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哪些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其有效管理可以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实现保护劳动者的目的。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1、公司为有效防止职业病对作业人员造成人身伤害,从管理上明确公司职能部室及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多级责任制,分清在职业病预防上的岗位职责。
2、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3、接触粉尘作业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作业人员正确佩带防尘口罩。
4、从事防水作业,喷漆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通风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带防毒口罩。
密闭空间内进行防水、喷漆作业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如防护用具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必须立即撤离现场至通风处,并通知施工现场其他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该场所进行通风;若已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报告项目部进行处理;慢性中毒症状比较不易被发现,公司对从事此类作业的施工人员每半年组织一次体检,发现职业病症状将立即通知本人并调离岗位,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5、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6、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正确佩带防护耳罩,并减少噪声作业的时间。
如因进行强噪音作业导致头晕、耳鸣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通知其他人员进行治疗,症状严重者报公司应急救援小组送至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7、施工中所使用的加工设备要设置除尘装置,清运垃圾必须使用喷洒后方可用提升机或封闭专用垃圾道运输,严禁从窗口倾倒垃圾。
细散颗粒材料的装卸运输必须要遮盖,现场专用道路要经常喷洒水,把粉尘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
职业病危害预防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预防防护措施职业病指在工作中由于长期接触有害物质、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长期处于特定的工作场所,使身体出现病变或功能紊乱的一类疾病。
职业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是巨大的,预防职业病危害的发生已成为国家和企业关注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方法以及防护措施。
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方法1.健康检查在工作岗位上定期进行生理、生化和辅助检查,以及由专业医生对因工作岗位引起的身体状况进行系统、全面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及早采取防护措施。
2.控制危害物质的使用控制危害物质的使用是预防职业病危害的关键,只有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才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尽量使用无毒、无害的物质或代替品,并控制有害物质的使用量与浓度。
3.改进工作场所环境改进工作场所的环境,包括控制噪声、降低温度、湿度、改进通风等,可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对于有害气体、粉尘等,应采取有效的排放方式和收集方式,避免其在工作场所中产生过高的浓度和吸入量。
4. 增加工作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安排每天工作的时间应该合理安排,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需要适度的休息时间。
对于高温、高湿度和高强度劳动的工作岗位,应适当调整工作强度和时长,避免体力过度消耗。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措施是最基础的保护,包括佩戴防护用品、使用理性化个人防护用品、掌握正确的佩戴方法等等,需要根据不同的作业要求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2. 活动防护在长时间的低头、俯卧和跑步等工作中,应及时做出伸展、扭动、转动等身体活动,以保证身体血液的循环,避免肌肉萎缩,并缓解疲劳。
3. 定期通风通风循环是降低室内污染的必要程序,通风可以将有害物质排放到室外,所以需要定期开窗通风和使用强制通风设备。
4. 综合防护要进行全面的职业病危害治理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例如培养职业危害防控人员、加强职业病监测、加强职业病防护体系建设等,从综合性防护措施入手,达到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效果。
职业病防控措施

职业病防控措施1、加强职业病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促使员工主动采取预防措施。
2、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成立职业健康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提供职业病防止所需的经费和设备。
3、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是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基础,建立职工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档案。
4、从事或接触有职业危害因素或对健康有特殊要求作业时,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性健康检查,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安排从事上述有关作业,并应当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和建立健康档案。
5、有害作业场所应当与其他作业场所分开,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卫生防护设施。
6、易发生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的作业场所,应当配备紧急防范设备和医疗急救用品,并确定专职或者兼职急救人员。
7、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程项目,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
8、有放射源或者生产放射线的作业场所,应当设置放射性警示标志,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加强防范管理。
9、对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程项目或作业场所,应组织有关单位定期进行检测、评价。
10、单位必须对从事或接触有职业病危害和从事对健康有特殊要求的作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
11、不得安排患有禁忌病的人员从事所禁忌的作业,对已发现受到职业性损害的人员,应及时安排治疗或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
12、对被确诊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应当及时安排治疗或者疗伤,并定期复查。
13、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减少工作压力和疲劳度。
14、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采光、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符合标准,防止有害物质的聚集和传播。
15、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护设备。
16、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和诊断潜在职业病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引言职业病是在特定工作岗位上长期暴露于某种有害因素下导致的健康问题。
