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疑问语气词的研究
试论疑问语气词“吗”的形成及发展演变

试论疑问语气词“吗”的形成及发展演变作者:许丽庆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07期【提要】语气词“吗”是现代汉语中较为重要的语气词,关于它的来源,学者众说纷纭,下面就近代汉语语气词“吗”的形成及发展大胆分析一下。
【关键词】疑问语气词“吗” 历史演变发展研究語气词“吗”是现代汉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词,很多学者都对“吗”的来源和演变都做了研究。
在山西方言中也存在与“吗”很多音同或音近的句末语气词,因此本文就“吗”的形成和发展演变从方言的角度分析研究。
一、语气词“吗”的源流概说吗,用于句末,表示疑问语气,是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
关于语气词“吗”,学术界有两个问题。
一是“吗”的来源,一是“吗”的字形最早出现于何时。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语气词“么”源于反复问句句末的否定词“无”,语气词“吗”是“么”历时演变的结果。
据王力、潘允中等人的研究,“吗”在清代以前比较罕见。
可以大致勾勒出“么”和“吗”的演变过程,“无”本为动词,秦汉时经常用在“有NP无”的反复句中;从唐代开始,“无”的语义进一步虚化,语法意义逐渐增强,并最终在反复问句的句末变成了疑问语气词。
二、“吗”的形成和发展在山西方言晋语区中,只有正反问,没有是非问,普通话的是非问形式在晋语区都是诧异问,而且一般你没有句末语气词,也就是说,山西晋语区没有以“吗”为标记的是非问。
所以“吗”字作为现代汉语中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它的形成是否与北方方言有关系呢,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它的形成又与正反问和是非问存在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就从方言角度分析一下。
(一)山西方言晋语区中“没”与“么”同音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中认为“吗”的较古形式是“麽”。
认为“吗”是直接由语气词“么”演变过来的,而“么”的前身是“无”。
那么,要研究“吗”县从“么”中研究。
山西方言正反问句末的“没”的读音常常与“么”音同或音近。
例如:晋语区:兴县:你听见咧没mə?原平:你有扯票也没mə?五寨:他买菜了没mə?闻喜:吃啊没mə?吉县:你听得啦没mə?在山西方言中“没(mə)”与“么”的音同音近,同时在晋语区这些句子由都是正反问,所以这就和“吗”字句来源于正反问句提供了一定的关系。
疑问语气词“吗”以及标点“?”的功能研究

疑问语气词“吗”以及标点“?”的功能研究作者:吴碧宇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6年第06期[摘要] 本文指出疑问语气词“吗”以及“?”都有篇章组织功能和修辞功能,但是在这两个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关键词] “吗” “?” “功能”根据林穗芳(2000:50)的考察,“?”源自西方,其产生“主要出于表示语气的需要,用于句末附带有断句的作用”,英语中最早使用“?”是在1534年,最早把它介绍到我国的人是清末民初的张德彝(1947-1919)(ibid:78),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把“?”列为新式标点之一(ibid:171)。
胡适(姜义华,1998:334)在1915年就提出,无文字符号之害有三点:“(1)意旨不能必达,多误会之虞。
(2)教育不能普及。
(3)无以表示文法上之关系。
”因此,在胡适看来,“?”等标点符号的使用不仅具有语言学上的意义,还有宏观教育上的意义。
“吗”是“么”在现代汉语中的变体,是出于汉语书面语表达的需要(高名凯,1986:447-448)。
高名凯(1986:447-8)在谈到“吗”的由来,说道:西洋语可以通过句末降调来表示询问,这是因为“西洋语的声调可以相当自由”,而“汉语的词都有其本来的严格的声调”,一旦“碰到句子中最后的词的声调是向下降,如去声的话,这就很难做得到”,因而,加上“吗”就必然表示询问句了;“吗”用在命题中没有其他任何表示询问的语言成分的情形之下。
从以上三位学者的研究来看,“吗”和“?”各有产生的背景和功能,因此,“吗”不是随时都可以被“?”所替代的。
但是在我们看来,三位学者对“吗”和“?”提到的功能,都还不够全面。
Bar-Aba(2003)在考察了Shipley (1960: 330-331)、Lyons (1977: 61-67)、Nir(1986:209;1990: 137-139) 、Meyer (1987)、Halliday (1989: 33-35)、Nunberg (1990)、Vega (1993: 194)、Livnat (2000: 69-70)等人的观点之后,指出“标点符号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篇章组织(organizational)和修辞(rhetorical)功能。
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浅析

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浅析摘要:现代汉语语气词属于虚词范畴,过去人们往往对之研究较少。
但随着语气词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人们近来开始注重相关的研究。
虽然我国的语气词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
文章从语气词的名称来源分析了归类标准,并对其语义意义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也研究了其语用功能。
目前的语气词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后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现代汉语; 语气词; 研究评析我国对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起步较晚。
这是因为语气词属于虚词,数量不多,且表达的意义较为灵活多变,语法功能也较为复杂,算是比较封闭的词类,人们一般不把语气词单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挖掘。
我国对于语气词的研究,早期只是出现在一些语法论著和教材中,随着语气词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人们对于它的认识和研究才逐渐深入,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语气词的名称起源汉语中语气词的名称起源很早,但在我国古代汉语中,其仍然在“虚词”这个大家庭之中。
真正使用“语气词”这个名称,是在近现代汉语中。
当然,有人称之为“语气词”,也有人称之为“语气助词”。
比如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把语气词称为“语末助词”,丁声树等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把语气词称为“语助词”。
