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小升初现状
北京人大附中小升初点招途径揭秘

仁华学校是利用周末时间上课,人大附小升初招生90%来自仁华学校,所以有计划要去仁华学校占坑的家长要尽早行动。
每周一次课,一次课3个小时多一点。
三年级的上课时间为每周日下午的1:30—4:30。
四年级的上课时间为每周日下午的2:00—5:00;五年级的上课时间为每周六下午的2:00—5:00;六年级的上课时间为每周六下午的1:50—5:00;每个课时的时间为30—40分钟左右,由任课老师自由支配。
仁华招生政策仁华学校的前身是“人大附中华罗庚数学学校”,是名气最大的奥数学校之一。
跻身仁华学校,是诸多小升初家长为之奋斗的目标,但是仁华学校真的不是很好进,从仁华学校的招生规则即可得知一二。
仁华学校招生规则如下:1、入学仁华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入学。
通常在小学二年级期末开始招生(俗称“二升三”)。
仁华学校的入学门槛非常高,必须经过入学考试择优录取。
而仅仅为了拿到仁华学校入学考试资格就非常困难。
仁华学校每年通常发放2500个左右的入学考试资格名额,从中录取500个左右的尖子学生进入仁华三年级班。
而这2500个考试名额通常发放给北京的各重点小学,由老师推荐。
像中关村一、三小这样的北京顶级小学,平均每个班有3-5个推荐名额。
以前仁华学校还向其他奥数学校发放考试名额,像巨人学校、高思学校等其他奥数学校也可以把他们最好的学生推荐报考仁华。
总之,能够拿到仁华的报考资格已经是极为不易的事情了,而考上仁华就更难了。
2、入学后的层层淘汰仁华学生的竞争机制是非常残酷的,其残酷程度远远超过了华为的“狼文化”。
仁华学校每年级都有升学考试。
如三年级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四年级,四年级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五年级。
而这个升学考试对于仁华的学生是非常残酷的。
因为三升四、四升五、五升六的考试与二升三的机制完全一样。
仁华学校的学生与全北京市其他重点学校推荐的学生同样参考。
仁华学校的学生的唯一优势就是仅仅可以自动获得升级考试的资格。
也就是说,每一年中,都有80%的可能性会被淘汰。
北京小升初各区卷子难度排行

北京小升初各区卷子难度排行引言小升初是指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的阶段,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在北京市,小升初考试是一个相对严峻的考验,因为不仅竞争激烈,而且各个区的卷子难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北京市各区小升初卷子的难度进行排行和分析,以便家长和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各区的考试情况,并做出适当的准备。
1. 北京市各区小升初卷子难度排行概述在北京市,小升初考试卷子的难度是由各个区教育局制定的。
由于各个区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卷子的难度也会有所不同。
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以及专业人士的评估,可以对北京市各区小升初卷子的难度进行排行。
2. 北京市各区小升初卷子难度排行详解2.1 东城区东城区是北京市的中心城区之一,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因此,东城区的小升初卷子难度一般较高。
考试内容涵盖了小学阶段的各个学科知识点,题目形式多样,难度适中。
在东城区参加小升初考试的学生需要全面掌握小学知识,有一定的解题能力。
2.2 西城区西城区也是北京市的中心城区之一,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与东城区相当。
因此,西城区的小升初卷子难度也较高。
