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吃西瓜》文化阅读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吃西瓜》精品教学课件

数学思考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 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 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画、涂、拼等活动, 体会“数形结合”是解决 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问题解决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创 造与探索,感受数学 的严谨性,以及数学 结论的确定性。
情感态度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 知欲。
教学过程
活动二 算一算、画一画
新知探究,动手操作
聚焦问题2: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 几分之几?算一算:请你独立尝试计算。
画一画:利用画图解释你的运算过程。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学生可先经历猜测,再画图验证“分母不变,分子相减”的过程。继续通过活动 让学生感知分数的计算的意义,再尝试说分数的意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一 个过程,从而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同样,经历长方形纸条的方法,提升思维的高度,对“分 数单位”解决问题进行再次理解,体会其简洁性。在两次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但获得探索的快 乐、成功的喜悦,更在活动交流、独立思考中,经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带来的成就感。
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研讨
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 什么?有什么样的感悟? 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同学们下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以旧导新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 课堂复习导入是课堂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张长方形纸,将它对折一次、两次、
三次,学生分别指出其中的分数,并进一步体会总体“1”的含义。复习与新课有联系的旧知识,这样不 仅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而且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巩 固已有经验来唤醒旧知,也为本课的进一步学习分数做铺垫。
数学三年级下北师大版6-4吃西瓜课件

4.他们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1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2
பைடு நூலகம்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3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认识分数
1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2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2+ 3 = 2+3 = 5 88 8 8
3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3- 2 =3-2 = 1 88 8 8
4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5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5 =8-5= 3 8 888
6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7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看一看,填一填。
8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2.涂一涂,算一算。
9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3.涂一涂,算一算。
10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吃西瓜》阅读答案

《吃西瓜》阅读答案西瓜是我们日常常见的事物。
下面给大家带来《吃西瓜》。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前几天,爸爸买了两个又大又圆的西瓜。
晚上,天气闷热,爸爸招呼我和弟弟一起吃西瓜。
我和弟弟看着这两个西瓜,就仿佛看见里面鲜红的瓜瓤。
爸爸切开了第一个瓜,啊,是个生的,黄里微微泛有白色,瓜籽也是白嫩的,我和弟弟好失望。
可是,爸爸一声不吭,假设无其事地切开了第二个,啊,鲜红的瓜瓤,又黑又饱满的瓜籽,诱人的瓜汁往外渗着,渗着。
“吃吧,吃吧。
”爸爸把两片瓜推到我和弟弟面前,笑着说。
弟弟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我刚要吃,突然发现爸爸拿起了一片生西瓜,咬了一口,嚼了几下,眉头一皱,硬咽下去了。
这时,他发现我正盯着他,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你吃你的吧,这生瓜也很好吃呀!”这时,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手中小小的一片西瓜突然变重了许多。
我又低头咬了一口,可怎么也咽不下去。
于是,我放下了手中的熟瓜,拿起一片生瓜咬了一大口,清淡无味,但我还是把它吃下去了。
这件事过去很多天了,但我的心还是甜甜的。
我觉得在这件小事中,我得到了一种珍贵的东西。
1、写出以下的反义词闷热——( ) 饱满——( ) 清淡——( )2、解释以下词语假设无其事:清淡无味:3、描写爸爸吃瓜的动词有、、、。
4、“我得到了一种珍贵的东西”,这种东西是(在正确的后面写“是”).(1)西瓜的营养( ) (2)父子的情谊( )(3)父亲的疼爱( ) (4)团结的力量( )1、凉爽干瘪浓郁2、假设无其事:好似没有那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货漠不关心。
清淡无味:清而淡,没什么味道。
3、咬嚼皱咽4、(2)是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
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答案是:3种。
“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吃西瓜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吃西瓜1. 教学目标•了解西瓜的种类、形状、颜色、大小等基本特征;•掌握西瓜的选购、切割方法;•通过观察和感官体验,体会用数学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食品安全卫生习惯。
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西瓜的种类、选购、切割方法,以及比较大小的语言表达;•难点:通过感官体验,巩固“大”、“小”、“多”、“少”等概念,以及形成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
3. 教学准备•西瓜若干;•刀具、盘子、勺子等。
4. 教学内容与步骤(1)引入1.点名、问候;2.出示一幅西瓜图片,带领学生想想,自己平时喜不喜欢吃西瓜、为什么喜欢等。
(2)探究1.出示几幅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西瓜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貌特征,通过问答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西瓜进行分类;2.将几个不同大小的西瓜摆在大家面前,可以用类似这样的问题提出:这两个西瓜哪一个更大呢?哪一个更重呢?—应该注意语言简洁明了,并且给予学生相应的时间作比较;3.继续用比较大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让学生自己感受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描述和比较大小更准确,例如:“这个西瓜比那个小了一点点”“那个西瓜比这个重了些”等;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每个西瓜,例如颜色、纹理、大小、重量等等,鼓励学生找出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并进行比较。
(3)操作1.展示切好的西瓜,“美美”地吃上一口,谈谈对这个西瓜的感受;2.带领学生尝试一下自己动手切西瓜,切得好的学生互相欣赏,并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指导;3.做分组活动:准备4个同样大小和形状的西瓜,每组选出一个代表,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把这4个西瓜从小到大排列。
(4)总结1.让学生总结自己做的过程和感受;2.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收获和喜好。
5. 教学评价1.准岗教师全程参与。
学生参与度与实际效果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考察内容。
2.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和探究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3.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安全卫生习惯,防止过程中的意外发生。
《吃西瓜》教学设计

