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案(沪科版初三)3
沪科初中物理九上《15第2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word教案 (3)

课题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备课日期年月日课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能熟练运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变换式,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变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介绍欧姆定律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经受一次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体会科学家为解决这一问题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科学家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充分认识到科学攻关的艰巨性、科学方法的重要性、科学精神的可贵性。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内容教学难点1、用物理方法经历探究得到欧姆定律的过程2、对物理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而得到规律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电源、不同阻值的电阻器、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板书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一、复习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相关知识。
那么就你们掌握的知识来分析,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没有关系呢?二、讲授新课:1、活动一: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1)猜想与假设从“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和“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你认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关系?(2)议一议①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②采用图14-15所示实验电路进行研究时,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分别起什么作用?③怎样研究电阻R不变时电压对电流的影响?实验中怎样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④怎样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当你换上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时,怎样保持电压不变?(3)做一做按图14-16所示将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然后按下列程序进行。
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
保持电阻R不变(如用5Ω或10Ω的电阻器),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成整数倍增加,观察电流的变化。
将每次电压和电流值记入表一中。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5章第2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2课时)word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5章第2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2课时)word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依照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2.明白得欧姆定律,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算,学会解答电学运算题的一样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题的良好适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觉的过程,学习科学家坚忍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为科学献身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白得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运算难点:明白得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运算【导学过程】【创设情形,引入新课】欧姆是德国的闻名的物理学家,他对科学的迷恋程度让人十分钦佩。
一次,他走在大街上,但脑子里依旧想着一道没有解决的数学题目,这时一辆马车从周围驶过,他却将遮挡车棚的黑色帘子当成黑板,他快步赶上,想在“黑板”上验算题目,遗憾的是“黑板”跑的太快了,欧姆还没有将题目写在上面,“黑板”就离他远去,欧姆这种执着的精神是不是感动你了呢?今天我们将学习欧姆带给我们的经典规律——欧姆定律。
【自主预习案】假如用一句话将上节课所学的两条规律简要的概括为一句话,具体表达为 ,这确实是欧姆定律的内容。
(2)欧姆定律要紧描述了 、 和 之间的关系,这三个物理量用符号分别表达为 、 和 ;这三个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分别是 、 和。
(3)欧姆定律用公式表到为 ,由公式可知电压的运算公式为 ,电阻的运算公式为 。
【课堂探究案】1、关于公式IU R ,你认为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有关吗?什么缘故?教师点拨欧姆定律是电学差不多的物理规律之一,我们在运用它进行运算和判定时要注意,该规律有实际的物理意义,不能把它当成纯粹的数学公式来明白得。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用公式表达为RU I =,该公式成立的条件是各个物理量差不多上相关于同一段电路而言的;用此得到的推导公式有:I U R =和IR U =,关于公式IU R =明白得时要注意,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只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街面积、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的通过导体的电流没有关系,公式反映的物理意义是同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成正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案: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案: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幼儿园课程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我认为,设计一堂课程,要考虑的就是设计意图,也就是这节课的设计方式、思路和活动的目的。
在本次课程中,我以科学探究为主题,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教学目标方面,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方面,我认识到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测量以及欧姆定律的运用是孩子们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们掌握测量方法。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电路图、实验器材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
第一步:引入实践情景。
我会通过讲解一个实际电路例子,让孩子们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欧姆定律。
我会详细讲解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以及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实验操作。
我会带领孩子们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并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在活动重难点方面,我会重点关注孩子们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尤其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以及欧姆定律的运用。
总的来说,我将以实践为基础,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掌握欧姆定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我相信,通过这次课程,孩子们一定能够收获满满。
重点和难点解析: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测量方法。
在实验操作中,孩子们需要掌握如何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表。