尽管“语气词”或“语气助词”这两个名称在我国语法学界没能达成一致,但是,我国主流的观点是将其作为语气词看待的。
本文认为,“语气词”和“语气助词”这两个不同的名称,不能简单地随意选择,它体现了词类归属、词类体系和术语规范等一系列差异。
由于我们所研究的词是可以粘贴在句子之后并可以连用的,而一般的助词只能粘贴在词和短语之后且不可以连用,因此,本文倾向于将这些词称为“语气词”,而非“语气助词”。
二、语气词的归类虽然语气词数量不算多,但其归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事实上,语气词的界定一直都存在着争议。
有的学者认为“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也有人认为: “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在整个句子的末了,表示语气”。
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近年来,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受到了学者的广泛重视,从基本语法到自然语言处理,从文字类型到对话模式,都对该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上取得的有关研究成果,以期提高学界对该研究领域的认识,并指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的内容。
首先,关于学界如何确定、归类现代汉语语气词的声音、义项、文字形式,以及语用学角度对该类词的分析,学者已经有了一系列的成果,最值得一提的是伊顿、张榕等学者的研究,他们探讨了现代汉语语气词的基本特征,并将之分类为六类,具体为积极、负向、表达担忧、表示揶揄、表示没有/委婉、反转义词。
同时,还借助计算机、统计学等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证实其分类结果,使现代汉语语气词的划分更加客观、准确。
此外,现代汉语语气词也受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提法,认为它们不仅是表达情感、情绪的工具,也是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建构的媒介,研究者们将其定义为“具有情感加工功能的词汇——它们既表达情绪,又传达关系。
”从这一角度来看,语气词的实际用途大大超出了其基本的语法功能,是参与者之间构建关系的重要媒介,从而为汉语交际提供了自然、流动的气氛。
另外,也有一些值得一提的研究结果,如查昆林研究者提出的“三维语气模型”,它关注“对对象、对形势、对场景”三方面的表达,以便更好地把握汉语的非正式、口语语体的特征;另一方面,张榕等学者将语气词中的“情感”细分为多种,具体包括愤怒、安慰、礼貌、焦虑等,以便更精准地掌握汉语语气词的表达功能。
总之,近年来研究现代汉语语气词的学者均对该领域做出了重要、深入的贡献,为我们理解、掌握汉语礼貌语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目前学界仍有很多薄弱环节需要完善,如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汉语语气词的差异、以自然语言处理的方式建立语气词模型等,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加入这一充满挑战的领域,将对该研究带来新的洞察和贡献。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篇一: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是汉语中非常常见的语气助词,常常用于表示疑问、询问、质疑等语气。
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有“谁”、“什么”、“哪里”、“怎么”、“为什么”、“吗”、“呢”、“吧”、“是不是”等等。
这些语气词的使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增强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例如,当作者在文章中使用“谁”来询问某个人物时,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疑惑和关注;当作者使用“哪里”来询问某个地方时,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不确定和探索欲;当作者使用“怎么”来询问某种情况或做法时,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困惑和不满等等。
除了用于表示疑问的语气词之外,还有一些语气词还可以用于表示其他情绪或情感,例如感叹、鼓励、讽刺、批评等等。
在不同的语境中,语气词的使用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文体特点来进行选择和运用。
除了语气词之外,汉语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可以用于表示疑问或质疑,例如“么”、“得了”、“了”等。
这些语法结构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疑问或质疑,同时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总之,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是汉语中非常常见的语气助词,其使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绪。
在语言表达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文体特点,灵活地使用各种语气词和语法结构,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篇二:标题: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正文: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有很多种,常见的有"What?"、"How?"、"Why?"、"Do you know?"、"How come?"等等。
这些语气词通常用于表示疑惑、不满、好奇等情绪,常用于对话、文章、演讲等语言环境中。
"What?"是最常用的表示疑问的语气词之一,通常用于询问对方所说的具体内容或事件。
例如,“你刚才说的是什么?”或者“你能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How?"也常用于表示疑问,用于询问对方的方法和技巧。
现代汉语 综述 语气词

