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胚层分化
三胚层分化 PPT

1、胚层分化
• 三胚层形成之后,动物体的组织和器官开始分 化。
• 脊椎动物器官发生的第一阶段是神经胚形成, 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形成。
• 胚胎发育中三个胚层的变化以内胚层最为简单, 中胚层最为复杂,而外胚层则最为特异。
• 内胚层: • 变化大部分涉及膜的外凸和内凹 • ——分化为消化管的大部分上皮,肝、胰、呼
器官建成(organogenesis)
• 胚胎的器官原基形成之后,按各自的方向进一步分化, 并对周围的组织起诱导作用,使有关组织能协调地发 育并进一步相互结合形成器官。
• 胚胎的器官形成涉及两方面的问题: • 一方面是胚层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细胞的分化。 • 上述两方面的变化是同时进行的。 • 内胚层的变化 • 直接从内胚层派生出来的组织,大部分都属于消化道。 • 这些组织再与中胚层、与外胚层形成的组织结合起来, • 形成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以及泄殖系统的一部分。
• 其个体发育由受精卵开始,经囊胚、原肠胚、 三胚层胚、无腿蝌蚪、有腿蝌蚪,变态成为蛙。
• 这个过程反映了系统发展所经历了的单细胞、 单细胞群体、腔肠动物、原始三胚层动物、低 等脊椎动物、鱼类到两栖类的基本过程。
• 蛙的个体发育重演了其祖先的进化过程。
吸器官,排泄器官和生殖器官的一部分;
• 中胚层: • 分化为肌肉,结缔组织、生殖和排泄器官的大部分; • 中胚层变化最大,形成的器官也最多 • ——骨胳、肌肉、结缔和上皮四种基本组织没有一样
不是由中胚层参与形成的。
• 中胚层介于内、外胚层之间,与内胚层结合形成脏壁, 与外胚层结合形成体壁。
• 中胚层的生骨节和生肌节,又形成骨骼和骨肉组织。 • 外胚层: • 细胞分化是多种多样的 • ——分化为皮肤上皮,包括皮肤腺和其他皮肤衍生物, • 神经组织、感觉器官和消化管的两端。
三胚层分化

神经管闭合
左右神经褶被牵引到背中线结合到一起,神经管随即闭合。某些动物 神经褶连接处的细胞形成神经嵴细胞,但哺乳类神经褶举起时头部神 经嵴细胞就开始迁移。
人类的神经形成。A,22天胚胎前后神经孔都开口与羊水相通;B,前端神经孔 已经闭合,后端神经孔仍然开口。
C,神经管闭合区域;D,无脑畸形;E,脊髓裂
三胚层及器官发生
主讲:张坤
小组成员:张坤 薛樱子 姚冠颖
脊椎动物三胚层形成的部分器官
第一节 外胚层与中枢神经系统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中枢神经系统是动物体一切活动的指挥中心。由原肠
胚中预定的神经外胚层细胞形成神经管(neural tube) 的过程称为神经胚形成(neurulation),处于这一发育 阶段的胚胎称为神经胚(neurula)。 由神经外胚层细胞形成神经管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初级 神经胚形成(primary neurulation),即由脊索中胚层 引导覆盖在它上面的神经外胚层细胞增殖、内陷,并脱离 皮肤外胚层,形成中空的神经管; 另一种方式为次级神经胚形成(secondary neurulation),即神经管起源于胚胎中的一条实心细胞 索,该细胞索中心变空以后,形成神经管。
(二)表皮及其衍生物的发育 1 表皮细胞的起源 胎皮和基底层 基底层-棘层-颗粒层 -过渡型细胞-角质层
皮肤的发育与两种生长因子密切相关
。一种是TGF-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它是在基底细胞中合成的,合成后又刺激 基底细胞自身的分裂,因此它是一种自分泌发生 因子。另一种生长因子为KGF(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也称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 FGF7),由真皮下的成纤维细胞合成,具有调控 基底细胞分裂的作用。如将KGF基因与角蛋白启 动子连接后转入小鼠中,KGF可变为自分泌生长 因子,其结果是该转基因鼠的皮肤比正常的要厚, 宽松下垂,基底细胞多,无毛囊(Guo et al., 1993)。
概述三胚层分化

