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

合集下载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1 总则1.0.1 为规范厅堂(剧场和多用途礼堂等)扩声系统设计,保证厅堂的观众厅及舞台(主席台)等有关场所听音良好、使用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厅堂相对固定安装的扩声系统设计,不包括电影还音系统(即B环)。

1.0.3 本规范制定了各类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观众厅的扩声系统特性指标。

1.0.4 扩声系统设计必须与土建各工种设计同步进行,并出具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1.0.5 设计单位应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并应完成扩声系统的调试,听音指标达到本规范的要求。

1.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2 术语2.O.1 扩声系统 sound reinforcement system,public address system 扩声系统包括设备和声场。

主要过程为: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处理、传输,再转换为声信号还原于所服务的声场环境;主要设备包括:传声器、音源设备、调音台、信号处理器、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系统。

2.0.2 扩声控制室 sound control room操作控制扩声系统设备的技术用房,简称声控室。

2.0.3 功放机房 power amplifier room放置扩声系统功率放大器的技术用房。

2.0.4 最大声压级 maximum sound pressure level扩声系统完成调试后,在厅堂内务测量点可能的最大峰值声压级的平均值。

以峰值因数(1.8~2.2)限制的额定通带粉红噪声为信号源,其最大峰值声压级为RMS声压级的长期平均值加上峰值因数的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单位:dB。

2.0.5 最大可用增益 maximum available gain厅堂扩声系统在声反馈临界状态时的增益减去6dB。

2.0.6 传输频率特性 transmission frequency response 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务测量点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设备输入端的电平的幅频响应。

影剧院扩声系统设计方案-系统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影剧院扩声系统设计方案-系统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3.系统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3.1扩声系统设计指标本设计方案是集流行剧院扩声系统的标准和要求为一体来设计的。

我们综合吸取了当前国内各种剧院音响系统的特点而设计制作,都具备了很好的先进性、实用性、高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

我们经过缜密思维、精心设计,制作出了此套科学、严谨、完美的系统方案。

其中,方案中扩声系统的主要设备以Soundbullet(声必力)专业音响设备为主,其它相关配套设备均选用了稳定可靠的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

工程完工后,本影剧院将达到国内外一流专业标准!根据剧院的声学环境、节目类型及音源动态要求和使用功能,以语言为主的扩声系统设计指标如下,达到并部分超过“语言兼音乐扩声一级”标准。

具体设计指标整理如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数字技术在音频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声信号的记录与重放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音质的好坏不仅与设备有关,还与声学环境和人耳的听觉特性有关,在同样设备的条件下后者显得更为重要。

所以,在扩声系统设计中:➢以听众厅实际建声条件为基础➢紧密围绕“音质、方向感、响度与传声增益、稳定性”四项要素相对应的技术要求进行优化设计在设计本系统的过程中要达到以下设计目标:1、整个观众席有均匀的声压级,减少“声阴影区”。

2、有稳定音响系统频率响应。

3、尽量提高清晰度和可懂度。

4、音响效果得到真实的再现。

5、视听一致性(声像一致性)。

6、控制声反馈增加声场传声增益。

3.2设计依据依据现有的国家标准、规范、并参照国际上通用的规范进行。

基本技术依据的概念,在此为参照和等同。

(包括特性参数要求标准、特性参数测量方法,规范标准、电气设计规范,安全要求等)➢业主对该场地的使用功能➢甲方提供的装修图纸(1)、《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1-2006 (2)、《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4959-95 (3)、《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 GB/T14197-93 (4)、《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先配接值》 GB/T14947-94 (5)、《声系统设备一般术语解释和计算方法》 GB12060-89 (6)、《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 GB/T14476-93 (7)、《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GBJ76-84 (8)、《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 15485 (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8-96 (1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2000 (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92 (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9-96电声设计常用计算公式混响时间计算公式室内平均吸声系数α =(∑S iα i+ ∑N jα j)/ SV ——房间容积,M3; S ——室内总表面积,M2;α ——室内平均吸声系数;m ——空气中声衰减系数(M-1);S i ——室内各部分的表面积,M2;α i ——与表面Si对应的吸声系数;N j——人或物体的数量,M2;α j——与Ni对应的吸声系数音箱功率计算公式10lgPe=SPL+20lgr-SPLs式中:Pe —音箱的额定功率(W)SPL —听音区期望的声压级值(dB) r —音箱与听音区的距离(m)SPLs —音箱灵敏度声压级值(dB/W.m)3.3设计原则在本次设计的系统是以扩声系统及其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为依据,并且完全满足这些依据的相关要求,同时在系统设计中我们还充分考虑、制定和贯彻了如下的设计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3.3.1采用成熟技术的原则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扩声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各种先进的技术已经进入扩声系统的各个环节,它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现代化娱乐场所提供了保障。

江苏大剧院歌剧厅扩声系统设计

江苏大剧院歌剧厅扩声系统设计

江苏大剧院歌剧厅扩声系统设计作者:蔡建清来源:《演艺科技》2018年第03期[摘要]介绍江苏大剧院歌剧厅扩声系统的功能定位,介绍舞台扩声系统的设备配置以及对扩声系统的测试结果。

