范》 GB 50303-2002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 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GYJ25-86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T4959-1995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 GB14197-93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 GB/T14476-93 ?《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15485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GBJ76-84 ?《多功能厅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J67-2001)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 50371-2006 ?《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 WH/T18-2003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T 6510—1986 ?《会议系统电及音频性能要求》(GBJ76-84) ?《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 JGJ/T16-9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0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T 106-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8-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2-90、92 2.2、设计原则 在本次设计的系统是以扩声的技术标准、规范为依据,同时在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制定和贯彻如下的设计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 ?安全、稳定、功能完善的原则 系统工作的高可靠性是对系统功能强有力的保证,如果没有高度的可靠性、安全性,再好功能的设备都是无用的。在这方面,不仅考虑采用技术成熟、先进的可靠产品,更需要有多年丰富的工程设计和施工经验,因而能保证整个系统中各设备之间、分系统之间的匹配和谐调工作。 ?先进、便于操作和进行管理的原则 一个现代化的音频扩声系统,有几十台专业设备,上百个专业按钮,按钮之间还有操作步骤、顺序的要求,系统的的操作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仅仅容易造成操作错误,甚至会引起设备损坏。因此,系统和设备的操作、维护不当,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中心日常工作,还会大大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系统便于操作是考虑的第二个重要因素,这样能够减少现场操作及管理人员,降低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提高系统维护管理水平,进一步保证会议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 ?整体规划、配置合理的原则 系统的整体规划、先进性还应该体现其管理的高效及系统操作和维护的方便性,而设计的合理性是其主要保证:合理的系统设计、合理的布线和操作设置。 在方案设计和设备的选择上,加强注重系统功能的合理性、实用性及各个子系统之间兼容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测量等问题的探讨 吴营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测量等问题的探讨吴营 发表时间:2018-05-18T11:19:01.5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作者:吴营[导读] 摘要:扩声系统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应用,它最终是为人类听觉感受服务的,为了能够优化用户使用体验,有关机构需要仔细测量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不断促进扩声系统的科学发展。 云南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院 650031 摘要:扩声系统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应用,它最终是为人类听觉感受服务的,为了能够优化用户使用体验,有关机构需要仔细测量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不断促进扩声系统的科学发展。本文以厅堂扩声系统为分析对象,主要研究了文件《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中提出的五个声学特性指标,包括“最大声压级”、“传输频率特性”、“传声增益”、“稳态声场不均匀度”、“系统总噪声”五项内容,采用了 先进规范的测量方法,运用了合理的声学测量仪器,希望能对我国厅堂扩声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测量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类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在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的背景下,人们逐渐开始追求生活品质,而各地方政府为了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刺激市场消费,在硬件设施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建成了各式各样的厅堂,对厅堂扩声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扩声系统各项声学特性指标的测量,是建设扩声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之一,从事声学测量的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各项声学特性指标的特点,正确运用先进测量方法,能够敏锐地发现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测量值中不合常理的地方,具备丰富的扩声系统工程实践经验,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声学体验。 