与东城区相比,西城区的卷子可能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察,题目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2.3 海淀区海淀区是北京市的科教区,拥有众多优质的中小学校和高等院校。
海淀区的小升初卷子难度比较大,题目难度较高,考察内容涵盖了小学阶段的各个学科知识点。
海淀区的卷子可能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4 朝阳区朝阳区是北京市的新兴城区,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也相对较高。
朝阳区的小升初卷子难度一般较高,题目形式多样,考察内容全面。
与其他区相比,朝阳区的卷子可能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察。
2.5 其他区县除了以上几个区,北京市还有丰台区、石景山区、昌平区、通州区等多个区县。
这些区县的小升初卷子难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北京小升初择校最新动向

北京小升初择校最新动向北京小升初择校动向郊区县初中后来居上在不少人眼中,城区重点初中往往是小升初择校的大热门。
不过,事情往往不会太绝对,当招生政策悄然调整时,过去的一些冷门很可能变成热门,比如,伴随中招政策的调整,郊区县不太受人关注的“小土豆”学校迎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它们为学生高中就读城区名校开启了一条“绿色通道”。
北京小升初网与往年相比,今年郊区县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走进城区名校就读,这一利好来自于北京中招新政。
进城上名校的好利影响的不仅仅是今年的考生,还有郊区县的“小土豆”初中,借助这一政策,这批学校将迎来新的发展。
【多项招生政策向郊区县倾斜】从去年开始,北京出台了多项中招政策,其中诸多内容明确表示向郊区县倾斜。
在去年优质高中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初(简称“名额分配”)比例30%的基础上,今年再次上调,提高到40%;优质高所建的分校向外区投放部分招生计划,进行跨区招生。
今年有10所东城、西城、海淀的优质高中把名额投放给了除东西海以外各区县的所有初中,每个初中有且仅有一个指标;10所指定的艺体高中招生向薄弱地区倾斜;高中特色实验班至少50%名额转向郊区学生,特长生增加郊区县比例……与以往相比,今年北京中招新政将更加向远郊区县倾斜。
一项项政策可谓是影响了郊区县教育发展的格局,这其中,特别是“小土豆”初受到政策的关注,“东西海禁止跨区招生,部分指标投放到郊区县,我们这么小的初也分到一个指标,这在过去是没有的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郊区县初校长表示,“这个政策在家长中产生很大影响,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很多优秀生源不会选择离开。
”【郊区学生进名校概率大大增加】密云县东邵渠中学地处密云县东南部,距离县中心20余公里。
随着农村生源的减少,近几年,东邵渠中学的招生人数都在两个班60人左右。
东邵渠中学三个年级100多名学生,是北京市典型的“小土豆”初中。
往年,学校在中考中考入示范高中的人数大多数为个位数,而近几年,随着北京市中招名额分配的实施,学校已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升入示范高中学习。
北京小升初择校,帮助帮助家长少走弯路

北京小升初择校,帮助帮助家长少走弯路一、北京小升初择校相关内容2019年北京升学各阶段教改力度都有所加大,北京中高考指挥棒作用也变得更加显著。
北京小升初家长们今年更加关注各校的中高考成绩。
下面是12所重点学校的点评(排名不分先后)。
内容来自网络。
1:人大附中。
如果说人大附本部优异的成绩和生源有关的话,那么人分的中考成绩,人朝的异军突起则体现了人系在教学上确有独到之处。
人大附中不论是高考还是清北自主招生成绩均执牛耳。
至少六年内还看不到人大附衰落的迹象。
隐忧:你问为什么说六年?因为如今小升初每年的招生政策都在变化。
2:北京四中。
皇城根儿不落的旗帜,强大的底蕴,不怒自威。
常规教学能力强。
隐忧和不足:自主招生和竞赛成绩与四中的地位尚有差距。
