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部肌群解剖分层

合集下载

项背区肩胛区及三角肌区解剖

项背区肩胛区及三角肌区解剖
皮神经分布特点:明显的阶段性分布
项背区肩胛区及三角肌区解剖
项 背 部 皮 神 经 分 布
项背区肩胛区及三角肌区解剖
项背区肩胛区及三角肌区解剖
深筋膜
项筋膜 Nuchal fascia
位于斜方肌深面,上方附于上项线,向下
移行为胸腰筋膜后层。
胸腰筋膜 Thoracolumbar fascia
覆于竖脊肌表面
上续项筋膜,内侧覆于胸椎棘突和
棘上韧带,外侧覆于肋角。
在胸背区较薄弱
在腰区增厚,分为前、中、后三层
竖脊肌鞘
腰方肌鞘 腰肋韧带
腰方肌筋膜
项背区肩胛区及三角肌区解剖
项背区肩胛区及三角肌区解剖
项背区肩胛区及三角肌区解剖
项背部肌肉分布及神经支配

项背区肩胛区及三角肌区解剖
斜方肌 (M.trapezius)
项背区肩胛区及三角肌区解剖
项背区肩胛区及三角肌区解剖
项背区肩胛区及三角肌区解剖
思考题:
1. 肩周围的肌肉是如何配布的? 2.什么是肌腱袖?有何临床意义? 3.三边孔和四边孔是如何构成的?其通过的
内容为何? 4.听诊三角在体表的标志为何? 5.腰上、下三角及枕下三角的位置、结构为
何?有何临床意义?
项背区肩胛区及三角肌区解剖
项背区肩胛区及三角肌区解剖
后锯肌)围成 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腹后壁薄弱区,易形成腰疝 肾周围脓肿可于此处切开引流
枕下三角(suboccipital triangle) 位于枕下、项区上部深层,由枕下肌围成 枕下神经(第1颈神经的后支) 椎动脉
项背区肩胛区及三角肌区解剖
项背区肩胛区及三角肌区解剖
二、肩胛区及三角肌区结构
实习目的与要求

解剖指导:项背部浅层及肩胛三角肌区解剖步骤与方法

解剖指导:项背部浅层及肩胛三角肌区解剖步骤与方法

将尸体俯卧,垫高肩部。

(一)从枕外隆凸向外沿上项线至乳突;自枕外隆凸沿正中线至两髂后上棘连线间;以弓形沿髂嵴向外至腋中线的下端,自乳突沿颈外侧界向下与胸壁前部的切口相接(不能超过斜方肌前缘);平肩胛下角自正中线向外至腋中线作一水平切口。

将皮片从正中线向外翻开。

(二)在臂上1/3与中1/3交界处作一环形皮肤切口(与前述切口交会),将皮肤翻向外方。

2.解剖和分离浅结构清除浅筋膜时,在背上部和项部于正中线两侧约2厘米处寻觅皮神经及浅血管,背下部则于正中线外侧3~4厘米处寻找,分离出2~3支即可。

在枕外隆凸外侧约2.5厘米处寻找枕大神经和枕动脉。

在髂嵴上方距正中线4~5厘米处寻找臂上皮神经(此神经远侧段已见于臂部),此处多自背阔肌穿出。

3.项背部各结构解剖清除斜方肌、背阔肌、三角肌、冈下肌和大圆肌表面的深筋膜,观察各肌的形态和肌束方向。

验明其起止点,并体会各肌的功能。

于正中线稍外方,纵行切开斜方肌,将其翻向止点,注意勿伤及深面的菱形肌。

翻剥时,寻找其深面的副神经。

在斜方肌上部的深面清理夹肌和肩胛提肌,于肩胛提肌的深面寻找肩胛背神经,并追踪至菱形肌深面。

在斜方肌中部的深面观察菱形肌,沿肩胛骨脊柱缘,在菱形肌纤维中寻找颈横动脉降支。

自肩胛下角向下纵切背阔肌,将其翻向外侧。

观察骶棘肌的位置、形态、肌束方向和起止,并分析其作用。

4.肩胛区和三角肌区结构的解剖沿肩胛冈下缘切断翻起三角肌后部肌束,探查肌深面的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和三角肌下囊,并观察肌深面的腋神经,旋肱前、后动脉。