[关键词]江苏大剧院;扩声系统;线阵列扬声器;网络构架江苏大剧院是一个集演艺、会议、展示、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文化综合体,项目包括2280座的歌剧厅、1505座的音乐厅、1001座的戏剧厅、2700座的综艺厅(江苏人民大会堂)、760座的国际报告厅、375座的多功能厅和467座的电影院,以及艺术品展厅、录音棚等配套设施,形成剧院建筑群。

笔者以歌剧厅为例,介绍其扩声系统的功能定位及系统设计。

1歌剧厅概况歌剧厅采用“品”字形舞台,台口尺寸为18.4m×12m;观众厅吊顶为多曲面扩散造型设计(GRCJ),主舞台区进深可根据剧情需要调整,通常为25m,打开后区防火幕,主舞台表演区可延伸至35.4m,从乐池到后舞台区的最大进深达57m,在天幕区还设有一块可升降式、点间距为3mm的LED全彩屏(22m×12m)。

乐池由2块升降块组成,其中乐池1#为单层台,乐池2#为双层台(见图1),可灵活实现大中小乐池的转换,整个乐池面积约130㎡,能满足大型乐队的演出需求。

歌剧厅是一个以歌剧、戏剧、会议、音乐、通俗音乐演出活动为主的场所,扩声系统应重点满足歌剧、舞剧、戏剧(含话剧)、大型综艺晚会以及乐队的演出,兼顾政府会议或国际会议等扩声的要求。

为此,歌剧厅的扩声系统应最大限度地、准确地体现出语言的清晰度和音乐的明晰度。

系统按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文艺演出类扩声一级指标进行设计。

2扩声系统设计对扩声系统而言,应该将传统的“工程”设计理念提升到“工程艺术”相结合的层次,全面地满足表演艺术的需要。

歌剧厅扩声系统包括左、中、右三声道主扩声扬声器、拉声像扬声器、超低频扬声器、补声扬声器、舞台扩声扬声器及流动返听扬声器和多声道效果声扬声器,并采用全数字化的信号传输及控制系统(见图2),其中,中央控制室即信号交换机房;主控台、备份台均设在音控室;环绕声处理器设在功率放大器室。

多功能厅扩声系统设计方案

多功能厅扩声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第一章系统设计说明 (2)1.1 工程概况 (2)1.2 需求分析 (3)1.3 设计依据 (3)1.4 设计标准及原则 (4)1.5 系统设计方案 (6)1.5.1设计思想 (6)1.5.2系统组成 (7)1.5.3系统设计 (7)1.5.3.1扬声器设计 (7)1.5.3.2功率放大器设计 (9)1.5.3.3音频信号处理设计 (9)1.5.3.4音源设计 (10)1.5.3.5周边设备设计 (10)第二章主要设备介绍 (11)第三章系统设备清单 (11)第四章系统连接图 (14)第一章系统设计说明1.1工程概况本次工程通过与甲方进行实际沟通,拟设计项目为XXXXXXXXXXXXX。

项目建筑大楼名称:XXXXXXX项目建设地点是:XXXXXXX项目的建设种类:建设多功能会议厅的扩声系统项目的建设要求:满足专业扩声、会议、演讲、演出活动等该300人多功能厅形状为传统长方形。

长约XXXX米,宽约XXXX米,实用面积约XXXX平方米。

高XXX米,约XXXX立方米。

如下图所示:现计划安装一套音频扩声系统,要求满足传统多功能厅的使用需求,并且与时俱进,具备先进性以及扩展性等特点,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因此要有高超的技术设计水平和严紧的设计思路。

根据贵单位对功能使用的定位要求,以经济实用、设备配置先进合理、功能齐全的设计原则,建成后将是一个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厅。

1.2需求分析多功能厅音频系统的建设,是为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适应现代化的环境需求,特别是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运用于会议和报告、简单表演的全过程。

以满足会议时人声说话的会议扩声需要,真实反应演讲都的声音,要求音质逼真饱满、清晰、洪亮;适合各类音乐及电影播放功能,音色圆润、清晰、动听;总体目标为实现人声、各类音乐信号播放,达到语言信号传播的清晰、明亮以及音乐信号的精确重现。

在对其音响系统设计时,要求应能体现当今信息时代最先进的气息。

设备一定是最先进,最可靠,设备协调性要最好,功能完善,系统配置为最先进的,能够代表当今国际水平。

强制性条文汇编2015.2.建筑.节能热工

强制性条文汇编2015.2.建筑.节能热工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第二册建筑.热工节能目录一、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1993.10.1)二、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2013.5.1日)三、建筑隔声3.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2011.6.1)3.2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2006.5.1)四、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2011.6.1)五、建筑节能4.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 (2010.8.1)4.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浙江省标准)DB33/1051-2003(2004.1.1)4.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征求意见稿)(老版2005.7.1)4.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浙江省标准 DB33/1036-2007(2008.1.1) 4.5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4-20074.6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2004(2005.3.1)4.7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规程JGJ 253-2011(2012.6.1)4.8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2007.10.1)4.9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 176-2009(2009.12.1)六、可再生能源5.1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2006.1.1)5.2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 50495-20095.3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GB 50787-2012(2012.10.1)5.4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5.5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3-2010附件A:浙江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管理若干规定附件B:《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公消[2011]65号)》一、《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现批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报告厅设计说明