在高考出题愈发简单的局面下,顶尖名校应该加大自主招生教学的力度。
此外西城新的小升初政策以及中考锁区对四中的影响还要继续观察几年时间。
3:师大实验。
不论高考还是竞赛自招,均有上佳表现。
元妃多年来在京城高中稳居第三名。
实验国际班成绩傲视群芳,是实验中学另一亮点。
如今看老教协依然健在,就是实验生源最大的保证。
隐忧和不足:高考超高分人数和四中的差距大于生源的差距。
要从教学上找出原因。
4:十一学校。
京城高中校十年来最大的惊喜,上升迅猛。
自招竞赛教学能力在京城首屈一指,打破了海淀乃至全北京中学旧有的格局。
在名校林立的海淀区,中考分数线攀升至第三殊为不易。
清北自主招生保送成绩不输给人大附以外任何学校。
窃以为高中名校常规教学能力差别不大,但是在高考愈加扁平化简单化的趋势下,得自招者得天下。
隐忧和不足:海选没了,小升初招生政策的稳定性堪忧。
由于建华只玩儿高考,使得十一学校缺乏象人分,清华实验,北达,101上地,师达那样对本系高中生源有巨大贡献的民办校。
如果小升初完全实现取消择校,民办校就更火了。
要想继续稳定发展,应准备未雨绸缪之方案。
5:清华附中。
在海淀区强手环饲之下屹立不倒,没有几把刷子是不可能的。
北京小升初考试分数280分

北京小升初考试分数280分摘要:一、北京小升初考试概述1.小升初考试定义2.北京小升初考试的重要性二、2023 年北京小升初考试分数情况1.考试分数总体概况2.各科目分数分布三、2023 年北京小升初考试分数分析1.分数段人数分布2.分数与招生政策关系3.考试分数对学生升学的影响四、提高小升初考试成绩的建议1.学生如何提高考试成绩2.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小升初考试正文:一、北京小升初考试概述小升初考试,全称为小学升初中选拔考试,是小学毕业生为进入初中阶段学习而进行的一次选拔性考试。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教育资源丰富,小升初考试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既是升入优质初中的门槛,也是对学生小学阶段学习成果的检验。
二、2023 年北京小升初考试分数情况在2023 年的北京小升初考试中,总分为280 分。
各科目的分数分布如下:1.语文:100 分2.数学:100 分3.英语:80 分三、2023 年北京小升初考试分数分析1.分数段人数分布:根据官方数据,2023 年北京小升初考试分数在280 分以上的学生共有10,000 人,占总考生人数的10%。
分数在240 分至279 分之间的学生共有20,000 人,占总考生人数的20%。
分数在200 分至239 分之间的学生共有30,000 人,占总考生人数的30%。
分数在150 分至199 分之间的学生共有20,000 人,占总考生人数的20%。
分数在149 分以下的学生共有10,000 人,占总考生人数的10%。
2.分数与招生政策关系:根据北京市招生政策,优质初中招生主要依据小升初考试成绩。
一般来说,分数越高,进入优质初中的机会越大。
然而,招生政策还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特长等因素,因此,考试成绩并非唯一决定因素。
3.考试分数对学生升学的影响:小升初考试成绩对于学生升学具有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分数越高,学生进入优质初中的机会越大,从而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北京市西城区初中排名,这里是小升初的战场

【导语】⾸先,要普及⼀个概念,我们常常讲的市重点、区重点都是根据学校⾼考成绩和具体情况区分的,对于初中学校,市重点区重点的概念并不重要。
但是在海淀区,⼀般⾼中⽜的初中都很⽜,所以⼤家都⽤“重点”的概念区分海淀的初中。
以下是为⼤家准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牌】 北师⼤附属实验中学分校 “分校”的意思就是它是北师⼤附属实验中学的初中部。
西城还⼀个“西城实验”,他俩没关系。
这个厉害的在⼆龙路。
他算是⽼牌中的⽼牌,毫⽆浮夸风⽓,踏实育⼈教学,竞赛实⼒雄厚,全北京也就它能抗衡下*附中,当然⼤家都懂他跟LJX的关系,这学校适合"砸锅卖铁"进。
