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背诵默写
2020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编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编(一)《三峡》(郦道元)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默写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默写《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赤壁》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背诵,理解其意境和内涵。
八年级上册诗词默写(完整版)

八年级上册诗词默写(完整版)课文默写
1.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4.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 《青青园中葵》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词解析
1. 《静夜思》
这首诗由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和对故
乡的思念之情。
2. 《登鹳雀楼》
这首诗由唐代大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寄托了对壮丽人生的追求之情。
3. 《将进酒》
这首诗由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诗中表达了豪情壮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4. 《春晓》
这首诗由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所作,通过描绘春天的早晨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美好的向往。
5. 《青青园中葵》
这首诗由唐代大诗人杨万里所作,以葵花为象征,表达了努力向上、积极向善的人生态度。
6. 《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由唐代大诗人杨万里所作,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人生力量的追求。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的课文默写内容及相关诗词解析。
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背诵内容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背诵内容一、古诗词背诵。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文言文背诵。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现代文背诵(部分段落)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与背诵(诵读篇)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诵读篇)一、《三峡》(郦道元)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2.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郦道元在《三峡》中用对比手法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在《三峡》中用侧面描写群山高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7.《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11.郦道元《三峡》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借助“猿啼”营造了凄清伤感的氛围12.郦道元在《三峡》中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绘出春冬之时明净轻快、动静有致的三峡美景。
13.《三峡》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八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默写

八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默写八年级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和文言文的默写内容,供学生参考和练习:1.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默写内容: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 《江雪》- 作者:柳宗元- 默写内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默写内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 《赤壁》- 作者:苏轼- 默写内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 《滕王阁序》(节选)- 作者:王勃- 默写内容: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6. 《岳阳楼记》(节选)- 作者:范仲淹- 默写内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7. 《醉翁亭记》(节选)- 作者:欧阳修- 默写内容: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8. 《桃花源记》(节选)- 作者:陶渊明- 默写内容: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9. 《岳阳楼记》(节选)- 作者:范仲淹- 默写内容: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10. 《滕王阁序》(节选)- 作者:王勃- 默写内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0.2020年中考语文默写专题复习资料:八年级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2020年中考语文默写专题复习资料:八年级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三峡》(郦道元)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统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班级:姓名:说明:前边是答案版,后边附有检测版,可以打印作为检测练使用。
教材目录:一、古诗词背诵篇目12.唐诗五首野望/XXX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XXX渡荆门送别/XXXXXXXXX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XXX赠从弟(其二)/XXXXXX/XXX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XXX春望/杜甫XXX/XXX赤壁/杜牧XXX(天接云涛连晓雾)/XXX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XXX XXX(轻舟短棹西湖好)/XXX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XXX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XXX 二、古文背诵篇目9.三峡/郦道元10.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XXX记承天寺夜游/XXX11.与XXX书/XXX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虑死于XXX一、期中之前古诗理解性默写(一)野望(XXX)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XXX。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春色,XXX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XXX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风景描写中施展阐发诗人身处乱世,出路有望,伶仃抑郁心境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XXX。
(二)黄鹤楼(XXX)1、唐朝诗人XXX在《黄鹤楼》中记叙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XXX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XXX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XXX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融会,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那边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使至塞上(XXX)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背诵
十、饮酒(其五) 陶渊明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赏析:“悠然”写出了作者 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 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 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 而是在采菊之时山的形象无 意间映入眼帘,好像自己的 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表 现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 ”
半卷红旗临易水, 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
霜重鼓寒声不起。 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
报君黄金台上意, 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提携玉龙为君死。 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
理解默写: 1.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是:“冰__霜__正__惨_凄__, _终__岁_常__端__正__。”
2.《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风中雄姿的反复
句是:“风__声__一__何_盛__,_松__枝__一_何__劲__!”
八、赠从弟(其二) 刘桢
3.《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 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 凛然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九、梁甫行 曹植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八方各异气, 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 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赏析:柴门简陋凄清,在 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 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 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 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 惧与凄楚。承接前面的描写, 进一步抒发了感慨,深化了 主题。
烽火连三月, 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赏析: “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
浑欲不胜簪。 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
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十一、春 望 杜 甫
瑟瑟谷中风。 赏析:最后两句变换句式,
风声一何盛, 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
松枝一何劲!
