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氧化沟工艺)

前言

城市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混合污水。目前城市污水的排放已造成了对水环境生态系统的严重污染,做好城市污水的处理及再生利用是主要任务之一,解决城市污水对水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修建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是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保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污水处理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成熟的经验。如英国,德国,芬兰,荷兰等欧洲国家均已投巨资对因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水污染进行治理,日本,新加波,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对污水处理给予了较大投资,特别是新加波并没有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是采取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使该国不仅在经济上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而且还是一个绿树成荫,蓝天碧水,环境优美的国家。

我国在建国初期只有几个过去由外国租界留下来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集中在上海,日处理量不过几万吨,解放后,城市污水处理厂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六五”期间,发展较为迅速。截止1985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已在19个省的30多个城市和30多个直辖市建有污水处理厂63座,截止1987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的已有78座。至1990年,有污水处理石拱的城市56个,省和直辖市增加到21个。1999年全国建成污水处理地398座,处理率29.65%。城建系统内187座,处理率16.18%。目前全国共有17000个建制镇,绝大多数没有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仅达到20%左右。而且,由于二十几年来,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造成一些中小城镇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小城镇,污染严重,已经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健康。

针对目前的情况,国家提出至2010年我国平均污水处理率要达到40%,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因此探索适合中小城市的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以较少的投资建成污水处理厂,以较低的运行费用运转污水处理厂,达到消除污染,保护环境是我们目前最紧迫的任务。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4)

1.1设计任务 (4)

1.2 设计资料 (4)

1.2.1、设计规模 (4)

1.2.2、污水水质 (4)

1.2.3、其它有关资料 (5)

二、设计说明书 (6)

2.1 工程概况 (6)

2.1.1 基本情况 (6)

2.2 污水处理厂工艺的选择 (6)

2.2.1 污水水质分析 (6)

2.2.2 处理工艺的选择 (7)

2.2.3 氧化沟工艺的选择 (9)

2.2.4 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11)

2.2.5 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 (12)

2.3 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 (12)

2.3.1污水处理厂总平面设计 (12)

2.4 各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说明 (14)

2.4.1 粗格栅间 (14)

2.4.2 污水提升泵房 (14)

2.4.3 集水井 (14)

2.4.4 曝气沉砂池 (15)

2.4.5 厌氧选择池 (15)

2.4.6 氧化沟 (15)

2.4.7 二沉池 (15)

2.4.8 接触池 (16)

2.4.9 污泥浓缩池 (16)

2.4.10 污泥脱水间 (17)

2.4.11 其他建筑物 (17)

三、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及附属设备的选型 (17)

3.1 设计流量 (17)

3.2 溢流井的设计 (18)

3.3 粗格栅的设计计算 (18)

3.3.2 附属设备的选型 (21)

3.4 集水池的设计 (21)

3.5 污水提升泵的设计 (22)

3.6 细格栅的设计计算 (22)

3.6.2 附属设备的选型 (24)

3.7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 (25)

3.7.1 设计说明 (25)

3.7.2 设计参数 (25)

3.7.3 设计计算 (26)

3.7.4 附属设备选型 (27)

3.8 厌氧选择池的设计 (28)

3.8.1 厌氧池配水井 (28)

3.8.2 厌氧选择池 (28)

3.9 三沟氧化沟的设计计算 (29)

3.9.1 设计参数 (29)

3.9.2 设计计算 (29)

3.9.3 附属设备的选型 (33)

3.10 二沉池配水井 (34)

3.10.1 设计参数 (34)

3.10.2 设计计算 (34)

3.11 辐流式二沉池 (35)

3.11.1 设计参数 (35)

3.11.2 设计计算 (36)

3.11.3 附属设备的选型 (37)

3.12 消毒池 (37)

3.12.1 设计参数 (37)

3.12.2 设计计算 (37)

3.13 液氯投配系统 (38)

3.13.1 设计参数 (38)

3.13.2 设计参数 (38)

(1)投加量 (38)

3.14 污泥回流泵房 (38)

3.15 污泥浓缩池 (39)

3.15.1 设计参数 (39)

3.15.2 设计计算 (39)

3.16 污泥脱水间 (41)

四、污水处理厂成本概算 (42)

4.1 水厂工程造价 (42)

4.1.1 计算依据 (42)

4.1.2 单项构筑物工程造价计算 (42)

4.2 污水处理成本计算 (43)

个人小结 (45)

一、设计任务书

1.1设计任务

1、根据设计原始资料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及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各处理构筑物型式的选择、污泥的处理及处置方法、处理后废水的出路;

2、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工艺设计计算,确定其基本工艺尺寸及主要构造(用单线条画草图并注明主要工艺尺寸);

3、进行废水处理厂(站)的总体平面布置(包括各处理构筑物、辅助建筑物平面位置的确定,主要废水和污泥管道的布置),并绘制平面布置图(比例尺1:200~1:500);

4、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高程计算并绘制废水处理厂(站)的流程图(比例尺纵向1:50~1:100;横向1:500~1:1000);

5、进行废水处理厂(站)初步的工程概算;

6、编制工艺设计计算说明书。

1.2 设计资料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华东某市决定在其城西地区兴建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完善该地区市政工程配套,控制日益加剧的河道水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1.2.1、设计规模

设计流量见设计题目,总变异系数1.5。

1.2.2、污水水质

污水主要为城镇市政生活污水,具体水质参数见下表。处理水质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排放要求。

表1 进水水质(单位:mg/L)

项目COD Cr BOD5SS NH3-N TP

进水水质380 190 238 49 4.9

出水水质≤60≤20≤20≤15≤0.5 1.2.3、其它有关资料

规划中初步划定污水设在该地区西南部,厂区距运河尚有1.5公里。受纳河流常年平均水位1.4m(黄海基准标高,下同),最高洪水位2.50m,河床平均标高为-1.50m。该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按照城市竖向规划,厂区地面标高应为2.76m。污水管由北向南进入污水厂区,管径d600mm,管底标高-1.80m。厂区地基承载力满足污水处理厂一般要求,地下水位为-1.5m。

二、设计说明书

2.1 工程概况

2.1.1 基本情况

设计名称:某城镇6.5万m3/d污水处理厂设计。

设计规模:日处理城镇污水6.5万m3,包括生活污水和城市工业废水。

处理工艺:污水处理采用厌氧选择池加氧化沟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压滤处理工艺。

设计内容:污水处理厂一座,及其他附属建筑物,包括综合楼、配电室、锅炉房、传达室、食堂、浴室、篮球厂等。

设计结果: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设计图纸4张,包括总体平面布置图、高程图、两个主要构筑物三视图。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进出水水质指标情况,特别是对氮、磷的去除,在初步讨论阶段,通过对A2/O工艺、CASS工艺和氧化沟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论证,最终确定选用厌氧池加奥贝尔氧化沟工艺作为污水处理主体工艺,用于脱氮除磷并去除COD Cr、BOD5。对污水、污泥处理的其他阶段工艺,也都经过了详细的比较论证,最终确定出了一套系统、完整、高效的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粗细格栅、曝气沉淀池、厌氧池、奥贝尔氧化沟、辐流式二沉池、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间等。污水处理厂其他辅助构建筑物也在力求简单、方便、实用的原则下,进行了细致的计算规划,做到主辅互不影响但又相互协调配合。本设计污水处理厂出水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B标准),排入距厂区1500m处某河,该河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I类标准。

2.2 污水处理厂工艺的选择

2.2.1 污水水质分析

(1)此废水具有如下特点:

(a)BOD5/COD Cr=190/380=0.5,说明废水可生化性很好;

(b)废水N、P含量较高,出水N、P应符合要求。

(2)针对以上特点,要求污水处理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a)具有一定的BOD5去除能力;

(b)具备一定的脱N除P功能,使出水N、P达标;

(c)使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基本达到稳定。

2.2.2 处理工艺的选择

目前处理城市污水应用较多的生化工艺有氧化沟,A2/O法,A-B法,SBR 法等。为了使本工程选择最合理的处理工艺,有必要按使用条件,排除不适用的处理工艺后,再对可以采取的处理工艺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氧化沟工艺,A2/O 工艺和CASS工艺三种工艺均能达到处理要求。在设计可行性分析阶段,对氧化沟工艺,A2/O工艺和CASS工艺的比较分析:

