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内容要点概括
散文阅读3概括要点,筛选信息

悟 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 升
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菜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一部分 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
分 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 高
点
效
突 破
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
效 训 练 · 能 力
边 悟
(2015· 重庆卷)
《甘森的 西红柿》
文中为什么要写甘森热泵站的亲 情文化墙?请简要分析。(因果 探寻题)
提 升
菜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一部分 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答题建模]——明确思路,学怎么答
1.解题思路
(1)特点概括题解题“三步走”
分
高
点
效
突 破 ·
分 点
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
高 效
突 破
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
训 练
·
·
边 练
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
能 力
边 悟
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
提 升
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
括题)
(2015·福 建卷)
《纸上 故乡》
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 是精神层面的影响。”“精神层面的 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
菜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一部分 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作者用“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引
分 点 突
高考复习散文概括要点精品PPT课件

无论古今,在中国诗人中,写月写得最多而又最好的,还是要首推大诗人李白。
李白流传至今的诗约有千首,与月有关的将近四百篇,也就是说,月光照亮了他差不多 百分之四十的作品。“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他幼小 时就是一位铁杆“月迷”。除了“白玉盘”“瑶台镜”这些最早的比喻之外,如“天 镜”“圆光”之类对月的不同称呼,他的诗中大约有五百种之多,而随季节时令、地理 环境和生活际遇的不同,他诗中的月亮更是多彩多姿,汇成了一个素而且美的月世界。 没有太阳,李白的诗尚不至于黯然无光,但没有月亮,李白的诗一定顿然失色,难怪前 人要赞美李白“明月肺肠”,又有人称他“明月魂,玻璃魂”了。
题型二 特点概括 该型题往往出现在写景状物和写人记事两类散文中。 其中物象概括题多出现在写景状物散文中。包括对散文中描写的景、 物及其环境特点(特征)的概括,由外到内,由外在特点到内在品质的分析 概括等。 人物形象特点概括题,多出现在写人记事散文中,包括两类:一类是 对文中人物外貌形象、性格、情感或心理特点的概括;另一类是对作者情 感或心理变化特点的概括。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题型解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题型解析内容要点概括类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是近几年高考中考查的热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从两个角度考查:主旨概括和特定指向概括。
题型1 主旨概括考点阐释主旨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它是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
概括散文主旨,包含两点:一是文本思想意义概括,二是作者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解题方略内容主旨概括“5法”1.标题提示法——从文章标题上直接获取文章的中心主旨这类方法适用于概括议论性、抒情性散文的主旨。
2.首尾归纳法——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好文章大都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许多散文往往是在开头、结尾,尤其是结尾部分表明中心主旨,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把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抓住文章的主旨。
3.关键词句归纳法——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中心主旨许多抒情和状物的散文中,常有一些词句表明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观点或态度,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关键词句。
4.段意串联法——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概括不同于归纳,归纳指从不同事物中寻取共同点并抽取出带有共性的论断,概括不一定都寻找共同点,它更要求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一个集中点。
也就是说将每段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来。
5.因文而异法——借助不同的文体特点,概括文章主旨(1)写人叙事散文。
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2)写景状物散文。
概括散文内容要点

情感真挚
散文的情感真挚,作者可以 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喜怒哀 乐,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 共鸣。
02
散文的内容构成
主题
主题明确
散文通常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它可能是对人生、自然、社会现象的 感悟,或者是个人经历和心境的抒发。
主题深刻
优秀的散文往往能通过深入挖掘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主题新颖
散文作者常常能从独特的视角阐述主题,使读者有新的认识和领悟。
概括散文内容要点
• 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 散文的内容构成 • 散文的分类 • 散文的鉴赏与评价 • 散文的写作技巧
01
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散文的定义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其形式自由, 内容广泛,可以表达作者对人生、社 会、自然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散文的起源
散文起源于古代的记事文和议论文, 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现代的散文 形式。
表达与修辞
表达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
修辞
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 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性。
THANKS
感谢观看
05
散文的写作技巧
选材与立意
要点一
选材
选择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题材,能够凸显散文的真实性 和感染力。
要点二
立意
确立明确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使读者能够深刻理解作者的 意图和情感。
构思与布局
构思
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内容连贯、逻 辑清晰。
布局
合理安排段落和层次,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增 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叙事散文
总结词
以叙述故事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初中语文阅读必备散文阅读重点笔记整理

初中语文阅读必备散文阅读重点笔记整理一、基础知识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分类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
例如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
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
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
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
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
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因事见理趣,格物悟情志【含答案及解析】

