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一 数据库定义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实验一数据库定义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一数据库定义在《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实验一是关于数据库定义的实验。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数据库的定义过程,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并学习使用SQL语言创建数据库表格和定义表格的各项属性。
1. 数据库的定义意义数据库是指存储数据的集合,它是一个有组织的数据集合,可以提供查询、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功能。
数据库的定义是建立数据库的结构和特性,包括数据表的定义、数据类型的定义以及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定义。
数据库的定义可以规范化和统一数据存储结构,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和管理方便性。
2.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在数据库的定义过程中,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1) 数据表:数据表是数据库的一个基本单位,它由多个数据行和数据列组成,用于存储和表示数据。
(2) 数据类型:数据类型定义了数据的存储格式和表达方式,常见的数据类型有整数、浮点数、字符型、布尔型等。
(3) 主键:主键是数据表中的一列或者一组列,其值用来唯一标识数据表中的每一行,主键的值不能重复。
(4) 外键:外键是数据表之间的关系表达,它是一个指向其他数据表主键的列,用于建立数据表之间的联系。
(5) 索引:索引是一种提高数据检索效率的数据结构,它可以加快数据的查询速度。
3. 使用SQL语言创建数据库表格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SQL语言来创建数据库表格。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结构化查询语言的缩写,是一种用于操作和管理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SQL语言的创建表格语句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字和语法:(1) CREATE TABLE:用于创建数据库表格。
(2) 表名:指定创建的表格的名称。
(3) 列名和数据类型:指定表格中的各列名称和数据类型。
(4) 主键:指定表格中的主键。
(5) 外键:指定表格中的外键。
4. 定义表格的各项属性在使用SQL语言创建数据库表格时,我们需要定义表格的各项属性,包括表格的名称、列名、数据类型、主键和外键。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一、引言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用于存储、管理和检索大量有组织数据的系统。
数据库的应用广泛,从个人电脑上的简单数据文件到大型企业级数据仓库,都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数据库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实验来验证其有效性。
二、数据库原理1. 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数据库是一个有组织的数据集合,它具有持久性、共享性、独立性和可变性等特点。
持久性指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共享性指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访问和使用数据库;独立性指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相互独立;可变性指数据库可以随时更新和修改。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它提供了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和数据查询等功能。
常见的DBMS有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
3. 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是用于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的概念模型。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和关系模型等。
其中,关系模型是最为常用的模型,它使用表格来表示数据,表格中的每一行表示一个记录,每一列表示一个属性。
三、数据库应用实验为了验证数据库的应用效果,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1. 数据库设计首先,我们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含了学生的基本信息、课程信息和成绩信息。
2. 数据库创建在MySQL数据库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student"的数据库,并在其中创建了三张表格,分别是"student_info"、"course_info"和"score_info"。
3. 数据库插入通过SQL语句,我们向数据库中插入了一些样本数据,包括学生的姓名、学号、课程名称和成绩等信息。
4. 数据库查询为了验证数据库的查询功能,我们编写了一些SQL查询语句,如查询某个学生的所有成绩、查询某门课程的平均成绩等。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完整版

