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合集下载

昝强,男,1982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

昝强,男,1982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昝强,男,1962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系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陕西省脊柱外科学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医骨伤学会副主任委员。

1986年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即工作于陕中附院,从事骨科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曾任骨关节科主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于骨关节疾病及骨肿瘤的诊治,完成膝、髋、肩关节置换手术上百例。

开展骨肿瘤的大段异体骨移植术等多项保肢手术。

撰写学术论文数十篇,参与编著《中医骨病学》、《实用中医正骨手册》等著作5本,参与科研项目5项,获市科技局科技成果2项。

史传道,男,1965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陕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分会委员,咸阳市跨世纪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198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主要从事《中医伤科学》、《中医正骨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伤科疼痛的辩证和靶向用药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中医伤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3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7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项。

获得陕西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殷继超,男,1977年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统计学专业在读博士,副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职务,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骨骼肌肉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第七届委员兼秘书、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理事、陕西省康复医学会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康复医学工程分会委员、陕西省康复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西安市医学会骨科分会第八届委员兼秘书,西安医学会针法微型外科学分会委员。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柏本健,男,1964年3月3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正高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荣获陕西省“辉煌‘十·五’有突出贡献人物”和中国医师协会颁发的第四届“中国医师奖”,及陕西省卫生厅颁发的“陕西省医德标兵”和“白求恩精神奖”等荣誉称号。

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等职务,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心衰和心脏瓣膜委员会委员。

1987年7月本科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先后在湖南永州市人民医院、温州浙南心血管病医院、山东青岛思达国际心脏(中心)工作,主要从事心脏外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心脏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1年10月至2003年7月,在职就读于山东大学医学院,获硕士结业证。

已发表学术论文13篇,研究成果获咸阳市三等奖1项。

代引海,男,1967年10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硕导。

现任陕中二附院外六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

1992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学系后一直从事普外、肿瘤、血管外科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在胃肠道肿瘤、乳腺肿瘤、甲状腺疾病、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主持陕西省教育厅等课题3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研究成果获咸阳市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2005-2006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科进修,陕西省抗癌协会腹膜后肿瘤与转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腹腔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乳腺癌、老年性胃癌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胆源性胰腺炎等专业有一定的研究。

曾获咸阳市第六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2004年度咸阳市青年突击手号。

董明,男,1973年01月24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导师简介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导师简介

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导师简介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董正华,男,1955年8月12日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内科副主任医师。

现任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陕西省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分会委员。

197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留校任教。

1981年考取陕西中医学院伤寒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5年1月毕业。

主要从事《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剂学》《中医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近30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仲景学术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中医内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肾脏泌尿系及肝胆、脾胃消化系疾病。

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共7部,参与及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5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项。

先后获得陕西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3项。

主要研究方向:经方辨治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李小会,女,1972年10月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199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医专业,同年考取陕西中医学院伤寒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国内知名伤寒大家、肾病专家杜雨茂教授,1998年7月毕业留校在伤寒金匮教研室任教,并在附属医院肾病科从事临床工作。

2010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中医内科肾病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

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功底,长期坚持中医药基础、临床研究工作。

现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基础(伤寒论)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经方辨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的科研及临床工作。

在临床方面,先后师从当代名医杜雨茂、谢桂权教授,以诊治肾脏疾病疾患见长,擅用经方,组方简练平稳,重视中西医诊治方法的综合运用,临床疗效确切。

公开发现学术论文30篇,参与著书2部,现主持省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省级课题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经方治疗肾脏病的研究赵天才,男,1955年3月4日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内科副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公共卫生系党总支书记、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委员。

张颖,女,1963年05月出生,本科双学历,陕西师范大学政教

张颖,女,1963年05月出生,本科双学历,陕西师范大学政教

陕西中医药大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张颖,女,1963年5月25日出生,双学历,学士学位,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公共卫生学院党总支书记,应用心理学科带头人,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兼任咸阳市心理学会会长、全国中医心理学教学研究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陕西分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学会陕西分会委员等职,陕西省心理危机干预救援队和西安市计划生育协会等机构的专家组成员。

1987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心理教研室暨“全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中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机构进修并接受临床心理治疗培训。

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27年,先后出版专著和教材近40部,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际合作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厅局级3项,主持厅局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课改课题1项。

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3项。

荣获省级优秀奖学成果二等奖1项。

时任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教材系列丛书编委会副总主编兼秘书长、《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委会委员,并担任咸阳市广播电台特邀评论员、特邀嘉宾,先后在省广播电台和咸阳市广播电台主持心理热线、心理健康专栏节目,曾应CCTV-10的“走进科学”栏目邀请,作专家点评。

