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测录井基础知识
气测资料

表 4 标准混合样标定的全烃检测器对标准甲烷气样检测效率情况表 气样名称 气样浓度% 全烃检测含量值 % 甲烷组分含量% 全烃检测器效率 % 降低检测效率 %
标准混合气样 0.1 标样 0.0979 标样 0.0744 略高 正常
检测 0.1113 检测 0.0739 1.0 标样 0.9219 标样 0.6870 正常 正常 检测 0.9228 检测 0.7120 10.0 标样 10.2990 标样 7.7500 略高 正常 检测 12.1200 检测 7.9200 标准甲烷气样 0.1 检测 0.0714 检测 0.0988 72.27 27.73 1.0 检测 0.7659 检测 1.0965 69.85 30.15
气测录井 编辑
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词目:气测录井 英文:gas logging 释文:从安置在振动筛前的脱气器可获得从井底返回的钻井液所携带 的气体,对其进行组分和含量的检测和编录,从而判断油气层的工作 称之为气测录井。其作用为:①发现油气层;②初步判断油气水层; ③初步判断重质油层或轻质油层。钻井液密度、钻头尺寸、钻进速度、 钻井液排量等钻井工程因素都可能影响气测值。相同性质的油气层, 在不同条件下钻井,会产生不同强度的气测异常。为了进行全井和不 同井间的对比,将气测数据标准化,是值得提倡的办法。
1.氢焰检测器工作原理
被测样品由载气携带,从色谱柱流出(全烃分析不经过色谱柱,只 SDL-9000 型综合录井仪色谱仪的全烃分析经过阻尼柱),与载气混 合一起进入离子室,由毛细管喷嘴喷出。氢气经引燃后在空气的助燃 下进行燃烧,以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约 2100℃)火焰为能源,使被 测烃组分电离成正负离子。在氢火焰附近设有收集极(负极)和极化 极(正极),在此两极之间加有 150 V 到 300 V 的极化电压,形成 一直流电场。产生的离子在收集极和极化极的外电场作用下定向运动 而形成电流。经研究实践得知:电离的程度与被测组分的性质有关, 经实验研究得知:一般在氢火焰中电离效率很低,大约每五十万个碳 原子中有一个碳原子被电离。因此产生的电流很微弱,需经放大器放 大后,才能在记录仪上得到色谱蜂。产生的微电流大小与进入离子室 被测组分浓度大小和碳原子的含量有关,浓度愈大,碳原子的含量愈 多,产生的微电流就愈大,它们之间存在定量关系。
基础录井培训

常用录井方法简介录井即记录、录取钻井过程中的各种相关信息。
录井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中最基本的技术,是发现、评估油气藏最及时、最直接的手段,具有获取地下信息及时、多样,分析解释快捷的特点。
初期录井服务包括深度测量、地质描述以及使用热导检测仪进行气测录井服务。
随着录井技术的发展,仪器的更新换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录井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及装备应用于录井,构成了现代录井技术。
在钻进过程中,随着泥浆一起被带至地面的地下岩石碎块叫做岩屑,俗称为砂样。
在钻进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
取样间距以及迟到时间,将岩屑连续收集、观察并恢复井下剖面的过程即为岩屑录井。
通过岩屑录井可以掌握井下地层层序、岩性,初步了解钻遇地层的含油、气、水情况。
岩屑录井具有低成本、简便易行、及时了解井下地质情况、资料的系统性强等优点。
作好岩屑录井工作的几个基本条件:1、井深准确,即钻具丈量准确并且及时检查核对钻具长度;深度传感器正常工作。
2、迟到时间准确,即迟到时间准确,能够正确反映对应深度下的岩性,而且要牢牢掌握迟到时间的公式,理论计算法:t w=V/Q={π(D2-d2)/4Q}×H;需要掌握迟到时间的校对方法:(1)钻进接单根时,将电石指示剂从井口投入钻杆内,记下开泵时间;记录仪器检测到乙炔气体的时间,则可求得实际迟到时间。
