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充电电路详解

合集下载

锂电池恒流定压充电电路

锂电池恒流定压充电电路

锂电池恒流定压充电电路
闲来无事,设计了一个充电电路图,用外接直流供电(点烟器接口等等),充满后关断恒流回路,静止电压下降后又自动再充电。

R1确定充电电流,W1调定再充电压,W2调定停充电压,SW1手动充电启动,SW2手动停止充电,Q3、Q4互补组成模拟可关断可控硅(C2、R4的作用是增加Q3、Q4的稳定性)。

注意元件R、R1、Q1、D1的额定电流要达到设计的指标(充电电流I=(V LED-V Q1be)/R1,图中电流理论值为(2-0.7)/2=650mA)。

由于D1的隔离作用,电池平时理论上无放电消耗回路,可以长期不取下来。

LED为充电指示灯,同时为恒流源提供基准电压源。

R起限流作用。

细节加QQ:1191789075。

2串锂电池7.4v充电电路工作原理

2串锂电池7.4v充电电路工作原理

2串锂电池7.4V充电电路工作原理
2串锂电池7.4V充电电路是一种专为锂电池设计的充电电路,它可以对2串锂电池进行安全、高效的充电。

本文将介绍2串锂电池7.4V充电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路组成
2串锂电池7.4V充电电路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输入电源:为充电电路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

2.充电控制器:负责控制充电过程,保证电池充电的安全和稳定。

3.电流传感器:检测充电电流,为充电控制器提供实时反馈。

4.电池组:由2串锂电池组成,需要充电以补充能量。

工作原理
1.输入电源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经过充电控制器后,为电池组提供充电电流。

2.充电控制器负责控制充电过程,它会根据电池组的电压和电流状态调整充电参数,保证电池充电的安全和稳定。

3.电流传感器实时检测充电电流,将检测到的电流值反馈给充电控制器。

4.电池组在充电过程中,电压逐渐上升,当达到预设的满电电压时,充电控制器会停止充电,保护电池组不过充。

注意事项
1.使用2串锂电池7.4V充电电路时,请确保输入电源的电压和电流符合电路要求,以免损坏电路。

2.为了保证充电安全和稳定,请勿使用劣质充电器或擅自改动充电参数。

3.在充电过程中,请远离高温、潮湿等恶劣环境,以免影响充电效果和安全。

4.充电完成后,请及时断开充电电路,以免电池组过充或损坏。

锂电池 充放电 电路

锂电池 充放电 电路

锂锂电池充放电电路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指的是实现锂电池充放电功能的电路。

具体来说,锂电池充放电电路负责将电能传输到锂电池中,同时控制充电和放电的过程,确保锂电池的安全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有多种不同类型的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可供选择。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锂电池充放电电路:
1.线性充电电路:线性充电电路是一种简单的充电方式,通过电阻器和开关
的组合实现电流的控制。

这种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在充电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能量,因此充电效率较低。

2.开关电源充电电路:开关电源充电电路利用开关管和高频变压器来实现电
压的转换和电流的控制。

这种电路充电效率高,但电路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

3.多阶段充电电路:多阶段充电电路根据锂电池的特性和充电状态,采用不
同的充电方式进行多阶段的充电过程。

这种电路可以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电流和电压值,从而达到最佳的充电效果。

4.智能充电电路:智能充电电路通过检测锂电池的充电状态和温度等参数,
自动调整充电电流和电压,实现智能化的充电管理。

这种电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但具有更高的充电效率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锂电池充放电电路”是指实现锂电池充放电功能的电路,有多种不同类型可供选择。

这些不同类型的充放电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确保了锂电池的安全使用和高效能量传输。

锂电池过充电-过放-短路保护电路详解

锂电池过充电-过放-短路保护电路详解

该电路主要由锂电池保护专用集成电路DW01,充、放电控制MOSFET1(内含两只N沟道MOSFET)等部分组成,单体锂电池接在B+和B-之间,电池组从P+和P-输出电压。

充电时,充电器输出电压接在P+和P-之间,电流从P+到单体电池的B+和B-,再经过充电控制MOSFET到P-。

在充电过程中,当单体电池的电压超过4.35V时,专用集成电路DW01的OC脚输出信号使充电控制MOSFET关断,锂电池立即停止充电,从而防止锂电池因过充电而损坏。

