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引言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对世界各地的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两千年前,中国开始与外界进行交流,由此导致了许多汉语词汇被吸收并融入了其他语言中。
本文旨在从接触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现象,探讨这一现象对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一、汉语借词的历史背景汉语借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时期和中国的海上贸易时代。
这些贸易和文化交流使得汉语词汇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历史上,许多英国、美国和其他英语使用国家的人们曾前往中国寻找新的商机或传教,这进一步促进了汉语借词的现象。
二、汉语借词对英语的影响1. 词汇方面: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数量相当可观,特别是在食物、茶文化、宗教、哲学、医学和武术等领域。
例如,chopsticks(筷子),kung fu(功夫),dim sum(点心),panda(熊猫)等词汇都是被直接借用的汉语词汇。
这些借词为英语丰富了词汇宝库,也为国际交流提供了更多的纽带。
2. 文化方面:汉语借词也传播了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
汉语借词带入英语语境中的文化元素和观念,使得更多的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和好奇。
例如,英语中的“yin and yang”(阴阳)概念已成为了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让英语使用者更容易理解中国文化中的这一概念。
三、语言接触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1. 语言接触的作用:语言接触是语言演变和语言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
当不同的语言接触并相互影响时,会促进互相借用单词、语法甚至语音特征。
汉语借词的存在不仅反映了英语与汉语的接触,也是语言接触现象的产物。
2. 文化交流的推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习俗等。
通过语言学习和借词的过程,文化交流得以实现。
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使用,使得东西方文化更加深入地融合,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理解。
结论汉语借词现象在英语中的存在不仅为英语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增添色彩,也为两种语言及文化之间的接触与交流提供了平台。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语言文化因素

一、引言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样, 语言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而语言又是由词汇和词汇关系构成的一个网络( Renouf, 1988: 168) , 所以词汇在语言诸要素中变化最快、最显著。
既有读音和词形的变化, 又有词义的转换; 既表现为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灭亡, 又包括旧词添新义和大量借入外来词。
事实上, “英语中8 %以上的词汇借自其他语言”(Ency clopedia A mericanna, Vo l. 1 , 198 : 423) , 这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借自汉语, 并显现出其特有的地域特征、语音特征、语法特征。
为此, 本文拟就英语中汉语借词这些特征和语言文化因素作一具体探讨, 以期从中找出一些规律, 从而加深对英语词汇特别是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理解和运用。
归根结蒂, “语言教学应以词汇为中心进行¹, 而“从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看, 词汇能力低是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障碍之一”。
二、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地域特征1. 源于中国地域文化或民俗文化的借词这类借词大多来自政治、宗教、历史人物或日常交际等诸多方面, 无不折射出浓郁的中国地域文化特色。
如, yamen 衙门( 旧时官员的办公场所) ; Mandar in 满大人( 清朝九品以上官员) ; T aoism 道教( 我国宗教之一, 由东汉张道陵创立, 南北朝时日渐鼎盛) ; lama 喇嘛( 西藏喇嘛教的僧人) ; Confucius 孔子(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Mencius 孟子(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 Sun Yat-sen ( 孙中山) , T an Kak Kee( 陈嘉庚) 。
另外, 英语中还有一些表示中国民俗文化的借词。
如Ya ng ko 秧歌( 流行于北方农村的一种民间舞蹈, 常有锣鼓伴奏) ; to ng 堂( 在美国的中国侨民的兄弟会等组织) ; yin 阴; yang 阳; chi( qi) 极; T ai Chi 太极拳( 一种拳术, 动作柔和缓慢) ; Wushu 武术或Kunfu 功夫( 打拳和使用冷兵器的技术) ; 等等。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了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其特点。
通过对音译与意译、语义转移和语音转换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独特之处。
同时探讨了汉语借词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总结,可以得出结论,汉语借词不仅丰富了英语词汇,也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厚历史。
这些分析对于深入了解跨文化交流和语言借用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英语中汉语借词、特征分析、音译、意译、语义转移、语音转换、影响、研究展望、总结、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应用情况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汉语和英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其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成为两种语言之间交流的重要桥梁。
对于语言研究者来说,深入探讨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和规律,能够更好地促进两种语言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本文旨在对英语中汉语借词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以揭示汉语与英语之间语言交流的特点和规律,为两种语言之间的深入交流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对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应用情况、特征分析以及音译与意译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更为丰富的语言资源和信息。
