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含钢量的控制

合集下载

控制结构含钢量及混凝土用量设计措施

控制结构含钢量及混凝土用量设计措施

轻量化构件
积极采用新型轻量化钢结构技术 ,如薄壁钢管、空心型钢等,以
降低结构自重和钢材用量。
先进制造技术
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如3D打印 、激光切割等,实现钢结构构件
的精确制造,减少材料浪费。
创新设计理念
不断关注国内外最新的钢结构设 计理念和技术成果,通过引入这 些先进技术,推动钢结构设计的
创新和发展。
协同设计
在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专 业应进行协同设计,确保结构体系整体优化,避 免不必要的浪费。
结构分析
利用先进的结构分析方法和软件,对结构进行精 细化分析,实现结构安全与经济性的平衡。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
01
02
03
参数化设计
利用BIM技术的参数化设 计功能,实现结构构件的 精细化设计,准确计算钢 材和混凝土用量。
优化钢结构设计
结构分析
通过精确的结构分析,合理地确定钢结构的截面尺寸、形状和布 置方式,避免不必要的钢材浪费。
精细化设计
在结构设计中注重细节,优化连接节点设计,减少节点处的钢材用 量。
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结构优化和仿真分析,实现 钢结构的高效设计。
引入新型轻量化钢结构技术
环境友好型施工技术 采用环境友好型施工技术,如装 配式建筑、绿色施工等,减少施 工现场的钢材和混凝土浪费,降 低环境污染。
节能设计 采用节能建筑设计理念,优化建 筑围护结构,降低建筑能耗,间 接减少钢材和混凝土的用量。
资源循环利用 在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拆除 后的材料回收利用,选用可循环 利用的钢材和混凝土,降低资源 消耗和环境压力。
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展望

钢筋混凝土结构含钢量控制的措施

钢筋混凝土结构含钢量控制的措施

钢筋混凝土结构含钢量控制的措施摘要:本文从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看手,总结出控制多高层住宅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含钢量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含钢量;混凝土用量;优化设计Abstract:From the scheme and structural design of two phases, this dissertation summed up out of the measures on control in amount of steel bar in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of multi-storey and tall residential buildings.Key words:the amount of steel bar; the amount of concrete;optimization design一、引言土建工程造价一般占建筑总造价(不包括工艺设备)的70%~80%;在土建工程造价中,约75%为材料费,材料费中钢筋费约占40%~70%。

为了降低造价,大部分业主都要求设计者尽量降低含钢量。

控制含钢量必须从方案阶段着手,重视结构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指设计人员在从结构选型、布置,分析计算,截面设计到细部处理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对所遇到的问题依据建筑结构在各种情况下工作的一般规律(主要是建筑、结构专业的基础理论),结合实践经验,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合理的分析、处理方法,力求得到最为经济、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

一栋单体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其单位面积用钢量的大小不仅反映出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成为投资方最为关注的指标。

它将直接影响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对此设计方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配合。

二、方案阶段影响结构含钢量的因素2.1平面长度尺寸当结构单元长度和宽度比值大于等于6时,成为超长建筑。

超长建筑由于必须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相对于非超长建筑主要对待的仅是荷载产生的应力,其单位面积用钢量显然要多些。