(a)A2/O工艺

一般在A2/O工艺中,为同时实现脱N除P的要求,必须满足如下条件:BOD5/TKN=5-8 实际进水中:BOD5/TKN=190/49=3.8<5

BOD5/TP≥15 BOD5/TP=190/4.9=38≥15

通过比较,采用传统A2/O工艺,脱N所需碳源不足,影响脱N效果,为此采用倒置A2/O工艺。污水先进缺氧段再进厌氧段,或厌氧、缺氧段同时进水,这样既解决了缺氧段的碳源不足的问题,使脱N能够很好的进行,同时也有利于除P,聚磷菌在厌氧段释放P,同时聚集能量,利用厌氧段聚集的能量,在好氧段进行好氧吸P过程,厌氧段结束后立即进入好氧段,能够使聚磷菌在厌氧段聚集的能量,充分用来吸P,加强了除P过程。

(b)CAST工艺

该工艺是在SBR工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增加了厌氧段、缺氧段,可实现脱N除P。运行简单,可实现自动化控制。

(c)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工艺目前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应用最为广泛,处理工艺成熟,结构、设备简单,管理运行费用低。CAST工艺与氧化沟工艺比较如表2-2:

表2-2 CAST工艺与氧化沟工艺比较

方案一(CAST工艺)方案二(奥贝尔氧化沟)

连续进水,连续出水。

单池间歇多池连续。多座反应池交替运行保持

进、出水连续

有机物降解与沉淀在一个池子完成,无需设独立的沉淀池及其刮泥系统。在氧化沟中完成有机物降解,在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需设独立的沉淀池和刮泥

系统。

通过每一个周期的循环,造成有氧和无氧的环境,对氮和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氧化沟系统三个沟道的DO值呈0-1-2的梯次变化,脱氮效果好,除磷效果一般。

固体停留时间较长,可抵抗较强的冲击负荷。较长的固体停留时间,可抵抗冲击负荷。

污泥有一定的稳定性污泥有一定的稳定性

采用鼓风曝气,曝气器均布池底,动力效率高;能耗较低;间歇运转须采用高质量的膜式曝气器,设备的闲置率较高,曝气器寿命较短,维

修及维护量大。采用表面曝气,设有转碟曝气设备,转碟分点布置;设备少,管理简单,维护量小,

但能耗较高。

自动化水平高,对电动阀门等设备的可靠性需

求较高,控制管理较复杂。

设备少且经久耐用,控制管理简单。

耗电量较小,运行费用低。耗电量较大,运行费用较高。

自控系统编程工作量较大,PLC硬件费用高,自动化水平较高,劳动强度较低,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总设备费用较高。自控系统编程工作量较小,PLC硬件费用低,自动化水平较低,劳动强度较高,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低,总设备费用较

低。

(4)氧化沟工艺与A2/O工艺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a)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构筑物少,机械设备少,运行管理方便。与A2/O 法比较,可不设初沉池,没有混合液内回流系统,由于污泥相对好氧稳定,一般不设污泥的厌氧消化系统。

(b)A2/O工艺由于停留时间较短,剩余污泥的稳定性较差,一般需要污泥消化和浓缩过程,这不利于除P,生物除P是通过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过量吸P而使废水中的P得到去除的,最终P随聚磷菌进入剩余污泥中除去,剩余污泥长时间处于厌氧状态,将导致聚磷菌吸收的P重新释放出来,影响除P效果。

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较长,污泥泥龄较长,具有延时曝气的特点,悬浮有机物在沟内可获得较彻底的降解,污泥在沟内达到相对好氧稳定,剩余污泥量少,根据国内外经验,氧化沟不再设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系统,剩余活性污泥只须经机械浓缩、脱水即可利用或污泥后处置,简化了污泥后序处理程序。污泥在进行机械浓缩、脱水过程中,停留时间很短,基本没有污泥中磷的释放问题。

(c)转碟曝气,混合效率较高,水流在沟内的速度最高可达0.6—0.7m/s,在沟道使水流能快速进行有氧、无氧交换,交换次数可达500—1000次,可同时

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氮的硝化、反硝化,并可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磷。沟道的这种脉冲曝气和大区域的缺氧环境,可以较高程度地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的效果。

(d)污水进入氧化沟,可以得到快速的有效的混合,由于池容较大,缓冲稀释能力强,耐高流量,高浓度的冲击负荷能力强,具有完全混合式和推流式曝气池的双重优势,对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稳定。

(e)供氧量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转碟的转速、浸水深度和转碟安装个数等多种手段来调节整体供氧能力,使池内溶解氧值经常控制在最佳值,保证系统稳定、经济、可靠的运行。

(f)曝气转碟由高强度玻璃钢制成,使用寿命可达20年以上,独特的结构设计使其具有较高的混合和充氧能力,新型转碟曝气机可以使氧化沟的工作水深达到5.0米以上。氧化沟转碟曝气机工作在水面上,而且安装的数量少,安装、巡检、维修方便,可以即时发现了解设备运行情况,随时解除存在隐患。

而A2/O法所用的鼓风曝气设备使用寿命短,目前市场上的曝气器一般正常使用2~3年左右,而且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效率降低。曝气器位于池底,日常无法了解水下设备运行状况,检修或者更换都需要放空,这会给污水厂的运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通过对以上三种工艺的比较,可以看出,这三种工艺都能达到要求,各具优势,但考虑到城市现状和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最终选择工艺成熟、应用广泛的氧化沟工艺作为此污水处理厂污水生化处理主体工艺。

2.2.3 氧化沟工艺的选择

目前用于处理城市污水的氧化沟主要有以下几种:

(a)卡鲁塞尔氧化沟

卡鲁塞尔氧化沟是一种单沟环形氧化沟,主要采用表面曝气机,兼有供氧和推流的作用。污水在沟内转折巡回流动,处于完全混合状态,有机物不断得以去除。

表曝机少,灵活性差,设备维修期间沟不能工作,沟内混合液自由流程长,由于紊流导致的流速不均,很容易引起污泥沉淀,影响运行效果。单沟氧化沟的平均溶解氧维持在2mg/L左右,加之单点供氧强度过大,耗氧较高。在一般情况下,单沟很难形成稳定的缺氧段,不利于脱N。

(b)三沟式氧化沟

三沟式氧化沟工艺有两个边沟,一个中沟,当一个曝气时,另外两个作为沉淀池使用。一定时间后改变水流方向,使两沟作用相互轮换,中沟则连续曝气,三沟式氧化沟无需污泥回流装置,如果条件合适,还可以进行反消化。缺点:进、出水方向,溢流堰的起闭及转刷的开动于停止必须设自动控制系统;自控系统要求管理水平高,稍有故障就会严重影响氧化沟正常工作。由于侧沟交替运行,设备利用率较低。

(c)一体化氧化沟

一体化氧化沟就是将沉淀池建在氧化沟内,即氧化沟的一个沟内设沉淀槽,在沉淀池两侧设隔板,底部设一导流板。在水面上设集水装置以收集出水,混合液从沉淀池底部流走,部分污泥则从间隙回流至氧化沟。一体化氧化沟将曝气、沉淀功能集于一体,免除了污泥回流系统,但其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d)奥贝尔氧化沟

奥贝尔氧化沟由三个同心椭园形沟道组成,污水由外沟道进入沟内,然后依次进入中间沟道和内沟道,最后经中心岛流出,至二次沉淀池。在各沟道横跨安装有不同数量转碟气机,进行供氧兼有较强的推流搅拌作用。外沟道体积占整个氧化沟体积的50—55%,溶解氧控制趋于0.0mg/L,高效地完成主要氧化作用:中间沟道容积一般为25%—30%,溶解氧控制在1.0mg/L,作为“摆动沟道”,可发挥外沟道或内沟道的强化作用;内沟道的容积约为总容积的15%—20%,需要较高的溶解氧值(2.0mg/L左右),以保证有机物和氨氮有较高的去除率。

外沟道的供氧量通常为总供氧量的50%左右,但80%以上的BOD5可以在外沟道中去除。由于外沟道溶解氧平均值很低,绝大部分区域DO为0mg/L,所以,氧传递作用是在亏氧条件下进行的,大大提高了氧传递效率,达到了节约能耗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可以节省电耗20%左右。内沟道作为最终出水的把关,一般应保持较高的溶解氧,但内沟道容积最小,能耗是较低的。中沟道起到互补调节作用,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和可控性。因此,奥贝尔氧化沟可以在确保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可以获得较大的节能效益。

