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教学方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7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7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篇一1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跨越、海峡、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2情景说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文是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是更有意义,人生才更有幸福。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讲述了一个情致淳厚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我想教材编写的意图不仅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认真感悟,学习台湾青年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及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从而进一步受到人性美的教育。
教学时:(一)用好教材,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深切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二)超越教材,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3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目标学时重点学时难点教学活动4.2第二学时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关心他人的教育。
)学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技巧。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大陆和台湾人民之间的亲情和爱心,培养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一个关于大陆和台湾人民之间互助互爱、血浓于水的故事。
2.2 生字词大陆、台湾、海峡、生命桥、互助、互爱、血浓于水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大陆和台湾人民之间的亲情和爱心。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4.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提问互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3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感受大陆和台湾人民之间的互助互爱。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大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5.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正确书写。
5.4 理解课文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5 情感体验学生讨论大陆和台湾人民之间的亲情和爱心,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参与度、回答问题准确性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6.2 课后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6.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鼓励彼此在学习中的优点,互相提出改进建议。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文本。
7.2 多媒体资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用于辅助教学。
7.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报道等,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

小学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情感。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
(2)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
(2)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1)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海峡是什么吗?在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海峡?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理解词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故事中主要有哪些人物?四、深入分析1.学生细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什么意思?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故事中主要有哪些人物?二、课堂讨论1.学生细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体现了哪些精神?三、情感体验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精神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读后感。
六、课后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体会到了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将课文精神内化为自身品质,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知识与技能(1)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课文中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具体指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是指林永祥医生通过骨髓移植手术,让小光的生命的希望从大陆延伸到台湾。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海峡两岸的关系,以及大陆赠送台湾大熊猫的事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推理和想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热点的情感。
(2)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1)理解大陆赠送台湾大熊猫的事件背后的意义。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海峡两岸的关系。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教师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陆赠送台湾大熊猫的事件背后的意义。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大陆与台湾的亲情。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海峡两岸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2)以“我心中的生命桥”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抄报创作。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优秀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篇一一、教材解读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静静地等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中国台湾莲花的慈济医院,李政道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
为了挽救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之桥。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清小钱接受骨髓移植的经过,领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二、教前准备1、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李博士、莲花慈济医院等方面的资料,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2、准备课件。
三、设计理念围绕“生命桥”这一主题,营造多次多层螺旋回环的研读场,引领学生品析语言,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寻求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结合点,从中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移植、间隔、袭击、空旷、暂停、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4、领悟作者分两个不同地点交代故事内容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能力。
四、过程预设(一)故事引入,调动情感。
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大家知道姚明吗?他是国际大球星,身价上亿。
在今年9月4日,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当时与记者有这样一段对话:记者问:姚明,你是真捐呢,还是作秀呢?姚明答:一旦需要,马上就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意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阅读思考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掌握阅读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的意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阅读思考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2.初读课文(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然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视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3.深入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探讨:a.关于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介绍;b.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c.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梳理;d.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题的探讨;e.写作特点和阅读技巧的分析。
4.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感受,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2.多媒体辅助: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如PPT、图片等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地插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分工合作、互相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优秀7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优秀7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
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读来表达感受。
所以,本节课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词语,品味句子,感悟文章。
同时试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1、以读为本。
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
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
2、自主学习。
构建乐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从题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标。
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文字。
以填空和朗读再次回归整体,使认知更完整、深刻。
扩展练习,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读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学会写读后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主题。
(2)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预测课文内容。
2. 朗读课文:(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跟读,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用法,并进行练习。
4. 分析课文:(1)学生讨论课文内容,总结文章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表达技巧。
5. 推断作者观点:(1)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观点和态度。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
四、作业布置1. 回家后,跟家人分享课文内容,体会亲情。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3. 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四年级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教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四年级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教学
方案)
1999年9月20日,早晨的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但晨风中似乎已经飘来甜丝丝的气息。
他,钱畅,这个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的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他的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面临着凋零的危险。
唯有移植骨髓,才能使这朵垂危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绚丽的光彩。
然而,要找到可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这样的骨髓,在没有亲缘关系的十万个人里,大概才能找到一个。
但是,钱畅是幸运的,几经辗转,这样的骨髓终于找到了,就在一位台湾青年的身上。
1999年9月21日,一场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整个台湾地区,台湾大地人在余震的摇晃中。
慈济医院的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中步
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一位台湾青年,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把他的骨髓抽出来。
余震不断,这个青年依然神清气定。
他在这场灾难中没有受伤。
然而他的家人呢?在昨夜的天崩地裂中,可曾安然无恙,没有人能够知道。
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变,有一名叫钱畅的青年,正怀着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针头满满的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是枕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
但是利博士庄严的站着,青年人静静的躺着。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经过10几个小时奔波,李博士带着骨髓,赶往杭州市,连夜为钱畅作了移植手术。
最后,钱畅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钱畅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也不会见面,但是,能不能见
面并不重要,因为两岸的骨肉同胞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不会熄灭。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