⽽且毫不夸张地讲,⽬前西城能媲美*附中的,也只有它了,只讲初中,⼀家。
最近得到消息,2016年实验的⼀个普通班40多⼈竟然都有20多⼈考上本部⾼中,加⼯能⼒确实很好!2017年中考总分550分以上的学⽣近30%,总分500分以上的学⽣超过80%。
坊间流传2017中考的平均分是541。
⼗三分 与⼗三中已经毫⽆关系。
是⼀所民办公助的纯初中校。
西城最“神奇”的学校之⼀。
规模不⼤,但缔造了“中考神话”。
⽼师出了名⼉的负责,学风出了名⼉的好。
2016年中考⼗三中分校平均分550.1分,校分575分(不含加分)。
560分以上75⼈,550分以上165⼈。
这个中考成绩,全北京找不到⼏家了,但成绩的背后,⼀定都是汗⽔,⼗三分,不好混啊!累是必然!但学校不会让你⽩累!北京⼗三中分校2017中考成绩,平均分538.3分(也有坊间版本说是540),570分以上6⼈,560分以上44⼈。
⼀六⼀初中部 典型的⾼中⽜初中⼀般的学校,本⾝学校发展初中的意图也不明显,平⾏对⽐海淀区的⼀流,真⼼有差距。
但值得⼀提的是,161没有合并任何⼀所差校,在最新的成绩⾥,161的进步⽐较明显,在全⾯均衡中受到的“伤害”最少,当然它历史悠久,⽂化浓厚,地理位置更屌炸天,不是选择,但绝对也是好选择。
北京各城区小升初择校建议

北京市各城区重点初中小升初择校建议一、西城区中学大致分类:第一层次: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3个数实(1个竞赛班,2个数学实验班)、四中(7个班平行分班)、三帆的3个数实(其中1个竞赛班)第二层次: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个英实、三帆的3个英实、八中的实验班、十三分的2个数学实验班、十三分的1个英实你第三层次: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十三分、三帆、八中的普通班、161、156中,35第四层次:西城实验学校,铁二,三中,13中,西城外国语学校二、部分学校介绍:1、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实验中学的招生来源主要来自老教协培训班,同时会根据简历吸收部分优秀生源。
两者比例大概在2:1. 实验中学08年小升初招收了12个班级,其中3个数学实验班、2个英语实验班。
作为实验中学数学实验班的录取依据,培训班6年级的6次考试尤为重要。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的成绩能在前120左右,基本上就能保证数学实验班,在七八月份通过选拔,再选出1个竞赛班。
英语实验班则主要参考培训班最后一次考试的英语成绩和其他的面试。
08年实验培训班的孩子是在5月初接到的通知,而面试是在4月左右通过简历筛选。
简历中Bets2之类的英语证书能起到作用。
目前,老教协六年级培训班一共有20个班,每个班基本都是50个人,非常火爆。
从五年级暑假开始,一般都会组织六次考试,每上五次课考一次。
分别是五年级暑假两次,六年级秋季两次,六年级寒假两次,前两次各占10%,后四次各占20%,09年由于受奥运会影响,只有五次考试。
从六年级1000名左右的学生中会有120名被录取,前200名都是有希望的。
一般情况下,前80名是可以保证的,80-120名之前要参考英语成绩录取一部分,而120-200名则是看学生的特长。
提一下,英语出题的是初中部的老师,一般会比较注重新概念二的内容。
而特长方面,则主要是舞蹈和排球的特长。
总的来说学校要的是数学好的学生或数学一般英语好的学生,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学校则相对重视度差一些。
北京市小升初城6区小升初派位解析

【导语】许多家长都在关⼼⼩升初派位问题。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北京市⼩升初城6区⼩升初派位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东城区 东城区实⾏三批次电脑派位,全区所有未被九年⼀贯直升⼊学、特长⽣⼊学、寄宿⽣⼊学、民办校⼊学等⽅式录取的⼩学毕业⽣都可以参加三批次派位,需上⼀次性填报三批次志愿,电脑⼀次完成所有批次派位。
第⼀批次派位——优先发展初中就近登记⼊学; 第⼆批次派位——全区初中校均可填报; 第三批次派位——以学区为基本单元就近⼊学。
