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传统武术进校园

合集下载

梅花拳简介

梅花拳简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简介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优秀拳种之一,梅花桩是梅花拳的一种功法,传说历史非常悠久。

据《平乡县志》记载,梅花拳在明末清初传入当地。

据《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描述,梅花拳第一代为收元老祖,是一个虚拟的人物。

第二代为江苏徐州张三省,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

前两代均以开法传道为主,且单一相传,影响面非常狭窄。

自第三代邹宏义开始,才有文理武功的具体记载。

梅花拳自邹宏义始,才正式传播于民间。

从历史记载看,梅花拳最晚诞生于明末清初,真正的创始人是当时江苏铜山人邹宏义。

邹宏义原名邹讵亮,字魁阳,幼时客居江苏铜山北街。

明朝崇祯末年,邹宏义拜武林高人张三省为师学习武艺。

历经数载风霜雪雨,邹宏义将张三省传授的拳法与家传武功相结合,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精心推敲演练,创出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独特拳术——梅花拳。

梅花拳分作桩步五势,宛若梅花怒放;而行步三法,又恰似梅花枝干穿插交错;相传最初多在梅花树下习练,故冠以“梅花拳”之名。

此外,梅花拳还有取梅花在冬天未尽、春天未到之时开放,蕴含先知先觉之意,暗合先备先用之理,达成先发制胜之效。

梅花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强身健体、舒筋壮骨、祛病延年之功效,加之武德高尚,尊大爱小,谦虚忍让,历来深受民众的喜爱,实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

梅花拳的基本内容包括文理和武功两大部分,讲究文武双场结合,文理指导武功,以武强身,以德育人,练功讲究内外结合,形神合一。

从文理层面看,梅花拳强调“未学艺,先知理”。

梅花拳的文理吸收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理论,融合了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等精义妙法,讲究修心养性,炼神炼气,要求练功者身心并练,做到文武兼备。

从武功层面看,练习梅花拳要从基本功开始,主要包括拳法、腿法、腰法、步法等内容。

武功锻炼的层次和形式分为架子、成拳、拧拳、器械四部分。

在文理、武功的关系上,梅花拳强调以文养武,以武济文,指导思想和具体套路均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八卦九宫太极无极”的哲学原理,因此梅花拳又被誉为“文化拳”。

天地武魂之梅花拳

天地武魂之梅花拳

天地武魂之梅花拳王自强邢台学院[2013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B13TY004]邢台是个美丽的地方,山川秀美,历史悠久。

早在二十万年以前,人类就在此生息。

先商文明起源于太行东麓,自商王祖己迁邢台起,已有3500年的建城史,是中国最早的古都之一。

“大河岸边、山前台地”,邢台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古黄河西岸这片独特的大山、大河结合地带上。

太行山为中华民族的脊梁,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故邢台处于中华民族的核心地带。

邢字古通“井”,《康熙字典》说:“穴地出水曰井”,古邢台百泉竟流,故称井方,上古时期轩辕黄帝曾居住在邢台干言冈一带,黄帝亲率邢人开发利用井水,建井田,筑邑而居,史称“黄帝凿井,聚民为邑”,后世邢人为了纪念黄帝的凿井筑邑之德,乃合井、邑二字为一字,即为“邢”,此为邢得名由来。

邢台市西以太行山与山西比邻,东以中国大运河和山东省相望。

这里既有层峦叠翠,峰险瀑涌,森林茂密,鸟语花香,更不乏平川沃野,丰盛粮仓。

大自然造就的山前走廊,为人类栖息繁衍,构建了和谐的易居空间。

正是这份得天独厚的馈赠,为这方沃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厚扎实的基础。

这里钟灵疏秀,文化灿烂。

无论是远古时期、传说时期,还是历朝历代,邢台人都做出了耀眼的贡献。

邢台史的最光辉耀眼时期是在先秦。

东晋又再一次成为后赵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此以后邢台一直作为地域中心城市延续到今天。

邢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在这片热土上前赴后继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旷世奇才。

在这漫长时光长河中,几乎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亮点,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孕育出魏征、宋璟、柴荣、刘秉忠等一大批杰出人物,特别是郭守敬,所做出的科学贡献对世界科学进步产生了影响,称之为中国古代科技圣人。