1.声学特性指标的测量方法 1.1最大声压级 根据厅堂内部实际情况,可以发现扩声系统本身产生的噪声远远小于厅堂内部环境的噪声,因此最大声压级的动态下限是由厅堂环境噪声所决定的。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厅堂合理的最大声压级指标有着不同看法,不过目前国内大部分厅堂的最大声压级指标都是九十到九十五分贝之间,在实际演出时,这样的峰值基本能够满足听众的音量需求,唯一缺点是表演高潮时声音失真现象比较明显,不能给听众带来震撼的听觉体验。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这种缺陷,一般选择根据厅堂实际面积大小、隔音效果等适量提高最大声压级指标,综合分析多项数据,一百分贝是比较理想的厅堂最大声压级指标。 1.2传输频率特性的测量 传输频率特性是厅堂扩声系统最为关键的指标之一,它具体是指在扩声系统工作环境相对平稳的前提下,相较于传声器处声压的幅频响应,厅堂内各个测量点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根据传输频率特性的基本定义,可以发现测量基本条件是必须确保扩声系统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中途尽量不要出现意外状况,避免测量数据与真实值偏差过大,进而影响测量效果,无法准确反映厅堂扩声系统内部情况。应该尽量保持扩声系统的数字信号处理设备的功能调节维持在设计者调试的状态,其他工作人员不得随意更改,扩声系统主扩声扬声器系统以及可能存在的辅助扩声扬声器系统应该同时开启,为接下来的测量工作做好准备。 实际测量时,工作人员要准确把握测量信号的频率,频率过高或者过低都会给测量效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偏差,根据厅堂的实际用途可以适当调整测量信号的频率,比如会议室类的厅堂可以适当调窄频率范围,以达到最佳的会议效果,总的来说,最合适的测量信号频率应该保持在四十赫兹到一万六千赫兹之间。传输频率特性的测量可以采用代替法进行测量,工作人员首先测量出厅堂内部等待测试声源的声压级频率响应,然后根据测量值绘制一条平直曲线,直观反映测量值大致分布情况,再对观众席中事先定好的测点的声压级频率响应进行有关测量,得出测量数据。最后是整理并分析测量数据,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数字列表和直框图两种[1],采用数字列表的统计方法需要人工处理数据,使用声压级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计算,这种统计方法比较繁琐,但是测量结果比较真实,符合厅堂内部扩声扬声效果。而绘制直框图的统计办法则比较直观,可以直接分析出扩声系统工作特点,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系统调试,缺点是测量值不够精确,不适用于音质水准要求严格的厅堂。 1.3传声增益的测量 传声增益是指当厅堂扩声系统达到最高可用增益时,相比于扩声系统传声器处稳态声压级的测量值,厅堂内各测点稳态声压级平均值高出或者低于的那一部分。利用之前测量传输频率特性的数据,工作人员可以比较轻易地计算出传声增益的指标值,与传输频率特性测量方法类似,传声增益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的主要方法也是绘制数字列表和频率响应曲线。根据观众的集中反映和工作人员对传声增益测量值的分析,我们发现如果厅堂是提供戏剧演出的,那么传声增益的平均值要达到-4分贝以上,但是如果厅堂是提供音乐演出的,则可以适量降低传声增益的平均值。 1.4系统总噪声级和稳态声场不均匀度 系统总噪声级一般不直接测量,实际测量工作过程大致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测量出厅堂内部包括自然环境的总噪声级,然后关闭扩声系统,测量出本噪声级,把两项测量数据相减即为所求值。而稳态声场不均匀度是面向全体观众席的声学特性指标,反应观众席各个测点稳态声压级的最大差值,它不需要另外再进行测量,可以根据传输频率特性的原始数据直接得出指标值[2]。 2.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测量的未来发展方向 声学特性指标测量是调试扩声系统的关键步骤,工作人员测量出来的声学特性指标值是评价扩声系统音质最客观最真实的办法,由于主观评价影响因素较多,国内目前大部分只采用了客观评价的方法验收厅堂扩声系统的音质效果。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测量指标的真实性,有关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测量仪器,改善硬件设施,同时不断挖掘创新型声学特性指标测量方法。21世纪是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工作人员应该学会利用数字化测试和分析系统,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有机融入到到声学测量技术中[3],这不仅能减少测量工作步骤,还能使指标值更加客观。 结束语 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是评价厅堂扩声系统音质效果的重要标准,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以往厅堂音质效果存在的漏洞,不断完善测量方法,提高测量指标的准确度,使声学特性指标能够真实有效地反应出厅堂声场特性的实际情况。未来应该努力探索如何运用主观方法评价厅堂扩声系统的音质效果,不断发挥观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考虑观众对厅堂音质效果提出的意见,加强测量工作的实际意义,共同打造优质厅堂扩声系统。