概述三胚层分化引言三胚层分化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指的是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和特定细胞移动后,形成三个不同的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这三个胚层将进一步发展成为不同组织和器官,构成成熟的多细胞生物体。
胚胎发育过程1.受精卵:受精卵是由卵子和精子结合而成的单细胞体。
在受精卵形成后,它会经历一系列细胞分裂。
2.2细胞期:在受精卵内部,原核质被分割成两个相等大小的细胞。
3.4细胞期:原核质再次分割,形成四个相等大小的细胞。
4.8细胞期:原核质进一步分裂,生成八个相等大小的细胞。
5.胚泡期:在这一阶段,八个细胞开始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并形成一个囊状结构,称为囊泡。
6.悬浮期:囊泡内细胞进一步分裂,增加细胞数目,但细胞大小并未改变。
7.囊胚期:在这一阶段,囊泡内的细胞开始分化成不同的层次,形成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三胚层的形成1.外胚层:也称为表皮原肠。
它是由囊胚期的表面细胞发育而来。
外胚层会形成皮肤、毛发、指甲等表皮组织。
2.中胚层:也称为中间原肠。
它是由囊胚期的中间细胞发育而来。
中胚层会形成骨骼、肌肉、心脏等内部组织。
3.内胚层:也称为内部原肠。
它是由囊胚期的内部细胞发育而来。
内胚层会形成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内脏组织。
三个胚层的命运1.外胚层:外胚层最早分化出来,它将发展成为表皮和相关附件,如毛发和指甲。
外胚层还会分化成神经外胚层,形成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外胚层还可以分化成生殖细胞,最终形成生殖器官。
2.中胚层:中胚层将发展成为骨骼、肌肉、心脏等内脏组织。
它还会分化成血液和血管系统的一部分。
3.内胚层:内胚层将发展成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等内脏组织。
它还会分化成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调控三胚层分化的因素1.信号分子:在三胚层分化过程中,许多信号分子起着关键作用。
Wn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中胚层和内胚层的形成,而Fgf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外胚层的形成。
2.转录因子:转录因子是调控基因表达的关键蛋白质。
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三胚层的发生和分化(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 三胚层的分化 外胚层的分化
神经嵴 分化:周围神经系统
肾上腺髓质等
脑神经节 脊神经节 自主神经节 周围神经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 三胚层的分化 外胚层的分化
外胚层 表面的细胞
分化
牙釉质、口腔和鼻腔与肛门的上皮 皮肤的表皮及其附属器
角膜上皮、晶状体、内耳膜迷路、腺垂体等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 三胚层的分化 中胚层的分化
中胚层的分化
01 脊索两旁从内侧向外侧依次分化:
轴旁中胚层、间介中胚层和侧中胚层
02 散在分布的中胚层细胞称间充质分化:
部分结缔组织、肌组织和血管等
03 脊索的大部分:
退化消失,残留为髓核
间充质
轴旁中胚层
间介中胚层
脊索
侧中胚层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 三胚层的分化 中胚层的分化
轴旁中胚层
轴旁中胚层
位置
分化来源:细胞滋养层细胞增殖分化
羊膜细胞 羊膜腔
胚层的形成 二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
二胚层胚盘相关结构
1. 羊膜腔:
位置:上胚层与滋养层之间 结构:羊水、羊膜
2. 卵黄囊:
位置:下胚层腹侧 结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
卵黄囊细胞
羊膜腔 卵黄囊
胚层的形成 二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
二胚层胚盘相关结构
1. 羊膜腔:
分化
背侧皮肤真皮、骨骼肌 中轴骨骼(如脊柱)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 三胚层的分化 中胚层的分化
间介中胚层:
位置:轴旁中胚层与侧中胚层之间
间介中胚层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 三胚层的分化 中胚层的分化
间介中胚层:
位置:轴旁中胚层与侧中胚层之间 分化:泌尿、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三胚层胚盘的形成总结

三胚层胚盘是指在受精卵发育过程中,由原基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三个胚层分化出来的胚盘。
它是动物和人类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对于胚胎的正常发育和器官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胚层胚盘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1.受精卵的形成:在受精卵形成过程中,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这个阶段的受精
卵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阶段。
2.分裂和形态变化:在接下来的阶段,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四个等多个
细胞。
同时,受精卵的形态也逐渐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球形逐渐变成囊状结构。
3.三胚层胚盘的形成:在囊状结构的受精卵内部,细胞开始分化形成不同的层次。
最终,
分化出来的三个胚层分别排列成一团,形成三胚层胚盘。
其中,原基胚层位于内层,中胚层位于中间层,外胚层位于外层。
三胚层胚盘分化成的不同层次,在后续的发育过程中将形成不同的器官和组织。
例如,原基胚层将分化为神经系统、皮肤和消化系统等;中胚层将形成心脏、骨骼和肌肉等;外胚层将形成皮肤、骨骼、肌肉和泌尿系统等。
总之,三胚层胚盘的形成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为后续的器官形成和组织分化奠定了基础。
对于了解胚胎发育过程和相关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胚和三胚层分化课件

