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楚州区
淮安楚州古城:千年文化的见证之地

淮安楚州古城:千年文化的见证之地淮安楚州古城,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城。
作为淮安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楚州古城见证了千年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记忆,成为人们了解古代楚州文化的重要窗口。
楚州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楚国是楚州地区的主要政治和军事力量,楚州作为楚国的重要城市,曾经是楚国的都城,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楚文化。
楚州古城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遗址,如楚王陵、战国城垣、古城门等,这些遗迹见证了当时楚州的辉煌和风云。
楚州古城的城墙是古代楚州城的核心部分,也是楚州古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城墙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
城墙完整地保留下来,长约5公里,高达9米,呈东西走向。
这座城墙在当时是楚国侵略北方的屏障,也是楚州人民的重要防御工事。
如今,游客可以沿着城墙散步,感受古代城市的壮丽和庄重。
古城内还有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其中最著名的是楚王陵。
楚王陵是楚州古城内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古墓群,最早的楚王陵可追溯到公元前210年左右。
陵墓内有壁画、青铜器、玉器等丰富的文物,展示了古代楚州的文化和艺术风貌。
楚王陵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了解楚文化和楚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楚王陵,楚州古城内还有一些重要的文化景点。
例如,楚州古城内的文庙是楚州地区的学问中心,供奉着楚国的名臣和文化名人。
文庙内有独特的楚州文化展品,展示了楚州地区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
此外,楚州古城内的楚庙、楚王庙等也是楚州人民信仰和崇拜楚国英雄的重要场所。
楚州古城的传统文化活动也非常丰富多样。
每年的楚州古城文化节是楚州地区最为盛大的节庆活动之一,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文化节期间,人们可以欣赏到楚剧、楚曲等传统表演,品尝楚菜、楚酒等传统美食,感受到楚州古城的浓厚文化氛围。
楚州古城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非常重要。
作为一座千年古城,楚州古城已经面临着许多保护和修缮的挑战。
淮安市楚州区商品有机肥推广概况论文

淮安市楚州区商品有机肥推广概况摘要介绍了淮安市楚州区商品有机肥推广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总结了主要做法、经验与工作成效,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为商品有机肥的推广应用提高参考。
关键词商品有机肥;推广经验;成效;江苏淮安;楚州区中图分类号s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4-0294-01淮安市楚州区是江苏省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补贴续建项目县。
2009—2010年楚州区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5 460 t,使用商品有机肥2 250~3 000 kg/hm2,推广应用面积2 400 hm2。
项目推广应用的商品有机肥实行零售最高限价,即不高于520元/t,省级与地方财政补助200元/t,其中:省级财政补贴150元/t,计81.9万元,项目区财政补贴50元/t,计27.3万元。
1项目实施基本情况楚州区作为续建项目县区,通过认真总结前几年项目运营的经验和不足,加大商品有机肥推广宣传力度,使商品有机肥的覆盖率有了进一步提高,从过去的几个项目区部分乡镇,扩展到全区各主要乡镇117个行政村、7 065个农户、57个种田大户,重点在蔬菜、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上推广。
2主要做法与经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楚州区严格按照苏农计〔2009〕147号、苏财农〔2009〕262号文件精神和项目合同规定的操作步骤和工作要求,做到财政局、市农委、区农委监督、区土肥站与项目区乡镇农技推广中心以及供肥企业操作规范、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精心组织,全年项目实施工作扎实、有序。
具体做法如下。
2.1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监管到位楚州区专门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以分管区长为组长,农委、财政局分管局长及乡镇长为成员,负责有关的任务分解、运转协调及资金监管等。
