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调查
水库水文调查报告

水库水文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对某水库进行了水文调查,通过观测和分析水文数据,对水库的水文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解释。
调查结果显示,该水库的水位变化较为稳定,水质相对较好,但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在报告中,我们给出了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的建议和措施,以提高水库的管理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1. 引言水文调查是研究水库水文特征和水资源利用的重要工作。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水库进行水文调查,全面了解该水库的水位变化、水质状况和水资源利用情况,为水库管理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2. 水位观测2.1 水位观测点的设置和布设在调查中,我们根据水库的地形和水位变化规律,选择了合适的观测点,并使用精密的水位测量仪器进行观测。
2.2 水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长时间观测和数据记录,我们获得了水库水位的实时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处理。
结果显示,该水库的水位变化相对较稳定,受降雨、蓄水和排水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3. 水质调查3.1 水质监测点的设置和采样为了全面了解水库的水质状况,我们设置了多个监测点,并进行定期的水样采集。
3.2 水质指标的监测和评估通过对水样的化学分析和水质指标的监测,我们确定了水库水质的主要特征。
结果表明,水库的水质整体上较为优良,但在一些指标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溶解氧浓度、氮磷含量等。
4. 水资源利用情况4.1 供水和灌溉利用该水库是周边地区的重要水源,主要用于供水和灌溉。
我们对水库的供水和灌溉用水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评估了其对水库水位和水质的影响。
4.2 水库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库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调查了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状况,并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以维护水库的生态平衡。
5. 建议和措施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5.1 加强水位监测和预测,提高水库调度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5.2 定期监测和评估水质状况,加强水库的水环境管理和治理;5.3 合理调整水资源利用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5.4 加强水库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水库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
水文基本调查内容

水文基本调查内容
1.水文气象调查:主要包括降水、蒸发、气温、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方面的调查,这些气象因素对水文过程的影响非常重要。
2. 水文地质调查: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调查,这些因素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3. 流域形态调查:主要包括流域面积、河道长度、主要支流情况、河道坡度、河道形态、河岸材料等方面的调查,这些因素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4. 湖泊水文调查:主要包括湖泊形态、水深、水温、流速、水质等方面的调查,这些因素对湖泊水文过程的研究非常重要。
5. 土地利用调查: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类型、耕作方式、植被类型、土地覆盖情况等方面的调查,这些因素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6. 水文观测站调查:主要包括水位测站、流量测站、雨量测站等方面的调查,这些测站对水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非常重要。
水文基本调查内容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流域的水文情况,为水资源管理和水文预报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
- 1 -。
第三章水文测验与水文调查(水文与水资源学实验指导)

由此可见,测流工作实质上是测量横断面及流速两部分工作。 第三章 第三节
流速仪法测流步骤
1.断面的测量 是在断面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测深垂线,施测各条测深垂线 的起点距和水深并观测水位,用施测时的水位减去水深, 即得各测深垂线处的河底高程。 断面测量工作包括水道断面测量和大断面测量两种,水道 断面是指自由水面线与河床线之间的范围,大断面为历年 最高洪水位以上0.5~1.0m的水面线与岸线、河床线之间的 范围。 测深垂线的数目、位置的确定: 测深垂线的起点距:测深垂线至基线上的起点桩之间的水 平距离。测量方法有断面索法、仪器测角交会法、全球定 位系统(GPS)定位法。 水深测法有测深杆、测深锤、测深铅鱼、超声波回声仪等。
第三章 第三节
3.3.2 流量测验
流速仪法是用流速仪测定水流速度,并由流速与 断面面积的乘积来推求流量的方法。它是目前国 内外广泛使用的测流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测流方 法。
流速仪测流是用普通测量方法测定过水断面。用 流速仪测定流速,通过计算部分流量求得全断面 流量,分述如下:
第三章 第三节
流速仪测流原理
第三章 第三节
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
⊙
◆
3.3.2 流量测验
1.流速仪测流及流量计算 流量是单位时间内流过江河某一横断面的水量, 以m3/s计。它是反映水资源和江河、湖泊、水库 等水体水量变化的基本数据,也是河流最重要的 水文特征值。 测量流量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为流速面积法, 其中包括流速仪测流法、浮标测流法、比降面积 法等,这是我国目前使用的基本方法。此外还有 水力学法、化学法、物理法、直接法等。 测流方法很多,本节主要介绍流速仪法测流,简 单介绍浮标法测流。
