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风筝观后感
观电视剧风筝有感范文4篇

观电视剧《风筝》有感范文4篇【篇一】最近断续看了差不多2遍电视剧《风筝》,看后感觉非常喜欢,总是感觉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虽然剧情、剧中人物基本是虚构的,但确让我感觉非常真实的存在,让人非常牵挂和津津乐道,感觉在短时间内很难走出这部剧,很难在其他影视作品里找到这种感觉了,剧中人物郑耀先、韩冰、林桃、小五、四哥、宫庶、延娥、钱副部长、陈局长等角色深入人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我甚至很难想象郑耀先和宫庶这两个演员再演其他人物是什么样。
本来这个剧也有不少逻辑上的漏洞和问题,也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剧情也不算曲折,内容也不算丰富饱满,但为何他确创造了最高的收视率,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追捧和热议呢?我自己也感觉很奇怪,明明剧情有不合理不合逻辑之处,确令人可以无视他的一些缺点和不足,而非常喜欢这部剧和剧中人物,这是为什么呢?经过仔细思量后,我个人觉得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这部剧是多年不见的深刻刻画了人性细节的作品,此剧对剧中人物的人性细节的描述刻画非常细致感人,人物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非常真实的,不是脸谱的做作的虚假的虚伪的,而且剧中人物的人性和感情基本都是正面的真挚的真诚的感人的有情有义的(包括国民党的人),不象现在许多恶俗的影视作品里的人物那样是庸俗的神经质的暴躁的无厘头的自私的偏激的狭隘的虚伪的,看了只会令人反感和厌恶,而风筝里的人物是感人的真挚的,他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这是这部剧最大的成功之处。
我一直认为艺术应该来源于生活而高过生活,而不是把生活中庸俗的生活和人物直接搬上荧幕,甚至还刻意夸大夸张,这样观众能得到什么,本来社会和生活就很庸俗,还要再看这些比生活还庸俗丑恶的电视和人物,不是更堵心吗?摔跤吧爸爸,为什么这么成功这么受欢迎,我们那些影视工作者难道还不懂吗?第二,这部剧的一些思想内容非常深刻和值得思考回味。
我觉得此剧隐晦的表达了一个让人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真实的真挚的真诚的人性和神圣的信仰使命职责孰轻孰重,他们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吗,是一定要选择的吗,政治生活和个人生活是什么关系,有轻重之分吗?个人关系感情和政治党派之间的斗争是两难选择吗?必须要牺牲一方吗?如果不是人类公认的反对的行为如叛徒犯罪卖国等,有必要过分强调党派政治而牺牲人性、牺牲人和人之间真挚真诚的感情和关系吗?那些不讲人性而高举所谓伟大旗帜高喊政治口号的人物真的有那么高尚吗,他们比那些充满人性的所谓政治觉悟低下的普通百姓的言行和所作所为更高尚正确吗?那些为了政治党派信仰而牺牲家庭家人正常生活的理念和做法是绝对正确的吗?那种所谓的革命、牺牲和执着是必要的吗?政治、革命是什么,他最终承诺带给百姓的幸福实现了吗,剧中角色徐百川讲的对革命政治的评论有道理吗?许多所谓政治革命对百姓来说不过是一次重新洗牌罢了,他带来巨大的社会动荡和混乱的同时其实并没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新东西和改变,百姓做出了巨大牺牲的同时并没有得到他希望得到的东西,他用生命和家庭家人的牺牲追求的信仰也许不过是空中楼阁水中捞月罢了。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共产党人处处是满满的信仰

精选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共产党人处处是满满的信仰近日,谍战大剧《风筝》热播,备受广大观众好评。
笔者在被《风筝》紧张剧情所吸引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
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一种“锲而不舍”的坚守。