观察冈上、下肌。

大、小圆肌的形态,肌束方向,验证各肌的起止点,并体会其作用。

观察三边孔、四边孔的周界及其通过的结构。

剔除各肌表面的筋膜,注意勿伤及神经。

将冈上肌从中间切断向两侧稍翻起,清理其深面的肩胛上动脉和肩胛上神经(必要时,可切除部分肌肉),观察它们与肩胛切迹上方的肩胛横韧带之间的关系。

将冈下肌自起点切断向外侧翻起,观察冈下窝表面的动脉网,清理由网上窝绕过肩胛颈至冈下窝的肩胛上神经和肩胛上动脉。

项背部肌肉

项背部肌肉

❖ 穿刺体位有侧卧位及坐位两种,临床上主要采用侧 卧位。穿刺点应根据手术部位选定,一般取支配手
术范围中央的相应棘突间隙。通常上肢穿刺点在胸 3~4棘突间隙,上腹部手术在胸8~10棘突间隙,中 腹部手术在胸9~11棘突间隙,下腹部手术在胸12至 腰2棘突间隙,下肢手术在腰3~4棘突间隙,会阴部 手术在腰4~5间隙,也可用骶管麻醉。确定棘突间 隙,一般参考体表解剖标志。如颈部明显突出的棘 突,为颈下棘突;两侧肩胛岗联线交于胸3棘突; 两侧肩胛下角联线交于胸7棘突;两侧髂嵴最高点 联线交于腰4棘突或腰3~4棘突间隙。
12


下对 肌
位起 起
肋自 止
骨第 于
横突间肌
结 节 外 侧 的
颈 椎 和 第
7
相 邻 横 突
1 11
肋至

上胸
缘椎

(3)肩胛提肌
位置:项部两侧,斜方肌深面。 起点:上4个颈椎横突。 止点:肩胛骨的上角。 作用:上提肩胛骨,并使其
下角转向内。 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
(C4~6,臂丛分支)。
肩 胛 背 神 经
临床意义: 颈椎病时常常压迫该神经,引 起菱形肌痉挛产生背部压迫感。
肩胛提肌损伤的针刀治疗
损伤主要发生在其起、止点处,压痛明显。 1.第一支针刀松解肩胛提肌止点,
作用:控制颈部过度前屈及头 的左、右旋转。
如长期低头工作,过度牵 拉,可造成项韧带积累性劳损。
项韧带பைடு நூலகம்缩性颈椎病的针刀治疗
大“T”形针刀松解术 ①横线上5个点:中点为枕外隆凸,左右旁开2.5和5cm共4个点。
松解项韧带附着点、斜方肌起点,胸锁乳突肌后部止点、 头最长肌止点和头夹肌止点等。

项部肌肉解剖

项部肌肉解剖

头部肌肉解剖涉及许多肌肉,用于支持头颅的运动、表情、咀嚼和其他功能。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头部肌肉以及它们的解剖和功能:1. 颞肌(Temporalis):- 起点:颞骨。

- 插入:下颌骨的角部。

- 功能:主要参与咀嚼运动,收缩时使下颌骨向上运动。

2. 颈夹肌(Sternocleidomastoid):- 起点:胸骨和锁骨。

- 插入:颅骨的乳突和颈横突。

- 功能:协助转动头部,倾斜和屈曲颈部。

3. 斜方肌(Trapezius):- 起点:枕骨、颈椎和胸椎。

- 插入:锁骨、肩胛骨的脊柱和肩胛下角。

- 功能:协助控制肩部的运动,参与颈部和背部的伸展。

4. 额肌(Frontalis):- 功能:主要用于举起眉毛和拉起前额的皮肤,形成前额的皱纹。

5. 眼轮匝肌(Orbicularis Oculi):- 功能:包围眼睛,主要用于闭眼和眨眼,形成眼角的皱纹。

6. 口轮匝肌(Orbicularis Oris):- 功能:包围口唇,主要用于闭口、咀嚼和表情。

7. 颊肌(Buccinator):- 功能:位于颊部,主要用于咀嚼和吹气,协助产生语音。

8. 咬肌(Masseter):- 起点:上颌弓。

- 插入:下颌骨。

- 功能:主要用于咀嚼运动,使下颌骨向上运动。

9. 舌肌(Intrinsic and Extrinsic Tongue Muscles):- 功能:用于舌头的运动,包括舔、咀嚼、说话等。

这些是头部肌肉中的一部分,其解剖和功能在人体运动和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头部肌肉的协同作用使我们能够完成复杂的面部表情、咀嚼、视觉和听觉等功能。

