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基础知识.
《换热器基础知识》课件

换热器设计要素
了解设计换热器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传热面积
更大的传热面积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传热介质
选择合适的传热介质可以提高传热率。
污垢堵塞
防止污垢堵塞可以维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压力损失
减少压力损失可以提高流体的流动性能。
换热器的性能评价
了解如何评价换热器的性能并进行比较。 热传导系数 传热表面积 污垢堵塞程度 压力损失
3
性能优化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换热器的性能优化和改进。
换热技术的发展趋势
了解换热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
1 高效节能
新型换热器技术能够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实现更高效的热量传递。
2 先进材料
应用先进材料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性能和耐久性。
3 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换热器的自动监测和优化。
总结和展望
回顾所学内容并对未来的换热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已经对换热器的基础知识有了深入了解。期待在未来的工程项目中应用所学,并关注换 热技术的不断创新。
换热器基础知识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讨论换热器的基础知识。了解换热器的定义、工作 原理、设计要素、性能评价、选型与应用以及技术的发展趋势。
换热器的定义和分类
什么是换热器?了解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不同工业领域中的分类。
换热器定义
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 的设备,用于在流体之间进 行热量交换。
分类
换热器可以根据其结构和热 量传递原理分为不同类型, 如壳管式、板式、管束等。
热传导系数越高,换热效率越好。 更大的传热表面积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较少的污垢堵塞能够维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较低的压力损失可以提高流体的流动性能。
换热器基础知识

板式换热器的主要特点是: 1) 传热系数高
板式换热器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一般约为管壳式换热 器的3~5倍。主要原因是板片的波纹能使流体在较小的流速 下产生湍流,湍流效果明显(雷诺数约为150时即为湍流), 故能获得较高的传热系数。
2)对数平均温差大
板式换热器两种流体可实现纯逆流,一般为顺流或逆流 方式。但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壳程和管程内 流动,总体上是错流的流动方式,降低了对数平均温差。板式 换热器能实现温度交叉,末端温差能达到1℃;管壳式换热 器末端温差只能达到5℃ 。
对于介质是否具有腐蚀性,是否含有纤维或颗粒等易堵 塞物,是否容易结垢等物性,也是换热器选型要考虑的关键 因素。如果介质具有腐蚀性,就要合理选择耐腐的换热材料。 如果介质含有纤维或颗粒等易堵塞物,由于板式换热器流道 较小,就更容易堵塞和磨损。如果介质容易结垢,就应选择 容易拆卸和清洗的换热器。
3.2、提高换热效率的途径——强化传热过程
3)NTU大
NTU表示相对于流体热容流量,换热器传热能力的大小。
例如对于已定的传热系数K和热容量 GCp值,NTU的大小就意 味着换热器尺寸的大小,即传热面积的大小。管壳式换热器 的NTU约为0.2~0.3(平均0.25)。板式换热器的NTU约为 1.0~3.0(平均2.0),因此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体积小。
在列管换热器中,由于管内外流体温度不同,使管束和 壳体的受热程度不同,导致它们的热膨胀程度出现差别。若 两种流体温差较大,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变形,管 子弯曲甚至破裂,严重时从管板上脱落。因此,当两种流体 的温度超过50℃时,就应当从结构上考虑热膨胀的影响,采 取相应的热补偿措施。根据热补偿方式的不同,列管换热器 分为三种形式:
换热器基础知识.doc

基础知识一、板式换热器:一)、优点:传热效率高,对数温差大。
重量轻,占地面积小,清洗方便,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适用于多种介质换热。
二)、缺点:工作压力v2Mpa,工作温度V200°C不适用于易堵塞介质。
承温:・160°C~225°C承压:35bar技术参数:板材:AISI316/SUS304等钎焊剂:纯度99.9%铜或银接口连接方式:螺纹、焊接、法兰等。
垫片材料EPDM、NBR胶片。
二、空气换热器:钢制绕片翅片管散热器三、容积式换热器注:碳钢在70%以上的浓硫酸中腐蚀轻微,60%以下稀硫酸中腐蚀严重。
铅对65%以下稀硫酸中耐腐蚀性强,在浓硫酸中腐蚀严重。
硝酸,强烈腐蚀铜,不腐蚀不锈钢,盐酸,腐蚀铜,也腐蚀不锈钢,氯离子,使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变脆。