郑耀先卧底军统十八载,隐姓埋名大半生,经历枪林弹雨、遭受辱骂批斗、尝尽人间冷暖,但他从未忘记组织赋予的神圣使命,从未放弃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支撑他走到最后的就是共产党员的“信仰”。
这“信仰”,是面对党旗、举起右手时立下的铮铮誓言,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庄重承诺,是共产党员一辈子的坚守。
相比郑耀先,相比那些为实现共产主义付出生命和鲜血的先烈先辈们,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叫苦、埋怨、不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像郑耀先一样为了心中的信仰继续坚守、奋斗下去,我们才能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
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一份“取之不尽”的力量。
在《风筝》中,有这样一个剧情:郑耀先问即将被枪决的曾墨怡,年纪轻轻的就死了,图个什么呢?曾墨怡只说了两个字:信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正是有了这份“信仰”,才给了曾墨怡、陆汉卿等无尽的勇气与力量,让他们即使受尽折磨、遍体鳞伤,也决不低头、从不屈服,毅然决然、英勇无畏地保护着自己的同志、完成组织交给任务。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党也开启了新征程、迎来了新挑战。
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这就更需要广大党员坚守“信仰”,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迎接挑战、挫败困难、赢取胜利。
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一团“绚烂不灭”的火焰。
郑耀先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生死考验、面对了太多的是非抉择,但他每次都能在浴火中重生、绝境中崛起,满怀希望地开始新的工作与生活。
是“信仰”之火给了他温暖,带给他希望,给予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动力。
“信仰”就像一团绚烂不灭的火焰,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让广大党员步履坚定、奋力向前。
广大党员只有成为党的伟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伟大事业的忠实实践者,在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才能看到新希望,迎来新时代胜利的曙光。
风筝观后感

风筝观后感
观看《风筝》后,我不得不承认这其中有太多英雄人物让我感到震撼。
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郑耀先了。
郑耀先是一名共产党员,接到组织任务后,他到国民党中做了一名卧底,代号风筝。
但不幸的是,郑耀先的线人为了隐藏他的身份而被杀害,从此他便像一直断了线的风筝。
在剧中,不仅让我感受到那些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品质与精神,而且更让我意识到,现在的和平生活有多么来不之易。
每当我看到那些无辜的人被杀害,我的心便像一根紧绷的弦,甚至恨不得跳进剧中帮他们脱离危险,郑耀先也是这样。
不同的是,他实在是一名优秀的卧底,优秀到让国民党对他坚信不疑,让共产党对他恨之透骨。
因而,他的家庭也支作文离破碎。
但他没有放弃任务,没有放弃组织对他的依赖,一次又一次的抗击着困难。
观看后,我的心中更是五味杂陈,现实中,有多少像他这样的人在为我们的生活奋斗?
而我们,怎能不去好好学习?怎能不去珍惜呢?
今天的和平时是由无数滴鲜血换来的,明天的辉煌是由无数滴汗水铸就的这是我们心中不曾忘的,也是不能忘的。
那些英雄他们从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权威屈服,他们对待任务一丝不苟,对待生活乐观积极。