钢筋混凝土多高层住宅结构用钢量控制措施

钢筋混凝土多高层住宅结构用钢量控制措施

将式 ( 6 ) 代入 式 ( 4 ) 求 得 C=4 / ( K ・D ・ t a n a o ) , 再 代 人 式 利 于煤 粒的流动 。
3 结语
(曲线形 漏 斗 的实 际工 程应 用 跟
4 ) 双 曲线漏斗体 积计算 ( 一般用 于计算仓 的存 储量 ) 。 踪, 锥形漏斗改为 双 曲线形漏 斗后 再没 发生 过漏 斗处堵 煤 现象 , 煤仓漏 斗体 积的计算 方法 , 对 于锥形漏 斗可直 接按锥 台体 积 能起 到非常好的效果 , 原先 安装 的机械动 力破拱促 流设备 再未 使 计算方法准确快捷计算 出来。对于双 曲线漏 斗 , 近 似计算 方法 是 用 , 也 卸 了下 来 。 将双 曲线漏斗沿 高度 分成 若干段 , 每一段 按 近似 台体计 算 体积 , 参 考文献 : 然后将各段体积 相加 得 出总体 积 , 用 这种 方 法计算 不但 繁琐 , 而 [ 1 ] G B 5 0 0 7 7 20 - 0 3 , 钢 筋混凝 土筒仓设 计规 范[ s ] . 且精确度低 。为此有 必要 推出计算精度 高而且 快捷 的计算 方法 , [ 2 ] 刘善 维 , 仇 振元 , 邢 顺 琦. 贮仓 结 构设 计 手 册 I S B N 7 - 1 1 2 .
意义 。
过大的外挑 和 内收 。结 构 的侧 向刚度 宜 下大 上小 , 逐渐 均 匀 变
处 于不 同 自然 条 件下 的 高层 住宅 , 其 含 钢量 的差别 是 显 著 化 , 不应采用 平面和竖 向布 置严重 不规 则 的结构 , 因为简 单合 理
的。如在 不同的抗震 设防地 区 , 高层建筑 的抗震 等级及 设计采 用 的建筑方案布置 , 可 以使相 应 的结 构 布置更 合理 , 传 力途 径更 加 的基本地震 加速度 是不 同的 , 抗震 构造 措施 的采 用也 是不 同 的 , 明确 , 结构 的计算 模型 、 内力 和位移分 析及 限制薄弱部位出现都易

浅谈建筑结构含钢量的控制措施

浅谈建筑结构含钢量的控制措施

浅谈建筑结构含钢量的控制措施引文:现如今建设单位出于对成本控制的考虑,往往对设计单位都有"限额设计"的要求。

所谓限额设计,通俗而言,就是不超出预期的投资额,完成对工程项目的设计任务。

在建筑结构的整体造价中(不含工艺设备),土建工程造价占据绝大部分,而在各类工程材料中,尤以钢材价格为最贵,所以建筑结构用钢量是控制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在结构设计中有效地控制用钢量,需要我们首先研究影响用钢量的各种因素。

1.影响用钢量的因素1.1自然条件建筑物所处的地区不同,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外力也不同,这些外力包括地震作用、风荷载等。

处于抗震设防烈度高或风荷载较大的地区,建筑结构的含钢量必然就高,反之相反。

处于气候环境恶劣,昼夜温差极大的地区,为抵抗温度应力而配置抗拉性能优良的钢筋,必会造成结构含钢量的上升。

对各类建筑场地类别,如场地土质差,浅层土承载力低,不得不选用桩基础或较厚的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含钢量也会随之上升;如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基础可以采用浅基础或基础所需底面积小时,钢筋用量必然会少一些。

1.2结构体系和方案的选择针对各类不同的结构体系和方案,设计师根据其不同的工作机理,在满足结构安全的情况下,采用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和方案。

1.3建筑平面、立面布置及造型方案设计师过于追求造型复杂、标新立异的建筑,造成建筑结构的平面、立面的不规则。

这类建筑进行地震作用和内力计算时,针对其薄弱部位,需采取有效构造措施来保证安全,这必会造成用钢量的增加。

此外,整个建筑的立面造型过于复杂,这不仅对结构安全及抗震性没有益处,反而会造成钢筋用量的增加。

1.4荷载取值设计师在建模过程中,荷载取值应和实际情况相吻合,不能随意更改。

荷载数值与用钢量为倍数关系,故荷载取值偏大,势必会造成用钢量增大。

1.5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强度等级规范规定,对梁板其最小配筋率,由公式可得出,在最小配筋率大于0.2%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最小配筋率呈线性关系,故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配筋率越大,耗费钢筋越多。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含钢量的控制措施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含钢量的控制措施