换热器选型主要因素:1、热负荷及流量大小2、流体的性质3、温度、压力及允许压降的范围4、对清洗、维修的要求5、设备结构、维修的要求6、价格、使用安全性和寿命7、其他:结构强度,材料来源,加工条件,密封性, 安全性等8、板版材质有不锈钢、钛及钛合金、银及鎳铜合金、310S等材B30合金、哈氏合金、蒙乃尔合金、换热器技术问答1.换热设备如何分类?答:按《石油化工总公司设备分类目录》可分为:(1)管壳式换热器(2)套管式换热器(3)水浸式换热器(4)喷淋式换热器(5)凹转(蛇管)式换热器(6)板式换热器(7)板翅式换热器(8)管翅式换热器(9)废热锅炉(10)其他2.换热器是如何传热的?答:在故普遍的间壁式换热器中,主要是传导和对流两种传热方式。
热流体先用对流给热的方式将热最传给管壁的一侧,再以传导的方式将热最从管壁一侧传过另一•侧,最后管壁另一侧乂以对流给热方式将热量传给了冷流体,从而完成了换热器的传热过程。
3.介质流速对换热效果有何影响?答:介质在换热器内的流速越人,其传热系数也越人。
因此提高介质在换热器内的流速可以大大提高换热效果,但增加流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增大了通过换热器的压力降,增加了泵的能量消耗,所以要有一定的适宜范围。
换热器基础知识详解

一、换热器的定义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即在一个大的密闭容器内装上水或其他介质,而在容器内有管道穿过。
让热水从管道内流过。
由于管道内热水和容器内冷热水的温度差,会形成热交换,也就是初中物理的热平衡,高温物体的热量总是向低温物体传递,这样就把管道里水的热量交换给了容器内的冷水,换热器又称热交换器。
二、换热器的分类与结构换热器按用途分类可以分为:冷却器、冷凝器、加热器、换热器、再沸器、蒸气发生器、废热(或余热)锅炉。
按换热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又叫混合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和间壁式换热器。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按换热方式分类的换热器:1、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交换器是依靠冷、热流体直接接触而进行传热的,这种传热方式避免了传热间壁及其两侧的污垢热阻,只要流体间的接触情况良好,就有较大的传热速率。
故凡允许流体相互混合的场合,都可以采用混合式热交换器,例如气体的洗涤与冷却、循环水的冷却、汽-水之间的混合加热、蒸汽的冷凝等等。
它的应用遍及化工和冶金企业、动力工程、空气调节工程以及其它许多生产部门。
常用的混合式换热器有:冷却塔、气体洗涤塔、喷射式换热器和混合式冷凝器。
2、蓄热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用于进行蓄热式换热的设备。
内装固体填充物,用以贮蓄热量。
一般用耐火砖等砌成火格子(有时用金属波形带等)。
换热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热气体通过火格子,将热量传给火格子而贮蓄起来。
第二阶段,冷气体通过火格子,接受火格子所储蓄的热量而被加热。
这两个阶段交替进行。
通常用两个蓄热器交替使用,即当热气体进入一器时,冷气体进入另一器。
常用于冶金工业,如炼钢平炉的蓄热室。
也用于化学工业,如煤气炉中的空气预热器或燃烧室,人造石油厂中的蓄热式裂化炉。
3、间壁式换热器此类换热器中,冷热俩流体间用一金属隔开,以便俩种流体不相混合而进行热量传递。
在化工生产中冷热流体经常不能直接接触,故而间壁式换热器是最常用的一种换热器。
换热器基础必学知识点

换热器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换热器基础的一些必学知识点:
1. 热传导:介质中的热能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的现象,即由高温区到低温区的传导。
热传导正比于温度梯度和介质的热导率。
2. 对流传热:介质周围的流体通过对流现象将热能传递出去。
对流传热正比于流体的流速、温度差和传热系数。
3. 辐射传热:通过辐射形式将热能传递出去,不需要介质的存在。
辐射传热正比于表面的辐射率、温度差和黑体辐射功率。
4. 传热方程:换热器中的传热可以通过传热方程来描述,常用的传热方程有热传导方程(Fourier定律)和对流换热方程(Newton冷却定律)。
5. 传热系数:描述换热器界面传热能力的物理量,是传热率与温度差之间的比例关系。
传热系数决定了传热的效率和速率。
6. 换热器类型:常见的换热器类型有壳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管束式换热器等,根据不同的工艺需求选择适合的换热器类型。
7. 换热器设计:换热器的设计要考虑流体流量、温度差、传热系数、换热面积等因素,并进行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
8. 热媒介选择: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选择适合的热媒介,并考虑其传热性能、耐腐蚀性和成本等因素。
9. 损失:换热器中存在一定的传热损失,包括壁面传热损失、传热介质的流动损失和泄漏损失等,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
10. 性能评价:换热器的性能评价包括换热效率、效果、能耗等指标的考核和比较,以提高换热器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性。
以上是换热器基础必学的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换热器的原理和设计。
换热器基础知识

.