❖ 神经底板(neural floor plate)形成: 神经板中线处细胞 鸡-鹌加高、变窄
❖ 神经板的弯曲:
正常发育 神经板
预定表皮 外胚层
神经板内外力量 E-粘附蛋白
神经沟
神经管
❖ 神经管的闭合: 一点或多点愈合,受遗传和环境因子影响
体节 神经褶 亨氏节
鸡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神经管的分化
神经管向中枢神经系统分化的3个层面
❖ 解剖学水平:神经管及其管腔膨大和收缩而形成脑 室和脊髓的中央管
❖ 组织学水平:神经管壁细胞发生重排形成脑和脊髓 ❖ 细胞学水平:神经上皮细胞本身分化成身体中不同
神经板
表皮层
胚孔
脊索
横切 正中纵切
神经褶
神经管 神经褶愈合
原肠 残余囊胚腔
肠腔 中胚层
内胚层
肝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鸡
两栖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初级神经胚形成过程
❖ 神经板(neural plate)的形成: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鱼 蝾螈
玳瑁
鸡
猪
牛
兔
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神经胚形成概述
神经胚(neurulation)—— 预定神经外胚层形成神经管的 过程,是中轴器官分化的阶段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成
三个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

三个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胚层是指在生物发育过程中最早形成的三个细胞层,分别是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这三个胚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对整个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外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外胚层是胚胎最外层的细胞层,它主要分化为胚胎的表皮和神经系统。
在发育过程中,外胚层细胞会分化形成胚胎的外皮,即表皮细胞。
表皮细胞会进一步分化成不同的细胞类型,形成皮肤、毛发、指甲等外部结构。
同时,外胚层的一部分细胞还会分化为神经系统的前体细胞,形成神经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等。
2. 中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中胚层位于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它主要分化为胚胎的骨骼、肌肉、血管和泌尿系统等组织和器官。
在发育过程中,中胚层细胞会分化成软骨和骨骼细胞,形成胚胎的骨骼系统。
同时,部分中胚层细胞会分化成肌肉细胞,形成胚胎的肌肉系统。
此外,中胚层细胞还会分化成血管细胞,形成胚胎的血管系统,同时分化成泌尿系统的前体细胞,形成胚胎的肾脏和泌尿系统。
3. 内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内胚层位于胚胎的内部,它主要分化为胚胎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在发育过程中,内胚层细胞会分化成消化系统的前体细胞,形成胚胎的消化道和内脏器官,如胃、肠、肝脏和胰腺等。
同时,内胚层细胞还会分化成呼吸系统的前体细胞,形成胚胎的肺部和呼吸道。
此外,内胚层细胞还会分化成生殖系统的前体细胞,形成胚胎的生殖器官,如卵巢和睾丸等。
总结起来,外胚层分化成胚胎的表皮和神经系统,中胚层分化成胚胎的骨骼、肌肉、血管和泌尿系统,内胚层分化成胚胎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
这三个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为胚胎的发育奠定了基础,对于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胚胎发育过程和胚层的分化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发育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和组织器官的再生提供理论基础。
胚胎学 三胚层分化和胚体形成