1.2 研究目的Through this study, we hope to explore the reasons behind the adoption of Chinese loanwords in English, as well as the linguistic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ir incorporation into the English lexicon. Additionally, we seek to investigate the semantic and phonetic changes that occur when Chinese loanwords are borrowed into English, and how these changes may reflect broader cultural and social trends.1.3 研究意义The study of Chinese loanwords in Englis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everal reasons. Firstly, it sheds light on the cultural exchange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the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Secondly, understanding the use of Chinese loanwords in English can help language learners and researchers better comprehend the linguistic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both languages. Thirdly,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loanwords in English can contribute to the fields of linguistics,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sociolinguistics,offering new perspectives on language borrowing, adap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cross different cultures. Additionally, studying Chinese loanwords in English can also enhanc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promote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peakers. Overall, investigating the phenomenon of Chinese loanwords in English is not only academically valuable but also socially and culturally relevant in our globalized world.2. 正文2.1 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应用情况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应用情况十分广泛和多样化。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列表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列表English Answer:List of Chinese Loanwords in English:Dim sum: Small, bite-sized steamed dumplings typically served as a snack or appetizer.Fungus: A type of mushroom, typically referring to edible varieties.Ginseng: A medicinal root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its various health benefits.Kung fu: A Chinese martial art characterized by its emphasis on self-defense and physical fitness.Mahjong: A tile-based game of Chinese origin played by four players.Noodles: A type of pasta made from wheat flour and water and often served in soups, stir-fries, and other dishes.Peking duck: A renowned Chinese dish consisting of roasted duck served with thin pancakes, scallions, and hoisin sauce.Qi: A concep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that translates to "vital energy" or "life force."Renminbi: The official currenc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ao: A Chinese philosophical concept that refers to "the way" or "the path" and is central to Taoism.Yin and Yang: A Chinese philosophical concept that represents the complementary forces of dark and light, negative and positive,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them.Chinese Answer:点心 (diǎnxīn): 小块蒸饺,通常作为零食或开胃菜食用。
《2024年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范文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语言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这种交流与融合不仅表现在各种语言间的直接交流,也体现在语言中的词汇借贷。
尤其是在英语中,来自汉语的借词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
本文旨在从接触语言学的视角,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研究。
二、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存在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也日益明显。
在这个过程中,汉语的词汇逐渐进入英语,成为英语词汇的一部分。
这些借词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科技、文化、生活等,丰富了英语的词汇体系。
三、接触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的一门学科。
在接触语言学的视角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现象。
首先,语言间的接触和交流是推动借词产生的主要动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语言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为借词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被引入到英语中。
其次,借词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新词汇的产生;另一方面,人们的交流和互动也促进了借词的使用和传播。
此外,语言的类推和演化也会对借词产生影响。
四、汉语借词的影响和意义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存在和发展,对英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丰富了英语的词汇体系,为表达新的概念和现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其次,它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增强了语言间的互动和融合。
此外,汉语借词还反映了中国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的增强。
五、结论总的来说,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存在是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它反映了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从接触语言学的视角来看,语言间的接触和交流是推动借词产生的主要动力,而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的交流和互动都为借词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影响和意义不容忽视。
《2024年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范文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语言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变得日益频繁。
作为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之一,英语在不断发展和演进中,也受到了各种语言,包括汉语的影响。
这其中,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出现和使用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象。
本文将从接触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研究。
