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博物馆展示设计
上海茶文化博物馆:品味文化与人文底蕴的殿堂

上海茶文化博物馆:品味文化与人文底蕴的殿堂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人文底蕴。
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上海茶文化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闸北区和宝山区交界处,是一座集茶文化收藏、陈列、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博物馆。
上海茶文化博物馆是一个令人赞叹的地方,展示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从建筑风格到陈列展览,博物馆充分彰显了茶文化的独特韵味。
博物馆的外观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园林风格,建筑造型优雅,犹如一座精致的园林。
而内部的展览则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和文物,将茶文化的历史、种类、制作工艺等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馆藏展览区。
展览区按照时间顺序布展,将整个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呈现给观众。
从古代至今,茶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里的展览通过珍贵的文物、图片、文字等展示了茶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茶都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交流、品味与思考的媒介。
通过这些展览,观众可以深入了解茶文化所蕴含的哲学、艺术、宗教等多个方面的内涵。
博物馆展览区的一个特色是茶具的展示,这里陈列了数百种不同类型的茶具。
茶具在茶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泡茶的工具,更是艺术品的一种。
这些茶具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制作工艺与特色,让观众能够了解到茶具的多样性和美感。
在博物馆中,观众还可以一览茶道表演,欣赏茶艺师们熟练的技巧和优雅的仪态。
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使人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
除了展览区,上海茶文化博物馆还设有茶叶购买区和茶文化体验区。
茶叶购买区提供了各种优质的茶叶供观众选择购买,观众可以品尝到来自不同产地的名优茶品。
茶文化体验区是博物馆的一大亮点,观众可以参与茶艺培训课程,学习如何泡茶、品茶的技巧和方法。
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茶文化,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上海茶文化博物馆还定期举办茶文化主题展览和学术研讨会。
这些展览和研讨会通过邀请茶艺家、学者和茶文化爱好者的参与,开展茶文化的研究与交流。
中国茶叶博物馆设计方案

中国茶叶博物馆设计方案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陈设计方案茶的自然科学中版块主要解读茶的自然属性。
此处空间整体采用亮调为底,点缀茶绿,清新自然。
在实物陈列和图版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及互动装置,动态展示茶的起源、形态、生长周期和分布范围。
百余种名茶的茶样根据茶叶的类别直观呈现于展柜中。
通过设备调控,茶样展柜内将始终保持适宜茶叶储存的温湿度,减缓茶叶氧化速度,延长更换周期,减少工作量。
茶感官体验工坊的设计重新审视定位观众的需求,更多的关注如何获得观众的认同、共鸣和互动。
在展陈手法.上设置了较多的感应多媒体和互动装置体验,真正的做到主题中茶叶的“色、香、味'俱全。
茶的人文历史版块重点解读中国饮茶史,从饮茶起源开始,围绕馆藏文物,辅以图版、装置和多媒体,深度剖析绵延数千年的茶故事。
宋代是茶文化发展的辉煌时代。
此处我们设置数字化动态展示的《文会图》、以《撵茶图》为原型的点茶幻影成像装置、以《茗园赌市图》为原型的市井斗茶片景装置等,将帝王之茶、文士之茶、市井之茶等内容以深度剖析、丰富体验的方式呈现于观众面前。
明代废团改散,茶文化进入了新的时期。
此处着重突出明代文人的茶生活,参考明人画作,复原了可进入式的明代茶索。
让广受推崇的明代茶空间直观呈现于观众面前。
杭州西湖是流传千古的风景名胜,西湖龙井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
西湖龙井专题展厅重点展示作为杭州珍贵自然和文化遗存的西湖龙井,以小见大,突出“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城市特质。
龙井茶让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心醉。
