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充电电路详解
磷酸铁锂电池 充电电路

磷酸铁锂电池充电电路
磷酸铁锂电池充电电路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充电器:充电器是将电源电压转换为适合磷酸铁锂电池充电的电压和电流的装置。
充电器通常包含一个电源适配器、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流控制电路。
2. 充电管理芯片:充电管理芯片用于控制充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并监测电池的温度和电池状态。
它可以确保充电电流和电压在安全范围内,并提供过充保护、过放保护和温度保护等功能。
3. 充电电流控制电路:充电电流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充电器输出的电流。
它可以根据充电管理芯片发出的指令来调节电流的大小,以确保电池充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充电电压控制电路:充电电压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充电器输出的电压。
它可以根据充电管理芯片发出的指令来调节电压的大小,以适应电池充电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5. 保护电路:保护电路用于保护电池免受过充、过放、过流和短路等异常情况的影响。
它通常包括过充保护、过放保护、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等功能模块。
6. 充电指示灯:充电指示灯用于显示电池充电状态。
它通常包括充电中、充满和故障等状态的指示。
以上是磷酸铁锂电池充电电路的一般组成部分,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需求和应用场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串锂电池7.4v充电电路工作原理

2串锂电池7.4V充电电路工作原理
2串锂电池7.4V充电电路是一种专为锂电池设计的充电电路,它可以对2串锂电池进行安全、高效的充电。
本文将介绍2串锂电池7.4V充电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路组成
2串锂电池7.4V充电电路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输入电源:为充电电路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
2.充电控制器:负责控制充电过程,保证电池充电的安全和稳定。
3.电流传感器:检测充电电流,为充电控制器提供实时反馈。
4.电池组:由2串锂电池组成,需要充电以补充能量。
工作原理
1.输入电源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经过充电控制器后,为电池组提供充电电流。
2.充电控制器负责控制充电过程,它会根据电池组的电压和电流状态调整充电参数,保证电池充电的安全和稳定。
3.电流传感器实时检测充电电流,将检测到的电流值反馈给充电控制器。
4.电池组在充电过程中,电压逐渐上升,当达到预设的满电电压时,充电控制器会停止充电,保护电池组不过充。
注意事项
1.使用2串锂电池7.4V充电电路时,请确保输入电源的电压和电流符合电路要求,以免损坏电路。
2.为了保证充电安全和稳定,请勿使用劣质充电器或擅自改动充电参数。
3.在充电过程中,请远离高温、潮湿等恶劣环境,以免影响充电效果和安全。
4.充电完成后,请及时断开充电电路,以免电池组过充或损坏。
锂电池 充放电 电路

锂锂电池充放电电路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指的是实现锂电池充放电功能的电路。
具体来说,锂电池充放电电路负责将电能传输到锂电池中,同时控制充电和放电的过程,确保锂电池的安全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有多种不同类型的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可供选择。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锂电池充放电电路:
1.线性充电电路:线性充电电路是一种简单的充电方式,通过电阻器和开关
的组合实现电流的控制。
