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_其他分离过程(萃取)
第10章 色谱分离

②
③
阻滞因数 : 溶质在色谱柱(纸、板)中的移动速率与流动相移动速率 之比称为阻滞因数,以Rf表示,因而也称为Rf值。
Rf值的大小取决于Kd及装柱的紧密程度,其关系为: ε为颗粒的空隙率
一种是柱(纸或板)色谱分离法,其固定相是将与流 动相互不相溶的液体涂渍到载体上形成的; 另一种是逆流分配法,其固定相(重相)和流动相 (轻相)都放在一组特别的分配管中,用来完成这种 操作的仪器称为逆流分配仪。
TBE300V+üKTA高速逆流色谱仪
聚
四氟乙烯管(直径 2· 6mm)缠绕在支架上形 成多层螺旋管作为1个分 离柱,
二、按固定相形状不同分类
1、柱色谱分离 各种不同机理的色谱分离都可在柱中进行。柱色谱分离具有进样量大 和回收容易等优点,但分辨率不如纸上色谱和薄层色谱高。 2、纸上色谱分离 即以滤纸为载体的分配色谱。纸上色谱分离实际上是以滤纸及其结 合水作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的分配色谱分离。具有简单, 方便,效率高,所需样品量少等优点,但分离速率慢,不用于制备和 生产。 3、薄层色谱分离 薄层色谱分离是将固定相在玻璃平板上铺成薄层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分 离技术。根据玻璃平板上所涂固定相的不同,薄层色谱又分为薄层吸 附色谱、薄层分配色谱、薄层离子交换色谱和薄层凝胶色谱等。薄 层色谱分离法主要用于分析或小量样品的制备。
第四节 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
在色谱操作中,加入洗脱剂而使各组分分
层的操作称为展开(development)
洗脱时从柱中流出的溶液称为洗脱液 而展开后各组分的分布情况称为色谱。
分配色谱
分配色谱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种互不相 溶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以分离,其过 程相当于连续性的溶剂抽提 。 分配常数 :
分离萃取方法

分离萃取推荐:《溶剂萃取手册》《溶剂萃取手册》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溶剂萃取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工业实践的工具书。
《溶剂萃取手册》分溶剂萃取基本原理,工业萃取设备,工业萃取过程,新型萃取分离技术的发展和萃取过程工业化5篇56章。
分别介绍了溶剂萃取的基本理论,工业应用的各类萃取设备,萃取在湿法冶金、化工、石油化工、稀土的提取和纯化、核燃料提取和辐照核燃料后处理、制药、食品、环保等各工业部门及行业的应用,其中许多是我国自已的科研成果,代表了国内外溶剂萃取的发展水平。
《溶剂萃取手册》由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汪家鼎院士、陈家镛院士主编,集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50余人通力完成。
《溶剂萃取手册》可供化工、石油化工、冶金、核能、医药、食品、环保等涉及化工分离过程的各工业部门及行业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师等人员的参考书。
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以区别于固液萃取,即浸取),亦称抽提(通用于石油炼制工业),是一种用液态的萃取剂处理与之不互溶的双组分或多组分溶液,实现组分分离的传质分离过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单元操作。
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萃取有两种方式:液-液萃取,用选定的溶剂分离液体混合物中某种组分,溶剂必须与被萃取的混合物液体不相溶,具有选择性的溶解能力,而且必须有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有小的毒性和腐蚀性。
如用苯分离煤焦油中的酚;用有机溶剂分离石油馏分中的烯烃;用CCl4萃取水中的Br2.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剂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类;用酒精浸取黄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产量;用水从中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制取流浸膏叫“渗沥”或“浸沥”。
虽然萃取经常被用在化学试验中,但它的操作过程并不造成被萃取物质化学成分的改变(或说化学反应),所以萃取操作是一个物理过程。
