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电流欧姆定律教学文案
《欧姆定律》教案(通用13篇)

《欧姆定律》教案(通用13篇)《欧姆定律》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解欧姆定律,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欧姆定律的探究学习,学会“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并加强了电路实验的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和实验操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欧姆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
难度:实验探究欧姆定律的过程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城市夜晚灯光璀璨,霓虹灯闪烁的情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场景中灯光的变化,学生根据知识经验能得出变化的灯光是由电流的变化引起的。
教师引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轻易改变的'?以及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到底存在这怎样的关系?进而引出课题——《欧姆定律》。
环节二:新课讲授探究实验: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关系提出问题:电压能使电路产生电流,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那么,电压、电阻是怎样影响电流的大小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学员根据之前所学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和特点,可能会猜想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首先设计实验电路,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讨论,完成实验方案的制定。
①电流与电阻和电压均有关系,如何确定电流的变化是由电压还是电阻引起的?(控制变量法)②如何保持电阻不变,而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电阻不变,更换电池数量或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③如何保持电压不变,而改变导体电阻?(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并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④为了更好的找到规律,应该如何测量实验数据?(测量多组实验数据)学生根据之前学习有关电压和电阻的知识,交流谈论问题答案,确定实验方案。
教师总结得出要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可以分成两个课题分别探究。
课题一: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课题二: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改变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教案(精选多篇)

欧姆定律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欧姆定律教案欧姆定律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电路、电压、电阻及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基础上的综合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为后面电功、电功率内容做铺垫。
欧姆定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来的定律,它的逻辑性、理论性都很强,实验难度也比较大,特别是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方面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所以教师要做好适时引导、恰当点拨,要学生加强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过教材在这方面已降低难度,只要求探究"同一个电阻,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不再要求探究"固定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
通过学习欧姆定律,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领悟"控制变量法"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在实验探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使学生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思路和方法学会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者的分析】学习了电路基础知识,多数学生能正确连接电路元件,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对于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渴望自己动手进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但对于u、i、r三者关系知之甚少,规律性知识的概括往往以偏概全。
【重点与难点】1. 利用实验探究出欧姆定律;2. 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3. 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解释有关现象;【教具与学具】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若干、定值电阻(5ω、10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多媒体展示平台,自制课件。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优秀范文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内容,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的定义及公式:I = V/R2.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I = V/R3. 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测量定值电阻的电流和电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欧姆定律的定义、公式及应用。
2. 难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及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欧姆定律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及公式:I = V/R,解释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
3. 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a.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实验设备。
b. 按照实验步骤,测量定值电阻的电流和电压。
c.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d. 归纳总结欧姆定律的规律。
4. 应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解答。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报告和作业,评估学生对欧姆定律的应用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欧姆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
2. 探讨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如家庭电路、电工维修等。
八、教学资源1. 实验设备: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导线、开关等。
欧姆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教案PPT(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3.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电路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欧姆定律的公式及计算方法。
2. 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和问题解决。
教学难点:1. 欧姆定律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2. 电路图中元件的识别和分析。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电路图和实物电路。
3. 欧姆表、电压表、电流表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PPT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电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什么联系?”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公式:I = V/R,其中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2. 解释欧姆定律的意义和应用,强调其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
三、公式推导(20分钟)1. 通过PPT展示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的来源。
2. 结合电路图和实物电路,解释公式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方法。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使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际电路测量,展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五、应用练习(10分钟)1. 通过PPT给出实际电路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分析。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电路问题,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理论讲解、公式推导、实验演示和应用练习等环节,全面介绍了欧姆定律的概念、公式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实际电路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欧姆定律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六、案例分析(15分钟)1. 通过PPT展示一个实际电路案例,要求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电路问题,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欧姆定律教案范文

欧姆定律教案范文教案标题:欧姆定律教案目标:1.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式。
2.掌握如何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实验设计。
难点: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实验材料、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写字台、实验记录本。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引入欧姆定律(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电路图,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电流、电压和电阻?2.如果我们知道电流和电压,能否通过一些定律计算出电阻?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帮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背后原理。
第二步:欧姆定律的表达式(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V=IR解释每个符号的含义,V代表电压(单位为伏特),I代表电流(单位为安培),R代表电阻(单位为欧姆)。
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强调电阻对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的影响。
第三步:欧姆定律的应用(30分钟)教师通过几个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应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示例1:一个电路中,电压为12伏特,电阻为3欧姆,求电流的大小。
示例2:一个电路中,电流为2安培,电阻为4欧姆,求电压的大小。
示例3:一个电路中,电流为5安培,电压为15伏特,求电阻的大小。
逐步引导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运用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并要求学生进行实际计算。
第四步: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4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关于欧姆定律的实验。
1.实验目的: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2.实验器材:电池(电源)、电阻器、导线、毫安表。
3.实验步骤:(1)将电池和电阻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闭合电路。
(2)将毫安表连接到电路上,测量电流的值。
(3)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大小,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4.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并通过计算验证欧姆定律。
第五步:讨论和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教案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介绍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2. 解释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
3. 探讨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入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 通过示例和实验,展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方法。
第二章:电流的测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流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演示如何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3.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电流的大小。
教学活动:1. 讲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示范如何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路中的电流。
第三章:电压的测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压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演示如何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3.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电压的大小。
教学活动:1. 讲解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示范如何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路中的电压。
第四章:电阻的测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电阻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演示如何使用电阻表测量电阻。
3.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电阻的大小。
教学活动:1. 讲解电阻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示范如何使用电阻表测量电阻。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路中的电阻。
第五章: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欧姆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分析实际问题,应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1. 讲解欧姆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欧姆定律物理教案优秀5篇