这种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在充电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能量,因此充电效率较低。
2.开关电源充电电路:开关电源充电电路利用开关管和高频变压器来实现电
压的转换和电流的控制。
这种电路充电效率高,但电路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
3.多阶段充电电路:多阶段充电电路根据锂电池的特性和充电状态,采用不
同的充电方式进行多阶段的充电过程。
这种电路可以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电流和电压值,从而达到最佳的充电效果。
4.智能充电电路:智能充电电路通过检测锂电池的充电状态和温度等参数,
自动调整充电电流和电压,实现智能化的充电管理。
这种电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但具有更高的充电效率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锂电池充放电电路”是指实现锂电池充放电功能的电路,有多种不同类型可供选择。
这些不同类型的充放电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确保了锂电池的安全使用和高效能量传输。
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

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这就像是锂电池的贴心小管家,默默地守护着锂电池的充电过程,让锂电池能够健康地工作,就像我们身边那些默默付出的朋友一样。
咱们先来说说锂电池为啥需要这个充电管理电路呢?锂电池这东西啊,可娇贵了,不像那些皮实的老电池。
它就像是一个特别敏感的小宝贝,充电的时候要是没有好好照顾,那可就容易出问题。
比如说,如果充电的电压太高,那就好比是你给一个小水杯拼命地倒水,水满了还倒,那肯定就会溢出来,锂电池可能就会鼓包,甚至爆炸呢。
这可不得了,就像家里突然出了个大灾祸一样吓人。
再比如说,要是充电电流太大,那就像是一群人一下子冲进一个小房间,不把房间挤坏才怪呢,锂电池内部的结构可能就会被破坏。
所以啊,充电管理电路就像一个严格又细心的门卫,控制着进来的“电量客人”,不让太多也不让太少,电压和电流都得刚刚好。
那这个充电管理电路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它里面有好多聪明的小设计呢。
有一种叫线性充电管理芯片的东西,这个芯片啊,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工匠。
它通过调整自身的电阻来控制充电电流,就像老工匠根据材料的特性慢慢打磨一样。
这个芯片在充电过程中,会一点点地把电流调整得稳稳当当的,就像老工匠把东西做得精致又完美。
还有一种开关型充电管理芯片,这就像是一个高效的快递员。
它不是像线性芯片那样慢慢调整,而是快速地把电能以合适的方式传递给锂电池,就像快递员快速又准确地把包裹送到目的地一样。
不管是线性的还是开关型的,它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让锂电池能安全又高效地充满电。
在实际的电路设计里,还有很多小细节得注意呢。
比如说,电路里得有检测电池电压的部分,这就像是给锂电池量体温一样。
只有时刻知道电池的电压情况,才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充电,什么时候该调整充电的速度。
要是没有这个检测的部分,那就像是医生给病人看病却不量体温一样,完全不知道病人的情况,那怎么能行呢?再比如说,充电管理电路还得有保护功能,就像给锂电池穿上了一层防护服。
锂电池充电电路原理

锂电池充电电路原理
锂电池充电电路原理主要涉及锂离子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移动。
以下是锂电池充电电路原理的简要介绍:
1.涓流充电:当电池电压低于3V左右时,采用涓流充电。
此时,充电电流是恒流充电电流的十分之一。
即0.1C(以恒定充电电流为1A为例,涓流充电电流为100mA)。
涓流充电用来对完全放电的电池单元进行预充,也称为恢复性充电。
2.恒流充电:当电池电压上升到涓流充电阈值以上时。
提高充电电流进行恒流充电。
恒流充电的电流在0.2C至1.0C之间。
电池电压随若恒流充电过程逐步升高,一般单节电池设定的此电压为
3.0-
4.2V。
3.恒压充电:当电池电压上升到
4.2V时,恒流充电结束,开始恒压充电阶段。
在恒压充电阶段,充电电压保持恒定。
充电电流逐渐下降。
当电流下降至设定充电电流的1/10时,充电结束。