萃取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用来提纯和纯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
通过萃取,能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化合物。
萃取干燥

2
2
各量确定如下:z1=0,z2=26m,u1≈0,u2=u=2.49m/s,P1表 =0,P2表 =6.15×104Pa,Σhf1-2=160J/kg ③将已知量代入柏式,可求出we
2 P2表 u2 (2.49) 2 6.15 10 4 we z 2 g h f 1 2 26 9.81 160 479 .66 2 2 1000
热空气
5.1 概述
(3)辐射干燥
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由辐射器发射到达湿物料表面,被
湿物料吸收后又转变为热能将水分加热汽化而达到干燥的目 的。
优点:生产强度大,产品干燥均匀而洁净,设备紧凑使
用灵活,可以减少占地面积,缩短干燥时间。 缺点:电能消耗大。 (4)介电加热干燥
将需要干燥的物料置于高频电场内,依靠电能加热物料
工业上采用Udex、Shell、Formex等萃取流程,分别用环丁砜、
四甘醇、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从裂解汽油的重整油中萃取芳 烃。对于难分离的乙苯体系,组分之间的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
用精馏方法不仅回流比大,塔板还高达300多块,操作费用极大。
可采用萃取操作以HF-BF3作萃取剂,从C8馏分中分离二甲苯及其 同分异构体。
T
tw
物 料 N pw 干燥介质:载热体、载湿体 干燥过程:物料的去湿过程 介质的降温增湿过程 p Q
5.1 概述
5.1.1.3 分类 根据热能传递方式的不同分成以
加料
下四类:
(1)传导干燥
刮刀 加热蒸汽 产品 传导干燥—滚筒干燥器
能通过传热壁面以传导方式传给
与壁面接触的湿物料。 优点:热能利用程度较高;
(2)当溶液是恒沸物或分离组分的沸点很接近时;
第十章 生物碱3

根据生物碱的碱性强弱、酚羟基的有无及溶解性能,将生物碱初步分成弱碱性、中强碱性、强碱性、水溶性、酚性、非酚性生物碱五类。
(二)单体生物碱的分离
1、利用生物碱碱性的差异进行分离
一般采用PH梯度萃取法
1)将总碱溶于酸水,调PH7、8、9、10,每调一次PH值,用氯仿等亲脂性有机溶剂萃取一次;(弱碱先萃取出)
授课
对象
系别药学系讨论□
示教□
其他□
课程
类型
理论课
实验课□
见习课□
其他□
题目
生物碱的检识、提取与分离方法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
目的
要求
1、掌握生物碱检识方法。
2、掌握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3、熟悉生物碱的分离原理与方法。
4、掌握生物碱的单体分离。
教学内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3、利用生物碱特殊功能基不同进行分离
如:吗啡与可待因的分离
吗啡为酚性生物碱,可溶于NaOH溶液中,而可待因属于非酚性生物碱不溶于NaOH溶液,因此可用NaOH溶液进行分离。
4、利用色谱法进行分离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
第15页
5、水溶性生物碱的分离
包括季铵碱及含有较多极性基团的小分子生物碱。可采用下列方法除去水溶性杂质。
课程名称:中药化学编号:3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
第10页
(三)两性生物碱
具有酚羟基、羧基、内酯或内酰胺结构的生物碱类。
五、沉淀反应
生物碱在酸水中(苦味酸除外)或稀醇中与某些试剂生成难溶于水的复盐或配合物的反应,称为生物碱的沉淀反应。与生物碱形成沉淀的化学试剂称为生物碱沉淀试剂。利用该反应可预测中药是否存在生物碱;也可用于提取与分离。
华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原理习题及解答第10章 其他分离过程

10.1 用 H 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质量浓度为 5%的 KCl 溶液,交换 平衡时,从交换柱中交换出来的 H 离子的摩尔分数为0.2,试计算 K 离子的去除 率。
已知 K H K=2.5,溶液密度为 1025 kg/m 3。
解:溶液中 K + 的摩尔浓度为 [K +]= (I(/ (I(= 0.688mol/LK HK= 2.5所以 x K + = 0.09K 离子的去除率为1- x K + = 1- 0.09 = 0.9110.2 用H 型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去除海水中的 Na +、K +离子(假设海水中仅存 在这两种阳离子),已知树脂中 H + 离子的浓度为 0.3mol/L ,海水中 Na + 、K +离子 的浓度分别为 0. 1mol/L 和 0.02mol/L ,求交换平衡时溶液中 Na +、K +离子的浓度。
