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_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设计一、课前预习1、什么叫立意?立意就是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
2、作文立意有哪些要求?(1)准确(切合题意不偏离)(2)正确(思想进步不反动,感情健康不庸俗)(3)明确(观点鲜明不含混)(4)集中(主题单一不分散)(5)深刻(穿透题目,深入本质)(6)新颖(发散创新,不落俗套)二:【考点解读】《考试说明》:符合题意《作文评分标准》:符合题意(一、二类卷),基本符合题意(三类卷),偏离题意(四类卷)。
《卷命题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三、【复习目标】1、认真审读材料,全面准确的理解材料2、掌握文字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一般方法3、学以致用,能准确审题立意。
四、例题引路,梳理归纳审题立意的一般方法认真审读下面的作文材料,确定立意并说明理由1、抓关键句法【材料】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关键句:下一个)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勇于进取。
2、概括中心法。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教案标题: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求。
2. 学生能够通过审题立意,合理运用材料,写出有逻辑、有深度的作文。
3. 学生能够提高审题和立意的能力,提升作文的质量。
教学准备:1. 材料作文的范文及相关材料。
2. 学生的作文练习题。
3. 课堂讨论的问题和主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话题(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
2. 提出以下问题:你认为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有什么重要性?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审题立意?步骤二:理解审题要求(10分钟)1. 分发一篇材料作文范文,并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材料的内容。
2. 提问:根据材料,你能总结出这篇作文的审题要求是什么?3. 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主题。
步骤三:讨论审题立意(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就这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展开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材料中的信息与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什么联系?这篇作文可能会涉及到哪些话题和观点?3.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步骤四:撰写作文(20分钟)1. 提醒学生根据他们在讨论中得出的结论,确定自己的立意。
2. 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材料,展开论述,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证据。
3.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步骤五:交流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交换作文,并进行互评。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重点关注他们的审题立意是否准确,是否能够合理运用材料。
3.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审题立意的能力。
步骤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提醒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特别是关于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2.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篇材料作文题目,自行进行审题立意,并写出一篇作文。
2. 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材料作文范文,加强对审题立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1. 让学生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基本审题立意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材料作文的定义与特点2. 审题立意的重要性3. 基本审题立意方法讲解与实践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材料作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新材料作文的定义与特点。
2. 讲解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审题立意环节。
3. 讲解基本审题立意方法,包括:抓住材料核心、分析材料关系、提炼中心思想等。
4. 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审题立意。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对作品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审题立意的掌握程度。
2. 在后续的写作教学中,观察学生对新学会的审题立意方法的运用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新材料作文实例2. 审题立意方法讲解PPT3. 课后练习作文模板与要求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审题立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展示,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借鉴优秀作品。
3. 安排课后辅导时间,针对学生在审题立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审题立意方法。
2. 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 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材料。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将作文写作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作文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邀请作文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写作技巧。
3. 开展写作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十、教学反馈1. 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的需求和困惑。
