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优秀4篇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教具:激光电筒,装有水的玻璃水槽、玻璃砖教学过程:一、光的神奇学生阅读课本图4-1,4-2,4-3,4-4,让学生感受五光十色的大自然及城市夜景的美丽。

二、光的传播1、光源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光源的概念,并举例。

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又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将刚才学生的举例分类)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

简单讲述人造光源的发展史:篝火——火把——油灯——蜡烛——电灯分析:月亮不是光源。

(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2、光的传播与声音的传播相比较,先让学生回顾声音的传播:在真空中不传声,在介质中传播时V固V 液V气。

提问: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讨论)演示实验:(1)利用点燃的香烟产生的烟雾,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2)在水槽中放一些奶粉之类的物质,使水呈浑浊状态,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3)观察光在玻璃砖(一面为磨毛面)中的传播路径。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篇2设计理念:本节是在前面学生对光和影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光是如何传播的进行的进一步探究。

主要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推测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去解释影的形成原因。

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并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规律,以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和概括推理的思维能力;再引导学生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这一规律去解释影的成因,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我在教材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射击、排队看齐这样一些应用光是直线传播规律的事例,以拓宽学生视野,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课程的情感。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篇一」光的直线传播教案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过程与方法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来分析解释一些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工具激光笔、水、果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神话中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提问:漆黑的夜晚,我们什么也看不见;站在太阳下,紧闭双眼,仍什么也看不见。

这是什么原因呢?人们要看见东西,必须要有光,而且光必须进入人们的眼睛。

阳光使得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光使得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本章我们将学习光的初步知识。

二、新课教学一、光源1、让学生举一些发光的东西,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2、让学生阅读P34部分内容。

太阳、电灯、蜡烛、手电筒、火把、油灯、霓虹灯、钠灯、汞灯、氖灯、萤火虫同学们知道能发光的物体很多,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归纳——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它可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分析(1)中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4、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

二、光是如何传播的1、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演示1:用小型激光器沿白纸板照射演示2:用小型激光器照射到水槽中的水中。

光直线传播教学设计(精选8篇)_光沿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光直线传播教学设计(精选8篇)_光沿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第11页 共43页
线传播。 2、光线: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就可以沿光的传播路
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 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把本来看 不见的光线及光的传播路径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这种图叫光 路图。
指导学生看教材图 2.1—3 同时启发学生举出光沿直线传播 的应用举例.激光准直、排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等。
师演示二:强光手电筒对着天花板照射,并同时喷洒水雾。 铺垫: 激光和手电筒发出的光区别是什么?
教师演示三:激光笔对着一杯早已调配好的白糖水,观察光 的传播径迹。 教师演示四:激光笔对着玻璃砖照射,观察光的传 播径迹。 归纳: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演示:激光笔对着不均匀的白糖水照射,观察光的传播 径迹。 设疑:光的传播方向怎么发生偏折呢?
第 2 篇: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 源。 (2)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 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 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 合作的精神,具有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 光的直线传播及其现象和应用。 教学方法:
明物体的背后形成的一片阴暗区域。影子形成来可用光的直线传 播来解释。(利用幻灯片播放影子的形成)
提问:生活中还哪些现象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呢?再 请哪位同学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日食和月食(利用幻灯片讲 解)。
学生活动:已提前准备的小孔成像器材做小孔成像实验,让 学生说出能够成像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沿直线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光的传播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运用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4.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光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光的传播现象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光的传播涉及抽象概念和微观现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光现象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深入探究的意识,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
5.探究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太阳能电池等。
-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制作成PPT或小报,下节课展示。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
2.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以保证作业质量。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优秀作业给予表扬和鼓励。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下节课提交。
3.笔头作业:
-完成课本第四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巩固光的直线传播知识。
-针对课堂讲解的难点,如光速、光的传播原理等,进行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
4.思考作业:
-思考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情况,如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预测并解释可能出现的现象。
2.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给予充分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光的传播原理。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精选6篇)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精选6篇)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精选6篇)《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理解并把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 次方)m/s。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与试验,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力量和设计试验的力量;(2)经受“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育初步的科学探究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领会颜色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2)熟悉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引导同学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洁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意识到光的世界既奇妙漂亮,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关心人们更好地熟悉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通过试验,探究光在同种匀称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光在同种匀称介质中的传播。

【教学资源】(材料、工具)激光源、果冻一个、软橡皮管一根、带外形不同孔的纸板两张、蜡烛、大头针几枚、平面镜一面、白屏一张、水、玻璃杯等。

【教学过程】(过程、结构)一、新课引入①我们为什么可以观察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同学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二、新课教学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同学举例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例如:自然与人造光源,热与冷光源等2.探究光的传播①引导同学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试验探究得出: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要发生偏折。

[问题一]同学们刚才发现了很多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但是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先开放性分组试验,然后小组间沟通试验结果)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可以发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耀果冻,发觉光在果冻中沿直线传播。

完整版)《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完整版)《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完整版)《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将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学生将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并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学生将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学生将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将研究光的直线传播及其现象和应用。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结合精讲点拨的方法,无法演示的实验用课件展示。

实验器材:激光笔、蚊香、去了底塑料瓶、喷雾器、火柴、盛有稀牛奶水的烧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看大屏幕,欣赏一座城市的夜景,并问这座城市的夜景为什么会那么漂亮,从而导入光,进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一)光源1.指着城市的夜景问:这美丽的光从哪里来?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什么叫光源,然后让学生例举知道的光源。

2.让学生讨论给光源分类。

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二)光的传播1.提出问题老师手拿一个激光手电射向天花板,然后提问:光从激光手电发出来之后是如何传到天花板上去的,它的路径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经验或感性认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2.猜想学生自由猜想。