总之,锂电池的充电原理是锂离子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移动。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脱嵌出来,通过电解质传递到负极。
同时发生正负极材料的氧化还原反应。
充电过程通过连接电池正负极与电源来完成。
具体的电路设计和元件选择将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电池特性而定。
制表:审核:批准:。
锂电池充电电路及电源自动切换电路的设计

BATTBATT-8.4V图1 锂电池充电电路原理图输入电源V in =24V ,充电电流1~1.5A,锂电池参数为8.4V,2.5A1、充电电流的设置恒流充电电流由下式决定:CSCH R mVI 200=,取A I CH 25.1=,得 Ω=16.0CS R选取R CS 参数为0.16Ω±5%/1W 实际使用电阻值为150mΩ,得A A R mV I CS CH 33.1150200200=== 2、充电结束电流的设置在恒压充电模式,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充电电流减小到EOC 管脚的电阻所设置的电流时,充电结束。
充电结束电流由下式决定:610)314350(278.1×+×=CS EOC R R I ,R3取10K ,I EOC =0.2A 3、电感的选择在正常工作时,瞬态电感电流是周期性变化的。
在P 沟道MOS 场效应晶体管导通期间,输入电压对电感充电,电感电流增加;在P 沟道MOS 场效应晶体管关断期间,电感向电池放电,电感电流减小。
电感的纹波电流随着电感值的减小而增大,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较大的电感纹波电流会导致较大的纹波充电电流和磁损耗。
所以电感的纹波电流应该被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电感的纹波电流可由下式估算:)1(1VCC V V Lf I BAT BAT L −×××=Δ其中:f 是开关频率,300KHz L 是电感值 VBAT 电池电压 VCC 是输入电压在选取电感值时,可将电感纹波电流限制在△IL =0.4×I CH ,I CH 是充电电流,得 L>34.2μΗ,实际取电感值为39μΗ。
4、电源自动切换电路VOUT给后续电路供电图2 电源自动切换电路当外部电源断开时,PMOS 管导通,由电池给外部系统供电,当外部电源接入时, PMOS 管关断,电池和系统电源之间断开,外部电源对系统供电。
三款经典7.4v锂电池充电电路图详解(7.4v锂电池充电芯片)

三款经典7.4v锂电池充电电路图详解(7.4v锂电池充电芯片)7.4V锂电池充电电路设计(一)1、7.4V锂电池7.4V为标称电压,最低电压是7V,最高电压是8.4V。
内部是2节锂电池构成,单节锂电池的最高电压是4.2V,最低3.5V,如果电压低于3.5V,电池就作废了,不能给它充电,否则会有危险。
同样单节锂电池也不能充到4.2V以上,否则也会有危险。
因此要设计一个充电器,保证单节锂电池不会超过4.2V,充电输入端,12V的电源。
三款经典7.4v锂电池充电电路图详解(7.4v锂电池充电芯片)充电时红色指示灯亮,充满后绿色指示灯亮。
2、电路设计3、主控充电芯片:TP5100这部分电路是为了输出8.4V让锂电池进行充电。
TP5100是一款开关降压型双节8.4V/单节4.2V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
TP5100具有5V~18V宽输入电压,对电池充电分为涓流预充、恒流、恒压三个阶段,涓流预充电电流、恒流充电电流都通过外部电阻调整,最大充电电流达2A。
第13脚CS和第10脚VREGCS(引脚13):锂离子状态片选输入端。
CS端高输入电平(VREG)将使TP5100处于锂离子电池充电8.4V关断电压状态。
CS 端悬空使TP5100处于锂离子电池4.2V关断电压状态。
低输入电平使TP5100处于停机状态。
CS端可以被TTL或者CMOS电平驱动控制。
这里因为要对8.4V充电,因此把CS连接到VREG引脚。
TP5100支持1.5A充电电流,RS(R1)用来调节充电电流。
RTRICK(引脚12):涓流预充电流设置端。
将RTRICK引脚接地则预充电电流为10%设置恒流,通过外接电阻可以设置预充电电流。
如果RTRICK悬空则预充电电流等于恒流电流。
当接入电池时,芯片会检测电池的电压如果低于6V(8.4V充电模式)时,就会进行涓流预充电,如果把RTRICK接地,涓流预充电时的电流为原来设置充电电流的百分之十进行恒流充电。
PWR_ON-(引脚6):电源切换控制引脚。
锂电池充电电路