放电过程中,当单体电池的电压降到2.30V时,DW01的OD脚输出信号使放电控制MOSFET关断,锂电池立即停止放电,从而防止锂电池因过放电而损坏,DW01的CS脚为电流检测脚,输出短路时,充放电控制MOSFET的导通压降剧增,CS脚电压迅速升高,DW01输出信号使充放电控制MOSFET迅速关断,从而实现过电流或短路保护。

二次锂电池的优势是什么?1. 高的能量密度2. 高的工作电压3. 无记忆效应4. 循环寿命长5. 无污染6. 重量轻7. 自放电小锂聚合物电池具有哪些优点?1. 无电池漏液问题,其电池内部不含液态电解液,使用胶态的固体。

2. 可制成薄型电池:以3.6V400mAh的容量,其厚度可薄至0.5mm。

3. 电池可设计成多种形状4. 电池可弯曲变形:高分子电池最大可弯曲900左右5. 可制成单颗高电压:液态电解质的电池仅能以数颗电池串联得到高电压,高分子电池由于本身无液体,可在单颗内做成多层组合来达到高电压。

7. 容量将比同样大小的锂离子电池高出一倍IEC规定锂电池标准循环寿命测试为:电池以0.2C放至3.0V/支后1. 1C恒流恒压充电到4.2V截止电流20mA搁置1小时再以0.2C放电至3.0V(一个循环)反复循环500次后容量应在初容量的60%以上国家标准规定锂电池的标准荷电保持测试为(IEC无相关标准).电池在25摄氏度条件下以0.2C放至3.0/支后,以1C恒流恒压充电到4.2V,截止电流10mA,在温度为20+_5下储存28天后,再以0.2C放电至2.75V计算放电容量什么是二次电池的自放电不同类型电池的自放电率是多少?自放电又称荷电保持能力,它是指在开路状态下,电池储存的电量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保持能力。

锂电池充电电路原理

锂电池充电电路原理

锂电池充电电路原理
锂电池充电电路原理主要涉及锂离子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移动。

以下是锂电池充电电路原理的简要介绍:
1.涓流充电:当电池电压低于3V左右时,采用涓流充电。

此时,充电电流是恒流充电电流的十分之一。

即0.1C(以恒定充电电流为1A为例,涓流充电电流为100mA)。

涓流充电用来对完全放电的电池单元进行预充,也称为恢复性充电。

2.恒流充电:当电池电压上升到涓流充电阈值以上时。

提高充电电流进行恒流充电。

恒流充电的电流在0.2C至1.0C之间。

电池电压随若恒流充电过程逐步升高,一般单节电池设定的此电压为
3.0-
4.2V。

3.恒压充电:当电池电压上升到
4.2V时,恒流充电结束,开始恒压充电阶段。

在恒压充电阶段,充电电压保持恒定。

充电电流逐渐下降。

当电流下降至设定充电电流的1/10时,充电结束。

总之,锂电池的充电原理是锂离子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移动。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脱嵌出来,通过电解质传递到负极。

同时发生正负极材料的氧化还原反应。

充电过程通过连接电池正负极与电源来完成。

具体的电路设计和元件选择将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电池特性而定。

制表:审核:批准:。

锂电池充电电路及电源自动切换电路的设计

锂电池充电电路及电源自动切换电路的设计

BATTBATT-8.4V图1 锂电池充电电路原理图输入电源V in =24V ,充电电流1~1.5A,锂电池参数为8.4V,2.5A1、充电电流的设置恒流充电电流由下式决定:CSCH R mVI 200=,取A I CH 25.1=,得 Ω=16.0CS R选取R CS 参数为0.16Ω±5%/1W 实际使用电阻值为150mΩ,得A A R mV I CS CH 33.1150200200=== 2、充电结束电流的设置在恒压充电模式,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充电电流减小到EOC 管脚的电阻所设置的电流时,充电结束。

充电结束电流由下式决定:610)314350(278.1×+×=CS EOC R R I ,R3取10K ,I EOC =0.2A 3、电感的选择在正常工作时,瞬态电感电流是周期性变化的。

