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一、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先秦时期开始,到近代以前,中国古代诗歌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诗歌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探讨。

二、先秦时期2.1 诗经的出现•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将各地的民间诗歌进行整理和编纂。

•诗经除了记录社会生活、反映社会风俗外,还是中国古代音乐和韵律的重要资料。

2.2 《楚辞》的创作•《楚辞》是中国古代辞章的代表作,它以楚国的民歌、祭文为基础,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楚辞》开创了辞章风格,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3.1 乐府诗的兴起•乐府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诗歌形式,主要是宫廷文人和民间艺人创作的歌曲。

•乐府诗在形式上比较规范,以五言绝句为主,内容涉及爱情、田园、边塞等各个方面。

3.2 士人诗人的活跃•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的社会地位提升,在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诸多士人诗人活跃于此时期,他们的作品主要描写自然景物、哲理思考和个人情感。

3.3 文人墨客的交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墨客相互交往,形成了文学社团和文化团体。

•这种交往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繁荣,也为后来文人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唐代的繁荣时期4.1 全盛时期的诗人•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王维等。

•这些诗人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多样,形式上也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

4.2 唐诗的特点•唐诗一般采用五言或七言绝句的形式,重视平仄、押韵和意境的表达。

•唐诗注重写实,反映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也有不少描写自然景物的作品。

4.3 诗社和文人•唐代出现了一种诗社的形式,文人们互相切磋、交流,并举办吟诗会和文学讲座等活动。

•诗社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使得唐代诗人的创作更加丰富多样,也有助于诗歌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

4.4 唐代后期的衰落•唐代后期,政治动荡、战乱频繁,文人诗歌的创作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诗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诗歌始终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
1.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起点,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集,包含了大约305首出自民间和贵族阶级的诗歌。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周朝早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生活。

2. 楚辞: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楚辞。

楚辞以六言为主,采用楚国方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楚辞的出现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3. 汉赋:汉朝时期,汉赋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逐渐兴起。

汉赋采用韵文的形式,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强调对事物的描绘和赞美。

4. 五言诗与七言诗:汉朝时期,五言诗和七言诗逐渐发展起来。

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出现,使得中国古代诗歌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5. 唐诗:唐朝时期,唐诗达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

唐诗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技巧纯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其中,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人是唐诗的代表人物。

6. 宋词:宋朝时期,宋词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主要采用长短句的形式,具有清新婉约、豪放雄浑等不同风格。

7. 元曲:元朝时期,元曲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另一种形式。

元曲以戏剧表演为主要形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间色彩。

总之,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变、不断丰富的过程。

不同时期的诗歌形式和风格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的特点。

中国诗发展史

中国诗发展史

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上古神话、甲骨卜辞孕育诗的雏形。

中国的诗歌
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

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
承担者是巫现,传为神农时的《蜡辞》,就是上古流传下来的驱祸
祈福的咒语歌谣。

此外,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中有些作品,句
法简单整齐,偶尔协韵,是早期诗歌创作的萌芽。

2. 第二阶段:《诗经》《楚辞》奠定传统诗歌的风骚精神。

西
周时期学在官府,贵族成了文学主要创作者,比如《诗经》中的三颂、大雅和小雅。

民间歌谣经专人采集后演奏给天子听。

“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楚辞》和《诗经》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3. 第三阶段:汉代乐府诗及魏晋南北朝民歌时期。

诗歌在汉代
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
歌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尤其是南朝民歌,其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们骨的格诗形作态表,现二了者时密代不精可神分,,具合有而慷为慨一悲为风凉骨的。阳 刚建气安派风骨,所形指成的“文建学安风风貌骨主”要的是独内特容风格充。实、感
三情曹丰:富曹的操特点、。曹丕 、曹植(人称“建安之 杰”。建他安的时代诗的歌作“家骨,气摆奇脱高了,儒学词的采束华缚茂,”注)意 建作安品七的子抒:情性孔,融再、加陈之琳处、在王战粲乱的、年徐代干,、思想感 情是建更常安常诗文是表所阮现具瑀有的、慷的应慨明玚激朗、昂刚。健刘建的桢安风风格骨。主要指的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4.南北朝时期 (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北朝民歌: 文学特征:
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代表作:《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
成就)
4.南北朝时期
鲍照: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对门阀制度的不 满。诗风俊逸豪放,矫健凌厉。创造七言歌行。
谢眺:“永明体”代表作家。诗歌合律自然, 出语天然,情味深长
五、唐
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1.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继
承南朝诗歌形式美的基础上,改变宫体诗,题材主题 由共同的淫糜变为都市繁华和正常男女之爱,由台阁 应制扩大到江山之美、边塞之情;风格由纤柔卑弱变 为明快清新。
☆陈子昂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
2.盛唐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李:想象奇特,手法夸张 杜:沉郁顿挫(诗史)
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
2.盛唐