《数据库原理与应⽤》实验报告完整版数据库原理与应⽤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专业:学号:学⽣姓名:年⽉⽇实验⼀创建和维护数据库⼀、实验⽬的1. 掌握在Windows 平台下安装与配置MySQL 5.7 的⽅法。
2. 掌握启动服务并登录MySQL 5.7 数据库的⽅法和步骤。
3. 了解⼿⼯配置MySQL 5.7 的⽅法。
4. 掌握MySQL 数据库的相关概念。
*5. 掌握使⽤Navicat ⼯具和SQL 语句创建数据库的⽅法。
*6. 掌握使⽤Navicat ⼯具和SQL 语句删除数据库的⽅法。
⼆、实验要求1. 学⽣提前准备好实验报告,预习并熟悉实验步骤;2. 遵守实验室纪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求的内容。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在Windows 平台下安装与配置MySQL 5.7 版。
2. 在服务对话框中,⼿动启动或者关闭MySQL 服务。
3. 使⽤Net 命令启动或关闭MySQL 服务。
*4. 分别⽤Navicat ⼯具和命令⾏⽅式登录MySQL。
5.在my.ini ⽂件中将数据库的存储位置改为D:\MYSQL\DATA。
6. 创建数据库。
*①使⽤Navicat 创建学⽣信息管理数据库gradem。
②使⽤SQL 语句创建数据库MyDB。
7. 查看数据库属性。
*①在Navicat 中查看创建后的gradem 数据库和MyDB 数据库的状态,查看数据库所在的⽂件夹。
②利⽤SHOW DATABASES 命令显⽰当前的所有数据库。
8. 删除数据库。
*①使⽤Navicat 图形⼯具删除gradem 数据库。
②使⽤SQL 语句删除MyDB 数据库。
③利⽤SHOW DATABASES 命令显⽰当前的所有数据库。
10. 配置Path 变量,确保MySQL 的相关路径包含在Path 变量中。
四、思考题MySQL的数据库⽂件有⼏种?扩展名分别是什么?格式⽂件.frm 描述表的结构(列、列类型、索引,等等)数据⽂件.ISD(ISAM) 或.MYD (MyISAM) 包含表的数据─即它的⾏索引⽂件ISD(ISAM) 或.MYI (MyISAM) 包含数据⽂件中任何索引的索引树。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一、二

实验一1.实验目的了解SQL Server 2005的系统配置、“联机丛书”的内容;掌握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的基本操作及模版的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和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Transact-SQL语句创建和管理数据库,并学会使用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接受Transact-SQL语句和进行结果分析。
熟练掌握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的使用和使用Transact-SQL语句创建并删除数据表、修改表结构,更新数据。
学会使用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接受Transact-SQL 语句并进行结果分析。
2.实验内容(1)查看SQL Server 2005的系统配置。
(2)查看SQL Server“联机丛书”的内容。
(3)查看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的环境并掌握其基本操作。
(4)查看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脚本模版环境并掌握起模版使用方法。
(5)创建数据库(6)查看和修改数据库的属性(7)修改数据库的名称(8)删除数据库(9)分别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和Transact-SQL语句创建和删除数据库表,修改表结构,输入并更新数据。
3.实验步骤1)配置安装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后要对SQL Server 2005进行配置。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配置服务和配置服务器。
2)“联机丛书”SQL Server“联机丛书”提供了对SQL Server 2005文档和帮助系统所作的改进,这些文档可以帮助用户了解SQL Server 2005以及如何实现数据管理和商业智能项目。
3)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是为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员和开发人员提供的新工具。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多表连接查询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三、实验结果
1、采用自然连接的方法,列出每个学生及其班级的详细情况。
2、采用自连接的方法,查找不同课程成绩相同的学生的学号、课程和成绩。
3、采用复合条件连接方法,查找选修了“汇编语言”课程且成绩在70分以上的学生的学号/姓名/课程名/成绩。
4、查找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班级情况。
5、查找选修了课程编号为“2”的课程且成绩在60分以上的学生的姓名和成绩。
6、查找选修了“汇编语言”课程且成绩在70分以上的学生的学号/姓名/课程名/成绩。
7、查找不同课程成绩相同的学生的学号/课程号/成绩。
8、采用左外连接,查找200001班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以及他们选修的课程号,同时也列出该班没选课的学生的学号/姓名。
9、采用右外连接,查找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以及他们选修的课程号,同时也列出没选课的学生的学号/姓名。
10、使用子查询来查询学生“张小强”所在的班级。
11、查找选修了课程号为13的课程的学生情况。
12、查找200001班没选修课程号为13的课程的学生情况。
13、创建表stu,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然后将student_info表中相应字段信息全部插入到stu中,最后显示插入的记录。
