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人教版(最新整理)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1.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C【详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底,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以下温度最接近22℃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C.人的正常体温D.无锡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答案】B【详解】A.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A不符合题意;BC.人体正常体温为36至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无锡盛夏室外最高温度超过35℃,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A.37℃和40℃B.40℃和40℃C.39℃和40℃D.39℃和39℃【答案】C【详解】由于体温计有缩口,在不甩的情况下体温计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个病人,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显示39℃和40℃,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
已知甲是水,则()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气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答案】D【详解】AB.由于甲是水,由甲转变成乙要吸热知道,乙是气体,可推导出丙是固体,故A、B错误;CD.从丙到甲是熔化过程,要吸热,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答案】C【详解】A.由图乙可知该固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物质在15~20min内为熔化过程,要持续吸热,故A错误;B.该物质是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C.由图乙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80℃,熔化过程为10min~25min,持续时间15min,故C正确;D.本实验是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需要有计时工具和测温工具,不需要天平,故D错误。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知识点回顾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
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
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2)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读:熔化和凝固图象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 min时萘的温度为80 ℃,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 ℃。
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
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
从图象看出,B点是80 ℃固态的萘,C点是80 ℃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 ℃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
当降到E点(80 ℃)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 ℃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
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辅导-判断物态变化名称初三物理人教版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辅导-判断物态变化名称初三物理人教版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固态与液态的熔化、液态与气态的汽化、固态与气态的升华、液态与固态的凝固、气态与液态的凝结等。
在物态变化中,可以根据温度和压力的不同将其进行分类。
如果是指定温度下的物态变化,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如果是指定压力下的物态变化,可以根据压强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其判断方法。
1.固态与液态的熔化:当物质的温度升高,达到其熔点时,固态物质将熔化成为液态物质。
判断熔化的方法是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如果温度在熔点附近升高,说明固态物质正在熔化。
2.液态与气态的汽化:当物质的温度升高,达到其沸点时,液态物质将汽化成为气态物质。
判断汽化的方法是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如果温度在沸点附近升高,说明液态物质正在汽化。
3.固态与气态的升华:当固态物质的温度升高,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阶段时,称为升华。
判断升华的方法是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如果温度在升华点附近升高,说明固态物质正在升华。
4.液态与固态的凝固:当物质的温度降低,达到其凝固点时,液态物质将凝固成为固态物质。
判断凝固的方法是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如果温度在凝固点附近降低,说明液态物质正在凝固。
5.气态与液态的凝结:当气态物质的温度降低,达到其凝结点时,气态物质将凝结成为液态物质。
判断凝结的方法是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如果温度在凝结点附近降低,说明气态物质正在凝结。
需要注意的是,物质的熔点、沸点、升华点和凝固点是与物质的性质相关的固定数值,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数值。
因此,在判断物态变化的名称时,需要参考物质的相变温度。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中考总复习:物态变化

中考总复习:《物态变化》导学案(独田中心学校普文生)复习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常见的温度计测量温度。
2、能区别六种物态变化,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情况。
3、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复习重点1温度计的读数。
2、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其吸热、放热情况。
3、解释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
复习难点能正确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 ■勺物理量.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性质制成的。
3、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 C和100E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_______ o4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观察温度计的 ________ 、__________ 和 ________ o(2)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 _________ 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__ 或_________ o(3) 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稍候一会儿,待示数 ____________ 再读数;(4)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______________ o5、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 态、________ 态和_______ 态,其中_________ 态通常是看不见的(除非有颜色:如紫色的碘蒸气)。
6物质从______ 态变成______ 态的过程叫熔化,需要 ______ 热;物质从_______ 态变成______ 态的过程叫凝固,需要 ________ 热。
7、物质从____ 态变成_________ 态的过程叫汽化,需要______ 热;物质从_______ 态变成________ 态的过程叫液化,需要_______ 热。
山西省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中考聚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 [2023·山西中考]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 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如图所示)。制作鸟尊 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
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
“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
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 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
是 (填“是”或“不是”),你的理由是 液化是气态变
为液态,药雾是液态变为细小的雾日常生活】如图所示,小明查阅了太原小店区某 日天气预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可用体温计来测量该日的温度大小 B. 该日让人体感最舒适的时刻应该是上午8时 C. 图中的温度单位符号°是错误的 D. 该日8时至18时期间,液体的蒸发速度不变
12345
5. [质疑创新][运城期末]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如图所示是医用空气 压缩式雾化器,它的原理是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通过细 小管口形成高速气流撞击到阻挡物上,使药物液滴变成雾 状微粒从出气管喷出,你认为药雾是液化形成的吗? 不
与“模”一样的青铜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12345
A. 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B. 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 C. 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 D. 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答案】B 点拨: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吸收热量,故A 错误;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B 正确、C错误;青铜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 变,蜡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 D错误。
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人教版

考点 1 温度和温度计 【例 1】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
解析:本考点是广东中考的必考点.本考点应掌握的知识 点: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 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地方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 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2.普通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 胀冷缩,使用时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若测量液体温 度时要注意玻璃泡不能碰到杯底或者杯壁,普通温度计不能脱 离被测物体读数,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线.由图知:温度计上 10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 1 ℃,即 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 ℃;此时的温度为 39 ℃.