如何进行水文水资源调查

如何进行水文水资源调查水文水资源调查是指对水文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利用状况进行系统性研究和评估的科学活动。
通过水文水资源调查,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水资源的状况,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水文水资源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一、确定研究目标在进行水文水资源调查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目标。
例如,我们可能想了解某一地区的水文水资源的总量、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情况、水质的安全性等。
明确研究目标是进行水文水资源调查的第一步,也是后续研究和数据收集的基础。
二、数据收集进行水文水资源调查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气象、地质、水文、水质等方面的数据。
可从已有的文献、报告、公开数据中获取一部分数据,也可以通过采样等方式进行实地调查。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保证数据来源的可追溯性。
三、分析数据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模型模拟等多种方式进行。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水文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变化趋势等,为后续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四、评估水资源利用状况根据分析得到的结果,我们可以对水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评估。
评估包括对水资源供求平衡、水质安全、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了解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或调整建议。
五、制定保护与管理策略基于对水文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估结果,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保护与管理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限制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制定策略时要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利益,提出可行的、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六、推行与监测制定好保护与管理策略后,我们需要将其付诸实施,并进行监测与评估。
监测和评估可以通过建立定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来实现。
通过监测和评估,我们可以及时了解策略的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水文地质调查是指为了解地下水文地质条件,明确地下水的形成、补给、运移、分布规律及地下水的水化学特性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水文地质工程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调查活动。
水文地质调查是地下水资源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下水环境保护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
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时,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首先,地质地貌调查是水文地质调查的起点。
地质地貌调查是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和地质地貌图的解译,了解区域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层分布等情况,为后续的水文地质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其次,水文地质剖面调查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成分、地下水动力特征等进行多点、多时段的采样分析,绘制水文地质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地下水位、水质、水力特征的分布规律。
另外,地球物理勘探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球物理勘探包括地震勘探、电法勘探、重力勘探等多种方法,通过对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进行探测,可以了解地下水文地质条件,为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此外,水文地质孔隙参数测定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地下水文地质孔隙参数的测定,可以了解地下水文地质条件下的水文地质工程问题,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地下水动力观测是非常重要的。
地下水动力观测是通过对地下水位、水位变化、水力梯度等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地下水运移规律,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调查是地下水资源勘查的重要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可以全面了解地下水文地质条件,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各地水文地质调查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调查方法,提高水文地质调查的效率和质量,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作出贡献。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 背景和目的水文地质调查是对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了解和评价的一种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背景是为了全面了解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并为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范围包括研究区域内的地下水水位、地下水质量、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等。
