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钱钟书的陆游诗歌研究述略

钱钟书的陆游诗歌研究述略文学本位研究的范例与启示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㊁‘宋诗选注“㊁‘管锥编“中,对陆游都有很多精到的评价和论述①㊂认真综合分析这些评价论述,会使我们对陆游诗歌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对钱钟书先生的诗学思想和评价标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会使我们学到认知和评价诗歌的方法,学到怎样做文学的 文学性 研究㊂下面就作一个尝试㊂钱先生首先从成就与地位上论述陆游,指出陆游是诗歌创作的 大家 ,是与杨万里一起如同 江河 一样 万古 ②流芳的诗人,这是不容置疑的㊂因此清人杭世骏所云 子无轻放翁,诗文至此,亦足名家 ,是比侮辱还要更甚的 谬恭 ㊂陆游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当时就已经确立,而且得到了元明清至今近千年的考验与接受,这一点没有必要详细论述,所以钱先生在叙述中一带而过,但他批评杭世骏的寥寥数语,却使人们对陆游的成就和地位更加确信无疑㊂钱先生对陆游的生前身后名的变化,与杨万里做了一个对比:陆和杨在当时诗坛上的地位大体相当,他们与尤袤㊁范成大都在 南宋时所推重的 中兴四大诗人 ③之列,当时都有不少追随者㊂而在四大诗人中,杨万里的诗名甚至超过陆游,所谓 九州四海一诚斋 (王迈‘臞轩集“卷①②③‘谈艺录“‘宋诗选注“二书论述较集中详细,‘管锥编“较少较分散㊂本篇以前两种为主㊂原句: 放翁诚斋,江河万古㊂ 用杜甫‘论诗六绝句“中语: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㊂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58页㊂十六‘山中读诚斋诗“)㊂‘谈艺录“列举了当时推崇杨万里的人及诗句,如张镃㊁周必大㊁王迈㊁项安世等㊂①王迈对杨万里 倾倒之至,意中直不数放翁 ,项安世 亦推诚斋空扫前人㊁独霸当时 ㊂陆游也自谦云: 我不如诚斋,此论天下同㊂ ②但是他们在后世的声名待遇却十分不同: 宋代以后,杨万里的读者不但远少于陆游的,而且比起范成大的来也数目不如㊂ 放翁万首,传诵人间,而诚斋诸集孤行天壤数百年,几乎索解人不得㊂ ③陆游在后世的声名远远超过杨万里㊂这个对比无疑突出了陆游诗歌的长久魅力以及陆游的成就与影响㊂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自然有各方面的原因㊂作家的生前身后名不同,是文学史上一个常见的现象,这涉及诗歌接受学的问题㊂钱先生对诗人接受史更为关注,而对接受环境心理等问题显然没有过多的兴趣㊂钱先生对陆游和杨万里的诗歌成就及特点所作的比较论述,已经成为经典,经常被人引用㊂与杨万里那种 拓境宇㊁启山林 具有开拓性㊁创新性相比较,陆游只是能够 铺锦增华 ㊁ 与古为新 的集大成式诗人㊂如果以开拓性㊁创新性作为评价作家成就的最高标准,那么陆游不及杨万里㊂ 在当时,杨万里却是诗歌转变的主要枢纽,创辟了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衬得陆和范的风格都保守或者稳健㊂因此严羽‘沧浪诗话“的 诗体 节里只举出 杨诚斋体 ,没说起 陆放翁体 或 范石湖体 ㊂ ④陆游没有创造出 陆放翁体 ,主要是他对前人的继承大于他个人的创新,他的诗歌不像杨万里那样个性突出,因此他在南宋并非扭转诗歌 转变的枢纽 ㊂从诗歌发展史上考察,他的贡献没有杨万里那样大,南宋中后期的诗歌,尤其是江湖诗派的诗歌,主要沿着杨万里开创的方向向通俗化㊁白话化发展㊂如果没有明清诗歌的再次雅化,诗歌的白话进程肯定会提早完成,杨万里的影响也肯定比陆游更大⑤,但实际上传统诗歌的审美标准很难一时扭转,陆游的创新性虽不如杨万里,但他也不像杨万里那样远离491|陆游研究①②③④⑤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21 122㊁446 447页㊂陆游:‘剑南诗稿“,‘陆放翁全集“,中国书店1986年版,第762页㊂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58页㊂同上㊂事实上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及其后,胡适㊁周作人等人直接将杨万里作为白话诗的源头㊂甚至背离传统,因此陆游比杨万里更受传统㊁更受后人的接受,这是陆游在明清影响大于杨万里的重要原因㊂陆游的最大特点是能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㊂陆游善于继承前人的文学遗产,他对前代的大小家数㊁本朝大小诗人的诗歌,都曾仔细阅读,悉心揣摩,然后或点铁成金,或推陈出新,取得比前人时贤略胜一筹的效果㊂钱先生在‘谈艺录“中列举了许多陆游在前人诗句上创新的诗句,尤其对 放翁颇钩摘皮陆诗中新异语 ㊁ 放翁沾丐本朝名作 做了详细的论证㊂‘宋诗选注“在注释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一名句时,更突出了陆游这一特色: 这种景象前人也描摹过,例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㊂ 柳宗元‘袁家渴记“: 舟行若穷,忽又无际㊂ 卢纶‘送吉中孚归楚州“: 暗入无路山,心知有花处㊂耿‘仙山行“: 花落寻无径,鸡鸣知有村㊂周‘清波杂志“卷中载强彦文诗: 远山初见疑无路,取经徐行渐有村㊂ 还有前面选的王安石‘江上“(指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㊂不过要到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 题无剩义 ㊂ 这正是钱先生说的 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 ㊂ 与古为新 在陆游作品中表现得十分具体㊂面对前人丰厚的文学遗产,如何继承㊁超越是宋代诗人一直努力探讨的问题,陆游的答案不同于欧阳修㊁梅尧臣㊁王安石㊁苏轼㊁江西诗派,也不同于杨万里,他能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尽管这一步没有杨万里那样巨大,但是在诗歌史上已经难能可贵㊂钱先生指出陆游诗歌在题材㊁内容或主题上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滋味,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㊂ 陆游近万首诗歌,其题材不限于这两方面,但这两方面题材在‘剑南诗稿“中的确表现得最为突出㊂钱先生显然不太欣赏陆游第一个方面的诗歌,其主要原因是 放翁爱国诗中功名之念,胜于君国之思,铺张排场,危事而易言之㊂舍临殁二十八字(指‘示儿“),无多佳什,求如文集‘书贾充传后“一篇之平实者少矣 ㊂陆游 爱国诗 中表现出过多的对个人建功立业的向往,以至于591钱钟书的陆游诗歌研究述略 |。
名人对陆游的评价详细

名人对陆游的评价详细陆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
其实陆游也是位爱国诗人!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陆游的人物评价文学造诣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首。