对于每个沟道内来讲,混合液的流态为完全混合式,对进水水质、水量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于三个沟道来讲,沟道与沟道之间的流态为推流式,且具有完全不同溶解氧浓度和污泥负荷。奥贝尔氧化沟实际上是多沟道串联的沟型,同时具有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两种流态的优点,这种特殊设计兼有氧化沟和A2/O工艺的特点,耐冲击负荷,可避免普通完全混合式氧化沟易发生的污泥膨胀现象,可以获得较好的出水水质和稳定的处理效果。

不同工艺的处理效果与其所配套的附属设备是分不开的,往往是新设备的产生、发展带动了工艺的改革,使其处理优越性得以突现。

奥贝尔氧化沟采用的曝气转碟,其表面有符合水力特性的一系列凹孔和三角形突起,使其在与水体接触时将污水打碎成细密水花,具有较高的充氧能力和混合效率。通过改变曝气机的旋转方向、浸水深度、转速和开停数量,可以调整其供氧能力和电耗水平。尤其是蝶片可以方便拆装,更为优化运行提供了简便手段。另一方面,由于转碟直径达1.5m,并在碟片最大切线区设置T形推流和切割叶片,增强切割气泡,推动混合液的能力。平行切入在水中旋转运行,具有极强的整流和推流能力。实践证明,在水深为5m ,在不需要水下推进器时,氧化沟池底流速仍可达0.2m/s以上。当污水浓度下降,为节能而减少曝气机运行台数时,一般也不必担心沉淀的发生。这是曝气转碟和奥贝尔沟型所独具的优点。

奥贝尔氧化沟的沟道布置,便于采用不同种类的工艺模式。在使用普通活性污泥法时,内沟道用于曝气,外沟道用于需氧消化;使用接触稳定和分段曝气时,是把进水和回流污泥引入相应的沟道中;为了保证高质量而稳定的处理效果和减少污泥量,需要进行硝化时采延时曝气模式。

综合比较,选用奥贝尔氧化沟,其兼具氧化沟和A2/O工艺的双重优势。2.2.4 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污水处理所产生的剩余污泥必须按照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进行妥善安全的处理、处置。

本工程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生物脱氮除磷的奥贝尔氧化沟工艺,污泥龄达20天以上,污泥已基本稳定,无需厌氧消化,可以直接进行机械浓缩脱水,同时可以防止P的厌氧释放,保证了除P效果。选择带式浓缩压滤一体机,泥饼含固率高,能耗底,可连续运行,生产效率高。

二沉池污泥经贮泥池,直接进入机械脱水阶段,同时投加PAM等药剂,以强化污泥脱水性能。经压滤机压滤后的泥饼含水率一般小于85%,可以直接外运处理。

2.2.5 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

图2-1 污水厂处理工艺流程图

2.3 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

2.3.1污水处理厂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布置直接影响到处理或生产装置的建设费用和运转费用。总平面布置应该具有布置紧凑、用地节省、工艺流程合理、功能明确、运输通畅、动力区接近负荷中心、工程管线短捷、管理方便等特点。总平面布置必须适合工艺、土建、防火安全、卫生绿化及生产与处理规模发展等方面的要求,要特别注意污水处理区、办公生活区与辅助车间的总体规划布置。

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处理构筑物、处理设备的布置

构筑物包括粗、细格栅井、沉砂池、厌氧池、氧化沟、二沉池、接触池及附属的泵房、污泥脱水间、加药间等。

(a )按工艺过程的顺序布置紧凑,但也要留有必要间距。

(b )使连接构筑物的管渠简单,便捷,成直线而无返回流动。

(c )利用地形流动,“高程布置”,确定标高,重力流动,减少运行费用。

(2) 厂内管线布置

(a )应能使各个处理构筑物独立运行。即任一处理单元因故停止运行,其他仍可正常运行。

(b )满足紧急排放要求。

厌氧选择池 进水 剩余污泥 出

水 泥饼外运 栅渣外运

栅渣收集装置 污泥脱水机 污泥浓缩池 回流污泥泵房 接触池

二沉池 溢流井 粗格栅 集水井 曝气沉砂池 细格栅 泵房 配水井 氧化沟 配水井

(c)平行布置,不穿越空地,易于检查、维修。

(3)附助建筑物布置

辅助建筑物包括泵房、办公大楼、化验室、变电所、机修车间、仓库、食堂等。

(a)方便。变电所应设于用电大户附近。

(b)安全。锅炉房、煤气站、变电站附近不能有易燃、易爆车间。

(c)有特殊要求的中心实验室、化验室应设于清洁卫生、无振动区。(4)道路、绿化布置

道路以方便运输为原则布置。

通向一般构筑物铺设人行道,宽度为1.5-2.0m,采用碎石、炉渣、灰土等路面;通向仓库、检修车间、堆砂场、堆煤场、管件堆置场、泵房、变电所等主要建筑物处铺设行车道,路面宽度为3-4m,转弯半径为7m,纵向坡度不大于3%,应有回车的可能,采用沥青、混凝土、碎石、炉渣、灰土等路面;厂区主干道宽度不应小于6m,转弯半径为10m,纵向坡度不大于3%,应有回车的可能。

污水处理厂应该充分考虑绿化。绿化面积不应少于污水厂总面积的30%。各个功能区之间应有绿化带隔开,是功能区划分明显,减少相互之间的影响。

建筑物、构筑物四周一般为绿化包围,各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应有出口和空地。

(5)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处理构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铺设连接管道的要求,一般构筑物间隔距离为5-10m。相似构筑物可以考虑合建以减少占地和土方量。

根据以上设计原则和要求,污水处理厂总体分为三个区,厂前区,污水、污泥处理区,辅助建筑区。厂前区建筑主要包括综合办公大楼、住宿楼、食堂、车库及娱乐锻炼场所,应布置在当地主风向上游,并尽量接近厂区大门,保证道路畅通,与污水处理区之间留有一定的绿化带。污水、污泥处理区分污水处理区和污泥处理区,是污水处理厂的核心构件,处于污水处理厂中间位置,应尽量按处理流程布置,布置应合理紧凑,减少施工量及管道铺设量。辅助建筑区包括变电所、机修车间、仓库等,应远离明火,与其他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道路通畅。三个区域之间设主干道,宽7m,各区域内设单车道,宽3.5m,人行道,宽1.5m。

2.4 各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说明

2.4.1 粗格栅间

格栅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或筛网组成,安装在污水管道、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处理厂的端部,用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以便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截留污物的清除方法有两种,即人工清除和机械清除。大型污水处理厂截污量大,为减轻劳动强度,一般应用机械清除截留物。

粗格栅间与污水提升泵房合建。

粗格栅间内设回转式格栅除污机两道。格栅间安装距离1000mm。每道格栅前后各设手电两用铸铁闸门一道,用于调节进出水水量,其宽度根据进水渠道宽设计。

2.4.2 污水提升泵房

泵站形式的选择取决于水力条件和工程造价,其它考虑因素还有:泵站规模大小、泵站的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物、挖渠及施工方案、管理水平、环境性质要求、选用水泵的形式及能否就地取材等。

设计中采用合建式矩形泵站。安装WL型污水泵6台。其中400WL型3台,300wL型3台。用于提升污水到一定高度,以保证污水在后续处理过程中能够自流进入下一处理构筑物。

2.4.3 集水井

在污水从粗格栅间进入提升泵房的渠道上设置集水井,来调节进水量,通过对集水井中水位的测定,选择泵的开停数量,使泵运行平稳。集水井中安装液位测定装置,设超越闸阀,超越管直通溢流管道。

集水井容积V=270 m3,设计有效水深3.0m,

集水井设计已包含在污水提升泵房平面设计内。

集水井内设超越管阀950mm×950mm一座,闸阀外设超越管道,管径800mm,与厂外排水管道相连接。

集水井在水流方向上设计0.005的坡度。

2.4.4 曝气沉砂池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倒虹吸管前,以便减轻无机颗粒对水泵、管道的磨损;也可设于初沉池前,以减轻沉淀池负荷及改善污泥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条件。沉砂池的形式,按水流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曝气沉砂池三类。

本设计选用曝气沉砂池,设两座,相对而建。

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砂粒物质,如果不加去除,对泵及后续管道的磨损很大,影响其运行时间,同时影响污水处理效果。曝气沉砂池通过向水底充氧,形成纵向水平流动和横向水力旋流,产生剪切力,使砂粒表面附着有机物与砂粒分离,砂粒沉降性能提高,依靠自重落入池底集砂槽。