解析:A 选项给盛水的饮料瓶加上盖,阻断了空气的流动, 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B 选项用电吹风热风挡把湿头发吹干, 可加快空气的流动,同时,电吹风吹出的是热风,提高了液体 的温度,能够使蒸发加快,符合题意;C 选项将新鲜的蔬菜装 入塑料袋放入冰箱冷藏,阻断了空气的流动,降低了温度,使 蒸发减慢,不合题意;D 选项将湿衣服摊开晒在通风向阳处, 既提高了温度,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又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 的流动,能够使蒸发加快,符合题意.
融化
广东中考 202X 年 填空题 温度计原理、使用及读数 3 分
考查情况
填空题 温度计的读数,晶体融化及熔 3 分
化图像分析
202X 年 实验题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 6 分
点
(续表)
1.《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识物质的三态特征,能将物
质的形态与自然现象和生活紧密相连;知道生活环境中
课标 解读 与 命题 规律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B.C.D.2、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B.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C.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吸热3、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4、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通过三态变化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洋和湖泊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B.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C.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珠,属于凝华现象5、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雾的形成②蜡烛滴“泪”③冻衣服晾干④露珠的形成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6、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① 金属盘下水滴变多②烧杯中冰变少③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④碘锤中碘颗粒变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铁管比0℃的木头更冷B.体温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8、海波的熔点为48℃,如果海波的温度正好是48℃,则海波处于()A.固态B.液态C.固液混合态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9、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B.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C.把蔬菜放入塑料袋内保存D.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10、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11、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1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13、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2.温度计: •(1)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2)正确使用: •①选择: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放置: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玻 •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 ③读数: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 •不能离开待测液体;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④记录:记录数值和单位. •⑤取:取出温度计.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0 •100
•热胀冷缩
•完全浸没 •稳定
•相平
•细缩口
•固
•吸 •液
•放
•液
•固
•不变 •不变
•相同
•升高 •降低
•温度 •表面积 •空气流速
•不变
•放 •温度
•体积
•直接
•吸
•制冷
•放
• 一、温度和温度计 • 1.温度: • (1)概念: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2)单位: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 (3)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 •为 0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
内部、液面同时进行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剧烈 不变
液面气压的高低
•(5)沸点跟大气压的关系: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 •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2.液化: •(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需要放热. •(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常见的液化现象: •①烧水时,壶嘴上方出现 “白气”. •②夏天自来水管、水缸和玻璃上会“出汗”. •③雾与露的形成. •④冬天,嘴里呼出“白气”. •⑤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A.可达 100 ℃
•B.可达 117 ℃
•C.可达 12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答】解: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 的现象.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的判断能 力. 2.( 2016•黄 石 ) 下 列 关 于 热 现 象 的 解 释 正 确 的 是 ( ) A. 被 水 蒸 气 烫 伤 比 沸 水 烫 伤 更 严 重 是 因 为 水 蒸 气 液 化 时 要 放 出 热 量 B.加 油 站 都 有“请 熄 火 加 油 ”的 提 示 ,这 是 因 为 汽 油 在 常 温 下 易 升 华 成 汽 油 蒸 气 , 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 C. 衣 柜 中 的 樟 脑 丸 过 一 段 时 间 会 变 小 甚 至 没 有 了 , 这 是 汽 化 现 象
D. 物 体 的 温 度 可 以 降 到 ﹣273.15℃以 下 , 因 为 自 然 界 中 没 有 低 温 极 限
【 分 析 】( 1) 六 种 物 态 变 化 过 程 中 , 都 伴 随 着 吸 热 或 放 热 ; 其 中 放 出 热 量 的 物 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 2) 汽 油 变 成 汽 油 蒸 汽 属 于 汽 化 现 象 ; ( 3) 樟 脑 丸 由 固 态 直 接 变 为 了 气 态 , 属 于 升 华 现 象
( 4) 自 然 界 的 最 低 温 度 是 ﹣273.15℃.
【解答】解: A、 水 蒸 气 液 化 为 同 温 度 的 水 时 , 要 放 出 大 量 的 热 , 所 以 被 水 蒸 气 烫 伤 比 沸 水 烫伤更严重,故 A 正确; B、液 态 的 汽 油 变 成 汽 油 蒸 汽 属 于 汽 化 现 象 ,不 是 升 华 现 象 .此 选 项 错 误 ,故 B 错误; C、 衣 柜 里 的 樟 脑 丸 过 一 段 时 间 变 小 了 , 这 是 樟 脑 丸 由 固 态 直 接 变 为 了 气 态 , 属于升华现象,故 C 错误;
物态变化
一、温度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度, 沸水的温度为 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叫 1 摄氏度。某地气温-3 ℃读做:零下 3 摄氏度或负 3 摄氏度 换算关系 T=t+273K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 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 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 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 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点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③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 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 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 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中考例题
分类 用途 量程 分度值 所 用液 体 特殊构造
使用方法
实验用温度计 测物体温度 -20℃~110℃ 1℃ 水 银煤油(红
体温计 测体温 35℃~42℃ 0.1℃ 水银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
读数
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 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 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 面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