欧姆定律物理教案优秀5篇欧姆定律物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形成的条件。
2、掌握电流强度的概念,并能处理简单问题。
3、巩固掌握,理解电阻概念。
4、理解电阻伏安特性曲线,并能运用。
二、重点、难点分析1、电流强度的概念、是教学重点。
2、电流强度概念、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具学生直流电源(稳压),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待测电阻。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促使电荷移动,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达到静电平衡状态之前,其中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也有电荷定向移动.由于电流与我们生活很密切,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认识它,这节课我们将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电流作进一步了解。
(二)教学过程众所周知,人们对电路知识和规律的认识与研究,也如对其他科技知识的认识与研究一样,都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过程.18世纪末,意大利著名医生伽伐尼受偶然发现的启迪,经进一步研究后,已能利用两种不同的金属与青蛙腿相接触而引起肌肉痉挛,于是伽伐尼电池诞生了.但他对此并不理解,认为这是青蛙体内产生了“动物电”.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伏打的极大兴趣.经过一番研究,伏打于1792年将不同的金属板浸入一种电解液中,组成了第一个直流电源——伏打电池.后来,他利用几个容器盛了盐水,把插在盐水里的铜板、锌板连接起来,电流就产生了。
1、电流(1)什么是电流?大量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形成的条件:例如:静电场中导体达到静电平衡之前有电荷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用导体与电源两极相接。
①导体,有自由移动电荷,可以定向移动.同时导体也提供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路”.导体包括金属、电解液等,自由电荷有电子、离子等。
②导体内有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电场,或者说导体两端有电势差,从而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
《欧姆定律》教案共3篇

《欧姆定律》教案共3篇《欧姆定律》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3.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黑板、粉笔或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演示电路板及电源、电阻、电流表等实验器材。
3.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有一定了解的教师。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电路板,引入电学知识,简单介绍一下欧姆定律。
2.概念解释教师给学生讲授欧姆定律的定义和简单概念。
这时,让学生听和看课件,看一些图片和动画,使得学生能了解欧姆定律的概念。
3.公式的导出教师对学生讲解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可以先从伏特定律讲到有阻性导体时的伏安定律,然后,根据伏安定律介绍欧姆定律的公式。
老师一遍讲解,学生可以自己提问。
教师适当引领学生思考,引导顺着问题的思路寻找答案。
这样能通过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
4.公式展示教师让学生板书欧姆定律公式,向学生讲解公式的各个参数含义,每个学生都要亲自写一遍公式。
教师让学生发现电阻、电压和电流之间的数学关系,以明确公式的理论基础。
5.实例演练经过以上的引导后,教师开始引入实例演练环节,先从实例找到问题,再由问题引发学习。
教师在黑板上列举几个例子。
引领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用欧姆定律公式解决电路中的电阻、电压、电流问题。
6.课堂实验在实际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教师应该介绍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
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电路分析所需的工具,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一些基本电路,如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使用电阻进行实验的电路。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触摸实验仪器,进一步了解欧姆定律。
7.问题解答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和疑惑,教师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解答,使学生理解欧姆定律,搞清楚如何计算电流和电压,学生还应该知道电路中任何元件的电阻的应用。
8.总结在将本课内容掌握之前,最后提醒一下学生,应该掌握欧姆定律中的每一个参数以及整套体系的运行方式。
因此,提供数据,计算物理量,设想答案,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同时也更好地应用这一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v.
. .......
. . .
vt
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为q,所以时间t内通过 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Q=Nq 由电流的定义可知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流为
IQnqsvnt qsv tt
从微观上看,电流强度取决于导体中自由电荷 的密度,电量、定向移动的速率,及导体横截面 积
分子热运动速率 很大
1A130 mA 160 A
例:导体 AD长为 l,横截面积为 S,单位体积内 的自由电荷数为 n,每个自由电荷的电量为 q,当 两端加电压后,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平均 速度为 v。试求流经导体的电流为多大?
D
l=v t
解:在时间t内自由电荷移动的距 离为vt,因此移动的电子数为:
N=nSvt
瞬间电流
电势差 恒定电压
恒定电流
交变电压
交变电流
3.交流电: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例如:
6、电流的大小是怎样定义的?
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IQ
电流的定义式
t
注意:在电解液中Q是正负电量绝对值之和
电流的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电流
阅读课本回答 1、电流是怎样定义的?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荷怎样才能定向移动?
电荷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3、电场是怎样产生的?
只要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在导体中就会产生电
场
4、由以上分析你能否总结出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
么?
自由电子
A、要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导体)
B、要存在电势差
可移动的离子
瞬间电压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形成的原因 2、理解电流形成的条件及电流的方向 3、理解和掌握电流大小的定义并能够根据电流 的定义进行相关计算 重点: 理解电流大小的定义 难点:理解电流的形成的原因 主要教学过程:
本章研究对 实验方法
基本定律
实验设计 实验研究
能量守恒
关于几个速率: 电子定向移动速率 很小
电流传导速率 (电场速率)
光速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