14、将200001边的全体学生的成绩加10分。
15、删除没选修任何一门课的学生的信息。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深入理解数据库的原理与应用,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常见应用场景。
二、实验内容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关系型数据库与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区别,数据库的组成要素,关键概念解释等。
2. 数据库的设计与建模:根据需求设计数据库的ER图,熟悉数据库建模工具的使用,如Eclipse、PowerDesigner等。
3.数据库语言与操作:学习SQL语言,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数据控制语言(DCL)等,通过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操作。
4.索引的使用与优化:了解数据库索引的原理和作用,学习索引的创建、使用和优化技巧,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
5.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掌握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的方法,学会使用数据库备份工具进行数据的完整备份和恢复操作。
三、实验步骤1.确定数据库需求,设计ER图。
2.使用数据库建模工具创建数据库表,定义字段和关系。
3.使用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和表结构。
4.插入数据并进行增删改查操作,验证数据库的正常使用。
5.创建索引并对查询语句进行优化,提高查询性能。
6.使用数据库备份工具进行数据备份,测试数据的完整恢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实验中,我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学生管理系统作为实验的对象。
首先,根据需求设计了ER图,确定了数据库表的结构和关系。
然后使用数据库建模工具创建了对应的数据库表。
接下来,使用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了初始化和插入数据,并通过增删改查操作验证了数据库的正常使用。
在插入大量数据后,使用索引对查询语句进行了优化,提高了查询性能。
最后,使用数据库备份工具对数据进行了完整备份,并进行了测试恢复操作,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掌握了数据库的设计与建模技巧。
同时,我也学会了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并掌握了索引的使用和优化方法。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操作也让我加深了对数据库安全性的认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报告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报告1 数据库功能描述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
2 数据库设计2.1 系统需求分析通过设计一个简单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来方便成绩的管理,主要内容是能够在学生表、教师表、班级表、课程表、成绩表等添加记录;能够查询到学生基本情况、全局情况(浏览表)、按学生查询、课程浏览、多项组合查询等功能;能够统计按个人统计成绩、按单科成绩统计成绩等;能够修改课程信息、学生信息、成绩信息等。
最后通过主表单或顶层表单的菜单等方法将各模块表单合理地连接,形成完整的系统。
整个系统中包含四个功能模块:添加模块、查询模块、统计模块、修改模块。
2.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3 数据库实施3.1 数据库架构图3.2 数据表生成脚本初始数据录入脚本学生数据表如表1所示。
表1学生数据表(student.dbf)字段名类型宽度索引索引名索引类型索引表达式学号字符型10 升序学号主索引学号姓名字符型8性别字符型 2出生日期日期型8班级字符型 4 升序班级普通索引班级表2班级数据表(classes.dbf)字段名类型宽度小数位索引索引名索引类型索引表达式班级字符型 4 升序班级主索引班级年级x 字符型 2专业字符型10系代码字符型 1学制字符型 1类型字符型 4表3教师数据表(teacher.dbf)表4课程数据表(course.dbf)表5 学习成绩数据表(score.dbf)3.3初始录入脚本4 应用程序设计表一: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存放在数据表中,使用时不能连续输入错误3次的登录表单。
步骤为:1、首先在项目管理器的界面中选择创建一个表单,命名为:登陆.Scx2、在空白表单界面上用常用工具绘制相应控件,属性如下图所示:表单中对象的属性设置其中需要在表单的数据环境中添加密码表。
密码表设有两个字段,YHM和MM。
3、为对象添加代码。
在form1的load事件中添加public nn=0Command1的click事件locate for alltrim(mm.yhm)==alltrim(bo1.value)if found()if alltrim(thisform.text1.value)==alltrim(mm.mm)thisform.releasedo form 主控表单.scxelsemessagebox('你输入的密码不正确,请重新输入',48,'登录信息')thisform.text1.value=''n=n+1if n=3messagebox('登录失败!',16,'提示信息')quitendifendifelsemessagebox('对不起,你不是合法用户')endifCommand2的click事件bo1.value=''thisform.text1.value=''Command3的click事件answer=messagebox('确认退出吗?',1+32+0,'确认退出')if answer=1thisform.releasequitendif表二:以表单向导开发信息录入新表单。