扩声标准及多功能案例

一、概述 本厅主要作为报告厅,同时兼有小型文艺演出功能。因此,其扩声系统按国家标准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中多用途类1级指标设计;视频部分为两侧大屏幕多媒体投影显示系统,符合国家标准GB50464-2008《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要求。 业主对其设计要求是:在确保功能完善、设计先进、品质可靠和使用简便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资金,力求高性价比。 本厅容积约为4500立方米。观众厅深度18米、宽35米、高6米;舞台宽14米、深8米,观 众厅共有座位656座,其平面图见图1,建筑装潢效果图见图2。 由图可见,该厅采用敞开式舞台,观众厅围绕舞台3个面,有点类似音乐厅的形式,这就给扩声 系统扬声器的布局和显示系统屏幕的位置等带来一定特殊性。 建声设计主要考虑语言清晰度要求,文艺演出时另加电子混响。其观众厅侧墙采用两种不同吸声 特性木质吸声板,顶部为阶梯状造型并敷设铝塑板,有一定的共振吸声效果。观众半场时实测全 频混响时间在1.5秒以下。 二、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原则是:满足使用功能并具有良好的先进性、易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维修性。 扩声系统采用了EASE声频设计软件进行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声场模拟。系统方框图见图3。 1、扩声系统

由于观众厅围绕舞台3个面,因此本厅采用立体声扩声已没有意义,故采用单声道扩声;而为了 有较好的声像一致性,采用集中扩声方式。 主席台设置8只会议发言用传声器。为方便调音人员操作,将8只传声器接至8路智能混音器,以自动选择发言传声器信号,避免多只传声器同时打开减低传声增益、增加声反馈的可能性。智能混音器 输出经图示均衡器进行均衡处理后送至调音台第1通道;无线传声器接收机输出送入调音台第3~6通道;演唱和乐器传声器分别送入调音台第9~12和13~16通道。 供电声乐器或前置调音台使用的舞台线路信号送至调音台17和18通道;DVD播放机、硬/光盘 录像机和笔记本电脑输出的声频信号经音视频选择器选择一路送至调音台21和22通道。 调音台输出至数字声频处理器,经处理器内部图示均衡、参量均衡、反馈抑制、压限和分频等处 理分别至各功放,推动各扬声器扩声。 从调音台辅助输出母线AUX1输出各通道信号作为舞台返听信号,经图示均衡器进行均衡处理后至功放,推动2只舞台返听扬声器。 演出时的效果处理由调音台自带的效果器完成。 调音台耳机输出接至监听耳机;而录音输出则接至硬/光盘录像机录音。 经EASE声场模拟分析并修正得到扬声器布局: 主扩声采用小型高声压扬声器安装在舞台后墙突出造型的两个侧面,高度4m,下倾角8°,内倾 角15°;由于舞台两侧有侧座,为使侧座有良好的供声,在主扬声器下方安装侧座补声扬声器, 高度2m,下倾角和内倾角都是0°;为避免前排听众感觉声像太高,设置4只台唇小型扬声器, 上倾角为10°,其中两只位于舞台前面台唇,给正面前排的观众补声,另两只位于舞台左右侧台 唇,给侧面前排的观众补声;实际上由于侧座扬声器高度只有2米,也具有拉低声像的作用;两 只低音扬声器用以提高演出时的低音效果。台唇扬声器和低音扬声器都隐蔽安装在舞台内。返听 扬声器置于台口两侧,可移动,具体位置根据演出要求确定。各扬声器布置见图4。 本厅要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符合国家标准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中多用