此处以图版结合多媒体讲述名人与龙井茶的故事。
龙井茶有自己独特的四季风情,此处以影片的形式展示茶园四季风光,展示龙井茶在四季中的不同状态。
隐秀居非遗互动体验区。
中国的茶文化博物馆简介

中国的茶文化博物馆简介中国的茶文化博物馆的建立是弘扬阿赫发展茶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那中国的茶文化博物馆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的茶文化博物馆简介,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的茶文化博物馆简介三和茶文化博物馆安溪三和茶文化博物馆是目前安溪最大的茶博物馆,也是全国最具特色的茶博物馆之一。
三和茶文化博物馆是由三和集团全力打造的一个全新的创意茶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采用“打破天花板”的巧妙构思,“文三景”、“物三景”、“艺三景”的独特布局……主体构造为“茶史长廊、百茶园、茶文化藏品、茶文化衍生藏品、千壶馆”等五大展区。
创意茶文化博物馆在延续中华茶文化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希望能丰富人们对于一般茶文化展览的认知,并能为中国茶产业的文化突围产生积极的探索意义。
三和九景三和创意茶文化博馆按谱系学中的树状谱系进行规纳与概括,在三和创意茶文化博物馆多元多角度的茶文化表达中,疏理出九大景观,称三和九景。
九景又以功能三三划分,共同表达一个“茶”字。
分为:“文三景”、“物三景”、“艺三景”。
文三景一、茶之史--茶史长廊中国的茶史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河。
我们将这条河放进历史的画卷中,用朝代的刻度凝固在一面混凝土的墙上。
以图文“素描”的模式,把洋洋大观的数千年中华茶文化浓缩于这数十米茶史长廊当中。
二、茶之博--十二大柜从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得到灵感,展馆中的十二大柜每一柜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分别为:茶之源、茶之谱、茶之经、茶之传、茶之道、茶之作、茶之器、茶之俗、茶之哲、茶之养、茶之品、茶之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十二个巨大展柜阵列式地排列成一个安静的整体,沉稳而大气。
低调的外表下,每个大柜都坦陈着主题鲜明的内心,等待每一次知心的解读。
三、茶之雅--十小柜十大小柜围绕着大柜,沿茶博馆的墙边有序排立。
它们是十二大柜的气场外延,展示着一些与茶沾边的事物:茶书、钱币、邮票、火花、扑克、信封、明信片、磁卡、烟标、连环画……物三景一、百茶园这里收集了数百个全世界各国、各地千辛万苦地搜罗而来的品种茶样,而且,还不断的增加当中……百茶园意在向人们传递茶“品类”的概念,这里展出的茶样,虽然耗费了我们很多时间与精力去收集与整理,但还仅仅是茶世界的沧海一粟。
中国茶叶博物馆ppt课件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陈列大楼
陈列大楼设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5个展厅,分别为 “茶的历史”、“饮茶风俗”、“茶具艺术”、“名茶荟萃”、 “茶健康”等5个专题。细致形象地反映了我国源远流长、丰 富多彩的茶文化和中国几千年茶叶文明的历史轨迹。风味茶楼 又称“研露漱香庐”,内设6个不同的茶室,供参观者休息品 茗。近年来中国茶叶博物馆又新辟可供游人参与的田间采茶、 作坊制茶,以及品茶、斗茶、购茶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茶事厅
茶事厅 茶,自神农最初发现和利用以来,在中国历史
上已吟咏了几千年之久."开门七件事,柴米油 盐酱醋茶。"这句古老的俗语,道出了茶与中 国人民的不解之缘。 关于茶事, 历代茶人进行了无数次探索和尝 试。自陆羽《茶经》问世,茶事方大行其道。 古往今来,茶之种、之制、之器、之藏、之 饮、之用各有其术,各有其道,各有其情。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Documents\Tencent Files\527693832\FileRecv\MobileFile\I mage\P~J4@%[T%5{KCZJ[RO%657 B.png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上海茶文化博物馆的介绍]茶文化博物馆设计
![[上海茶文化博物馆的介绍]茶文化博物馆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12136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78.png)
[上海茶文化博物馆的介绍]茶文化博物馆设计茶具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同样具有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上海定阳轩茶文化博物馆馆藏的茶具除传世的外,还包括不少历年来在墓葬、窖藏、城市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制茶工具和饮茶用具。