15
隔板:增加管程数,提高管内流体流 速。流速增加,传热效率提高;但流 动的阻力也同时增加。
折流板:提高壳程流体的流速和湍 动 程度。
.
16
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图
.
17
(2)浮头式换热器:
.
18
浮头式换热器结构图
.
9
套管式换热器
.
10
套管式换热器的特点:
优点: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灵活性 大
管径可大可小,程数可增可减。 缺点:接头多, 易漏,金属用量大。
.
11
2.列管式换热器
.
12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两端管板固定。
.
13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图
.
14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特点:
优点:结构相对简单,应用广泛。
.
32
翅片管结构示意图:
.
33
翅片的作用:增加传热面积及管外流 体的湍动程度。
风机:提高空气流速。
空气冷却器的特点: 优点:省水。 缺点:设备庞大,消耗动力。
.
34
(6)板式换热器:
由传热板片、 密封垫片和压 紧装置组成。
.
35
板式换热器板片
.
36
板式换热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
37
板式换热器的特点:
优点:传热效率高。 缺点:承受压力低。
.
38
(7)螺旋板式换热器:
.
39
螺旋板换热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
40
(8)热管换热器
.
41
换热器基本知识

(2) 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 1—防冲板;2—折流板;3—浮头管板;4—钩圈;5—支耳
浮头式换热器
• 浮头式换热器 管束一端的管板可自由浮动,完 全消除了热应力;且整个管束可从壳体中抽出, 便于机械清洗和检修。浮头式换热器的应用较 广。
• 优点:管间和管内清洗方便,不会产生热应力 ;
• 缺点:结构复杂,造价比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高 ,设备笨重,材料消耗量大,且浮头小盖在操 作中无法检查,制造时对密封要求较高。
• 流体每通过管束一次称为一个管程;每通过壳体一次称为一个壳程。 图示为最简单的单壳程单管程换热器,简称为1-1型换热器。为提高管内 流体速度,可在两端管箱内设置隔板,将全部管子均分成若干组。这样 流体每次只通过部分管子,因而在管束中往返多次,这称为多管程。 同样,为提高管外流速,也可在壳体内安装纵向挡板,迫使流体多次 通过壳体空间,称为多壳程。多管程与多壳程可配合应用。
设备。
二、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
沉浸式蛇管换热器
管式换热器
间壁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
喷淋式换热器
套管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
列管式换热器
U型管
平板式换热器
浮头式 填料函式
螺旋板式换热器 夹套式换热器
板翘式换热器 翘片式换热器
翘片管换热器
(一) 管式换热器
管式换热器特点
• 管式换热器虽然在换热效率、结构紧凑性和单位传热
• 缺点:由于受弯管曲率半径的限制,其换热管 排布较少,管束最内层管间距较大,管板的利 用率较低,壳程流体易形成短路,对传热不利 。当管子泄漏损坏时,只有管束外围处的U形 管才便于更换,内层换热管坏了不能更换,只 能堵死,而坏一根U形管相当于坏两根管,报 废率较高。
换热器基础知识.

