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穷人》教学设计

《穷人》教学设计

穷人(第二课时)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水平。

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通过环境描写及人物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从而设计以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使用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感情朗读等方法,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体会桑娜和渔夫高尚的品质。

2、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走进了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家庭,从环境、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标点等方面,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了穷人的“穷”。

这个节课,让我们继续品读句子,解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信息。

二、品读句子,感受穷人的“富有”。

1、文章除了写穷人“穷”之外,还写了什么?2、思考:从哪看出了他们的“富有”。

句子一: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师:桑娜不这样做不行吗?句子二: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1)师:为什么桑娜这么担心丈夫知道真相呢?(2)谁都不愿挨揍,为什么桑娜说“揍我一顿也好!”(3)这省略号让你体会到什么?桑娜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表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内容的时断时续。

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面对家庭现实,内心充满了矛盾。

她的思维既不连接,也没有了条理。

桑娜猜想丈夫会打她,但是她一点都不后悔,心理反倒安定下来。

从矛盾到平静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地表现了她的品质。

)(4)朗读指导: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提取信息,这就是理解,理解信息怎样告诉别人呢?你能够直接讲给别人听,还能够把你的理解用朗读——用你的声音和表情传递给别人。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篇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篇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5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对桑娜的心理描写,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桑娜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格,体会作者对穷人的同情与赞美。

(重点)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我能行1、上节课我们读了《穷人》一文,谁能试着说一说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再一次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句段的研读应植根于文本的整体。

2、(课件出示)下面让我们一起完成下面的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人的“穷”。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和出去捕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儿,还只能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菜只有。

【设计意图】再一次感受“穷人”的“穷”,为结合人物处境体会人物情感做好铺垫。

3.(过渡):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她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二、合作交流,我最棒(例中学)1、桑娜发现西蒙已经死了,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继续等待出海未归的丈夫,此时她想到了什么?请看问题探究。

(指名读)2、学生自学3、小组交流4、展示汇报5、刚才,我们紧紧抓住对桑娜的心理描写,联系上下文和桑娜此时的处境,感受了桑娜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桑娜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这也是作者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勾画、批注、交流、朗读,真正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始终着眼于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把握,采用联系上下文和人物处境的方法体验人物内心情感,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桑娜内心,我最懂(实践悟)1、过渡:文中除了7-10自然段有对桑娜的心理描写,其他部分还有对桑娜的心理描写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对桑娜的心理描写,联系上下文和桑娜当时的处境想一想桑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由此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2、学生三分钟自学时间3、班内交流【设计意图】在上一个环节习得体会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的方法基础上,本环节充分利用文本中其他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检验自己对方法的掌握情况,再一次抓住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14《穷人》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14《穷人》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的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的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情境创设法学习方法:自主、合作、交流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俄国伟大的作家,他是——(列夫·托尔斯泰),他被誉为“俄国文学泰斗”。

高尔基曾评价他:“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换到中国,我们可以怎么说?“不认识( ),不可能认识中国。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

(板书课题)二、聚焦桑娜回忆一下,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作者却把它写得细腻、生动、真实,这就是小说的魅力,小说三要要素是什么?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渔夫、桑娜。

小说还要关注情节,接下来就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到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之后的这一情节中。

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9-11自然段,和同桌交流桑娜抱回孩子之后的心情是怎样的?把最能体观这一心情的语句画出来,体会当时桑娜的心情。

生交流、汇报。

这段话就是对桑娜忐忑不安心情的具体描写,谁能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生评价)托尔斯泰最擅长人物的心理描写,这一段描写也是特别细腻、真实,同学们的朗读一定要配得上大作家的绝妙之笔。

要想读好这段话,我们必须走进桑娜的心里。

读好第1句“他会说什么呢?”应该读出桑娜当时怎样的心理?(紧张.担忧)为什么?第2句“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了。