报告厅设计说明

报告厅设计方案目录一、扩声系统设计说明、设计概述随着经济不断开放和发展,具有高水准、符合国际标准的服务接待场所越显不足,公司领导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该地区打造出了国际现代水准的大厦,作为一座有代表意义的形象大厦,对地区的形象有着高度的重视,对各系统的软硬件要求相当的高,系统工作的先进性、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兼容性、扩充性是系统设计时必须予以充分全面的考虑,系统应用的智能化和操作的简易性也是系统设计时必须予以充分的考虑; 根据我方技术人员对系统建筑结构图纸/各会议室使用功能/装饰要求主要是建声方面,在完全满足甲方的所有要求的情况下,对此音视频系统工程进行全方面精心设计,将此系统的音频系统按照GYJ25-86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整个工程都将按照声学标准达到国家语言和音乐兼用的扩声一级标准实施完成,建成1套先进/稳定/可靠/优越的系统,保持系统在10-20年内不落伍;、功能定位:◆满足各种音乐会、周年活动、歌舞等文艺表演的扩声需求;◆满足各种大型会议、报告会、学术交流、新闻发布会的扩声需求;◆满足电视台、电影放映、电台对各种文艺节目的直播和录播的接口预留的基本需要;、设计理念通过对多功能厅建筑图纸认真消化和国外相关工程扩声系统布局方案的详细分析,并参考国内成功案例的设计方案;综合各方面的经验,我们确定多功能厅的基本设计理念如下:第一、服务于“声音艺术”的扩声系统的核心目标,实现高质量声音重放和还原;基于对人听觉生理及心理特性的研究成果,如何在观演建筑中让所有观众能获得“自然”、“真实”、“优美”的听觉艺术享受是建筑声学和电声学研究者与设计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设计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在设计中,充分使用最新声学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以充分体现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更先进的艺术享受;第二、新技术的应用让系统管理和控制变得更“精确”与“简单”,彰显“人性化”设计;科技不断进步与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供选择配置的设备名目繁多,功能各异,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应该使管理者和操作者的工作更简单可靠;因此,坚持“人性化”设计是我们的基本设计理念;第三、系统的设计及设备选型配置,要兼顾厅堂专业性要求的基础上充分满足多功能的使用需求;在满足观众对艺术表现品质、管理操作者对系统的操控要求的同时,从将来的使用出发,对系统的构成、产品的选型配置均应体现出对多种用途的适应性;、设计原则多功能厅是“一专多用”的视听环境,我公司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设计:1先进性和可扩展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本系统在投资费用许可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现代最新技术,以使系统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但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故必需充分考虑今后的发展需要,设计方案必需具备前瞻性和可扩展性;目前如因投资等原因暂时未能配置的或者非本方案提供的系统设备,也必需在设计时作统筹安排考虑,并预留必要的管、线和接口,便于今后升级扩展;这就是设计的前瞻性和可扩展性;2科学性和规范性多功能厅项目与一般语言类扩声不同,是一个先进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从系统设计开始,包括施工、安装、调试直到最后验收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作好系统的标准化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工作;最后得交正规的测试验收报告及全套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供甲方存档;确保整个工程经得起各方面的和较长时间的严格考验;要求保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优化设计,使系统配置科学; 采用DSP数字处理技术,做到扬声器频响、压限、相位、延时等参数可调及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配置相应的扩声模式,切换方便,操作灵活;对系统的声场设计,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确保扬声器的造型布局合理科学;3可靠与实用性品牌音箱技术处在国内同行的领先位置,尤其线阵列技术成熟、可靠性高,能够充分适应现代和未来的技术发展需求,适合各种体育赛事和体育训练的扩声环境;系统设计追求整体效果,在良好建声条件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电声设计,达到建声、电声、视频、灯光、网络等所有系统全面协调、最优化;4灵活性与可拓展性各个系统既具有独立使用功能,又具有互通联动使用功能,在系统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随时拓展功能的需求,对布线与接口留有拓展余量;5标准化要采用和支持各种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能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提供广播电视现场直播和转播活动的标准接口,各项技术指标基本符合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及相关标准;、设计依据A、相关建筑图纸和业主提供的技术资料;B、现场考察;C、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4959-9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J 