(还有用玻璃纸、大米、碎砖头等食物投测);(2)利用钻时曲线校对迟到时间;大段泥岩中的砂岩夹层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迟到时间是否合适。
(反过来大段砂岩中的泥岩夹层同样适用)。
3、岩屑捞取准确;(1)捞取方法:采用垂直取样法取样,不允许只取上面或下面部分,取样后应将剩余部分清除干净;(2)定时、定点捞取;(3)为了保证岩屑资料的准确性,振动筛选用的筛布应比较合理,尤其在第三系疏松地层中要求使用的筛布不小于80目;(4)每次起钻前,应充分循环钻井液,保证取完井底的岩样;(5)下钻后在新钻岩屑返出井口之前,把振动筛清除干净。
气测录井

▲
▲ ▲ ▲
▲
▲
钻 时 录 井
岩 心 录 井 ※
岩 屑 录 井 ※
钻 井 液 录 井
气 测 录 井
其 它 录 井
五、气测录井
(一)、气测录井主要是通过对钻井液中天然气的组分
和含量进行测量分析,判断地层流体性质,间接对储 层评价。
(二)、天然气一般指岩石圈中一切生成的气体。主要成 分是甲烷、其次是乙烷、丙烷、丁烷、戊烷烃类气体。 还有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硫化氢等非 烃类气体。
气层的气测曲线
⑵ 区分轻质油层和重质油层
烃类气体在石油中的溶解度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 轻质油的C2+含量比重质油的C2+含量高,重烃异常明显;
不同性质的油层在气测曲线上的反映
⑶ 水层气测曲线特征
烃类气体难溶于水,但某些 水层中仍含有少量溶解气,在 气侧曲线上出现一定显示。
▲全烃和重烃同时增高(右图); ▲全烃增高,重烃无异常; ▲水层在气测曲线上的显示
CH4 C2H6 C3H8 C4H10
色谱气测解释图版
油水同层
油层
含气水层
气层
川南地区色谱气测标准图版(气பைடு நூலகம்组分曲线)
⑵ 色谱气测解释图版的应用
根据实测结 果作图,并与 标准图版相比 较 → 可判断 钻遇储层所含 流体的性质-油、气、水。
油气同层
产气
产水 产水
产气
气水同层
川南地区油气水层气样组分分析典型资料
五、气测录井
--直接测定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的一种录井方法。 利用气测资料可及时发现油气显示。 气测录井根据仪器不同可分为2种类型: 半自动气测
利用各种烃类气体燃烧温度差异,将甲烷与重
录井资料识别油、气、水层

油、气、水定层定性判别利用气测录井资料判断油、气、水层:一般而言,油气层在气测曲线的全烃含量和组分数值会出现异常显示,可根据气测曲线的全烃含量、峰形特征及组分情况判断油、气、水层。
油层具有全烃含量高,峰形宽且平缓及组分齐全等特征;气层具有全烃含量高,曲线呈尖峰状或箱状,组分主要为C1,C2以上重烃甚微且不全;含有溶解气的水层具有全烃含量低,曲线呈锯齿状,组分不全,主要为C1等特征;纯水层气测则无异常。
利用荧光录井判断油、气、水层利用发光明亮成都,发光颜色,含油显示面积、扩散产状、流动速度等荧光录井描述可定性对油、气、水层进行判别。
一般而言,油质越好颜色越亮,油质越差颜色越暗.轻质油荧光显示为蓝紫色、青蓝色、蓝色,正常原油荧光显示为黄橙、黄色、黄褐色,稠油荧光显示为棕色、深褐色、黑色。
扩散产状常见有晕状、放射状和溪流状,其中,晕状、放射状显示含油级别高,溪流状系那是含油级别低。
流动速度常见有快速、中速和慢速,其中,快速、中速显示含油级别高,慢速显示含油级别低。
含油显示面积大于60%显示含油级别高,30%~60%显示含油级别中等,小于30%显示含油级别低.利用岩屑录井判断油、气、水层:井底岩石别钻头破碎后,岩屑随钻井液返出井口,按规定的取样间隔和迟到时间,连续采集岩屑样品,济宁系统观察、分析、鉴定、描述和解释,并初步恢复地层剖面。
岩屑录井是地质录井的主要方法,根据岩屑录井描述可初步对储集层的含油、气、水情况作出判断.油、气、水层定量判别气测数据质量控制:T g=C1+2C2+3C3+4iC4+4nC4+5C5T g为全烃值,可以根据T g/(C1+2C2+3C3+4iC4+4nC4+5C5)比值对气测数据是否准确进行判断.如果该值为0。