颈项部肌肉基础解剖-起止点及作用

颈项部肌肉基础解剖-起止点及作用
颈项部肌肉基础解剖起止点及作用
目 录
• 前驱肌群 • 后驱肌群群
胸锁乳突肌
起止点
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胸骨端, 止于颞骨乳突。
作用
单侧收缩使颈向同侧屈曲,双侧 收缩使颈前屈,面转向对侧。
斜方肌
起止点
起自上项线、枕外隆突、项韧带、全 部胸椎棘突,止于锁骨外侧1/3、肩 峰和肩胛冈。
03
侧弯肌群
斜角肌
起点:颈椎横突前结节
01
02
止点:锁骨上缘内部和外部
作用:协助头部向侧面弯曲,以及协助头 部向前和向后倾斜
03
04
神经支配:C3、C4神经根
肌肉类型:骨骼肌
05
06
辅助动作:颈部侧屈
颈长肌
起点:C3-C7的椎体侧面 和横突
作用:协助头部向前弯曲 和向侧面弯曲,以及协助
头部旋转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作用
控制脊柱的弯曲和伸展, 维持身体直立姿势,并协 助头部进行屈曲和伸展动 作。
腰大肌
起点
第12胸椎、第1-4腰椎的侧面和横突。
止点
股骨小转子。
作用
使大腿进行前屈和侧屈,并帮助维持身体的平衡。
多裂肌
起点
骶骨和腰椎的棘突。
止点
胸椎和颈椎的横突、棘突和关节突。
作用
保持脊柱的稳定,协助进行脊柱的伸展和弯曲,以及头部的旋转动 作。
肌肉类型:骨骼肌
止点:寰椎的侧块和枢椎 的棘突
神经支配:C1、C2神经根
辅助动作:颈部侧屈和旋 转
04
旋转肌群
肩胛提肌
起点
01
上四个颈椎的横突
止点
02

项部肌肉解剖,实用!

项部肌肉解剖,实用!

项部肌⾁解剖,实⽤!项部肌⾁浅层和中间层观(1)头后⼤直肌:起于枢椎的棘突尖或寰椎,⽌于枕⾻下项线的⼀块扁肌。

它能使头向⼀侧倾斜或向后外旋转。

接受第1颈神经分⽀⽀配,椎动脉分⽀供⾎。

(2)帽状腱膜:包绕在头颅上⽅的⼀层纤维膜,与覆盖它的⽪肤紧密结合,能使该处⽪肤在头⾻⾯滑动。

它是头颅多个⽪肌的起点。

(3)枕肌:由两部分组成的扁平肌,起⾃帽状腱膜,向后延伸到达枕⾻的外侧区。

该肌收缩能够拉紧帽状腱膜,使其覆盖头颅。

受⾯神经分⽀⽀配,颈外动脉分⽀供⾎。

(4)头半棘肌:起于枕⾻,⽌于第7颈椎和第1胸椎横突,被其中间腱⼀分为⼆。

能使头后仰,也能使头向外侧旋转。

受枕⼤神经⽀配,颈深动脉和枕动脉供⾎。

(5)头上斜肌:位于寰椎横突和枕⾻之间,头后⼤直肌外侧的⼀块三⾓形肌。

收缩时使头后仰。

与其余项部深层肌⾁⼀样,头上斜肌接受第1颈神经⽀配,椎动脉供⾎。

(6)颈半棘肌:起于第7颈椎横突,⽌于颞⾻乳突,能使头后仰和偏向⼀侧。

(7)头最长肌:起于下位4〜5颈椎和第1胸椎横突,⽌于颞⾻乳突的长条形肌⾁。

双侧收缩使头后仰,单侧收缩使头偏向⼀侧。

受枕神经和颈神经分⽀⽀配。

(8)颈筋膜浅层:覆盖于颈部的⼀层薄筋膜或腱膜,延伸并包绕颈部⼀些肌⾁。

(9)斜⽅肌:覆盖项部和背部⼤部分肌⾁的⼀块极其宽⼤的三⾓形肌⾁。

起⾃枕⾻、上项线、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该三⾓形肌的顶点⽌于肩部的肩胛冈、肩峰、锁⾻。