“这”指什么?为什么桑娜此时想抱回孤儿不是闹着玩的事?桑娜家生活条件到底是怎样的,让我们再把镜头前拉。

(生找相关语句)“补”“不顾惜…冒着…勉强…没有鞋…黑面包”文中对寒冷和风暴的具体描写是哪些语句,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环境?这样艰难,他俩如此辛苦五个孩子都还顾不过来,还要抱回两个孤儿,她是咋想的,让我们再把镜头拉到她到西蒙家抱孩子的时候。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讲读二、三段课文教学过程:一、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分层。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并说出理由。

(2)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

(3)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2.理解第二层: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3.理解第三层:(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中等生)(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句话的意思。

(3)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理解“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的意思。

出示课件4.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第三段课文1.默读全段,思考分段:(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2)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

2.理解第一层:(1)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

3.理解第二层:(1)这层主要讲什么?(学困生)(2)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中等生)(3)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优秀生)4.理解第三层:(1)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2)练习朗读。

《穷人》第二次教学设计

《穷人》第二次教学设计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1.回顾“穷”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家人,分别是(桑娜、渔夫西蒙)板书:桑娜、渔夫西蒙他们两家有个共同的特点是“穷”,(板书“穷”)那他们哪些方面穷呢?预设:(1)从屋内的摆设看出“穷”。

(2)从孩子的吃、穿看出“穷”。

他们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他们好可怜啊!(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4)从“天气的恶劣”看出“穷”。

这样恶劣的天气,他们还要出海打渔,真可怜啊!(5)从“西蒙惨死的情景描写”看出“穷”。

评:你上课真认真2.师:是的,他们的物质生活是相当的“穷”,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都还要收养西蒙的孩子,他们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探个究竟。

二、品读复杂心理,再识善良品格(一)、揣摩心理,感受桑娜的善良1、(课件出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1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师:请同学们翻开书57页,默读课文第3——1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

师:你找到的心理描写的句子是?预设1:请同学们看到第3自然段倒数第二排,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从这里我感受桑娜很关心邻居西蒙。

师:非常好,你再来预设:生答到了所有的句子。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找出了所有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

你们真棒!师:现在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我们分成两组来读,左边这组读红色字体的句子,右边这组读黑色字体的句子,起:师: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发音真准确!师:下面我们进行小班讨论,谈一谈你对这些句子有哪些感受?可以在相应地方做好批注。

师:好了,讨论结束,你从哪句感受到了什么?生:我从“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这个句子感受到桑娜很关心邻居。

师:非常好,请坐,你来。

生:我从““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快进去看看吧!”这里感受到桑娜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师:你真会读书!师:是啊,桑娜觉得邻居的生活很困难,那她自己的生活呢?生:也很困难。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5篇 穷人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5篇 穷人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5篇穷人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下面是整理的穷人优秀教学设计5篇穷人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以供参考。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⑴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⑵理解重点句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②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③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2、能力训练点:⑴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学。

4、美育渗透点: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

展开想象,以升华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难点:⑴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⑵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2、疑点:体现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

3、解决办法: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活动设计: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2、学生活动设计:⑴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⑵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⑶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⑷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自制Flash课件、Internet网络、提供学生上网帐号。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1、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学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话说一说。

预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仍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样一件事。

课文《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课文《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桑娜、渔夫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解题知穷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穷人一课,齐读课题。

思考: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板书:桑娜渔夫西蒙二、学习1—7自然段。

1、课文中哪些内容描写他们穷呢?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出示幻灯: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孩子们没有;吃的是,菜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寡妇的日子!他们!2、学生练习填写。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学习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1、桑娜一家如此贫穷,当她发现西蒙死了,就毫无犹豫的把两个孩子抱回家。

回来后她想了些什么呢?同学们默读8-—11段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2、同学读自己画的句子。

3、教师出示幻灯,逐句学习。

(1)幻灯内容:“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教师追问,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出示幻灯:“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部,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3)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体会渔夫的品质。

1、不仅桑娜有这样的品质,还有谁有呢?(找出描写渔夫品质的句子学习。

)2、出示幻灯:“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3、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渔夫、桑娜可能。