而那种认真、坚持、乐观何尝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认真完成作业,坚持努力学习,乐观的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
《风筝》留在我的心底,让我萌发出爱国情意,也让我开出了梦想的花。
教师随笔 观电视剧《风筝》有感

教师随笔观电视剧《风筝》有感
妈妈最近新追了一个电视剧,柳云龙主演的谍战剧《风筝》,它讲的是狡黠机智的国民党军统王牌特工郑耀先的故事。
他其实是一个打入国民党内部多年的共产党员,他一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组织提供情报。
然而,在共产党员眼中,他是心狠手辣的“鬼子六”,大家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在国民党下层士兵当中,他是威望极高的军统“六哥”。
我是在妈妈追剧过程中,扫了几眼,也对这个电视剧产生了兴趣。
我是从中途开始追剧的,我一直好奇为什么这么多军统士兵对“六哥”郑耀先这么死心塌地,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也要救出他。
郑耀先的妻子,是中统女特工林桃,她本是要奉命刺杀郑耀先的,但在和郑耀先的接触中,爱上了他。
最后,为了掩护郑耀先,她把自己的脸刺花儿了然后自杀。
我想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大致就像他这样吧!不仅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而且讲义气,够意思,“一个苹果,能把果皮留给自己,把果肉留给别人”。
你能时时为别人着想,别人才能想着你。
作为老师,多为学生着想、多为学生考虑,学生才能爱戴你。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岁月如歌信仰似金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岁月如歌信仰似金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岁月如歌信仰似金
新年之际,一部电视大剧登上了荧屏,在播出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引起了人们对人生与信仰的讨论。
她不再给人以脸谱化的设计,不再只以善恶划界,而是赋予了敌我双方有血有肉的诠释,彰显真实,这在谍战剧中可算是另类,但她所要真实表达的,是信仰,是强烈的信念,是一份特殊的使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部电视剧,就是由柳云龙执导的电视剧-- 《风筝》。
从剧情中看岁月如歌
《风筝》选取了20 世纪40 年代至70 年代末的30 多年,这正是中国人民从争取解放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平凡的30 多年。
起点是20 世纪40 年代,也就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序幕由国共隐秘战线。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风筝以潜伏于军统内部的共产党员“风筝”的人生与情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共产党情报员坚守信仰的故事。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电视剧风筝观后感,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1】从郑耀先知道戴笠心腹、军统大特务“影子”的存在后,他孜孜不倦地寻觅了40年。
为此他忍辱负重以周志乾的名义在新中国卑微地活着,在厨房烧火切菜,扫大街铲垃圾,被愚蠢的小人物呼来喝去,挨打受骂,这一切的忍耐,只是为了完成当年组织交给的任务,也是为了自己作为特工的一世英名,他要与“影子”斗智斗勇,亲手抓捕“影子”,赢得最终的胜利。
“风筝”与“影子”的PK,是一场信仰与智慧的博弈,两个信仰同样坚定的人,最终难分伯仲。
但是在智慧的比赛中,观众却感觉“风筝”略逊于“影子”。
1、信任度。
郑耀先,一直被中统、军统的高层怀疑,给他设计了各种陷阱、测试,郑耀先忙于应付。
如高占龙、田湖,戴笠、毛人凤,戴笠亲自对宫庶下令,一旦发现郑耀先是共产党,就地正法,不用再向戴笠请示。