的最 小配筋率; 剪力墙的配筋率应根据结构高度和规则性合理调 整 ; 框架柱 外围箍 筋和 内部箍筋可采 用不 同级 别钢 筋及楼板 厚度和钢筋等级的合理 选择 等问题 。
[ 关键 词] 含钢量 ; 卧置的混凝土板 ; 短肢剪力墙 ; 架力钢筋; 最小配筋率
A ifTak On Th n r l e s r s OfS e lCo tn s Bre l e Co to a u e te n e t M
o fRen o c d n r t r t e i f r e Co c e e Stucur
Li u Zho ng
( oet ei n eer ntueO e o g agPo i e F rs D s nA dR sac Istt f i nj n rv c ) g h i H l i n
s e rw l a c r i g t e s u t rlh i h n l ,a o t g r b ra d b a d w d h wi i e e tg a e o h h a al c o d n o t t cu a eg t d r e d p i c a n o r i t t d f rn r d sf r te h r a u n h f
Ab ta t Th s p p rsae o a u e b u o to te o t n so en o c d c nc ee sr c u e a c r n o s r c : i a e tt ss me me s r sa o tc n rlse lc n e t fr if r e o r t tu t r c o dig t
对常规 的钢筋 混凝 土结 构类 型 ,开发 商往 往在 设计合同内对含钢量加 以限制。如何在满足安全可 靠的前提下 ,尽量减小用钢量 ,是现阶段设计人员 需 要面对 的 问题 。首 先需要 明确 的是 ,结构 方案 的 合 理性 和规 则 性 是 决 定 结 构 体 系含 钢 量 的 首要 因 素 。文 中仅从 常见构 件设计 的角度 ,总结 了对钢筋 混凝 土结 构含 钢量 的一些 控制 措施 。 灌 注桩 的配筋 长 度 ,除应 遵 循 规 范规 定 ( : 如 摩 擦型灌 注桩 配筋 长度 不应小 于 2 3桩长 ,桩 身 配 / 筋 长度应 穿过 可液化 土层 和软 弱土层 进入稳 定土 层 等 )外 ,还 应 该 根 据具 体 情 况 进 行 具 体 分 析 。例 如 :对 于持 力层 比较 深 、桩 长 比较长 的抗压桩兼 抗 拔桩 ,其桩 长取值 由抗压 承载力 控制 ,即桩端 进人 稳定的持力层 内一定深度 ,而钢筋长度却由抗拔承 载力控 制 ,在满 足抗 拔承 载力计 算要求 后 ,若 按规 范 计算 满足 抗拔 的桩 长距桩 底 尚有一定 距离 ,桩 身 配筋 长度就 没有 必要 一直通 到桩 底 。 桩基规 范规 定 :除 了柱 下 独立两桩 承 台和条形 承 台梁的纵 向 主筋应 按照现 行 混凝 土规范 8 5 1条 .. 执行 最 小 配 筋 率 的 规 定 外 ,其 它 情 况 均 可 按 照 0 1 %控制 。对联 合 承 台或 桩筏 基础 的板应按 照 整 .5 体受 力分 析 的结 果 ,采 用 “ 长 筋 +附加 筋 ” 的 通 方式设计。对承台侧面的分布钢筋 , 则没有必要执 行最 小配筋 率 的要求 ,采 用 ql @30 的构造 钢 筋 b2 0 即可。上层钢筋仅按计算配筋率全部连通。需要注

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含钢量的控制

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含钢量的控制

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含钢量的控制【摘要】市场经济下,建造成本控制十分重要。

建筑结构的含钢量控制是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就要求设计工作者认真研究分析控制含钢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含钢量;控制;方案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是:在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安全,适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经济合理。

设计工作者应在设计工作中增加含钢量控制方面的考量。

笔者认为控制含钢量,可在宏观方面,注重方案的合理性;微观方面,构件精细化设计,依靠合理的构件尺寸和配筋实现对含钢量的控制。

下面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大方面探讨含钢量的控制。

1.宏观方面1.1合理的建筑方案结构设计工作者应在建筑前期方案设计时就参与进来。

依据本专业的规范要求,对方案的结构合理性提出建议。

(1)建筑平面布置上力求方正规则。

尽量避免出现平面不规则,这就可以少布置或不需要布置抗扭构件来降低钢筋的使用量;控制平面长宽比。

平面长宽比较大的建筑物,由于两主轴方向的整体刚度相差甚远,在水平力作用下,两向构件受力的不均匀性造成配筋不均,增加钢筋用量。

(2)建筑物的体型简单规整。

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水平承载力沿高度宜均匀变化,层高相差不要太大,避免因为层间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而增加抗侧力构件,从而提高钢筋用量。

1.2合理的结构布置(1)应根据建筑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和使用功能要求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对后期的施工图设计减少钢筋的用钢量有很大的帮助。

(2)柱网尺寸布置要合理。

柱网大则楼盖用钢量增多,柱网小则柱子构件的用钢量增加,这需要结构工程师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和经验合理布置柱网。