在P 沟道MOS 场效应晶体管导通期间,输入电压对电感充电,电感电流增加;在P 沟道MOS 场效应晶体管关断期间,电感向电池放电,电感电流减小。

电感的纹波电流随着电感值的减小而增大,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较大的电感纹波电流会导致较大的纹波充电电流和磁损耗。

所以电感的纹波电流应该被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电感的纹波电流可由下式估算:)1(1VCC V V Lf I BAT BAT L −×××=Δ其中:f 是开关频率,300KHz L 是电感值 VBAT 电池电压 VCC 是输入电压在选取电感值时,可将电感纹波电流限制在△IL =0.4×I CH ,I CH 是充电电流,得 L>34.2μΗ,实际取电感值为39μΗ。

4、电源自动切换电路VOUT给后续电路供电图2 电源自动切换电路当外部电源断开时,PMOS 管导通,由电池给外部系统供电,当外部电源接入时, PMOS 管关断,电池和系统电源之间断开,外部电源对系统供电。

三款经典7.4v锂电池充电电路图详解(7.4v锂电池充电芯片)

三款经典7.4v锂电池充电电路图详解(7.4v锂电池充电芯片)

三款经典7.4v锂电池充电电路图详解(7.4v锂电池充电芯片)7.4V锂电池充电电路设计(一)1、7.4V锂电池7.4V为标称电压,最低电压是7V,最高电压是8.4V。

内部是2节锂电池构成,单节锂电池的最高电压是4.2V,最低3.5V,如果电压低于3.5V,电池就作废了,不能给它充电,否则会有危险。

同样单节锂电池也不能充到4.2V以上,否则也会有危险。

因此要设计一个充电器,保证单节锂电池不会超过4.2V,充电输入端,12V的电源。

三款经典7.4v锂电池充电电路图详解(7.4v锂电池充电芯片)充电时红色指示灯亮,充满后绿色指示灯亮。

2、电路设计3、主控充电芯片:TP5100这部分电路是为了输出8.4V让锂电池进行充电。

TP5100是一款开关降压型双节8.4V/单节4.2V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

TP5100具有5V~18V宽输入电压,对电池充电分为涓流预充、恒流、恒压三个阶段,涓流预充电电流、恒流充电电流都通过外部电阻调整,最大充电电流达2A。

第13脚CS和第10脚VREGCS(引脚13):锂离子状态片选输入端。

CS端高输入电平(VREG)将使TP5100处于锂离子电池充电8.4V关断电压状态。

CS 端悬空使TP5100处于锂离子电池4.2V关断电压状态。

低输入电平使TP5100处于停机状态。

CS端可以被TTL或者CMOS电平驱动控制。

这里因为要对8.4V充电,因此把CS连接到VREG引脚。

TP5100支持1.5A充电电流,RS(R1)用来调节充电电流。

RTRICK(引脚12):涓流预充电流设置端。

将RTRICK引脚接地则预充电电流为10%设置恒流,通过外接电阻可以设置预充电电流。

如果RTRICK悬空则预充电电流等于恒流电流。

当接入电池时,芯片会检测电池的电压如果低于6V(8.4V充电模式)时,就会进行涓流预充电,如果把RTRICK接地,涓流预充电时的电流为原来设置充电电流的百分之十进行恒流充电。

PWR_ON-(引脚6):电源切换控制引脚。

锂电池充电电路

锂电池充电电路

锂电池充电电路简介锂电池是一种常用的充电电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轻巧便携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移动电源、电子设备和无线传感器等领域。

为了正确、高效地充电锂电池,并确保其安全性和寿命,我们需要设计合适的锂电池充电电路。

本文将介绍锂电池充电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基本原理锂电池充电电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到锂电池中。

充电电流通常分为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两种方式。

恒流充电恒流充电是指在一定的充电时间内,通过控制充电电流的大小来给锂电池供电。

通常情况下,初始阶段会以较高的电流给锂电池充电,以使其快速充满至一定程度,然后逐渐降低充电电流,直到锂电池充电完成。

恒流充电的优点是充电速度快,缺点是在充电完成前需要精确计算充电时间,否则可能导致过冲。

恒压充电是指在一定的充电电压下,通过控制充电电流的大小来给锂电池供电。

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会逐渐减小直到达到设定的充电电压。

恒压充电的优点是充电完成后不会有过冲现象,但充电速度较恒流充电略慢。

充电电路设计在设计锂电池充电电路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充电电流充电电流的选择对锂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有重要影响。