换热器基础知识简单计算板式换热器板片面积选用板式换热器就是要选择板片的面积的简单方法:Q=K×F×Δt,Q——热负荷K——传热系数F——换热面积Δt——传热对数温差传热系数取决于换热器自身的结构,每个不同流道的板片,都有自身的经验公式,如果不严格的话,可以取2000~3000。
最后算出的板换的面积要乘以一定的系数如1.2。
换热器的分类与结构形式换热器作为传热设备被广泛用于耗能用量大的领域。
随着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换热器的种类越来越多。
适用于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的换热器,结构型式也不同,换热器的具体分类如下:一、换热器按传热原理可分为:1、表面式换热器表面式换热器是温度不同的两种流体在被壁面分开的空间里流动,通过壁面的导热和流体在壁表面对流,两种流体之间进行换热。
表面式换热器有管壳式、套管式和其他型式的换热器。
2、蓄热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通过固体物质构成的蓄热体,把热量从高温流体传递给低温流体,热介质先通过加热固体物质达到一定温度后,冷介质再通过固体物质被加热,使之达到热量传递的目的。
蓄热式换热器有旋转式、阀门切换式等。
3、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是把两个表面式换热器由在其中循环的热载体连接起来的换热器,热载体在高温流体换热器和低温流体之间循环,在高温流体接受热量,在低温流体换热器把热量释放给低温流体。
4、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是两种流体直接接触进行换热的设备,例如,冷水塔、气体冷凝器等。
二、换热器按用途分为:1、加热器加热器是把流体加热到必要的温度,但加热流体没有发生相的变化。
2、预热器预热器预先加热流体,为工序操作提供标准的工艺参数。
3、过热器过热器用于把流体(工艺气或蒸汽)加热到过热状态。
4、蒸发器蒸发器用于加热流体,达到沸点以上温度,使其流体蒸发,一般有相的变化。
三、按换热器的结构可分为:可分为: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形管板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热器基础知识简单计算板式换热器板片面积选用板式换热器就是要选择板片的面积的简单方法:Q=K×F×Δt,Q——热负荷K——传热系数F——换热面积Δt——传热对数温差传热系数取决于换热器自身的结构,每个不同流道的板片,都有自身的经验公式,如果不严格的话,可以取2000~3000。
最后算出的板换的面积要乘以一定的系数如1.2。
换热器的分类与结构形式换热器作为传热设备被广泛用于耗能用量大的领域。
随着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换热器的种类越来越多。
适用于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的换热器,结构型式也不同,换热器的具体分类如下:一、换热器按传热原理可分为:1、表面式换热器表面式换热器是温度不同的两种流体在被壁面分开的空间里流动,通过壁面的导热和流体在壁表面对流,两种流体之间进行换热。
表面式换热器有管壳式、套管式和其他型式的换热器。
2、蓄热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通过固体物质构成的蓄热体,把热量从高温流体传递给低温流体,热介质先通过加热固体物质达到一定温度后,冷介质再通过固体物质被加热,使之达到热量传递的目的。
蓄热式换热器有旋转式、阀门切换式等。
3、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是把两个表面式换热器由在其中循环的热载体连接起来的换热器,热载体在高温流体换热器和低温流体之间循环,在高温流体接受热量,在低温流体换热器把热量释放给低温流体。
4、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是两种流体直接接触进行换热的设备,例如,冷水塔、气体冷凝器等。
二、换热器按用途分为:1、加热器加热器是把流体加热到必要的温度,但加热流体没有发生相的变化。
2、预热器预热器预先加热流体,为工序操作提供标准的工艺参数。
3、过热器过热器用于把流体(工艺气或蒸汽)加热到过热状态。
4、蒸发器蒸发器用于加热流体,达到沸点以上温度,使其流体蒸发,一般有相的变化。
三、按换热器的结构可分为:可分为: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形管板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各种换热器原理及特点■ 板式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特点:板式换热器由高效传热波纹板片及框架组成。
板片由螺栓夹紧在固定压紧板及活动压紧板之间,在换热器内部就构成了许多流道,板与板之间用橡胶密封。
压紧板上有本设备与外部连接的接管。
板片用优质耐腐蚀金属薄板压制而成,四角冲有供介质进出的角孔,上下有挂孔。