该肌可以上提、收紧并能上下旋转肩胛⾻。

斜⽅肌受副神经和颈神经⽀配,由颈横动脉供⾎。

(10)颈椎棘突:颈椎向后延伸形成的⾻性突起,各个颈椎棘突之间由棘间韧带相连。

颈椎棘突末端通常分叉,为棘间韧带和棘间肌的附着点。

(11)胸锁乳突肌:上⼀篇有讲述(12)夹肌:位于斜⽅肌深⾯,有两个起点:⼀股肌束起于颞⾻乳突 (头夹肌),另⼀股起于第1颈椎横突(颈夹肌)。

两股肌束下⾏,汇合并⽌于第7颈椎和第1胸椎棘突。

能使头后仰、侧倾或旋转。

受颈神经⽀配,枕动脉供⾎。

项背部肌肉应用解剖

项背部肌肉应用解剖

(三)第三层肌
一.竖脊肌
起点:骶骨背面、腰椎横 突、髂嵴后部、胸腰筋膜 等。
止点:肋骨、胸椎横突和 棘突、颞骨乳突等。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棘肌;胸棘肌
颈棘肌
头棘肌
最长肌:
胸最长肌
颈最长肌
头最长肌
髂肋肌:腰髂 肋肌
胸髂肋肌
颈髂肋肌
(四)第四层肌
一.横突棘肌 二.半棘肌(胸半棘肌、颈半棘肌、头半棘肌) 起点: 第2~7颈椎和第1~10胸椎横突。 止点: 枕骨上、下项线的骨面,第2~7颈椎和第
2.第二层肌
添加标题
肩胛提肌
添加标题
止点: 肩胛骨上角
添加标题
起点: 上4个颈椎横突
添加标题
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
( 一

神 冈止 起 . 神 冈止 起 .
2
经 以点 点 大 经 以点 点 小
支 下: : 菱 支 上: : 菱
配 )肩 上 形 配 )肩 下 形
2
பைடு நூலகம்
4
: 肩 胛 背 神 经
胛 骨 内 侧 缘 (
1~4胸椎棘突。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添加标题
多裂肌
添加标题
止点:全部椎骨棘突。
添加标题
起点:骶骨背面、第4~7颈 椎关节突、胸、腰椎横突 。
添加标题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添加标题
回旋肌(颈回旋肌、胸回旋 肌、腰回旋肌(不恒定))
添加标题
止点:上1~2位椎骨棘突。
添加标题
起点:下位椎骨棘突
添加标题
(5)夹肌
位于项部,该肌分别被斜方肌、菱形肌、 上后锯肌和胸锁乳突肌掩盖。
依其部位不同,可分为两部分:

颈项部肌肉基础解剖

颈项部肌肉基础解剖
位置:枕下肌是指位于颈项后部的脊柱区肌肉群,从浅到深为头半棘肌、头夹肌、头前直肌,头侧直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 头下斜肌,头上斜肌。 底: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 功能:限制颈椎过度前屈。 椎动脉向上穿出寰椎横突孔,行向内侧进人枕下三角,经过寰椎后弓上面的椎动脉沟,再穿过寰枕后膜,经枕骨大孔入颅腔。 2cm,后正中线旁开约2.
下项线: 上项线与枕骨大孔之间可以见到与上项线 基本平行的横行的线状结构称为下项线。
相关知识点总结
8.枕骨下部肌肉有哪些? 答:从浅到深为头半棘肌、头夹肌、头前直肌,头侧直肌, 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下斜肌,头上斜肌。 9.枕下三角的构成及解剖意义? 答:内上界:头后大直肌
外上界:头上斜肌 外下界:头下斜肌 底: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 浅面:头夹肌和头半棘肌 解剖意义:内有枕大小神经、椎动脉经过。 10.什么是寰枕后膜? 答:连于寰椎后弓上缘与枕骨大孔后缘之间的韧带。 11.枕大神经的构成及其体表定位? 答:(1)枕大神经为C2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8.枕下三角
内上界:头后大直肌 外上界:头上斜肌 外下界:头下斜肌 底: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 浅面:头夹肌和头半棘肌
解剖意义:内有枕大小神经、椎 动脉经过。
Up
相关解剖
寰枕后膜:连于寰 椎后弓上缘与枕骨 大孔后缘之间的韧 带。
相关解剖
椎动脉向上穿出寰椎 横突孔,行向内侧 进人枕下三角,经 过寰椎后弓上面的 椎动脉沟,再穿过 寰枕后膜,经枕骨 大孔入颅腔。
7.枕下肌
位置:枕下肌是指位于颈 项后部的脊柱区肌肉群, 从浅到深为头半棘肌、头 夹肌、头前直肌,头侧直 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 直肌,头下斜肌,头上斜 肌。
相关解剖
枕下肌
头上斜肌 头下斜肌 头后大直肌 头后小直肌 头夹肌 头半棘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后部肌群分为五层:
第一层,最深层颈回旋肌,起于第1颈椎到第7颈椎横突. 止于各椎板上。

颈回旋肌上层是颈多裂肌,起于第4到第7 颈椎关节突,止于第1到第3椎骨高度。

都受脊神经支配。

如图(JH001
图(JH001)
图(JH002)
概况:多裂肌和回旋肌是椎骨间深层的小肌肉,存在于脊柱全长。

它的制约作用大于运动作用;在较大肌肉使脊柱弯曲时,它们防止个别的椎骨过度弯曲或旋转而脱位。

在颈部的回旋肌是不明显的而且不是每一个人都有。

多裂肌跨越2-4个椎关节,只旋转一个或两个关节。

功能:虽然从理论上讲可使脊柱伸展.侧屈和旋转,实际上它们的功能主要是辅助大的肌肉。

这些小肌肉似乎主要参与个别椎骨位置小的调整。

第二层,颈半棘肌,头最长肌如图(JH003),斜角肌如图(JH004) ,肩胛提肌如图(005)
图(JH003)
概况:颈半棘肌和头最长肌在提物和向前倾斜时参与支持头部。

因而,它们通常是超负荷使用并常处于紧张状态,并且是头疼主要涉及的肌肉。

肌连接:
1.下方,至第1到第6胸椎的横突。

2.上方,颈半棘肌至第2到第5颈椎的棘突;头最长肌恰好至头半棘肌的外侧。

功能:头最长肌:1.伸展头部,向同侧屈曲颈(侧屈)。

2.当前倾时支撑头部。

颈半棘肌:1.伸展头部。

2.侧屈颈部。

3.使头向对侧旋转。

相关部位:1.头最长肌:头侧面带状区域,特别是顳部的前面。

2.颈半棘肌:头后面(典型的紧张性头疼)。

图(JH004)
斜角肌:是因为它容易引起疼痛。

虽然它们明显的作用是使头向两侧旋转,我们也用其抬高胸廓,而且在反常的呼吸时还作为不适宜的辅助肌。

因而,斜角肌承受很大的张力,大部分人都存在这一肌肉问题。

胸廓出口这一词用来指由斜角肌和第一肋骨限定的整个区域,或指在浅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通路。

液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在至上臂的途中经过这两个肌肉之间,然后走行于第一肋和锁骨之间。