2.4.5 厌氧选择池

设厌氧选择池两座,分别与两座氧化沟相连。

厌氧池作为氧化沟处理的厌氧阶段,主要用以除磷。同时兼有混合回流污泥和进水的作用。池中间设有导流墙,单座厌氧池安装潜水搅拌器两台,安装位置在导流墙的两侧。

2.4.6 氧化沟

设氧化沟两座,氧化沟为奥贝尔氧化沟。

氧化沟作为污水处理系统的核心构筑物,主要完成去除BOD5,COD Cr,脱N功能。奥贝尔氧化沟设计成外、中、内三沟,三沟溶解氧浓度呈梯度递增,外沟为0.2mg/L,中沟为1.0mg/L,内沟为2.0mg/L,这种设计综合了A2/O工艺和传统氧化沟工艺的综合优势,提高了系统脱N性能,避免了氧化沟发生污泥膨胀的可能。氧化沟水力停留时间为12h。

2.4.7 二沉池

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沉淀池主要有平流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通过对以上四种沉淀池进行比较,设计中选用辐流式沉淀池。

设二沉池四座,二沉池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

2.4.8 接触池

(1)采用矩形折板往复式接触池1座。

接触室水深:h=3.0m

单格宽:b=2.0m

池长:L=36m

每座接触池的分8格

接触池出水设溢流堰。

进水管管径1000mm,出水管管径1000mm。

(2)消毒剂的选择:

(a)液氯:适用于大、中型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优点:效果可靠,投配设备简单,投配准确,价格便宜。

缺点:氯化形成的余氯及某些含氯化合物对水生物有毒害作用,比率大时氯化

可能产生致癌物质。

(b)漂白粉:适用于消毒要求不高或间断投加的小型污水处理厂。

优点:投加设备简单,价格便宜。

缺点:除用液氯缺点外,尚有投配量不准确,溶解剂调制不便,劳动强度大。

(c)臭氧:适用于出水水质较好,排入水体卫生条件较高的污水处理厂。

优点:消毒效率高,能有效的降解水中残留有机物、色味等,污水温度、PH 值对消毒效果影响小,不产生难处理或生物积累性残余物。

缺点:投资大,成本高,设备管理复杂。

(d)紫外线: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

优点:消毒效率高

缺点:紫外线照射灯货源不足,技术数据较少。

综上四种消毒剂的比较,本工程设计采用最常用且技术成熟的液氯作消毒剂,为减少其危害,在设计中采用余氯自动监测系统,严格控制出水余氯量。

2.4.9 污泥浓缩池

采用幅流式圆形重力连续式污泥浓缩池,用带栅条的刮泥机刮泥,采用静压排泥,剩余污泥泵房将污泥送至浓缩池,进行暂时贮存。

2.4.10 污泥脱水间 贮泥池污泥直接进行机械浓缩脱水,以减小污泥停留时间,防止磷的重新释放。污泥机械脱水采用带式浓缩压滤一体机。带式浓缩压滤一体机是连续运转的污泥浓缩脱水设备,分为污泥重力浓缩段和压滤脱水段。

2.4.11 其他建筑物

(1)综合办公楼一栋(包括化验室、中控制室等):

三层框架结构,设计面积L ×B =50m ×20m

(2)住宿楼(包括食堂、浴室):

四层框架结构,一层设食堂、浴室,面积为L ×B =25m ×(12+8)m 。 总建筑面积L ×B =25m ×20m

(3)配电室(包括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

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L ×B =20m ×10m

(4)车库机修车间:合建,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L ×B =(20m+20m )×10m

(5)仓库传达室运动场等。

三、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及附属设备的选型

3.1 设计流量

设计流量:平均日流量

s m d m Q d /753.0/5.633==万

则变化系数 3.17537.27.211.011.0===

d Z Q K

最大设计流量 979.0753.03.1.max =⨯==d Z Q K Q

3.2 溢流井的设计

城市污水在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前,首先进入溢流井,起均质均量作用,调节处理水量。在设计流量下,污水全部被闸门阻挡,经污水处理厂进水管流入污水处理系统。遇有暴雨情况,过量污水则越过溢流闸门从超越管直接排出,经下游管道排入受纳河流。当污水处理厂出现故障不能运行时,可将粗格栅进水阀门井内进水阀门关闭,污水将在分水溢流井内通过溢流闸门从超越管流向下游,从而缓解了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

溢流井共设两座,其中一座为备用。单座设计如下:

厂区总进水管管径1500mm,进水闸阀1650mm×1650mm一座,并设溢流闸阀950mm×950mm一座,溢流闸阀外设超越管道,管径800mm,与厂外排水管道相连接。污水处理系统总进水管管径1200mm , 进水控制闸阀1450mm×1450mm一座,闸阀均为电动铸铁闸门。

溢流井尺寸:L×B×H=10m×8m×10m

3.3 粗格栅的设计计算

表3-1 格栅的设计参数

格栅间隙栅前渠道内流速过栅流速格栅倾角水头损失16~25mm 0.4~0.9m/s 0.6~1.0m/s 45°~75° 0.08~0.15m

(1)栅条的间隙数n max sin Q x n ehv

= 式中 Qmax ——最大设计流量,m 3/s

α——格栅倾角,度,取α=600

h ——栅前水深,m ,取h=0.8m

e ——栅条间隙,m ,取e=0.02m

n ——栅条间隙数,个

v ——过栅流速,m/s ,取v=1.0m/s

格栅设两组,按两组同时工作设计,一格停用,一格工作校核。 则:290

.18.002.060sin 49.0sin max =⨯⨯⨯==。evh Q n x

个 (2)栅槽宽度B

栅槽宽度一般比格栅宽0.2-0.3米,取0.2米。

设栅条宽度S=10mm

则栅槽宽度(1)B S n bn =-+

2202.0)122(01.0⨯+-⨯==0.68m

(3)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

10h h k =

2

0sin 2v h g ξα= 43()s b ξβ= 式中 1h ——过栅水头损失,m

0h ——计算水头损失,m

g ——重力加速度,9.82/m s

k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大的倍数,一般采用k=3

ξ——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43()s e ξβ=,当为矩形断面时, β=2.42。 24103()sin 2s v h h k k b g

βα== = 360sin 8

.920.1)2.001.0(42.22

3/4⨯⨯⨯⨯⨯。 = 0.13m

(4)栅后槽总高度H

设栅前渠道超高20.3h m =

m h h h H 23.13.013.08.0321=++=++=

(5)栅槽总长度L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L 1,设进水渠宽B 1=0.45m ,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α1=200,进水渠道内的流速为0.77m/s 。 11010.680.450.362tan 2tan 20B B L m α--==≈ 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 2 120.360.1822

L L m ==≈

112 1.00.5tan H L L L α=++++ 式中 1H 为栅前渠道深,1

2H h h =+ 00.40.30.360.180.5 1.0tan 60L +=++++ 2.44m =

(6)每日栅渣量W

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氧化沟工艺)

前言 城市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混合污水。目前城市污水的排放已造成了对水环境生态系统的严重污染,做好城市污水的处理及再生利用是主要任务之一,解决城市污水对水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修建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是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保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污水处理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成熟的经验。如英国,德国,芬兰,荷兰等欧洲国家均已投巨资对因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水污染进行治理,日本,新加波,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对污水处理给予了较大投资,特别是新加波并没有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是采取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使该国不仅在经济上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而且还是一个绿树成荫,蓝天碧水,环境优美的国家。 我国在建国初期只有几个过去由外国租界留下来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集中在上海,日处理量不过几万吨,解放后,城市污水处理厂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六五”期间,发展较为迅速。截止1985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已在19个省的30多个城市和30多个直辖市建有污水处理厂63座,截止1987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的已有78座。至1990年,有污水处理石拱的城市56个,省和直辖市增加到21个。1999年全国建成污水处理地398座,处理率29.65%。城建系统内187座,处理率16.18%。目前全国共有17000个建制镇,绝大多数没有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仅达到20%左右。而且,由于二十几年来,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造成一些中小城镇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小城镇,污染严重,已经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健康。 针对目前的情况,国家提出至2010年我国平均污水处理率要达到40%,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因此探索适合中小城市的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以较少的投资建成污水处理厂,以较低的运行费用运转污水处理厂,达到消除污染,保护环境是我们目前最紧迫的任务。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氧化沟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氧化沟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Word格式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4) 1 设计概论 (5) 1.1 设计依据和设计任务 (5) 1.2 进出水水质 (4) 2 工艺流程的确定 (4) 2.1 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和发展 (4) 2.2 污水处理中生物方法的比较 (7) 2.3 工艺流程的确定 (7) 3 污水处理系统设计计算 (9) 3.1 进水闸井 (9) 3.2粗格栅 (9) 3.3 泵站 (11) 3.4 细格栅 (11) 3.5 沉砂池 (13) 3.6 氧化沟 (15) 3.7 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 (17) 4 污泥处理系统 (18) 4.1 污泥量计算 (18) 4.2 污泥浓缩池 (19) 4.3 消化池 (20) 4.4 脱水间 (21) 5 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 (22) 5.1 污水厂厂址选择 (22) 5.2 污水厂平面布置 (22) 5.3 污水厂的高程布置 (23) 5.4 主要建筑物尺寸 (24) 5.5 主要设备清单 (2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25)

