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声系统一级标准

合集下载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1 总则1.0.1 为规范厅堂(剧场和多用途礼堂等)扩声系统设计,保证厅堂的观众厅及舞台(主席台)等有关场所听音良好、使用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厅堂相对固定安装的扩声系统设计,不包括电影还音系统(即B环)。

1.0.3 本规范制定了各类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观众厅的扩声系统特性指标。

1.0.4 扩声系统设计必须与土建各工种设计同步进行,并出具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1.0.5 设计单位应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并应完成扩声系统的调试,听音指标达到本规范的要求。

1.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2 术语2.O.1 扩声系统 sound reinforcement system,public address system 扩声系统包括设备和声场。

主要过程为: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处理、传输,再转换为声信号还原于所服务的声场环境;主要设备包括:传声器、音源设备、调音台、信号处理器、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系统。

2.0.2 扩声控制室 sound control room操作控制扩声系统设备的技术用房,简称声控室。

2.0.3 功放机房 power amplifier room放置扩声系统功率放大器的技术用房。

2.0.4 最大声压级 maximum sound pressure level扩声系统完成调试后,在厅堂内务测量点可能的最大峰值声压级的平均值。

以峰值因数(1.8~2.2)限制的额定通带粉红噪声为信号源,其最大峰值声压级为RMS声压级的长期平均值加上峰值因数的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单位:dB。

2.0.5 最大可用增益 maximum available gain厅堂扩声系统在声反馈临界状态时的增益减去6dB。

2.0.6 传输频率特性 transmission frequency response 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务测量点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设备输入端的电平的幅频响应。

WH-T 18-2003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

WH-T 18-2003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

声学 户外声传播的衰减 第 2 部分:一般计算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有关名词术语的解释内容,只是为了说明本标准的各项标准的各项指标中有关项目的物 理意义,而不是该名词术语的全部完整定义。 3.1 扩声系统 sound reinforcement system
由扩声设备和声场组成,主要包括:声源和它周围的环境,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传声器, 放大电信号并对信号加工的设备、传输线,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扬声器(音箱)和观众区的声 学环境。 3.2 空场 vacant auditoria

以 100Hz~6300H
100Hz~300Hz z 的平均声压级为
100Hz≤10dB;
扩声系统中扬声器输出能量的一部分反馈到传声器而产生啸叫声或衰变声的一种现象。 3.6 传输频率特性 transmission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各测点处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系统传声器处声压级或扩声设备输入端电压的幅 频响应。 3.7 传声增益 (sound) transmission gain
内平均声 允许≤±4dB;63
声评价曲
平均值≥-8 Hz、4000Hz、 z;1000Hz)
评价


压级≥100 Hz~125Hz 和 500
dB
5000Hz≤8dB
线 曲线
dB
0Hz~8000Hz 的
允许范围见图 9
以 125Hz~5000H
125Hz≤14d


125Hz~50 z 的平均声压级为 125HZ~5 B;500Hz、1
内平均声 内允许≤±4dB;40Hz~8
000Hz、4000Hz、 0Hz;100 噪声评 ≤35dB