8~2。
0,用气测数据定量判别油、气、水层效果较好,反之,判别结果与实际试油结论符合率较低,因此,当该比值为0.8~2。
0时,认为气测数据可比较真实地反映底层流体性质,可用气测数据结合一些优选的经验统计方法实现对油、气、水层较为准确的定量判别。
气测录井的影响因素和解析方法

5.岩屑气(Cutting Gas) 储藏在岩屑孔隙中的气体称为岩屑气或岩屑残余气。它可以通过搅拌器搅
拌或热真空蒸馏的方法而取得。岩屑气是评价油气层的重要参数。
一、基本概念
6. 烃气 指轻质烷族烃类(C1一C5)可燃气,即狭义的天然气,包括甲烷、乙烷、
丙烷、丁烷、戊烷、在大气条件下,前四种是气态烃,后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 气态烃。
11.接单根气(Connection Gas)
(1)接单根时,由于停泵,钻井液静正,井底压力相对减小;另外,由于钻具上提 产生的抽汲效应,导致已钻穿的地层中的油气浸入钻井液,当再次开泵循环恢复钻进 时,在对应迟到时间的气测曲线上出现的弧峰值称接单根气。 (2)接单根后,在新接的单根和钻具中夹有一段空气,这段空气通过钻柱下到井底, 再由环形空间上返到井口而出现的气体显示峰值,该值也称为接单根气,又称“空气 垫”。该接单根气的显示时间相当于钻井液循环一周的时间。
7. 全脱气 用热真空蒸馏脱气器,几乎能脱出钻井液中的全部气体,输人到气测仪进行
分离。通过计算,可以得到钻井液中气体的真实浓度。
8气体零线(Zero Gas) 气体零线是一条人为确定的气测曲线的基线,是读取气体含量的基准。
(1)真零值(True Zero)是指气体检测仪鉴定器中通入的气体不是来自 钻井液中的天然气而是纯空气时的记录曲线。 (2)系统零值(System Zero)是钻头在井下转动,但未接触井底,钻井 液正常循环时,气测仪器所测的天然气值。
(6)钻井液添加剂
部分钻井液添加剂,如铁铬盐、磺化沥青等,在一定条件下可 产生烃类气体,造成假异常。
3.脱气器安装条件及脱气效率的影响
➢ 脱气效率越高,气显示越高。 ➢ 脱气器的安装位置及安装条件也直接影响气显示的高低。安装高度过高
气测录井技术

气测录井技术气测录井是直接测定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的一种录井方法。
气测录井是在钻进过程中进行的,利用气测资料能及时发现油、气显示,并能预报井喷,在探井中广泛采用。
(一)气测录井的常见类型根据所用仪器不同,气测录井可分为两种,即半自动气测和色谱气测。
半自动气测是利用各种烃类气体的燃烧温度不同,将甲烷与重烃分开。
这种方法只能得到甲烷及重烃或全烃的含量。
色谱气测是利用色谱原理制成的分析仪器,它是一个连续进行、自动记录体系。
样品由进样口进入后被载气带进色谱柱进行分离,分离后各组分分别进入鉴定器,产生的信号在记录器上自动记录下来。
它可将天然气中各种组分(主要是甲烷至戊烷)分开,分析速度快,数据多而准确。
目前后者已基本取代半自动气测。
按气测录井方式可将气测录井分为两类,即随钻气测和循环气测。
随钻气测是在钻井过程中测定由于岩屑破碎进入钻井液中的气体含量和组分。
循环气测是在钻井液静止后再循环时,测定储集层在渗透和扩散的作用下进入钻井液中的气体含量和组分,故又称之为扩散气测。
(二)半自动气测资料解释由于半自动气测只提供了全烃和重烃的数据,因此只能定性的识别储层中流体性质。
主要根据油层气与气层气的不同特点,及烃类气体在石油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解释。
1.区分油层和气层油层气体的重烃含量比气层高,而且包含了丙烷以上成分的烃类气体。
气层的重烃含量不仅低,而且重烃成分中只有乙烷、丙烷等成分,没有大分子的烃类气体。
所以油层在气测曲线上的反映是全烃和重烃曲线同时升高,两条曲线幅度差较小。
而气层在气测曲线上的反映是全烃曲线幅度很高、重烃曲线幅度很低,两条曲线间的幅度差很大。