基于氧化沟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摘要: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为基于氧化沟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主要任务是采用氧化沟工艺,确定污水 处理流程和污泥处理流程,计算各污水处理构筑物和污泥处理构筑物的尺寸,并画出相应的图纸,画出污水处 理厂总平面图和高程图。 其中初步设计要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设计计算书一份、工艺流程图一张、主要设备图一张、污水污泥处理单体构筑物三视图、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布置图和高程布置图 该污水处理厂工程,总规模达到150000m3/d。该污水厂的污水处理流程为:从泵房到沉砂池,进入氧化沟,二沉池,最后出水;污泥的流程为:从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污泥首先进入浓缩池,进行污泥浓缩,然后进入消化池,经过消化的污泥再送至带式压滤机,进一步脱水后,运至垃圾填埋场。 关键词:氧化沟工艺;消化池

氧化沟工艺设计计算

1 概述 1.1 设计任务和依据 1.1.1 设计题目 20万m3/d生活污水氧化沟处理工艺设计。 1.1.2 设计任务 本设计方案是对某地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处理能力为200000m3/d,内容包括处理工艺的确定、各构筑物的设计计算、设备选型、平面布置、高程计算。完成总平面布置图、主要构筑物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1.1.3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 (3)《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 (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10》 (5)《水污染防治法》 1.2 设计要求 (1)通过调查研究并收集相关资料经过技术与经济分析,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必须考虑安全运行的条件,确保污水厂处理后达到排放要求。同时注意污水处理厂内的环境卫生,尽量美观。设计原则还包括:基础数据可靠;厂址选择合理;工艺先进实用;避免二次污染;运行管理方便。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 (2)完成一套完整的设计计算说明书。说明书应包括: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污水水量的计算、污泥处理程度计算;污水泵站设计;污水污泥处理单元构筑物的详细设计计算;设计方案对比论证;厂区总平面布置说明等。设计说明书要求内容完整,计算正确文理通顺。 (3)毕业设计图纸应准确的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力求布置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工程制图要求。 1.3 设计参数 某地生活污水200000m3/d,其总变化系数为1.4,排水采用分流制。 表1-1 设计要求 项目进水水质(mg/L) 出水水质(mg/L)

BOD 5 COD SS TN TP 260 400 380 50 8 30 100 30 25 3 2 设计计算 2.1 格栅 2.1.1 设计说明 格栅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或筛网组成,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水泵)前,均须设置格栅,安装在污水管道、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处理厂的端部,用以拦截较大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以便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截留污物的清除方法有两种,即人工清除和机械清除。大型污水处理厂截污量大,为减轻劳动强度,一般应用机械清除截留物。 格栅按形状可分为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两种,按格栅栅条间隙可分为粗格栅(50~100mm ),中格栅(10~40mm ),细格栅(3~10mm )三种。 栅条的断面形状有圆形、锐边矩形、迎水面为半圆形的矩形、迎水面背水面均为半圆的矩形几种。而其中具有强度高,阻力损失小的优点[8]。 本设计采用两道中格栅、两道细格栅,迎水面为半圆形的矩形的栅条,选用机械清渣。 2.1.2 设计原则(图) α 1 进水 工作平台 栅条 α 图1 中格栅计算草图 α

卡罗塞尔2000氧化沟污水处理课程设计doc资料

水质工程学 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学院:环境学院 专业:给水排水 姓名:袁鹏 学号:P3401120333 指导老师:肖雪峰 1.基本资料

2015年,国家实行新的环保法。为保证国家环保政策的顺利执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目标,保护环境,同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拟在南京溧水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主要接纳新区污水渠输送过来的生活污水,对其进行处理,出水达标排放至城市外河。 经过详细核算,污水厂要求每天处理水量为139000吨。由于该污水厂区周围水系分布较少,同时有绿化、园林等用水大户,故考虑对部分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中水回用水要求。 污水厂所在地为一平地,红线不可逾越,黄线可适当扩充与缩减。考虑成本独立核算问题,要求污水处理部分与中水工程部分独立成两块区域。办公区域按照实际要求共用。 污水厂进水水质按下表考虑: 出水水质按国家GB 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执行。 其中10%的最终出水要求深度处理回用(主要用于林场绿化),回用标准按照CJ/T 48-1999生活杂用水水质绿化、冲洗道路用水标准执行。工程位置见附图平面,红线为规划污水厂区的3条边,虚线位置根据工程情况完成征地工作,土地记入成本。 第一篇污水厂设计 第一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第一节原水水量及水质分析 1.原水水量计算 污水厂要求每天处理水量为139000吨 日平均流量流量为Q=139000m3/d=1608.8L/s 变化系数K z=2.7/(1698.8)^0.11=1.19 日最大流量Q max=1608.8*1.19=1914.42L/s=165410 m3/d 2.设计进水水质、设计出水水质及处理程度如下表:

污水处理技术之氧化沟工艺详解

污水处理技术之氧化沟工艺详解 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OD)又称为连续循环式反应器(Continuous Loop Reactor,CLR),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属于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1920年,在英国Sheffield建成了采用桨板曝气机充氧 的沟渠形污水处理厂,但曝气效果不理想,被认为是现代氧化沟的雏形。 1954年,第1个氧化沟在荷兰海牙北部的沃绍本(Voorschoten)建造并试验成功,其基本特征是跑道型循环混合式曝气池。该技术是由荷兰国立卫生研究所(TNO)的帕斯维尔(Adot;Pasveer)教授发明的,故被命名为帕斯维尔(Pasveer)氧化沟。从此开始有“氧化沟”这一 专用术语。此后,氧化沟经过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在污水处理中凸现出其独特的特点和优良的处理效果而博得世人青睐。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和研究这项技术,现已日益应用于城市污水以及石油废水、化工废水、造纸废水、印染废水和食品加工废水等工业废水处理之中。 1.氧化沟工艺的特点 氧化沟工艺是通过一种定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向混合液传递水平速度,从而使被搅动的混合液在氧化沟封闭渠道内循环流动,具有特殊的水力学流态和独特的优点。

1.1具有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的特点,可有力地克服短流和提高缓冲能力 由于混合液在反应池中循环流动,因此,在短期内(如一个循环)呈推流状态,而在长期内(如多次循环)又呈混合状态。同时,污水在沟内的停留时间较长,这就要求沟内有较大的循环流量(一般是污水 进水流量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进入沟内的污水立即被大量的循环液 所混合稀释,因此氧化沟既可杜绝短流又可以提供很大的稀释倍数,从而提高缓冲能力,有很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对不易降解的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处理能力。 1.2具有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有利于形成硝化—反硝化的生物处理条件 混合液在曝气区内溶解氧浓度较高,然后在循环流动中逐步下降,到下游区溶解氧浓度很低,基本上处于缺氧状态,出现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从而形成硝化—反硝化条件,有利于氮的去除,同时还可以通过反硝化很好地补充硝化过程中消耗的碱度。 1.3功率密度不均匀分配有利于氧的传质、液体混合和污泥絮凝 由于氧化沟曝气设备的不均匀设置,使氧化沟内存在2个能量区:一个是设有曝气装置的高能量区,一个是非曝气区的低能量区。在这两者之间的过渡区,可以认为是能量由高变低的消散过程。高能量区一般具有大于100s-1的平均速度梯度(G);低能量区平均速度梯度通 常小于30s-1。 当系统中的G值较低时,混合液中的固体就能产生良好的生物絮