内胚层
• 内胚层→原始消化管→咽喉以下的消化管、消化腺、 气管和肺的上皮
三层结构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主要分化 神经系统、皮肤表皮
结缔、肌组织 消化道、呼吸道上皮
(二) 胚体形成
中轴 > 边缘
生长速度 不均衡
外胚层 > 内胚层 背 > 腹 头尾 > 左右 头 > 尾
四、三胚层分化和胚体形成
(第4-8周)
(一)三胚层的分化
1、外胚层 分化
神经板 脊索
神经褶
神经褶
神经沟
外胚层表面细胞
神经嵴
脑神经节 脊神经节 周围神经
肾上腺网膜
如未闭合,将形 成无脑儿
前神经孔: 约在第25天闭合
神经褶
神经管: 分化为中枢神经系统、松果体、 神经垂体、视网膜等
头褶 尾褶 侧褶
口 咽膜移 至腹侧
体 蒂、泄 殖腔膜 移至腹 侧
扁 平的胚 盘
圆柱状 胚体
至第八周末——
头颈明显 ,颜面 形成; 躯干变直 ,四肢 发生;
外阴可见 ,性别 不分; 头大尾小 ,
初具人形
如未闭合,将形成脊 柱裂或脊髓裂
后神经孔: 约在第27天闭合
2、中胚层的分化
轴旁中胚层 间介中胚层
侧
体壁中胚层 中
胚内体腔
胚
脏壁中胚层 层
中胚层
• 轴旁中胚层 体节(44 对) 背侧的真皮、 骨骼肌和中轴骨
• 间介中胚层 泌尿、生殖系统 • 侧中胚层 体壁中胚层
脏壁中胚层
• 侧中胚层
体壁中胚层→胸腹、四肢的真皮、骨骼、骨骼肌 脏壁中胚层→消化、呼吸系统的肌组织、结缔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比较胚胎学与生物发生律
• 3.1 种系特征性发育阶段; • 3.2、生物发生律
种系特征性发育阶段
• 冯 • 贝尔(K. E. von Baer 1792 – 1876) 比较解剖学之父 • 通过比较多种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之后, • 发现脊椎动物的早期胚胎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 种系特征性发育阶段(phylotypic stage) • 在一组动物中,属于所有动物共有的结构总 是比用于区分不同动物种类的特征结构优先 发生。 • 这就是冯•贝尔法则。
• 生物发生律
• 德国学者海克尔(Haeckel, E. 1866) • 生物发生律(law of biogenesis),或称重 演律(law of recapitulation): • “生物发展史可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 • 即个体发育(ontogeny)和系统发展(或系统 发育phylogeny), • 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 生物群的发展历史。 • 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 演。”
• • • • •
在不同的脊椎动物物种中, 胚胎发育的更早或更晚阶段是不同的, 为什么存在一个共同的种系特征发育阶段? 最近的假设: 可能存在具有组织者功能的过渡性结构(如脊 索),能释放信号,诱导胚胎的构建。 • 在共同的种系特征性发育阶段之后, • 不同种属的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必须受到调整和 修饰,发育成为具有各自种属特征的个体。
• • • • • • • • • •
中胚层: 分化为肌肉,结缔组织、生殖和排泄器官的大部分; 中胚层变化最大,形成的器官也最多 ——骨胳、肌肉、结缔和上皮四种基本组织没有一样 不是由中胚层参与形成的。 中胚层介于内、外胚层之间,与内胚层结合形成脏壁, 与外胚层结合形成体壁。 中胚层的生骨节和生肌节,又形成骨骼和骨肉组织。 外胚层: 细胞分化是多种多样的 ——分化为皮肤上皮,包括皮肤腺和其他皮肤衍生物, 神经组织、感觉器官和消化管的两端。
• • • • • • •
中胚层的变化 在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中, 中胚层首先形成脊索(notochord)、中胚层、间充质, 三者均位于内胚层和外胚层之间。 外 胚层的变化 外胚层形成皮肤的表皮,以及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 表皮与中胚层衍生的真皮相接的部分为生发层,能不 断地分裂向表面生长。 • 表皮细胞分化为角质层及其衍生物,如鳞片、羽毛和 毛发。 • 表皮生发层深入到真皮部分,分化为汗腺和哺乳动物 的乳腺。
器官建成(organogenesis)
• 胚胎的器官原基形成之后,按各自的方向进一步分化, 并对周围的组织起诱导作用,使有关组织能协调地发 育并进一步相互结合形成器官。 • 胚胎的器官形成涉及两方面的问题: • 一方面是胚层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细胞的分化。 • 上述两方面的变化是同时进行的。 • 内胚层的变化 • 直接从内胚层派生出来的组织,大部分都属于消化道。 • 这些组织再与中胚层、与外胚层形成的组织结合起来, • 形成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以及泄殖系统的一部分。
• 蛙 • 其个体发育由受精卵开始,经囊胚、原肠胚、 三胚层胚、无腿蝌蚪、有腿蝌蚪,变态成为蛙。 • 这个过程反映了系统发展所经历了的单细胞、 单细胞群体、腔肠动物、原始三胚层动物、低 等脊椎动物、鱼类到两栖类的基本过程。 • 蛙的个体发育重演了其祖先的进化过程。
• • • •
•
• • •
高等脊椎动物 成体用肺呼吸, 而它们的胚胎期出现鳃裂, 鳃裂和鳃是圆口类和鱼类的呼吸器官,可见其 个体发育重演了系统发育。 生物发生律对了解各类群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及其发展线索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而,许胎发育找到答案。 当然,这里的“重演”绝不能理解为机械的重 复: 个体发育往往有新的变异出现,不断地补充和 丰富系统发展。
• 所有脊椎动物具有的结构,例如脑、脊髓、脊 索、体节、主动脉弓等,都优先发生; • 而不同纲的特征结构,如四肢、羽毛、毛发, 则后发生。 • 因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 的原肠胚及神经胚之后的早期胚胎都很相似, 随着胚胎进一步发育,它们走向各自不同的发 育途径,胚胎开始依次具有各纲、目、属的特 征,最终具有种的特征。
第三节 胚层的分化与器官建成
1、胚层分化
• 三胚层形成之后,动物体的组织和器官开始分 化。 • 脊椎动物器官发生的第一阶段是神经胚形成, 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形成。 • 胚胎发育中三个胚层的变化以内胚层最为简单, 中胚层最为复杂,而外胚层则最为特异。 • 内胚层: • 变化大部分涉及膜的外凸和内凹 • ——分化为消化管的大部分上皮,肝、胰、呼 吸器官,排泄器官和生殖器官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