已知K H K= 3.0 ,K HN += 2.0 。
解: K HK3.0 , K HN +aa aa2.0同时0.3y Na + = 0.1(1- x Na + ) ,0.3y K + = 0.02 (1- x K + ) 联立以上几式,求得x K + = 0.023 , x Na + = 0.162所以平衡时溶液中的浓度 Na + 为 0.0162 mol/L ,K + 为 0.00046 mol/L10.3 某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床,床层空隙率为 0.45,树脂颗粒粒度为 0.25mm , 孔隙率为 0.3,树脂交换容量为 2.5mol/m 3 ,水相原始浓度 1.2mol/m 3 ,液相与树 脂相离子扩散系数分别为 D 1 = 3.4 x 10-2m 2/h 、 D r = 2.1x 10-3m 2/h ,溶液通过树脂床的流速为4m/h 。
试判断属哪种扩散控制。
解:彼克来准数de= = = 0.0089Vermeulen 准数Ve= (I(+de- 1/2 =x I((+x 0.0089- 1/2 = 22.25 所以属于液膜扩散控制。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及答案

《生化分离工程》思量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何为生化分离技术?其主要研究那些内容?生化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组织培养液和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2、生化分离的普通步骤包括哪些环节及技术?普通说来,生化分离过程主要包括 4 个方面:①原料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常用加热、调 PH、凝结和絮凝等方法;②初步纯化(提取),常用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单元操作;③高度纯化(精制),常选用色谱分离技术;④成品加工,有浓缩、结晶和干燥等技术。
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及其重要性?特点: 1、目的产物在初始物料(发酵液)中的含量低; 2、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除少量产物外,还有大量的细胞及碎片、其他代谢物(几百上千种)、培养基成份、无机盐等; 3、生化产物的稳定性低,易变质、易失活、易变性,对温度、pH 值、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剪切力、表面张力等非常敏感; 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重要性:生物技术产品普通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多相体系中。
惟有经过分离和纯化等下游加工过程,才干制得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
因此产品的分离纯化是生物技术工业化的必需手段。
在生物产品的开发研究中,分离过程的费用占全部研究费用的 50%以上;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分离与纯化部份占总成本的 40~80%;精细、药用产品的比例更高达 70~90%。
显然开辟新的分离和纯化工艺是提高经济效益或者减少投资的重要途径。
5、为何生物技术领域中往往浮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第二章预处理、过滤和细胞破碎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那几种方法?目的: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加快悬浮液中固形物沉降的速率;出去大部份可溶性杂质,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以后处理的相中(多数是液相),以便于固液分离及后提取工序的顺利进行。
:①加热法。
升高温度可有效降低液体粘度,从而提高过滤速率,常用于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流体。