氧化沟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

氧化沟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为 了有效处理和处置城市污水,提高水环境质量,氧化沟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中。本文将介绍氧化沟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要点和方法,旨在提供一个参考框架和指导,以满足城市污水处理的需求。 氧化沟工艺概述 氧化沟工艺是一种生物降解污水的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 氧化。该工艺主要包括氧化沟、沉淀池和曝气系统等组成部分。污水进入氧化沟后,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有机物被降解为无机物,同时产生大量的污泥。随后,污水进入沉淀池,沉淀池中的污泥会逐渐沉淀下来,经过处理的污水流出。曝气系统是为了提供氧气,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作用。 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要点 设计一个高效、稳定和可靠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需要考虑以下要点: 1. 处理规模 根据城市的污水产量和水质要求,设计合适的处理规模。城市污水处理厂应能 够处理并满足高峰期的污水产量,同时能够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2. 设备选择 根据污水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包括氧化沟、沉淀池、曝气系统、污泥处理设备等。设备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运行效果。 3. 工艺流程 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确保各处理单元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工艺流程应充分利 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最大限度地去除有机物和污染物。 4. 污泥处理 污泥是氧化沟工艺中产生的重要产物,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置。选择合适的污泥 处理方法,如厌氧消化、压滤或干化等。

5. 操作和维护 设计操作和维护方便的工艺,以便运维人员对设备和工艺进行管理和维护。合理的维护计划和培训可以确保设备和工艺的长期运行效果。 设计示例 设计参数 •城市污水产量:100,000 m3/d •COD浓度:500 mg/L •BOD浓度:250 mg/L •出水要求: –COD:≤50 mg/L –BOD:≤20 mg/L 设计流程 1.预处理:城市污水进入预处理单元,去除大颗粒杂质和固体颗粒物。 2.氧化沟: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导入氧化沟,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氧化沟分为多个段,每个段设置曝气系统提供氧气。根据污水特性和需求,设定适当的曝气量和氧化沟段数。 3.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沉淀池中的污泥逐渐沉淀下来。 设定合理的停留时间,以确保有效沉淀。 4.污泥处理:沉淀后的污泥进行处理,例如采用厌氧消化和压滤工艺, 将其稳定化和脱水。 5.出水处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澄清池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残余污泥, 达到出水要求。 结论 氧化沟工艺是城市污水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经济、高效和环保的特点。在设计氧化沟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时,需要充分考虑处理规模、设备选择、工艺流程、污泥处理和操作维护等方面。本文通过一个设计示例,展示了氧化沟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框架和方法,希望能对相关工程设计和环保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万吨氧化沟法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20万吨氧化沟法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氧化沟法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处理污水的方法,它通过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元素。对于20万吨的氧化沟法污水处理厂,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工艺设计方案,供参考。 一、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1.预处理:污水首先进入预处理单元,通过格栅、沉砂池等物理和化学方式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沉积物。 2.厌氧处理:经过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厌氧池,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降解生成可溶性有机物和甲烷气体。 3.好氧处理:厌氧池出水进入好氧池,好氧微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4.沉淀池:好氧池出水进入沉淀池,在此处进行混凝沉淀,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5.深度处理:经过沉淀池后的水体可进一步进行深度处理,如过滤、消毒等。 二、具体工艺单元的设计参数: 1.预处理单元: - 格栅:格栅间距为10mm,以去除大颗粒悬浮物; -沉砂池:根据进水流量和停留时间确定设计容积。 2.厌氧池:

-池容积:根据单位体积有机负荷和停留时间确定; -搅拌方式:采用机械搅拌或气力搅拌。 3.好氧池: -池容积:根据单位体积有机负荷和停留时间确定; -曝气方式:通常采用曝气槽和曝气机进行气候迈气。 4.沉淀池: -池容积:根据单位流量和停留时间确定; -混凝剂投加:根据水质情况确定混凝剂的种类和投加量。 5.深度处理: -过滤:采用石英砂过滤器或纤维滤池; -消毒:常用的消毒方式有氯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三、运行控制和监测参数: 1.水质监测:对进、出水进行常规的水质监测,包括COD、氨氮、总 磷等指标。 2.调节控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进水量、池容积、曝气量等参数,以保证处理效果。 3.污泥处理:对厌氧池和好氧池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如浓缩、脱水、消化等。 总结:

污水处理氧化沟工艺简介

污水处理氧化沟工艺简介 一、氧化沟的反应原理 氧化沟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项工艺,是一种演进的活性污泥系统,由活性污泥在首尾相连的闭合的曝气沟渠中的循环,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与细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去除,进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氧化沟工艺处理污水的简易技术。在反应原理上一般采用延时曝气,保持进出水连续,不用初沉池,在沟中所产生的微生物在污泥中得到稳定的存活生长,并在污水曝气净化中发生反应,大大简化了处理步骤。氧化池一般承狭长的首尾相连的环形沟渠形状,曝气装置多采用表面曝气器。 污水进入氧化沟和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再通过曝气装置特定的定位作用进而产生曝气推动,使得污水与污泥在闭合渠道内成悬浮状态做不停的循环,污泥在循环中进一步与污水充分混合,其中微生物与有机物充分反应,然后混着污泥的污水进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使污水得到净化。(本文由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生产厂家广东春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采编,如有侵权请告知) 二、氧化沟技术特征 氧化沟工艺的技术与活性污泥法去除有机物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身的独特工艺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氧化沟可以将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和并且推流。在一个长期的阶段内呈现完全污水与污

泥充分混合的特征,而在短期呈现推流循环的特征,氧化沟这种首尾相接的封闭环形反应器中的水流特征有利于提高氧化能力与反应时间,实现充分反应。二是氧化沟在溶解氧浓度梯度上区分明显。由于曝气设备的定位分区以及氧化沟的结构,使沟内沿水流方向存在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使氧化沟内兼顾好氧区和缺氧区两个区域,并能够呈现出好氧区和缺氧区的交替变化的特点,在缺氧区可以在污泥中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在好氧区中可以进行有机物去除、硝化作用、聚磷菌吸磷等多项反应,从而实现了脱氮除磷。三是氧化沟同时具备高能区和低能区两个能量区。在装置曝气设备附近处呈现高能区,有利于氧与液体的充分混合以及氧气的充分移动。同时,在高能区域低能区的交替与差异过程中,在环流的低能区,增加了污泥絮凝的机会,使污泥更好的呈现出悬浮状态。四是曝气和推流相互混合与分离。在不断的混合分离再混合的过程中,提高了氧化沟的污水与污泥混合的效率,加速了细菌与有机物的结合反应速度,氧化池的运行更为灵活。解决了曝气设备很难同时满足曝气量控制和推流速度大小要求的矛盾,进而大大增加了脱氮除磷效果,提高了氧化沟的处理性能。 三、氧化沟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一)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流程 对于不同的污水处理厂有不同的处理流程,对于脱氮除磷的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步骤,首先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整个净化系统,

污水处理氧化沟工艺

污水处理氧化沟工艺 污水处理氧化沟工艺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它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本文将从氧化沟工艺的原理、优势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原理 氧化沟工艺是利用生物学的原理,通过培养微生物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及氮、磷等物质氧化分解成无机化合物,使之达到排放标准。其基本原理是在氧化沟内培育微生物,使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同步进行微生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质,同时还原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氮磷物质,将其转化为分子氮、分子氧、无害磷酸盐等无害物质。 二、优势 1. 体积小、占地少、造价低:氧化沟工艺相对于常见的 曝气活性污泥工艺,其处理设备体积小,占地面积小,且以低成本的材料建造,装置限制小。 2. 能适应多种水质:氧化沟工艺对进水水质的稳定性和 适应性较强,能够适应水质波动大的污水处理工程,从而满足不同级别的排放要求。

3. 运维维护方便:氧化沟工艺对设备运维维护的要求相 对简单,只需要进行基础的清洗和排水处理,维修周期长,故更为便捷。 三、应用 氧化沟工艺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在城市污水的有机物处理中,氧化沟工艺占有主导地位。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和工业园区纷纷建设了大型规模的氧化沟污水处理设备,此外,氧化沟工艺还常应用于废水处理厂资源化利用。 四、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水污染治理的呼声不断升高,污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中。虽然氧化沟工艺具有诸多优势,但随着环境污染治理的深入推进,其应用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未来氧化沟工艺的发展方向将主要存在于工艺组合和智能化方面,例如工艺组合后采用纳米过滤反渗透技术提高废水的回用率等。同时,氧化沟工艺的更好的智能化、自动化、普及化也将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五、总结 氧化沟工艺是一种废水处理领域中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其具有设备占地小、造价低、运维维修方便等优势。因此,近年来在我国市场上应用很广。同时,随着环保需求的不断提高,氧化沟工艺也将不断寻找市场空间,进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其性能与适应性,以更好地适应污水处理的发展。