采用了以下几种调查方法:地下水水位的测定:通过设置多个地下水水位监测井,使用水位计定期测量地下水位,了解地下水的水位变化情况。
地下水质量的采样和分析:在研究区域内设置水质监测井,定期采集地下水样品,并将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了解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通过地面地质剖面观测、有关地质图的研究等方法,对研究区域内的地下水水源、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
3. 调查结果3.1 地下水水位经过定期测量,得到了研究区域内地下水水位的数据。
根据数据分析,研究区域内地下水水位整体较稳定,变化范围在正常情况下。
3.2 地下水质量通过水质监测井的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得到了研究区域内地下水的水质数据。
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地下水总体上属于中等水质,但部分地区存在轻微的水质污染现象,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监控和治理。
3.3 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对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了解到研究区域内地下水主要源于降水和地表径流,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地下水主要储存在含水层中,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4. 和建议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得出以下和建议:研究区域内地下水水位较稳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研究区域内地下水总体上属于中等水质,但存在轻微的水质污染问题,需要加强监控和治理,防止进一步恶化。
研究区域内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参考文献1.2.3.以上为本次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调查情况进行相应修改和补充。
水利工程中的水文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水利工程中的水文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水利工程是指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工程。
水文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通过对水文和水资源进行科学的调查和评价,可以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水利工程中的水文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的重要性、调查内容和方法、评价指标,以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一、水利工程中水文水资源调查的重要性水文水资源调查是水利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步骤,它对于制定合理的水利工程规划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水资源调查可以提供以下信息:1. 水文信息:水文调查可以获取流域内降雨、蒸发、径流等水文要素的数据,从而掌握流域的水文特征、水文过程和水文变化趋势,为水利工程的设计和预测提供依据。
2. 水资源信息:水资源调查可以获得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可利用量等信息,从而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3. 生态环境信息:水文水资源调查还可以评估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包括水域水质、水生生物分布等,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文水资源调查的内容和方法水文水资源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降雨观测:通过设置降雨站点,采集并记录各站点的降雨量数据,了解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
2. 蒸发观测:设置蒸发站点,采用蒸发皿、蒸发计等设备记录蒸发量的变化,了解蒸发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 水位观测:通过设置水位站点,测量并记录河流、湖泊等水位的变化,掌握水位的时空分布情况。
4. 流量观测:设置流量站点,采用流量计、水位计等设备测量并记录河流的流量,了解河流的径流情况。
5. 湖泊和地下水观测:通过设置水质监测站点,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了解湖泊、地下水的水质及水质变化。
水文水资源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观测和遥感监测。
实地观测是通过布设水文水资源观测站点,采集数据进行现场观测和记录;遥感监测则是利用航空遥感、卫星遥感等技术获取水文水资源的相关信息。
三、水文水资源评价的指标和方法水文水资源评价是通过对水文和水资源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和开发潜力进行评价。
新乡水文调查报告

新乡水文调查报告新乡水文调查报告一、引言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而水文调查是了解水资源状况、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新乡市的水文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二、地理背景新乡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地处黄河中游平原。
该地区地势平坦,水系发达,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乡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
三、水资源状况1. 河流水文特征新乡市境内有众多河流,其中以滏阳河、卫河、汲河最为重要。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这些河流的水位和流量呈现下降趋势,且水质也逐渐恶化。