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4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金融0901 薛骏翔0807090132 实验12 SQL Server安全管理实验目的:掌握创建登录账号的方法;掌握创建数据库用户的方法;掌握语句级许可权限管理;掌握对象级许可权限管理实验内容:12.1实验题目:创建登陆账号实验过程:1)创建使用Windows身份验证的登录账号WinUser2)创建使用SQL Server身份验证的登录账号SQLUser,设置可访问数据库jxsk实验结果:12.2实验题目:创建数据库用户实验过程:1)为登陆账号WinUser创建访问MXM实例中数据库jxsk的用户账号2)为登陆账号SQLUser创建访问MXM实例中所有数据库的用户账号实验结果:12.3实验题目:语句级许可权限管理实验过程:1)展开实例MXM中数据库节点,右击jxsk,选属性项2)授予用户WinUser只可以在数据库jxsk中创建视图和表3)授予用户SQLUser权限:不允许用户SQSUser在数据库jxsk 中创建视图和表,但允许其他操作。
实验结果:12.4实验题目:对象级许可权限管理实验过程:1)授予用户WinUser 对数据库jxsk 表S 的INSERT,UPDATE 权限2)授予用户SQLUser 对数据库jxsk 表S 的INSERT 权限;废除对表S 的UPDATE 权限3)授予用户WinUser 对数据库jxsk 表S 的列SNO 的SELECT,UPDATE 权限,对SN 的SELECT 权限实验结果:实验13 SQL Server事务设计实验目的:1,理解和掌握事务的概念、特性以及事务的设计思想。
2,学习和掌握事务创建、执行的方法。
13.1 实验题目:设计并执行事务实验过程:基于数据库jiaoxuedb进行下面设计:(1)设计并执行事务1:将学生陈东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成绩改为77分。
(2)设计并执行事务2:将课程数据结构的课号与微机原理的课号互换。
(3)设计并执行事务3教师许永军退休,由他讲授的2门课程中,课程微机原理转给教师张朋讲授,数据库转给李英讲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SQL语句部分总成绩:实验一熟悉SQL SERVER,数据定义实验实验一成绩:一、实验目的1、利用查询分析器创建数据库2、利用查询分析器用SQL语言定义基本表、索引并进行相关操作二、实验步骤及内容在以下实验中,使用学生-课程数据库,它描述了学生的基本信息、课程的基本信息及学生选修课程的信息。
1.创建学生课程数据库5.将以上创建表S、C、SC的SQL命令以.SQL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磁盘上。
6、在表S上增加“出生日期”属性列。
7、删除表S的“年龄”属性列。
8、删除S姓名列的唯一值约束。
9、修改SC表成绩属性列为精确数字型。
10、在表S上,按“Sno”属性列的唯一值方式建立索引。
11、删除表SC,利用磁盘上保存的.SQL文件重新创建表SC。
12、创建教材P74页习题5中SPJ数据库中的四个关系:S、P、J、SPJ。
三、实验结果:1.创建学生课程数据库create database Studend;(Sno CHAR(9)PRIMARY KEY,Sname CHAR(20)UNIQUE,Ssex CHAR(2),Sage smallint,Sdept char(20),);3.创建课程关系表C :课程号课程名先行课学分Cno Cname Cpno ccreditcreate table C(Cno char(4)primary key,Cname CHAR(40),Cpno char(4),Ccredit SMALLINT,);4.创建课程关系表SC :学号课程号成绩Sno Cno grade create table SC(Sno char(9),Cno char(4),Grade smallint,);5.将以上创建表S、C、SC的SQL命令以.SQL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磁盘上。
6、在表S上增加“出生日期”属性列。
alter table S add Sbirthday datetime;7、删除表S的“年龄”属性列。
alter table S drop column Sage;8、删除S姓名列的唯一值约束。
alter table S drop UQ__S__7D78A4E7;9、修改SC表成绩属性列为精确数字型。
alter table SC alter column Grade int;10、在表S上,按“Sno”属性列的唯一值方式建立索引。
create unique index Stusno on S(Sno);11、删除表SC,利用磁盘上保存的.SQL文件重新创建表SC。
drop table SC;12、创建教材P74页习题5中SPJ数据库中的四个关系:S、P、J、SPJ。
实验二数据更新实验实验二成绩:一、实验目的1、熟悉和掌握数据表中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操作和命令的使用2、加深理解表的定义对数据更新的作用二、实验步骤及内容(一)利用查询分析器在表中插入数据打开在实验一中建立的“学生课程”数据库;在“SCDB”数据库中的student、course、sc表中插入数据;student表的内容:SNO SNAME SSEX SAGE SDEPT95001 李勇男20 CS95002 刘晨女19 IS95003 王敏女18 MAcourse表的内容CNO CNAME CPNO CREDIT1 数据库 5 42 数学NULL 23 信息系统 1 44 操作系统NULL 35 数据处理NULL 2sc表的内容SNO CNO GRADE95001 1 9295001 2 6595001 3 8895002 2 9095002 3 80(二)修改表中的数据在插入数据后的三张表S、C、SC中进行相关的更新操作:1、将student表中‘李勇’的名字改为‘李明’;2、将student表中‘王敏’的年龄改为20岁;3、将所有学生的年龄增加1岁;4、修改学生的学号‘95002’为‘95005’,注意表之间的关系,保持一致性;5、把选修了“2”号课程,且成绩低于70分的成绩提高5%;6、将“CS”系全体学生的成绩置零;(三)删除表中的数据1、把选修了“2”号课程,且成绩低于70分的学生的成绩删除掉;2、删除学号为“95003”的相关信息;3、删除"IS"系选修了"2"号课程的选课记录;4、删除“CS”系的全体学生的选课记录;5、删除整张表的数据,注意表之间的关系,保持一致性。