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方法➢IEC/CEI 914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SJ2112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值➢JGJ/T131-2000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14476-93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GB/T 14197-93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25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电气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 23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3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1454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26661/6/90电缆的耐燃性考核标准➢GB50217/94电缆设计规范➢GB50258/96电缆敷设规范➢平衡式模拟音频格式及相关的接口及电气特性要求➢国家关于电器设备使用的其他有关标准;、设计标准扩声系统的设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GB 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会议类和多用途类扩声系统的一级指标设计;具体指标如下:、本设计方案特点1扬声器选型优点:音箱是整个音响系统的喉舌,所有音响设备都是为音箱的声音还原而服务,因而音箱应作为首要因数考虑;由于扬声器的选型在整个扩声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在音箱选型时,充分注意所选音箱的“高Q值指向特性、宽频带、高灵敏度”等主要技术参数;配合整体的装修效果,优选声压大扬声器;另外,在满足客观声学特性指标的前提下,还着重考虑人耳的主观听觉感受;所以本系统选扬声器还充分考虑以下几点:➢扬声器具有平滑的频率响应;➢扬声器具有良好的瞬态响应;➢扬声器音色甜美;我们选用了语言清晰度很高、音乐表现力强的会议室扬声器;经过精确的箱体Q值设计,会使中低音顺畅平滑,而且富有弹性;当然,我们也不会忽略您在使用过程中的细节需要,计了多种吊挂、组合方式,可以进行自身的多重组合;扩声方式除了具备科学性和可靠性的特点:每一组音箱组成点声源发声,高的声压、宽的水平覆盖角度和可控制的垂直角度,可以更好的保证扩声场地语言的清晰度和均匀度,使得全部听众区域听到一致的效果;综合上述:从其功用考虑,设计时着重强调其保真度及对语言的解析能力;从选取设备到调试均围绕这一点下足功夫,以保证真实地再现每一个音符;在功率承受方面也足以傲人;2在音箱的吊装方面优点:采用七倍安全系统数的音箱吊挂配件,确保最高的安全性能3产品质量方面的优点:所投标音响产品已经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测和认证其中包括有产品检测报告、产品3C认证、产品绿色环保认证等;4 设备品牌优点:国内一线品牌要求行业着名品牌,不仅电声性能优秀,而且还有极好的防雨防晒性能,扬声器具有全天候长期连续稳定工作的能力;5计算机模拟优点:我们将根据建筑图纸建立场馆建筑模型,然后导入EASE声学模拟软件中进行模拟运算;经计算和声场模拟,声压级指标完全达到和超过扩声技术要求,并且最大声压级预留有足够余量;6中央控制设备及音源优点:中央控制设备和音源设备采用国产高性能高端设备,调音台提供多组主输出、辅助输出和矩阵输出等,强大的功能;再加上优异的电器性能,能够满足非常复杂的工作需求;系统操作极为方便和精确,使扩声系统的音色达到最佳效果;话筒设备采用单咪双接收无线话筒及话筒天线放大器,不仅音质优秀,还具有抗干扰性能强、信号传输距离远和稳定等特点;音频播放设备配置了进口 DVD机、CD机和 MD机等;、厅堂声学环境的要求和建议首先,为达到好的厅堂音质效果,搞好声学环境是先决条件;其次,是系统设计及其所选设备所起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平剖面体型,使厅内无回声、颤动回声及聚集等声学缺陷;合适的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以保证足够的会议语言清晰度要求,并兼顾其它使用功能;厅内声场扩散良好,声场不均匀度满足使用要求;噪声控制设计得当,厅内本底噪声足够低,满足使用要求;具体要求如下:A.背景噪声:小于或等于NR35;B.隔声、隔振措施:厅内应有良好的隔声隔振措施, 隔声隔振指标按GB3096-8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居民文教区执行即:昼间50dBA,夜间40dBA;C. 建筑声学指标1共振、回声、颤动回声、房间驻波、声聚焦、声扩散:厅内建筑门窗、吊顶、玻璃、座椅、装饰物等设施不得有共振现象;厅内不得出现回声、颤动回声、房间驻波和声聚焦等缺陷,声场扩散应均匀;2混响时间混响时间是声学装修中要控制的首要指标,是进行声学装修的精华所在,厅堂音质是否优美,这项指标占决定因素,也是唯一可以用科学仪器加以测量的厅堂声学参数;我们建议甲方一定要考虑厅堂的建声处理,以利音响设备效果的正常发挥;我方可提供建声参考设计,并配合装修方搞好吸音、隔音、降噪等声学专业方面的处理;墙壁应做隔声和吸声处理,门应做隔声处理:1、安装隔声墙板;2、安装共震吸声墙板;3、安装金属或木材穿孔吸声墙板;4、直接喷涂防火吸声棉;吊顶应做吸声处理:1、吊挂吸声件;2、安装吸声天花板3、安装金属穿孔吸声天花板;4、直接喷涂防火吸声棉;声学设计规范中要求座位区的音质主要是足够声压级,语言清晰、可懂度高,其次是丰满度,厅内各处要有合适的响度和均匀度,听众区的任何位置不得出现回声和声聚焦等声学缺陷,并无来自听众厅内设备、外界环境噪声的干扰,这些指标形成室内音质设计的综合