二、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现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这个过程中,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出现和使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这些借词涵盖了各种领域,包括科技、文化、生活等,反映了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接触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是研究不同语言之间接触、交流和影响的一门学科。
从接触语言学的视角来看,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出现和使用是一种语言接触的现象。
这种语言接触不仅反映了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反映了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接触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汉语借词进行深入研究:1. 借词的过程和机制:研究汉语借词如何在英语中产生、传播和被接受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涉及的语言和社会因素。
2. 借词的文化内涵:分析借词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探讨其在英语文化中的意义和影响。
3. 借词的语用功能:研究借词在英语中的使用情况和语境,探讨其在语言交流中的功能和作用。
四、汉语借词的影响和意义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出现和使用,不仅丰富了英语的词汇资源,也反映了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这些借词不仅具有语言学的价值,也具有文化和社会学的价值。
首先,汉语借词的出现丰富了英语的词汇资源,为英语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和思考角度。
其次,这些借词反映了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文化理解和文化认同。
最后,汉语借词的使用也反映了全球化的趋势和多元文化的现状。
五、结论总的来说,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出现和使用是一种语言接触的现象,反映了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语

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语(转载)英语中的外来语为数众多,但是来源于汉语的并不多,而且其中大部分也不常用。
主要原因大概还是因为明朝锁国之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一直比较低的原因。
这些汉语借词主要还是集中在食品上,语源和借入年代来自于韦氏大词典。
BBok choy:白菜。
来源于粤语的“白菜(baahk-choi)”,1938年。
CCheong-sam:旗袍。
来源于粤语的“长衫(cheuhng-saam)”,1952年。
chop-chop:快点,赶快。
来源于中国洋泾浜英语,粤语的“急(gup)”的叠音,1834年。
chopstick:筷子。
来源于中国洋泾浜英语,chop + stick,1699年。
chop suey:杂烩菜。
来源于粤语“杂碎(jaahp-seui)”,1888年。
chowchow:腌什锦菜,蜜饯。
来源于中国洋泾浜英语,可能是粤语的“炒”的叠音,1850年。
chow mein:炒面。
来源于粤方言台山话的“炒面(cháau-mihn)”,1898年。
coolie:苦力。
有些字典认为这个词来源于汉语的“苦力”,有些字典认为来源于印地语或者乌尔都语。
1638年。
cumshaw:赏钱,消费。
来源于厦门话“感谢(kam siā)”,1839年。
Ddim sum:点心。
来源于粤语的“点心(dímsām)”,1948年。
Ffan-tan:一种赌博游戏。
来源于粤语的“番摊(fantan)”,1878年。
feng shui:风水。
来源于官话的“风水(fengshui)”,1797年。
foo dog:佛犬,指佛像前的狮子。
来源于普通话的“佛(fo)”+ dog,1953年。
Gginseng:人参。
来源于官话的“人参(renshen)”,1654年。
gung ho:齐心协力的,强烈的。
来源于汉语的“工合”,是“中国工业合作社”的简称,1942年。
hoisin sause:海鲜酱。
来源于粤语的“海鲜酱(hóisīn-jeung)”,1968年。
《2024年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范文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篇一一、引言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各种语言的借词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尤其在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过程中,语言之间的互相借词更是一种常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变得更为频繁,从而推动了英语等语言中借入汉语词汇的现象。
本文将从接触语言学的视角,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接触语言学理论框架接触语言学,是研究不同语言在交流和互动中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学科。
在接触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语言之间的借词现象被视为一种语言接触的产物,反映了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现象在英语中,借入汉语词汇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
这些借词主要来自于科技、商业、文化等各个领域。
例如,“功夫”(Kung Fu)、“太极”(Tai Chi)、“风水”(Feng Shui)等词汇已经成为英语中的常用词汇。
这些词汇的借入,不仅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英语与汉语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汉语借词的原因和影响1. 借词的原因:英语中借入汉语词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使用者对汉语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借入了大量的汉语词汇。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商业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一些专业术语也被英语所借入。
此外,一些汉语词汇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也吸引了英语的借入。
2. 借词的影响:英语中借入汉语词汇,对英语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方式,使得英语能够更好地表达一些独特的概念和思想。
其次,它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推动了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最后,它也反映了全球化的趋势,使得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五、汉语借词在接触语言学中的研究价值从接触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首先,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语言接触和语言演变的宝贵材料。
通过研究这些借词的历史、来源、传播和使用等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uhao土豪”有望携手“Dama大妈"以单词形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这则消息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有二百余个包含中文渊源的词汇。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汉语借词已经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种类繁多的汉语借词
“ganbu(干部)、guanxi(关系)等词多年以前就正式进入了《牛津英语词典》;tofu(豆腐)、Peking duck(北京烤鸭)、chow mein(炒面)已进入了外国人的日常生活用语;cheng-guan(城管)、dia (嗲) 等词也在英语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的冉启斌副教授介绍说.