邢台佛教文化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对推动中国佛教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境内的开元寺、玉泉寺、中国佛教第一塔—普彤塔等见证了当时文化交流融合的气度。

汉魏冶铁、隋唐白瓷、明清商贸,都曾极一时之盛,特别是邢窑白瓷是文明世界的“邢台创造”,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国家非遗梅花拳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相关分析

国家非遗梅花拳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相关分析

一、研究概述梅花拳,亦称梅花桩,其文化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直到清康熙年间,梅花拳正式在民间广为习练。

梅花拳分文功和武功。

文功乃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讲究修心养性,练神练气,并且强调“以武济友,文治武功”。

武功乃“大道至简,妙用为神”,特别是被称为“万拳之母”的五势拳法,其每一姿势都含攻守转换、静动互变的内涵。

邢台梅花拳流行于广宗、平乡和威县一带,它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术中,文武双修而发扬光大。

2006年5月20日,邢台梅花拳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发现和培养新一代传承人,梅花拳走进校园,让更多年轻人感受非遗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血脉,以此为研究切入点,探讨梅花拳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非遗进校园,与高校的联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起到了积极影响。

梅花拳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其文化价值、锻炼价值更不能被大学生忽视。

通过对从事梅花拳练习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和比较,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客观地反应出梅花拳的锻炼价值,增强大学生对梅花拳的认识,提高大学生学习梅花拳的兴趣,推动梅花拳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同时结合梅花拳本质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大学生参与梅花拳锻炼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思路以邢台梅花拳推广基地邢台学院的梅花拳协会成员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样本含量51人,展开为期三个月的跟踪研究。

对梅花拳协会51名新生成员在2017学年第一学期进行梅花拳练习之前和学期末进行梅花拳练习之后分别进行一次身体素质测试,对前后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从而验证梅花拳练习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实验前对样本进行同质检验,依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并由体育学院老师进行专业测量,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练习以及练习计划由梅花拳协会会长直接负责及制定。

每周一至周五晚上七点到九点进行练习,周六日休息,如有特殊原因,则根据情况选择周六或周日进行练习,保证每周五次练习次数。

“武术进校园”背景下梅山武术教育传承研究

“武术进校园”背景下梅山武术教育传承研究

“武术进校园”背景下梅山武术教育传承研究随着“武术进校园”政策的不断推进,梅山武术教育传承研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梅山,作为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悠久的武术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梅山武术传承下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梅山武术的文化传承、教育模式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在“武术进校园”政策的引领下,如何促进梅山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一、梅山武术的文化传承梅山武术源远流长,其传统久远,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梅山武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宋代,当时梅山武术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梅式武术体系。

随着历史的变迁,梅山武术逐渐演化出了多样的流派和门派,其中以梅花拳、梅花枪等最为著名。

这些传统武术套路独特,技法精妙,被誉为“中国武术之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梅山武术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许多传统武术门派逐渐式微,一些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如何将梅山武术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梅山武术教育模式在“武术进校园”政策的引领下,梅山武术传承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和推动。

梅山武术教育模式也得到了创新和完善。

一方面,在梅山本地,一些武术传承人积极投身于校园武术教育,将梅山武术的传统技法和文化内涵传授给学生。

一些学校也加大了对梅山武术的推广和普及力度,开设了梅山武术选修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武术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武术修养。

在梅山武术教育模式的建设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将梅山武术融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去。

通过将梅山武术的教学纳入到课程设置中,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师资力量,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他们的品格和意志力。

也加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推动了梅山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三、梅山武术的发展趋势在“武术进校园”政策的引领下,梅山武术教育传承呈现出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梅山武术的传承仍然存在难题。

梅花拳文化遗产作文素材摘抄

梅花拳文化遗产作文素材摘抄

梅花拳文化遗产作文素材摘抄梅花拳,听说过吗?
听说梅花拳吗?这可不是一般的武术,它起源于宋代,传说还
是关公发明的呢!那时候,关公为了保护老百姓,就结合战场上的
经验,创了这套拳法。