柱网尺寸要均匀,可以使柱、梁、板构件的受力合理,从而降低构件的用钢量。

(3)抗侧力构件的位置要合理。

抗侧力构件应布置在结构的周边位置,并尽量使结构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相靠近。

这样可以减少抗侧力构件的数量和结构的抗扭效应,可以使整体结构的用钢量降下来。

1.3取用合理的计算参数国内使用结构设计的计算软件很多。

共同点是很多计算分析的参数都需要设计工作者人工来设定或者取用。

钢筋含量控制措施与含钢量限额

钢筋含量控制措施与含钢量限额

钢筋含量控制措施与含钢量限额钢筋是三大材中总价值最大的一项成本,因此控制含钢量成了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今天就向你分享恒大.万达两巨头的钢筋含量控制标准:第一部分:标杆企业钢筋含量控制措施1、建筑方案的早期协作从方案设计开始结构设计工程师应尽早参与到方案设计中,要在平面布置、立面造型、柱网尺寸等方面提出结构设计工程师的建议和要求,以求在后期的施工图设计中为降低结构用钢量掌握主动权。

方案设计应该控制以下要点:(建筑物的体量,包括平面尺寸,柱网尺寸,层高,总高度等因素,决定了结构的形式,因而也就决定了结构的造价范围。

)1.1 建筑平面布置上力求方正,尽量避免出现平面不规则,控制平面长宽比,房间(板块)分隔不要相差太大。

(尽量避免出现平面不规则,这就可以少布置或不需要布置抗扭构件来降低钢筋的使用量; 控制平面长宽比:平面长宽比较大的建筑物,由于两主轴方向的整体刚度相差甚远,在水平力作用下,两向构件受力的不均匀性造成配筋不均,增加钢筋用量。

房间(板块)分隔不要相差太大,相邻板块相差越大会导致计算负筋增大。

)1.2 建筑物的体型规整,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水平承载力沿高度宜均匀变化,层高相差不要太大。

(避免因为层间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而增加抗侧力构件,从而提高钢筋用量)注:以上2.1、2.2条可参照按《抗规》《高混规》相关条款。

1.3立面上尽量少作一些通过钢筋累积起来的复杂构架、外凸较大的线条大样等。

(对抗震及提高承载力没有任何帮助而只会提高钢筋用量的构件建议建筑通过配色或者简约的线条来实现建筑物的美观。

或者通过设计一些二次装修的玻璃幕墙、玻璃顶棚、钢结构网架来完善建筑的功能和保持造型的新颖)1.4 采暖、通风、给排水、电力及建筑物的竖向运输设备等服务设施对结构设计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有重大影响。

2 结构布置2.1 合理选择结构体系,高烈度区可采用“隔震”“耗能减震”技术。

(应根据建筑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和使用功能要求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如美国纽约102层的帝国大厦采用的是框架-剪力墙体系,用钢量为206 kg/m2;而芝加哥110层的西尔斯大厦,采用束筒体系,用钢量仅161kg/m2,比帝国大厦降低了20%。

多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结构控制含钢量的措施

多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结构控制含钢量的措施

多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结构控制含钢量的措施摘要:本文总结了控制多高层住宅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含钢量的技术措施。

施工图阶段主要的技术措施包括:选取适用的荷载,适当减少剪力墙数量,高层建筑地下室采用平板式底板,结构构件采用高强度钢筋和高强混凝土等。

关键词: 含钢量;混凝土用量;多高层住宅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trol and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such as the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of technical measures. Documentation stages main technical measures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load, reduce the appropriate number of shear wall, high-rise building basement floor slab type, use high strength steel structure component an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etc.Keywords: including steel quantity; Concrete consumption; High-rise residential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国家各项规章制度也日臻完善。

土地出让方式的改变,以及土地价格和国家各种规费的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国家这两年对房地产行业采取了各种宏观调控措施,消费者买房时也越来越理智,方方面面都要求开发商在各个环节都不能疏忽。

在这种大背景下,项目的成本控制开始前所未有的被重视起来。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土建成本,结构成本更是从严控制。