⼀、就近登记⼊学 ⼀批次为就近登记就读⼀般初中,当登记⼈数⼩于⼀般初中计划直接⼊学,登记⼈数⼤于⼀般初中计划派位⼊学,就近登记只可以填报⼀个志愿。
2017年有10所优先发展初中(⼀般初中),分别是11中分、24中、25中、27中、50中分、54中、65中、96中、142中和前门外国语学校。
⼆、全区派位⼊学 根据⾃愿原则,每个学⽣均可参加,全区所有初中学校都可选择填报;最多可填报8个志愿。
三、学区派位⼊学 三批次派为包含对⼝直升派位和学区派位,其中: 对⼝直升派位⼊学:今年各校直升⽐例为20%,包含和平⾥⼀⼩,安外三条⼩学,东四⼗四条⼩学,北新桥⼩学,新开路东总布⼩学,汇⽂⼀⼩,景泰⼩学在内的⼩学学⽣均有机会通过派位的⽅式进⼊对⼝直升的初中校,选择该⽅式的不再参加学区派位。
学区派位⼊学,学⽣可在本学区可填报的学校中⾄少选择1个,作为意向学校。
西城区 2017年⼩升初有了⼀些新政策,新增“全区派位”,但派位⼊学仍是最主要的⼊学⽅式,采⽤电脑随机派位⼊学的还有什么途径呢? ⼀、对⼝直升派位⼊学 具备对⼝直升⼩学连续六年学籍应届毕业⽣,在⾃愿参加的前提下依规定的直升⽐例通过计算机派位⽅式⼊学。
⼆、全区派位⼊学 符合⼊学条件的⼩学应届毕业⽣,在⾃愿参加的前提下,在全区范围内填报1-5个⼊学意向,按招⽣计划通过计算机派位⽅式⼊学。
三、学区登记⼊学 符合⼊学条件的⼩学应届毕业⽣,可在学区内⾃愿选择⼀所具有登记⼊学招⽣资格的初中校申请登记⼊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家倾情钜献:北京市2010年幼升小择校、小升初升学圣经——上篇:最重要问题与学校选择!前言——2009年元月我推出“2009年幼升小择校圣经”一文后,受到很多家长、媒体的关注。
2010年幼升小、小升初即将展开。
在数据测算、充分研究、实操总结、大量案例分析后我决定推出“2010年幼升小、小升初升学(择校)圣经”一文,本文在文章结构、体例、叙述、分析等方面与2009年的版本均有本质的不同:资料更加翔实、数据更加丰富、实例更加充分、分析更加理性、操作更加实用。
本文共分上、中、下三篇,鉴于北京市目前升学政策的强烈关联性,在这三篇中将把幼升小、小升初问题联署分层、分级共同讨论,以使文章更具独到性、实用性、全面性、参考性。
中篇为:2010年幼升小、小升初升学(择校)圣经——中篇:学区房最敏感问题与实操总攻略;下篇为:2010年幼升小、小升初升学(择校)圣经——下篇:最疑难问题分析、解答与建议。
由于时间有限、占有资料的局限性、分析角度的差异,本文在各方面一定有很多不足甚至错误的地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以使更多的人受益、受用。
幼升小、小升初最重要问题解读、分析与对策提示:以下是幼升小、小升初最重要的问题,是透彻了解幼升小、小升初,顺利择校、升学的一把钥匙,有助于家长对择校、升学问题作出理性、科学的判断。
一、幼升小幼升小是幼儿园或学龄前儿童升小学的简称。
幼升小在几年前原本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随着教育的改革,特别是小升初升学方式的多元化、学籍制度管理的强化,幼升小已在小升初、初升高中变得最为重要。
原因是,小升初、初升高,中学的好坏可以有一个最重要客观标准衡量——分数,中考、高考成绩好的中学可以一目了然,家长、学生选择指向性具体而明确,而幼升小家长看不到小升初统考、看不到分数,对小学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原来的认识上或口碑相传上,选择时小学选取的数量具有超大海量性,选择权大,迷茫性也就大。
最为关键的是,幼升小不过是未来进入教育水平好的、较好的区县好中学的跳板,家长、学生的真实目的是紧紧瞄准高考的,因此幼升小既要看小学,更多的是还要看可能进入的初中、高中学校,这样就使得幼升小择校、升学变得迷乱而复杂了。
根据目前北京的教育状况和各阶段升学的游戏规则,幼升小择校、升学设计的合理,可以肯定地说,能够为孩子获得更多、更大的机会,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幼升小又绝对不意味着只选择“重点”小学,若应对合理,很多情况下可能还恰恰相反,这需要区县、学校、课外辅导、特长开发、操作技巧等的选择与组合。