过大的充电电流会导致电池温升过快,从而影响电池寿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过小的充电电流则会导致充电时间过长。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锂电池的额定电流和充电要求选择合适的充电电流。

充电电压充电电压是控制锂电池充电过程的重要参数。

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应逐渐增加到设定的充电电压,直到锂电池充电完成。

过高或过低的充电电压都会对锂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产生负面影响。

在锂电池充电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应的保护机制,以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常见的充电保护措施包括过流保护、过压保护、过热保护等。

这些保护机制可以通过使用保护芯片和传感器来实现。

充电指示为了方便用户了解充电过程和状态,可以在充电电路中设计充电指示灯或显示屏。

充电指示功能可以告诉用户锂电池充电是否正常进行,以及充电是否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电池充电电路图锂电池是继镍镉、镍氢电池之后,可充电电池家族中的佼佼者.锂离子电池以其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 手机、摄录像机、笔记本电脑、无绳电话、电动工具、遥控或电动玩具、照相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

一、锂电池与镍镉、镍氢可充电池: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为石墨晶体,正极通常为二氧化锂。

充电时锂离子由正极向负极运动而嵌入石墨层中。

放电时,锂离子从石墨晶体内负极表面脱离移向正极。

所以,在该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总是以锂离子形态出现,而不是以金属锂的形态出现。

因而这种电池叫做锂离子电池,简称锂电池。

锂电池具有:体积小、容量大、重量轻、无污染、单节电压高、自放电率低、电池循环次数多等优点,但价格较贵。

镍镉电池因容量低,自放电严重,且对环境有污染,正逐步被淘汰。

镍氢电池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且不污染环境,但单体电压只有1.2V,因而在使用范围上受到限制。

二、锂电池的特点:1、具有更高的重量能量比、体积能量比;2、电压高,单节锂电池电压为3.6V,等于3只镍镉或镍氢充电电池的串联电压;3、自放电小可长时间存放,这是该电池最突出的优越性;4、无记忆效应。

锂电池不存在镍镉电池的所谓记忆效应,所以锂电池充电前无需放电;5、寿命长。

正常工作条件下,锂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远大于500次;6、可以快速充电。

锂电池通常可以采用0.5~1倍容量的电流充电,使充电时间缩短至1~2小时;7、可以随意并联使用;8、由于电池中不含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对环境无污染,是当代最先进的绿色电池;9、成本高。