2.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独立审题和立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作文构思。
二、教学内容1. 新材料作文的定义和分类。
2.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
3.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
4. 思维导图在作文构思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构思。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和思维导图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构思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练习,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构思。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讲解如何抓住材料核心,进行准确审题。
3.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介绍各种立意方法,如提炼中心、拓展延伸等。
4. 思维导图在作文构思中的应用:讲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5.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构思过程,让学生感受思维导图的优势。
6.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练习,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构思。
7.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练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2. 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构思,提高作文质量。
3. 学生对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有所提高。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新材料作文的定义、审题立意方法和思维导图的绘制步骤等。
2. 教学素材:收集一些新材料作文的例子,用于讲解和分析。
3. 思维导图软件:准备好思维导图软件,如MindManager、XMind 等,供学生实践操作。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新材料作文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2.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讲解如何抓住材料核心,进行准确审题。
3.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介绍各种立意方法,如提炼中心、拓展延伸等。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1. 让学生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独立审题和立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进行写作。
二、教学内容1. 新材料作文的定义和分类。
2.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
3.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
4.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作文写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题目,引发学生对新材料作文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新材料作文的定义、特点和审题立意的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新材料作文题目,进行审题和立意练习。
4. 分享:每组分享自己的审题立意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总结: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情况。
2. 学生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审题立意能力和写作水平。
3. 学生分享和讨论:评价学生在分享和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 新材料作文题目库:提供丰富多样的新材料作文题目,供学生练习和讨论。
2.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指导资料:提供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作文评价标准:提供具体明确的作文评价标准,帮助学生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价。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获奖作文和优秀作文,让学生了解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2.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作文写作实践,每组选择一个新材料作文题目,运用所学的审题立意方法进行写作。
3. 作文互评:让学生相互交换作文,进行互评,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 作文修改:根据互评的意见,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七、教学策略1. 实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作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2. 互动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互评,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优秀范文五篇]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4c5e4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3.png)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一.典题导入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思考下面问题:【材料】(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二)海龟和老鹰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
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来。
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
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