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陆游以现存诗作9000多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诗歌作品存世量最多的诗人,创造了一项诗歌中国之最。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气吞残虏”。
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
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人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
他的学生称赞他说:“论诗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一个宋代遗老表扬他说:“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
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
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
试论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试论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陆游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其诗歌艺术成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1. 创作风格:陆游的诗歌风格清新婉约,充满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活情感的表达。
他笔下的山水田园、花鸟虫鱼,以及对爱情、人生的感悟,都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2. 情感表达:陆游的诗歌情感真挚,表现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思考。
他的诗作在描写爱情、离别、乡愁等方面表现突出,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
3. 艺术手法:陆游在诗歌创作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对偶等,使诗歌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
4. 影响:陆游的诗歌作品影响深远,不仅在当时得到赞赏,而且对后世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誉为“江南词派”的代表人物。
总的来说,陆游的诗歌以清新的风格、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出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浅论陆游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

浅论陆游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词史上重要的词人之一。
陆游以自己的诗歌闻名于中国文化史上。
陆游在词上的作品数量远不如诗歌数量,《全宋词》共收录了他145首词作,但他的诗歌作品有九千多首。
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很多作品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卜算子·咏梅》以及《衩头凤》等,陆游的词在宋代词史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南宋词风的转变,对南宋中后期宋词的创作以及对后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陆游在宋词的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
对于陆游的词,后人经常与苏东坡,秦观,甚至辛弃疾作比较。
杨慎曾经这样评论过陆游的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
”陆游的词风格多变,前后期的词作在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他后期的词作对宋词的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陆游在他年轻的时候也就是他宋词创作的前期,陆游受当时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及受此影响词坛偏爱绮丽轻浮的文风的熏陶,陆游创作出来以《钗头凤·红酥手》为代表的一类词作,在这首词中,陆游用了一些比较明亮的词语诸如“红酥手,黄藤酒,宫墙柳,鲛绡,桃花”等来感慨他和心爱妻子唐婉之间的那种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悲剧。
其他的作品譬如“忆盈盈倩笑,芊芊柔握,玉香花语雪暖酥凝”等许多婉约词风的词作。
对于此类的词作,顺应了当时词坛文风的发展,在当时的词人中陆游的这种较为明快的词作代表了较高的水平,很大一部分继承和发展了宋词最基本的那种格调,充分表现出秦观词作中的那种细腻与深入人心,同时也为世人留下了他和唐婉凄美而伤感的爱情故事。
这是他前期的词作风格。
陆游对宋词意境的扩大有巨大的推进。
进入南宋之后,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签订了合约,南宋社会逐渐趋于稳定的发展,社会逐渐进入那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的社会心理中。
对于当时的统治者和普通大众来说,自“靖康之耻”以来,心理上有太大的压力,在当时的比较平稳的环境里人们都渴望去放松,在初期陆游也极大受此影响也创作许多此类的宋词。
浅论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特色

浅论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特色
陆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主义诗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陆游的爱国主义诗歌有以下几个特色:
1. 感情真挚:陆游的爱国主义诗歌情感真挚,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决心。
2. 抒发民族精神:陆游的爱国主义诗歌强调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表现了中国人民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 抒发爱国情怀:陆游的爱国主义诗歌中的情感主要是爱国情怀,倡导爱国主义,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主张为国家奋斗。