与其它可充电池相比,锂电池价格较贵。

三、锂电池的内部结构:锂电池通常有两种外型:圆柱型和长方型。

电池内部采用螺旋绕制结构,用一种非常精细而渗透性很强的聚乙烯薄膜隔离材料在正、负极间间隔而成。

正极包括由锂和二氧化钴组成的锂离子收集极及由铝薄膜组成的电流收集极。

负极由片状碳材料组成的锂离子收集极和铜薄膜组成的电流收集极组成。

电池内充有有机电解质溶液。

另外还装有安全阀和PTC元件,以便电池在不正常状态及输出短路时保护电池不受损坏。

单节锂电池的电压为3.6V,容量也不可能无限大,因此,常常将单节锂电池进行串、并联处理,以满足不同场合的要求。

字串5四、锂电池的充放电要求;1、锂电池的充电:根据锂电池的结构特性,最高充电终止电压应为4.2V,不能过充,否则会因正极的锂离子拿走太多,而使电池报废。

其充放电要求较高,可采用专用的恒流、恒压充电器进行充电。

通常恒流充电至4.2V/节后转入恒压充电,当恒压充电电流降至100mA 以内时,应停止充电。

充电电流(mA)=0.1~1.5倍电池容量(如1350mAh的电池,其充电电流可控制在135~2025mA之间)。

常规充电电流可选择在0.5倍电池容量左右,充电时间约为2~3小时。

2、锂电池的放电:因锂电池的内部结构所致,放电时锂离子不能全部移向正极,必须保留一部分锂离子在负极,以保证在下次充电时锂离子能够畅通地嵌入通道。

否则,电池寿命就相应缩短。

为了保证石墨层中放电后留有部分锂离子,就要严格限制放电终止最低电压,也就是说锂电池不能过放电。

放电终止电压通常为3.0V/节,最低不能低于2.5V/节。

电池放电时间长短与电池容量、放电电流大小有关。

电池放电时间(小时)=电池容量/放电电流。

锂电池放电电流(mA)不应超过电池容量的3倍。

(如1000mAH电池,则放电电流应严格控制在3A以内)否则会使电池损坏。

目前市场上所售锂电池组内部均封有配套的充放电保护板。

只要控制好外部的充放电电流即可。

五、锂电池的保护电路:两节锂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如图一所示。

由两个场效应管和专用保护集成块S--8232组成,过充电控制管FET2和过放电控制管FET1串联于电路,由保护IC监视电池电压并进行控制,当电池电压上升至4.2V时,过充电保护管FET1截止,停止充电。

为防止误动作,一般在外电路加有延时电容。

当电池处于放电状态下,电池电压降至2.55V时,过放电控制管FET1截止,停止向负载供电。

过电流保护是在当负载上有较大电流流过时,控制FET1使其截止,停止向负载放电,目的是为了保护电池和场效应管。

过电流检测是利用场效应管的导通电阻作为检测电阻,监视它的电压降,当电压降超过设定值时就停止放电。

在电路中一般还加有延时电路,以区分浪涌电流和短路电流。

该电路功能完善,性能可靠,但专业性强,且专用集成块不易购买,业余爱好者不易仿制。

六、简易充电电路:现在有不少商家出售不带充电板的单节锂电池。

其性能优越,价格低廉,可用于自制产品及锂电池组的维修代换,因而深受广大电子爱好者喜爱。

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照图二制作一块充电板。

其原理是:采用恒定电压给电池充电,确保不会过充。

输入直流电压高于所充电池电压3伏即可。

R1、Q1、W1、TL431组成精密可调稳压电路,Q2、W2、R2构成可调恒流电路,Q3、R3、R4、R5、LED为充电指示电路。

随着被充电池电压的上升,充电电流将逐渐减小,待电池充满后R4上的压降将降低,从而使Q3截止,LED将熄灭,为保证电池能够充足,请在指示灯熄灭后继续充1—2小时。

使用时请给Q2、Q3装上合适的散热器。

本电路的优点是:制作简单,元器件易购,充电安全,显示直观,并且不会损坏电池.通过改变W1可以对多节串联锂电池充电,改变W2可以对充电电流进行大范围调节。

缺点是:无过放电控制电路。

图三是该充电板的印制板图(从元件面看的透视图)。

七、单节锂电池的应用举例1、作电池组维修代换品有许多电池组:如笔记本电脑上用的那种,经维修发现,此电池组损坏时仅是个别电池有问题。

可以选用合适的单节锂电池进行更换。

2、制作高亮微型电筒笔者曾用单节3.6V1.6AH锂电池配合一个白色超高亮度发光管做成一只微型电筒,使用方便,小巧美观。

而且由于电池容量大,平均每晚使用半小时,至今已用两个多月仍无需充电。

电路如图四所示。

3、代替3V电源由于单节锂电池电压为3.6V。

因此仅需一节锂电池便可代替两节普通电池,给收音机、随身听、照相机等小家电产品供电,不仅重量轻,而且连续使用时间长。

八、锂电池的保存:锂电池需充足电后保存。

在20℃下可储存半年以上,可见锂电池适宜在低温下保存。

曾有人建议将充电电池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的确是个好注意。

九、使用注意事项:锂电池绝对不可解体、钻孔、穿刺、锯割、加压、加热,否则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没有充电保护板的锂电池不可短路,不可供小孩玩耍。

