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及应用专业医学物理和工程
学科专业对应表

学科专业对应表
以下是一些学科和专业对应的示例:
1. 物理对应专业:海洋科学类、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电子科学类、地球物理学、材料科学类、热能与动力工程、信息与电子科学类、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技术学、航天航空类和武器类、理论与应用力学、机械类等。
2. 化学对应专业:核工程类、地质学类、化工与制药类、应用化学、林业工程类、生物科学类、材料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医学技术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等。
3. 生物对应专业:生物工程类、医学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环境科学类(生态学等)、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水产类、动物医学类、植物生产类、动物生产类、草叶科学类等。
4. 历史对应专业: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世界历史、汉语言文学、文物保护技术、地理学科、政治学科、马克思主义研究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部分学科和专业对应的示例,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学科和专业可以对应,而且同一学科可以对应多个专业,同一专业也可以由多个学科组成。
因此,在选择学科和专业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综合考虑。
师范物理学考研方向专业及就业

师范物理学考研方向专业及就业师范物理学考研方向主要包括物理学及其相关专业,考研的专业方向多样,就业也涉及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专业方向及就业出路:1.物理学:考研方向涉及经典物理学、现代物理学、理论物理等。
就业方向:大学物理教师、研究机构科研人员、科研院所工作。
2.光学与光学工程:研究光学基础理论、光学器件和光学系统工程。
就业方向:光学仪器公司、激光技术公司、光电子技术企业等。
3.凝聚态物理学:研究物质的凝聚态行为,包括固体物理学、材料物理学等。
就业方向:半导体行业、材料研发公司、材料工程师等。
4.核物理学:研究原子核结构、核反应、核技术等。
就业方向:核电站、核技术应用企业、核研究院所等。
5.天体物理学:研究天体、宇宙学、天体力学等。
就业方向:天文台、空间科学研究机构、科研院所等。
6.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物理学知识,研究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方向:教育技术公司、在线教育平台、教育研究机构等。
7.科学普及与科学传播:运用物理学知识,进行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
就业方向:科普机构、博物馆、科学传媒等。
8.工程物理:将物理学原理应用于工程技术。
就业方向: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企业、新能源公司等。
9.医学物理:将物理学方法应用于医学领域,包括医学成像、辐射治疗等。
就业方向:医疗器械公司、医院放射科、医学研究机构等。
10.大数据与物理学应用:利用物理学原理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应用。
就业方向:数据分析公司、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
考研方向的选择应该根据个人兴趣、职业规划和就业市场需求进行综合考量。
不同的专业方向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发展前景,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职业规划的方向将有助于更好地深入研究和职业发展。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认识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认识引言核工程与核技术是一门涉及核能的学科,与能源、环境和医学等领域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基本概念、学科内容以及相应的职业发展前景。
核工程与核技术概述核工程与核技术是研究和应用核能的学科,主要关注核能的产生、转化和利用。
它涉及核能的各个方面,包括核反应堆的设计与建造、核废料处理与储存、核材料的加工与利用等。
核工程与核技术是现代能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广泛,可以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
此外,核技术还能够在医学、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应用。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科内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学科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核物理学:研究核反应及其规律,探索核能的产生和转化过程。
2.核反应堆工程:研究核反应堆的设计、建造和运行,包括控制系统、燃料元件和热工水力等方面。
3.核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核材料的加工、利用和性能评价,包括材料损伤与裂纹扩展等问题。
4.核废料处理与储存:研究核废料的处理和储存方式,以及防止核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5.核燃料与裂变工程:研究核燃料的制备、性能评价和核燃料循环中的问题。
6.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研究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以及预防辐射事故和保障核设施运行的技术措施。
7.核技术在医学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涉及核医学影像学、核素治疗和放射化学等方面。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较好。
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核电站建设运营、核燃料循环利用、核废料处理与储存、核辐射防护、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核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工作岗位。
同时,在科研院所、大学、研究机构和能源公司等部门都有较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还具有较高的国际化就业竞争力。
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加紧发展核能技术,因此,毕业生也可以选择到海外工作或进行学术交流。
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一门高度专业化的学科,涉及到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它主要探究原子核结构、核反应、放射性以及核能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门应用前沿科技的重要学科。
下面,我们将围绕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分步骤阐述。
第一步,核物理学。
核物理学是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原子核的结构、性质以及相互作用规律。
核物理学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核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水平。