同时区农委也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实施小组,由分管业务副局长担任组长、土肥站站长任副组长,土肥站其他成员及项目区农技站长担任成员,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2.2严格按照全省统一的要求和程序实施由淮安市土肥站组织有关专家对供肥企业进行公开招标,通过对供肥企业的产品质量、经营业绩、服务能力、售后服务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考察,存优去劣,选择南京明珠、宿迁沃野、淮安丰勤3家公司为楚州区的中标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对有关厂家产品进行抽检,全年未出现明显的偷工减料及其他质量问题,维护了补贴农户的权益。
淮安市楚州区机插水稻高产示范栽培技术

机 插 稻优 势 显著 , 省工 省 力 、 增效 节 本 , 现 代 稻作 的 是 发展 方 向 。 安 市楚州 区水 稻 轻简 栽培 方 式 已经 取代 了 手 淮
栽稻 。0 9年上 河镇 1 8 m 水 稻 中手栽稻 、 插稻 、 播 2o 0h 8 机 直
k 咖 标准淋施 l %磷酸 二铵溶 液 ; 移栽 前一天 喷药防治 稻飞
茬时间 。 定 楚仆l 确 区机插 武 育粳 3号适 宜 齐穗 期 为 8月 2 8
7d左 右再施 尿 素 7 异h , 5k 厂m2促平 衡 。 花 肥 于 8月 2日施 促
4 %复合 肥 10k /m2尿素 7 gl 5 5 g h 5k ,m 。 }
6 病 虫 草 害 防 治
农艺 学
现 代农 业科 技
21 00年第 2 期 l
淮 安市楚 州 区机插 水稻 高产 示范栽 培技 术
陈 新 董 铮 石广跃 严 同伟
(江 苏省 淮 安 市楚 州 区 上河 镇 农 业 技 术推 广 服 务站 , 苏 淮 安 2 3 3 ; 淮安 市 楚 扑『 老年 科 技 工作 者 协 会 ; 淮 安 市 农 业技 术 推 广 中心 ;‘ 江 2 2 9 区 淮安
当家水 稻品种 , 种植 3万 h 以上 , 于感 光性较 强 的迟 年 m2 属
丰产 示 范片 内统 一 水浆 管理 。 薄水 栽插 ,~ 后 自 l 2d以
然落 干 露 田 。 蘖期 浅水 勤 灌 , 分 自然落 干 后再 上新 水 ; 当总
熟 中粳 稻 品种 。 插 时全 生 育 期 1 0d左右 , 机 5 一般 于 1 0月 3 0日前成 熟 。 前期叶 色深 绿 , 分蘖性较 强 , 中后 期生长 清秀 , 熟相 佳 。 高 10c 左 右 , 型 紧凑 , 株 0 m 株 茎秆 弹 性 好 , 倒 性 抗
楚州区比较优势

楚州区比较优势交通区位优势淮安是苏北地区中心城市,200公里范围内覆盖7000万人口。
3月26日,淮安市正式成为长三角正式会员。
楚州是连接“长三角”、华北、华中三大经济区域,是“长三角经济圈”与“淮海经济带”的交汇点。
淮安涟水机场今年下半年将建成运营,宿宿淮、淮连、淮扬镇铁路将形成“米”字形铁路网。
利用京沪高速、宁淮高速、宁连高速、徐淮盐高速等发达高速网,产品在短时间内可辐射到华东、华中、华北等区域,并可通过连云港、南京、上海等港口直接出口,大大降低物流成本。
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楚州考察调研后认为楚州具有的天然交通区位优势必将成为未来楚州大发展的强力推动剂,楚州未来的发展必将为世人所瞩目。
公路交通:国家规划的连接沿海地区和内陆省份的“五纵七横”陆上交通大动脉,其中的“一纵一横”就经过楚州,并在楚州境内交汇,即连接东部沿海的黑龙江同江至海南岛三亚的同三高速(京沪高速)和起于盐城、经淮安、徐州、西安直达乌鲁木齐的徐宿淮盐高速。
另外南京至连云港的宁连高速也穿境而过。
铁路交通:唯一纵贯苏北平原、连接欧亚大陆桥——陇海线的新长铁路途经楚州,并在楚州有客运站和货运站。
在江苏省的“十一五”规划中,全省铁路设施建设是其中一大重点,已建设淮安、盐城、南通、连云港四大火车站,淮安将启动新一轮铁路规划,计划新建三条铁路,分别打通至苏南、皖北和连云港出海口通道,构建淮安完备的铁路交通体系。
其中淮连铁路作为沿海铁路支线,通过宿宿淮铁路,打通皖北、宿迁、淮安的出海铁路通道,延伸连云港港区腹地。
根据远景规划,到2020年淮安还将规划建设南京-淮安铁路、蚌埠-淮安-盐城铁路,以加强淮安南部东西向联系。
这样,淮安铁路将直通新沂、连云港、盐城、扬州、南京、宿迁6个方向,最终形成新长、宿淮、淮连、淮扬、宁淮等六条铁路交会淮安的“米”字型大铁路网格局。
水运交通: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等航道在楚州纵横交错,其中京杭大运河年吞吐量位居国内内河航运第三位。
淮安市楚州区更名为淮安市淮安区

淮安市楚州区更名为淮安市淮安区淮安区历史沿革秦属淮阴县,汉置谢阳县。
晋置山阳县。
南宋初,金兵南侵,韩世忠屯兵八万于山阳县,如老熊当道,而淮东得以安寝,遂于绍定元年(1228年)升楚州为淮安军,改山阳县为淮安县。
元复名山阳县,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置淮安府,治山阳。
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淮安府山阳、盐城2县地置阜宁县。
民国元年(1912年)裁淮安府。
1914年山阳县改称淮安县。
无锡中运物流无锡至淮安市楚州区物流专线改成无锡至淮安市淮安区物流专线了。
抗日战争时期,分属两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
运西地区属1940年8月成立的淮宝县抗日民主政府,运东地区属1940年10月成立的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6年2月,淮城市由淮安县划出,为苏皖第五行政区直辖市;9月,淮城市并入淮安县。
1948年12月,淮城第二次解放,与清江市组成立两淮市。
1949年3月,裁两淮市,淮城区仍属淮安县。
1950年3月,淮宝县裁撤,其部分辖地归淮安,淮安县属盐城专区。
1954年8月属淮阴专区(后改地区)。
1983年3月属省辖淮阴市。
无锡中运物流无锡至淮安市楚州区物流专线改成无锡至淮安市淮安区物流专线了。
1987年12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淮安县,设立淮安市(县级),以原淮安县的行政区域为淮安市的行政区域(1988年2月正式实施)。