现代汉语语气词综述系别:中国语言文学系班级:汉语国际教育二班学号:BC********姓名:***摘要:现代汉语语气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本文对近三十篇有关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概况的论文进行综述,其中主要对语气词的意义用法,分布,连用,功能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气词;综述目录序言一.语气与语气词----------------------------------------1 二.语气词的分类----------------------------------------1 三.语气词的语气意义及用法------------------------------13.1基本语气词---------------------------------------13.2派生语气词---------------------------------------1 四.语气词的分布------------------------------------------14.1句中---------------------------------------------1 4.2句末---------------------------------------------1 五.语气词的连用------------------------------------------1 六.结语-------------------------------------------------1 参考文献---------------------------------------------1 后记-------------------------------------------------1序言孙苹的《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从语气词的名称、语气词的分类和语气词语气意义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将前贤们对语气词研究的大致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就语气词的研究所应采取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语气词研究

一.选题理由语气范畴是语法范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人类语言交际过程中语气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语气范畴的研究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要研究语气范畴,语气词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研究之一,因为语气词是语气范畴最基本的一种形式标志。
再说,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语气词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上术的理由,我就决定选择研究"现代汉语语气词"该题。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对语气词的语音、结构、作用等各种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作出合理的解释。
这些分析和考察不仅有利于对语气词本身的认识也有利于汉语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
本论文注意研究一些典型的语气词,如"了、呢、吧、的、吗"本文也把汉语语气词和越语语气词进行对比并分析越南学生在使用语气词的常见错误及提出纠正法。
四.研究任务第一:对语气词与语气系统进行比较全面考察第二:研究语气词的语音、结构、作用第三:研究语气词"了、吧、呢、的"第四:介绍越南学生在使用汉语语气词中常见的错误并提出纠正法。
六.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有许多,但因为本论文的特征所以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使用并结合这几个方法:收集、分析、综合、调查统计等研究方法。
七.论文结构: 本论文包括三章: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气词的概说第二章:语气词的语音、结构、作用的研究第三章:语气词"了、吧、呢`、的"的研究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气词的概说1. 语气词的基本性质语言的基本功能是表情达意。
不同的句子表示不同的意思,首先是凭借不同语义内容的词语。
语言还有转情的功能,比如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出来情态和作用就不一样。
具有语气词使汉语有别于一部分印欧语系语言的一个明显特点。
在语气系统中语气词可以单独或与其他结构成分一起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气。
作为现代汉语中一个独立的词类语气词表现出来的语法性质可以归纳为三点:1.1.语气词后一般有语音停顿。
以前各位学者对语气词语法性质的论述总是强调"语气词一般位于句未"这一点。
近些年来,有学者再次提出了句中语气词的问题。
现代汉语语气词

“现代汉语语气词”资料合集目录一、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界定标准二、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三、现代汉语语气词“吗呢吧啊”的初步考察四、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述评五、现代汉语语气词“吗”“呢”“吧”“啊”的初步考察六、现代汉语语气词“啊”的规范问题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界定标准在现代汉语中,语气词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可以表达情感和态度,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语言。
在界定现代汉语语气词时,需要明确一些重要的标准。
语气词是一种虚词,在句子中不充当任何成分,但可以表达各种语气。
例如,“吗”、“了”、“呢”、“吧”等都是常见的现代汉语语气词。
这些语气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了不同的意思,如疑问、肯定、委婉、惊讶等。
语气词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吗”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问语气,“了”用于陈述句中表示肯定语气,“呢”用于特殊疑问句中表示疑问和委婉的语气,“吧”用于祈使句中表示请求或劝告的语气等。
第三,语气词的界定标准可以从语法、音质、音位和语义等多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从语法方面来说,语气词通常出现在句子的末尾,而且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动词或名词等实词。
例如,“是吗”、“对吧”、“了吗”等都是由语气词和实词组合而成的。
语气词还可以用来连接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从音质和音位方面来说,语气词通常是由轻音节或轻声调组成的。
例如,“吧”的发音比较轻,而“了”则可以用轻读或重读来表达不同的语气。
有些语气词还可以通过语调和音质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
