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24年高中物理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2024年高中物理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2024年高中物理教师招聘考试大纲的具体内容会根据不同省份的教育部门制定的考试要求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考试大纲会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考试目标与要求:考查考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

同时,也会考查考生对中学物理课程相关的大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掌握程度。

2. 考试范围与内容:考试范围通常包括中学物理内容、大学物理内容和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中学物理内容会依据最新的课程标准,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大学物理内容可能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基础理论,以及普通物理基本实验和近代物理基础知识。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内容则涉及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

3. 考试形式:考试通常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试卷分值和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论述题、教学设计题、教学案例分析题等)会根据具体考试大纲而定。

4. 试题难易比例:试题难度通常会有一定的分布,如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的比例。

建议考生关注当地教育部门或招聘单位发布的最新考试大纲,以获取最准确的考试信息。

同时,可以参考历年的考试大纲和真题进行复习准备。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2、关于“能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B、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C、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物理过程D、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3、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力就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核心概念,这主要体现了物理学中的哪种观点?A、落体定律B、惯性定律C、牛顿第二定律D、能量守恒定律4、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时,下列哪一个知识点是解决电路分析问题的基础?A、电场强度B、欧姆定律C、光的折射定律D、牛顿运动定律5、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以作用在不同性质的物体上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但不一定同时消失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不一定在同一平面内6、在高中物理课堂上讲解“光的折射”时,以下哪种实验最能直观展示光的折射现象?A、将一束光垂直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部分B、将一束光斜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部分C、将一束光垂直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弧面部分D、将一束光斜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弧面部分7、在一个完全弹性碰撞过程中,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小球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碰撞前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碰撞后速度分别变为(v′1)和(v′2)。

若(m1=m2)且(v1=−v2),则碰撞后的速度关系为:•A)(v′1=v1),(v′2=v2)•B)(v′1=v2),(v′2=v1)•C)(v′1=−v2),(v′2=−v1)•D)(v′1=−v1),(v′2=−v2)8、对于一个理想变压器,如果初级线圈匝数(N1)为1000匝,次级线圈匝数(N2)为500匝,当初级电压(V1)为220伏特时,次级电压(V2)是多少?•A) 110伏特•B) 220伏特•C) 440伏特•D) 550伏特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简述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探究能力。

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学基本物理量的是()A. 时间B. 质量C. 长度D. 光速2、下列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法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B. 模型法在物理学中应用广泛C. 类比法可以用于解释复杂的物理现象D. 实验法必须完全排除所有误差3、在下列关于物理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方向B、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只有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是不变的D、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力的作用效果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的作用效果只有改变物体的形状C、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D、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力的作用效果无关5、在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B、电能和热能可以相互转化C、化学能和电能可以相互转化D、光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6、在下列关于物理实验的说法中,不属于基本实验操作的是()A、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B、使用天平称量质量C、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D、使用计算机模拟实验7、在下列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但可以相互转化B. 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C. 能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封闭系统D. 能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理现象8、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光速会增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 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光速会增加,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 光从玻璃进入水中时,光速会增加,折射角小于入射角D. 光从水中进入玻璃时,光速会增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简述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下列关于物理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秒。

B、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单位是米/秒²。

C、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单位是焦耳。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2、下列关于波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通过波的形式传递,但介质本身并不随波迁移。

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C、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D、波的能量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3、题干:在下列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不属于三维目标范畴的是()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物理学科素养4、题干:在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其中不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是()A. 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机械能的转化过程B. 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C. 仅仅展示公式和结论,让学生记忆并应用D. 利用多媒体展示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5、在以下哪个实验中,不能直接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A.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B. 闭合电路的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C. 闭合电路的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变D.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变,但方向随时间变化6、以下关于“波粒二象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B. 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C.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共有的属性D. 波粒二象性可以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观察到7、在下列关于光的衍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衍射现象只能在光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B、只有波长大于障碍物尺寸的光波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C、衍射现象只发生在光波传播方向上D、光波发生衍射时,光波的能量会向四周扩散8、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B、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C、牛顿第三定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牛顿运动定律适用于所有物体和情况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考生版)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考生版)

学知识,杆中的电动势在右边磁场区域,从0开始随着时间增大,离开磁场后变为0;进入左边区域后,方向变为负向,电动势 从0开始随着时间增大,离开磁场后变为0,可知C正确,故选C。
试卷链接:/t/6c72kbD.html
5/8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8、【答案】A 【解析】【答案】A。解析:选修1—1模块涉及电磁现象和规律、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等内容。A选项
任务:
(1)简述玻意耳定律的内容。(4分) (2)根据材料完成“气体的等温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 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叙述式等)。(24分)
试卷链接:/t/6c72kbD.html
正确。
二、计算题
9、【答案】
【解析】【参考答案】
(2)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系列的启发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例如教师
可以这样提问:
①如果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那么它会做什么类型的运动呢? ②平抛运动中.物体的末速度方向可能与竖直速度方向相同吗? ③那么本题中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上的速度最后变成零了是为什么呢?
丁同学:可地球不会没有引力呀! 李老师:我们可以假设呀!讨论物理问题是可以假设的,不要在课堂捣乱,其他同学还有什 么意见吗? (同学们纷纷翻开物理教材看了起来。课堂很安静) 李老师:大家还有问题吗? (没有同学回应)
李老师:看来大家已经把初中学的物理知识还给你们的老师了。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
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我们在初中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知道 了吗?下面大家看看书上的实验.
使小球处于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少小球所带的电荷量,比较小球所受作用力的大小。哪些因素影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些 因素对作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7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及能力掌握《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通用技术学科所要求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熟练掌握通用技术学科的思想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探究新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2.通用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准确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通用技术学科的课程目标和基本理念,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与技能基础、学习需求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凸显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技术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各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3.通用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能依据通用技术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及技术基础,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掌握通用技术课程相关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具有课堂驾驭和应变能力;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技术思想方法教育,培养学生技术探究的能力,并能根据学生学习反馈信息优化教学环节。