《吃西瓜》教学设计《吃西瓜》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吃西瓜》教学设计,欢送大家分享。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0—61页本节课以“吃西瓜”为情境,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这是在学生认识分数和理解其意义的根底上学习的。
教材通过有趣的情境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到达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其中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是学习的难点。
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和开展的过程中,探索、感悟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我校地处城郊,是一所规模中等的学校,这里的学生大多都白云村的家庭和龙都、贸易广场的流动人口家庭,家庭给予孩子创造的学习时机比拟少,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和渠道有限。
在新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校教师注重学生实际情况,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地提高。
1、知识与技能。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拟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1、读卡片,并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意义1/4 1/2 3/4 4/52、比拟分数大小并涂一涂(学生边思考边汇报。
北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第6课时 吃西瓜

我们来完练一练1.第一题,涂一涂,算一算,
生: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四分之一加四分之二等于四分之三
五分之三加五分之二等于五分之五或者1
八分之五减八分之二等于八分之三,
一减六分之二也就相当于是六分之六减去六分之二等于六分之四
2.第二题凃一涂,算一算,请同学们先在书上涂一涂,算一算,我们看笑笑同学是怎样做的。
生:说答案,
3.第三题,请同学们直接在课本76页第3题写答案
相信同学们一定做的又对又快。
生:直接说答案
4.第四题:我们先看情景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
淘气说:我用去这张纸的九分之三笑笑说:我用去这张纸的九分之五
问题:他们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同学们知道一共用加法,还剩用减法。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算式解答。
看笑笑同学是怎样解答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6.4 吃西瓜|北师大版.doc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6.4 吃西瓜|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是几等分中的几份”这个概念,能够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分数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分享和合作的感觉,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概念、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关系;2.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什么是分数,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等知识。
2. 游戏环节(20分钟)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块西瓜,分成了若干小份。
老师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这块西瓜被分成了几份?•如果你吃了其中三份,你吃掉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如果你和小伙伴共同吃掉这块西瓜,每个人分得几份?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提出游戏任务:分组比赛,每组选一名代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吃掉指定数量的西瓜小份,统计吃掉的小份数,并计算出自己所占的比例。
3. 游戏复盘(10分钟)每组代表报告自己的成绩和所占比例,老师帮助学生进行分数的转换和比较大小,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大小关系。
4. 练习巩固(15分钟)老师出示几道分数运算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本上相应的练习题。
四、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分数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吃西瓜-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数学教案-吃西瓜-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张西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有一个西瓜,想要平均分给几个同学,应该怎么分呢?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如何将一个西瓜平均分给若干个同学。
(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将一个西瓜平均分给若干个同学,实际上就是进行除法运算。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除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实际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进行解决。
(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强调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除法现象,并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吃西瓜2. 板书内容:(1)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吃西瓜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部分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教师通过展示西瓜图片,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实验
书名
出版日期
网址
D1
E其他
√
A2. 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是中国。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分数的记载。在《左传》一书中记载,春秋时代,诸侯的城池,最大不能超过周国的1/ 3,中等的不得超过1/5 ,小的不得超过1/9。
√Hale Waihona Puke B.常识瑞典人欧拉
《通用算术》
B1. 分数的起源
√
√
B2. 古人对分数不同的表示方法
√
√
C.童话
书名
出版日期
网址
C1.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学 科:小学数学
册数:
第6册
单元数:
第六单元
知识领域:
数与代数
内容专题:
数的认识
情境课题:
吃西瓜
知识课题
分母不大于10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
文化阅读与资源链接
学习过程
课型
类型
作者
出处
内容要点
首学
互学
群学
共学
单元
学时
及为了在不能分得整数的情况下表示数,用特殊符号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00多年前,中国有了分数,但是,秦汉时期的分数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今天分数的表示法就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