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 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
冰霜正惨凄, 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
终岁常端正。 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
岂不罹凝寒? 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
松柏有本性。 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八、赠从弟(其二) 刘桢
七、龟虽寿 曹操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 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赏析:诗中这四句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千古传诵的名句,笔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力遒劲,韵律沉雄,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豪迈气概,深刻地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
十二、雁门太守行 李 贺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赏析: 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
黑云压城城欲摧, 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 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 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与
七、龟虽寿 曹操
3.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 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 的诗句是:“_盈__缩_之__期___,__不__但_在__天___; __养_怡__之__福__,_可__得__永_年____。”
文本背诵
八、赠从弟(其二) 刘桢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亭亭山上松,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名句理解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远荆门外, 赏析:这两句诗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
来从楚国游。 楚地的壮阔景色。“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
山随平野尽, 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
江入大荒流。 动感。
月下飞天镜,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赏析: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
云生结海楼。 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
五、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默写自测
五、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理解默写: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写鸟儿快乐忙碌 的生活来展现早春景色的句子是:几__处__早__莺__争__暖__树__, _谁__家__新___燕__啄__春__泥___。 2.和谐是什么?和谐是陶渊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与还”的从容;和谐是白居易“ _几__处__早__莺__争__暖__树___, _谁__家__新___燕__啄__春__泥___。”的生机;和谐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境界……和谐原来就是一种感觉,人人都 生活在阳光之下的感觉!
复品味的名句。
二、黄鹤楼 崔颢
理解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由写虚幻 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描绘了一个空 明、悠远的画面。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准确地 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以起伏 辗转的文笔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三、使至塞上 王 维
文本背诵
大 长
漠 河
孤 落
烟 日
直 圆
,。少人画对、面塞境之上界中景的,色开把的阔画惊;面异分“割直。为”“两字长段表河现”,初的又到增形边加象塞了横的构亘诗图在
萧 关 逢 候 骑 ,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把分割的画面涂上
都 护 在 燕 然 。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诗人不仅
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
六、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 赏析:诗人原极力赞花, 绿叶发华滋。 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 攀条折其荣, 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 将以遗所思。 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 馨香盈怀袖, 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 路远莫致之。 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 此物何足贵? 主题。这一抑一扬,诗的感 但感别经时。 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默写: 1. 杜甫《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 千古诗句是:___烽_火__连__三__月___,_家__书__抵__万_金___。
2.《 春 望 》 一 诗 中 杜 甫 移 情 于 花 鸟 , 以 “___感__时_花__溅__泪__,___恨__别_鸟__惊__心__ ”这两句诗表达 了感时伤世的复杂情怀。
格外突出。
六、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理解默写: 1.“ 攀条折其荣 , 将以遗所思 ”写主人公情不自 禁地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 寄托了她深深的思念之情。
2.诗中起到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的 句子是“ 此物何足贵 ? 但感别经时 。”
六、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3.“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表达了主人 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心情,同时也点 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2020年八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文背诵默写
文本背诵
一、野 望 王绩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薄暮望, 赏析:这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 徙倚欲何依。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
树树皆秋色,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 山山唯落晖。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 牧 猎人 马驱 带犊 禽返 归,。周人高粟评士曰胸、:襟上,山“超读釆然《薇物野的外望隐,逸》一之篇腔士,隐。固情有知。 相顾无相识,千古自有知己。” 长歌怀采薇。
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
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三、使至塞上 王 维
默写自测
理解默写
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以 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 风光,其中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是: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文本背诵
四、渡荆门送别 李白
十一、春 望 杜 甫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赏析: 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
国破山河在, 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
城春草木深。 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
感时花溅泪, 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
恨别鸟惊心。 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
仍怜故乡水, 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
万里送行舟。 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
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
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默写自测
四、渡荆门送别 李白 理解默写
1.李白《渡荆门送别》中表现诗人过荆
门入楚地时的壮阔景象的语句是 __山__随__平__野__尽_____,_江__入__大__荒__流____。 2.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 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__仍__怜__故__乡__水_____,_万__里__送__行__舟___。
九、梁甫行 曹植
理解默写: 1.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的句 子是:“ 八方各异气 , 千里殊风雨 。” 2.从“_妻__子_象__禽__兽__,行__止__依_林__阻__。”中我们看到了 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 的生活方式。
3.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 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的句 子是:“_柴__门_何__萧__条__,狐__兔__翔__我_宇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