中国诗歌发展史

中国诗歌发展史

中国诗歌发展史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一、先秦诗歌:前1066~前206年1. 时间:西周(前1066~前771年)→东周(前770~221年)【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前221年)】→秦(前221~前206年)2. 成就:(1)《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收集西周初年(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前7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风(105篇,十五诸侯国民歌)、雅(40篇,周直接统治区音乐)、颂(160篇,宗庙祭祀歌舞曲)”三部分,表现手法赋比兴。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2)《楚辞》——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战国后期屈原为代表创作的,包括《离骚》《天问》《九歌》等。

二、汉代诗歌:前206~公元220年1.时间:西汉(前206~公元23)→东汉(公元25~220年)2.成就:(1)汉乐府诗:乐府采取和加工的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以五言为主,中国诗歌语言形式一次创新。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陌上桑》《上邪》。

(2)《古诗十九首》:汉末文人创作的五言诗,收入萧统《文选》,代表五言诗最高成就,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三、三国诗歌:220~280年1.时间:魏(220~265年)、蜀(221~263)、吴(222~280)2.成就:(1)建安文学:“三曹”和建安七子,他们诗作富有现实内容,情怀慷慨,爽朗刚建,被誉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a.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其中曹植成就最高,“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被钟嵘誉为“诗中之圣”b.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等c.正始文学:“竹林七贤”,代表作家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魏晋易代时期,政治黑暗,诗作多愤世嫉俗,隐晦曲折。

四、两晋诗歌:265~420年,同期十六国(306~439年)1.时间: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2.成就:(1)左思:西晋人,《咏史》诗八首,明则“咏史”,实则“咏怀”。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过程。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
1.萌芽期:早在先秦时期,诗词便开始萌生。

这一时期的作品,如《诗经》和《楚辞》,代表了中华文化中诗词的源头。

《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体现了民间歌谣的特色,而《楚辞》则是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2.发展期:到了汉代,诗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汉乐府民歌的出现使诗词更加接近民间生活,如《孔雀东南飞》等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

与此同时,文人诗也逐渐兴起,如班固的《咏史》等作品。

3.繁荣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诗词创作达到了一个高潮。

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如曹植、曹操、王粲等著名的文人诗人,他们的作品如《赠白马王彪》、《燕歌行》、《七哀诗》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4.鼎盛期:唐宋时期,诗词达到了鼎盛。

唐诗宋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诗人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如《静夜思》、《赤壁怀古》、《渔家傲》等,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精神。

5.转型期:明清时期,诗词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更多地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

同时,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诗词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新的风格和技巧。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各个时期的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精神。

这些诗词不仅是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概述

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概述

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概述
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古乐庙歌、风雅之辞、唐宋诗词等。

整个流变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诗歌:古代诗歌主要体现在古韵和音律上,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仪式感。

屈原、陶渊明等人的作品代表了这个时期的诗歌。

2.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以诗词创作为中心,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

杜甫、白居易、李白、苏轼等人的作品影响深远,形成了唐诗和宋词的两大经典。

3.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的诗歌有着明显的变化,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如袁宏道、辛弃疾等人的作品,表现了对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的关注。

4. 近代诗歌:近代诗歌从庚子、辛亥革命时期开始,反映了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浪潮。

郭沫若、徐志摩、胡适等人的作品体现了对自由民主和人道主义的追求。

5. 当代诗歌: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诗歌进入当代阶段,表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部分诗人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而另一部分诗人则回归传统诗歌形式,注重语言的游戏和图像的构建。

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表明,中国诗歌在不同时代和社会背景下
不断变革和发展,吸收了各种文化元素,并不断创新,为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元曲的特点与影响
1
元曲具有鲜明的市民性、通俗性和抒情性特点, 它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表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 和审美趣味。
2
元曲在艺术上追求新奇、奇特的效果,语言生动 、形象、幽默,形式灵活多样,为中国古代诗歌 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
元曲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文学领域,还扩展到了戏 剧、曲艺等领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元曲的代表人物
关汉卿
白朴
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 格多样,语言通俗易懂,被誉为“曲状元 ”。
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 家,他的作品多以描写爱情和人生为主题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郑光祖
马致远
他的作品以描绘社会现实为主,语言质朴 自然,思想深邃。
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简 练明快,意境高远。
唐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03
宋词的兴盛
宋词的兴起
社会背景
宋朝时期,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市民阶层 的兴起,为宋词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文学环境
宋代的文学环境相对宽松,文人的创作自由度较高,这为宋词的发 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05
明清诗歌的演变
明清诗歌的演变过程
明代诗歌
明代诗歌在继承唐宋诗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初期以高启、杨慎 等为代表,强调清新自然;中期以李时中、辛幼安等为代表,追求豪放不羁;晚 期则以杨慎、杨维桢等为代表,注重个性表达。
清代诗歌
清代诗歌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更为成熟的风格。初期以钱谦益、 吴伟业等为代表,强调情感表达;中期以王士禛、朱权等为代表,追求清新淡雅 ;晚期则以袁枚、赵翼等为代表,注重个性与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上古——口头歌谣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楚辞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楚辞体的特点: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奠基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