污水处理氧化沟工艺

污水处理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在体型上由直道段和弯道段构成,氧化沟内部的液流在推流设备的推动下形成循环往复的流淌,但是由于氧化沟内自身流速分布的不匀称性,区域之间会发生掺混和能量交换。在氧化沟的底部存在低流速区域,更易消失污泥的沉积现象。而在曝气设备方面能耗在全部能耗中占比最大,并且也存在能量铺张的问题。假如以上问题能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合理熟悉到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相关重点,就能够改善相关参数,进而极大地缩减氧化沟工艺流程的工作实践和工作成本。 一、氧化沟技术分析 氧化沟技术具有完全混合和塞流的特点,在相宜的掌握条件下,沟渠既有好氧带,又有缺氧带也可进行反硝化反应,达到反硝化效果。同时,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氧化沟的优势特点为流程相对而言较为简洁,在管理使用方面能够极大的节省人为成本。氧化沟技术作为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能够让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淌,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氧化沟工艺流程能够以自身推流反应的特征应用到污水处理中,同时能够呈现出对出水优化的特点,在抗击负荷力方面也能够以自身的优势去转变相关特性。因此,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管理便利,具有一系列不同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技术特点。 二、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首先,氧化沟工艺作为一种成熟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工艺已在

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型,所以它在水力流态上不同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而是一种首尾相连的循环流曝气沟渠,污水进入其中得到净化。而常见的氧化沟工艺:奥贝尔氧化沟、卡鲁塞尔氧化沟等,所以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的重要方面是在水流流淌的动态方面,相较于传统污泥法它有着极大的不同,它能够形成一种由第一层级循环流曝气渠道转到最终一层的循环流曝气渠道,从而加深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氧化沟工艺还可以同时利用连续环式反应池作生物反应池,促使混合液能够在其中一条闭合曝气渠道进行连续循环。同时,氧化沟工艺流程也可以延长肯定的时间促进掌握曝气和搅动装置向反应池中的物质传递,形成肯定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从而使被搅动的液体能够同步且匀速的在闭合式渠道中循环流淌。 其次,氧化沟构造形式具有肯定的多样性,它的外部结构与外形可以基于曝气池的外形转变而转变,沟渠也可以是圆形和椭圆形的外形。在氧化沟系统性的构建和进展中,氧化沟也可以消失单沟系统或者多沟系统,而多沟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中能够依据相关地理条件的特性设置同心的相互连通的沟渠或者是相互平行,尺寸相同的一组沟渠。不同的构造形式赐予了氧化沟不同的运行技能,依据不同活性污泥多种多样的构造形式,给予了氧化沟敏捷机动的运行性能,他可以根据任意一种方式运行,也可以同时设置相关工艺流程,以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和力量去满意出水水质的要求。其中,曝气设备也具有肯定的多样性,常用的曝气设备有旋转刷、转盘、表面曝气器和射流曝气

污水处理氧化沟工艺

污水处理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 又名连续循环曝气池 , 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自投入使用以来。由于其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管理方便等技术特点,已经在国内外广泛的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治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氧化沟类型包括: 帕斯韦尔氧化沟、卡鲁塞尔氧化沟、奥尔伯氧化沟、T 型氧化沟、DE 型氧化沟和一体化氧化沟。 氧化沟是由荷兰卫生工程研究所在上世纪50年代研制开发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型, 属延时曝气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基本特征是曝气池呈封闭、环状跑道式, 池体狭长, 池深较浅, 在沟槽中设有表面曝气装置。废水和活性污泥以及各种微生物混合在沟渠中作不停地循环流动, 完成对废水的硝化与反硝化处理。生物氧化沟兼有完全混合式、推流式和氧化塘的特点。在技术上具有净化程度高、耐冲击、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维修简单、投资少、能耗低等特点。氧化沟在空间上形成了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 具有良好的脱氮功能。 最早的氧化沟为20 世纪50 年代开发的帕斯韦尔 氧化沟, 在沟道转弯处采用竖轴表面曝气器, 在一侧沟道上设有横轴转刷曝气器, 取得曝气与搅拌两个作用, 二沉池与之分建; 1960 年, 一种结构更为紧凑的奥贝尔 氧化沟在南非被开发和使用, 后被Envirex 收购, 成为美国USFilter 公司的一项专利; 20 世纪60 年代荷兰DHV 公司开发了使用广泛的Car rou sel 氧化沟, 除了能获得较高的BOD5 去除效率, 同时还能达到部分脱氮除磷的目的; 80 年代初, 美国开发了将二次沉淀池设置在氧化沟中的合建式氧化沟——BM TS 型, 并发展成现在所说的一体化氧化沟; 此外, 还有目前常用的多沟交替式氧化沟<双沟DE、三沟T 型> 等等, 形成了颇为庞大的氧化沟家族。 氧化沟工艺概述 1.1 氧化沟工艺基本原理和主要设计参数 氧化沟又名氧化渠,因其构筑物呈封闭的环形沟渠而得名。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其本质上属于延时曝气系统。以下为一般氧化沟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10-40小时; 污泥龄:一般大于20天; 有机负荷:0.05-0.15kgBOD5/; 容积负荷:0.2-0.4kgBOD5/; 活性污泥浓度:2000-6000mg/l; 沟内平均流速:0.3-0.5m/s 1.2 氧化沟的技术特点:

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氧化沟工艺)

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氧化沟工艺) 复旦大学毕业设计 贾琳琳 (复旦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工程专业071班) 指导老师:岳思羽 [摘要]本设计是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此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 城市生活污水,水质较为 复杂。根据设计要求,该污水处理厂进水中N、P含量均偏高,在去除BOD5和SS的 同时,还需要进行脱氮除磷处理,故采用采用以Carrousel氧化沟为主体的污水处理工艺 流程,以及以重力式浓缩池为主体的污泥工艺流程。该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短、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剩余污泥少、运行管理方便、基建与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因此,更具有广 泛的适应性,完全适合本设计的实际要求。 The Primary Design of an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厂 Carrousel氧化沟重力式污泥浓缩池 Jia Linlin (Grade06, Class1,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1, Shaanxi) Tutor:Yue Siyu Abstract: It is a primar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drawing for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development zone. The

municipal sewage is mainly treated in this plant. Its water quality is more complicated.According to the demands for the design, the content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re high in the water quality of this project .So they should be dealed with,while BOD5 and SS are cleared. The plant adopts the major technology process for Carrousel Oxidation Ditch and Gravitate Thickeners. The technology has characterize for short-period process, high efficiency, steady water quality, small rest solids and low fe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and so on. And what’s more, it will be operated and managed in a convenient manner. So the comprehensive craft exists extensive adaptability and is totally suitable for the practical purpose of the originally design. Key words: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Carrousel Oxidation ditch Gravitate Thickeners 第 1 页共 42 页 复旦大学毕业设计 目录 [摘 要] .......................................................................... .. (1) ABSTRACT ..................................................................... .......................................................... 1 目 录 ........................................................................... ............................................................. 2 引 言 ........................................................................... ............................................................... 5 1 概 述 ........................................................................... . (5) 1.1 设计依据及设计任 务 ........................................................................... ....................................................... 5 1.1.1 设计题 目 ........................................................................... .................................................................... 5 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氧化沟工 艺) .........................................................................