控制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能使蛋白质凝结形成较大颗粒,进一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鲁科版)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实验热点第64讲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第64讲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2.能综合运用物质的不同性质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考点一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及装置(一)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区别分离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开,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二)辨认下列五个装置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1.固液分离(1)图1为过滤装置,适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操作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图2为蒸发装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易溶性固体溶质,采用蒸发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较大的易溶性固体溶质,采用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的方法。
注意在蒸发结晶操作中:①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②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
2.液液分离(1)图3为分液装置,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易分层的液体。
注意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
(2)图4为蒸馏装置,分离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注意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③冷凝管水流方向为下口进,上口出。
3.固固分离图5为升华装置,适应于某种组分易升华的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时,为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漏斗中的液体()2.根据食用油和汽油的密度不同,可选用分液的方法分离()3.用乙醇萃取出溴水中的溴,再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溴与乙醇()4.在蒸馏过程中,若发现忘加沸石,应停止加热立即补加()5.利用加热的方法分离NH4Cl和I2的固体混合物()6.制取无水乙醇可向乙醇中加入CaO之后过滤()答案 1.× 2.× 3.× 4.× 5.× 6.×1.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对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图甲、图乙所示为一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1)A点KNO3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三章流体流动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4.在管流系统中,机械能的损耗转变为什么形式的能量?其宏观的表现形式是什么?5.对于实际流体,流动过程中若无外功加入,则流体将向哪个方向流动?6.如何确定流体输送管路系统所需要的输送机械的功率?第二节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1.简述层流和湍流的流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其他分离过程本章主要内容第十章第一节 萃取其他分离过程第二节 膜分离第一节 萃取本节的主要内容一、萃取分离的特点 二、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基础 三、萃取剂的选择 四、萃取过程的流程与计算 其中的溶剂B 称为稀释剂第一节 萃取一、萃取分离的特点• 利用混合液中被分离组分A在两相中分配差异的性 质,使该组分从混合液中分离。