2000年12月21日,国务院批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时撤销县级淮安市,设立淮安市楚州区(2001年2月正式实施),以原县级淮安市的行政区域为楚州区行政区域,区政府驻淮城镇。
2012年1月31日,《江苏省政府关于淮安市楚州区更名为淮安市淮安区的通知》(苏政发[2012]16号):经国务院批准,淮安市楚州区更名为淮安市淮安区。
宋初,山阳县东南境至射阳湖,与宝应、盐城分湖为界;西南至石鳖山;县西界与淮阴县犬牙交错。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淮安、淮阴、新城3县入山阳,山阳县地域兼及数县。
淮安楚州古城

淮安楚州古城淮安楚州古城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是淮安市的核心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淮安楚州古城建于东汉末年,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
今天,我将带你一起走进淮安楚州古城,感受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
淮安楚州古城地处淮安市中心,北临淮河,西接新河,东连浏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古城的建筑风格主要以明清两代建筑为主,保存完好的民居、宅院、楼阁等,给人以恢弘壮丽之感。
比如双凤亭、夜明楼等,这些建筑都体现了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
古城内的南门、北门、东门、西门四座城门原为楚州城的主要入口,至今保存完好,成为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城门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木制城门楣,上刻楚州城门三个大字,显得庄重肃穆。
穿过这些城门,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楚州城,那种宏伟的气势让人沉醉其中。
淮安楚州古城的道路宽敞平坦,河涌纵横,沟渠环绕,是典型的水陆并举的古城。
古城内的古街巷纵横交错,绿树环绕,沿街古建筑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韵味。
沿着这些古街巷散步,仿佛置身于古代时光里,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氛围。
古城内有许多重要的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例如楚州城址、双凤亭、铁佛寺等。
楚州城址是楚州古城的核心区域,是楚州城的遗址,保留了当年楚州城的城墙、护城河等。
双凤亭是古城内一处重要的纪念建筑,依山而建,气势雄伟。
铁佛寺则是淮安楚州古城内最大的寺庙,有着千年的历史,供奉着珍贵的佛像和文物。
除了以上这些重要的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淮安楚州古城还有许多古老的庙宇、宅院等,保存完好,并成为了这座城市的重要标志。
例如双炉庙,庙内供奉着马丹阳、钟楚纲等楚国历史名将,是楚州地区民间崇拜的重要场所。
还有李鸿章故居、赵州桥永福楼等,这些古建筑在保护维修的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了解历史文化的机会。
淮安楚州古城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蕴藏着独特的民俗风情。
每年的楚州中元会,是古城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
这是一场集庙会、游园、表演于一体的盛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淮安市楚州区大气质量状况分析及防治措施

避塑姐.淮安市楚州区大气质量状况分析及防治措施杨永亮1唐为杰2(1.淮安市楚州区环境监察局,江苏淮安223200;2.淮安市环境监测站,江苏淮安223200),蛹翮本文就2005年以来,楚州区城区大气质量状况、污染特征殁原因等作以分析,对近几来的大气状况有一全面系统的了解,探讨大,气污染防治的璐轻和方法。
,屏l 罐词1大气质量;防治措施。
,.一/。
r 。
,i?㈠。
?。
}??’I}÷?。
}I ?,。
?!}l |j…t i淮安市楚州区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淮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良好,然较多,春秋风沙较大,二次扬尘增加了大气的污染。
人文环境浓郁,是淮安市“三淮—体1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历史3污染防治措施文化名城”之一。
地处东经11铲59‘一11护59‘,北纬3亨6'-330a1能源结构调整45‘之间。
地跨南北两个自然地带。
灌溉总渠通过本区中部,使全区处由于能源结构主要是以燃煤为主,导致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氨排放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区,是江苏省唯——个兼有地带、气候、量逐年增加,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了城区大气环境,但大气环境土壤、生物过渡特点的地区。
质量仍有待进—步提高。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调整能源结1大气质量状况分析构、建立清洁能源区等措施来解决。
调整能源结构,在城市建设基本无1.1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分析煤区。
按照。
改造区域由内到外,改造吨位由小到大。