锂电池充电电路简介锂电池是一种常用的充电电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轻巧便携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移动电源、电子设备和无线传感器等领域。
为了正确、高效地充电锂电池,并确保其安全性和寿命,我们需要设计合适的锂电池充电电路。
本文将介绍锂电池充电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基本原理锂电池充电电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到锂电池中。
充电电流通常分为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两种方式。
恒流充电恒流充电是指在一定的充电时间内,通过控制充电电流的大小来给锂电池供电。
通常情况下,初始阶段会以较高的电流给锂电池充电,以使其快速充满至一定程度,然后逐渐降低充电电流,直到锂电池充电完成。
恒流充电的优点是充电速度快,缺点是在充电完成前需要精确计算充电时间,否则可能导致过冲。
恒压充电是指在一定的充电电压下,通过控制充电电流的大小来给锂电池供电。
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会逐渐减小直到达到设定的充电电压。
恒压充电的优点是充电完成后不会有过冲现象,但充电速度较恒流充电略慢。
充电电路设计在设计锂电池充电电路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充电电流充电电流的选择对锂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有重要影响。
过大的充电电流会导致电池温升过快,从而影响电池寿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过小的充电电流则会导致充电时间过长。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锂电池的额定电流和充电要求选择合适的充电电流。
充电电压充电电压是控制锂电池充电过程的重要参数。
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应逐渐增加到设定的充电电压,直到锂电池充电完成。
过高或过低的充电电压都会对锂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产生负面影响。
在锂电池充电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应的保护机制,以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常见的充电保护措施包括过流保护、过压保护、过热保护等。
这些保护机制可以通过使用保护芯片和传感器来实现。
充电指示为了方便用户了解充电过程和状态,可以在充电电路中设计充电指示灯或显示屏。
充电指示功能可以告诉用户锂电池充电是否正常进行,以及充电是否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电池充电电路详解四、锂电池的充放电要求;1、锂电池的充电:根据锂电池的结构特性,最高充电终止电压应为4.2V,不能过充,否则会因正极的锂离子拿走太多,而使电池报废。
其充放电要求较高,可采用专用的恒流、恒压充电器进行充电。
通常恒流充电至4.2V/节后转入恒压充电,当恒压充电电流降至100mA以内时,应停止充电。
充电电流(mA)=0.1,1.5倍电池容量(如1350mAh的电池,其充电电流可控制在135,2025mA之间)。
常规充电电流可选择在0.5倍电池容量左右,充电时间约为2,3小时。
2、锂电池的放电:因锂电池的内部结构所致,放电时锂离子不能全部移向正极,必须保留一部分锂离子在负极,以保证在下次充电时锂离子能够畅通地嵌入通道。
否则,电池寿命就相应缩短。
为了保证石墨层中放电后留有部分锂离子,就要严格限制放电终止最低电压,也就是说锂电池不能过放电。
放电终止电压通常为3.0V/节,最低不能低于2.5V/节。
电池放电时间长短与电池容量、放电电流大小有关。
电池放电时间(小时)=电池容量/放电电流。
锂电池放电电流(mA)不应超过电池容量的3倍。
(如1000mAH电池,则放电电流应严格控制在3A以内)否则会使电池损坏。
目前市场上所售锂电池组内部均封有配套的充放电保护板。
只要控制好外部的充放电电流即可。
五、锂电池的保护电路:两节锂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如图一所示。
由两个场效应管和专用保护集成块S--8232组成,过充电控制管FET2和过放电控制管FET1串联于电路,由保护IC 监视电池电压并进行控制,当电池电压上升至4.2V时,过充电保护管FET1截止,停止充电。