马娟,女,1971年8月生人,心理学硕士,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心理学实验中心主任\基础心理教研室主任。

2005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心理学教学工作,主要从事进行心理测评与统计、心理健康、医学心理学科研工作。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厅局级课题1项,校级2项;主研厅局级及市级课题3项,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参编《心理评估》、《护理心理学》等规划教材多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杜菊梅,女,1963年10月29日出生,大学历,学士学位

杜菊梅,女,1963年10月29日出生,大学历,学士学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杜菊梅,女,1963年10月29日出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1987年7月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至今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工作,期间多次外出进修及培训。

主要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担任神经内科本科教学7年,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

获陕西省科技厅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咸阳市科技局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市级课题项1项;学院级课题1项。

张润宁,女,1973年2月28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神经病学专业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咸阳市神经病学学会会员。

2006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工作,主要从事神经系统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神经康复工作。

从事神经病学教学5年,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论著一部,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1项,主持市级课题2项。

杨睿海,男,1970年7月6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10年获汉中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现任汉中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汉中市心血管并研究所副所长、神经内科主任。

兼任中国卒中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汉中分会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理事,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3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汉中市人民医院工作,主要从事脑血管病临床与防治工作,期间先后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在脑血管病临床诊治、介入诊疗和人群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作为协作单位负责人),主持汉中市科研课题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9篇,研究成果获汉中市科技进步贰等奖2项。

赵明君,男,1964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

赵明君,男,1964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刘勤社,男,1963年4月出生,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医学会、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等多项学术职务,1997年被定为陕西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年被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被评定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0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专业医疗及科研工作,主要开展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及中药新药临床药理研究。

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项,荣获省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专病专治丛书》等学术著作15部。

郑刚,男,1960年7月1日出生,医学学士,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咸阳市第八批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陕西中医药大学心脑血管病中心主任。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人。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科协委员、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兼任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药协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预防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心脏病学介入专家委员会常委,世界中医联合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

1984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后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计划项目1项、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级多中心临床试验3项,省厅级科研课题3项。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 1篇,核心期刊20余篇。

仝警安,男,1962年3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

仝警安,男,1962年3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仝警安,男,1962年3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眼科学会委员,陕西省工程学会眼视光学分会委员,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委员,陕西中医学院眼科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眼科主任。

198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留任五官科教研室工作,1989年考取母校眼科研究生,1991-1992年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完成硕士论文;1992年研究生毕业留校眼科教研室工作;1996-2000年任附属医院眼科主任,2001年到西安外国语学院进修英语,2002年曾到吉尔吉斯首都眼科医院考察学习,2003年任医学英语教学工作并任眼科研究生导师;2004年任眼科学科带头人、研究生指导小组组长、教研室主任,2006年任附属医院眼科主任。

其中2001-2006年兼任西安高新医院眼科主任。

从事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完成表麻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近3万例(手术患者最小年龄为3个月,最大年龄为104岁),熟练掌握了青光眼、视网膜脱离,上睑下垂、斜视、慢性泪囊炎等内外眼手术,和眼底血管造影、眼底激光光凝技术。

担任多届研究生(现有在读研究生5人,已毕业15人)、本科生的眼科学教学工作,并担任过医学英语教学工作。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中医西医结合治疗眼底病方面研究颇深,多次参加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3次在省眼科年会上专题演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现任十二五规划西部精品教材《中西医临床眼科学》的副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的编委,在《儿童近视三岁抓起》《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中任副主编,在《新编中医眼科学》《失眠针灸心悟》中任编委,自编的《眼底检查》为我院研究生使用教材;在研课题2项,已结题1项。

雷晓琴,女,1967年11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邢玉瑞,男,1959年5月诞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长,国家中医药治理局及陕西省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委、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药信息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中医理论与医史文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史学会常委。

1982年末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同年考入陕西中医学院攻读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毕业留校任教,一直从事《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思维方式》、《中西医学比较》等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中医方式论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其代表作《黄帝内领导论与方式论》一书,受到了国内闻名中医学专家邓铁涛、任继学等人的好评。

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做访问学者,1998年晋升为教授。

前后主编、参编学术高作及本科和研究生教材33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主持“973”项目1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局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参与科研课题4项,主持学院教学改革项目1项。