效果;建造体型形状关系到声学缺陷的产生,反射声的分布厅堂体积确定混响时间室内墙面、顶棚、地板、座椅等材料吸声系数室内的声学系统是由建声、电声以及形成室内空间的建筑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以追求使用功能的整体效果最优为目的;所以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根本问题是声学问题,不是简单的设备选型与组套,厅堂内的最终音质效果是电声与建声综合设计效果的体现,扩声系统设计首先要研究指定空间的声场,才能给出准确的“设计”,并获得最佳的音响效果,这一点非常重要;语言清晰度语言听闻条件的最后评定指标,是对语言能够听清楚的程度,即语言清晰度;它可以通过一定测验程序获得;大厅内要达到满意的语言清晰度,通常要考虑到下列四个因素1、讲者的语声是否足够响,否则必须采用扩声系统;2、室内不受噪声和过分混响的干扰;3、大厅形体设计中不出现回声和声聚焦,有均匀分布的声场;4、在不用扩声条件下,讲者必须朝向听众发声,或者朝着发射面把言语声能有效地发射给听众;根据的操作手册,采用Long Form计算方式得出的清晰度和辅音损失度,在主观评价和预测数值之间具有良好的关联性,故我们也采用该计算方式; 、扩声系统的重要性厅堂的音质设计相当重要,音质设计虽属建筑声学设计范畴,包括响度、清晰度、混响时间、环绕感、亲切感等;但是,随着电声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一套优良的扩声系统将声源信号尽可能不失真地在每一个座位处还原,并改进特定听音区的主观听觉感受都已成为现实;扩声系统可以使得歌词清晰响亮、音乐有上佳的明晰度和细腻感、整体有适当的混响感;具体来说,厅堂扩声系统的主要作用有:➢改进语言清晰度和音乐明晰度;➢能够扩展小型演出功能;➢扩展动态范围声源功率不足时;➢应具有良好的声还原特性使用电声时应感觉不到有“电声”的存在;➢可将部分节目信号存储和预设程序以简化技术操作;➢可对现场节目进行拾音、记录以及为广播或电视转播提供现场音频信号;、扩声控制室环境和配电要求A、控制室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带活窗扇的观察室;窗的尺寸和位置应保证调音员正常工作时对主席台和部分观众席有良好的视野;2面积应满足设备布置和正常检修的需要;地面宜铺设架空地板,或设置有盖电缆地沟;3室内应做吸声处理;4宜设置设备室,以放置正常工作时发出干扰噪声的设备如带冷却风扇的功放及设备机柜、电源变压器等;设备室与控制室之间宜有20dB的隔声能力;5宜设扩声播音室,室内应做吸声处理;B、扩声设备工作接地,应设独立的接地母线,并应单点接地;接地电阻必须小于4欧姆;C、对于一般的用电设备,只要能满足所需功率供给即可,在电源的供应形式上不会有太多要求;但是,对音响系统工程来讲,由于音响设备工作条件的特殊性,所以对电源的供应形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就音响设备而言,虽然一般都是靠单相220V交流的形式工作,但由于工业用电和灯光用电会对音响设备产生干扰,并且这种干扰会轻易的被人察觉,所以必需在供电形式上提出要求,尽量避免干扰的产生;供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建议一次变电配送;一般来讲音响电源应取自供电线路中干扰较小的一路,如果条件允许,音响系统的供电应与灯光照明供电分开,尽可能单独使用变压器,或者避开与动力和灯光用电使用相同的相线;按国家有关的电气规范我们提出以下控制室温度和供电意见;1 设备机房和功放机房温度要求:20°C+/0°C;2 设备机房和功放机房温度要求:35%+75%;3 为防止静电对敏感电子器材干扰,控制室地面应加装防静电活动地板;4 要求用电系统送单相三线220V/50Hz,控制室内所有设备要求经过稳压及滤波,总供电功率比实际功率保留有倍的功率余量;二、扬声器的选型及扩声系统的组成、扬声器的选型扬声器系统是扩声系统的歌喉,只有性能优秀的扬声器才能达到较好的语言清晰度;为达到国家标准指标要求,并具有足够余量,音质主观评价达到理想效果,扬声器选型是系统最关键的部分;、扩声系统的组成:1成熟的系统设计流程图:2严谨的施工安装流程:扩声系统是一个精密科学的系统,它必须同整个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并非选配高档器材堆砌就能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对本次“扩声系统工程”极为重视,展开针对性讨论研究;由具有卓越技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阵容强大的技术队伍,进行可行性、实用性、先进性的系统优化设计;设计过程中结合我们所做工程成功案例详细测算各项指标;整个系统保证听众声场声压的均匀分布,并提供高品质的音乐以及语言清晰度;扩声系统具有工作稳定,高可靠性等性能,保证工程安全有序地进行;保证高质量的工程施工,整洁的布线体现了锐丰公司一贯严谨、认真的作风;三、扬声器布局设计、多功能会议中心扬声器布局设计1、扬声器数量及布局设计⏹数量:左右主扩采用2只三分频两驱动单12寸全频扬声器;2只单15寸超低频扬声器;补声采用6只单10寸二分频扬声器;主席台返送采用2只单12寸二分频扬声器;⏹主扩音箱安装位置:主席台左右两侧超低音箱上方摆放;⏹补声音箱安装位置:观众席两侧上方均匀吊挂;⏹超低频音箱安装位置:主席台左右两侧地面摆放;⏹返送音箱安装位置:主席台地面摆放;⏹覆盖特点:各个不同位置的音箱,为观众和表演者提供更好的艺术节奏和更好的听觉效果;2、主扩扬声器布局设计⏹数量:采用2只三分频单15寸全频扬声器;⏹安装位置:主席台左右两侧超低音箱上方摆放;⏹组合形式:1只/组2组;⏹覆盖特点:覆盖所有观众区域,采用左中右声道立体扩声方式,能有效地降低声像失真,使观众在欣赏表演时获得更好的听觉效果;3、超低扬声器布局设计⏹数量:采用2只单18寸超低频扬声器;⏹安装位置:主席台左右两侧地面摆放;⏹组合形式:每组1只扬声器;⏹覆盖特点:有效地降烘托整场演出效果;4、补声扬声器扬声器布局设计⏹数量:采用6只单10寸全频扬声器;⏹安装位置:壁挂安装;⏹组合形式:每组1只扬声器;⏹覆盖特点有效地降低声干涉现像,提高扩声语言清晰度,保证舞台前面监听区域获得更好的听觉效果;5、舞台地面返听扬声器布局设计⏹数量:采用2只单12寸二分频扬声器;⏹安装位置:在舞台口位置流动摆放;⏹组合形式:每组1只扬声器;⏹覆盖特点:有效地降低声干涉现像,提高扩声语言清晰度,保证舞台前面监听区域获得更好的听觉效果;。