走进定阳轩茶文化博物馆古香古色的展厅,一件件精美的茶具仿佛仍然散发着浓浓茶香。
其中,既有新石器时代的历史遗存,也有明清御窑的茶具珍宝;既有风靡于唐、五代的银质茶具,也有盛行于两宋的青瓷茶具,更有闻名海外的明清紫砂茶具。
在定阳轩茶文化博物馆,我们透过不同时期茶具的演变,还可以了解历代的饮茶方式。
如三国吴时期,出现了“以茶当酒”的习俗;唐代喜好煎茶或煮茶,茶饼需碾成茶末煮饮;明代爱以砂壶泡茶,因为砂壶泡茶不吸茶香,茶色不损。
上海定阳轩茶文化博物馆:品尝茶的固有之味感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据上海定阳轩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钱国强介绍,各朝代中,宋代尤为盛行饮茶。
在古运河沿岸宋代文化地层中,发现了有关茶坊的陶瓷具,如黑釉茶盏、执壶、杯等。
黑釉茶盏数量惊人,茶盏底部墨书“陈”“钱”“刘”“朱”等姓氏,表明当时茶坊林立,茶文化十分发达。
“点茶”作为宋代所流行的煮茶方式,整个步骤多达16项。
上海定阳轩茶文化博物馆:品尝茶的固有之味感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上海定阳轩茶文化博物馆:品尝茶的固有之味感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不是简单的饮食文化的过程,其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文博界资深人士认为,上海定阳轩茶文化博物馆追溯茶被先民发现和利用的历史,通过不同历史时期茶叶、茶具的实物展示,同时配以茶画、茶贴,从茶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揭示中国茶文化高雅、深邃的精神本质,有助于恢复和发展历史名茶,促进茶叶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
上海茶文化的历史阿婆茶上海市青浦区与江浙交界处流行“阿婆茶”。
这是在当地喝茶最著名的茶俗之一。
每当妇女在田园干完农活,村里便有人喊吃茶。
喝阿婆茶有特定的对象,只有妇女可以参与,任何男子都没有出席的资格。
展项设计说明书(茶文化园)

茶文化体验馆技术参数与功能要求

一级品质正山小种10kg
一级品质金骏眉10kg
一级品质大红袍10kg
一级品质凤凰单枞1kg
一级品质西湖龙井1kg
一级品质黄山毛峰1kg
1
批
24
净水器
类型:纯水机
膜规格:不低于1200加仑
过滤原理:反渗透
出水温度:常温水
流量:不低于3.8L
额定净水量:不低于2000L
8、内容由校方配合提供,需要二次设计。
1
项
2、传统文化劳动空间
1
装裱桌
1.尺寸:1200*600*750mm。
2.材料:采用E1级环保免漆实木多层板材,厚18mm反边80mm反边厚36mm,PVC收边低醛甲醛释放量≤5mg/100g。2.钢架:采用优质钢架,钢架为5*5cm方管,钢管厚度不低于1.2mm。
2.功率:灯带≥4.5瓦/米。
10
m
37
石膏板隔断
1.骨架:3*3木方,中距龙骨
2.基层:单层9mm厚石膏板面层
3.饰面:面层材料品种、规格:批腻子3遍,乳胶漆2遍
25
㎡
38
墙面出新
1.基层类型:一般抹灰面
2.喷刷涂料部位:墙面
3.腻子种类:胶腻子
4.刮腻子要求:2遍
5.涂料品种、喷刷遍数:白色乳胶漆2遍(包含彩色乳胶漆)
110
㎡
39
造型墙面高柜
1、主材质:E1级环保免漆板,板材厚为18mm。
2、封边:1.5mm厚同色PVC封边条,耐干热、耐磨、耐老化。
3、胶水:采用优质胶水。
32
㎡
40
钢化玻璃隔断
定制10mm钢化玻璃隔断
中国茶道休闲馆设计

中国茶道休闲馆设计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茶道休闲馆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现代社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设计一家符合中国茶道文化精髓的休闲馆,既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要体现现代设计的时尚感和商业价值。
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装饰设计以及茶文化体验三个方面,探讨中国茶道休闲馆的设计。
一、空间布局茶道休闲馆的空间布局应该紧密结合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营造出符合茶道精神的氛围。
首先,门口设置一道山水画作为门楣,以营造出自然、宁静的氛围。
进入茶道休闲馆后,空间应该简洁明亮,整体布局匀称有序。
可以设置一个中央的大厅,中央设置一座水池,水中种植着盆景,同时可以设置一块石板路,代表着人生的道路。
大厅周围设置多个茶室,每个茶室可以是一个小院子的形式,茶室内部以木质家具和绿色植物为主,以营造出自然、舒适的氛围。
茶道休闲馆还可以设置一个茶具展示区,供游客观赏了解。
二、装饰设计茶道休闲馆的装饰设计应该以传统的中国风格为基调,融入时尚元素,让游客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的气息。
首先,选用红木、竹子等传统材质作为基础装饰材料,以展现中国古典韵味。
在空间中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如大胆运用不同颜色和材质的布艺沙发,以增加色彩的层次感和时尚感。