扩声系统一级标准

扩声系统一级标准

语言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平均声压级:≥90dB(250~4000Hz)传输频率特性:250~4000Hz(+4~-6dB)声场不均匀度:≤8dB(中心频率为1000Hz,4000Hz)传声增益:≥-12dB(250Hz~4000Hz)总噪声级:≤NR30音乐与语言兼用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平均声压级:≥98dB(125~4000Hz)传输频率特性:125~4000Hz(+4~-4dB)声场不均匀度:≤8dB(中心频率为1000Hz,4000Hz)传声增益:≥-8dB(125Hz~4000Hz)总噪声级:≤NR30?音乐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平均声压级:≥103dB(100~6300Hz)传输频率特性:100~6300Hz(+4~-4dB)声场不均匀度:100Hz≤8dB;≤8dB(中心频率为1000~6300Hz)传声增益:≥-8dB(100Hz~6300Hz)(音乐);平均≥-4dB(戏曲)总噪声级:≤NR25体育馆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仅供固定安装扩声系统设计时使用)最大声压级:≥105dB传输频率特性:125~4000Hz(+4~-4dB)声场不均匀度:≤8dB(中心频率为1000Hz~4000Hz)传声增益:≥-10dB(125Hz~4000Hz)系统噪声:扩声系统不产生明显可察觉的噪声干扰(如交流噪声等)体育场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仅供固定安装扩声系统设计时使用)最大声压级:≥98dB传输频率特性:以250~40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允许+4 dB~-6 dB的变化声场不均匀度:中心频率1000Hz,4000Hz时,大部分区域≤10dB传声增益:250Hz~4000Hz? ≥-12dB系统噪声:扩声系统不产生明显可察觉的噪声干扰(如交流噪声等)歌舞厅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最大声压级:≥103dB(100~6300Hz)传输频率特性:80~8000Hz(+4~—4dB)声场不均匀度:≤8dB(中心频率为1000Hz~6300Hz)≤10dB(中心频率为100Hz)传声增益:≥-8dB(125Hz~4000Hz)总噪声级:≤NR40失真度:7%迪斯科歌舞厅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只在舞池考核)最大声压级:≥110dB(100~6300Hz)传输频率特性:80~8000Hz(+4~—4dB)声场不均匀度:≤8dB(中心频率为1000Hz~6300Hz)≤10dB(中心频率为100Hz)总噪声级:≤NR40失真度:7%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声学特性指标标准国家标准《GYJ125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是作为一个电声扩声系统完成后应达到的最低标准。

计算机噪声等级评定1级标准

计算机噪声等级评定1级标准

计算机噪声等级评定1级标准
1. A声级,A声级是指计算机噪声在不同频率下的声级,1级标准要求A声级在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频率下的声级分别不应超过45dB、45dB、45dB、45dB、45dB 和50dB。

2. 低频声级,1级标准要求计算机噪声在63Hz和100Hz频率下的声级分别不应超过40dB和40dB。

3. 低频噪声调制深度,1级标准要求计算机噪声在31.5Hz至250Hz频率范围内的低频噪声调制深度不应超过10dB。

4. 高频声级,1级标准要求计算机噪声在8000Hz和16000Hz 频率下的声级分别不应超过50dB和50dB。

总体来说,计算机噪声等级评定1级标准要求计算机在办公室等安静环境下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应该尽量低,并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以保障工作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乙级体育场馆的扩声设计标准

乙级体育场馆的扩声设计标准

乙级体育场馆的扩声设计标准乙级体育场馆是指面积在5000平方米至1万平方米之间,适合举办中小型体育比赛和活动的场馆。

在这样的场馆中,扩声系统的设计对于比赛的顺利进行和观众的良好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乙级体育场馆的扩声设计标准应该充分考虑场馆的特点和功能需求,以确保扩声系统的效果和质量能够满足相关要求。

本文将围绕乙级体育场馆扩声设计的标准进行讨论,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场馆特点分析乙级体育场馆通常是中小型的室内场馆,常用于举办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比赛,也会用于体育培训、健身活动和庆典活动等。

场馆内通常采用固定座椅或可变座椅,总体的人员容纳量在500-2000人之间。

由于比赛和活动的临时性质,场馆的设计和使用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在扩声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场馆的多功能性和活动的临时性。

二、扩声系统设计标准1. 根据场馆面积和需求确定音箱数量和位置。

扩声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场馆的实际面积和观众容纳量确定合理的音箱数量和布置位置。

要确保音箱的分布均匀,能够有效覆盖整个场馆,保证声音的准确传达。

2. 考虑音响反馈和各个区域的音量差异。

在乙级体育场馆中,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活动或比赛,可能需要对特定区域进行局部的音量调整。