专业音响系统声学标准测试方式

专业音响系统声学标准测试方式

专业音响系统声学标准测试方式专业音响系统声学标准测试方式扩声系统"常规参数"或"常规控制"通常是采用1/3倍频程实时频谱分析仪进行检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专业音响系统声学标准测试方式,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剧院、体育场馆常用的声学标准和规范厅堂扩声特性标准早在1985年前后就已经形成,如: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 4959-85〕;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等,后经不断修改目前常用的标准有:1.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 4959-952.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配接值 GB/T 14197-933.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GBJ 76-844.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 "RASTI" GB/T 14476-935.模拟节目信号 GB 6278-86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 50371-20067.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JGJ 57-2000/J67-20018.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 JGJ/T 131-20009.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 31-2003/J265-2003 《 GB- 国家标准; JGJ- 行业标准》在国家标准中凡带有强制性的规定,如有关安全的内容等必须严格执行外,其它更多的条款是推荐使用的内容。

国内在做室内外扩声设计时,就"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常常要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规范。

工程业主方在工程招标时,对"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亦有明确的要求。

体育场声学特性目前国内尚无成文的规范可循。

近来世界足联(FIFA)和德国足协(DFB)的有关资料表明,对体育场观众席扩声最大声压级的要求为105dB左右。

2008北京奥运会对新建或改建体育场馆主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要求:声压级:正常使用 95dB; 最大声压级(紧急广播) 106dB。

传输频率特性:语言使用 100Hz~5KHz ±5dB;音乐使用 100Hz~15KHz ±5dB。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要求规范GB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要求规范GB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1 总则1.0.1 为规范厅堂(剧场和多用途礼堂等)扩声系统设计,保证厅堂的观众厅及舞台(主席台)等有关场所听音良好、使用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厅堂相对固定安装的扩声系统设计,不包括电影还音系统(即B环)。

1.0.3 本规范制定了各类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观众厅的扩声系统特性指标。

1.0.4 扩声系统设计必须与土建各工种设计同步进行,并出具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1.0.5 设计单位应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并应完成扩声系统的调试,听音指标达到本规范的要求。

1.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2 术语2.O.1 扩声系统 sound reinforcement system,public address system 扩声系统包括设备和声场。

主要过程为: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处理、传输,再转换为声信号还原于所服务的声场环境;主要设备包括:传声器、音源设备、调音台、信号处理器、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系统。

2.0.2 扩声控制室 sound control room操作控制扩声系统设备的技术用房,简称声控室。

2.0.3 功放机房 power amplifier room放置扩声系统功率放大器的技术用房。

2.0.4 最大声压级 maximum sound pressure level扩声系统完成调试后,在厅堂内务测量点可能的最大峰值声压级的平均值。

以峰值因数(1.8~2.2)限制的额定通带粉红噪声为信号源,其最大峰值声压级为RMS声压级的长期平均值加上峰值因数的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单位:dB。

2.0.5 最大可用增益 maximum available gain厅堂扩声系统在声反馈临界状态时的增益减去6dB。

2.0.6 传输频率特性 transmission frequency response 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务测量点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设备输入端的电平的幅频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1 总则1.0.1 为规范厅堂(剧场和多用途礼堂等)扩声系统设计,保证厅堂的观众厅及舞台(主席台)等有关场所听音良好、使用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厅堂相对固定安装的扩声系统设计,不包括电影还音系统(即B环)。