目前,核物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核的结构、核反应、核素的合成、核技术等。
第二步,核工程技术。
核工程技术是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核能的利用与开发。
目前,核能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新能源,也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
核工程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核反应堆工程与技术、核燃料循环技术、核电站设计与建设等。
第三步,核医学。
核医学是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主要应用核科学技术,研究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旨在提高医学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核医学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核素诊断、放射治疗、医用辐射技术等。
第四步,核安全。
核安全是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重要领域,目的是确保核能发展的安全性。
随着核能的广泛应用,核安全问题也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话题。
核安全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核设施安全、核材料安全、辐射环境安全等。
最后,总结一下。
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一门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高度专业化学科。
核物理学、核工程技术、核医学以及核安全都是核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核能发展、提高医疗水平、保障核安全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在学习中更加认真地学习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知识,为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引言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与核能相关的学科领域,随着人们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核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能源形式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包括专业背景、就业前景和研究方向等方面。
专业背景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涵盖了核物理、核化学、核材料、核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技术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核能的基本概念、原子核结构、核反应原理等内容。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例如核电站设计、核辐射防护等。
就业前景目前,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形式,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视。
因此,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较好。
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从事核电站设计、核燃料研发、核设施管理等工作。
此外,随着核技术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相关岗位的需求也在增加。
研究方向在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
一种常见的研究方向是核能领域的材料研究。
学生可以研究新型的核燃料材料,以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和效率。
另一种研究方向是核废料处理技术。
随着核能的发展,核废料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生可以研究并开发更安全、高效的核废料处理技术。
国际与国内情况比较从国际来看,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在一些国家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例如,法国、美国等国家拥有强大的核能产业,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
在国内,中国也重视核能的发展,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就业机会逐渐增多。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核能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优秀的学生选择从事核工程与核技术相关的研究和工作。
结论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领域。
随着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核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能源形式将继续受到重视。
学生在选择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时,需要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技术能力,同时要关注国际与国内的发展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核物理专业考研方向

核物理专业考研方向简介核物理专业是研究原子核结构、核反应过程和核能的产生与应用的学科,核物理研究的内容广泛,而考研方向则是核物理专业研究生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核物理专业考研方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准备和选择考研方向。
重要性核物理专业考研方向的选择对于研究生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考研方向的选择决定了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从事的研究和工作领域。
不同的考研方向有不同的研究内容和就业前景,因此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考研方向是至关重要的。
准备准备核物理专业考研方向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首先,学生需要熟悉核物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包括核结构、核反应、辐射和放射性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包括数学和物理的知识,用于建立和求解核物理问题的数学模型。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包括核物理实验的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选择核物理专业考研方向的选择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来确定。
根据研究方向可以分为核结构与核反应、核技术与应用、核能与核安全等几个大方向。