在扩声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音响反馈情况,确保音响的合理输出和控制。

3. 选择合适的音箱类型和功率。

根据场馆的大小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音箱类型和功率是扩声系统设计的关键。

要确保音响设备具有良好的音质和音效,能够满足不同活动的需求。

4. 结合场馆结构进行声学调整。

场馆的结构和建筑材料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影响,因此在扩声系统设计中需要结合场馆的结构进行声学调整,以确保声音的清晰度和可听性。

5. 考虑系统的可操作性和维护性。

在扩声系统的设计中,要考虑到设备的可操作性和维护性,确保系统的易用性和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和风险。

6. 考虑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

在扩声系统设计中要考虑到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确保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传达相关信息和指令。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1 总则1.0.1 为规范厅堂(剧场和多用途礼堂等)扩声系统设计,保证厅堂的观众厅及舞台(主席台)等有关场所听音良好、使用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厅堂相对固定安装的扩声系统设计,不包括电影还音系统(即B环)。

1.0.3 本规范制定了各类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观众厅的扩声系统特性指标。

1.0.4 扩声系统设计必须与土建各工种设计同步进行,并出具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1.0.5 设计单位应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并应完成扩声系统的调试,听音指标达到本规范的要求。

1.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2 术语2.O.1 扩声系统 sound reinforcement system,public address system 扩声系统包括设备和声场。

主要过程为: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处理、传输,再转换为声信号还原于所服务的声场环境;主要设备包括:传声器、音源设备、调音台、信号处理器、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系统。

2.0.2 扩声控制室 sound control room操作控制扩声系统设备的技术用房,简称声控室。

2.0.3 功放机房 power amplifier room放置扩声系统功率放大器的技术用房。

2.0.4 最大声压级 maximum sound pressure level扩声系统完成调试后,在厅堂内务测量点可能的最大峰值声压级的平均值。

以峰值因数(1.8~2.2)限制的额定通带粉红噪声为信号源,其最大峰值声压级为RMS声压级的长期平均值加上峰值因数的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单位:dB。

2.0.5 最大可用增益 maximum available gain厅堂扩声系统在声反馈临界状态时的增益减去6dB。

2.0.6 传输频率特性 transmission frequency response 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务测量点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设备输入端的电平的幅频响应。

WH-T 18-2003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

WH-T 18-2003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
表示与可懂度有关的语言传输质量的物理量。 3.15 快速语言传输指数 rapid speech transmission index (RASTI)
用语言传输指数法(STI 法)在某些条件下的一种简化形式测得的与可懂度有关的语言传输 质量数据。 4、 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
有关各类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参照下列表格及说明。其中,观众区的声学环 境以混响场为主的演出场所为室内演出场所,而观众区的声学环境以自由场为主的演出场的为室 外演出场所。 4.1 音乐、歌剧扩声系统
内平均声 允许≤±4dB;63
声评价曲
平均值≥-8 Hz、4000Hz、 z;1000Hz)
评价


压级≥100 Hz~125Hz 和 500
dB
5000Hz≤8dB
线 曲线
dB
0Hz~8000Hz 的
允许范围见图 9
以 125Hz~5000H
125Hz≤14d


125Hz~50 z 的平均声压级为 125HZ~5 B;500Hz、1
100HZ≤10dB;5
100Hz~63
00Hz 范围 均声压级为 0dB,在此频
00Hz、1000Hz、2 ≤5%(50 ≤NR30 ≤NR25
00Hz 的平
内平均声 带内允许≤±4dB;50Hz
000Hz、4000Hz、 0Hz;100 噪声评 噪声评
均值≥-8dB
压级≥105 ~100Hz 和 6300Hz~12
当扩声系统工作在最高可用增益状态下,关闭场内所有噪声源并将传声器的输入口短路时, 所测得的总噪声。 3.11 总噪声 over all noise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要求规范GB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要求规范GB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1 总则1.0.1 为规范厅堂(剧场和多用途礼堂等)扩声系统设计,保证厅堂的观众厅及舞台(主席台)等有关场所听音良好、使用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厅堂相对固定安装的扩声系统设计,不包括电影还音系统(即B环)。