前后取得国家与陕西省中医药治理局科技功效奖5项,陕西中医学院优秀教学功效奖4项、优秀教材奖1项,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高作优秀奖、第十三届中国西部地域优秀科技图书奖、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功效二等奖等。

孙理军,女, 1961年3月10日诞生,研究生学历,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

现任国家中医药治理局重点学科内经学学科带头人、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治理局中医治未病中心中医综合预防保健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陕西省中医体质与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常务委员、中医体质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于远望,男,1965年2月21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生理学方向学术带头人职务,兼任中国生理学会中医院校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

1989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从事生理学教学科研与教学管理29年,先后主编、副主编教材和学术专著10部,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6项。

张琪,男,1977年2月生,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百名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陕西省中医脑病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中医体质与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血管神经生理学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和美国AHA会员。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杂志编委。

200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生理学博士学位。

2007年至2010年在美国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药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2010年10月回国后,在我校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

已在Circulation Research,Hypertension等期刊发表研究论
文35篇。

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3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咸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张红,女,1971年12月出生,医学博士学位,三级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院长、医学科研实验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带头人,2016年获批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兼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等杂志编委。

2000年9月毕业于遵义医学院获消化病理生理学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读于天津医科大学获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学位。

2008年至2009年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附属医院胰腺病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陕西省科技厅重大基础研究专项1项、省部级厅局级课题5项,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包括《J C I》《Gastroenterology》等国际一流杂志;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3项、厅局级三等奖1项。

应小平,女,1964年10月5日出生,在职研究生,大学本科学历,医学学士学位,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病理学教研室主任。

1988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医疗系,主要从事病理学教学科研工作30年。

先后在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西京医院病理科研修18个月。

发表研究性论文40余篇,参编《病理学》教材6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省级、厅局级课题30余项,主持省部级、厅局级课题4项;曾荣获陕西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评建工作先进个人”,“教师职业道德标兵”,“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咸阳市“科技成果三等奖”“优秀论文二等奖”“优秀论文三等奖”等荣誉或奖励。

范妤,女,1977年11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咸阳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陕西中医药大学“百名人才工程”骨干教师,陕西省解剖学会会员。

2001年毕业于延安大学医学院后在我校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在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从事访问学者工作。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省科技厅、陕西省中管局、教育厅及校内课题共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中管局等课题5项,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编写出版教材2部,研究成果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咸阳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项,咸阳市科技进步1等奖;获批专利1项。

王小平,男,1972年1月出生,医学博士,三级教授,校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国家中管局三级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二级分子病理学实验室
主任,校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分子病理学研究室”主任,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等职务。

曾获陕西青年科技奖,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市优秀青年科技骨干及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目前担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国际病理学会(中国部)及亚太地区病理学会联合会理事,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Journal of Integrated OMICS》副主编,《Clinica Chimica Acta》(SCI)、《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SCI)杂志编委。

2001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获病理学医学博士学位。

2006年在陕西中医药大学从事病理学教学科研工作。

2010年在欧洲塔尔图大学做访问学者,2011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在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

近5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6篇,EI收录12篇,ISTP收录5篇,Medline收录20篇,参编专著3部。

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基金和陕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等10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欧洲国际科技合作研究计划2项,厅局级课题6项,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咸阳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5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医药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晁旭,男,1972年6月6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研部部长、转化医学中心主任。

兼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医药分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委员会委员。

2010年7月博士毕业于西北大学,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和第二附属医院工作,主要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与中医药防治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发表论
文42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课题5项,主持市级课题6项。

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咸阳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咸阳市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各项。

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

荣获咸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1次。

韩洛川,男,1963年8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979.7-1983.7西北农大,获学士学位。

1983.7-1991.9商洛学院人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和实验,1991.9-1994.7西农大生态学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先后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省级课题1项,主持市级课题3项。

李军,女,1965年4月24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副教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医学生物教研室主任及体质与疾病遗传基础研究室主任职务,兼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基因诊断学分会委员,陕西优生优育协会胎教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5年七月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先后在陕西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细胞培养工作。

从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工作20年,先后参与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课题6项,主持市级课题1项,主持院内课题2项。

闫平慧,男,1962年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兼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

1986年6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在校工作至今。

主要从事诊断学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

先后出版专著教材15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主持市级课题2项,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王宇,男,1982年2月8日出生,医学博士,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18年度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2005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同年保送直接攻读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学科研实验中心工作至今。

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研究所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修学习。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2项。

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3篇,CSCD4篇,核心1篇;以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5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