深度解读剧场声学系统

深度解读剧场声学系统 中国,往往剧场的“参观性”要优先考虑,在各类剧场中,美学设计和声学设计会出现许多矛盾,建筑设计的缺陷,难以靠后期电声设计来弥补。要想保证扩声系统的最终效果,对建筑设计必须有一些基本要求。例如:小型剧场观众厅每座容积的设计必须符合:音乐厅8—10m3/每座,歌剧院6—8m3/每座,多用途剧场、礼堂5—6m3/每座(原文中的歌剧4.5~7.0m3/座;戏曲、话剧3.5~5.5m3/座;多用途(不包括电影)3.5~5.5m3/座值得商榷)。 剧场观众厅体形设计 剧场观众厅体形设计,应使早期反射声声场分布均匀、混响声场扩散,避免声聚焦、回声等声学缺陷;声学装饰应防止共振缺陷;剧场楼座下挑台开口的高度与挑台深度比,宜大于或等于1:1.2(使用扩声系统可以放宽到1:1.5:),楼、池座后排净高应大于或等于2.8m;剧场观众厅声学设计应包括伸出式舞台空间;剧场作音乐演出时,宜设置舞台声反射罩或声反射面。 剧场混响时间 在小型剧场的混响时间应为1.3~1.6s,其频率特性为125Hz:1~1.35s、250Hz:1~1.15s、2000Hz:0.9~1s、4000Hz:0.8~1s、8000Hz:0.7~1s;话剧、戏曲、多用途、会议的混响时间应为1.1~1.4s,其频率特性为125Hz:1~1.2s、250Hz:1~1.1s、2000Hz:0.9~1s、4000Hz:0.8~1s、8000Hz:0.7~1s。并且,观众席背景噪声一般应优于NR25,最低不能低于NR35。 扩声系统宜采用与舞台照明负荷分开的变压器供电,电源总容量为功放额定功率总和的两倍以上;应设独立接地母线,单点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佟£ 一个完整的小型剧场扩声系统,应该包括:观众席扩声、舞台扩声与监听、舞台监督、背景音乐广播几个部分。 在额定带宽及正常工作电平条件下,从话筒输出端到功放输出端,频率响应必须好于0~-1dB,总谐波失真应小于0.1%,信噪比好于通路中最差单机设备3dB。剧场扩声系统设计,其声学特性指标必须按照文艺演出类国家一级标准执行,其最大声压级:在额定通带内大于或等于106dB、传输频率特性:以80~80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在此频带内允许范围-4dB~+4dB;40~80Hz和8000~1600Hz范围允许以-6dB/oct衰减、传声增益(dB):100~8000Hz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8dB、稳态声场不均匀度(dB):100Hz时小于或等于10dB;1000Hz时小于或等于6dB;8000Hz时小于或等于8dB、早后期声能比(可选项)(dB):500~2000Hz内1/1倍频带分析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3dB、系统总噪声级:NR-20。 剧场扩声系统应保证听众有足够的声压级,声音清晰、声场均匀、声像一致。其扩声系统设计应提供完整的图纸及说明文件。包括管道图、设备布置图、系统原理方框图、设备的选型和配置及接线图等。 剧场扩声系统信号的传输,根据规模、投资和需求,可分为模拟、模拟数字结合和数字三种形式。模拟系统设备之间均宜采用平衡传输方式,不管其距离的远近,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噪声的干扰。声控室与舞台(主席台)之间应预留各种类型和足够数量的线缆。剧场应设置舞台监听调音位,可设在上场口或下场口附近,有适当的空间供安置监听调音台及处理器等设备,预留各种类型和足够数量的信号信道接口。应分别在台口、乐池、侧台附近和观众席等处按功能需要设综合接口箱,包括传声器插座、返送扬声器插座,内通插座,以及外接设备预留电源等;插座点位置应避开舞台主表演区。其扩声系统议选用三声道(左/中/右)全场覆盖加单独次低音通道的形式,并在耳光、台唇位置设置拉声像扬声器,部分主扬声器无法提供足够直达声的位置,应设置补充扬声器,并配备能单独对其馈给信号进行时间和频率特性调整的信号处理设备。 剧场必须需要设置服务于演职人员的舞台返听扬声器系统。舞台返听系统宜包括固定安装返听扬声器系统、流动返听扬声器系统和返听耳机。可根据投资和使用需求,在观众厅的顶棚、侧墙、后墙或舞台上设置一定数量的效果声扬声器系统。应在技术用房(主要是声控室、灯光控制机房和舞台机械控制机房)、化妆间和演职员休息室、前厅、观众休息厅及观众入口处等需要调度或现场扩声信号的房间区域,宜设置小型广播扬声器系统,系统的做分区广播,主控设备应设置于舞台监督位或导控室并进行集中控制。本广播系统在服务区的最大声压级宜大于等于90dB。应设置独立的内部通讯系统,在声控室、灯光控制机房、舞台机械控制机房及主要化妆间等用房设置内部通讯台分站;在舞台、乐池、追光位、面光桥、现场调音位及功放机房等技术用房设置内部通讯插座面板;以有线系统为主,以无线系统作为补充;系统主机设置在舞台监督位或导控室。 剧场设置独立的视频监视系统,监视系统的观察范围包括主舞台、上下场口、后舞台、乐池、主要观众席和主要观众休息厅、观众入口处等区域;化妆间、演职员休息室及迟到观众入口处等宜设置监视点;监视系统的主控设备宜设置于舞台监督位或导控室,声控室内设置分控点。根据使用特点,可考虑预留与其它系统进行信号交换的音频信号接口,供转播或电视电话等其它传输系统选用,如有此需求,可在舞台用电考虑预留10kW外接设备用电。还应设置塞控信号跳线系统,原则是常用状态不需要跳线,特殊使用或系统调试测量时,才使用跳线。最后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系统升级和扩展。