核结构与核反应方向主要研究原子核的基本特性和核反应的机制与规律,对于从事基础研究和理论模型建立的学生较为适合。
核技术与应用方向主要研究核技术在医学、工业和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对于从事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学生较为适合。
核能与核安全方向主要研究核能的发展和核安全的保障,对于从事核能领域研究和管理的学生较为适合。
结论核物理专业考研方向的选择是核物理研究生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准备核物理考研方向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选择考研方向需要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合理的选择。
无论选择哪个方向,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核物理专业的发展和需求。
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0827核科学与技术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0827核科学与技术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一、报考说明:全国重点高校推免生、统考生。
二、专业介绍: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教育部同步辐射博士生创新中心,其拥有的“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具有“核科学与技术”工学硕士与博士学位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
学科专业主要涵盖“核技术及应用”、“同步辐射及应用”和“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研究方向分别如下:1)“核技术及应用”专业:主要包含有粒子加速器物理技术与工程、同步辐射光源物理与技术、先进光源物理与技术、驱动束加速器物理与技术、短波光物理与技术、核电子学与束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脉冲功率与高能量密度技术、电磁场与射频技术、高功率电源技术、辐射技术及应用、真空物理与技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等,涉及物理、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等领域。
2)“同步辐射及应用”专业:合肥同步辐射装置是我国三大同步辐射装置之一,是国内唯一建在高校中的国家级大科学装置。
所谓同步辐射,是指以准光速运动的电子受外力做圆周运动或波浪运动时所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它同时具备了与激光可比拟的高亮度和准直性、从远红外到硬X射线连续可调的宽频谱、纳秒至飞秒可调的超短脉宽、以及任意可选的偏振度等等优异的特性,从而可以完成常规实验室光源不能胜任的科学实验观测,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新能源与环境科学、地学、医学、药学、计量学、微纳加工和微机械等众多学科领域。
同步辐射及应用已形成为一门综合性和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同步辐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应用技术研究,包括各类基于先进同步辐射光源的光谱、质谱、光电子能谱、散射谱、X射线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研究。
3)“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科学”专业:主要依托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开展辐射防护与环保方向的科学研究。
本学科研究生毕业去向: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有较深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独立研究和设计能力,掌握现代实验技术,“理实交融”,就业范围较宽。
核工程与核技术就业方向

核工程与核技术就业方向核工程与核技术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涉及到多个就业方向。
以下将对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就业方向进行解释。
1. 核能发电工程师:核能发电工程师主要从事核能发电厂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
他们负责核反应堆及其相关系统的设计和调试,确保核能发电厂的安全运行。
此外,他们还负责核废料处理和核电厂设备的维护,以及开展核安全和辐射防护工作。
2. 核燃料循环工程师:核燃料循环工程师主要从事核燃料的生产和处理工作。
他们研究和开发新型核燃料材料,负责核燃料的制造和加工。
此外,他们还负责核燃料的运输、储存和废料处理,确保核燃料循环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3. 核辐射应用工程师:核辐射应用工程师主要从事核技术在医疗、工业和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工作。
他们研究和开发核技术在医学诊断、治疗、工业探测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方法和设备。
他们还负责核辐射的安全防护和辐射监测,确保核技术应用过程的安全性。
4.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工程师主要从事核能领域的安全管理工作。
他们负责核能发电厂、核燃料循环装置和核科研机构的安全评估、规划和监督。
他们还负责核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确保核能领域的安全性。
5. 核科学研究人员:核科学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核物理、核化学、核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他们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反应和性质,开展核反应堆物理和燃料循环的模拟和优化。
他们还研究核技术在新能源、医学和环境等方面的应用,推动核科学的发展和创新。
总结起来,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就业方向包括核能发电工程师、核燃料循环工程师、核辐射应用工程师、核安全工程师和核科学研究人员。
他们分别从事核能发电厂的设计运行、核燃料的制造处理、核技术在医疗工业环境中的应用、核能领域的安全管理以及核科学的研究工作。
他们的工作涉及到核能发电、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和核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为核能产业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 号
课程编 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1
00010010
社会主义理论 和实践
必修
2
00010030
自然辩证法概 论
必修
3 00010041 第一外国语 必修
4 00610340 医学影像物理 必修
5
00610510
肿瘤放疗物理 学
必修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0610460
核磁共振成像 学
必修
7
00610470
医学数字信号 和图像处理
核技术及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可授理学或工学学位)
2002年7月修订
一、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 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粒子加速器的 (1)新型加速结构的理