4. 借古讽今:陆游的爱国主义诗歌经常以古代典故为素材,借古讽今,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和反思,以期改变国家的颓废局面。
5. 语言简练:陆游的爱国主义诗歌语言简练、意蕴深刻,以短小精悍的语句表达情感,富有余味,易于理解和传颂。
总体来说,陆游的爱国主义诗歌在表现方式、情感倾向、语言风格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特色,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宋代诗人陆游的诗歌创作与时代背景

宋代诗人陆游的诗歌创作与时代背景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尤其是在诗歌方面。
宋代有许多杰出的诗人,其中陆游(陆游)是其中之一。
陆游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在宋代文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陆游的诗歌创作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陆游的生平与成就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陆游的生平和成就。
陆游(1125年-1210年),字东篱,号樊川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他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一位重要文化人物。
陆游的诗歌才华出众,他的作品广泛涉猎各个题材,包括抒怀、山水田园、咏史、写人等。
他的诗歌风格自成一派,以自然、真实、感慨为主要特点,深受当时读者的喜爱。
陆游在当时的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诗歌作品曾多次获得宫廷的赏识。
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被皇帝赐予‘状元’的称号,可见其诗才之卓越。
此外,陆游还是一位重要的文化评论家,他的《原道》一书对当时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的时代背景了解陆游的诗歌创作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对宋代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宋代政治与社会状况宋代的政治局势在陆游的创作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南宋时期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和金朝的入侵,国家陷入了动荡不安的状态。
这种政治压力和社会不稳定性对陆游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陆游的诗歌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痛苦与忧虑。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对战争、流离失所的描写与批判,同时也传达了对国家复兴的希望与憧憬。
文化与思想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儒家思想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峰。
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深远,这也反映在了陆游的诗歌创作中。
陆游的诗歌作品中有着很强的儒家思想色彩。
他对人性、道德和社会伦理等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批评与思考,他的作品中注重道德和品格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对儒家伦理观念的重视。
陆游的诗歌创作特点现在,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陆游的诗歌创作特点。
陆游诗歌研究文献综述

陆游诗歌研究文献综述陆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其诗歌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近年来,对陆游诗歌的研究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以下是对陆游诗歌研究文献的综述。
一、研究概况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对陆游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与其他文学流派的关系等方面。
随着文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对陆游诗歌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研究角度和方法也更加多样化。
二、研究重点作品思想内容研究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政治、历史、哲学、伦理等多个领域。
学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题:陆游诗歌中的爱国主题贯穿始终,其作品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者们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个人经历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
(2)人生态度:陆游在诗歌中表现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对人生的得失、荣辱、悲喜等有着深刻的体悟。
学者们对其人生态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探讨了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3)艺术特色: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鲜明,其作品在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创新。
学者们对其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述,探讨了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价值。