国家大剧院扩声系统工程投标方案

大剧院扩声系统工程投标案(歌剧院) 扩声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大剧院舞台技术部国棋整理 一、包装:产品的包装一般按单机出厂包装,除业主特别要求以外,一般不另做二次安装。 二、运输:运输按业主要求采用海运或空运。 三、安装、调试等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管理与组织机构 结合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和工程特点,本公司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格遵循目前有关的工程施工技术规和标准,以ISO9001 质量体系为依据,各负其责,努力使该工程达到优质工程的水平。 2.职责: 主要工作人员的职责如下: 2.1 项目工程总指挥:峰(北京华堂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整个工程的统筹设计、施工、验收; 2.2 项目工程技术总监:万鸿(安恒利(国际)有限公司工程部高级工程师)负责整个工程的技术设计、施工、验收; 2.3 项目负责人:孟超(北京华堂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工程部经理)成忠军(安恒利(国际)有限公司 技术部经理)加强对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教育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施的工队伍的技术素质; 协助监督技术组长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及按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过程同步的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 对系统的安装施工、检测和调试等技术工作和质量管理的全面直接领导责任。 2.4质量总监:远新(安恒利(国际)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熟悉规,向工程施工队伍提出工程质量的有关标准; 2.5技术组长:詹岩(安恒利(国际)有限公司技术部工程师)。

拟派施工经验丰富、业绩优秀的专业施工队伍,组成“大剧院工程”项目经理部,精心组织 精心施工以确保本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及工期的全面实现,早日投入使用。 3.项目经理部的组织管理机构: 由项目领导小组统筹指挥,并直接领导项目经理,以达到颁布的各种有关标准,格执行施工规,以确保优秀的施工质量并创造出高技术含量、高质量的系统工程。 以我公司整体实力为后盾,按项目管理模式组成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包括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物资(材料)供应、综合管理等管理人员,对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等进行高效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3.1机构设置: 3.1.1施工组织机构

扩声系统连接方法

调音台、均衡器、功放、 数字效果器、音箱连接方法 调音台、均衡器、压限器、电子分频器、反馈抑制器、延时器、激励器、数字效果器、功放、音箱、正确连接方法。

一、调音台的连接 提到音响系统,我们当然首先会想到调音台,调音台,会有很多种形容法,最贴切的莫过于把调音台比喻成一个音响系统的心脏了,这个心脏血液循环的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形象来说调音台就像一个大的水处理池,我们把多种音源信号像流水一样输入进这个大水池,然后在水池内对流入的各种水进行合理的处理,最后再从各种不同渠道流出去,整个过程就是这么简单。因此对调音台的连接无非也是:输入和输出两大部分。 (一)、调音台输入部分的线路连接: 调音台的输入信号大体上分为低阻话筒信号输入和高阻线路信号输入两种。其实我们可以把低阻和高阻的区分看成是水压力或水流速度的不同。比如:高阻输入的电平高,就好像水压很大,水流较急,直接输入到调音台这个水池里就合适了,不用在中间加什么环节来调整水压和水流速了;但低阻输入的电平低,就好像水压很低,水流很慢,直接输入到调音台这个水池里就不合适,我们就需要在大水池里加上一台抽水机,把低阻的低水压给它加大,让水流速度加快!所以调音台的低阻输入通道线路里都内置了专门的电路放大器,把低电平放大到合适的电平。这样用水的特点来形容低阻信号和高阻信号大家应该很好理解了。 只有分清高阻、低阻之后才可以选择正确的线材进行相应的连接,大体上调音台输入插口基本可以分为3种: 1、TRS:高阻输入部分通常要用6.35cm TRS立体声接头作平衡输入,尽量不要用6.35 TS 单音(声)接头作非平衡输入,而现在我们用的大部分音源播放设备如:CD、VCD、DVD、MD、MP3等以及大部分乐器的输出信号通常都是高阻信号。 2、XLR:而低阻通常用XLR卡侬接头作平衡输入,现在大部分的有线话筒通常都要用低阻插口与调音台连接。 3、RCA:如果有的调音台带有TAPE录音输入,那通常是采用RCA莲花接头进行连接。 调音台信号输入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上面已经介绍了调音台的输入信号大体可分为低阻和高阻输入,但如何准确界定某一路信号是属于低阻还是高阻就需要灵活。比如按照标准,电子琴、电贝司、电吉它等属于高阻信号,要用6.35接插头输入到调音台才可以,但有些地方从舞台到调音台之间的连接线太长,线阻大,再加上灯光等系统干扰,让这条信号线的本底噪声已经很大了,即使不输入任何音源信号,在调音台上把这条线路所输入通道的增益开大时都会有很大的本底噪音,就好像上面形容的:这条线就是一条河,现在这条河里的泥沙已经太多了,此时这条线路里杂音很多还是不可改变的,而且线路那边的乐器音量已经开到最大而无法再增加了,也就是河里只能给你放那么深的水了,那怎么办呢?如果用高阻信号输入就等于河里的水没有增加,水质不可以改变,音质当然也没办法改变;如果用卡侬插头从低阻插口输入信号,河里的一点浅水就会经过低阻放大器的放大,这样水深了,水质好了,音质也好了。说起来好像不太真实,大家可以试下。我现在做的好多工程,乐队基本上都是采用卡侬插口从低阻输入,虽然表面看起来不规范,但实际上也是减少乐队噪声的无奈之举。所以我们还是要灵活,在实践中寻找最佳工作方法。 (二)、调音台输出部分的线路连接: 现在专业调音台的输出部分有很多插口,而且各有分工,不像输入部分虽然插口多但却相对