任务突破练11概括内容要点——因事见理趣,格物悟情志一、(2021·山东淄博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新湘行记①——张八寨二十分钟沈从文汽车停到张八寨,约有二十分钟耽搁,来去车辆才渡河完毕。
溪水流到这里后,被四围群山约束成个小潭,一眼估去大小直径约半里样子。
汽车得从一个青石砌成的新渡口用一只方舟渡过,码头如一个畚箕形,显然是后来人设计,因此和自然环境不十分谐和。
潭上游一点,还有个老渡口,尚有只老式小渡船,由一个掌渡船的拉动横贯潭中水面竹缆索,从容来回渡人。
这种摆渡画面,保留在我记忆中不下百十种。
如照风景习惯,必然作成“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姿势,搁在靠西一边白石滩头,才像是符合自然本色。
因为不知多少年来,经常都是那么搁下,无事可为,镇日长闲,和万重群山一道在冬日阳光下沉睡!但是这个沉睡时代已经过去了。
小船渡口东边,是一道长长的青苍崖壁,西边有个裸露着大片石头的平滩,平滩尽头到处点缀一簇簇枯树。
其时几个赶乡场的男女农民,肩上背上挑负着箩箩筐筐,正沿着悬崖下脚近水小路走向渡头。
渡船上有个梳双辫女孩子,攀动缆索,接送另外一批人由西往东。
渡头边水草间,有大群白鸭子在水中自得其乐地游泳。
我为了温习温习四十年前生活经验,和二十四五年前笔下的经验,因此趁汽车待渡时,就沿了那一列青苍苍崖壁脚下走去,随同那几个乡下人一道上了小渡船。
上船以后,不免有些慌张,心和渡船一样只是晃。
令我显得慌张的,并不尽是渡船的摇动,却是那个站在船头、嘱咐我不必慌张、自己却从从容容在那里当家做事的弄船女孩子。
我们似乎相熟又十分陌生。
世界上就真有这种巧事,原来她比我小说中翠翠虽晚生十来岁,目前所处环境却仿佛相同,同样在这么青山绿水中摆渡,青春生命在慢慢长成。
不同处是社会变化大,见世面多,虽然对人无机心,而对自己生存却充满信心,一种“从劳动中得到快乐增加幸福”成功的信心。
她大约有十四五岁的样子,有张长年在阳光下曝晒、在寒风中冻得黑中泛红的健康圆脸,双辫子大而短,是用绿胶线缚住的,还有双真诚无邪神光清莹的眼睛。
(完整版)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20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特定内容要点概括题型 1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命题角度第一步:审题干,明指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层)提炼,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 6 分,应有 3 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信息检索提炼“3 方法”对点精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谁说春色不忧伤迟子建在我的故乡,十月便入冬了。
雪花是冬季的徽标,它一旦镶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强悍的统治开始了。
虽说年分四季,但由于南北不同和季节差异,四季的长度是不相等的,有的春短,有的秋长。
而我们那儿,最长的季节是冬天。
它裹挟着寒风,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脸颊通红,口唇干裂。
人们在呼号的风中得大声说话,不然对方听不清。
你走在户外,男人的髭须和女人的刘海,都被它染白了。
所以北国人在冬天,更接近童话世界的人,他们中谁没扮过白须神翁和白毛仙姑呢?被寒流折磨久了、被炉火烤得力气弱、被冬日单一蔬菜弄得食欲寡淡的人,谁不盼着春天呢?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
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隐约的气息了。
连续几个晴天后,正午时屋檐会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那是春天的第一声呼吸,屋顶的积雪开始融化了。
人们看见活生生的水滴,眼里泛着喜悦的光影。
但别高兴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头,扮个鬼脸,就不见了。
寒流的长鞭子又甩了出来,鞭打得人还不能脱下冬衣。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技巧