当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紧张时,它们可能在这一区域的某些点受到挤压。

有时很难鉴别是斜角肌引起的疼痛还是臂丛受压引起的疼痛。

注意:小斜角肌不是在所有的人都能发现,而且经常仅一侧有。

虽然她可能有激发点,但很难用手法使其分开,它可以作为前斜角肌的一部分被治疗。

前斜角肌,起始点:第2~5颈椎横突。

止点:第1肋骨。

神经支配:颈神经丛(C1-7,T1)
中斜角肌,起始点:第1~6颈椎横突。

止点:第1肋骨。

神经支配;同上
后斜角肌,起始点:第4~6颈椎横突。

止点;第1肋骨。

神经支配:同上
功能:1.使颈椎侧曲的主要肌肉。

2.前斜角肌:双侧作用帮助颈部屈曲。

3.后斜角肌:使颈部稳固,参与吸气运动,在举高和搬动物品时也参与抬高胸廓。

肩胛提肌如图(JJ001)
概况:肩胛提肌可能是颈部和肩部疼痛和紧张的常见位置。

在背部和肩部携带重物时,它是最易负重过度的肌肉之一。

在抬高肩胛骨时,它协助斜方肌;在使盂状窝下旋时,它协助菱形肌。

肌连接:1.上方,至上4个颈椎横突的后结节。

2.下方,至肩胛骨上角。

功能;抬高肩胛肌。

相关部位:肌肉上方局部,肩胛骨内侧缘,横跨肩胛骨上方至上臂背面。

第三层,头半棘肌如图(JH005)
图(JH005)
相关连接:上连接枕骨,下连第4颈椎到第6胸椎横突.由颈神经,胸廓神经(C4,5,6)
功能:同颈半棘肌和头最长肌。

第四层,头夹肌和颈夹肌如图(JH005)。

概况:头夹肌和颈夹肌是转头和伸展颈部的肌肉,与多种头痛有关。

肌连接;下方,至第3颈椎到第6胸椎棘突。

上方,1.颈夹肌连接到前两个或三个颈椎横突的背面。

2.头夹肌连接到乳突和紧张乳突的枕骨的一小部分。

功能:这些肌肉伸展颈部并使头向同侧转动。

相关部位:头夹肌,至头顶。

颈夹肌,
1.至眼。

2.顳部和耳至枕部的区域。

3.至颈角部。

第五层:斜方肌如图(J006)
图(J006)
概况:斜方肌覆盖很大区域并有多种功能。

虽然它是颈后部重要的肌肉,但也是肩部和背部的肌肉。

斜方肌的问题可能引起多种疼痛和不舒适。

因为它容易接近而且手法治疗可明显缓解,因而是朋友之间进行简便按摩最常涉及的肌肉。

对大部分人来说,它是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部位。

斜方肌覆盖在所有颈后部.肩部.和背上部其他肌肉的表面,因此,在检查和治疗这些部位其他肌肉时自然包括斜方肌的检查和治疗。

因为在上身疼痛和功能障碍中它起重要的作用,所以熟悉它的起止点.功能和涉及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检查和治疗斜方肌颈部可通过检查和治疗颈后部其他肌肉来完成。

同样,检查和治疗斜方肌中部可通过肩胛骨上方和周围来完成。

起止点:上斜方肌起点:上方和内侧,至上项线.项韧带和颈1到颈5的棘突。

止点:下方和外侧,至锁骨外1/3受副神经C2,3,4支配。

中斜方肌起点:内侧,至第6颈椎到第3胸椎的棘突和韧带。

止点:
外侧,至肩胛骨肩峰和肩胛冈的上部。

下斜方肌起点:内侧,至第4到第12胸椎的棘突和韧带。

止点:外侧,至肩胛嵴的内侧端,接近肩胛提肌连接处的下方。

功能:
1.提高肩胛骨(与肩胛提肌一同作用)。

2.向上方旋转肩胛骨(向上移动关节盂)。

3.使肩胛骨回缩(向脊柱方向拉)。

4.压低肩胛骨。

5.伸展头和颈(双侧活动)。

6.转动头和颈(单侧活动)。

相关部位:
1.肩部上斜方肌的激发点引起颈上部至乳突和耳上方至顳部的疼痛,也引起下颌角疼痛。

2.中斜方肌和下斜方肌的激发点引起颈后部颅底.肩后部和肩胛骨之间疼痛.
3.在中斜方肌的激发点,特别是位于接近肩峰外侧端的激发点引起上臂近端外面下至肘部的疼痛。

颈后部五层肌群横断面(平第五颈椎)解剖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