三、实验结果:(一)利用查询分析器在表中插入数据打开在实验一中建立的“学生课程”数据库;在“SCDB”数据库中的student、course、sc表中插入数据;student表的内容:SNO SNAME SSEX SAGE SDEPT95001 李勇男20 CS95002 刘晨女19 IS95003 王敏女18 MAcourse表的内容CNO CNAME CPNO CREDIT1 数据库 5 42 数学NULL 23 信息系统 1 44 操作系统NULL 35 数据处理NULL 2sc表的内容SNO CNO GRADE95001 1 9295001 2 6595001 3 8895002 2 9095002 3 80insertinto S(Sno,Sname,Ssex,Sage,Sdept)values('95001','李勇','男',20,'CS');insertinto S(Sno,Sname,Ssex,Sage,Sdept)values('95002','刘晨','女',19,'IS');insertinto S(Sno,Sname,Ssex,Sage,Sdept)values('95003','王敏','男',20,'CS');select*from S;insertinto C(Cno,Cname,Cpno,Ccredit)values('1','数据库','5',4);insert. into C(Cno,Cname,Cpno,Ccredit)values('2','数学',NULL,2);insertinto C(Cno,Cname,Cpno,Ccredit)values('3','信息系统','1',4);insertinto C(Cno,Cname,Cpno,Ccredit)values('4','操作系统',NULL,3);insertinto C(Cno,Cname,Cpno,Ccredit)values('5','数据处理',NULL,2);insertinto SC(Sno,Cno,Grade)values('95001','1',92);insertinto SC(Sno,Cno,Grade)values('95001','2',65);insertinto SC(Sno,Cno,Grade)values('95001','3',88);insertinto SC(Sno,Cno,Grade)values('95002','2',90);insertinto SC(Sno,Cno,Grade)values('95002','3',80);(二)修改表中的数据在插入数据后的三张表S、C、SC中进行相关的更新操作:1、将student表中‘李勇’的名字改为‘李明’;update Sset Sname='李明'where Sno='95001';2、将student表中‘王敏’的年龄改为20岁;update Sset Sage=20where Sname='王敏';3、将所有学生的年龄增加1岁;update Sset Sage=Sage+1;4、修改学生的学号‘95002’为‘95005’,注意表之间的关系,保持一致性;update Sset Sno='95005'where Sno='95002';5、把选修了“2”号课程,且成绩低于70分的成绩提高5%;update SCset Grade=Grade*1.05where Cno='2'and Grade<70;6、将“CS”系全体学生的成绩置零;update SCset Grade=0where'CS'=(select Sdept from S where S.Sno=SC.Sno);(三)删除表中的数据1、把选修了“2”号课程,且成绩低于70分的学生的成绩删除掉;delete from SCwhere Cno='2'and Grade<70;2、删除学号为“95003”的相关信息;delete from Swhere Sno='95003';3、删除"IS"系选修了"2"号课程的选课记录;delete from SCwhere Cno='2'and Sno in(select Sno from S where Sdept='IS');4、删除“CS”系的全体学生的选课记录;delete from SCwhere'CS'=(select Sdept from S where S.Sno=SC.Sno);5、删除整张表的数据,注意表之间的关系,保持一致性。
delete from SC;实验三数据查询实验实验三成绩:一、实验目的熟悉和掌握对数据表中数据的查询操作和SQL命令的使用,学会灵活熟练的使用SQL 语句的各种形式;加深理解关系运算的各种操作(尤其的关系的选择,投影,连接和除运算)二、实验方法及步骤1.在表student,course,sc上进行简单查询;2.在表student,course,sc上进行连接查询;3.在表student,course,sc上进行嵌套查询;4.使用聚合函数的查询;5.对数据的分组查询;6.对数据的排序查询。
三、实验内容在表student,course,sc上完成以下查询:1、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2、查询“CS”系学生的基本信息;3、查询“CS”系学生年龄不在19到21之间的学生的学号、姓名;4、找出最大年龄;5、找出“CS”系年龄最大的学生,显示其学号、姓名;6、统计“CS”系学生的人数;7、统计各系学生的人数,结果按升序排列;8、按系统计各系学生的平均年龄,结果按降序排列;9、查询每门课程的课程名;10、统计无先修课的课程的学分总数;11、查询选修了“1”或“2”号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12、查询选修了“1”和“2”号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13、查询选修了课程名为“数据库系统”且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14、查询每位学生选修了课程的学生信息(显示:学号,姓名,课程号,课程名,成绩);15、查询没有选修课程的学生的基本信息;16、查询选修了3门以上课程的学生学号;17、查询选修课程成绩至少有一门在8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18、查询选修课程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19、(选做)统计每位学生选修课程的门数、学分及其平均成绩;20、(选做)找出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的学生,结果按系分组,并按平均成绩的升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