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划线分离菌种
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

实验六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一、实验目的1、了解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的基本原理2、练习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的基本操作,掌握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平板划线法是指把杂菌样品通过在平板表面划线稀释而获得单菌落的方法。
一般是将混杂在一起的不同种微生物或同种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通过在分区的平板表面上作多次划线稀释,形成较多的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而繁殖成相互独立的多个单菌落。
通常认为这种单菌落就是某微生物的“纯种”。
实际上同种微生物数个细胞在一起通过繁殖也可形成一个单菌落,故在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在菌种鉴定等工作中,必须对实验菌种的单菌落进行多次划线分离,才可获得可靠的纯种。
平板划线分离对细菌、酵母菌较为适宜,而霉菌和放线菌的分离多采用稀释分离法进行菌种的分离纯化。
具体的划线形式有多种,这里仅介绍一种经过长期实践并证明可获得良好实验效果的方法:将一个平板分成A、B、C、D4个面积不同的小区进行划线,A区面积最小,作为待分离菌的菌源区,B和C区为经初步划线稀释的过渡区,D区则是关键的单菌落收获区,它的面积最大,出现单菌落的概率也最高。
由此可知,这4个区的面积安排应做到D>C>B>A。
鉴别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难以区分的微生物经培养后呈现出明显差别,因而有助于快速鉴别某种微生物。
这样的培养基称之为鉴别培养基。
例如用以检查饮水和乳品中是否含有肠道致病菌的伊红美蓝培养基就是一种常用的鉴别性培养基。
(参考GB4789.38-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其配方中含有乳糖、伊红和美蓝,用以鉴别肠道病原菌及其他杂菌。
伊红、美蓝作为指示剂,伊红系酸性染料,当大肠埃希氏菌或产气肠杆菌分解乳糖产酸时,由于细菌带正电荷,所以被伊红着色。
在大肠埃希氏菌中因为伊红与美蓝结合,所以菌落不呈红色,而是蓝紫黑色,且具有绿色金属光泽;菌落呈棕色者为产气肠杆菌;不分解乳糖的肠道病原菌则不着色,有时因产生碱性物质较多,细菌带负电荷,被美蓝着色后,菌落并不呈蓝色,因美蓝与伊红结合,所以菌落为淡紫色。
平板划线分离_实验六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

平板划线分离_实验六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一、实验目的1、了解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的基本原理2、练习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的基本操作,掌握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平板划线法是指把杂菌样品通过在平板表面划线稀释而获得单菌落的方法。
一般是将混杂在一起的不同种微生物或同种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通过在分区的平板表面上作多次划线稀释,形成较多的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而繁殖成相互独立的多个单菌落。
通常认为这种单菌落就是某微生物的“纯种”。
实际上同种微生物数个细胞在一起通过繁殖也可形成一个单菌落,故在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在菌种鉴定等工作中,必须对实验菌种的单菌落进行多次划线分离,才可获得可靠的纯种。
平板划线分离对细菌、酵母菌较为适宜,而霉菌和放线菌的分离多采用稀释分离法进行菌种的分离纯化。
具体的划线形式有多种,这里仅介绍一种经过长期并证明可获得良好实验效果的方法:将一个平板分成A、B、C、D4个面积不同的小区进行划线,A区面积最小,作为待分离菌的菌源区,B和C区为经初步划线稀释的过渡区,D区则是关键的单菌落收获区,它的面积最大,出现单菌落的概率也最高。
由此可知,这4个区的面积安排应做到DCBA。
鉴别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难以区分的微生物经培养后呈现出明显差别,因而有助于快速鉴别某种微生物。
这样的培养基称之为鉴别培养基。
例如用以检查饮水和乳品中是否含有肠道致病菌的伊红美蓝培养基就是一种常用的鉴别性培养基。
(参考GB4789.38-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其配方中含有乳糖、伊红和美蓝,用以鉴别肠道病原菌及其他杂菌。
伊红、美蓝作为指示剂,伊红系酸性染料,当大肠埃希氏菌或产气肠杆菌分解乳糖产酸时,由于细菌带正电荷,所以被伊红着色。
在大肠埃希氏菌中因为伊红与美蓝结合,所以菌落不呈红色,而是蓝紫黑色,且具有绿色金属光泽;菌落呈棕色者为产气肠杆菌;不分解乳糖的肠道病原菌则不着色,有时因产生碱性物质较多,细菌带负电荷,被美蓝着色后,菌落并不呈蓝色,因美蓝与伊红结合,所以菌落为淡紫色。
微生物中——平板接种的详解