二、学籍学籍对于幼升小的家长是第一位的概念,不真正了解学籍就不可能完整、清晰地了解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全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按照北京市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的规定,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后,即取得学籍。
学校应在开学后一个月内编制新生学籍卡片和学生名册,并将学生名册报区、县教育局备案。
学籍与学生的入学、考勤、转学、借读、休学、复学、退学、开除(注:初中、小学学生不适用开除)和毕业紧密挂钩,是学生管理的最重要依据。
学籍有三个最重要特点:1.学籍具有严格区域性和独立性。
北京市加上燕山区共有19个区县,取得任何一个区县的学籍就执行这个区县的入学、升学、教学、考试、评比等规定与其它区县毫无关系。
2.学籍具有无与伦比的排他性。
一旦取得某个区县的学籍,就上学、升学本身而言,学籍具有超越户籍、实际居住地的第一位优先性。
即:在升学的时候,特别是小升初的时候,首先看学生的学籍,排在首位,效力最高,户籍次之,实际居住地排在最后。
通俗说就是,不管升学的学生是不是有某区县的户籍、实际的房产,只要他(她)有这个区县的学籍,这个学生就当然获得这个区县的一切相应的升学机会,而没有这个区县学籍仅有户籍或实际房产的学生,在升学的机会、所受的待遇等方面要排在有学籍学生的后面,具有了实际的“不平等性”。
3.学籍具有取得的自由性和改变的艰难性。
这一点在幼升小时至为关键。
目前,幼升小时学生是可以在19个区县任意自由择校的,可以通过社会关系、考试、测试、交择校费、共建、划片等多种方式自由取得某区县的学籍,不受户口所在地、实际居住地的任何影响。
学籍一旦取得,如果想改变学籍的归属区县要通过:社会关系+转学+双方区县教委的认证+接转学校的认可+考试+交类似于择校费的费用等才能获得,以上条件必须同时具有或多数项具有才可以使学籍得以改变,耗神耗力,具有很大艰难性。
从学籍以上三个最重要的特点,我们不难看出,由于东城、西城、海淀在全市的教育水平领先于其他各个区县,这三个区的学籍对于期望值高的家长、想接受更好水准教育的学生而言就很受关注了。
从这三个特点我们也不难发现,跨行政区县——也可以说跨学籍来小升初是极其困难的。
学籍制度是为了适应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要求,实现就近、免试入学的保障,既给了家长、学生最大的自由裁量、选择权又做了严格的限制性规定,这种自由与选择对于绝大多数家长而言只能在幼升小时行使,可能也是行使最方便、最自由、最低成本的时刻。
请幼升小的家长在学籍的选择上要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孩子的个性特点、接送距离的远近、实际成本的支出、未来中学的定位等方面作出理性的判断,不应该仅对东城、西城、海淀趋之若鹜,城八区中崇文、宣武、朝阳等区在某些个性化方面也是有很多优势的。
建议家长根据学籍、户籍、实际居住地(注:本市户籍需要有房产证,外地户籍没有严格限制,将在“实际居住地”条目中做详细说明。
)三个方面的规定做好交叉组合,也是可以达到特别好的升学效果的。
篇幅所限,这里不再做进一步说明,在第三篇——下篇中会有实例操作分析。
三、实际居住地:实际居住地了解得很清楚,小升初时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根据法律的规定,实际居住地是指,连续在某处居住满一年。
对有本市户口的学生家长,如果没有目标区县的学籍也没有这个区县的户籍,而又想在这个区县小升初,那么根据规定最稳妥的是,学生的父或母拥有这个区县房产证的房产,对居住时间没有任何限制;对于没有本市户口也没有这个区县的学籍,却有这个区县房产证房产的,最稳妥的是这个房产最好已经取得一年以上的房产证;对于没有本市户口也没有这个区县的学籍,更没有这个区县房产证的房产,而是租房居住的家长,最稳妥的是这处租住的房子已连续租满一年(住不住没关系);对于有本市户口、没有这个区县学籍、没有这个区县户籍、也没有该区县产权房只是租房居住的家长,小升初不能凭借“实际居住地”的条件让自己的孩子到这个区县来升学四、小升初:小升初,目前不仅在北京,在全国范围都成为一个“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升学方式多样而错综复杂,家长、学生都被深深地“套牢”。