新原理、新技 论与实验研究(射频
术及应用 超导加速、强流离子
1
加速);
(2)强流粒子束源(光
阴极电子枪、强流离
子源);
(3)强脉冲离子束;
离子束物理 (1)荷能离子生物物 赵渭江教授(博
与应用 理;
导)
2
(2)离子束材料改性; 郭之虞教授(博
(3)离子束分析技术; 导)
(4)团簇束与物质相互 王宇钢副教授
作用及纳米团簇膜 赵子强副教授
颜莎高工
薛建明副教授
乐小云副教授
医学物理和工 (1) 医学影像物理和工 包尚联教授(博
程
程(磁共振成像,核 导)
法,了解相关前沿领域,在某项具体核技术及应用的研 究工作中受到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良好训练。毕业后 具有从事本专业研究工作或相关实际工作的能力。
学制:全日制3年,在职4年。
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3学分,其中必修课21学分,选 修课12学分, (医学物理和工程方向必修课25学分,选修课8学分) 必修课70分为及格。
4
7 00610370 带电粒子束 选修 流光学
4
核技术前沿 8 00610350 讲座(两年 选修 2
一次)
9
微机控制与 数据获取
选修
3
10 00610380 电磁场数值 选修 计算
3
11 00610390 离子源物理 选修 及技术
3
射频技术及
12 00610400
其应用 (两年一
选修
3
次)
13 00610410 核分析方法 选修 与技术
入学考试科目: 1、 政治 2、 英语 3、 普通物理
四、电磁场或电子技术(任选一门)
六、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主要参考书目
备注
《大学物理通用教程》(力学、 普通物理 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
理),北大普物教研室编,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2。
因电磁学部分尚未 出版,暂用《普通 物理学》(电磁 学),励子伟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电磁场
《电动力学》郭硕鸿编,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7第二版。 《电磁场理论基础》,王 蔷等 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带*部分不要求
《电子线路》(第三版)梁明理 带*部分不要求 电子技术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第
3版,2001第4版。
注:电磁场与电子技术任选一门。
樊铁栓副 教授
4
春
谢耀钦讲 师
3
秋
陈金象教 授
方伟岗教
4
秋
授 (外聘)
等
4
秋
郭之虞教 授
3 秋 包尚联教
(两年一次)
授
13
医学影像学中 的统计学方法
选修
2
秋
王强讲师 (外聘)
四、科研能力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1. 对所在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发展方向以及热点问题 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2. 对与其研究课题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重要论著以及参 考文献等有比较系统的学习与总结,对研究课题中的难 点及关键应解决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3. 比较好地掌握与其研究课题有关的重要研究方法、理论 模型、实验手段、计算程序、仪器设备等,能相对独立 地从事研究工作(包括理论推导、实验测量、结果分析 等);
3
14
00610420
离子束应用 导论
选修
2
团簇物理及
春
秋
秋
待定
秋
郭之虞教 授
王宇钢副
秋
教授 黄斐增副
教授等
秋
吕建钦教 授
郭之虞教
春
授等
(组织)
秋
待定
春
吕建钦教 授
秋
于金祥教 授
春
张保澄教 授
春 颜莎高工
春
赵渭江教 授
赵子强副
15 00610430
应用
选修 2 秋
教授
核技术及应用专业医学物理和工程方向课程设置
必修
8
00610530
生物医学电子 学
选修
9
00610450
现代医学物理 基础
选修
10
00610490
医学影像的生 物学基础
选修
11 00610320 粒子加速器 选修 12 00610480 脑功能成像 选修
学 分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2春
3春
4秋
4
春
包尚联教 授
4
春
黄斐增副 教授
4
春
俎栋林教 授
4
秋
3
医学成像,医学图 唐孝威院士(博
像处理,分子和功 能成像); (2) 肿瘤诊疗物理与技 术(医学影像在肿瘤 放疗中的应用,肿 瘤放疗物理学、剂
导,兼职) 俎栋林教授 黄斐增副教授 徐萍芳高工 曹文田高工
量学和肿瘤治疗计
划系统设计);
二、培养目标、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使学生掌握核技术及应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
第一作者署名(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发表或 被接受一篇学术论文。
五、对新生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及入学考试科 目设置
对新生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 1.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 学习目的明确,学风严谨。 3. 对本学科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好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机应用
能力,能较为熟练地阅读外文资料。 4.身体健康。
4.能相对独立地撰写科学论文。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 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掌握了本研究方向的基本理论、较
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发展方向,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 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在学术上应具有一定的创 造性。 2. 论文应能反映出研究工作的工作量,即有不少于一年半的 论文研究时间。 3.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使用规范的语 言,严格按《北京大学研究生手册》中“北京大学研究生学 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的规定撰写。应 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引言、正文、参考文 献等。 4. 论文综述部分不能少于8千字,作者自己的研究工作部分 不能少于1万5千字(包括图表)。 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至少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以
(4)加速器质谱技术及
其交叉学科应用研
究;
(5)粒子束诊断新技术
(6) 粒子动力学
研究生导师
郭之虞教授(博 导) 赵 夔教授(博 导) 赵渭江教授(博 导) 方家驯教授(博 导) 张保澄教授(博 导) 于金祥教授 (博 导) 吕建钦教授(博 导)
刘克新教授(博 导) 王建勇教授级高 工 鲁向阳副教授 谢大弢副教授 陆元荣高工 任晓堂高工 全胜文高工
三、课程设置
序 课程编 号号
课程名称
课程 学分 类型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科学社会主
1 00010010 义理论与实 必修 2
春
践
2 00010030 自然辩证法 必修 概论
3
3 00010041 第一外国语 必修 4
4
核技术及应 用导论
必修
4
5 00610320 粒子加速器 必修 4
6 00610330 粒子束与物 必修 质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