这主要是由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增加所致。
2. 地下水资源新乡市地下水资源丰富,是当地居民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然而,由于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地下水位下降明显,部分地区出现了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
这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四、水环境污染1. 工业废水排放新乡市工业发达,但相关企业对废水处理不力,导致大量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河流和地下水中,严重污染了水环境。
此外,一些小型企业和家庭工厂的无组织排放也加剧了水质恶化。
2. 农业面源污染新乡市农业发达,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
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和农田灌溉的不合理方式导致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和养分物质,进而污染了河流和地下水。
五、水资源管理与保护1. 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新乡市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管,提高企业和农民的环保意识。
同时,应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的管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2. 加强水环境治理新乡市应加大对水环境的治理力度,加强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动企业实施废水处理设施,并加强对农田灌溉的监管。
此外,应加强河流和湖泊的清淤工作,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3. 提倡节水意识新乡市应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倡全社会形成节水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资江水文调查学生姓名欧阳靖学号1241005027系、年级专业城市建设系测绘工程专业教导教师刘国仕2015年11 月20 日目录1.资江介绍 (3)2.河流概况 (3)3.水文特征 (3)4.自然灾害 (4)5.治理开发 (5)6.地理位置 (7)7.自然气候 (7)气候 (7)自然资源 (7)8.旅游景区 (8)9.政治经济 (8)建设发展 (8)柘溪水电站 (9)10.邵阳市区水文特征 (9)水资源 (9)洪水水位特征 (10)11.径流量特征 (10)1.资江介绍资江,长江支流,又称资水。
左源赧水发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北青山,右源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越城岭,两水于邵阳县双江口汇合称资江,流经邵阳、新化、安化、桃江、益阳等市县,于益阳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长653公里,流域面积28142平方公里。
干流西侧山脉迫近,流域成狭带状;上、中游河道弯曲多险滩,穿越雪峰山一段,陡险异常,有“滩河”、“山河”之称,为湖南四水之一。
2.河流概况资江又称资水,位于湖南省中部,西南以雪峰山脉和沅水交界,东隔衡山山脉与湘水毗邻,南以五岭山脉和广西资水桂水流域相接。
流域形状南北长而东西窄;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
流域内丘陵、盆地约占40%,大部分布在上游和下游,山丘区约占50%,主要分布在中游,其余为平原湖区。
资水有两源:左源赧水发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北青山,右源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越城岭,两水于邵阳县双江口汇合,流经邵阳、新化、安化、桃江、益阳等市县,于益阳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长653公里,流域面积28142平方公里。
总落差492米,河道弯曲系数2.16。
河源至武冈市为河源段,武冈市至新邵县小庙头为上游段,小庙头至桃江县马迹塘为中游段,马迹塘至河口为下游段。
左源赧水发源地深切高山峻岭,为高山峡谷区,坡陡流急,但到武冈附近即进入山间盆地,地势平坦开阔,坡度平缓;武冈以下至双江口,两岸多低矮山岭,只有局部峡谷,大部河谷平缓;至小庙头(位于邵阳市下游34公里)为资水上游。
小庙头至马迹塘为资水中游,河道穿越雪峰山脉,两岸高山对峙,海拔平均高度1000米左右,河谷陡峭,基岩裸露,河床险滩礁石密布,流态紊乱,航道弯曲狭窄,最大流速达3.9米每秒;河谷由前泥盆系变质岩及泥盆系砂岩等坚硬岩体构成,为开发水力资源提供了良好条件。
马迹塘以下为资水下游,河谷开阔,地形平坦,多近代冲积台地和丘陵,益阳市以下为洞庭湖冲积平原。
3.水文特征资水流域南部多中低山,东部为丘陵,中部丘岗起伏,东北部为平原。
西南高东北低。
山地占55%,丘陵占35%,平原占10%。
资水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3.3毫米。
流域西部洞口至隆回以及安化至桃江之间为高值区。
东南部新宁至邵阳一带为低值区。
极端最高值为2605.3毫米(桃江县碧螺站1969年)。
极端最低值为718.8毫米(邵阳县诸甲亭站1960年)。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
最大月降水量一般出现在5月或6月,最小月降水量一般出现在12月或1月,汛期(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7.3%。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约700毫米。
资水流域汛期暴雨频繁,主要有安化至桃江、资源、隆回北部3个暴雨区。
暴雨次数以5~6月最多,但极值多发生在7~8月间。
1991年8月26日~27日,桃江蒙公塘站最大24小时471.5毫米。
为湖南省实测暴雨最大值。
暴雨形成洪水,最大洪峰流量多出现在6、7、8月,桃江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5300立方米每秒(1955年8月27日)。
资水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252亿立方米,年内分配与降雨季节变化相应。
多年平均连续最大四个月径流量一般出现在4~7月,占全年总量的54%。
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径流量374.8亿立方米(1994年),最小年径流量140亿立方米(1963年)。
4.自然灾害资水流域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山丘地区易发生干旱,插花性旱灾年年有,连片大旱约6年一次。