的原则,有计通过对近5年来的S 02、N O :和可吸入颗粒物的统计分析,可以划、有步骤地对燃煤锅炉进行改造,改用清洁能源,对暂未能改造的燃判断楚州区的大气质量状况良好,基本上满足国家二级标准。
具体分析煤锅炉改用低硫优质煤。
提高城市气化率,居民使用清洁能源的比例不如下:S O :五年的日均浓度为0.023毫克,标立方米,浓度范围为低于96%。
启动城市清洁能源区建设。
在清洁能源区内实施集中供热,0.001毫克/标立方米至0.193毫克,标立方米,城区年日均值中没有一推广使用天然气,缩减煤炭消耗,优先安排清洁能源区内的供气、供热次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淮安楚州旅游景点

淮安楚州旅游景点
淮安市楚州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中部,是淮安市的行政区之一。
该区历史文化悠久,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淮安楚州区的旅游景点推荐:
1. 世界明珠广场:位于楚州区中心,是该区的标志性景点,夜晚灯光效果美丽迷人。
2. 丁河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湿地生态环境,是观赏鸟类和大自然的好地方。
3. 武康古镇: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有着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老街道和古老的桥梁。
4. 张庄花海:位于楚州区东南部,每年春季都有大片的油菜花田,美丽迷人。
5. 楚州艺术公园:汇集了很多艺术作品,展示了淮安地区的文化和艺术特色。
6. 金山寺:是淮安地区著名的佛教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建筑。
7. 淮安博物馆:位于楚州区中心,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展示淮安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8. 江城森林公园:是一个大型的城市公园,有着美丽的湖泊和花园,适合休闲散步和户外活动。
以上只是部分推荐的景点,楚州区还有其他的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等着您去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市楚州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淮安市楚州区人民政府二0一0年四月目录前言 (1)一、总则 (3)(一)指导思想 (3)(二)规划任务 (3)(三)规划原则 (3)(四)规划依据 (3)(五)规划范围 (5)(六)规划期限 (5)二、规划背景 (6)(一)区域概况 (6)(二)土地利用状况 (11)三、基本农田保护的现状分析 (13)(一)耕地数量与分布 (13)(二)现行规划基本农田调整情况 (13)(三)2004年基本农田大检查结果 (13)(四)2005年基本农田保护情况 (15)(五)基本农田保护存在的问题 (15)四、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 (17)(一)规划目标 (17)(二)基本农田保护区与整备区划定 (18)(三)基本农田实际划定情况 (20)(四)基本农田保护区管制规则 (21)五、基本农田调整分析 (23)(一)基本农田调整原因 (23)(二)基本农田调整原则 (23)(三)基本农田调整类型 (24)(四)基本农田调整方案 (24)(五)基本农田调整方案合理性分析 (27)六、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0)(一)制度保障 (30)(二)组织保障 (31)(三)技术保障 (32)(四)资金保障 (33)七、附表及附图 (34)前言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的人口数量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产品的需求,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不得以任何方式占用的耕地,它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后代子孙赖以生存的物质保证。
保护基本农田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都高度重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会议上指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要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
200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更把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放在了首位。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切实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9]294号)要求县(市、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通过审查后,各地应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尽快编制县级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基本农田区位。