孩子们可能。

五、再造想象。

那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插图描写。

板书设计:穷桑娜渔夫西蒙人抱熬担忧害怕坚定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抓住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结尾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穷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桑娜和渔夫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他们的内心。

请看,这幅图是故事的结尾,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很温馨,很和谐。

师:这么温馨的画面背后,桑娜和渔夫经过了多么艰难的抉择呀,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设计意图:通过倒叙的方法,先呈现故事的结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出桑娜的心理活动及她和渔夫的对话。

)二、品读心理,走进内心。

1.老师扮演桑娜,独白入场,引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

师:屋外寒风呼啸,屋内温暖而舒适,桑娜用头巾裹住西蒙熟睡的孩子,把他们抱回了家。

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设计意图:老师扮演桑娜,独白入场,目的是很好地把学生带入故事情节中。

)2.抽学生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3.学生体会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

(1)学生自由读桑娜的心理活动。

师:桑娜此时有哪些忐忑不安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开始。

(2)抽学生说。

小结:同学们,桑娜此时既担心又紧张,既自责又坚定,这么多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这么复杂丰富的心情交织在一起,就是——忐忑不安(设计意图:让学生走进桑娜内心,体会桑娜复杂的忐忑不安的心理。

)4.指导朗读。

(1)抽学生读。

师:谁来带着这种忐忑不安的心理读一读。

(2)评价朗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的朗读还要注意哪些地方?(3)再次全班朗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体会了桑娜复杂的心情后指导朗读,更能读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

)三、品读对话,再识善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2
(第二次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三、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一、通过创情景朗读,感受西蒙悲惨命运以及她关爱孩子的善良品质。

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揣摩桑娜的内心矛盾,体会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穷人在课文里主要指哪些人?
桑娜和渔夫穷在哪里?
西蒙穷在哪里?
(设计理念:温故知新,为新课的学习——感受穷中的不穷作铺垫。


二、再读课文,找重点句段。

1、找出最能体现穷人善良的一句话:“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引导理解:“这样做”指什么?分别是哪些段落写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和为什么“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设计理念:由重点句段入手,把长文读成短文,引领全文内容的学习。


三、精读课文,感受穷人的贫穷与善良。

(一)学习第三到七小节,感受西蒙的贫穷与关爱孩子以及桑拿的善良。

1、默读第三到七小节,思考: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说说通过默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她头往后仰着……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1)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段话中,哪句话最打动你的心呢?
(2)围绕“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多形式朗读因果句,体会西蒙的困难。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逐一找出体现“困难”的语句,加因果关联词反复朗读:生1:因为“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
齐:所以说“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生2:因为“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齐:所以说“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生3:“如今又加上病。


齐:所以说“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生4:因为“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齐:所以说“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3)围绕“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谈感受,体会西蒙关爱孩子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她头往后仰着……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加深体会。

4、回到概括性问题: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体会桑娜的善良。

导问:此时西蒙丢下的两个孤儿,最需要什么?(帮助)假如你就在当场,你会怎么做?桑娜又是怎么做的,齐读“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由此看出,桑拿是怎样的一个人?(善良)
5、出示句子: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善良。

学生齐读这句话。

(二)学习第一二小节,感受桑拿的穷与善良。

1、轻声朗读第一二小节,思考:为什么桑拿的心跳得很厉害?
2、突出关键词“勉强”“填饱”,通过“理解——朗读——谈感受”的学习步骤,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桑娜一家的艰难穷苦。

3、启发思考:桑拿的心跳得厉害,除了因为家庭的困难,还有别的原因吗?引导学生体会此时的“心惊肉跳”,为丈夫担忧。

4、引导用“因为……更因为……所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进行说话练习。

5、导问:此时的桑拿需要别人的帮助吗?不但需要,而且……?在自己迫切需要帮助时,仍主动帮助别人,可见桑拿是个怎样的人?(善良)
导读:
师:当她想到,自己的五个孩子今后将会更苦,碗里的黑面包将会更小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师:当她想到,自己的丈夫今后将会更加艰难,起得更早,回得更晚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师:当她想到,万一今晚丈夫再也回不来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师:当她想到,如果丈夫今晚再也回不来,她的命运将会像西蒙一样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6、让学生观察两个“善良”的大小,说说为什么第二个更大些?从而体会此时更深层次的善良。