目前各项工程甲方都不约而同提到结构用钢量指标,各个设计院经营管理部门对这方面体会可能最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科技情报2012Vol.44No.1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含钢量的控制措施
刘忠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
[摘要]根据实际工程经验,简单阐述了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含钢量的一些措施,重点强调了设计中应注意:地下室底板的最小配筋率;剪力墙的配筋率应根据结构高度和规则性合理调整;框架柱外围箍筋和内部箍筋可采用不同级别钢筋及楼板厚度和钢筋等级的合理选择等问题。

[关键词]含钢量;卧置的混凝土板;短肢剪力墙;架力钢筋;最小配筋率
A Brief Talk On The Control Measures Of Steel Content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Liu Zhong
(Fores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bstract:This paper states some measures about control steel content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actual engineering practice,which includes the minimum steel ratio of basement baseboard,adjusting steel ratio of shear wall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height and rule,adopting rebar and board width with different grades for the outer and inner stirrup of the frame column.
Key words:steel contents;laying concrete slab;nanomelia shear wall;supporting rebar;minimum steel ratio
对常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类型,开发商往往在设计合同内对含钢量加以限制。

如何在满足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用钢量,是现阶段设计人员需要面对的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结构方案的合理性和规则性是决定结构体系含钢量的首要因素。

文中仅从常见构件设计的角度,总结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含钢量的一些控制措施。

灌注桩的配筋长度,除应遵循规范规定(如:摩擦型灌注桩配筋长度不应小于2/3桩长,桩身配筋长度应穿过可液化土层和软弱土层进入稳定土层等)外,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例如:对于持力层比较深、桩长比较长的抗压桩兼抗拔桩,其桩长取值由抗压承载力控制,即桩端进入稳定的持力层内一定深度,而钢筋长度却由抗拔承载力控制,在满足抗拔承载力计算要求后,若按规范计算满足抗拔的桩长距桩底尚有一定距离,桩身配筋长度就没有必要一直通到桩底。

桩基规范规定:除了柱下独立两桩承台和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按照现行混凝土规范8.5.1条执行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外,其它情况均可按照0.15%控制。

对联合承台或桩筏基础的板应按照整体受力分析的结果,采用“通长筋+附加筋”的方式设计。

对承台侧面的分布钢筋,则没有必要执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采用Φ12@300的构造钢筋即可。

上层钢筋仅按计算配筋率全部连通。

需要注意的是,处于电梯核心筒区域的承台,如果按照常规做法,此区域的承台应该局部降低。

如果该联合承台面积较小,可以将整个承台都降低,承台顶面标高降低至电梯井道基坑顶面。

按照此种做法,不仅可以避免常规做法构造和施工复杂的缺点,而且不会造成局部承台较厚,需要配置较大规格钢筋的不利局面。

但对于联合承台面积较大的情况,仍建议按照常规做法设计。

消防电梯的集水井应与建筑专业协调,尽量将其移到承台以外的区域,通过预埋管道实现连通基坑和集水井的目的。

按照这种方法处理,可大大简化承台设计和方便施工。

不仅节省钢筋,还减少混凝土用量。

一般地下室底板的受力工况较为复杂,“无梁楼盖+柱帽”的方案建议作为优选方案之一。

与梁板式方案比较,其结构所占高度较小,故可减少基坑开挖深度,相应节约部分降水和基坑支护的费用。

在某些情况下,底板采用倒无梁楼盖与倒梁板式方案比较,含钢量具有一定优势。

另外,底板的最小配筋率有别于上部结构,可依据混凝土规范第8.5.2条归为“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按0.15%控制。

根据高规7.2.17条的规定,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

不论结构的高度和规则性如
·
25
·
2012Vol.44No.1林业科技情报
何,一律要求按照最低限控制,势必降低结构整体的安全度。

较为可行的措施是对高度较高、平面布置规则性较差的结构,剪力墙分布筋的配筋率应按较高的要求控制,反之可适当降低标准。

例如:墙厚200mm,若为构造配筋,剪力墙分布钢筋可根据需要分别选择Φ8/Φ10@200等。

高规7.2.2条对短肢剪力墙进行了特别规定,其中短肢剪力墙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一、二级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1.2%,三、四级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1.0%;其他部位一、二级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1.0%,三、四级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0.8%。