• 该过程称为液-液萃取,或溶剂萃取,或液体萃取。
• 萃取过程是物质由一相转到另一相的传质过程。
第一节 萃取萃取分离的特点• 可在常温下操作,无相变; • 萃取剂选择适当可以获得较高分离效率; • 对于沸点非常相近的物质可以进行有效分离; • 利用萃取分离混合液时,混合液中的溶质既可是挥发 性物质,也可以是非挥发性物质,如无机盐类等。
第一节 萃取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萃取法主要用于水处理,通常用于萃取工业废水 中有回收价值的溶解性物质; • 从染料废水中提取有用染料; • 从洗毛废水中提取羊毛脂; • 含酚废水的萃取处理等。
1第一节 萃取二、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基础在萃取操作中至少涉及三个组分: 待分离混合液中的溶质A、稀释剂B和加入的萃取剂S 达到平衡时的两个相均为液相:萃取相和萃余相 当萃取剂和稀释剂部分互溶时,萃取相和萃余相均含有 三个组分,因此表示平衡关系时要用三角相图。
二元混 合物第一节 萃取纯溶质(一)三角形相图xmA=0.4 xmB=0.3 xmS=0.3三元混 合物纯稀释剂纯溶剂相三角形任何一个边上的任一点均代表一个二元混合物,如E点。
三角形内的任一点代表一个三元混合物,如M点。
第一节 萃取(二)溶解度曲线与联结线在萃取操作中,根据组分间互溶度的不同,可分为以下 三种情况: ① 溶质A可溶于稀释剂B和萃取剂S中,但稀释剂B和萃 取剂S之间不互溶。
② 溶质A可溶于稀释剂B和萃取剂S中,但B和S之间部 分互溶。
③ 组分A、B完全互溶,但B、S及A、S之间部分互溶。
第I类物系:第①和第②情况(以下主要讨论) 第II类物系:第③情况第一节 萃取在含有溶质A和稀释剂B的原混 合液中加入萃取剂S,经充分混 合,达到平衡。
——形成萃取相E和萃余相R 如果改变萃取剂用量,将会建 萃取相 立新的平衡。
萃余相 溶解度曲线把三角形分为两个 区,曲线以内为两相区,以外 为均相区。
萃取相E及萃余相R:达到平衡时的共轭液相。
联结线:连线RE,都互不平行 P点:临界混溶点,溶液为均相第一节 萃取溶解度实测数据少时,如何处理?辅助曲线: 连接F、G、H,得辅助曲线。
利用辅助曲线,可以求任一平衡 液相的共轭相,如从R点求E点。
第一节 萃取(三)杠杆规则混合物M分成任意两个相,或由任意 两个相E和R混合成一个相M, 则表示 组成的点M、E和R在一直线上。
E MR E MR …杠杆规则 = 或 = R ME M RE (10.2.1)式中,E、R、M—混合液E、R及M的质量,E+R=M。
2第一节 萃取(三)杠杆规则第一节 萃取萃取过程在三角相图中的如何表示?若在原料液F中加入纯溶剂S,则 表示混合液组成的点M视溶剂加E MR E MR …杠杆规则 = 或 = R ME M RE (10.2.1)入量的多少沿FS线变化,根据杠 杆规则: MF S = MS F(10.2.2)M:点E和R的“和点”;E(或R):点M与R(或E)的“差点” 由其中的任意二点求得第三点。
表示了混合物M和两个相E和R之间的质量与组成间的关系。
当F与S充分混合达到平衡,分层 得到萃取相E和萃余相R。
由联结线和溶解度曲线可得萃取 相E和萃取相R的组成。
第一节 萃取(四)分配曲线与分配系数1.分配曲线 将三角形相图上各组相对应的共扼平衡液层中溶质A的组成转 移到xm-ym直角坐标上,所得的曲线称为分配曲线。
分配曲线表达了溶质A在相互平衡R相与E相中的分配关系。
2.分配系数第一节 萃取溶质A在两相中的平衡关系可以用相平衡常数k来表示。
k=ymA xmA(10.2.3)ymA—溶质A在萃取剂中的质量分数 xmA—溶质A在萃余相中的质量分数ymR xmRk通常称为分配系数。
该值随温度与溶质的组成而异。
当溶质浓度较低时,k接近常数,分配曲线接近直线。
第一节 萃取三、萃取剂的选择(一)萃取剂的选择性系数 萃取剂的选择性是指萃取剂对原料混 ymA / xmA k A = 合液中两个组分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α = ymB / xmB k B 可以用选择性系数α来表示:(10.2.4) ymA,ymB——分别为组分A和B在萃取相中的质量分数 xmA,xmB——分别为组分A和B在萃余相中的质量分数 若α>1, 表示溶质A在萃取相中的相对含量比萃余相中高。
α愈大,组分A与B的分离愈容易。
若α=1,则组分A与B在两相中的组成比例相同,该溶液不 能用萃取方法分离。
第一节 萃取(二)萃取剂的选择 1.萃取剂的选择性 2.萃取剂的物理性质:密度、界面张力、黏度 3.萃取剂的化学性质 4.萃取剂回收的难易: 一般常用的回收方法是蒸馏,如果不宜用蒸馏,可以考虑 采用其它方法,如反萃取、结晶分离等。
5.废水常用的萃取剂: 苯及焦油类、酯类(醋酸丁酯、三甲酚磷酸酯等)、醇类3第一节 萃取四、萃取过程的流程和计算(一)单级萃取 单级萃取是液-液萃取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操作方式。
第一节 萃取单级萃取可以间隙操作,也可以连续操作。
理论级:萃取相和萃余相之间达到平衡。