老师把学生不同的猜想写在小黑板上,接着提问:那么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的正确性呢?这样一来就自然过渡到进行实验。

3.设计并进行实验因为空气太稀薄,如果把光直接的射向空气的话是看不到光沿直线传播的。

让学生讨论得出解决的方法。

学生自由讨论。

老师让学生利用讲桌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光在空气、水中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并让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好。

学生做实验,老师提醒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1(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现象;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3.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学生分组:激光笔、自制空心玻璃柱、装了水的水槽(水中加入了少量牛奶)、蚊香、果冻、玻璃砖、自制半密封水槽。

2.教师教具:自制小孔成像演示器、激光笔、水槽、浓糖水、水等。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课前播放PPT:同学们,我们要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要有什么?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呢?观察思考、讨论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进行新课1.光源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讲解光源的分类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请看老师手中的小激光器,它发出的光在远处的墙上产生一个亮点(演示)。

请大家看图片,猜想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呢?怎样才能看到光传播的路径呢?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教师巡视。

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各组学生展示实验,并分析得出的结论。

演示不均匀糖水中的光的传播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板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讲解怎样表示光线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学生做手影游戏引入:影子的形成;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精选5篇)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篇1一、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2、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1、探究光在几种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的实验现象。

2、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1、通过本节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科学史观教育。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光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3、通过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性的物理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4、结合光速测定的介绍,向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二、说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对光的各种现象都已经见到过,在教学中请起来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较容易。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传播速度难点: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的玻璃砖、果冻、水、蚊香、可乐瓶。

四、说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打开窗帘,我们看到明媚的阳光照进了教室,老师看到了大家一张张的笑脸。

试想,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还能看见东西吗?这是为什么呢?生:夜晚没有光,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

师:白天,如果我们紧闭双眼,仍什么也看不见,又是因为什么?生: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师:对!实际上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光的世界,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奥秘,从__开始,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光的世界!(板书)五、说教学过程(一学时)1、光源师:生产生活中那些物体能发光呢?生:电灯、火把、手电筒等能发光的物体。

师:物理中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板书光源的概念)自然界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生:太阳、闪电、萤火虫、蜡烛……。

师:夜晚看到的月亮是光源吗?生:它本身不能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后安中学李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
光的直线传播及其现象和应用。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结合精讲点拨的方法,无法演示的实验用课件展示。

实验器材:
激光笔、蚊香、去了底塑料瓶、喷雾器、火柴、盛有稀牛奶水的烧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看大屏幕,欣赏一座城市的夜景,问这座城市的夜景为什么会那么漂亮导入光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光源
1.指着城市的夜景问:这美丽的光从哪里来?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什么叫光源并让学生例举知道的光源。

学生回答。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提出月亮、眼睛是不是光源(学生回答然后指出它们不是光源)
2.让学生讨论给光源分类。

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二)光的传播
1.提出问题
(手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射向天花板。

)老师提问:光从激光手电发出来之后是如何传到天花板上去的,它的路径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经验或感性认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2.猜想
学生自由猜想。

老师把学生不同的猜想写在小黑板上,接着提问:那么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的正确性呢?
这样一来就自然过渡到进行实验.
3.设计并进行实验
因为空气太稀薄,如果把光直接的射向空气的话是看不到光沿直线传播的。

让学生讨论得出解决的方法。

学生自由讨论.
老师让学生利用讲桌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光在空气、水中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并让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好。

学生做实验,(老师提醒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学生实验后的讨论交流,然后让学生上来演示实验。

老师请学生思考验的时候,光是在什么介质中传播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光是在空气中、水中、传播的,是同一介质,所以我们说“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首先要在同种介质中,而且是均匀的。

4、得到结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同时与声音的传播进行比较,知道光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三)光线
老师介绍: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物理学上就用一条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用箭头代表光的传播方向。

我们把它具体地抽象成物理模型,就叫做光线。

这样的简单的表示方法就是我们物理学中的常见的模型法,体现了我们物理学的简单之美。

:\
(四)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
老师利用一根竿立在屏幕前让学生猜一成语-----立竿见影,从而提问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个别回答
老师总结影子是光在传播过程当中遇到不透明物体,在不透明物体的背后形成的一片阴暗区域。

影子形成来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利用幻灯片播放影子的形成)
提问:生活中还哪些现象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呢?再请哪位同学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日食和月食(利用幻灯片讲解)。

做小孔成像实验,让学生说出能够成像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沿直线传播。

师:好,刚才我和大家讨论了这么多的生活现象,那我们又是怎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为我们服务的呢?
让学生表演列队看直。

分析在开掘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现偏差。

分析在射击的时候,战士让缺口、准星、靶心这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称为“三点一线”这样就能命中目标
欣赏课件展示的激光准直、手影、小孔成像、日食的成因、月食的成因。

(加强感性认识)
(五)光的传播速度
播放雷电课件,提问;为什么在打雷的时候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让学生阅读课本回答)老师分析这里涉及到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光速,物理学上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和速度一样都是米/秒,符号表示为m/s。

通过看书我们可以知道在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c=3×108m/s,在空气中光速也可以近似的看为3×108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光速在空气、水、玻璃中的大小关系c空气>c水>c玻璃,我们可以把这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作比较,请大家回忆声音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总结出:v空气< v水< v玻璃
三、回顾反思
老师让学生总结:学习“光是怎样传播的”这个问题时,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
学生总结: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到结论───结论应用。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五、知识反馈
1、放映幻灯片让学生完成习题。

2、请同学们回去认真地阅读科学世界完成后面的问题和制做小孔的道具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六、板书设计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
4、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
5、光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