较一般剪力墙的配筋率大很多,因此,在设计中应与建筑专业协调,要尽量避免短肢剪力墙。

框架柱截面尺寸不要抠太紧,即轴压比不宜太接近限值,经过试算选择合理截面。

这样不仅可减少配筋,还能实现强柱弱梁的要求。

纵筋配置也应有适当余量,角筋可选择较大直径,其他纵筋根据计算要求设计即可。

箍筋在满足计算要求和最小配箍率前提下,宜Ⅰ和Ⅱ(Ⅲ)级钢混用,即外围箍筋选用Ⅱ、Ⅲ级钢,内部箍筋采用Ⅰ级钢。

这样可利用强度较高的外围箍筋增加对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而且容易实现配箍率要求。

若全部采用Ⅰ级钢,为满足配箍率,有可能箍筋数量会太多或者直径过大。

若全部采用Ⅱ、Ⅲ级钢筋,又可能不经济。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箍可采用类似方法,即外围箍筋选用Ⅱ、Ⅲ级钢,内部箍筋或拉筋采用Ⅰ级钢,这样既安全又经济。

震害表明,框架结构柱端出现塑性铰较多,而梁端很少发现,很难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以往设计很少考虑楼板对梁的刚度贡献。

因此,梁配筋满足计算要求即可,没有必要超配。

考虑楼板的刚度贡献并经计算,可以考虑板内与梁平行钢筋的作用,适当减少梁配筋。

从经济的角度,架力筋即顶部通长钢筋可以选择直径较小的钢筋与支座钢筋搭接(受力需要设置通长钢筋例外),梁的架力筋要求,抗震规范第6.3.4条有明确规定,按此执行即可。

该项措施的实施可大大减小含钢量。

楼板的配筋应以Ⅱ、Ⅲ级钢筋为主。

板块不大的情况下,往往由配筋率起控制作用,最小配筋率与钢筋等级、混凝土标号直接相关。

相同条件下,与I级钢比较,Ⅱ、Ⅲ级钢用钢量减少10 26%。

同时,楼板混凝土标号不易太高,以C25或C30为宜,标号越低最小配筋率也越小。

板厚也应尽量合理设计,板厚越小最小配筋率也越小。

大板块的情况下,受力控制时三级钢优越性更明显。

因此,在满足规范和计算要求时,合理设计楼板,使楼板配筋率最小,可大大减小含钢量。

楼板的配筋与板跨、梁的平面布置形式和荷载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具体的工程,设计合理的梁平面布置,使得楼板厚度和配筋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是设计应做的。

另外,屋面通长钢筋不是全用受力筋,可在受力筋之间用较小直径的分布筋搭接,已达到节约钢材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确保结构方案尽可能合理的前提下,对各结构构件进行精心设计,结构用钢量应该可以控制在一个较为经济合理的范围内。

工程实践中ʃ0.00以上结构的含钢量:小高层为36 40kg/m2,高层为38 46kg/m2。

由于具体工程的差异,仅供设计时参考。

来稿日期:2012-01-10
(上接第51页)型服务中体现的比例衡量。

在这个社会中,大众媒介、远程通讯、电子技术服务和其他消费者信息的普及,标志着这个社会已经从一种“硬件形式”转变为一种“软件形式”。

在此社会背景下,作为建筑师群体中的普通一员,总是莫名的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与惶恐。

建筑创作的灵魂是什么,等等问题令建筑设计师们思索。

现阶段建筑的时代特征是什么,现实状况下的建筑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首先,在笔者看来,建筑创作是“一个动机,两种行为”,通俗的说,盖房子是我们的动机,建构房子与通过一切可能的手段赋予房子更多的实际用途(功能、形式均属于房子的实际用途范畴),是我们的行为。

其次,笔者认为,在建筑界达成一种相对科学的、具备时代特征的且具有前瞻性的价值取向的共识,而后潜移默化的引领大众,最终形成社会共识,以此指导建筑设计,或许会解决当下建筑设计界烦乱的众多问题。

对于个性开放、百花争鸣的时代,所谓的全民共识是不存在的,但在业界的引领下争取大多数,还是可能的。

人作为一个物种,逃脱不了四维属性,按照螺旋理论的理解,当下非主流日后成为主流,是大概率事件,“存在即合理”这一哲学思辩,同样适用于当下的建筑界,在合理的建筑设计价值取向的统一下进行建筑设计,必将演奏出华彩的乐章。

建筑设计的价值取向何去何从,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且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来稿日期:2012-01-06
·
3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