4.通用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通用技术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评价的原则和基本的评价方法;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合理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能根据通用技术学科特点合理设置各种评价方式的权重,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通用技术学科知识1.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通用技术模块结构和相应的内容标准。

3.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能对设计方案、设计过程和成果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以下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以下关于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电场力对正电荷做正功,电势能增加。

B、电场力对负电荷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C、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一定减少。

D、电场力对电荷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一定增加。

3、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经过时间t后速度达到v。

如果将物体的质量加倍到2m,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该物体的速度将是:A. v/2B. vC. 2vD. 4v4、两个点电荷相距r时产生的库仑力大小为F。

若其中一个电荷的电量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减半,则新的库仑力大小会是原力大小的多少倍?A. 1/2B. 1C. 2D. 45、在下列关于力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B、力是物体静止的原因C、力是改变物体形状的原因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6、在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摩擦生热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发电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太阳能电池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D、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7、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恒定的拉力F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假设摩擦力为f,经过时间t后,该物体的速度v为多少?t)A.(v=F−fmB.(v=(F−f)t)t)C.(v=F+fmD.(v=Fmt−f)8、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q1和q2相距r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

如果保持q1不变,而将q2加倍,并且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两倍,那么新的作用力大小F’是多少?A.(F′=2F)B.(F′=F)F)C.(F′=12F)D.(F′=14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简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及其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教育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资格认证考试,对于申请成为高中物理教师的人员来说,是必须通过的考试之一。

通过这项考试,可以证明申请者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教学能力,适合担任高中物理教师的职位。

下面将介绍一下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笔试和面试。

笔试部分主要考察申请者对物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的知识。

面试部分则主要考察申请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会对申请者进行教学设计和授课演示等方面的评价。

在笔试部分的内容中,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两种形式。

选择题主要考察申请者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需要对物理学的各个领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问答题则更注重申请者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需要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涵盖了物理学的各个方面,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和一定的教学能力。

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考生需要认真复习各个知识点,做好笔记和总结,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

还需要多进行模拟题练习,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除了物理知识的掌握以外,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还注重考生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

在面试部分的考试中,考生需要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授课表现,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还需要对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一个全面考察考生物理知识和教学能力的考试,要想通过这项考试,考生需要全面准备,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提高解题和应变能力,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全面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只有做到全面提高,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获得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书。

【字数不足】第二篇示例:一、物理基础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物理基础知识是考核的重点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 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高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
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中学物理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思想、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
(1)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和方法,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掌握高中物理概念、规律和实验等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

(3)熟悉物理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设计
1. 分析物理教材
(1)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其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结合高中生认知水平、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2. 确定物理教学目标
(1)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

(2)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有基础和发展需求,确定并准确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

3.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4. 设计物理教学过程
(1)能根据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2)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

(三)教学实施
1. 课堂学习指导
(1)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2)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2. 课堂教学组织
(1)掌握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尤其是探究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2)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3)能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
1.物理学习评价
(1)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能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2. 物理教学评价
(1)能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体现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

(2)能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一束单色光斜射到厚平板玻璃的一个表面上,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板另一个表面射出,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侧移了一段距离。

在下列情况下,出射光线侧移距离最大的是
A .红光以300的入射角入射
B .红光以450的入射角入射
C .紫光以300的入射角入射
D .紫光以450的入射角入射
(2)两个平行放置的大金属板M 和N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四个表面的电荷面密度从左到右依次为4321σσσσ、、、,如图示。

不考虑边界条件,则有
A. 3241σ-=σσ=σ,
B. 3241σ=σσ=σ,
C. 3241σ-=σσ-=σ,
D. 3241σ=σσ-=σ, 2.计算题
(1)法拉第曾提出一种利用河流发电的设想并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两块面积均为S 的矩形金属板,平行、正对、竖直地全部浸在河水中,间距为d ;水流速度处处相同,大小为v ,方向水平;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为B ,水的电阻率为ρ;水面上方有一阻值为R 的电阻通过绝缘导线和电键K 连接到两金属板上。

忽略边缘效应,求: ①该发电装置的电动势; ②通过电阻R 的电流强度; ③电阻R 消耗的电功率。

(2)如图示,某人从井中提水。

水桶离开水面时装有10.0kg 的水,由于漏水,水桶每升高1.00m 要漏去0.20kg 的水。

求:人匀速地将水桶从水面提升10.0m 到达井口时所做的功。

3.案例分析题
某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电路、安培力、左手定则等知识的综合掌握与运用情[题目] 在图示的电路中,每节电池均相同,当电键S 分别置于a 、b 两处时,若导线MM '与NN '之间的安培力的大小为a f 、b f ,则可判断这两段导线
A .相互吸引,b a f f >
B .相互排斥,b a f f >
C .相互吸引,b a f f <
D .相互排斥,b a f f <
针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学生答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答出2个即可)? (2)针对其中由物理知识方面导致的错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用于帮助学生学习。

4.教学设计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高中物理《物理1》某教材“自由落体运动”一节内容节选
材料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内容标准”
“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普通高中高一学生,课前已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简要分析材料一内容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节中的作用
(2)完成材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思想。

(不少于300字)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