此外,茶道休闲馆的墙壁上可以悬挂一些传统的中国画作品,如山水画、花鸟画等,以增强空间的艺术气息。
另外,利用独特的灯光设计,营造出温馨而又神秘的氛围,让游客感受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茶文化体验茶道休闲馆作为传播、传承茶文化的场所,应该注重提供给游客全方位的茶文化体验。
首先,茶道休闲馆可以设置一个茶艺表演区,邀请专业的茶艺师现场进行茶艺表演,向游客展示传统茶道的独特韵味。
同时,茶道休闲馆还应该提供各种茶叶品种,供游客品尝,了解茶叶的种类和产地。
为了更好地让游客体验茶道文化,茶道休闲馆还可以设置一个茶道学习区,开设茶道课程,教授茶道礼仪、泡茶方法等,让游客不仅仅是欣赏,更能亲身参与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信息产业与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展示与教育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以收藏文物及标本为主的博物馆开始关注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即由以藏品为本的博物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博物馆。
博物馆文化研究的重心开始从“物”的研究转移到“人”的研究上来,博物馆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延伸。
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华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审视并反思这个问题,并努力对“以人为本”的展示新理念进行尝试,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本文试就以茶博为例,初步探讨“以人为本”的展示理念在博物馆的应用和实施。
1 “以人为本”的展示理念是当代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自1873年法国卢浮宫向社会公众开放,开始了博物馆社会化的进程,但是在西方博物馆发展初期,一直都以“物”为本,展览围绕着藏品展开,没有过多地考虑、研究观众的心理需要。
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博物馆数量的增多,竞争的加剧,博物馆从业人员才开始意识到“人”的心理,并在197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上把“为当代和未来的公众服务的博物馆”作为主题。
到了2001年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19次国际博协(ICOM)全体会议和20届国际博协全体大会上,又提出了“管理变革:博物馆面临着经济和社会的挑战”的主题,说明“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仍是当代博物馆发展的趋势。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各国都非常重视教育和文化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因此博物馆提出“以人为本”的宗旨,支持博物馆为社会及社会发展服务,也是时代的要求。
国外博物馆无论规模大小,档次高低,一切工作均围绕着观众及社会教育来进行,围绕着为公众服务来展开,始终把人放在主体和中心位置,博物馆通过改进展览、强化服务,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争取更加主动、积极的方式来吸引公众,引导公众来参观博物馆,并为公众提供各种教育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文化服务项目。
目前我国博物馆界也开始转变传统观念,“以藏品为中心,以馆舍为基础”向“以人为中心,面向全社会”发展;从“侧重藏品的保护和研究”向“以社会教育与文化产业为主,两者兼顾并行发展”的观念转变,只有这样才会转变大多数博物馆面临的“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局面,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欢迎。
2 以人为本的展示理念在茶博的尝试在茶博15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对博物馆的展示理念进行重新诠释,对展示对象、展示主题、展示媒体以及展示空间进行重新定位,处处贯穿“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理念,成效显著。
2.1 对展示理念的重新思考传统博物馆从业人员习惯用“陈列”(Display)来表达展览器物,而现代博物馆提出的“展示”(Exhibition)的概念则更确切些。
因为陈列只是为了使观众对物件产生兴趣,将物件经过设计的组合、排列,并没有达到与观众交流的目的。
譬如现代的橱窗设计,通常用“陈列”的方式来表达。