人字形波纹能增加对流体的扰动,使流体在低速下能达到湍流状态,获得高的传热效果。
并采用特殊结构,保证两种流体介质不会串漏。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特点:螺旋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换热器设备,适用汽-汽、汽-液、液-液,对液传热。
它适用于化学、石油、溶剂、医药、食品、轻工、纺织、冶金、轧钢、焦化等行业。
按结构形式可分为不可拆式(Ⅰ型)螺旋板式及可拆式(Ⅱ型、Ⅲ型)螺旋板式换热器。
■ 列管式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特点:列管式换热器(又名列管式冷凝器),按材质分为碳钢列管式换热器,不锈钢列管式换热器和碳钢与不锈钢混合列管式换热器三种,按形式分为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型管式换热器,按结构分为单管程、双管程和多管程,传热面积1~500m2,可根据用户需要定制。
■ 管壳式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特点:管壳式换热器是进行热交换操作的通用工艺设备。
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石油化工、电力、轻工、冶金、原子能、造船、航空、供热等工业部门中。
特别是在石油炼制和化学加工装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换热器的型式。
■ 容积式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特点:自动控温节能型容积式热交换器,它充分利用蒸汽能源、高效、节能,是一种新型热水器。
普通热水器一般需要配置水水热交换器来降低蒸汽凝结水温度以便回用。
而节能型热交换器凝结水出水温度在45℃左右,或直接回锅炉房重复使用。
这样减少了设备投资,节约热交换器机房面积,从而降低基建造价,因此节能型容积式热交换器深受广大设计、用户单位欢迎。
钢衬铜热交换器比不锈钢热交换器经济,并且技术上有保证。
它利用了钢的强度和铜的耐腐蚀性,即保证热交换器能承受一定工作压力,又使热交换器出水质量好。
钢壳内衬铜的厚度一般为1.0mm。
钢衬铜热交换器必须防止在罐内形成部分真空,因此产品出厂时均设有防真空阀。
此阀除非定期检修是绝对不能取消的。
部分真空的形成原因可能是排出不当,低水位时从热交换器,或者排水系统不良。
水锤或突然的压力降也是造成压负的原因。
■ 浮头式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特点:浮头式换热器其一端管板与壳体固定,而另一端的管板可以在壳体内自由浮动。
壳体和管束对热膨胀是自由的,故当两种介质的温差较大时,管束与壳体之间不会产生温差应力。
浮头端设计成可拆结构,使第2/4页管束可以容易地插入或抽出,这样为检修和清洗提供了方便。
这种形式的换热器特别适用于壳体与换热管温差应力较大,而且要求壳程与管程都要进行清洗的工况。
■ 管式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特点:DLG型列管式换热器利用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原理,烟道气通过管程与逆流通过壳程的空气进行能量交换,从而达到输出洁净热空气的目的。
该换热器结构紧凑,运行可靠,列管采用耐高温的薄壁波纹管,增加发传热面积和换热效率。
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轻工等行业废气余热利用和空气加热。
■热管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特点:热管是一种高效传热元件,其导热能力比金属高几百倍至数千倍。
热管还具有均温特性好、热流密度可调、传热方向可逆等特性。
用它组成热管换热器不仅具有热管固有的传热量大、温差小、重量轻体积小、热响应迅速等特点,而且还具有安装方便、维修简单、使用寿命长、阻力损失小、进、排风流道便于分隔、互不渗漏等特点。
热管是由内壁加工有槽道的两端密封的铝(轧)翅片管经清洗并抽成高真空后注入最佳液态工质而成,随注入液态工质的成分和比例不同,分为KLS低温热管换热器、GRSC-A中温热管换热器、GRSC-B高温热管换热器。
热管一端受热时管内工质汽化,从热源吸收汽化热,汽化后蒸汽向另一端流动并遇冷凝结向散热区放出潜热。
冷凝液借毛细力和重力的作用回流,继续受热汽化,这样往复循环将大量热量从加热区传递到散热区。
热管内热量传递是通过工质的相变过程进行的。
将热管元件按一定行列间距布置,成束装在框架的壳体内,用中间隔板将热管的加热段和散热段隔开,构成热管换热器。
热管是由美国发明的,最初被用于航天技术和核反应堆,以解决向阳面和背阴面受热不均匀。
20世纪90年代被用于民用空调,由于其优越的导热性,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目前在计算机、雷达等高科技领域被广泛应用。
我公司生产的KLS系列低温热管换热器,曾连续获得国家机械委科学进步奖,北京市科委星火科技研制和生产奖,国家两项专利,其各项性能参数获得国家权威部门认可。