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工艺毕业设计文档

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工艺毕业设计文档 一、引言 二、工艺原理 氧化沟工艺是通过废水与微生物所构成的生物膜接触,利用微生物的 降解作用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机物,同时利用微生物的吸附作用去除废 水中的悬浮物等固体物质。氧化沟工艺有好氧区和厌氧区两个部分,好氧 区利用好氧微生物将有机污染物氧化为无机物;厌氧区利用厌氧微生物降 解有机物,产生沼气等。 三、工艺流程 氧化沟工艺一般包括进水段、曝气段、除泥段和排出水段四个主要部分。进水段是将污水进入氧化沟,经过预处理后进入曝气段。曝气段是根 据废水的有机物含量和理化性质,在氧化沟中通过曝气设备提供足够的氧 气并提供充分的混合,以促进废水和微生物的接触和反应。除泥段是在氧 化沟的一定深度处设置泥床,通过沟底泥泵将沉积的污泥回流到进水段, 防止过度脱脂。 四、设计参数 1.曝气设备:根据氧化沟的设计流量和水负荷,选择合适的曝气设备,如曝气管、曝气轮等。 2.氧化沟尺寸:根据氧化沟的设计流量和水负荷,计算氧化沟的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和深度等。 3.氧化沟填料:选择合适的填料,以增加氧化沟的接触面积,促进微 生物的附着和生长。

4.泥床尺寸:根据氧化沟的设计流量和水负荷,计算泥床的尺寸,包 括泥床宽度和深度等。 5.曝气量:根据氧化沟的设计流量和水负荷,计算曝气量,以保证氧 化沟中有足够的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降解作用。 五、处理效果 氧化沟工艺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悬浮物等固体物质。处 理效果一般以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和悬浮物浓度等 参数来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氧化沟工艺可以达到较高的污水 处理效果,对于一般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六、结论 氧化沟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和去 除固体物质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并减少废水 中的固体悬浮物。在设计氧化沟工艺时,需要考虑曝气设备、氧化沟尺寸、氧化沟填料、泥床尺寸和曝气量等参数。 总之,氧化沟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好的处理效果,对于环保和资源回收都有积极的作用。一份完善的氧化沟工艺毕业设计文 档应该包括工艺原理、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等相关内容,以达 到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平面图工艺图

总平面布置图

氧化沟工艺流程图

氧化沟高程图 第一章污水处理厂基础设计资料一、自然条件

1、气候:该城镇气候为亚热带海洋季风性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2、水文:最高潮水位 6.48m(罗零高程,下同) 高潮常水位 5.28m 低潮常水位 2.72m 二、城市污水排放现状 1、污水水量 (1)生活污水按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300L/人.d; (2)生产废水量按近期1.5万m3/d,远期2.4万m3/d; (3)公用建筑废水量排放系数按近期0.15,远期0.20考虑; (4)处理厂处理系数按近期0.80,远期0.90考虑。 2、污水水质 (1)生活污水水质指标为 CODcr 60g/人.d BOD5 30g/人.d (2)工业污染源参照沿海开发区指标,拟定为: CODcr 300mg/L; BOD5 170mg/L (3)氨氮根据经验确定为30md/L。 三、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与处理目标 1、建设规模 该污水处理厂服务面积为10.09km2,近期(2000年)规划人口为6.0万人,远期(2020年)规划人口为10.0万人。处理水量近期3.0万m3/d,远期6.0万m3/d。 2、处理目标 根据该城镇环保规划,污水处理厂出水进入的水体水质按国家3类水体标准控制,同时执行国家关于污水排放的规范和标准,拟定出水水质指标为 CODcr≤100mg/L;BOD5≤30mg/L;SS≤30mg/L ;NH3-N≤10mg/L 四、污水处理厂建设原则 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遵从下列原则: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方案,在达到治理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选择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少、运行管理简便的先进的工艺;所用污水、污泥处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卡鲁塞尔氧化沟)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我国水污染控制所面临的问题也愈加严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水环境污染的加剧与水质的普遍恶化,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这导致了人们开始担心饮用水水质的安全性。如何建设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提升基本环境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改善水环境质量成为了当下主要的问题。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为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本设计采用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工艺流程的选择;构筑物的设计、选型与计算;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绘制城市污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图、工艺流程图及主要构筑物的施工图。 城市污水的水质特点为水中有机物、氨氮浓度较低,可生化性较好,适宜采用生物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本设计的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为:COD cr=220mg/L,BOD5=100mg/L,SS=200mg/L,TN=30mg/L,NH3-N=20mg/L,pH=6~9。经组合工艺处理后,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为:COD cr≤60mg/L,BOD5≤20mg/L,SS≤20mg/L,TN≤20mg/L,NH3-N≤8mg/L,pH=6~9。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 关键词:城市污水,卡鲁塞尔氧化沟,生物处理

Designing of 1.1×105m3/d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Abstract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re also fac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China's per capita possession of water resources far less than the world average. Exacerbate the general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and water pollution,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makes further intensified. This has led people began to worry about the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How to build the national sewage treatment and recycling facilities towns, enhance the level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the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emissions of major pollutants and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the moment. The topic of the thesis is finding out some combined technologies to treat the municipal wastewater. The main of the combined technologies is Carrousel oxidation ditch proces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design is the process of choice; structures design, selection and calculation; plane layout and height layout; draw the plant layout maps, height layout maps, process flow diagrams and the main building of the construction plans for the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Low concentrations of organic matter and ammonia is the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And it suitable for processing 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 The design of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influent water quality: COD cr=220mg/L,BOD5=100mg/L,SS=200mg/L,TN=30mg/L,NH3-N=20mg/L,pH=6~9. After oxidation ditch process,sewage treatment plant effluent quality is COD cr≤60mg/L,BOD5≤20mg/L,SS≤20mg/L,TN≤20mg/L,NH3-N≤8mg/L,pH=6~9. It meets the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pollutant discharge standard" (GB18918-2002) in a B standard. Keywords:sewage treatment plant, carrousel oxidation ditch, feed water quality of effluent.

Carrousel氧化沟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水污染课程设计

目录 1.前言 (2) 2.设计总则 (2) 2.2设计原则 (2) 2.2设计依据 (2) 3.工艺简介 (3) 3.1污水排放执行标准 (3) 3.2工艺选择与比较 (3) 3.2.1污水处理工艺比较 (3) 3.2.2氧化沟工艺简介 (4) 3.2.3几种氧化沟的选择 (5) 3.3 Carrousel 氧化沟介绍 (5) 3.3.1 Carrousel 氧化沟的结构 (5) 3.3.2 Carrousel 氧化沟处理污水的原理 (6) 3.4工艺流程布置 (6) 4.主要构筑物设计计算书 (7) 4.1设计最大流量 (7) 4.2粗格栅 (7) 4.2.1设计参数 (7) 4.2.2设计计算 (7) 4.3细格栅 (8) 4.3.1设计参数 (8) 4.3.2设计计算 (8) 4.4沉砂池 (9) 4.4.1设计参数 (10) 4.4.2设计计算 (10) 4.5氧化沟 (10) 4.5.1设计参数 (11) 4.5.2设计计算 (11)

4.6二沉池 (16) 4.6.1设计参数 (16) 4.6.2设计计算 (16) 4.7接触池 (18) 4.7.1设计参数 (18) 4.7.2设计计算 (18) 5.污泥处理系统设计计算 (18) 5.1污泥浓缩池 (18) 5.1.1 设计参数 (18) 5.1.2 设计计算 (19) 5.2贮泥池 (20) 5.3污泥脱水设备 (20) 参考文献: (20) 附图 (21) 6.心得体会 (21) 7.致谢 (22)

1.前言 目前,一般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多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SBR法以及生物膜法等。本文考虑到现在的城市污水的复杂性,由于人们生活中的洗涤会使用一些含磷洗涤剂,使污水中有不少的磷;其次,冲厕的污水没有和其它污水进行分流,使得污水中总氮含量有所增加;另外,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健全,没有完全建立分流制排水系统,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相互混杂,导致污水水质变化较大。普通的活性污泥法不能够有效的去除N和P,而生物膜法处理大流量的污水,其抗冲击负荷不高,且基础投资较大。为找到一个既在技术上可行又在经济合理的方法,本文采用Carrousel氧化沟活性污泥法,它既可以有效降低污水的COD、BOD,又可以有效去除总N。文章主要从工艺方案的比选、工艺流程的确定、各构筑物尺寸的设计计算、污泥的消化处置以及本工艺的技术经济指标等诸多方面进行设计和计算。 2.设计总则 2.2设计原则 (1)处理工艺符合最佳适用技术(即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和清洁生产的基本要求。 (2)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3)各处理单元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应根据各构筑物的功能要求和水力要求. (4)辅助建筑物的面积或规模应符合有关规定。 (5)设备选型和价格经济合理。 (6)设计中尽量选用低噪声的动力设备,产生臭气或者噪声的设备或构筑物应加盖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2.2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水处理工程师手册》 (5)《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