想想看,这梅花拳得多厉害啊!
这拳法,看着就帅!
你知道吗,梅花拳的动作真的超酷!它就像跳舞一样,但每个
动作都有它的意义。

而且,梅花拳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以柔克刚”。

就是说,你看起来好像很弱,但其实可以轻松地挡住对手的攻击,
真的超神奇!
现在还有人在学这个呢!
虽然现在学梅花拳的人不多了,但还是有一些热爱武术的人在
坚持。

他们不仅学梅花拳的招式,还研究它背后的文化。

这些人真
的很了不起,他们让梅花拳这个古老的武术流派得以传承。

梅花拳,不止是武术那么简单。

梅花拳不仅仅是武术,它还能帮助我们锻炼身体,提高自我保
护能力。

更重要的是,梅花拳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比如“以德为先、以武为辅”。

这样的理念,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真的很有帮助。

梅花拳,也走向世界啦!
你知道吗,梅花拳现在也开始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了。

有些梅花
拳高手还会去其他国家表演,跟其他武术流派交流。

这样一来,更
多的人就能了解到梅花拳和中国文化的魅力了。

武惠童心 德艺双馨──“武术梅花拳”校本课程的建构与思考

武惠童心 德艺双馨──“武术梅花拳”校本课程的建构与思考

武惠童心 德艺双馨──“武术梅花拳”校本课程的建构与思考袁 方(南京市钓鱼台小学,江苏南京210000)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校本课程建设中,我校以传统武术中的梅花拳作为切入点,使其成为学校的一项特色课程。

经过几年的努力,梅花拳校本课程已经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同,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改善了师生的生活方式,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质,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激发了生命的智慧成长。

关键词:校本课堂;“武术梅花拳”;建构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0-025-2 一、溯源为什么选择武术梅花拳作为学校的体育特色,我们是基于三个方面的思考。

(一)生发于学校文化之根学校在推进课程能力建设的实践中,努力践行着“尚勇”文化(崇尚勇略)。

始终把“做一个勇敢的孩子”作为教育核心,我们认为“勇”之于每个孩子是强身健体的勇猛,是克难致胜的勇略,是自律自省的勇气。

人需要健壮的身体,更需要健康的精神;没有健康的精神,健壮的身体只不过是一副躯壳;没有健壮的身体,健康的精神将无安居之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武术项目能将健康的身体和勇敢的精神共同熔铸于人的“体魄”之中,它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现代的追求,它是学校“尚勇”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二)彰显武术校本课程之韵武术不仅是一项运动项目,更是一项优秀民族传统体育。

钓鱼台小学依据习武规则中“未学打,先练桩”之说,选择“武术梅花拳”作为校本课程。

梅花拳的基本功主要包括拳法、腿法、腰法、步法等内容,其动作要求连贯、往返多变、起伏转折、快速敏捷,与武术技能一致相通;其动作特点,强调神形兼备、内外合一,手到眼到,心领意随,武术精髓一脉相承。

(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之力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我们之所以选择武术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暑期实践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

暑期实践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

四川暑期支教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环境工程学院陈健涂浩何爱民一、背景梅花拳(亦称梅花桩,由在约百根桩上练功而得名)始创于西周初叶,距今已有两千九百多年历史,她集释、道、儒三家学说及周易之理为一体,是我国现存一个古老的武术拳种,也是流传在民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和“根”。

梅花拳的组织形式分文场和武场:文场人员侧重于研究儒、道、佛三家学说之精义和《周易》之理,讲修身养性,练神练气,文场领导武场;武场弟子通过架子、成拳、拧拳、器械等层次和形式的武功锻炼体悟拳理拳法。

2006年5月,梅花拳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邢台),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平乡县于1997年被省政府授予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

古老的梅花拳现在的传承和保护情况如何?是否面临着传承危机?如何与时俱进地传承、保护和发展梅花拳,使她更好的造福于民?这就是本次社会实践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二、实践地点本次实践活动,我们选取了梅花拳的近代发源地之一河北省广宗县进行调查,另外为了了解梅花拳的大学校园的传播和发展情况,我们选取北京、济南、上海等地部分高校进行调查。