职业病危害不仅对工作者自身健康带来重大风险,也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类型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帮助工作者了解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1. 职业病危害类型1.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这些因素可能对工作者的听力、骨骼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以下是具体的物理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噪声: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为了预防噪声伤害,工作者应佩戴合适的耳塞或耳罩,并控制噪声源的音量。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手臂、手指和背部问题。
工作者应使用带有减振装置的工具,并定期休息以缓解振动造成的负面效应。
•辐射: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紫外线辐射等可能导致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
工作者应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辐射源。
1.2. 化学因素许多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学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毒性气体和蒸汽:工作者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并戴上合适的呼吸防护设备。
•有害液体和固体: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手套、工作服和防护眼镜,以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有害物质。
•腐蚀性物质:接触腐蚀性物质可能导致皮肤损伤。
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服和防护手套,并避免接触这些物质。
1.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
以下是常见的生物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病原体:在与病原体接触时,工作者应遵循正确的洗手和消毒程序,并正确佩戴口罩和手套。
•有害生物:在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与有害生物接触是常见的。
工作者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工作服和面具。
2. 防护措施为了防范职业病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工作环境改善: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如增加通风设备、减少噪音等,来最大程度减少危害因素的影响。
防范职业病的措施

防范职业病的措施一、职业病的定义和危害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由于长期接触某种有害物质或者长期处于特殊的工作状态下,人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和生产力,还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二、防范职业病的必要性防范职业病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手段。
因此,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职业病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三、防范职业病的具体措施1.加强职业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健康教育活动,让员工了解有关职业病预防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提高他们对自身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建立完善健康档案对每位员工建立健康档案,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职业病筛查结果等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和诊断职业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3.严格执行职业卫生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职业卫生标准和管理制度。
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评估和控制。
4.提供个人防护用品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和工作环境的不同,为员工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
5.改善工作环境通过改善生产设备、优化工艺流程等方式,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含量和暴露时间。
同时加强对工作环境空气质量、噪声等方面进行监测和管理。
6.定期开展健康体检通过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诊断出患有职业病或患有慢性病的员工,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扩散和恶化。
7.加强职业病防控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让员工了解职业病危害的严重性和预防措施,提高他们对职业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四、结语防范职业病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手段。
企事业单位应该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职业病防控措施,切实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学习和贯彻落实。
防范职业病危害的安全建议

防范职业病危害的安全建议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职业活动或职业接触导致的疾病。
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危害,制定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防范职业病危害的安全建议:1. 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需要做到心中有数。
了解职业病的病因和症状,可以更好地识别潜在危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工作所需,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口罩、耳塞等,减少职业病的风险。
3. 健康检查和体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职业病筛查,可以及早发现职业病的迹象或存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是对接触有害物质的部位保持干净洁净。
同时,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物,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5. 规范工作操作:遵守工作规范和操作程序,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
如在化学品操作时,正确佩戴手套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
6.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企业应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职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通过培训、宣传和讲座等方式,增加职工的安全常识和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7. 确保良好的通风系统:在有害物质较多的工作环境中,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保护职工的呼吸系统免受侵害。
8. 定期休息和锻炼:长时间连续作业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精神压力,增加职业病发生的概率。
定期休息和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疲劳,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9. 积极参与职业卫生检测:定期参与职业卫生部门的检测,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的职业健康标准。