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以基本农田大检查成果为基础,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本县(市、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涉及基本农田调整的必须以耕地补划为基本农田,确保调整后的基本农田面积达到上级规划的指标,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
楚州区隶属于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部,介于东经118°59′—119°37′、北纬33°6′—33°45′之间,全区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43公里。
全区总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人口118.2万。
随着境内高速公路网络建成和铁路运输的开通,楚州区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这将给楚州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
伴随着楚州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规划期内建设用地需求增长将非常迅猛,并给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为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为全面落实完成《淮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确定的楚州区新一轮规划修编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特编制《淮安市楚州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006-2020年》。
一、总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保证基本农田数量长期稳定,质量逐步提高,保证粮食安全,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任务1、切实落实上级下达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目标;2、结合楚州区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目标;3、与区域发展规划、村镇布局规划、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划等充分协调,优化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分解落实;4、制定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三)规划原则1、依法依规编制的原则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符合《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地方土地管理法规的要求。
2、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的原则规划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淮安市下达楚州区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规划划定的基本农田利用质量高于现状基本农田质量。
3、优先保护集中连片和高产稳产耕地原则按照优先保护集中连片和高产稳产的耕地原则调整基本农田布局,保证基本农田布局总体稳定。
4、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原则与楚州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和规划相适应,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建设用地区“两区”同时划定,为规划期内楚州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留出充足的空间,同时对位于有条件建设区边界范围外的耕地予以严格保护。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5、切实可行的原则综合楚州区土地资源实际情况及特点,确定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方案,制定保护措施。
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使《楚州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006-2020年)》切实可行。
(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27日国务院令第257号发布);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56号令);4、《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196号);5、《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试行)》(1996)国土[规]字第46号;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7、《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8、《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3年12月29日通过,2004年6月17日第二次修正);9、《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实施办法》;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11、《关于加快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切实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9]294号);12、《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五)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淮安市楚州区行政管辖范围,包括28个乡镇,土地总面积1489.97平方公里。