最后从语义方面来说,语气词可以表达说话者的情感、态度和意图等。
例如,“吗”用于疑问句中表达疑问的语气,“了”用于陈述句中表达肯定的语气,“呢”用于特殊疑问句中表达委婉的语气,“吧”用于祈使句中表达请求或劝告的语气等。
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界定标准主要包括语法、音质、音位和语义等方面。
这些标准可以用来判断一个词是否为语气词以及它所表达的语气类型。
通过对这些标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6.张谊生助词与其相关格式 2002
127.张 静汉语语法问题 1987
128.赵元任.吕叔湘汉语口语语法 1979
129.朱德熙语法讲义 1982
130.朱德熙朱德熙文集 1999
131.戴维·克里斯特尔.沈家煊现代语言学词典 2000
132.John R Taylor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 1989
48.齐沪扬论现代汉语语气系统的建立[期刊论文]-汉语学习 2002(2)
49.齐沪扬“呢”的意义分析和历史演变[期刊论文]-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1)
50.齐沪扬情态语气范畴中语气词的功能分析 2002
51.邵敬敏语气词"呢"在疑问句中的作用 1989(03)
52.石毓智.徐杰汉语史上疑问形式的类型学转变及其机制--焦点标记"是"的产生及其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语文2001(5)
89.朱晓亚现代汉语问答系统研究 2001
90.朱庆之关于疑问语气助词"那"来源的考察 1991(02)
91.著作类
92.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 1995
93.陈光磊汉语词法论 1994
94.丁声树.李荣.中国语文杂志社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1999
95.高名凯汉语语法论 1986
96.胡壮麟.朱永生.张德录系统功能语法概论 1989
85.张静浅谈现代汉语疑问语气词"么"[期刊论文]-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4(1)
86.祖生利<疑问语气词的来源>补说 1996(09)
87.张小峰试谈否定和语气的互相影响[期刊论文]-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3)
88.张久关于语气词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7)
112.齐沪扬.张谊生.陈昌来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 2002
113.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 1996
114.邵敬敏.陆镜光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探索(二) 2005
115.邵敬敏.任芝(鍈).李家树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2003
116.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 1999
117.孙锡信近代汉语语气词:汉语语气词的历史考察 1999
9.戴耀晶汉语疑问句的预设及其语义分析[期刊论文]-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2)
10.方 梅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 1994(02)
11.方 梅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 1995(04)
12.郭 锐吗问句的确信度和回答方式 2000(02)
13.高 明语气助词的音高分析 1996(04)
42.陆俭明由"非疑问形式+呢"造成的疑问句 1982(06)
43.陆俭明关于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 1984(05)
44.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 1985(04)
45.罗 骥现代汉语"呢"的若干来源及其其嬗替演变情况 2004(07)
46.李 秀试论现代汉语的疑问句式 1999(06)
47.木村英树汉语语气助词传达功能的语用学探讨 1992
118.太田辰夫.蒋绍愚中国语历史文法 1987
119.温锁林现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语语用平面研究 2001
120.王 力国现代语法 1985
121.王 力王力文集·第九卷·汉语史稿 1988
122.徐 杰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 2001
123.萧国政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 1997
124.袁 晖.戴耀晶三个平面:汉语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 1998
79.袁静亚疑问句研究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 1997(02)
80.张伯江汉语疑问句的功能解释 1993
81.张伯江疑问句功能琐议 1997(02)
82.张伯江.方 梅汉语口语的主位结构 1994(02)
83.张云秋现代汉语口气问题初探[期刊论文]-汉语学习 2002(2)
84.钟兆华论疑问语气词"吗"的形成和发展 1997(01)
105.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 1982
106.吕叔湘语法研究入门 1999
107.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1984
108.马 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 2004
109.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 2001
110.石毓智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野 2004
111.马建忠马氏文通 2002
2.期刊论文周晓林.ZHOU Xiao-lin《老乞大》《朴通事》中"那"字类疑问句及其历史沿革-学术交流2006,""(9)
元末明初<老乞大><朴通事>中的"那"字类疑问句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是非问句和表示反诘的是非问句,句中疑问语气词"那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疑问语气词"吗".另一类为选择问句和特指问句,句中疑问语气词"那2"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疑问语气词"呢".以上看法对前贤的观点作了补充.从历时角度考察,使用"那1"的疑问句至迟在魏晋时期已出现,使用"那2"的疑问句至迟在宋代也已出现."那"字类疑问句在元代和元末明初使用频率较高,但它在明代以后并未消失.