我会详细讲解这些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并指导他们进行实际操作。
我还会教授他们如何通过观察电路图,确定测量点,以及如何准确地记录测量数据。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运用。
我会重点讲解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如何运用该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孩子们观察实验现象,并指导他们如何将实验数据代入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中,求解未知量。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科学探究:欧姆定律》说课稿枧坝中学邹习海《科学探究:欧姆定律》,这节课是沪科版九年级第15章第2节的内容。
一、说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首先,探究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三个电学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继续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其次,欧姆定律(初中学习的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
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中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根据《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与技能: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理解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归纳出欧姆定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体验探究的过程和科学发现的喜悦。
并通过联系欧姆定律的发现史,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分析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为欧姆定律及其探究过程。
而难点就是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欧姆定律。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实际,在教学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欧姆定律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2课时)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
重点难点:欧姆定律是重点,应用是难点。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略。
.教学设计:布置作业:课本课后作业1、2、3板书设计:欧姆定律一、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二、欧姆定律表达式I=U/R三、欧姆定律计算1、已知R=807Ω,U=220V,求I。
解根据I=U/R得I=220V/807Ω=0.27A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是0.27A2、已知U1=U2=U=220V,R1=1210Ω,R2=484Ω求I1、I2解根据I=UR得通过R1的电流为I1=U1/R1=220V/1210Ω=0.18A通过R2的电流为I2=U2/R2=220V/484Ω=0.45A答:通过红灯的电流是0.18A,通过绿灯的电流是0.45A。
教学反思:教学参考1、关于伏安法测电阻的内接法与外接法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R的电路有两种接法。
(1)电流表内接法电路:如图结果:测量值偏大,即R测>R。
定性解释:电流表内接时,电流表的读数与R中的电流相等。
但由于电流表的内阻RA≠0,而具有分压作用,使电压表读数大于R两端电压,因此,由R测=U/I算得的电阻值偏大。
定量分析:因为电压表所量得的是R和RA的串联电压,所以测得值是R 和RA的串联等效电阻,R测=U/I=R+RA>R。
绝对误差ΔR内=R测-R=RA。
相对误差δ内=ΔR内/R=RA/R。
因此,在待测电阻R>>RA时(这时电流表的分压很小),内接法误差小。
(2)电流表外接法电路:如图结果:测量值偏小,即R测<R。
定性解释:电压表的读数与R两端电压相等。
但由于电压表内阻RV≠∞,而具有分流作用,使得电流表的读数大于流过R的电流,因此由R测=U/I算得的电阻值偏小。
沪科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第2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案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3.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4.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学会用图像研究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控制变量的思路和具体操作,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计算。
教学难点1.控制变量的具体操作,利用图像进行数据分析。
2.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导入新课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自身电阻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1课时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自主阅读教材P97~98,完成本探究(探究一)。
设计实验:先画实验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说说具体操作K解:如图所示:实验步骤:1.如图组装电路;2.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分别为1V,2V,3V,分别读出对应的电流表示数。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记录表格分析论证:请在坐标系上画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
,),(答案图))得出结论:分析表中数据或图像可知,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交流评估:实验中遇到哪些问题,说出来跟大家分享并一起解决。
(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自主阅读教材P99,完成本探究(探究二)。
设计实验:先画实验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说说具体操作。
K解:如图所示:实验步骤:1.如图组装电路;2.换上不同的定值电阻,如5Ω、10Ω、15Ω,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保持3V不变,分别读出对应的电流表示数。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板书设计第1课时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四、教后反思第2课时欧姆定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2课时 欧姆定律》。
沪科技版九年级物理《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整体设计说明★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思路上,以科学探究为主线展开教学的。
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直接感知出发,逐步形成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先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确认电流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而不是硬性地将影响电流的因素灌输给学生。
在回顾电阻的概念后,用设问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依据生活的经验或情景,将生活与物理紧密的联系起来引出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猜想和探讨,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的新课程理念。
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的探究能力,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与实验方案,有初步信息处理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是欧姆定律的第一课时,它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具备“电流”“电压”“电阻”等知识,为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做铺垫。
本节课属于实验探究课,综合性较强,从知识上讲,要用到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从技能上讲,要用到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