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问题:(1)材料中都提到了“鹰”,从立意角度,是否都是最佳选取侧面?问题(2)两则材料审题立意可以从哪些几个角度考虑?问题(3)选取一个角度立意:二.归纳审题立意原则材料作文审题原则(一)整体性原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设计成都市简阳云龙镇初级中学:李先琼教学目标1.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四种基本方法及结构特点。
2.学会灵活运用方法读懂材料,自主立意并作文。
教学重点:读懂材料并运用四种基本方法自主立意作文。
教学难点:筛选最佳立意并作文。
教学方法:1.默读材料,领会材料中心。
2.拓展思维,筛选最佳立意。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写作结构,通过学习,同学们要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四种基本方法及写作结构,学会灵活运用方法读懂材料自主立意并作文。
二.初步了解什么是材料作文。
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材料作文,然后填空。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抽两名同学回答。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一群刺猬冬眠,天气寒冷,他们相互之间挨得很近,结果刺伤了对方;他们互相之间离得远了,就感觉不到温暖,最后,他们选择一个不远不近的恰当距离。
这样,既不刺伤对方,又能互相得到温暖。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材料作文的结构一般由()和()两部分组成(材料、要求)2.材料作文的特点:写作时需要自()、自()、自()、自(),但行文主旨必须与材料吻合,具有()性。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限制性]三.怎样才能写好材料作文呢?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根据上边填空题2,抽两名同学回答。
)教师点拨: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审题立意。
师问:什么是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抽一名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所谓审题立意,就是正确理解材料,把握材料主旨,即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明确要写什么。
四.审题立意的方法教师:审题立意有哪些方法呢?我们一起来探讨。
1.读懂下面材料,找一找材料中的关键句是什么,可以怎样立意?(同桌讨论,抽若干名学生回答。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完整版教学设计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林诗珍教学目标:1、了解材料作文的形式和特征;2、学习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加强审题立意能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展示明确学习目标三、介绍材料作文的形式和特征四、学习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法:抓关键词、关键句法。
五、材料作文演练(展示资料)1、师示范如何抓关键词句2、学生试一试、练一练(多题练习,反复巩固,学以致用)六、总结七、材料作文演练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爸爸,班里有的同学从不做家务,衣服都是父母洗的。
”“孩子,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自己的事要学会自己做,不要依赖父母。
”“爸爸,为什么我不能在吃饭的地方像别人那样大声说话呢?”“孩子,一个人心里不能总是装着自己,要考虑到身边还有其他人,要学会约束自己的言行。
”“爸爸,我的学习不好,你说我长大会有出息吗?”“孩子,评价一个人有多重方面,成绩的好坏说明不了什么,你要相信自己。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主题,自拟题目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在成长过程中,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有很多人相伴在左右: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诲人不倦的老师,甚至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你一路的感受吧!要求:自选角度,自定主题,自拟题目三、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课堂上,老师问:“为什么人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摔倒呢?”一生说:“因为冰面太滑,鞋面与冰面的摩擦力太小。
”另一生说“因为冰面太平坦,脚一打滑,便没有什么不平的东西阻止脚滑下去。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道:“所以,人在冰面平坦,缺少坎坷。
阻力和坎坷,这些看似有碍于我们前进的东西,却反过来成就了我们。
”请谈谈你的感悟,自选角度,自定主题,自拟题目。
四、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材料一: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材料二:一盏明灯,一方亮窗,从冬燃到春,从夏燃到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陈述材料作文的审题及立意的区别。
审题是读懂材料,揭示材料的意思或主旨;立意是确定作文的中心或主旨。
2.按照三个步骤解读材料的主旨。
整体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结合整体内容陈述材料大意;借助结尾语句(“尾重心”)结合材料大意概括材料意思;改变相关句子,明确材料主旨。
3.举例陈述“正旨立意”“近旨立意”“背旨立意,,:‘侧旨立意”等四类立意的主要特点,并解说考场作文通常选用“正旨立意”的理由。
“正旨立意”,与材料主旨一样;“近旨立意”,与材料主旨相近;“背旨立意”,与材料主旨相反,“侧旨立意”,从另外一个层面立意。
考场作文通常选用“正旨立意”是为了避免阅卷教师不认同。
4.从议论说理方面举例解说每类立意的“宽窄论证角度”。
“宽”论证角度即“一般立意”,“窄”论证角度即“选点立意”。
整合两个维度,可有8种立意:(1)正旨一般立意,(2)正旨选点立意;(3 )近旨一般立意,(4)近旨选点立意;(5)背旨一般立意,(6)背旨选点立意;(7)侧旨一般立意,(8)侧旨选点立意。
一、活动导入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现在,有个山区学校唯一的九年级语文老师住院阑尾炎手术,两个班的学生没人上课。
他们想让我帮忙请九年级的同龄人讲讲中考作文的一个难点。
不知道大家愿意与否?要视频直播,实事求是地呈现学习难点,以及你们的处理方法。
生:什么内容?师(板书):“为同龄人讲讲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为简化内容起见,今天只说议论文。
(发放讲义)现在,我让手机联网,那边已联网了。
二、活动开端师:为了让你们讲得更好,是不是先独立思考,写出讲义中三道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呢?有问题需要解决吗?生:我对审题与立意有点纠结,两者是什么关系?师:审题是读他人的文字材料,.立意是确定自己的写作意旨,对象不一样。