本次实践的主要地点:1.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前魏村、赵伏城村、后平台村、杨庄村等2.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八辛庄村、油召村3.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驻京高校4.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等驻济高校5.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驻沪高校三、调研形式本次暑期实践活动我们联合了北京大学梅花桩协会、北京中医药大学梅花拳协会及山东大学梅花桩协会等共同开展调研活动,主要从农村和高校二个方面展开:1.农村:在农村的调查我们主要通过拜访当地梅花拳的代表性传承人、查阅梅花拳的历史文献、考察梅花拳的文物古迹、走访当地的梅花拳弟子和群众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期间行走2个县4个乡镇6个行政村,走访拳民和群众100余人。

梅花拳

梅花拳

梅花拳“梅花”两字的意义周伟良:各位网友大家好!上集咱们就传统武术中的几个拳种,比如少林武术、南少林,以及和少林武术或武术文化有关系的《易筋经》做了讲解。

这一讲咱们就在传统武术中影响比较大的“梅花拳”做一个介绍。

周伟良:说起梅花拳,它是中国传统武术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拳种,但是我在这儿指出,梅花拳不仅是一个拳种,同时它也是清代在北方地区具有非常影响力的一个民间拳会组织。

作为一个拳种,梅花拳有自己的拳理功法以及技术特点,作为一个拳会组织,它烙有鲜明的教门文化印记,并且在1900年那一场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梅花拳也成为研究义和团运动的学者们所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周伟良:本人在上世纪末的几年中曾经对梅花拳做过深入的田野考察,这里就梅花拳的名称问题、组织起源以及拳理功法向各位网友做一个基本介绍。

周伟良:梅花拳的全名为“梅花”,然而,“梅花”这一词到底蕴含了什么样的意义,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没有一直没有说清楚。

因此,咱们第一个问题就来谈谈梅花拳“梅花”两字的意义。

周伟良:对一个拳种的认定,我在十多年前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一个拳种最基本的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就是名称,因为这和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有关,诸位想一下,中国所有拳种都是有自己的名称的。

比如少林拳,比如太极拳,比如峨眉拳,比如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八极、通背等等,都有自己的名称。

所以我认为对一个拳种的认定,首先要有自己的拳种名称。

周伟良:第二个认定是,一个拳种有它相应的自身的技术特点。

我们来看一下,梅花这一拳种名称,为什么这一拳种叫梅花?历来说法不一,我曾经归纳了一下,大致有三类:为什么叫梅花呢?因为这一拳种在技术上是按照天干地支分作五式,宛如梅花开放,古称五式梅花拳;第二种观点认为,梅花一词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意味,为什么这么说呢?据说明末时期,大家知道,因为明末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眉山上吊,因此民间很多人士反清复明,同时把眉山的眉改成“梅花”的“梅”,表示他们反清复明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堽中心小学“梅花”绽放
——传统武术进校园为了改变“但闻朝夕读书声,不见操场健身郎”的状况,为了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外生活,为了提高学生的精气神和身体素质,为了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白堽中心小学开展了传统武术进校园,学生练习梅花拳的活动。

梅花拳即梅花桩,是干枝五势梅花桩的简称,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传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武术进校园是发展梅花拳的有效措施,在各地已开始推广普及。

我校聘请民间梅花拳武术家来校传授武艺。

老师们在工作之余,积极练习梅花拳,进步迅速,既增强了体质又提高了团队精神面貌;孩子们认真练习梅花拳,一招一式,打得有模有样,嘿哈声铿锵有力。

特别是年过五十的李校长,对武术更为痴迷,梅花拳打得虎虎生威,流星锤耍得娴熟自如。

体育教师胡淑芳利用周末时间向武术家请教学习梅花拳,并不辞辛苦的带领和指导全校师生练习梅花拳。

梅花拳在我校的推广和发展,李校长和胡老师功不可没。

我校经过重重选拔,将梅花小精英组成校武术队。

校武术队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勤学苦练,现在他们已是拳械招招到位,式式精准,身手不凡。

已被我市体育局选中,于2015年正月十六日参加在河北平乡县后马庄梅花拳始祖大殿落成典礼。

梅花拳在我校已经落地生根。

我校已成为传承梅花拳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