会议室、演播厅、礼堂专业扩声系统方案书

设计方案

目录 一、项目系统概述....................................................... 三 1.工程建设目标............................................. 三 2.用户需求................................................. 三 3.定位分析................................................. 三 二、专业扩声系统....................................................... 四电声设备的组成.............................................. 四 三、设备清单及报....................................................... 四 四、设备参数及说明..................................................... 五一拖四无线会议主机.......................................... 五话筒单元.................................................... 七MX系列调音台 ............................................... 八U段无线话筒系列........................................... 十一主机单元.................................................. 十一话筒单元.................................................. 十三均衡器.................................................... 十四电源时序器................................................ 十五EA系列专业功放............................................ 十六T系列专业音箱 ............................................ 十八

学校报告厅建设规范-所有

. 学校报告厅建设规范 GB 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SJ2112-82《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值》 GB/T15485《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4959-199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14197-93《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 GB/T14476-93《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 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JB-92《民用建筑电气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GB11232-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 GB50343-200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规范》 GB5-19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423.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2423.2《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2423.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GB9813《微型数字电子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J232-82《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 GBJ300《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EIA/TIA568B《商务楼通信建筑布线标准》 EIA/TIA569《商务楼通信通道和空间标准》 EIA/TIA 607《商业建筑通信接地要求》 JGJ/T16-92-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系统设备原厂技术指标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选

音频扩声系统方案模板

音频扩声系统 一.需求分析 450人的多功能厅音频系统需要满足各种大型会议、新闻报告、演讲活动、文艺演出及电影放映等;满足会议时的人声讲话、会议扩声需要,真实反应演讲者的声音,要求音质逼真、清晰、洪亮;适合各类音乐及电影播放功能,音色圆润、悦耳、清晰、动听;总体目标为实现人声、各类音乐的信号播放,达到语言信号传播的清晰、明亮以及音乐信号的精确重现。 二.设计思想 工程目标定位:使本工程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并达到国内领先、国内一流水准、国际先进水准的技术要求,满足整体工程评优获奖的技术要求。 技术先进性原则:尽量少用扬声器,如果用1个就可以完全满足要求的,那就决不使用2个,以避免声音在厅堂造成过多的干涉。尽量使扩声系统的声像统一。吊挂扬声器尽量用隐藏的方式或流动的方式,以不影响美观为前提。 突出以人为本、按需设计的原则:充分考虑使用功能和操作特点的需求,做到量体裁衣来设计。工程上采用主流技术(先进、实用、技术成熟)、主流产品(符合主流技术要求的常用成熟产品)。系统的搭配避免“木桶效应”,系统的连接尽量简单,安装方便,日后维修也比较容易,同时功能操作也要方便快捷,利于操作人员尽快上手。 设备选型原则:满足系统先进性要求。在确保设备技术参数指标的前提下,关键设备选用世界知名品牌并通过1—3年实践验证的高可靠性产品,在完全满足系统的要求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安全可靠和易操作维护性原则:选择满足上述要求的产品及系统,达到可靠性、实用性、安全保密性和易操作、维护性与先进性良好地结合。 经济型、实用性原则:追求最佳投资效能比,使系统达到世界先进书评,系统坐到5年不落后,而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定制性原则:我们熟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一家大型公司,并一直是中国保险业的探索者、开拓者和领跑者。而且我们也会秉承中国人寿的企业文化,再结合自身专业的扩声领域的扎实知识与丰富经验,为中国人寿专门定制一套最为符合的方案。 三.设计方案 (一)设计原理和方法 按照GB50371-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中会议扩声系统一级指标作为参考,并且要有足够的余量。 同时考虑到多功能厅在以后的日常使用中,以语言扩声为主,视听为辅的使用原则,所以侧重语言清晰度,传声增益等方面的特性。