1.0.3 本规范制定了各类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观众厅的扩声系统特性指标。

1.0.4 扩声系统设计必须与土建各工种设计同步进行,并出具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1.0.5 设计单位应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并应完成扩声系统的调试,听音指标达到本规范的要求。

1.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2 术语2.O.1 扩声系统 sound reinforcement system,public address system 扩声系统包括设备和声场。

主要过程为: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处理、传输,再转换为声信号还原于所服务的声场环境;主要设备包括:传声器、音源设备、调音台、信号处理器、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系统。

2.0.2 扩声控制室 sound control room操作控制扩声系统设备的技术用房,简称声控室。

2.0.3 功放机房 power amplifier room放置扩声系统功率放大器的技术用房。

2.0.4 最大声压级 maximum sound pressure level扩声系统完成调试后,在厅堂内务测量点可能的最大峰值声压级的平均值。

以峰值因数(1.8~2.2)限制的额定通带粉红噪声为信号源,其最大峰值声压级为RMS声压级的长期平均值加上峰值因数的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单位:dB。

2.0.5 最大可用增益 maximum available gain厅堂扩声系统在声反馈临界状态时的增益减去6dB。

2.0.6 传输频率特性 transmission frequency response 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务测量点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设备输入端的电平的幅频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平均声压级:≥90dB(250~4000Hz)
传输频率特性:250~4000Hz(+4~-6dB)
声场不均匀度:≤8dB(中心频率为1000Hz,4000Hz)
传声增益:≥-12dB(250Hz~4000Hz)
总噪声级:≤NR30
音乐与语言兼用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平均声压级:≥98dB(125~4000Hz)
传输频率特性:125~4000Hz(+4~-4dB)
声场不均匀度:≤8dB(中心频率为1000Hz,4000Hz)
传声增益:≥-8dB(125Hz~4000Hz)
总噪声级:≤NR30?
音乐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平均声压级:≥103dB(100~6300Hz)
传输频率特性:100~6300Hz(+4~-4dB)
声场不均匀度:100Hz≤8dB;≤8dB(中心频率为1000~6300Hz)传声增益:≥-8dB(100Hz~6300Hz)(音乐);平均≥-4dB(戏曲)
总噪声级:≤NR25
体育馆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仅供固定安装扩声系统设计时使用)
最大声压级:≥105dB
传输频率特性:125~4000Hz(+4~-4dB)
声场不均匀度:≤8dB(中心频率为1000Hz~4000Hz)
传声增益:≥-10dB(125Hz~4000Hz)
系统噪声:扩声系统不产生明显可察觉的噪声干扰(如交流噪声等)
体育场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仅供固定安装扩声系统设计时使用)
最大声压级:≥98dB
传输频率特性:以250~40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允许+4 dB~-6 dB的变化声场不均匀度:中心频率1000Hz,4000Hz时,大部分区域≤10dB
传声增益:250Hz~4000Hz? ≥-12dB
系统噪声:扩声系统不产生明显可察觉的噪声干扰(如交流噪声等)
歌舞厅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最大声压级:≥103dB(100~6300Hz)
传输频率特性:80~8000Hz(+4~—4dB)
声场不均匀度:≤8dB(中心频率为1000Hz~6300Hz)≤10dB(中心频率为100Hz)
传声增益:≥-8dB(125Hz~4000Hz)
总噪声级:≤NR40
失真度:7%
迪斯科歌舞厅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只在舞池考核)
最大声压级:≥110dB(100~6300Hz)
传输频率特性:80~8000Hz(+4~—4dB)
声场不均匀度:≤8dB(中心频率为1000Hz~6300Hz)≤10dB(中心频率为100Hz)
总噪声级:≤NR40
失真度:7%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声学特性指标标准
国家标准《GYJ125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是作为一个电声扩声系统完成后应达到的最低标准。

将此标准做为一个系统验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