作品风格研究陆游诗歌风格豪放奔放,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学者们对其作品风格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豪放风格:陆游诗歌中的豪放风格是其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学者们对其表现手法、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2)意境创造:陆游诗歌的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学者们对其意境创造的技巧、手法、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3)个性化语言:陆游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俚语等个性化语言,学者们对其语言运用的技巧、手法、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研究方法在对陆游诗歌的研究中,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等。
其中,文献研究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学者们通过对陆游诗歌的文本分析、版本考证等方面进行研究;比较研究法则是将陆游诗歌与其他诗人或文学流派进行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法则将文学与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1. 引言1.1 陆游作为南宋末年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陆游(1125-1201),字务觉,号放翁,汉族,江苏扬州人。
他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诗人之一。
陆游的诗歌以豪放、奔放、真挚、慷慨而著称,被誉为“江南第一楷模”,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陆游生于北宋哲宗绍兴五年,幼年丧父,负荆请罪,成为孤儿。
他早年从学于程颢、程颐门下,研习儒学,精通古文,有着扎实的学识基础。
陆游并不满足于儒家经典,他追求文学创新,主张诗文要“近人情,别抱朴”。
在他的诗歌中融入了大量的现实主义元素,展现了真实的人生和社会。
作为思想家,陆游对时局深感忧虑,在他看来,南宋政权腐败,国力日衰,面对金兵的侵略,依然保持着顽强的抵抗精神。
他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痛惜和对国家兴亡的思考。
陆游的诗歌不仅承载着个人抒怀之情,更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他坚信“存天理,灭人欲”,呼吁国人共同团结起来,共克时艰,共创伟业。
1.2 陆游诗歌中表现出的爱国情怀陆游是南宋末年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诗歌中表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与忧虑,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以及忧国忧民之心。
陆游笔下的忧国忧民之情,体现了他对祖国命运的关切与担忧,以及对国家安宁、人民幸福的期盼。
在面对金国的侵略和折磨时,陆游表现出了不屈的精神和坚守的决心。
他深知自身责任与担当,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金的斗争之中。
陆游的诗歌中流露出的爱国情怀,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情感与志向,更激励着后人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而努力奋斗。
通过他的诗作,人们可以感受到一位爱国者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所付出的努力和坚定信念。
2. 正文2.1 陆游对祖国的热爱与忧虑陆游对祖国的热爱与忧虑体现在他的诗词中深深的思考和表达中。
在陆游的诗歌中,他对祖国山河的美景和百姓的疾苦都有着深切的感受。
他在《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中写道:“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舟驻马望天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陆游诗作现存9400多首,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部分是爱国诗。
他的爱国诗内容博大,思想精深,感情真挚,多层次、多角度、深入全面地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精神,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热情讴歌北伐抗战,大声呼吁抗金救国。
抨击南宋朝廷妥协苟安的和戎政策,揭露朝中奸佞投降卖国的罪恶行径。
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英雄迟暮的感慨。
描写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他们对故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希望,歌颂了广大民众纯洁的爱国主义品质。
陆游的诗歌既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调,是二者的完美结合。
他的诗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南宋社会的生活面貌,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被称为一代“诗史”,这方面他主要是继承了杜诗的现实精神,但在反映现实的手法上,他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
同时他又常常通过奇丽的梦境和幻想来表达爱国情思,极力突出诗人的自我形象,情感炽热,神采飞扬,被称为“小太白”,与李白的浪漫气息相当接近,但陆诗的想象和梦幻中的内容,都与抗金复国的理想有关,具有一种悲壮、崇高之美,比李白的诗具有更为坚实的现实基础、更为充实的社会内涵、更为强烈的战斗精神。
铸造成自己的独特诗风:既沉郁悲壮,又恢宏雄放。
陆游在南宋诗坛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扬爱国主题,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到了宋末,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更使陆
游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
陆游的爱国诗歌在后代也有很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清末以来,没当国势倾危时,陆游往往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