并被编入93年后各种暖通空调设计手册。
KLS低温热管换热器和以其配套的能量回收空调机组至今已生产2000多台套,受到广大用户好评,正在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领域发挥着着巨大作用。
■ 汽水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特点:该换热器是在板式换热器的基础上加装降温与降压器而组成的,利用调节器对高蒸汽或高温水进行一级换热使之降之150℃以下。
进入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适用于高温蒸汽及高温水(150℃以上)。
这种装置集板式换热器同时具有降温与降压器的优点。
使换热器更加充分地进行热量交换。
■ 空气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特点:加热炉窑为了降低能耗,在烟道中设置空气换热器,以回收烟气中的大量余热,达到节约燃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燃烧温度、增加炉子的产量。
空气换热器是余热利用的理想设备,在轧钢加热炉、热处理炉、煅造加热炉等各种工业炉窑上得到广泛应用。
炉用空气换热器的种类很多,目前国内外绝大多数采用的是金属换热器,空气换热器是利用炉窑排出的尾气热量将空气预热至一定的温度后返回炉内助燃或用于其它设备。
金属换热器具有体积小、热交换效率高、严密性好、结构简单等特点。
■ 波纹管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特点:产品特点一种新型的强化传热节能型高效换热设备,在传统列管式换热器的基础上,采用强化传热技术,是对传统各类换热器的重大突破。
公称通径DN325~2000mm;公称压力P0.6~.4Mpa;换热管规格Ф19,Ф2 5,Ф32,Ф42.壁厚0.5~1.0;工作介质水-水、汽-水、油-水、油-油等多种换热介质。
总传热系第3/4页数水-水K=2000~3500w/㎡;汽-水K=2500~4000w/㎡;其它介质视介质物理性能及工况而定。
优性能传热效率高,防腐能力好,不污、不堵、不易结垢,无需维护,密封可靠,运行平稳,占地少,节省投资。
■石墨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特点:圆块孔式石墨换热器由柱形不渗透性石墨换热块、石墨上下盖和其间的氟氧橡胶(或柔性石墨)O型圈及金属外壳、压盖等组装而成。
是目前较先进、性能较优越的一种石墨换热器。
圆柱形石墨换热块有较高的结果强度,并易与解决密封问题;在密封中采用氟橡胶(或柔性石墨)O 型圈密封介质,加装压力弹簧作为热胀冷缩的自动补偿,以起到密封保持作用;采用短通道提高紊流程度使设备结构度高、耐温耐压性能强、抗热冲击性能好、体积利用率高、传热效果好并便于装拆检修。
设备纵向孔走腐蚀性介质,横向孔走非腐蚀性介质。
换热器的种类板式换热器:等截面、不等截面板式换热器、宽通道板式换热器、窄通道板式换热器、钎焊式板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固定管板管式换热器、浮头管式换热器、管箱管式换热器、浮动盘管式管式换热器等(有些特殊行业使用非标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可拆式螺旋板式换热器和不可拆式螺旋板式换热器空气换热器(也叫空冷器)容积式换热器管板式换热器换热器的类型(转帖)(2009-03-20 11:17:16)标签:文化2.1.1 前端管箱型式代号根据前端管箱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A型:平盖管箱,管箱端部为平盖与管箱法兰通过螺栓、垫片来连接;(2) B型:封头管箱,管箱端部为椭圆封头;(3) N型:与管板制成一体的固定管板管箱,管箱端部为平盖,与A 型管箱类似;2.1.2 壳体型式代号(1) E型:单程壳体,详见GB151-1999表7;(2) I型:U形管式换热器壳体,详见GB151-1999表7中I型;(3) K型:釜式重沸器壳体,主要用于带蒸发空间的换热器;(4) O型:带外导流筒的换热器壳体,主要用于浮头式换热器;2.1.3 后端结构型式代号(1) L型:与A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2) M型:与B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3) N型:与N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以上分类详见GB151-1999中图1-7主要部件分类及代号,以上前端、壳体、后端任意组合,构成不同形式的管壳式换热器,本软件根据石油化工(尤其是烯烃、炼油等)工艺过程中常用的类型组合出总计16种换热器;详见2.2节。
2.2 换热器型式代号根据换热器2.1节中所列出的前管箱、壳体、后端管箱类型,本软件对其进行了组合,提供了组合后各类型换热器的“数据模板”,供用户在输入数据时,可直接选择相应的换热器类型数据模板,以节省数据输入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