2.分轻质油层和重质油层由于烃类气体在石油中的溶解度随基本上是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的,所以在不同性质的油层中重烃的含量是不一样的。
轻质油的重烃含量要比重质油的重烃含量高。
因此,轻质油的油层气测异常明显的,而重质油的油层气测异常显示远不如轻质油的油层显示明显。
它们各自呈现完全不同的特征。
气测录井基础知识

气测录井基础知识一、概念1)破碎岩石气在钻进的过程中,钻头机械的破碎岩石而释放到泥浆中的气体称为破碎气.破碎岩石的含气量的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含油气多的地层往往有较多的显示,这是现场录井人员及时发现油气层的基础,有时在欠压实泥岩盖层的钻进中可能有较好的气显示。
如果泥浆压力大于地层孔隙压力,也可能没有明显的气显示。
2)压差气当井下地层孔隙压力大于井筒泥浆压力时,地层流体将按达西定律向井筒泥浆运移,由此产生的天然气成为压差气.压差气产生的原因又分下列四种情况。
(1)接单根气在接单根时的抽汲作用对井底压力降低,易形成压差气进入井筒,经过一个迟到时间就可以在录井仪器上检测到。
如果钻过不同岩性地层的大段井段,而没有接单根气显示,这属不正常现象。
(2)起下钻气——后效气起钻过程中,由于停泵、上提钻柱,必然会有泥浆静止或抽汲效应,这两个效应都会使井中泥浆压力下降,因而有利于压差气的产生。
在正常的起钻过程中,没有泥浆流出井口,因而也无从检测泥浆中的气体,停留在井筒内的气体要等到下钻后再次循环泥浆密度才能被检测到,这就是后效气。
(3)扩散气地层气可以以扩散方式进入井筒泥浆中,扩散气不受压力平衡状态影响,只与浓度有关,但扩散气的扩散过程较长,故在气显示上具有漫步性,这一特点使这种气显示与层位对应关系变得很模糊。
很少用来确定油气层层位,一般把它划入到背景气中.4)背景气在压力平衡条件下,钻头并未进入新的油气层,而是由于上部地层中一些气体浸入钻井液,使全烃曲线出现微量变化,称这段曲线的平均值为地层背景气,又称基值。
全烃—由全烃检测分析仪检测分析出循环钻井液中的所有烃类气体含量的总和.全量—--循环钻井液中所有气体含量的总和。
色谱组分-——-循环钻井液中所有烃类气体的各组分含量.非烃组分—--—主要指二氧化碳,氢气及惰性气体。
二、气测录井基础知识1、气测录井的作用.(1)气测录井--—气测录井就是利用气体检测系统或按一定周期检测分析通过钻井液脱气器从钻井液中脱离出的烃类气体含量的一种录井方法,它能及时发现油气显示、预报井涌、井喷、气侵,综合评价储集层。
探讨气测录井中全烃检测值与烃组分含量之关联

气测录井技术(2012-03-0609:59:10)气测录井是直接测定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的一种录井方法。
气测录井是在钻进过程中进行的,利用气测资料能及时发现油、气显示,并能预报井喷,在探井中广泛采用。
(一)气测录井的常见类型根据所用仪器不同,气测录井可分为两种,即半自动气测和色谱气测。
半自动气测是利用各种烃类气体的燃烧温度不同,将甲烷与重烃分开。
这种方法只能得到甲烷及重烃或全烃的含量。
色谱气测是利用色谱原理制成的分析仪器,它是一个连续进行、自动记录体系。
样品由进样口进入后被载气带进色谱柱进行分离,分离后各组分分别进入鉴定器,产生的信号在记录器上自动记录下来。
它可将天然气中各种组分(主要是甲烷至戊烷)分开,分析速度快,数据多而准确。
目前后者已基本取代半自动气测。
按气测录井方式可将气测录井分为两类,即随钻气测和循环气测。
随钻气测是在钻井过程中测定由于岩屑破碎进入钻井液中的气体含量和组分。
循环气测是在钻井液静止后再循环时,测定储集层在渗透和扩散的作用下进入钻井液中的气体含量和组分,故又称之为扩散气测。
(二)半自动气测资料解释由于半自动气测只提供了全烃和重烃的数据,因此只能定性的识别储层中流体性质。
主要根据油层气与气层气的不同特点,及烃类气体在石油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解释。
1.区分油层和气层油层气体的重烃含量比气层高,而且包含了丙烷以上成分的烃类气体。
气层的重烃含量不仅低,而且重烃成分中只有乙烷、丙烷等成分,没有大分子的烃类气体。