韩冰从未被共产党高层怀疑过。
韩冰被宫庶抓捕后毫发未伤地返回,在新中国的公安局里,实在无法继续工作。
但局长陈国华对“影子”深度信任、处处袒护;副政委袁农深爱韩冰,追求多年最终两人结婚,虽然后来离婚,袁农也是打算利用职务解救韩冰;马小五更是把韩冰当作智勇双全的领导,一直认为韩冰是冤枉的,替她鸣不平。
2、谍报工作。
73名军统特务的名单,是曽墨怡拿到的,郑耀先判断出名单的藏匿之处,成功转送了名单。
戴笠亲口告诉郑耀先还有第74名未暴露身份的“影子”存在。
韩冰在73人都被剿灭的情况下,成功保全下来,并继续送出只要情报。
她最先向戴笠报告,有个代号“风筝”的共党特工,隐藏在军统高层;解放后,在被监管的情况下,她继续向台湾送出了马小五去香港执行任务的情报,致使我导弹专家被害,马小五险些送命;她成功地窃取了袁农的保密文件——有关新中国大三线的部署,在她与袁农做夫妻的岁月里,类似的窃取一定不少;仅凭在宫庶被捉拿的日子里,郑耀先曾神秘失踪过一段时间,她就判断出郑耀先就是“风筝”!并成功地将这份情报口述给高君宝,最终完成了她的使命。
谍战剧《风筝》观后谈信仰

谍战剧《风筝》观后谈信仰东方卫视热播谍战剧《风筝》第33集中,潜伏在国民党军统的中共地下党员王牌特工“风筝”郑耀先,在清除了伪装准备逃回台湾的国民党残余特务宋孝安后,与徒弟马小五的一段对话让我感触最深,他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信仰!在国民党潜伏时,郑耀先与宋孝安属结拜兄弟,有义!但在国家利益面前,兄弟的情义轻于鸿毛!郑耀先心情沉重地对马小五说:“小五啊,你一直问我,怎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侦查员。
侦查员,是这个世界上最特殊的人群!最优秀的侦查员,往往招人恨!恨他们的不仅仅是敌人,还有他们的朋友、亲人!干上这一行,要敢常人所不敢,能常人所不能,为常人所不愿,忍常人所不能忍;甚至行常人所不齿,做常人所不屑!这个职业,最要的还有忍受,忍受失去一切常人应该得到的,忍受家人、朋友终身的误解,忍受职业给你带来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但在国家需要你面前,你有选择吗?没有!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为国家牺牲,你做到了,这本身就说明了你的价值!和这种价值相比,还有什么比他更完美的回报?”马小五说:“入党誓词里有要随时准备着牺牲个人的一切,为人类解放奋斗终生。
”郑耀先告诉他“我无法回答你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我,不会仅仅是一次。
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命可轻抛,但义不能绝!这个义,不是别的,是信仰!没有什么可以凌驾它之上了!!!”电视剧《风筝》郑耀先由柳云龙主演,他在剧中把军统六哥郑耀先演得义薄云天、凌厉诡异,把肩负重任的平民周志乾演得隐忍内敛、善良朴实。
郑耀先潜伏国民党军统时,经历了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同志曾墨怡时心灵谴责、亲眼看见女朋友程真儿在自己面前被暗杀牺牲后的孤立无助,连上线陆汉卿同志为保护他而自杀,他都不能有一丝的心酸和表露,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潜伏着,因为他要确保“风筝”像一把尖刀始终刺在敌人的心脏上,在最关键时刻给国民党致命一击!在国家交给你重任时,你的个人利益不算什么!这就是责任,这就是他的信仰!当他长期在军统内部潜伏时,受到同志的误解,从“时间久了,我有时都分不清自己是白还是红”这句话,可以想象地到他当时的茫然无助;当他孤苦伶仃的在军统独自奋斗时,受到军统戴老板的怀疑、中统的尾随陷害、游击队的亡命追杀,让他无路可退、无处可逃,可以想象地到他心里的委屈痛苦!虽然他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四处飘逸,但是他的信仰一直没有动摇过,我们看到的却是“六哥”对信仰的坚守震撼灵魂深处,他为了这份坚守的信仰而活了下来!解放了,由于组织没有找到证明郑耀先身份的有力证据,断了线的“风筝”依然在风中飘荡。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叫《风筝》,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这部剧的背景设定在战火纷飞、局势复杂的年代。