微生物中——平板接种的详解
平板接种即用接种环将菌种接至平板培养基上,或用移液管、滴管将一定体积的菌液移至平板培养基上的方法,然后培养。
平板接种的目的是为了观察菌落形态,分离纯化菌种,活菌计数以及在平板上进行各种试验。
1、划线法,斜面接平板,无菌操作,自斜面用接种环直接取出少量菌体,或先制成菌悬液,接种在平板边缘的一处,烧去多余菌体,再从接种有菌的部位在平板培养基表面自左至右轻轻连续划线或分区划线,注意勿划破培养基。
经培养后在沿划线处长出菌落,以便观察或挑取单一菌落。
2、点种法,看了一般用于观察霉菌的菌落。
在无菌操作下,用接种针从斜面或孢子悬液中取少许孢子,轻轻点种于平板培养基上,一般以三点(..)的形式接种,霉菌的孢子易飞散,用孢子悬液点种效果好。
3、液体接平板,即用无菌移液管或者滴管吸取一定体积的菌液移至平板培
养基上,然后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均匀涂布在整个平板上。
4、或者将菌液加人培养皿中,然后再倾人融化并冷至45~50C的固体培养
基,轻轻摇勻,进行平置,凝固后倒置培养,分离菌种时常用。
5、平板接斜面,般是将在平板培养基上经分离培养得到的单菌落,在无菌操作下分别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以便作进一步扩大培养或保存之用。
接种前先选择好平板上的单菌落,并做好标记。
6、左手拿平板,右手拿接种环,在火焰旁操作,灼烧接种环后将按种环在容白培养基处冷却,挑取菌落,在火焰旁稍等片刻,此时左手将平板放下,拿起斜面培养基,技斜面技种法按种。
平板划线法操作要点docx

平板划线法操作要点 .docx 平板划线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用于将一个菌种的单个菌落进行分离、纯化和繁殖。
下面是平板划线法的操作要点:
1.准备所需材料:平皿、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棉签、镊子、培养基等。
2.将培养基倒入平皿中,用无菌棉签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3.用镊子取出一块无菌滤纸,将其在酒精灯上灼烧后冷却,然后将其放置在培
养基表面。
4.用接种环取少量待分离的菌液,在滤纸上划线,注意不要将线划得过细或过
粗,以避免影响分离效果。
5.将平皿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如果需要,可以进
行第二次划线,以进一步纯化菌落。
6.当菌落长成后,用镊子将单个菌落取出,并将其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以进
行下一步的实验或保存。
注意事项:
1.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保证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
2.在划线时,要注意力度和角度,以避免菌液过多或过少。
3.在培养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促进菌落的生长。
4.在取出单个菌落时,要用镊子轻轻夹住菌落,避免将其周围的培养基弄碎。
5.在进行下一步实验或保存之前,要对菌落进行最后的检查,以确保其纯度和
质量。
平板划线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但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和经验。
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可以逐步提高操作水平和实验效果。
常用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总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一) 常用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菌种分离纯化的方法有:稀释混合倒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摇管法、液体培养基分离法、单细胞分离法、选择培养分离法等。
其中前三种方法最为常用,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 分离纯化效果好, 现分别简述如下1. 稀释混合倒平板法平板是指经熔化的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 冷却凝固而成的盛有固体培养基的平皿。
该法是先将待分离的含菌样品, 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一系列的稀释(常用十倍稀释法, 稀释倍数要适当), 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 (0.5-1.0ml)于无菌培养皿中, 倾入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 迅速旋摇, 充分混匀。
待琼脂凝固后, 即成为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
于恒温箱中倒置培养一定时间后, 在琼脂平板表面或培养基中即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
每个菌落可能是由一个细胞繁殖形成的。
挑取单一个菌落, 一般再重复该法1-2次,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便可得到真正的纯培养物。
若样品稀释时能充分混匀,取样量和稀释倍数准确,则该法还可用于活菌数测定。
图4 混合倒平板操作法示意图图5 涂布平板操作法示意图2. 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上述稀释混合倒平板法有两个缺点,一是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溶氧而生长受影响,形成的菌落微小难于挑取;一是在倾入熔化琼脂培养基时,若温度控制过高,易烫死某些热敏感菌,过低则会引起琼脂太快凝固, 不能充分混匀。
在微生物学研究中, 更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该法是将已熔化并冷却至约50℃(减少冷凝水)的琼脂培养基, 先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制成无菌平板。
待充分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约0.1 ml)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 再用三角形无菌玻璃涂棒涂布,使菌液均匀分散在整个平板表面, 倒置温箱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平板划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区别