所以油层在气测曲线上的反映是全烃和重烃曲线同时升高,两条曲线幅度差较小。
而气层在气测曲线上的反映是全烃曲线幅度很高、重烃曲线幅度很低,两条曲线间的幅度差很大。
2.分轻质油层和重质油层由于烃类气体在石油中的溶解度随基本上是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的,所以在不同性质的油层中重烃的含量是不一样的。
轻质油的重烃含量要比重质油的重烃含量高。
因此,轻质油的油层气测异常明显的,而重质油的油层气测异常显示远不如轻质油的油层显示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测录井基础知识
一、概念
1)破碎岩石气
在钻进的过程中,钻头机械的破碎岩石而释放到泥浆中的气体称为破碎气。
破碎岩石的含气量的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含油气多的地层往往有较多的显示,这是现场录井人员及时发现油气层的基础,有时在欠压实泥岩盖层的钻进中可能有较好的气显示。
如果泥浆压力大于地层孔隙压力,也可能没有明显的气显示。
2)压差气
当井下地层孔隙压力大于井筒泥浆压力时,地层流体将按达西定律向井筒泥浆运移,由此产生的天然气成为压差气。
压差气产生的原因又分下列四种情况。
(1)接单根气
在接单根时的抽汲作用对井底压力降低,易形成压差气进入井筒,经过一个迟到时间就可以在录井仪器上检测到。
如果钻过不同岩性地层的大段井段,而没有接单根气显示,这属不正常现象。
(2)起下钻气——后效气
起钻过程中,由于停泵、上提钻柱,必然会有泥浆静止或抽汲效应,这两个效应都会使井中泥浆压力下降,因而有利于压差气的产生。
在正常的起钻过程中,没有泥浆流出井口,因而也无从检测泥浆中的气体,停留在井筒内的气体要等到下钻后再次循环泥浆密度才能被检测到,这就是后效气。
(3)扩散气
地层气可以以扩散方式进入井筒泥浆中,扩散气不受压力平衡状态影响,只与浓度有关,但扩散气的扩散过程较长,故在气显示上具有漫步性,这一特点使这种气显示与层位对应关系变得很模糊。
很少用来确定油气层层位,一般把它划入到背景气中。
4)背景气
在压力平衡条件下,钻头并未进入新的油气层,而是由于上部地层中一些气体浸入钻井液,使全烃曲线出现微量变化,称这段曲线的平均值为地层背景气,又称基值。
全烃—由全烃检测分析仪检测分析出循环钻井液中的所有烃类气体含量的总和。
全量---循环钻井液中所有气体含量的总和。
色谱组分----循环钻井液中所有烃类气体的各组分含量。
非烃组分----主要指二氧化碳,氢气及惰性气体。
二、气测录井基础知识
1、气测录井的作用。
(1)气测录井---气测录井就是利用气体检测系统或按一定周期检测分析通过钻井液脱气器从钻井液中脱离出的烃类气体含量的一种录井方法,它能及时发现油气显示、预报井涌、井喷、气侵,综合评价储集层。
(2)气测录井的实质---通过分析钻井过程中进入钻井液中的可燃气体的组分及其含量,分析判断有无工业价值的油气层,也就是说通过分析钻井液中气体的含量,可以直接测量地层中的石油、天然气的含量及其组成。
2、气测录井的分类
(1)简易气测。
仅测量全烃,分析甲烷、重烃和非烃。
(2)色谱分析。
指全套气测,即测量全烃及组分甲烷、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和氢气、二氧化碳。
(3)定量分析。
测量项目同于色谱分析,与真空蒸馏相结合,可求出钻井液含气饱和度以及呈溶解状态的甲烷、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和氢气、二氧化碳。
3、色谱分析
(1)色谱分析。
样品进入色谱柱后各组分逐步分离的过程称为色谱分析。
(2)色谱分类。
A气相色谱: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分析方法。
B液相色谱:用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分析方法。
(3)气相色谱分析原理。