小升初,是小学升初中的简称,然而这个问题却相当不简单,牵涉到学习、人为、社会、制度、暗箱、规则等太多的问题,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浓缩热点、焦点和难点。
在这里我仅从升学方式进行全面、概括的分析,2010年小升初的家长或许会找到很多机会,幼升小的家长一旦完成孩子的入学,着手准备也会有的放矢,具有非同一般的参考价值。
1.密选:这种方式是在小升初中家长从来没有提到的,根据我的调查和了解,我第一次予以公布。
大家都知道北京市的小升初升学方式中有“推优——也叫小派位”、有“大派位”(注:关于大派位、小派位我在下面会有专门的条目)。
在这两种方式背后有一种方式我把它称之为“密选”。
小派位密选:大家都知道根据北京市教委的规定,每个区县对小学都有自己的“统测”,最重要的统测在四、五、六年级或五、六年级。
这个对学生、学校是要排队的,只是不公开而已,只有少数核心人知道。
既然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各个区的各个中学也是不知道的。
但各个区的中学,特别是重点中学是非常想知道这个分数排名的,不说你也应该知道,他们想知道谁的学习最好。
怎么办呢?教委是严格保密的,这点做得很好,应该肯定和赞赏。
于是“密选”就产生了。
我先拿西城区做个假设:大家都了解,在西城区要参加小派位一个重要条件是两年的统测成绩必须达到540分以上,甲学校是这个区最顶尖的中学之一,到小派位的时候,肯定会有特别多的符合540分的学生报这个学校,事实也证明最顶尖的中学报名的学生比录取人数多出很多,甚至几倍。
小派位的规则是抽签,也就是凡是符合540分报考甲学校的学生都有被抽中的可能,当然落选的机率也相当大,毕竟符合条的学生太多了。
到这里,问题就来了:既然这所最顶尖的中学既可能抽到540分的也可能抽到550、560、570、580、590的,万一抽到低分的学生多就会影响生源的质量,能不能只“抽到”高分而少要些低分的学生呢?显然,电脑抽签时是绝对办不到的!于是,甲中学和其他顶尖的中学就开始在抽签前行动了:派人到某些小学了解每个班哪些学生统测分数最高(比如:前3或前5名)、哪些学生在全校最高(比如:前10或20名),当然这些分数都远高于540分。
还有一种情况,密选不一定在两次或三次统测完成才开始,有的学生很突出,一次的统测就遥遥领先的话也会被这个区的顶尖中学高度关注。
当然,密选在统测完成后、小派位开始前是最频繁的。
当这所最顶尖的甲中学选中分数最高的若干学生后会做三件事:第一,征求学生意见是否愿来甲中学;第二,如果愿意来,在小派位的时候就要求这个学生所有的志愿只填甲中学的名字,争取被电脑“推优”;第三,如果电脑推优没推上,甲中学就会使用“共建”和招生机动名额予以直接录取。
有意思的是,有的学生并没有看上这所甲中学,坚持使用别的办法想升到更满意的中学,最后的结果却是进入了比甲中学差很多的中学。
所以,密选的时候一旦被选上需要家长、学生谨慎斟酌。
就这样,很多顶尖的中学总能获得最好的生源。
所以在这里建议,在学校也要争取学习好些再好些,就多一次十拿九稳的机会。
密选建议:A.密选制不仅在最顶尖的中学有,在区重点级别的中学也有,幼升小择校的时候可以尽可能选择教育质量好、数量多的中学所在的学区;B.区重点级别的中学一般只能在本片区小学密选,目标定位区重点的学生特别容易中选,分数比最牛的市重点级别的中学会低不少;C.校风、学风、生源质量较好的小学(不一定就是外地学生少的小学)更受市重点、区重点中学关照。
大派位密选:与小派位密选的方式、操作完全相同,所以在学校学习好也是硬道理。
没有被其他升学方式录取的学生,只要你的学习成绩不很差,区重点级别的中学密选的时候,被选上的机会很大的,而不必再像浮萍一样在大派位的时候听天由命了。
2.自选:这个方式也是没有任何家长透露过的。
我到过很多中学,很多老师抱怨招不到好的学生,也就是说学校对“好学生”的情况不了解,也不可能在人力如此有限、时间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要求学校去了解更多学生除学习以外的情况。
那么怎么让学校更多了解到学生的情况?综合一些重点中学招生老师、专业老师的意见作如下建议:A:不要仅在毕业年级,也就是6年级再向目标中学作自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