级效率:单级操作实际的级数和理论级的差距萃取相 分离设备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混 和 器 分 层 器 萃余相分离 设备已知:待处理的原料液量和组成、萃取剂组成、 萃余相组成、相平衡数据 计算:所需的萃取剂量、萃取相和萃余相量和组成第一节 萃取1.萃取剂与稀释剂不互溶的体系以溶质A为对象建立物料平衡关系式:第一节 萃取溶质在两液相间的分配曲线如下:如果分配系数不随溶 液组成而变,则有:B ⋅ X mF = S ⋅ Y mE + B ⋅ X mR或YmE = −B ( X mR − X mF ) S(10.2.5)Ym = kX m(10.2.6)S、B——萃取剂用量、原料液中稀释剂量;kg或kg/s XmF——原料液溶质A质量比=A/B YmE——溶质A在萃取相中的质量比=A/S XmR——溶质A在萃余相中的质量比=A/B联立分配曲线方程和物料平衡方程,即可得到 萃取剂用量和溶质在萃取相中的组成。
第一节 萃取2.萃取剂与稀释剂部分互溶的体系,如何计算?①根据已知平衡数据在三角相图中画 出溶解度曲线及辅助曲线。
②在AB边上根据原料液的组成xmF确 定F点,根据所用萃取剂组成确定S 点(假设为纯萃取剂),连接FS。
③由已知的xmR(萃余相中溶质A的 质量分数)定出点R, 再利用辅助曲 线求出E点,连接RE直线,与FS交 点为M。
原料液第一节 萃取(二)多级错流萃取萃取剂 萃余相萃 取 相 萃 余 相则 :S MF MF = 所需萃取剂量S = ×F F MS MS由萃取剂量 求组成xmR?萃取剂和稀释剂之间不互溶体系4第一节 萃取物料平衡对于第1级,作溶质A的物料衡算:第一节 萃取理论级数如何求?已知原料液组成:XmF 萃取剂量:S 萃取剂组成:Ym0BX mF + S1Ym 0 = BX m1 + S1Ym1由上式得: Y − Y = − B ( X − X ) m1 m0 m1 mFS1(10.2.7) (10.2.8)……第1级操作线 任意一个萃取级n的操作线方程:Ymn − Ym 0 = − B ( X mn − X m ( n −1) ) Sn(10.2.9)直到萃余相的组成Xmn等于或小于所要求的XmR为止。
重复操作线的次数即为理论级数。
第一节 萃取(三)多级逆流萃取萃余相中溶质含量 低,接近与新鲜萃 取剂相平衡的程度 原料液第一节 萃取1.理论级数的计算第1级至i 级的物料衡算方程为:BX mF + SYm (i +1) = BX mi + SYm1(10.2.10)萃取剂 萃取相中溶质含量 高,接近与原料液 相平衡的程度Ym1 − Ym (i +1) =B ( X mF − X mi ) S(10.2.11) ……操作线第一节 萃取图解法求多级逆流萃取所需的理论级数Xm0 Ym2第一节 萃取Xm1 Ym3 Xm2 Ym0Ym1Xm35第一节 萃取2.最小萃取剂用量的计算• 萃取剂用量的确定影响萃取效果和设备费用。
• 萃取剂用量少,所需理论级数多,设备费用大;反之,萃 取剂用量大,所需理论级数少,萃取设备费用低,但萃取 剂回收设备大,相应的回收萃取剂的费用高。
• 在多级逆流操作中对于一定的萃取要求存在着一个最小萃 取剂比和最小萃取剂用量Smin。
• 当萃取剂用量减少到Smin时,所需的理论级数为无穷大。
第一节 萃取图解法求最小萃取剂用量萃取剂用量S值越小,理论级数越多。
B 萃取剂的最小用量: S min = (10.2.12) δ max第一节 萃取(四)连续逆流萃取连续萃取多用塔式装置,种类很多,包括:填料塔、筛板塔、 往复振动筛板塔、离心萃取机等。
第一节 萃取往复振荡筛板塔第一节 萃取第一节 萃取在连续逆流萃取计算中,主要是要确定塔径和塔高。
塔径取决于两液相的流量与塔中两相适宜的流速。
塔高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离心萃取器 1. 理论级当量高度法 理论级当量高度He:指相当于一个理论级萃取效果的 塔段高度。
由实验研究或根据实际装置的数据求得。
理论级数:NT 塔高H=NTHe6第一节 萃取2.传质单元法第一节 萃取溶质从萃余相进入萃取相的量等于萃取相中溶质的增量:d ( Eym ) = K y ( ym* − ym ) ab Ωdh将萃取塔分隔成无数个微元 段,对微元段中溶质从料液 到萃取相中的传质过程进行 分析。
dh =d ( Eym ) ΩK y ab ( ym* − ym )(10.2.13)E——萃取相流量,kg/h ab——单位塔体积中两相界面积,m2/m3 Ω——塔截面面积,m2 Ky——总传质系数,kg/(m2 s) ym*——与组成为xm的萃余相呈平衡的萃取相组成的质量分数。
第一节 萃取当萃取相中溶质浓度较低,且萃取相和稀释剂不互溶 时,E可认为不变,Ky也可以取平均值作为常数。
第一节 萃取本节思考题(1)萃取分离的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2)萃取分离在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应用。
(3)说明三角形相图中各区域点的物理意义。
(10.2.14) (4)如何得到溶解度曲线的辅助曲线,如何利用辅助曲线求得任 一平衡液相的共轭相? (5)说明单级萃取过程在三角形相图上如何表示。