53.史冠新临淄话中的语气词"吧 1989(01)
54.史金生传信语气词"的""了""呢"的共现顺序 2000(05)
55.史锡尧语气词"了"、"呢"的表意作用 1990(02)
56.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期刊论文]-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4)
57.沈 炯疑问语调的形式 1990
58.沈阳疑问句移位与汉语疑问词的句法分布 2001
133.Lyons John SeMantics 1997
134.Saeed J I Semantics 1997
1.期刊论文王树瑛.WANG Shu-ying再谈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8(7)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认为魏晋南北朝以前,语助词"尔"既表"决定之意,又表疑问",即相当于现今的呢2和呢1.唐代起"尔"不再出现,呢2有了新的来源"裹、在"并在唐宋普遍使用.而呢1则在五代时禅宗语录里才出现了"聻(你)",由于"聻(你)"使用范围很小,在短期内便趋于末路.而曾与之同源且生命力极强的呢2便担负起呢1之职,为区别起见,用与"聻"音近的"那"来表示呢1,并且分工渐趋明确:呢1用"那",呢2用"哩".但两者的用字经常出现混同的情况,并最终走向统一,都用"呢"来表示.
现代汉语疑问语气词研究
作者:李君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1.论文类
2.曹广顺《祖堂集》中与语气助词呢有关的几个助词 1986(02)
3.陈妹金北京疑问语气词的分布、功能及成因 1995(02)
14.高增霞语气词“吧”的意义再探[期刊论文]-山东师范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1)
15.何 刚疑问句的语言学解释--主要理论观点和方法 1997(02)
16.贺 阳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 1992(05)
17.胡明扬陈述语调和疑问语调的"吧"字句 1993(05)
18.胡明扬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下) 1981(06)
19.胡裕树.张斌从吗和呢的用法谈到问句的疑问点 1989
20.黄国营吗字句用法初探 1986(02)
21.黄正德汉语正反问句的模组语法 1988(04)
22.黄明晔疑问句的句尾语调 1992(01)
23.侯玲文谈"否定是非问句"[期刊论文]-汉语学习 2002(4)
24.胡炳忠有关"呢"的两个问题 1989(02)
31.康亮芳简谈疑问句的构成要素及语法标志 1999(01)
32.康天峰.牛保义疑问句语用因素分析 2002(04)
33.李大勤"WP呢?"问句疑问功能的成因试析[期刊论文]-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1(6)
34.李淑静.胡壮麟语气与汉语的疑问语气系统 1990
35.李亚兴语气词"啊、呢、吧"在句中的位置 1986(02)
4.陈妹金汉语假性疑问句研究 1992(04)
5.陈 颖现代汉语假设分句末尾的"吧"和"呢" 2001(01)
6.程凯汉语是非疑问句的生成解释[期刊论文]-现代外语 2001(4)
7.储诚志语气词语气意义的分析问题--以啊为例 1994(04)
8.戴耀晶传疑与传信:汉语疑问句的语义分析--纪念《马氏文通》出版100周年 2000
74.熊仲儒"呢"在疑问句中的意义 1999(02)
75.叶 蓉关于非是非问句里的"呢" 1994(06)
76.袁毓林正反问句及相关的类型学参项 1993(02)
77.杨年保略论语气助词与语气词的分立[期刊论文]-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1)
78.袁本良变换·节律·语气--《中国文法要略》修辞观谈片[期刊论文]-修辞学习 2003(5)
25.胡明扬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 1987
26.胡壮麟系统功能语法与汉语语法研究
27.金立鑫关于疑问句中的"呢" 19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