6、出示句子:在自己迫切需要帮助时,仍主动帮助别人——善良。

(设计理念:这两个环节的学习,都按照“善良——更加善良”的层递式设计,逐层推进,培养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主题思想的阅读习惯。

同时,通过师生配合朗读,重复重点语句,更有利于渲染气氛,感染学生,加深体会。


(三)学习第九小节,感受桑拿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1、导读:“但是,当看到自己的床上多了两个脑袋,当想到孩子们饭碗里的黑面包将会更小,想到自己冒着寒冷和风暴出海打鱼的丈夫,想到自己的丈夫万一今晚再也回不来时……桑娜脸色苍白——齐读此段”
2、师追问:“桑那为什么会如此忐忑不安,难道她做错了吗?”“难道桑那该挨揍吗?她是活该吗?是自作自受吗?”
“既然不该挨揍,桑那为什么说“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体现出桑娜的什么品质?(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3、出示句子:“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善良”让学生边读边体会,这种善良与前两个相比有什么不一样,从而体会其更加高尚。

4、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分角色朗读:每一个省略号换一个角色,最后一句“嗯,揍我一顿也好!”全班齐读,通过朗读表现出此时桑娜的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四)重温善良。

1、齐读三句善良短语。

2、再读板书的三个“善良”,要求不断提升,越来越强。

3、回归课题:这样的穷人穷吗,为什么?
(五)写话练习:同学们,面对如此忐忑不安的桑娜,假如你就在她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拿出笔,将你想说的话写出来。

(音乐)
(设计理念:前三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把短文读细读透的过程,是文章主题不断升华的过程,三个善良的逐层递进,使课堂教学的主线更加突出,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并细致感受、品味作家语言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第四个环节,主要是回归主题,深化主题。

第五个环节,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对善良的同情、呵护。


四、总结:同学们,这样善良的桑拿,到底她的命运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9 穷人
善良
善良
善良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25日上午第一节我借海口景山海甸分校六(6)班上的。

这堂课下来,我感觉轻松了许多,因为没有了第一次上课时的师生情感格格不入,学生与教师融洽多了,课堂的推进也显得轻松许多,自我感觉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不过第四小环节中体会“宁可自己受
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部分和写话练习由于时间不够,没有充分展看。

课后,黄慧娟老师课后露出了甜美的笑:“你的课堂语言太美了,你的情境创设的确感人,我很佩服你的课堂智慧和情感调动……”一阵夸赞之后,黄老师还是不忘给我提建议:我觉得设计“如果抱回两个孩子,就……;如果不抱,就……”“桑拿宁可……也……”“渔夫宁可……也……”等训练,还有利于体会主题,一箭双雕,两全其美……
我很感激黄老师,她很善于捕捉对方的优点,而且不吝赞美,让快乐传遍我的全身,真的好幸福!
我更感激黄老师的诚心帮助,赞美过后,仍然提了不少的改进意见,对我第三次课堂提供了不少有效建议。

回去后我总结:
优点:1、由于学生课堂解决问题能力强,反应迅速,判断准确,朗读情感投入,而且发言踊跃,因此,这堂课推进较顺利,完成效果也较好。

2、昨天有邢校长支招:主线要清晰明了,铺设要充分。

并且得到王琴玉、黄慧娟等老师的精心指导,重点改进了设计中的两个部分:一个是将课堂主线提炼为逐层递进的三个善良,想的更加清晰。

二是对理解善良前的铺垫做得较为充分,包括理解两个孩子的悲惨遭遇,理解桑娜当时迫切需要帮助以及当时桑娜心理情境的创设,都为理解桑娜逐层递进的善良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容易跟进。

不足:1、对写作方法的训练不到位,尤其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

2、学生表现机会相对偏少,而教师占用时间相对偏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