1.0.3 本规范制定了各类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观众厅的扩声系统特性指标。

1.0.4 扩声系统设计必须与土建各工种设计同步进行,并出具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1.0.5 设计单位应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并应完成扩声系统的调试,听音指标达到本规范的要求。

1.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2 术语2.O.1 扩声系统 sound reinforcement system,public address system 扩声系统包括设备和声场。

主要过程为: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处理、传输,再转换为声信号还原于所服务的声场环境;主要设备包括:传声器、音源设备、调音台、信号处理器、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系统。

2.0.2 扩声控制室 sound control room操作控制扩声系统设备的技术用房,简称声控室。

2.0.3 功放机房 power amplifier room放置扩声系统功率放大器的技术用房。

2.0.4 最大声压级 maximum sound pressure level扩声系统完成调试后,在厅堂内务测量点可能的最大峰值声压级的平均值。

以峰值因数(1.8~2.2)限制的额定通带粉红噪声为信号源,其最大峰值声压级为RMS声压级的长期平均值加上峰值因数的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单位:dB。

2.0.5 最大可用增益 maximum available gain厅堂扩声系统在声反馈临界状态时的增益减去6dB。

2.0.6 传输频率特性 transmission frequency response 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务测量点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设备输入端的电平的幅频响应。

2.0.7 传声增益 transmission gain扩声系统在最大可用增益状态时,厅堂内务测量点稳态声压级平均值与扩声系统心型传声器处稳态声压级的差值,单位:dB。

2.0.8 声场不均匀度 sound distribution厅堂内(有扩声时)各测量点的稳态声压级的差值,单位:dB。

2.0.9 声反馈 acoustic feedback扩声系统中的扬声器系统放出的部分声能反馈到传声器的效应。

2.0.10 系统总噪声级 system total noise level扩声系统在最大可用增益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各测量点扩声系统所产生的各频带的噪声声压级(扣除环境背景噪声影响)平均值,1)1NR—曲线评价。

2.0.11 早后期声能t:L early-to-late arriving sound energy ratio 扬声器系统发出猝发声衰变过程中,厅堂内各测量点80ms以内声能与80ms 以后的声能之比的以l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 10,单位:dB。

2.0.12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用数字技术对信号进行采集、储存、传输、变换等的方法和技术。

2.0.13 调音控制工作位置 mixing control position操作人员的工作位置,简称工位,泛指扩声控制室、现场调音位和监听调音位等。

3 扩声系统设计3.1 一般规定3.1.1 从方案设计开始,扩声系统设计就应与建筑声学设计、建筑设计和其他有关工程设计专业密切配合。

装修设计时,在控制厅内混响时间、房间体型、反射声分布和避免声缺陷等问题时,应将扬声器系统位置作为主要声源点之一。

3.1.2 扩声系统应保证听众有足够的声压级,声音清晰、声场均匀。

3.1.3 根据使用要求,厅堂扩声系统应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子系统:1 观众厅的扩声系统。

2 舞台(会议时的主席台)的扩声系统;服务于舞台上演职员的监听系统。

3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服务于演职员的舞台监督系统。

4 背景音乐广播系统。

3.1.4 扩声系统信号,对模拟传输其电气互连的优选配接值应满足国家标准《声系统设备互连优选配接值》GB/T14197及《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GB/T 15381的规定,系统设备之间宜采用平衡传输方式;数字传输及接口应符合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多通路音频数字串行接口》GY/T187的要求。

3.1.5 扩声系统设计应提供完整的图纸及说明文件。

包括管道图、设备布置图、系统原理方框图、设备的选型和配置及接线图。

3.1.6 扩声系统的设计可采用先进的技术作为辅助设计手段,但应给出分析结果的适用范围。

3.1.7 扩声系统对服务区以外有人区域不应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3,2 传声器3.2.1 系统宜配置足够数量的传声器。

3.2.2 传声器的类型应满足适用本厅堂不同类型声源信号的拾音。

3.2.3 主要传声器宜选用有利于抑制声反馈的传声器。

3.2.4 应分别在台口、乐池、侧台附近和观众席等处按功能需要设传声器插座。

3.2.5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若现场多个工位同时需要传声器信号,宜设置传声器信号分配系统。

3.2.6 传声器信号接线应采用带屏蔽的平衡电缆。

3.3 扬声器系统3.3.1 根据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对象,设计相应的扬声器系统:1 根据厅堂具体条件选用集中式、分散式或集中分散相结合三者中的较佳方案。