高中散文阅读技巧题型一:概括内容要点1.认真阅读全文,确定答题区间。
2.对相关内容进行筛选、整合,提取关键信息。
3.分点作答,语言简洁、准确。
题型二:理解词句含义1.理解词语含义-考虑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2.理解句子含义-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其含义。
-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其深层意思。
-联系上下文,从句子所在段落、文章主旨等方面综合考虑。
题型三:分析表现手法1.明确常见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
2.指出文中使用的具体表现手法。
3.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该表现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如对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突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题型四:赏析语言特色1.从词语运用角度,分析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精妙之处。
2.从修辞手法角度,指出使用的修辞并说明其效果。
3.从句式角度,如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等,分析其节奏和表达效果。
4.从语言风格角度,判断是豪放、婉约、质朴、华丽、诙谐等,并结合文本说明。
题型五:探究主旨情感1.综合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
2.关注作者在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
3.结合作者的经历、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题型六:作用类题目(如段落作用、标题作用等)1.内容方面-概括段落或标题所涉及的内容。
-思考其对表现人物、主题等的作用。
2.结构方面-开头段: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奠定基调等。
-中间段:承上启下、过渡、补充等。
-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深化主题等。
3.表达效果方面-考虑对读者的吸引力、感染力等。
题型七:人物形象分析1.从文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语句入手,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
2.关注间接描写,如通过他人的反应、评价来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对人物性格和命运有一定的影响。
4.结合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概括其性格特点和品质。
题型八:环境描写作用1.渲染气氛,营造特定的氛围,如欢快、悲伤、紧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遍,速读 依文体,抓关键。散文就是要抓住叙述和描写中 那些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在前两遍阅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主 旨。
二、三种概括法 1.“关键整体结合”法 就是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 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解答时二者一定要有机 结合。
2.“段意串联”法 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概括不同于归纳,归纳指 从不同事物中寻取共同点并抽取出带有共性的论断,概括不一定都寻 找共同点,它更要求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一 个集中点。也就是说将每段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 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 思向中心意思提炼的方法,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 最一般的方法,也是传统的方法,是各层意思的相加且又是一种“意 思的综合”。
角度一 概括情感态度
解题方略 概括情感态度“两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具体考向。 散文作品阅读中的“概括情感态度”类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考向: ①情感变化类。题干要求多有“情感变化”字眼,如2013年大纲 卷第17题“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②情感梳理类。如[例四] “‘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 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③情感认定类。题干要求多有“怎样的思想感情”字眼,如2011 年福建卷“文章第⑪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 看法”。又如[例四]中也含有情感认定,就方略 原因概括类题目答题流程 第一,关注题干提问模式,界定题型 原因概括类题,题干提问时一般都有“为什么”“什么原因”“什么 理由”等关键词。 第二,注意思维模式:由果溯因或一果多因 散文大多是作家阐发对生活的感悟或某种道理,这些感悟或道理,就 是命题者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 写、回忆等。说到底,散文往往是一个因果复句,故这类题涉及的范 围比较大,答题时尽量把“因”找全。
注意一:答题区域如果是全篇,先分意义段,再概括各意义段的 大意,概括段落大意要注意关键句,要抓住主要,舍弃次要,要 特别注意主旨句。如果是几段的,通常是抓各段的大意。如果是 一段的,通常先分层,分层时,要注意行文思路的转换,特别是 关注一些标志性词句,然后再概括层意。
注意二:层意概括不但要注意写的对象,更要注意对象的特点。
角度二 概括主旨类
解题方略 概括主旨“三三”法 一、三遍阅读法 第一遍,速读 快速浏览文本,概括各层大概意思,建立对文本的整 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 第二遍,精读 仔细阅读每句话,找寻、揣摩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注
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 生动的词句,尤其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句、比喻 句、连词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句往往就隐藏在这些 句子里。也就是说,要能参悟一些重要的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 定的认识。
常见设问方式
2013广东卷 “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 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2013大纲卷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 合全文简要分析。
2013浙江卷 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其他设问方式:
(1)作者对某事的感悟是什么? (2)分析作者对某事的观点态度。 (3)某部分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内容要点概括类(整体内容概括—主旨概括)
整体内容概括(主旨概括) 整体内容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主旨概括和情 感概括。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 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 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述能 力。
内容要点概括类(局部内容要点概括)
局部内容要点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内容要点,也指多个段落、层 次、内容要点。内容涵盖层意概括、原因概括、特点概括等。
角度一 层意概括
解题方略 层意概括“两步”“两注意” 第一步,审清题意,确定答题区域。 题干(包括分值)常常暗示了答题的区域和方向,要充分利用题干所 提供的信息,仔细审读,找到对应的信息语段,确定答题的区域。 第二步,抓重点词语或句子,切分层次。 中心(词)句、抒情句、议论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 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关键,要抓住不放,认真辨析 作答,筛选出相关符合题意的语言材料。
②情感梳理类题型,可采用分类归纳法。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传达 的思想感情,因人因事因物往往不同。对于涉及“哪些”情感之 类的题干指向,最好的办法是先圈定和摘录出所及的带有明显感 情色彩的词语,然后根据词语所承载的感情倾向,分门别类,逐 一感受体味,即可比较准确而便利地获取答案。
③情感认定类题型,可采用语境感悟法。就是根据题干所指的语 境,或全文,或句段,进行理解和感悟,先分析大致意思,后理 解主要内容,再设身处地感受,最后是领悟其中的感情倾向。这 种方法的重点对象是关键词句,即对感情色彩极为浓厚的词句, 进行深入理解和体悟,尤其是某个句子的情感认定,这种方法最 为恰当。
第二步,掌握各类概括情感态度类试题的技巧。
①情感的变化类题型,可采用捋线串珠法。文学作品中,自然 要或明或暗地流露出作者的某种情感,而且随着事情的发展, 作者的情感还会不断地变化。对于这种题型,最好的办法就是 “捋线串珠”,即先沿着作者的情感线索读下去,尤其是线的 起端和终端,然后将文中关于心理描写的词语作为彩珠,串到 这根红线上。串珠时,千万不要把珠子遗漏了,那样情感变化 就有可能脱节,对于那些情感相近的词语,可以不串到线上, 防止重复。在全文的彩珠串完以后,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就一 清二楚了,就可以组织答案了。
3.“因文而异”法 不同文体运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中心意思,写人叙事散文常写人记 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 写景状物散文一般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 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哲理散文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表明了什么观点等。
概括文章主旨,往往需要综合以上各种方法,另外还要关注写作 背景、小注等一些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