而“展示”则比陈列的内涵更进一步,一般可解释为:在一定期间及特定的空间里组织所欲传递的内容,以静态及动态表演的方式,传递给参观者的一种传达方式或现象,必须有吸引人的特点,发挥人与物之间传达功能,进而达到促销、说服、娱乐、启发、教育、宣传、推广的目的。
明确了展示的新内涵后,我们在诠释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时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以器物组合以及辅助展版组成的静态展示层面,通过充分挖掘与茶相关的人文精神,力求通过展厅陈设的室外延伸来强化茶文化主题,体现“和平”、“自然清新”以及“茶与人类健康”等与茶密切相关的理念。
2.2 展示新理念之一:延伸主题展览,拓展更大的茶文化展示空间作为茶文化专题博物馆,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茶文化收藏、研究、展示、教育,通过设立“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缘”六个展厅,展览形式以实物为主,图版为辅,并配以多媒体视听等科技手段来阐述我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整个展览主题明确、形式新颖,曾获得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公众调查是博物馆观众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观众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公众对主题展示很满意,通过茶文化主题展览也了解了不少茶文化知识,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希望能够更直观感受茶文化,他们更希望在茶博看到各地的茶类并能够品尝到各地的名茶。
为更好地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公众对茶文化知识的需求,我们在茶文化展示上动了一番脑筋,在环境蕴涵主题,凸现茶叶博物馆独特环境的思路中疏理出情境式展示设计的理念。
情境即“氛围”,也就是说要营造一种与主题十分契合的氛围,让观众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
从专业上讲,即设计者在展示中运用空间、声音、色彩、光线等因素来营造展示的环境,让整个环境具有“情绪”效果,使得展示空间里有一种氛围,以造成观众某种情绪的反应,进而顺水推舟,强化讯息的传递,使观众加入这全面而生动的环境,去观看、揣摩、比较知识,使得“沟通”程度增加,使观众加入实体的操作和虚体的想象,而达到说服的契机点。
为实行这一理念,我们在如下方面进行了尝试:我们在茶博室外环境中创建“嘉木苑”——中华茶树品种园,开放式的茶树品种园展示了一百多种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丰富,既有灌木型茶树,也有半乔木型茶树品种,我们还对各品种茶树的产地、名称以及适合制作加工成何种茶类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牌,这样公众可把展厅了解到的茶树品种知识与室外种植的实物进行直观的对照、比较,而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室外专门开辟“焙香”,在茶叶采摘季节向观众表演炒茶,展示炒茶技艺和茶叶加工的各道工序,是对展厅陈列的生动补充。
公园般的博物馆,不遗余力地将茶文化向周边环境延伸,有品种各异属山茶科植物的茶花,能与茶树进行性状比较;有观赏性强且可泡饮的植物,也有非茶之茶,如绞股兰、玳玳、大叶冬青、六月霜、枸杞、杜仲、茶冬槭、薄荷、茉莉、鱼腥草、野山茶、玫瑰、桂花、金银花、杭白菊等,这些植物不仅可以冲泡当茶喝,还起到很好的观赏效果,也扩大茶概念的外延。
其次是突出“茶与水”的关系,在茶叶博物馆中营造更加灵动的水系。
我国历来有“水为茶之母”之说,我们将水源引入馆中,并依地势而造假山、叠景石、营水系,再配四时花草以及水生植物,公众一走进茶博,置身于茶园与水流之间,茶与水的关系一目了然。
公众在欣赏美景同时,也感受到中华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另外,茶博的主干道以天然石材铺设,其中镶嵌了来源于历代碑刻、名帖、书画作品、印章、陶瓷题记的风格各异的一百个茶字,或行云流水、或浑厚苍劲、或古趣盎然,公众在休闲的同时也可感受到“墨香、茶香”,称之为“双香径”。
茶博的环境小品也独具特色,陈列于绿荫草地上的茶圣陆羽、茶祖吴理真各成一景。
此外300多个形态各异、工艺精美的古代柱础,或安置于长廊之下,或作为环境点缀供游人小憩。
茶作为百草之一,是中国农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中国传统农业中,天文历法对农业起着决定作用,茶事与节气的关系因此十分密切。
吉庆台附近的圭表和日晷格外引人注目。
圭表可根据正午表影长度的变化来测定节气。
日晷则利用一日之表影方向变化来测定时刻。
圭表和日晷对我国古代的农事生产极有帮助,也可以指导茶叶生产。
传统而先进的农耕文化,进一步营造了茶文化的外延空间。
2.3 展示新理念之二:立体的、动态的、体验式的茶文化展示,吸引了更多的公众参与当今全球资讯高度发达,公众接受讯息的途径多种多样,公众了解茶文化的方式也呈多样化,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形式都可对茶文化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那么我们作为茶专题博物馆在展示茶文化时,最应考虑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通过公众调查意识到应进一步挖掘特色,找出公众关注的重点所在。