扩声系统基础知识

扩声系统基础知识 要健身和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就需要建造体育场馆。近年所建造的体育馆通常超越了体育活动和竞赛场地原有的功能使之有很大的扩展。在体育馆内不仅进行各种会议、报告,而且开展大型文娱活动,包括综艺晚会、大型演唱会、杂技、马戏、时装表演,甚至演奏交响乐。这些活动对于体育场馆来说已经不是偶然或额外的业务,已成为它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经常性手段。因此,目前的体育馆实质上是地道的多功能大厅,所以在声学设计上有较高的要求。由于体育馆的容量大,混响时间长,平均自由程远远超出一般会堂而容易引起各种音质缺陷,而可以用作吸声处理的部位和面积极为有限,从而增加了声学设计的难度。 在体育馆内采用自然声演出,仅限于在小型体育馆内进行交响乐和钢管乐演奏,机会甚少,因此在声学设计中仅考虑用扩声系统的演出方式。但优质的扩声效果必须通过合理的建声设计才能得以实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相互密切配合,才有可能用最低的投资获得良好的音质和艺术效果。 对于单项运动的体育馆(或称专用馆),如游泳馆、跳水馆、溜冰馆(人工和自然冰)、网球馆、田径馆和室****击场等,多功能使用的可能性极少,音质要求不高,主要是控制噪声和音质缺陷,使其具有必要的语言清晰度即可。 体育馆的声学设计与其类别、规模(容量、容积)和使用功能有关。因此,在声学设计的初步阶段就应确定其功能,根据设计规范和建设要求选择合理的声学设计指标,然后展开工作。 随着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文娱生活的内容日益丰富,声频工程的数量迅猛增加,质量大幅度提高,从事声频工程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声频工程设计领域内,一些人仍然对声学概念认识不清、界线模糊。这种现象对提高声频工程质量极为不利。本文想通过简单的描述,指出其中的问题,澄清一些概念,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进而作更深入的讨论,以利于提高声频工程设计的整体水平,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 一、功率放大器的储备功率与扬声器标称功率之间的关系 在声频工程中功率放大器的主要功能是放大信号并提供负载(扬声器系统)足够的功率。功率放大器对音质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输入信号能否在不失真的状态下得到放大与传输,给负载以足够大的功率。功率放大器放大和传输的节目信号不同于简谐信号,是一个瞬时变化的复杂信号。它具有很多尖峰,它们的能量不大,但是峰很尖、很高。这些尖峰对响度的贡献很小,但对音质的影响却很大。如果发生削波,则放大的声音听起来让人感到发燥、发硬。如果只注意能量的传输(对应的量为响度),而不注意传输过程中波形的变化,那么,我们有可能听到的声音很响,但是不好听。 根据多种乐器和不同剧种节目信号的调查结果[1],大部分节目信号的最大均方根功率(即节目信号的峰——峰值在负载上的功率)与平均均方根功率(即节目信号在负载上的平均功率)之比为3~10,最高达12.7。如果功率放大器的额定功率对应于节目信号的平均均方根功率,那么功率放大器的最大输出功率应为其3~10倍方能保证输出信号不出现削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选用功率放大器的功率要比放大节目信号的平均均方根功率大得多的缘由,这也是我们通常说的功率储备。 我们在一些介绍声频工程设计的文章中常看到这样的一些说法:“为了保证功放所配接的扬声器系统的安全,要求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与所配接的扬声器系统的标称功率相当”,“为了保证足够的功率储备,通常选用扬声器功率的1.2~2倍的功率放大器”等。这样的提法是否表明该系统已经考虑了功率储备或功率储备已足够了,不会出现削波现象了?事实上,功率放大器的功率与扬声器的功率不是同一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