只有读懂命题给出的材料,才能更好地确定文章的意旨。
生:请问老师,怎样才能读懂材料呢?师:先通过阅读材料,抓住个别关键词结合整体内容陈述材料大意;再借助结尾语句(“尾重心”)结合整体揭示材料意思,概括材料主旨。
生:您能不能就第一题一步一步说说这种方法?师:好。
第一步,整体把握。
大家先读一遍材料吧。
材料一: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
“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
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
“我有颗珠子。
”老者掏出一颗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
”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师:从整体上看,这则材料讲的是关于沙子怎样才能得到承认与尊重的话题。
关键词自然是(板书)“变成珍珠,,‘:承认与尊重”“忽视”。
第二步,结合整体大意看结尾句(即“尾重心”)的意思。
“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是非常重要的结尾。
他对什么怀疑?生:对“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怀疑。
师:怀疑的结果是什么?改为陈述句是——一生:沙子不一定变成珍珠,也可以被人承承认与尊重。
师:对。
第三步,明确主旨。
把比喻句“沙子不一定变成珍珠,也可以被人承认与尊重”改为一般的句子一————生:普通人不一定变成杰出者,也可以被人承认与尊重。
师:简略一点,就是(板书)“普通人也可以得到承认与尊重”。
下面看立意,怎么办?生:就以这则材料的主旨作为作文的中心。
师:也行。
不过在议论说理中,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这个广泛的道理迁移到具体的现象上。
大家想一想,哪些普通人也应当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生:北大学生不当副县长种猕猴桃也应当得到承认与尊重。
师:对。
这证明普通劳动者也应该得到社会承认与尊重。
生:这只能作为议论说理的一个论据。
三、活动发展师:也可以作为全文论证的中心,比如“赞美北大学生不当副县长种猕猴桃”。
这与直接以材料主旨立意不一样,是选择一个方面来立意的,两种立意的角度一“宽”一“窄”,可以分别简称为“一般立意,‘与“选点立意”。
生:哦。
这下明白了。
师:不过,材料作文在议论说理方面的立意远不止于此。
还有I板书l“近旨立意”“背旨立意”“侧旨立意”,而与材料主旨一样的立意叫做“正旨立意”。
“近旨立意”与材料主旨相近,如“需要一颗平静的心”;“背旨立意”与材料主旨相反,如“扼住命题的咽喉”;“侧旨立意”是从另外一个层面立意,如“善于思考,善于怀疑”。
如果把这四种立意与“一般立意”“选点立意”整合起来,能形成8种立意。
你们说是哪8种?师:对,这要告诉人家。
考场作文通常应当选用“正旨立意”中的两种,以免阅卷老师不看好其他立意。
生:哦,就是“正旨一般立意”“正旨选点立思。
四、活动高潮师:下面,请两位同学作为“主讲”“副讲”就第二题,为人家讲一讲材料作文在议论说理时的审题立意吧。
生(主讲):先审题,这个工作分三步。
第一步,整体把握。
我先读一遍材料。
材料二:有一只鹰蛋不小心落到了鸡窝里,被当成鸡孵了出来。
从出生那无起,它就与鸡窝里的兄弟姐妹们不一样。
它没有五彩斑斓的羽毛,不会用泥灰为自己洗澡,不会三喙两嘴就从土里掏出一只小虫来。
矮小的鸡窝总是碰它的头,而鸡们总是笑它笨。
它对自己失望极了,于是跑到一处悬崖,想跳下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它纵身跃下的时候,本能地展开翅膀,飞上了云天。
它这时才发现,自己原本是一只鹰,鸡窝和虫子不属于它。
生:从整体上看,这则材料的大意是鹰是怎样认识到自己是鹰而不是鸡的。
关键词是“不会”“才发现”。
第二步,结合整体大意看“尾重心”。
“它这时才发现,自己原本是一只鹰,鸡窝和虫子不属于它”这个结尾,表明鹰一直没有发现自己不是鸡。
第三步,结合材料大意,把结尾比喻的表述改为平实的表述,即“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潜能”。
生(副讲):题目可以定为“让灵魂高飞”或“充分认识自我”。
师:审题完成了。
立意怎么办?再请两位同学讲讲。
生(主讲):“充分认识自我”是“正旨一般立意”。
生(副讲):“正旨选点立意”我们有点困难,想请老师帮忙。
师:好,就“期待效应”的重新解读吧。
“期待效应”本指教育者的期待使受教育者朝着期待的方向发展,也可以为成长者的自我发现使自己朝着发现的这个方向发展。
像这样选择某种领域中的一种现象立意,就是“选点立意”。
这种立意范围非常广泛,哲学、美学、文学、政治、历史、军事、体育、科技、音乐、美术、雕塑、影视、股市、房市、车市、花市、物业、建筑、交通、家政、餐馆、沐浴等领域,都有可以选择的“点”。
下面,你们向人家分别讲讲“近旨立意”“背旨立意”“侧旨立意”中的“宽”“窄”角度的不同立意吧。
生(主讲):“发现就是一种能量”是“近旨一般立意”,“发现股市多年2000点必然大涨是一种经济能量”是“近旨选点立意”。
生(副讲):“不如别人不必自卑”是“背旨—般立意”,“火红的根雕业是从不自卑崛起的”是“背旨选点立意”。
生(主讲):“宽容源于理解”是“侧旨一般立意”,“正确看待广场舞”是“侧面选点立意”。
师(鼓掌):第二题的8种立意都讲清楚了。
下面完成第三题。
生(主讲):先审题。
第一步,整体把握,先读材料。
材料三: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你认为快乐的,就去寻找;你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你认为幸福的,就去珍惜。
没有不被评说的事,没有不被猜测的人。
生(主讲):从整体上看材料的大意,是关于认识自我的话题。
关键词是“都有自己”“你认为…。
..就.。
,...”。
第二步,结合整体大意看“尾重心”。
“没有不被评说的事,没有不被猜测的人”这个结尾,是在说“守住自我,不在乎别人评说”。
第三步,概括材料主旨,即“坚守自我,不在乎别人评说”。
生(副讲):题目可定为“坚守自我,不在乎别人评说”,这是“正旨一般立意”。
生(主讲):“正旨选点立意”呢?生(副讲):就是在“正旨一般立意”的基础上,选一个方面进行立意。
如“评某地方剧种坚守自我,创造辉煌”。
师:好极了!下面,“近旨立意”“背旨立意”“侧旨立意”,就请大家抢答吧。
生:“不在乎别人评说”是“近旨一般立意”,“中学生写小说不必在乎别人评说”是“近旨选点立意”。
生:“一味崇尚自我必然毁掉自我”是“背旨一般立意”,“一家独大的美国一味膨胀自我必将毁掉自己”是“背旨选点立意”。
生:“顺其自然”是“侧旨一般立意”,“股市顺其自然为好,政府不必救市”是“侧旨选点立意”。
五、活动小结(见“教学目标”。
)▲设计思考▲这堂课设计的“活动导入”“活动开端”“活动发展”“活动高潮”“活动小结”等环节,为什么冠以“活动”呢?因为这一课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活动”来实施教学的。
为什么要把这个活动设计为“为山区中考同龄人讲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呢?是想通过让学生做一次“小老师”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以达到使他们深深“卷入”其中的学习境界。
同时,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还努力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活动开端”是教者示范,包括讲解审题与立意区别,以及审题的三个步骤;“活动发展”是师生互动,着重解说立意的两个维度及8种立意,以及考场作文通常选用“正旨立意”的原因;“活动高潮”则是学生的独立操作,即用模仿教师示范与师生互动的做法,完成第二、三题审题立意的练习。
这样的语文活动,既实施了“实践性、综合性学习”,又突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