为防止误动作,一般在外电路加有延时电容。
当电池处于放电状态下,电池电压降至2.55V时,过放电控制管FET1截止,停止向负载供电。
过电流保护是在当负载上有较大电流流过时,控制FET1使其截止,停止向负载放电,目的是为了保护电池和场效应管。
过电流检测是利用场效应管的导通电阻作为检测电阻,监视它的电压降,当电压降超过设定值时就停止放电。
在电路中一般还加有延时电路,以区分浪涌电流和短路电流。
该电路功能完善,性能可靠,但专业性强,且专用集成块不易购买,业余爱好者不易仿制。
六、简易充电电路:现在有不少商家出售不带充电板的单节锂电池。
其性能优越,价格低廉,可用于自制产品及锂电池组的维修代换,因而深受广大电子爱好者喜爱。
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照图二制作一块充电板。
其原理是:采用恒定电压给电池充电,确保不会过充。
输入直流电压高于所充电池电压3伏即可。
R1、Q1、W1、TL431组成精密可调稳压电路,Q2、W2、R2构成可调恒流电路,Q3、R3、R4、R5、LED为充电指示电路。
随着被充电池电压的上升,充电电流将逐渐减小,待电池充满后R4上的压降将降低,从而使Q3截止, LED将熄灭,为保证电池能够充足,请在指示灯熄灭后继续充1—2小时。
使用时请给Q2、Q3装上合适的散热器。
本电路的优点是:制作简单,元器件易购,充电安全,显示直观,并且不会损坏电池(通过改变W1可以对多节串联锂电池充电,改变W,可以对充电电流进行大范围调节。
缺点是:无过放电控制电路。
图三是该充电板的印制板图(从元件面看的透视图)。
锂电池需充足电后保存。
在20?下可储存半年以上,可见锂电池适宜在低温下保存。
曾有人建议将充电电池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的确是个好注意。
锂电池绝对不可解体、钻孔、穿刺、锯割、加压、加热,否则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没有充电保护板的锂电池不可短路,不可供小孩玩耍。
不能靠近易燃物品、化学物品。
报废的锂电池要妥善处理。
四、锂电池的充放电要求;1、锂电池的充电:根据锂电池的结构特性,最高充电终止电压应为4.2V,不能过充,否则会因正极的锂离子拿走太多,而使电池报废。
其充放电要求较高,可采用专用的恒流、恒压充电器进行充电。
通常恒流充电至4.2V/节后转入恒压充电,当恒压充电电流降至100mA以内时,应停止充电。
充电电流(mA)=0.1,1.5倍电池容量(如1350mAh的电池,其充电电流可控制在135,2025mA之间)。
常规充电电流可选择在0.5倍电池容量左右,充电时间约为2,3小时。
2、锂电池的放电:因锂电池的内部结构所致,放电时锂离子不能全部移向正极,必须保留一部分锂离子在负极,以保证在下次充电时锂离子能够畅通地嵌入通道。
否则,电池寿命就相应缩短。
为了保证石墨层中放电后留有部分锂离子,就要严格限制放电终止最低电压,也就是说锂电池不能过放电。
放电终止电压通常为3.0V/节,最低不能低于2.5V/节。
电池放电时间长短与电池容量、放电电流大小有关。
电池放电时间(小时)=电池容量/放电电流。
锂电池放电电流(mA)不应超过电池容量的3倍。
(如1000mAH电池,则放电电流应严格控制在3A以内)否则会使电池损坏。
该电路很简洁,采用了一块软封装的集成块并标有AE3102字样,通过对其8个引脚分析,是集成了两个运放。
开关电源部分采用抑制振荡型开关电源,它的简单工作原理是把220V交流电整流滤波成峰值电压300V左右的三角波(滤波电容C不用),利用稳压器组成电平开关,控制开关管1Q的振荡与停止。
此开关电源初级电流很小,Q的C极反峰电压也较低,因此可以使用Vceo11大于300V的TO-92封装的小型开关管,以缩小体积降低成本。
开关电源部分:Q和开关变压器组成间歇振荡器。
充电器加电后,220V市电经D半波整流后在Q的C极111上形成一个300V左右的直流电压,经过变压器初级加到Q的C极,同时该电压还经启动1电阻R为Q的B极提供一个偏置电压。
由于正反馈作用,Q的I迅速上升而饱和,在Q211C1进入饱和期间,开关变压器次级绕组产生的感应电压使D导通,向负载输出一个约9V左2右的直流电压。
开关变压器的反馈绕组产生的感应脉冲经D整流、C滤波后产生一个与振32荡脉冲个数呈正比的直流电压。
此电压若超过稳压管Z的稳压值,Z便导通,此负极性整11流电压便加在Q的B极,使其迅速截止。
Q的截止时间与其输出电压呈反比。
Z 的导通,111截止直接受电网电压和负载的影响:电网电压越低或负载电流越大,Z 的导通时间越短,1Q的导通时间越长,反之,电网电压越高或负载电流越小,D的整流电压越高,Z的导通131时间越长,Q的导通时间越短。