不能靠近易燃物品、化学物品。

报废的锂电池要妥善处理。

四、锂电池的充放电要求;1、锂电池的充电:根据锂电池的结构特性,最高充电终止电压应为4.2V,不能过充,否则会因正极的锂离子拿走太多,而使电池报废。

其充放电要求较高,可采用专用的恒流、恒压充电器进行充电。

通常恒流充电至4.2V/节后转入恒压充电,当恒压充电电流降至100mA 以内时,应停止充电。

充电电流(mA)=0.1~1.5倍电池容量(如1350mAh的电池,其充电电流可控制在135~2025mA之间)。

常规充电电流可选择在0.5倍电池容量左右,充电时间约为2~3小时。

2、锂电池的放电:因锂电池的内部结构所致,放电时锂离子不能全部移向正极,必须保留一部分锂离子在负极,以保证在下次充电时锂离子能够畅通地嵌入通道。

否则,电池寿命就相应缩短。

为了保证石墨层中放电后留有部分锂离子,就要严格限制放电终止最低电压,也就是说锂电池不能过放电。

放电终止电压通常为3.0V/节,最低不能低于2.5V/节。

电池放电时间长短与电池容量、放电电流大小有关。

电池放电时间(小时)=电池容量/放电电流。

锂电池放电电流(mA)不应超过电池容量的3倍。

(如1000mAH电池,则放电电流应严格控制在3A以内)否则会使电池损坏。

目前市场上所售锂电池组内部均封有配套的充放电保护板。

只要控制好外部的充放电电流即可。

该充电器系深圳超力通电子有限公司制造,包装盒有以下说明:执行国家标准号:GB4943—2001性能:输入:220V,50Hz/60Hz 50mA输出:DC4.2V220mA±80mA特点:1、适用于对250—3000mAH容量手机锂离子3.6V(Li-ion)电池充电。

2、开关电源设计,适应交流电压宽150—265V供电。

3、采用微电脑芯片对整个充电过程进行准确检测和控制。

4、充电安全、可靠、充电饱和自动关机。

5、外形美观、轻巧、携带方便、操作简实用,可对绝大多数手机锂离子电池3.6V(Li-ion)电池充电。

打开包装盒,充电器外形如图。

出于好奇,笔者打开了该充电器。

其做工仔细,元件排列整齐,各元件都标有编号及大小数值,交流输入及直流输出也做了标注,并标有“CLT—688”、“2004.11.18”的字样。

印制板做的也很美观。

如图。

笔者根据实物画出了电路图,如下图(请点击图片查看放大后的电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如下:该电路很简洁,采用了一块软封装的集成块并标有AE3102字样,通过对其8个引脚分析,是集成了两个运放。

开关电源部分采用抑制振荡型开关电源,它的简单工作原理是把220V交流电整流滤波成峰值电压300V左右的三角波(滤波电容C1不用),利用稳压器组成电平开关,控制开关管Q1的振荡与停止。

此开关电源初级电流很小,Q1的C极反峰电压也较低,因此可以使用Vceo 大于300V的TO-92封装的小型开关管,以缩小体积降低成本。

开关电源部分:Q1和开关变压器组成间歇振荡器。

充电器加电后,220V市电经D1半波整流后在Q1的C极上形成一个300V左右的直流电压,经过变压器初级加到Q1的C极,同时该电压还经启动电阻R2为Q1的B极提供一个偏置电压。

由于正反馈作用,Q1的I C迅速上升而饱和,在Q1进入饱和期间,开关变压器次级绕组产生的感应电压使D2导通,向负载输出一个约9V左右的直流电压。

开关变压器的反馈绕组产生的感应脉冲经D3整流、C2滤波后产生一个与振荡脉冲个数呈正比的直流电压。

此电压若超过稳压管Z1的稳压值,Z1便导通,此负极性整流电压便加在Q1的B极,使其迅速截止。

Q1的截止时间与其输出电压呈反比。

Z1的导通/截止直接受电网电压和负载的影响:电网电压越低或负载电流越大,Z1的导通时间越短,Q1的导通时间越长,反之,电网电压越高或负载电流越小,D3的整流电压越高,Z1的导通时间越长,Q1的导通时间越短。

充电部分:手机电池残留电压(约3V)经R17、R15分压后,(1.3V)加至IC(AE3102)③脚,手机电池残留电压同时经R16点亮LED1,经LED1稳压后的电压(1.8V)加至IC②脚,此电压低于IC③脚电压,IC①脚输出低电平。

此低电平使Q2导通,进行充电。

R8的作用是使LED1的稳压值更稳定,LED1同时作电源指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