个人收集整理-ZQ
平板划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地区别
一、平板划线分离法
由接种环以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地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地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地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地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用途:一般多用于从菌种地纯化;
优点: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
缺点:不能计数;
二、稀释涂布平板法:
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地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地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地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地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地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地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地含菌数.此法所计算地菌数是培养基上长出来地菌落数,故又称活菌计数.一般用于某些成品检定(如杀虫菌剂等)、生物制品检验、土壤含菌量测定及食品、水源地污染程度地检验.
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一般用于平板培养基地回收率计数.
优点: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
缺点:吸收量较少,较麻烦,平板不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如果菌液密度大地话,长不出单菌落.
1 / 1。
平板划线分离_实验六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

实验六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一、实验目的1、了解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的基本原理2、练习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的基本操作,掌握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平板划线法是指把杂菌样品通过在平板表面划线稀释而获得单菌落的方法。
一般是将混杂在一起的不同种微生物或同种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通过在分区的平板表面上作多次划线稀释,形成较多的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而繁殖成相互独立的多个单菌落。
通常认为这种单菌落就是某微生物的“纯种”。
实际上同种微生物数个细胞在一起通过繁殖也可形成一个单菌落,故在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在菌种鉴定等工作中,必须对实验菌种的单菌落进行多次划线分离,才可获得可靠的纯种。
平板划线分离对细菌、酵母菌较为适宜,而霉菌和放线菌的分离多采用稀释分离法进行菌种的分离纯化。
具体的划线形式有多种,这里仅介绍一种经过长期实践并证明可获得良好实验效果的方法将一个平板分成A、B、C、D4个面积不同的小区进行划线,A区面积最小,作为待分离菌的菌源区,B和C区为经初步划线稀释的过渡区,D区则是关键的单菌落收获区,它的面积最大,出现单菌落的概率也最高。
由此可知,这4个区的面积安排应做到D>C>B>A。
鉴别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难以区分的微生物经培养后呈现出明显差别,因而有助于快速鉴别某种微生物。
这样的培养基称之为鉴别培养基。
例如用以检查饮水和乳品中是否含有肠道致病菌的伊红美蓝培养基就是一种常用的鉴别性培养基。
(参考GB47838-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其配方中含有乳糖、伊红和美蓝,用以鉴别肠道病原菌及其他杂菌。
伊红、美蓝作为指示剂,伊红系酸性染料,当大肠埃希氏菌或产气肠杆菌分解乳糖产酸时,由于细菌带正电荷,所以被伊红着色。
在大肠埃希氏菌中因为伊红与美蓝结合,所以菌落不呈红色,而是蓝紫黑色,且具有绿色金属光泽;菌落呈棕色者为产气肠杆菌;不分解乳糖的肠道病原菌则不着色,有时因产生碱性物质较多,细菌带负电荷,被美蓝着色后,菌落并不呈蓝色,因美蓝与伊红结合,所以菌落为淡紫色。
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的原理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常用方法,其基本原理包括两个方面:
1. 选择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条件:选择适合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湿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2. 形成单个菌落: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
因此,可以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
获取单个菌落的方法可以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技术完成。
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将待分离的材料用无菌水作一系列的稀释,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量,与已溶化并冷却至45℃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
希望这个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注意事项
1、隔天倒平板 2、琼脂含量高 3、巧用接种环 4、练后再实操
六、复习思考
?1、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纯种分离的原理是什 么?有何优点? ?2、要防止平板被划破应采取哪些措施? ?3、为什么在划完A区后要将环上的残菌烧死? 划后面几区时是否也要经过同样的处理?
实验六 平板划线分离菌种
一、目的要求 二、实验原理 三、材料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注意事项 六、复习思考
一、目的要求
? 1、了解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的基本原理
? 2、练习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的基本操作,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1、平板划线法是指把杂菌样品通过在平板表 面划线稀释而获得单菌落的方法。
? 1、菌种: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混合 培养斜面菌种。
? 2、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
? 3、器皿:无菌培养皿,水浴锅,接种环, 培养箱等。
四、实验步骤
1、融化培养基 2、倒平板 3、作分区标志(操作熟练后此步骤可省略) 4、划线操作(挑取菌样→先划A区→划其余区) 5、恒温培养 6、挑单菌落 7、清洗培养皿
2、平板划线分离对细菌、酵母菌较为适宜, 在菌种鉴定中需多次划线分离才能获得可靠 菌种。
3、鉴别培养基:例如:伊红美蓝培养基
经典四区划线法
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4789.38-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计数
第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