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得结论,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面,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
这节课“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学习科学猜想、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表格、分析论证、感悟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法建议★本节建议分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完成“实验探究: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内容的教学,第二部分完成“欧姆定律”的教学。
在学生设计方案和进行实验时,引导学生采用变量控制的方法去研究每一个因素对电流大小的影响,鼓励学生设计多种探究方案,利用教具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器材进行分组探究,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归纳得出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最后对欧姆定律的应用进一步拓展。
沪科版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沪科版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内容简析本节主要内容有: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能够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仪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的能力和连接电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用仪器仪表去探索物理规律、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因素的关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所以欧姆定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对学生来说,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电路比较复杂,测量的数据较多,又要控制变量,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所以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欧姆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目标定位到这里,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本节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猜想,再来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归纳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⑴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⑵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归纳得出欧姆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⑶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曲折和乐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设计思想如何引导学生猜想电流跟电压、电阻的数量关系,以及设计完整的实验电路,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本教案采用“模块学习”的组织形式,通过“猜想假设”、“设计实验1”、“设计实验2”三个“模块”突破教学难点。
在每一个模块中,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展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从而对探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有具体化、明确化的认识。
教学流程环节一:提出问题观察如右图所示的卡通漫画,思考如下问题: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案(沪科版初三)3
一、教学要求:
1.明白得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的运算;同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3.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利用操纵变量法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 2.灵活把握欧姆定律亦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
学生电源、电阻圈、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
四、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人们使用电要紧是利用电流产生的各种效应,比如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等,而这些效应都和电流的大小有关。
那么,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新课堂教学
1、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A :既然电压是产生电流的缘故,那么升高电压,电流会可不能也跟着增大呢?
B :既然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那么增大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会可不能减小呢? 制定打算与设计实验:
第一,我们应当设计出满足实验要求的电路。
安排适当的实验步骤,明确要收集的数据。
由于电流可能受到电压、电阻等多因素的阻碍,因此应分不研究电流大小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实验的电路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A :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选用不同的定值电阻时,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如何样变化的?
B :保持电路中的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如何样随它两端的电压变化的?
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
表一 保持电压不变时,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
实验次数
电压 电阻R/ Ω
电流I / A
1
U = _____V
2 3
表二 保持电阻不变时,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
实验次数
电阻 电压U / V
电流I / A
1
R = _______Ω 2
A
V
3
分析与论证:
对以上两个表格的两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并和其他实验小组进行交流,归纳出电流随电压、电阻变化的规律。
分析与论证是实验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实验小组的数据进行综合和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决不可能用两三组数据就概括规律。
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验中的失误,实事求是,应如实地分析实验失败的缘故,研究实验改进的措施。
同时还应关心学生研究减小误差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得出结论:
A :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_________关系;
B :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_________关系。
2、欧姆定律:
通过实验探究,我们明白: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那个规律。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那个规律叫做欧姆定律。
它的公式是:
I =
3、例题:
某白炽电灯在照明电路中工作时,其灯丝的阻值为484Ω。
那么现在通过灯丝的电流是多少?
分析:照明电路的电压是U = 220V ,灯丝电阻R = 484Ω,依照欧姆定律可求出电流的大小。
解答〔略〕
强调:欧姆定律中的I 、U 和R 是指同一段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决不能张冠李戴。
4、课堂练习
〔1〕某用电器在它的两端加上4V 电压时,通过的电流是2A ,求其电阻是多大?假设在它两端加上10V 电压时,用电器的阻值变为多大?假设加的电压是0V 呢?
〔2〕电压保持不变,当接入电阻为242Ω的灯泡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91A ,如改接电阻为165Ω的电烙铁,电路中的电流变为多大?
I —— 电流 U —— 电压 R —— 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