故事里的人物命运,就像那被风刮得忽上忽下的风筝线,充满了曲折和不确定性。
先说主角郑耀先,他在国民党军统潜伏多年,代号“风筝”。
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提心吊胆,成天戴着面具生活,连睡觉都不敢放松警惕。
周围全是敌人,稍微露出一点马脚,那就是万劫不复。
记得有一场戏,郑耀先被自己的同志误解,遭到追杀。
那场面,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他在狭窄的巷子里拼命奔跑,身后是紧追不舍的子弹,而他的眼神里却透着坚定和无奈。
那坚定,是对信仰的执着;那无奈,是不被理解的痛苦。
他一边跑,一边还要想办法躲避敌人的眼线,找机会传递情报。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脸上的尘土混合着汗水,划出一道道痕迹。
还有他和林桃之间的感情,也是让人感慨万千。
林桃原本是中统特工,被派来接近郑耀先,可没想到两人在相处中竟然产生了真感情。
林桃知道郑耀先的真实身份后,内心的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那纠结的眼神,颤抖的双手,都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最终,为了保护郑耀先,她毁容自杀,这份深情让人动容。
再说韩冰,这个一直被认为是“影子”的女人,和郑耀先斗智斗勇了大半辈子。
她表面上是共产党的干部,实际上却是国民党潜伏的特工。
她的伪装简直天衣无缝,骗过了所有人。
直到最后真相大白,那种震惊感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记得有一次,韩冰和郑耀先在饭桌上互相试探,看似轻松的对话,实则暗藏玄机。
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刀,试图割破对方的伪装。
两人的表情看似平静,眼神里却充满了警惕和猜疑。
这部剧里的每一个人物,都不是单纯的好人或者坏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无奈。
就像宫庶,他对郑耀先忠心耿耿,可他所忠诚的却是一个错误的阵营。
他的死,让人感到惋惜的同时,也让人思考战争的残酷和无奈。
还有那些小角色,比如赵简之、宋孝安,他们的义气和忠诚也让人印象深刻。
哪怕知道前路是死,他们也毫不犹豫地追随郑耀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
风筝以潜伏于军统内部的共产党员“风筝”的人生与情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共产党情报员坚守信仰的故事。
下面就随一起去阅读电视剧风筝观后感,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
从郑耀先知道戴笠心腹、军统大特务“影子”的存在后,他孜孜不倦地寻觅了40年。
为此他忍辱负重以周志乾的名义在新中国卑微地活着,在厨房烧火切菜,扫大街铲垃圾,被愚蠢的小人物呼来喝去,挨打受骂,这一切的忍耐,只是为了完成当年组织交给的任务,也是为了自己作为特工的一世英名,他要与“影子”斗智斗勇,亲手抓捕“影子”,赢得最终的胜利。
“风筝”与“影子”的PK,是一场信仰与智慧的博弈,两个信仰同样坚定的人,最终难分伯仲。
但是在智慧的比赛中,观众却感觉“风筝”略逊于“影子”。
1、信任度。
郑耀先,一直被中统、军统的高层怀疑,给他设计了各种陷阱、测试,郑耀先忙于应付。
如高占龙、田湖,戴笠、毛人凤,戴笠亲自对宫庶下令,一旦发现郑耀先是共产党,就地正法,不用再向戴笠请示。
韩冰从未被共产党高层怀疑过。
韩冰被宫庶抓捕后毫发未伤地返回,在新中国的公安局里,实在无法继续工作。
但局长陈国华对“影子”深度信任、处处袒护;副政委袁农深爱韩冰,追求多年最终两人结婚,虽然后来离婚,袁农也是打算利用职务解救韩冰;马小五更是把韩冰当作智勇双全的领导,一直认为韩冰是冤枉的,替她鸣不平。
2、谍报工作。
73名军统特务的名单,是曽墨怡拿到的,郑耀先判断出名单的藏匿之处,成功转送了名单。
戴笠亲口告诉郑耀先还有第74名未暴露身份的“影子”存在。
韩冰在73人都被剿灭的情况下,成功保全下来,并继续送出只要情报。