通过及时的检测和调整,减少职业病危害对职工健康的潜在风险。
10. 建立健康的工作文化:通过建立健康的工作文化,促进职工的互动与团队合作,共同致力于预防职业病危害。
企业可以组织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员工身体素质和职业健康意识。
职业病危害对职工的健康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防护措施为了预防、操纵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管理。
在有职业危害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及安全。
特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1、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2、公司职工、工程员工、临时工、民工都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权利;3、前期预防做好防尘、毒、射线、噪声以及防氮气窒息等防护设施管理、使用、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未经主管部门允许,不得擅自拆除或中止使用;应根据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具体状况,为职工提供有效个体职业卫生防护用品。
工程部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台账。
4、职业健康检查管理(1)所有职工都有维护本公司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用品责任和义务,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可疑状况,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对违反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害身体健康行为应提出批评、制止和检举,并有权提出整改看法和建议。
(2)不得因职工依法行使职业卫生正值权利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终止及其订立劳动合同。
(3)工程部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和退休职业健康检查,以及特别作业体检、工程部不得安排未进行健康检查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证者从事禁忌工作。
(4)对职业健康检查中查出职业病禁忌症以及疑似职业病者,患者所在企业应根据健康安全科提出处理看法,安排其调离原有害作业岗位、治疗、诊断等,并进行观测。
(5)人事管理部门应按规定建立健全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依照国家规定保存期限合理保存。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1)防噪声:噪声是该项目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噪声性耳聋又是国家法定职业病。
为降低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我们指导企业在设备选型时,采用符合国家规定噪声标准的设备;排空管均安置消声器,调节阀、减压阀等选择低噪声阀门;空压机、风机、各种泵等产噪设备设隔声罩;对破碎间进行隔声、吸声处理;车间内个别产噪强度较高的设备采取了隔声、减振、消声等综合控制措施;注意产噪设备在不影响工艺的情况下不要集中置放,以免噪声叠加;注意产噪位与相邻车间或岗位的隔声,以减少接噪人群;(2)防毒:该项目生产工程自动化程度虽高,但为了降低乃至避免毒物危害,在生产区域安装了抽风机,以加强通风;所有管道均采用密闭管道;随时检查管道阀门的密闭性;检查管道安全;(3)防尘:生产过程采用自动化控制,设备采用密闭、半密闭系统,同时安装除尘装置,从而减少工人接触粉尘的机会;(4)防高温:采用岩绵等保温材料包裹,确保热力设备、高温管道等表温低于50℃。
检测结果说明:只要针对企业存在的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企业在节省大量资金的情况下,是可以将职业病危害因素降低到符合国家限值的水平,这有利于保护企业职工的健康,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另外,这一例证也说明,作为评价机构,评价本身不是目的,指导企业采取适当措施,保护作业人员健康才是最终目的。
通过评价机构的服务,企业对评价提高了认识,不会将获得批复为最终目的。
根据《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及职业卫生相关法律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公司制定了个人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和使用办法。
公司免费为员工提供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及安全工器具;公用个人防护用品由班组统一保管,并按相应要求进行维护,以保证防护用品安全、有效。
公司为作业人员发放的个人防护用品及其他安全防护用品基本能满足作业人员的防护需要。
该项目采用窗采光和混合照明。
根据相关标准[6-7]规定,本项目采光等级为Ⅳ级,照明符合规定。
通风主要采用抽风机、排风机、空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一、综合防尘措施
1、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尘降尘措施。
2、加强通风管理。
3、佩戴好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4、确保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完好有效。
5、按要求对毒物进行日常监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检测,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6、加强职业危害学习培训。
二、噪音防护措施
1、保持设备的经常性外号,发挥设备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噪音指标超过国家环保便准时,要立即进行检修,直到符合标准才可使用。
2、工作人员配备切实有效的劳动保护用品。
3、对于突发性噪音,提前通知附近工作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其他能够认为控制的突发性噪声应尽量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噪声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4、在设备选型时选择降低噪声的设备。
5、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6、加强设备维修,减少机械老化带来的噪声。
三、高温防护措施
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好防护措施。
2、加强工作现场温度检测。
3、加强职业危害学习培训。
四、、防毒措施
1、采用密封性好的设备。
2、通过改革工艺和改进设备,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产毒源。
3、生产过程中的密闭化,和通风排毒和净化回收相结合,从而降低生产现场的毒物浓度。
4、用机械化操作代替笨重的手工操作,减少员工与毒物的接触,从而减少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5、正确佩戴好防护用品。
6、按要求对毒物进行日常监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检测,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7、加强职业危害学习培训。
五、粉尘防治措施
1、生产环境内的浓度,常与清扫制度有关,故注意环境的清洁工作,推行实施清扫能有效地降低粉尘浓度。
粉尘作业场所的生产设备、除尘设备和地面的积尘,必须每班进行清扫,并定期进行大清扫。
清扫时,要先洒水或水冲地坪,严禁采用压缩空气吹扫。
2、在操作产尘物品时,注意避免二次扬尘。
3、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必须符合TJ36的规定。
4、防尘设备必须与主体设备同时运行,同时检修,同时维护,保证
除尘率、设备完好率和同步运转率。
5、粉尘作业职工严格执行“先开防尘设备后开生产设备,后停防尘设备”以及湿式除尘器要先送水,后送风的操作规程。
6、加强个人卫生防护,从事粉尘作业者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减少身体暴露部位,要根据粉尘的性质,选戴多种防尘口罩,以防止粉尘从呼吸道吸入,造成危害。
7、禁止在粉尘作业现场进食、抽烟、饮水等。
8、定期体检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粉尘对健康的损害,发现患有不宜从事粉尘作业的疾病时,应及时调离。
离岗时也要体检。
确定有无受到粉尘危害。
9、注意营养、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