1充电部分:手机电池残留电压(约3V)经R、R分压后,(1.3V)加至IC(AE3102)?脚,手机1715电池残留电压同时经R点亮LED,经LED稳压后的电压(1.8V)加至IC?脚,此电压低于1611IC?脚电压,IC?脚输出低电平。
此低电平使Q导通,进行充电。
R的作用是使LED的281稳压值更稳定,LED同时作电源指示。
1IC内第?运放与?脚的C组成振荡电路。
由?脚输出振荡方波,通过R使LED闪烁,指5122示充电。
随着电池电压上升,当经R、R分压后的(?脚)电压高于LED的稳压(?脚)电压时,17151IC?脚输出高电平,使Q截止,并点亮LED指示充电结束。
此时,LED熄灭。
232D是防止电池反接损坏电路;R是过流保险电阻;R是在充电结束后进行小电流补充之用,4186说明书要求此时间约为0.5小时。
多功能部分:该充电器使用了方便的电池夹,其两个电极可任意分开大小,适应多种手机锂电。
在充电器侧面还留有小灵通充电接口。
在充电器的另一个侧面,有一个极性转换开关,只有电池极性与充电极性相符时,测试灯LED才会点亮 1该电路主要由锂电池保护专用集成电路,,,,,充、放电控制,,,,,,,(内含两只,沟道,,,,,,)等部分组成,单体锂电池接在,,和,,之间,电池组从,,和,,输出电压。
充电时,充电器输出电压接在,,和,,之间,电流从,,到单体电池的,,和,,,再经过充电控制,,,,,,到,,。
在充电过程中,当单体电池的电压超过,(,,,时,专用集成电路,,,,的,,脚输出信号使充电控制,,,,,,关断,锂电池立即停止充电,从而防止锂电池因过充电而损坏。
放电过程中,当单体电池的电压降到,(,,,时,,,,,的,,脚输出信号使放电控制,,,,,,关断,锂电池立即停止放电,从而防止锂电池因过放电而损坏,,,,,的,,脚为电流检测脚,输出短路时,充放电控制,,,,,,的导通压降剧增,,,脚电压迅速升高,,,,,输出信号使充放电控制,,,,,,迅速关断,从而实现过电流或短路保护。
锂电池保护板工作原理锂电池保护板根据使用IC,电压等不同而电路及参数有所不同,下面以DW01 配MOS管8205A进行讲解: 当电芯电压在2.5V至4.3V之间时,DW01 的第1脚、第3脚均输出高电平(等于供电电压),第二脚电压为0V。
此时DW01 的第1脚、第3脚电压将分别加到8205A的第5、4脚,8205A内的两个电子开关因其G极接到来自DW01 的电压,故均处于导通状态,即两个电子开关均处于开状态。
此时电芯的负极与保护板的P-端相当于直接连通,保护板有电压输出。
2.保护板过放电保护控制原理:当电芯通过外接的负载进行放电时,电芯的电压将慢慢降低,同时DW01 内部将通过R1电阻实时监测电芯电压,当电芯电压下降到约2.3V时DW01 将认为电芯电压已处于过放电电压状态,便立即断开第1脚的输出电压,使第1脚电压变为0V,8205A内的开关管因第5脚无电压而关闭。
此时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之间处于断开状态。
即电芯的放电回路被切断,电芯将停止放电。
保护板处于过放电状态并一直保持。
等到保护板的P 与P-间接上充电电压后,DW01 经B-检测到充电电压后便立即停止过放电状态,重新在第1脚输出高电压,使8205A内的过放电控制管导通,即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又重新接上,电芯经充电器直接充电。
4.保护板过充电保护控制原理: 当电池通过充电器正常充电时,随着充电时间的增加,电芯的电压将越来越高,当电芯电压升高到4.4V时,DW01 将认为电芯电压已处于过充电电压状态,便立即断开第3脚的输出电压,使第3脚电压变为0V,8205A内的开关管因第4脚无电压而关闭。
此时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之间处于断开状态。
即电芯的充电回路被切断,电芯将停止充电。
保护板处于过充电状态并一直保持。
等到保护板的P 与P-间接上放电负载后,因此时虽然过充电控制开关管关闭,但其内部的二极管正方向与放电回路的方向相同,故放电回路可以进行放电,当电芯的电压被放到低于4.3V时,DW01 停止过充电保护状态重新在第3脚输出高电压,使8205A内的过充电控制管导通,即电芯的B-与保护板P-又重新接上,电芯又能进行正常的充放电. 5.保护板短路保护控制原理:如图所示,在保护板对外放电的过程中,8205A内的两个电子开关并不完全等效于两个机械开关,而是等效于两个电阻很小的电阻,并称为8205A的导通内阻,每个开关的导通内阻约为30m\U 03a9共约为60m\U 03a9,加在G极上的电压实际上是直接控制每个开关管的导通电阻的大小当G极电压大于1V时,开关管的导通内阻很小(几十毫欧),相当于开关闭合,当G极电压小于0.7V以下时,开关管的导通内阻很大(几MΩ),相当于开关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