(六)规划期限本次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远期:2011~2020年。
二、规划背景(一)区域概况1、自然地理概况楚州区位于淮河下游,地处江淮平原与淮海平原的交界处,总面积148997.23公顷,耕地面积89833.56公顷,境内地形为一片宽广冲积平原。
黄河故道穿越北部边境,境内长47.65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境内长度为35.8公里;苏北灌溉总渠横穿东西,境内长53.5公里;白马湖位于西南部,境内面积31平方公里;马家荡、绿草荡位于东南部,境内面积42.8平方公里。
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作为中国东部气候带的分界线,全区跨北亚热带与温暖带两个气候带。
气候深受大陆、海洋和季风的影响,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4.0℃,无霜期204天,年平均降水量945毫米,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
土壤类型主要为潮土和水稻土,前者分布于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后者分布在渠南。
均适宜稻、麦、油、绿轮作。
楚州地形以平原为主,地面高程一般在4~7米,平均约6米(以废黄河入海口为零点)。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最高点位于废黄河滩,真高9.7米;最低点位于流均镇湖荡地区,真高仅1米。
境内河渠纵横,水网密布,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苏北灌溉总渠横穿东西。
地质钻探资料表明,楚州境内是典型的冲积平原,近一千万年来地壳以沉降为主。
古代淮安离黄海很近。
淮河和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夺淮入海后的黄河流经淮安,带来大量泥沙沉积,使地面不断淤高。
到清咸丰五年(1855年)年黄河北徙后,形成今天所见的规模宏大的黄泛冲积平原。
境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新生代松散沉积岩类孔隙水。
可划分为三个含水岩组。
第一含水岩组—浅层水,属潜水和浅层承压水。
从含水层岩性总的来说以细砂、粉砂为主,其次是亚砂土及含有粉砂薄层或钙质结核亚粘土。
潜水层与下部浅层承压水之间无好的隔水层,在许多地区通过“天窗”直接发生水力联系。
第二含水岩组—中层水,属中层承压水。
含水层时代相当于早、中更新世。
中层水市境东北部苏嘴一带,含水层岩性为含砾细砂及泥质中砂,砂层厚度30~40米;含砂比率40~50%。
单井涌水量小于1000吨/日,一般为400~500吨/日,属中等富水区。
第三含水岩组—深层水。
含水层顶板埋藏深度一般大于150米。
含水地层相当于中—上新统盐城群上段。
深层水含水层为上第三系盐群上段河湖相中细砂孔隙承压含水岩组。
境内钦工—三堡—朱桥—车桥—泾口一线以西和以南,含水层岩性以泥质细砂为主,夹有薄层的泥质中砂,厚度约10米,砂层厚度占含水岩组总厚的5~10%。
单井涌水量300吨/日左右,属中等富水区。
境内第四纪沉积物覆盖厚,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尚未发现有价值的金属矿藏。
但已探明地下盐矿储量巨大,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尤其是淮安盐矿位于东经119°00′~119°21′,北纬33°20′~33°04′范围内,以淮城镇为中心,西部旁及淮阴县、市区部分地区,面积为247平方公里。
该矿系1956年江苏省石油勘探指挥部和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第三地质队在钻探中发现。
1978~1985年间,探明储量为2500亿吨,含矿地层为中生代白垩系浦口组(K2p),顶板埋藏深度800~900米,边缘矿层顶板埋藏600~700米,含盐系地层厚达1400~1800米,盐层累计厚度平均为347.41米,矿层含盐率一般为50%~60%,盐层品位中等。
1500米深度以上含盐系厚度为967米;盐矿床累计厚度377米,储量为1018.05亿吨。
这是一特大型盐矿床,将为淮安发展以盐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提供丰富的矿产资源,对发展淮安经济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社会经济概况2005年全区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73亿元,是2000年的1.66倍,2000至2005年平均增长11.39%。
工业园区从2002年开工建设以来,目前10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60多个,已竣工投产的项目有38个。
因历史上一直是农业主产区,全区土壤、大气、农田灌溉用水均符合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是较为理想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