在当今的社会,公众被各种各样的传媒包围着,如果要让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必须调动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等种种因素,多感观刺激才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于是我们在展示茶文化时,除关注静态视觉外,还参考公众的信息反馈,以立体的、动态的、体验式的方式来展示茶文化,达到公众与博物馆的互动,具体的方法有:2.3.1 挖掘茶艺表演项目,并带动茶艺培训的发展茶艺表演是宣传茶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茶艺员表演的方式来阐释茶艺(茶的冲泡、品茶环境的营造等)和茶文化。
为了让公众对历代的品茶技艺有一直观的认识,茶博挖掘并整理了禅茶、文士茶、农家茶、擂茶、酥油茶等各种茶艺表演形式,以及绿茶、乌龙茶、红茶、普洱茶等不同茶类的冲泡技艺。
茶艺表演一经推出,受到公众的极大欢迎,前来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针对目前茶艺馆从业人员缺乏规范的职业技能标准的现状,茶博向浙江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申请设置茶艺工种并得到批准,茶艺师首次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随着茶艺师工种的职业标准提出和规范,茶博开展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引导并推动了一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大大延伸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茶艺培训课程包括茶文化史、茶叶内含物质及茶与人体健康、茶叶加工、分类、贮藏与鉴品、各类名优茶沏泡、茶的礼仪等,系统的茶文化课程设置吸引了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
此外我馆近年来还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茶楼业主和职工及下岗工人进行上岗培训,特别是针对下岗工人的基础茶艺知识培训,一方面为他们的再就业提供重要的保障;另一方面也宣传了茶文化,博物馆做到了“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2.3.2 馆校共建,推出“学生社会实践茶文化套餐”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四大职能“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中的教育功能日益凸现,这也是博物馆走向社会的必然结果。
特别是在我国,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更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的博物馆教育内容主要是陈列展览的宣传讲解工作,临时展览筹划服务工作,配合学校举办一些讲座和报告会,普及文化知识,编辑知识性普及读物等。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传统的展厅讲解宣教固然重要,但如果寓教于乐,学生自已通过触觉、味觉、嗅觉去体验,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2003年“5·18”杭州各博物馆实行免票制后,我们适时地推出了名为“学生社会实践茶文化套餐”活动,其活动内容包括:参观讲解、观看茶艺表演、茶文化知识有奖竞答、猜茶谜、观光品种茶园、亲手采摘茶叶、观看现场炒茶、品尝名茶、茶艺比赛等。
学生们来到茶博参观学习,首先进展厅,听讲解员详细的茶文化知识讲解,对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以及茶的种类、茶的生长环境、茶的采制和加工、茶具的演变,以及各地的饮茶习俗有一个简明扼要的了解;其次通过参观品种茶园,并亲自采摘茶叶、观看炒制茶叶,再亲口品尝,使学生对茶叶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二维平面上,通过亲自体验与参与,在茶博优美休闲的环境中,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茶文化知识,对学校课堂教育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自从这一活动推出后,受到杭州市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观完中国茶叶博物馆后,学生和教师都对“茶文化套餐”十分满意,认为这是最有效的普及茶文化知识的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