实际上,英语中各类汉语借词不断涌现。
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词语,如:Confucius(孔子)、
Laozi(老子)、Tao(道/道教)、Tao Te Ching(《道德经》)、feng shui(风水)、Mandarin(官话)……这些词语已经进入到英语的日常词汇中.文体娱乐方面:“kongfu(功夫)、Tai Chi(太极)”等词更是随着中国功夫电影的传播而广为人知。
政治经济方面:“lianghui(两会)”一词,是由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最早带头使用,渐渐地,这个词逐渐成为了各大国际媒体的通用词汇;我国的货币单位jiao(角)和yuan(元)
也已被收入英语词典,有趣的是, yuan这个词在英语中又经历了词义范围扩大的过程,现在,yuan还可以用来泛指钱(money).
汉语词语的“英化”过程
其实,汉语词语进入英语词汇系统,或多或少地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英化”改造。
改造方式有音译、意译、音意合译和音译加词缀.例如,汉语拼音“太空”(taikong)和希腊词“nautēs”(航行者)组成英语单词taikonaut(太空人),主要用来指中国航天员,现已收录牛津词典中。
而最先由海外华人创造的中式英语“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采用了直译的方式,如今这个词已经成了英美国家里不少人打招呼的常用语。
同时,汉语词汇进入权威英语词典也需要经过一定的审核。
“所有词语被收录于词典之中时,都要考虑它的通用程度和使用频率。
”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外来词加入词典的时候,通常要考虑多种因素.“形象化地说,就是要看母语为英语的人能否十分自然地去使用这些词汇,‘外来语’的感觉是否在逐渐弱化.如果一个词被媒体广泛使用,而不仅仅是出现在某篇报道之中,我们肯定会考虑收录它。
另外,将汉语词汇纳入英语词典时,还需要考虑这些词语的直观程度,像‘guanxi(关系)’、‘hukou(户口)’这样的词语在我们看来就挺直观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汉语流行词汇有望被收录在英语词典之中.像maotai(茅台)、Peking opera(京剧)……这些词语在母语为汉语的群体中有着相当的影响力,那么,它们“出口”后,在英语中也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吗?这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汉语成英语新词最大来源
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 发布报告称,自1994年以来加入英语的新词汇中,“中文借用词"数量独占鳌头,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来源。
该机构主席帕亚克表示:“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
”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姚双云教授认为,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有3个原因。
第一,英语开放度高,包容性强,借词庞杂;第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必然推动各种语言间的词语借用;第三,汉语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英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归根到底,汉语词汇的大量“出口”,其深层原因是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和关注度的提高。
中山大学周海中教授认为,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语是汉英两种语言接触的必然产物,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华民族与英语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来自汉语的英语词语及表达方式必然会越来越多。
目前,国内的汉语言学界对于来自英语或其他语言的借词研究颇多,而对于汉语词汇的输出现象研究较少。
近年来,国人中文母语意识的提升,席卷全球的“汉语热”,网络上来自中国的各种新闻热点,都在提醒着我们,应该开始更多地关注和探讨汉语词汇输出这个文化现象了。
于国宁
链接:
已录入英语词典的部分汉语借词
Guanxi 关系
Taikonaut 中国宇航员
Goji 枸杞
jiaozi 饺子
Shaolin 少林寺
Qigong 气功
wushu 武术
potsticker 锅贴,煎饺
Wing Chun 咏春拳
kung fu/ kong fu 功夫
Shanghainese 上海(人)的
Pinyin 拼音
Maotai 茅台
Renminbi 人民币
Heongsam 旗袍
Chinglish 中国式英语
yuan hsiao 元宵
pekin duck 北京烤鸭
yangko 秧歌
putonghua 普通话
dimsum 点心
pao-tzu 包子
Maotai 茅台酒
Ganbei 干杯
tsu 字
Wen-yen 文言
wonton 馄饨
pai—hua 白话文
(来源:汪慧《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跨文化交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