据史料记载1900年,武冈从四月中旬起连干100多天,田塘开坼,禾苗枯萎,荆竹乡饿死86人,逃荒的有117户。
1921年春夏连旱,宝庆、武冈等处死亡尤众,丁口大为减少。
1925年宝庆、武冈、新宁、城步等地5月至7月旱期80多天。
1963年资水流域主要各县总计受灾面积约250万亩,成灾面积130多万亩,减产粮食约5亿斤。
在一些干旱死角地区,人蓄饮水都很困难。
山丘区局部性和插花性洪灾,历史上几乎年年均有。
较大的洪灾3~5年一次。
据《湖南省自然灾害年表》:1482年至1949年流域性水灾129年次,调查到大洪水年18年。
1617年为特大洪水年,上至武岗,下至益阳等县均有记载。
如《邵阳县志》载:“丁已大水漂去青龙桥舟从墙垛入城毁灭民居无算”。
《新化县志》载:“五月大水入城没东西北三门”。
邵阳、新化洪调流量分别为13600立方米每秒、14600立方米每秒。
1924年“甲子大水”为资水上游次大洪水年。
1950年至2000年流域性大洪水有7年,以1996年为最,资水上游仅次于1617年和1924年,冷水江站实测洪峰流量达11000立方米每秒。
桃江站实测洪峰流量11600立方米每秒。
邵阳市城区受淹面积达二分之一,主要街道进水2米多深,桃江县城水淹8昼夜。
5.治理开发1995年《资水流域规划报告》及《水力资源复查成果》拟定资水柘溪以上河段开发的主要目标为灌溉、发电、防洪以及航运和其它综合利用;柘溪以下开发的主要目标为防洪、发电、航运以及资水两岸浅丘干旱区的浇灌和其它综合利用。
确定资水干流规划22个梯级开发,其中双江口以下13级,分别为孔雀滩(222.0m,黄海高程,以下同)、神滩渡(215.0m)、晒谷滩(208.0m)、筱溪(198.0m)、浪石滩(175.0m)、柘溪(167.2m)、东坪(94.0m)、株溪口(87.0m)、金塘冲(61.7m)、马迹塘(55.7m)、白竹洲(48.7m)、修山(42.7m)、史家洲(34.0m),规划时,柘溪与马迹塘为已建水电站,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这些梯级除神滩渡、金塘冲、史家洲准备上马、孔雀滩正在建设中外,其他梯级均已建成并投产。
支流夫夷水规划10个梯级开发。
犬木塘规划为大型水库,淹没涉及湖南与广西两省(区),主要解决湖南省衡邵丘陵区的干旱问题及提高下游防洪标准。
支流平溪规划为5级开发,到21世纪初已建2处。
洞口塘规划为大型水库,开发目标以发电为主,兼顾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
筱溪水电站。
筱溪水电站位于资水干流中游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坪上镇筱溪村,2004年动工修建,2008年竣工投产。
其坝线位于龙口溪峡谷出口段,筱溪河入口上游0.7千米处。
坝址下距冷水江市市区16千米,距新化县城45 千米,上距新邵县城44千米,距邵阳市58千米。
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5843千米2,占全流域面积的56.5%,坝址多年平均流量409米3/秒。
该工程为《资水流域规划报告》(1995年)中资水干流柘溪上游段的第四个梯级,下接浪石滩电站库尾,上与晒谷滩电站尾水衔接,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等综合利用的水电工程。
该水电站正常蓄水位198米,装机容量13.5万千瓦,年发电量5.04亿千瓦时。
于2008年竣工投产,其运行方式为:当筱溪水库正常蓄水位198米,相应库容9860万米3,死水位196米,相应库容8326万米3,调节库容1534万米3;具有日调节性能;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等综合利用;最大水头为22.2米,最小水头10米,加权平均水头20.7米,额定水头19米。
电站在电网中,枯水期或枯水日可位于腰峰荷位置;汛期时电站视来水情况和电网的需要而定,可位于腰基荷位置运行;当入库流量小于89.8米3/秒时,动用调节库容,由小机组发电,库水位维持在死水位196米至正常蓄水位198米之间,闸门关闭,入库流量通过小机组水轮机下泄,以维持下游航运和生态需要的流量;当入库流量大于89.8米3/秒小于或等于机组过流量812.6米3/秒时,库水位维持正常蓄水位198米,闸门关闭,入库流量通过水轮机下泄,当入库流量大于812.6米3/秒时,流量大于812.6米3/秒的部分,通过开闭闸门的孔数和开度控制下泄,库水位一般维持在198米。
浪石滩水电站。
浪石滩水电站位于资水干流中游娄底市冷水江市主城区大湾里,2008年竣工投产。
上距筱溪水电站坝址18.02千米,下距柘溪水电站160千米。
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6250 千米2,占全流域面积的58%,坝址多年平均流量409米3/秒。
工程下接柘溪水电站库尾,上与筱溪水电站尾水相接。
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和美化城市等综合效益的Ⅲ等中型水利枢纽工程。
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相应库容0.226亿米3,水库有日调节能力,日调节库容444万米3,电站装机3台/36MW,保证出力5.5MW,多年平均发电量1.46亿KW·h。
水库调度的基本原则是:在确保水电站大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处理发电与航运等综合利用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水力资源,使整个工程获得最大效益。
该电站航运基荷流量同保证流量为96米3/秒,枯水期或枯水日,当流量小于等于96米3/秒时,不承担调峰任务,当流量大于96米3/秒时,与航运基荷流量的差值可位于腰峰荷位置,汛期可位于腰基荷位置运行。
当入库流量小于或等于机组过流量731.7米3/秒时,库水位维持正常蓄水位175.0米,闸门关闭;当入库流量大于731.7米3/秒时,流量大于731.7米3/秒的部分通过开闸下泄,库水位维持175.0米;当流量大于P=50%频率洪水4380米3/秒且小于4860米3/秒时,通过开闸下泄,库水位维持175.0米,船闸停航;当流量大于4860米3/秒时,闸门全部开启,自由泄洪。
柘溪水电站。
柘溪水电站位于益阳市安化县境内的资水中游大溶塘峡谷,上距浪石滩水电站160千米,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2640千米2,占资水流域面积的80.7%。
工程于1958年动工,1962年第一台机组投产。
柘溪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与灌溉等综合效益。
水库正常蓄水位167.3米,防洪限制水位160.3~163.3米,防洪高水位168.3米,死水位150.3米,水库总库容35.7亿米3,防洪库容7.0~10.5亿米3,兴利调节库容17.8亿米3,库容系数0.094,具有不完全年调节性能(柘溪水库水位系85黄海高程,下同)。
电站原设计装机容量447.5MW,保证出力127.2MW,多年平均发电量21.46亿KW·h,装机利用小时4800h,水量利用率80%。
通过分期分级控制蓄水位和洪水预报调度措施,下游防洪标准由原来的约6年一遇提高到约20年一遇,水库调洪削峰效果明显。
6.地理位置资水位于湖南省中部,西南以雪峰山脉和沅水交界,东隔衡山山脉与湘水毗邻,南以五岭山脉和广西桂水流域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