2 根据声道模式的不同可选择单声道、双声道和三声道(左/中/右)系统中的一种。

3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宜设置独立的次低频扬声器系统。

4 主扬声器系统对部分观众席无法提供足够的直达声或直达声方位太高时,应设置补充或辅助扬声器系统,并配备能对其馈给信号进行时间和频率特性调整的信号处理设备。

5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宜设置效果声扬声器系统。

根据使用要求和实际情况,扬声器系统安装在观众厅的顶棚、侧墙、后墙或舞台上。

6 舞台(主席台)扩声扬声器系统宜安装在靠近台口的位置。

该扬声器系统由声控室的操作人员操作控制。

7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应设置服务于演职人员的舞台返听扬声器系统。

舞台返听系统宜包括固定安装返听扬声器系统、流动返听扬声器系统和返听耳机。

3.3.2 扬声器系统,必须有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不产生机械噪声。

当涉及承重结构改动或增加荷载时,必须由原结构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核查有关原始资料,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进行核验、确认。

3.3.3 扬声器系统的安装,无论明装或暗装,均应减少安装条件对扬声器系统声辐射的影响,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采用暗装时,开口足够大;所用饰面材料和蒙面装修用格栅的尺寸(宽度和深度)宜小于等于20mm。

2 扬声器系统安装处的空间尺寸足够大,并进行声学处理。

3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同一声道扬声器的数量及布置宜有利于减轻服务区内的声波干涉。

3.3.4 功率放大器与主扬声器系统之间的连线功率损耗应小于主扬声器系统功率的10%,次低频扬声器系统的连线功率损耗宜小于5%。

3.4 调音及信号处理设备3.4.1 扩声系统应配置独立的调音台,调音台的输入通道总数不少于最大使用输入通道数。

调音台应具有不少于扩声通道数量的通道母线。

3.4.2 扩声系统应设系统信号处理设备。

信号处理设备宜具有增益、分配、混合、均衡、压缩、限幅、延时、分频及滤波等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

3.4.3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宜配置各种类型和足够数量的供调音台通道插入使用的效果器、压缩器、限幅器和噪声门等信号处理设备。

3-5 舞台监督及辅助系统3.5.1 在技术用房(主要是声控室、灯光控制机房和舞台机械控制机房)、化妆间和演职员休息室等需要调度或现场扩声信号的房间区域,宜设置小型广播扬声器系统,系统做分区广播,主控设备应设置于舞台监督位或导控室,并进行集中控制。

本广播系统在服务区的最大声压级宜大于等于90dB。

3.5.2 宜设置独立的内部通讯系统,并符合如下要求:1 声控室、灯光控制机房、舞台机械控制机房及主要化妆间等用房设置内部通讯台分站。

2 舞台、乐池、追光位、面光桥、现场调音位及功放机房等技术用房设置内部通讯插座面板。

3 以有线系统为主,以无线系统作为补充。

4 系统主机设置在舞台监督位或导控室。

3.5.3 宜设置独立的视频监视系统,监视系统的观察范围包括主舞台、上下场口、后舞台、乐池、主要观众席和主要观众休息厅、观众人口处等区域;化妆间、演职员休息室及迟到观众入口处等宜设置监视点;监视系统的主控设备宜设置于舞台监督位或导控室,声控室内设置分控点。

3.5.4 前厅、观众休息厅及观众人口处等宜设置背景音乐公共广播系统。

背景音乐公共广播系统可与本章3.5.1条的广播系统相结合。

当与防灾(火警)广播系统相结合时,其系统必须满足消防法规。

3.5.5 应预留与其他系统进行信号交换的音频信号接口,供转播或电视电话等其他传输系统选用。

3.6 调音控制工位3.6.1 厅堂应设置扩声控制室,并符合如下技术要求:1 扩声控制室宜设置在便于观察舞台(主席台)及观众席的位置。

2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应面向舞台及观众席开设观察窗,窗的位置及尺寸确保调音人员正常工作时对舞台的大部分区域和部分观众席有良好的视野。

观察窗可开启,操作人员在正常工作时能够获得现场的声音。

3 声控室面积应满足设备布置、设备操作及正常检修的需要。

地面宜铺设活动架空地板,或设置有盖电缆地沟。

4 声控室内若有正常工作时发出干扰噪声的设备(如带冷却风扇的设备、电源变压器等),宜设置设备室;设备室不应对声控室造成噪声干扰。

5 声控室宜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

6 声控室内做吸声处理,中频混响时间宜为0.3~0.5s。

7 声控室与主扬声器系统距离较远时,宜在主扬声器系统安装位置的附近区域设置功放机房。

8 扩声系统应设独立接地母线,单点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n。

9 扩声系统设备不宜与可控硅调光设备或动力设备共用一个电源变压器;若电源电压不稳定或受干扰严重,应配备电源稳压器或隔离变压器。

电源的总容量宜为功放额定功率总和的两倍以上。

10 声控室与舞台(主席台)之间应预留各种类型和足够数量的线缆。

11 声控室内宜设置监听扬声器系统,监听扬声器系统的声道模式宜与场内观众厅主扩声系统的声道模式一致。

’3.6.2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应设有现场调音位置。

现场调音位置的听音效果在观众厅应具有代表性,并预留各种类型和足够数量的信号通道接口。

3.6.3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应设置舞台监听调音位置,并符合如下要求:1 监听调音位置设在上场口或下场口附近,有适当的空间供安置监听调音台及处理器等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