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天问》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乐府民歌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3、两晋文学:西晋:左思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代表作《西洲曲》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隋唐五代——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登幽州台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盛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诗境诡谲)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宋代——宋诗重理趣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杨万里(“诚斋体”)、苏轼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范成大、杨万里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综上所述,中国诗歌的发展史大致是: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

中国诗词歌曲均源于民间,它们虽然各自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各有其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血脉相通,都是借客观事物抒发主观情感。

一、原始时代的歌谣劳动人民创作,口头相传。

如一些劳动号子,他们是依照劳动节奏的声音和语言的结合体。

原始时代的诗歌和音乐、舞蹈有密切关系,“音”重于“义”。

节奏短促鲜明,诗句短小。

二、四言诗(诗经体)产生时间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代表作是《诗经》,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可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可概括为“赋、比、兴”《诗经》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光辉起点。

如《氓》《无衣》《静女》等等硕鼠诗经魏风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汝,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逝将去汝,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三、骚体诗(楚辞体)产生时间为战国时代,代表作是《楚辞》。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楚辞》开创了诗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

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大诗人屈原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了“楚辞”这一新形式的歌谣。

其句式参差错落,多带“兮”字,宜于自由地抒发不同的情感,适于表现更复杂的内容。

其优秀篇章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山鬼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四、乐府诗(杂言诗、五言诗)时间为汉代,代表作品是《乐府诗集》。

这些民歌闪耀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汉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从不同层面,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真挚朴素的思想情感。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是反映婚姻爱情于家庭矛盾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以五言杂言为主,形式灵活多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文人五言诗产生于东汉末年,代表作品是《古诗十九首》。

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体的成熟,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优秀篇章:《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等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兵祸不息,在汉代民歌的基础上,一群佚名的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五言古诗十九首,造诣极高,梁代的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它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擅长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蕴籍深挚的情思。

尤其是那些写相思离情的作品,言短情长,更是后世难以超越的。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六、建安诗歌时间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代表人物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也是第一次文人创作的高潮。

这一时期的诗歌,以充实的内容,充沛的感情,明朗、刚健的艺术风格,风骨与藻饰恰当地结合,被后人尊为典范,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建安风骨三曹、七子、以及女诗人蔡琰的诗作,及时的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关注民生,充满激情,缘事而发,慷慨悲凉,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白马篇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七、正始诗歌时间是从三国魏从公元223年到264年这段时期。

原是当时的玄学家王弼和何晏共同倡导玄学清淡风气世称“正始之音”。

这一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书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唱出的是这一时代里“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的主旋律。

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嵇康,前者有82首《咏怀诗》留下来,绝大多数是五言诗,在诗史中有一定的地位。

八、两晋诗歌西晋太康年间(280-289),以“三张”(张协、张载、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为代表的“太康体”诗风。

当时时局稳定,经济发展,诗人们抛弃了建安诗歌的慷慨悲凉与正始诗歌的深邃哲思,转而向绮靡的形式技巧方面发展。

特点:内容上,一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二是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艺术形式上,一是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二是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

这时期尤值称道的诗人是陶渊明,他既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又是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继承者,其优秀篇章如《归园田居》。

另一位大诗人谢灵运,则热衷山水。

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陶渊明,其《归园田居》等作品,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污浊社会现实的憎恶,给人以含蓄隽永的美感享受。

饮酒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九、南北朝诗歌时间为南北朝时期,主要有乐府诗和文人诗两类。

乐府诗又分为南朝乐府和北朝乐府,文人诗中代表人物有鲍照、谢朓,尤其是谢眺他诗风俊逸豪放,创制了七言歌行,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

北朝代表人物是庾信。

以上为古体诗部分,自唐以后,中国古代诗歌进入了近体诗的创作和繁荣时期。

十、黄金时代——唐代诗歌初唐上官仪、沈诠期、宋之问促成了近体律诗的定型。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冲破绮靡诗风。

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在诗歌理论上颇有建树,认为“诗歌应该有所寄托”。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盛唐时期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边塞派、山水田园诗派,各呈异彩。

李白浪漫主义代表人物,世人尊称他为“诗仙”;诗风豪放飘逸,擅长五、七绝句。

杜甫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世人称之为“诗圣”;诗风沉郁顿挫,擅长七言律诗。

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常建、储光羲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高成就:李白、杜甫李白兼采“屈、庄”之精华,融会“儒、仙侠”之精神,进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风。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雄奇壮丽的名山大川,这一切都在其诗作中得以体现。

杜甫凭借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以诗歌的形式,真实的记录了唐代封建社会由极盛走向极衰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

“穷年忧黎元”是其主体创作精神,也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兵车行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田园诗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山水诗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边塞诗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中唐时期韩愈、孟郊诗歌多“不平之鸣”,意象壮伟瑰怪,诗境奇崛雄豪。

元稹、白居易诗风平易,语言质朴,琅琅上口。

刘禹锡擅长怀古诗和政治讽刺诗,语言平易,以为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