当载气携带着样品进入色谱柱后,色谱柱中的固定相就会将样品气中的各组分分离开,色谱柱的固定相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若为液体时为气液色谱,为固体时为气固色谱。
A气液分配色谱分析原理:在一定温度下,样品中的各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程度是不同的,也就是溶解系数K的大小不同,从而把烃类分离开来。
当样品气随载气进入装有固定液的色谱柱时,混合气中各组分都可溶解在固定液中,当载气不断通过色谱柱时,组分就随载气向前移动,经过多次溶解与挥发,K值小的组分向前移动的快,首先流出色谱柱,K值大的组分向前移动得较慢,后流出色谱柱从而达到分离各组分的目的。
B气固吸附色谱分析原理:利用吸附剂对被分离物质的吸附能力不同而将各组分分离的。
当被分离的气体混合物随载气通过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时,混合物中的各组分都可被吸附剂吸附,但由于吸附剂对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吸附能力弱的组分容易从固体表面解吸出来,而吸附能力较强的组分不易解吸;当载气不断通过色谱柱进行洗脱时,吸附能力弱的的组分随载气向前移动的较快,而吸附能力较强的组分随载气向前移动的较慢;混合物进行不断地吸附和解吸,当色谱柱足够长时,各组分就被分离开,且随载气依次流出色谱柱。
三、气测资料的定性解释程序
1、分层
(1)确定储集层
(2)确定储集层的气测异常段。
根据全烃曲线、色谱曲线,划分出储集层的气测异常段。
一般全烃含量大于0.5%或高于基值2倍以上的井段均视作异常段。
全烃曲线的异常可能超前或滞后储集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钻井液性能、地层压力、后效、和迟到时间计算误差引起的,应进行综合分析。
(3)划出非储集层异常段。
在不具备储集条件的地层,如泥质岩生油层系同样也会产生异常,对这类异常也许划分出来,以便区分是否产生异常。
2、取值异常值的高低是判断油气层的依据,正确取值是解释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单层,全烃取异常段的最大值,而组分取全烃最大值的对应值;对于复合层,如油水同层,则按上油层,下水层,两个单层分别取值,取值方法同单层。
3、复算。
对于储集层要计算烃组成、地层含气量、含气饱和度以及地层压力梯度等物理量,用来估价储集层
4、经验定性解释
一般情况下油层异常幅值为基值的3-5倍,而气层则在6倍以上。
现场发现气测异常等于或大于上述幅度时可初步判为油气层。
但由于多因素的影响,油气层的异常幅度与常规不一致。
影响油气层异常幅度的因素很多,如油气比、井筒钻井液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值、上部油气层的后效、脱气器脱气功率、仪器的性能程度等。
现场多采用类比法,即收集本区邻井已有试油结论的气测解释资料,结合本井气测异常和构造情况,进行定性解释。
通常相同层位的油气比大体相当,与邻井气测异常幅度具较好的可比性。
一般油气水层的特征如下:油层:全烃含量高,峰宽且平缓,幅度比值较大,组分齐全,重烃含量较高,钻时低,后效反应明显,有时有反吹峰。
气测:全烃含量高,曲线呈尖峰状,幅度比值大,组分以甲烷为主,其次为乙烷,其它组分无或者微量,无反吹峰,钻时低,后效反应明显。
水层:不含溶解气的纯水层无气层异常,含有溶解气的水层一般全量值较低,组份不全,主要为甲烷,非烃组分较高,无后效反应或反应不明显。
5、图样分析
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行钻速指数图解、烃组成图解、烃含量图解、用以确定储集层,判断流体性质,预测储集层含气饱和度。
6、进行综合解释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评价油气水层的解释结论,为确定试油层位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