她最先向戴笠报告,有个代号“风筝”的共党特工,隐藏在军统高层;解放后,在被监管的情况下,她继续向台湾送出了马小五去香港执行任务的情报,致使我导弹专家被害,马小五险些送命;她成功地窃取了袁农的保密文件——有关新中国大三线的部署,在她与袁农做夫妻的岁月里,类似的窃取一定不少;仅凭在宫庶被捉拿的日子里,郑耀先曾神秘失踪过一段时间,她就判断出郑耀先就是“风筝”!并成功地将这份情报口述给高君宝,最终完成了她的使命。
3、结局。
郑耀先在文革被批斗时,偶然看见了造反派出示韩冰的“宫门倒邮票,这是马小五曾在宫庶皮包里看见过的接头信物,由此判断出韩冰就是他一直寻觅的“影子”,“四人帮”被粉碎后,他第一时间就去抓捕“影子”。
韩冰做好了一桌酒菜等在那里,两个多年的对手、爱人最终
承认他们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此生互相成就,韩冰仍然抢先一步,不让郑耀先享受亲手抓捕她的胜利,而是喝下一杯毒酒,自杀身亡。
这部50集的电视剧中,观众一直跟着“风筝”寻找“影子”,很少有人想到“影子”是韩冰,因为戴笠说过第74名特务是“兄弟”,大家自然没有想到是个女特务,再有韩冰一直比共产党还像共产党,朴素、率真,党性、原则一样不少,当她的军统大特务身份暴露之后,观众们只能用“想不到”三个字来表达自己的惊异了。
正好像“众里寻他千百度,此人早在灯火阑珊处”……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
无意中得知电视台正在播放柳云龙主演的电视剧《风筝》,因对当年其自导自演的《暗算》很是欣赏,遂从网络开始追起。
看了三集,有些失望,剧中某些背景音乐用了《暗算》的,但剧情却无法与《暗算》相比,于是大胆对先生预测一下剧情:“郑耀先的单线联系人老陆牺牲了,没人证明郑耀先的潜伏身份,解放后尤其是文革中备受误解甚至迫害,病入膏肓之时,另有一个知情人提供重要证明,郑耀先方得归队。
”可看在柳导柳演的份上,继续往后看,昨天终于结束全剧,不幸基本言中。
从剧情上说,漏洞太多,只举两例:高君宝是一个毫无实战经验的小特务,却能顺利出逃并多年后又顺利回到山
城,在之前无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却与韩冰接头;而郑耀先一直到最后也没当面拿出韩冰是“影子”的证据,只是推测。
这里借剧中的主要人物命运说说自己的观剧体会。
剧情显示,1946年以后,国共敌对是当时国内最主要矛盾,同时展现了敌人内中统和军统的矛盾,军统内部不同派系的矛盾,而明为军统六哥实为中共特工的郑耀先则处在三个矛盾的中心,故事也以此展开。
从共产党方面讲,郑耀先作为军统特务头子有抓捕、搜查、审讯及下令枪杀共产党人的行为,属罪大恶极,欲除之。
从军统方面讲,郑耀先虽能力过人,却也有被戴笠抓住的把柄,从而被戴笠疑为共产党并屡屡考查并欲除之;戴笠死后接手军统的毛人凤则忌惮郑的优秀及多年积攒的军统势力,也欲除之。
从中统方面讲,中统头子高占龙勘察出曾墨怡藏情报的手法也怀疑郑耀先及其在中统的女友程真儿是共产党更欲除之。
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中,郑耀先信仰坚定,借力打力,闪转腾挪,冲出重围,保全性命,直到解放。
解放后的郑耀先仍无法公开身份,继续隐姓埋名,默默付出,那怕被误解被仇视,仍坚守职责,不忘初心,牢记始终,追查潜伏的敌人特工“影子”,直到暮年!
韩冰,一名潜伏在共产党内的军统特工,“信仰坚定,坚守职责,不忘初心,牢记始终”,追查潜伏在敌人内的共产党特工“风筝”,直到暮年!一切用在郑耀先身上的词语她都当之无愧,只是她的信仰与郑耀先完全不同,最终注定
了她的人生悲剧。
从共产党的角度,她认定周志乾就是军统六哥郑耀先,从敌人的角度,她怀疑郑耀先是共产党特工“风筝”,这太纠结了。
她欣赏他的智慧与才华,把他当作军统六哥来爱,虽已确定却又不甘心他是共产党人“风筝”,因而备受煎熬。
郑耀先也一样,他欣赏韩冰的才华与智慧,把她作为自己的共产党同志来爱,明知她是军统特工“影子”,却无法控制自己爱她的感情,心痛不已。
两人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你是我的心,我是你的眼,惺惺相惜,心心相印,但由于最初选择了不同的信仰并执着于各自的信仰,最终却是无可奈何。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郑耀先与韩冰,表面上人生常相见,但真正的内心,却如那参星与商星,永远不会出现在同一片天空之下。
大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分不开的,并且由国家命运决定。
郑耀先、韩冰如此,千千万万的人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